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之死詩歌篇一
蒹葭賞析
推薦度:
魯迅《吶喊》賞析
推薦度: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賞析
推薦度:
經(jīng)典虎年春節(jié)對聯(lián)賞析
推薦度:
魯迅《孔乙己》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相關(guān)推薦
“醉月頻中圣,
迷花不事君”
——李白
世俗流傳太白以捉月騎鯨而終,本屬荒誕。此詩所述亦憑臆造,無非欲借以描畫詩人底人格罷了。讀者不要當(dāng)作歷史看就對了。
我本楚狂人,
鳳歌笑孔丘。
──李白
一對龍燭已燒得只剩光桿兩枝,
卻又借回已流出的濃淚底余脂,
牽延著欲斷不斷的的彌留的殘火,
在夜底喘息里無效地抖擻振作。
杯盤狼籍在案上,酒壇睡倒在地下,
醉客散了,如同散陣投巢的烏鴉;
只那醉得最很,醉得如泥的李青蓮
(全身底骨架如同脫了榫的一般)
還歪倒倒的在花園底椅上堆著,
口里喃喃地,不知到底說些什么。
聲音聽不見了,嘴唇還喋著不止;
忽地那絡(luò)著密密紅絲網(wǎng)的眼珠子,
(他自身也象一個微小的醉漢)
對著那怯懦的燭焰瞪了半天;
仿佛一只餓獅,發(fā)見了一個小獸,
一聲不響,兩眼睜睜地望他盡瞅;
然后輕輕地緩緩地舉起前腳,
便迅雷不及掩耳,忽地往前撲著──
象這樣,桌上兩對角擺著的燭架,
都被這個醉漢拉倒在地下。
“哼哼!就是你,你這可惡的作怪,”
他從咬緊的齒縫里泌出聲音來,
“礙著我的月兒不能露面哪!
月兒??!你如今應(yīng)該出來了罷!
哈哈!我已經(jīng)替你除了障礙,
驕傲的月兒,你怎么還不出來?
你是瞧不起我嗎?啊,不錯!
你是天上廣寒宮里的仙娥,
我呢?不過那戲弄黃土的女媧
散到六合里來底一顆塵沙!
??!不是!誰不知我是太白之精?
我母親沒有在夢里會過長庚?
月兒,我們星月原是同族的,
我說我們本來是很面熟呢!”
在說話時,他沒留心那黑樹梢頭
漸漸有一層薄光將天幕烘透,
幾朵鉛灰云彩一層層都被烘黃,
忽地有一個琥珀盤輕輕浮上,
(卻又象沒動似的)他越浮得高,
越縮越?。活伾酵实?,直到
后來,竟變成銀子樣的白的亮--
于是全世界都浴著伊的晶光。
簇簇的花影也次第分明起來,
悄悄爬到人腳下偎著,總躲不開──
象個小獅子狗兒睡醒了搖搖耳朵
又移到主人身邊懶洋洋地睡著。
詩人自身的影子,細(xì)長得可怕的一條,
竟拖到五步外的欄桿上坐起來了。
從葉縫里篩過來的銀光跳蕩,
嚙著環(huán)子的獸面蠢似一朵縮菌,
也鼓著嘴兒笑了,但總笑不出聲音。
桌上一切的器皿,接受復(fù)又反射
那閃灼的光芒,又好象日下的盔甲。
這段時間中,他通身的知覺都已死去,
那被酒催迫了的呼吸幾乎也要停駐;
兩眼只是對著碧空懸著的玉盤,
對著他盡看,看了又看,總看不倦。
“啊!美呀!”他嘆道:“清寥的美!瑩澈的美!
宇宙為你而存嗎?你為宇宙而在?
哎呀!怎么總是可望而不可即!
月兒呀月兒!難道我不應(yīng)該愛你?
難道我們永遠(yuǎn)便是這樣隔著?
月兒,你又總愛涎著臉皮跟著我;
等我被你媚狂了,要拿你下來,
卻總攀你不到。唉!這樣狠又這樣乖!
月啊!你怎同天帝一樣地殘忍!
我要白日照我這至誠的丹心,
猙獰的怒雷又砰訇地吼我;
我在落雁峰前幾次朝拜帝座,
額撞裂了,嗓叫破了,閶闔還不開。
吾愛??!帝旁擎著雉扇的吾愛!
你可能問帝,我究犯了那條天律?
把我謫了下來,還不召我回去?
帝啊!帝啊!我這罪過將永不能贖?
帝呀!我將無期地囚在這痛苦之窟?”
又圓又大的熱淚滾向膨脹的胸前,
卻有水銀一般地沉重與燦爛;
又象是剛同黑云碰碎了的明月
濺下來點點的殘屑,眩目的殘屑。
“帝??!既遣我來,就莫生他們!”他又講,
“他們,那般妖媚的狐貍,猜狠的豺狼!
我無心作我的詩,誰想著罵人呢?
他們小人總要忍心地吹毛求疵,
說那是譏誚伊的。哈哈!這真是笑話!
他是個什么人?他是個將軍嗎?
將軍不見得就不該替我脫靴子。
唉!但是我為什么要作那樣好的詩?
這豈不自作的孽,自招的罪?……
那里?我那里配得上談詩?不配,不配;
謝玄暉才是千古的大詩人呢!──
那吟‘余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的
謝將軍,詩既作的那樣好──真好!──
但是那里象我這樣地坎坷潦倒?”
然后,撐起胸膛,他長長地嘆了一聲。
只自身的影子點點頭,再沒別的同情?
這嘆聲,便似平遠(yuǎn)的沙汀上一聲鳥語,
叫不應(yīng)回音,只悠悠地獨自沉沒,
終于無可奈何,被寬嘴的寂靜吞了。
“啊‘澄江凈如練,’這種妙處誰能解道?
記得那回東巡浮江底一個春天,──
兩岸旌旗引著騰龍飛虎回繞碧山,──
果然如是,果然是白練滿江……
唔?又講起他的事了?冤枉啊!冤枉!
夜郎有的是酒,有的是月,我豈怨嫌?
但不記得那天夜半,我被捉上樓船!
我企望談?wù)勑π?,學(xué)著仲連安石們,
替他們解決些紛糾,掃卻了胡塵。
哈哈!誰又知道他竟起了野心呢?
哦,我竟被人賣了!但一半也怪我自身?”
這樣他便將那成灰的心漸漸扇著,
到底又得痛飲一頓,澆熄了愁底火,
誰知道這愁竟象田單底火牛一般:
熱油淋著:狂風(fēng)扇著,越奔火越燃,
畢竟誰燒焦了骨肉,犧牲了生命,
那束刃的采帛卻煥成五色的龍文:
如同這樣,李白那煎心烙肺的愁焰,
也便燒得他那幻象底輪子急轉(zhuǎn),
轉(zhuǎn)出了滿牙齒上攢著的“麗藻春葩”。
于是他又講,“月兒!若不是你和他,”
手指著酒壺,“若不是你們的愛護(hù),
我這生活可不還要百倍地痛苦?
啊!可愛的酒!自然賜給伊的驕子──
詩人底恩俸!啊,神奇的射愁底弓矢!
開啟瓊宮底管鑰!瓊宮開了:
那里有鳴泉漱石,玲鱗怪羽,仙花逸條;
又有瓊瑤的軒館同金碧的臺榭;
還有吹不滿旗的靈風(fēng)推著云車,
滿載霓裳縹緲,彩 玲瓏的仙娥,
給人們頒送著馳魂宕魄的天樂。
??!是一個綺麗的蓬萊底世界,
被一層銀色的夢輕輕地鎖著在!
??!月呀!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
當(dāng)我看你看得正出神的時節(jié),
我只覺得你那不可思議的美艷,
已經(jīng)把我全身溶化成水質(zhì)一團(tuán),
然后你那提挈海潮底全副的神力,
把我也吸起,浮向開遍水鉆花的
碧玉的草場上;這時我肩上忽展開
一雙翅膀,越大,在空中徘徊,
如同一只大鵬浮游于八極之表。
哦,月兒,我這時不敢正眼看你了!
你那太強(qiáng)烈的光芒刺得我心痛。……
忽地一陣清香攪著我的鼻孔,
我吃了一個寒噤,猛開眼一看,……
哎呀!怎地這樣一副美貌的容顏!
丑陋的塵世!你那有過這樣的副本?
啊!布置得這樣調(diào)和,又這般端正,
竟同一闋鸞鳳和鳴底樂章一般!
哦,我如何能信任我的這雙肉眼?
我不相信宇宙間竟有這樣的美!
啊,大膽的我喲,還不自慚形穢,
竟敢現(xiàn)于伊前!──?。”坑扪胶?!──
這時我只覺得頭昏眼花,血凝心冱;
我覺得我是污爛的石頭一塊,
被上界底清道夫拋擲了下來,
擲到一個無垠的黑暗的虛空里,
墜降,墜降,永無著落,永無休止!
月兒初還在池下絲絲柳影后窺看,
象沐罷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發(fā)一般;
于今卻已姍姍移步出來,來到了池西;
夜颸底私語不知說破了什么消息,
池波一皺,又惹動了伊嫻靜的微笑。
沉醉的詩人忽又戰(zhàn)巍巍地站起了,
東倒西歪地挨到池邊望著那晶波。
他看見這月兒,他不覺驚訝地想著:
如何這里又有一個伊呢?奇怪!奇怪!
難道天有兩個月,我有兩個愛?
難道剛才伊送我下來時失了腳,
掉在這池里了嗎?──這樣他正疑著……
他腳底下正當(dāng)活潑的小澗注入池中,
被一絲剛勁的菖蒲鯁塞了喉嚨,
便咯咯地咽著,象喘不出氣的嘔吐。
他聽著吃了一驚,不由得放聲大哭:
“哎呀!愛人??!淹死了,已經(jīng)叫不出聲了!”
他翻身跳下池去了,便向伊一抱,
伊已不見了,他更驚慌地叫著,
卻不知道自己也叫不出聲了!
他掙扎著向上猛踴,再昂頭一望,
又見圓圓的月兒還平安地貼在天上。
他的力已盡了,氣已竭了,他要笑,
笑不出了,只想道:“我已救伊上天了!”
————————————————————
《李白之死》系聞一多就學(xué)清化學(xué)校時所作,是詩人.早期創(chuàng)作的長詩之一。詩以“李白捉月騎鯨而終”這一民間傳說為基礎(chǔ),加以詩的提煉與生發(fā),寫來慷慨激昂又哀怨動人。
“托物言志”的中國詩傳統(tǒng)當(dāng)然也包括了“借他人之酒杯,澆心頭之塊壘”這樣的形式。在超越于本時代、本社會及本人的生存環(huán)境的那樣一個所在,詩人.的喜怒哀樂仿佛更容易自由地抒發(fā)出來,而且在這樣的古今印證中,個人的情感也似乎得以歷史性的支撐、拓展,因而也加強(qiáng)了自身的自信感、充實感。直到“五四”以后的中國現(xiàn)代詩壇,中國古代詩人.的形象、話語還不時出現(xiàn)在這種“舶來”的白話形式當(dāng)中。其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是屈原、陶淵明、 李白、杜甫等人。憂時嘆世、上下求索者需要借屈原“發(fā)言”,獨善其身、與世無爭者自然以陶淵明“立人”,杜甫的熱忱報國、體恤民眾以及那張愁云密布的臉面都一再引起中國詩人.的共鳴。那么,李白這一歷史形象又包涵了什么樣的內(nèi)容呢?我認(rèn)為是他的豪邁、灑脫,桀傲不馴卻又真誠地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他的詩心,他的文風(fēng),他的生活方式,在沉悶壓抑的傳統(tǒng)社會中都顯出自身的“亮色”來,這對心性高貴、而又缺乏現(xiàn)實操縱能力的中國文人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精神慰藉。李白的狂、李白的醉都包含著對某種強(qiáng)權(quán)階層的戲謔與反抗,理所當(dāng)然地成為人們泄憤遣悶的安全的渠道。
但聞一多卻把“狂”與“醉”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引起詩人.興趣的是李白身上的另外一個東西:孤獨?!独畎字馈犯嬖V我們,正是這種排遣不掉的孤獨,驅(qū)使李白神思飛揚(yáng)但又迷醉于幻想之境而不知返,終于在幻覺中沉江而死。與“孤獨”比較起來,“狂”與“醉”不過是派生的情感表現(xiàn),是詩人.試圖驅(qū)散孤獨的`努力,這樣的立意,當(dāng)然就有了思想深度的不同,而我還想提醒讀者注意:從個人行為的“狂”與“醉”到內(nèi)心世界的孤獨體驗,這又不僅僅是一個“深度”的問題,它實質(zhì)上屬于兩個時代、兩種不同的文化精神的表現(xiàn)。行為方式上的“狂”與“醉”當(dāng)然也是一定心理情感的表現(xiàn),也包含著對現(xiàn)存時代、現(xiàn)存文化的某些不滿,但是,縱觀中國封建社會史,我們可以看到,正如“隱”與“仕”可以成為合乎自然的過渡一樣,“狂”與“馴”也可能互相補(bǔ)充、互相變化。對于一個缺乏自我價值感的知識分子而言,“狂”往往是他“未馴”之前鞏固奴才地位、提高個人身價的相當(dāng)矯情的手段罷了!所以說歸根結(jié)蒂,單純的行為方式上的“狂”與“醉”依然是封建時代的產(chǎn)物,是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顯現(xiàn)。而聞一多則把自己所寫的李白定位于“孤獨”,則是努力從詩人.個人的情感世界入手,尋找他超脫于封建倫常秩序與價值觀念、而追求個人理想的形象,這是現(xiàn)代文化精神的呈現(xiàn)。
當(dāng)然,也許讀者會問:這個悖離封建文化觀念、尋找自我價值的李白就符合歷史的真實嗎?難道說封建時代李白的“醉”與“狂”與他的封建知識分子心態(tài)就沒有一點關(guān)系了嗎?我認(rèn)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恐怕要留給我們的古典文學(xué)研究者了。但是,就聞一多的詩創(chuàng)作與我們今天的解讀而言,卻完全沒有必要陷入這類的學(xué)術(shù)難題中去。聞一多詩中的李白僅僅屬于聞一多,并且也只有屬于聞一多現(xiàn)代心態(tài)理解中的李白才是有價值的、獨一無二的李白──對于現(xiàn)代詩人.聞一多與現(xiàn)代讀者而言,古老的李白究竟是個什么形象已經(jīng)沒有了太大的意義,重要的在于,我們可能在李白那里尋找到什么樣的自我映射!
接下來,值得我們思考的就是,現(xiàn)代詩人.聞一多的“孤獨”體驗是什么層面上的?又有什么樣的意義?我認(rèn)為,這一體驗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內(nèi)容:其一是來自個人生活的經(jīng)歷。聞一多為人嚴(yán)謹(jǐn)、耿直,又出身于書香門第,入學(xué)清化學(xué)校之后,耳聞目睹的盡是專制腐敗的風(fēng)氣;專制僵化的學(xué)校管理令人痛心,““學(xué)校素來于積極的訓(xùn)善底事毫不注意,就要開除,‘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聞一多《痛心的話》)“學(xué)校只管天天在科學(xué)記分法同實效試驗上推敲,于我們的智識同身體,倒都照料得很周到,可是對于我們的精神上的訓(xùn)養(yǎng),滿沒有理會?!?《恢復(fù)倫理演講》)而清化學(xué)生中的腐敗頹靡。不思進(jìn)取。那些“旅客式的書蟲”亦讓聞一多體味著了無知音的寂寞,這些個人生活的經(jīng)歷無疑成了詩人.“孤獨”感受的來源。此外,我認(rèn)為聞一多的“孤獨”還有一層文化層面上的意義,那就是,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真誠的崇拜者,聞一多對清化學(xué)校里的西方文化氣氛產(chǎn)生了深深的隔膜,乃至抵觸。在1922年發(fā)表的《美國化的清化》一文中,他說:“清化太美國化了!清化不應(yīng)該美國化,因為所謂美國文化者實不值得我們?nèi)ヮI(lǐng)受!美國文化到底是什么?據(jù)我個人觀察,清化所代表的一點美國化所得的結(jié)果是,籠統(tǒng)地講,物質(zhì)主義,零碎地數(shù),經(jīng)濟(jì),實驗,平庸,膚淺,虛榮,浮躁,奢化……”而“出洋回來以后,也不過戴上幾個碩士、博士、經(jīng)理、工程師底頭銜而已;那時這些特色只有變本加厲的美國化呀!夠了!夠了!物質(zhì)文明!我怕你了,厭你了,請你離開我罷!東方文明啊!支那底國魂啊!‘盍歸乎來’!”在蜂擁而來的西方文化的浪潮中,這位由中國文化啟蒙的青年人深感困惑不解,無從適從,因而又體驗到了一層文化追求上的“孤獨”。諸如此類的個人的與文化的“孤獨”感受,時時刻刻盤旋在詩人.的心靈深處,使他壓抑、氣悶、焦躁。終于,在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醞釀之后得以升化。聞一多的“孤獨”在中國大詩人.李白的“孤獨”中得以轉(zhuǎn)化、釋放。
《李白之死》里,詩人.從六個方面著力描繪、渲染了這樣的“孤獨”體驗。
首先是一種“人走茶涼”式的凄涼感。長詩一開篇就描繪了一幅化宴已罷、杯盤狼藉、風(fēng)流云散的畫面:龍燭已殘,余火將熄,李白爛醉如泥,睜著朦朧的眼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地?fù)湎驙T架,這是何等的百無聊賴之舉呢!與先前的滿屋輝煌、高朋滿座相比較,現(xiàn)在的冷清實在讓人涼到脊髓。鮮明的反差倒不折不扣地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所有的歡聲笑語、融洽和諧都掩飾不住個人的最深厚的孤獨感!甚至于我們可以說,個體精神追求中的孤獨感反倒因一些形式上的怡樂之象而愈發(fā)顯得落落寡歡了。世上沒有不散的筵席,世上卻有不散的孤獨。李白借酒澆愁,又有意識呼朋引類,但最終還是無濟(jì)于事:待到那“鳥獸散”的深夜,留下來的只是更深的傷疼,更深的寂寞。長詩一開篇即描繪了詩人.欲掙脫孤獨而不得的失敗景觀,從而為全詩奠定了一個基本的情緒基調(diào)──哀婉、凄清、迷離。
其次是盼望月亮的焦灼感。詩人.在孤寂當(dāng)中又想起了那永遠(yuǎn)純凈、永遠(yuǎn)溫良、永不背叛自己的月亮,他多么希望能夠盡快地見到這位雍容的、沉默不語的朋友呀!但是遙遠(yuǎn)的天宇上還是黑漆漆的,毫無月亮的影子。詩人.焦躁萬分:“驕傲的月兒,你怎么還不出來?/你是瞧不起我嗎?啊,不錯!/你是天上廣寒宮里的仙娥,/我呢?不過那戲弄黃土的女媧/散到六合里來底一顆塵沙!/啊!不是!誰不知我是太白之精?/我母親沒有在夢里會過長庚?”顯然,純凈的月亮已經(jīng)成了詩人.孤寂之中唯一的慰藉,唯一的情感寄托,所以他才是如此執(zhí)著、又如此的忐忑不安,所以他才會把月亮的出沒與世界的清濁與自我地位的尊卑聯(lián)系在一起,也才會因盼月不得而心緒煩亂,不知如何來自我估價!
第三是親近月亮的怨懟感。詩人.終于盼到了月亮,它在“幾朵鉛灰之影”的烘托下,如“一個琥珀盤輕輕浮上”,“于是全世界都浴著伊的晶光。”在最初的一瞬間,詩人.迷醉了,但是隨即卻產(chǎn)生了更強(qiáng)烈的失落感:“哎呀!怎么總是可望而不可即!/月兒呀月兒!難道我不應(yīng)該愛你?/難道我們永遠(yuǎn)便是這樣隔著?”詩人.對月亮的愛已達(dá)到一種無以復(fù)加的近于顛狂的程度,他不僅僅是想欣賞月亮,而是渴望著將自己的生命與月亮融為一體,這是污濁的生存環(huán)境對清純的個體不斷擠兌、壓迫的結(jié)果??蓢@的在于,人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似乎就注定了要與這樣的環(huán)境粘著在一起,超脫是不可能的,于是乎,詩人.才會把這種超脫不得的怨懟轉(zhuǎn)移到月亮身上。
第四是因超脫不得而引發(fā)的對整個人生世事的痛苦的反思。詩人.回顧了自己人生歷程中的種種挫折、坎坷,他對此這樣解釋:“我究犯了那條天律?”“把我謫了下來,還不召我回去?”“帝啊!帝啊!我這罪過將永不能贖?/帝呀!我將無期地囚在這痛苦之窟!”詩人.把自我的不幸歸結(jié)為前世的罪孽與天帝的懲罰,這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的“原罪”意識。中國式的“原罪”派生了這樣兩種心理:①此身的種種遭遇與人的任何現(xiàn)實意義的操行無關(guān),也就是說個人的奮斗幾乎無濟(jì)于事,不幸的命運(yùn)將永遠(yuǎn)伴隨著你。②“原罪”是由脫離個人意志的“前世”所鑄定,根本與自我無關(guān),而履行這一懲罰的天帝又是這樣的嚴(yán)酷無情。這樣,個人的受罰總是充滿屈辱的。這些心理都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了詩人.在現(xiàn)世人生的“孤獨”體驗。
第五是乘月飛升中的自慚形穢。長時間的對月凝思,詩人.的幻覺出現(xiàn)了,他仿佛被月亮的強(qiáng)力攝入太空,“如同一只大鵬浮游于八極之表”,在中國傳統(tǒng)的老莊哲學(xué)里,乘自然之氣,作逍遙之游,此是人生之化境。在這樣的境界中,詩人.應(yīng)當(dāng)滿意了吧?但瞬間的輕快過后,詩人.的心倒比以前更沉重了:“啊,大膽的我喲,還不自慚形穢,/竟敢現(xiàn)于伊前!──啊!笨愚呀糊涂!──/這時我只覺得頭昏眼花,血凝心冱;/我覺得我是污爛的石頭一塊,/被上界底清道夫拋擲了下來?!比绻f,在“原罪”意識的痛楚里,詩人.欲作抗訴、欲有掙扎,那么“自慚形穢”的自貶自責(zé)則完全失去了抗?fàn)幍挠職猓@是不是說詩人.在向污濁的現(xiàn)實妥協(xié)、認(rèn)輸呢?當(dāng)然不是,詩人.的慚愧是因為他心中的理想境界過分完美、過分的一塵不染,而出身于污濁社會的他難免不帶些濁氣,他實在是太愛太愛他的那一片唯一的凈土了!從盼月,怨月到怨己,詩人.竭力維護(hù)著與人間迥乎不同的這么一個溫良之鄉(xiāng),以致不惜自我犧牲──當(dāng)對上是清純得讓人不敢染指的月亮,對下又是污濁得無法落腳的世界,那么詩人.的境遇就格外的孤獨、格外的富有悲劇性。
第六是蹈水救月的迷幻。詩人.是這樣的深愛、護(hù)持他的月亮,以致產(chǎn)生了月亮落水的錯覺,于是,在喪失了理智的迷幻中,他不顧一切地入水救月,終于力竭而亡。在這里,聞一多有意識地改造了原來的民間傳說(“世俗流傳太白以捉月騎鯨而終”),賦予了這位瀟灑的詩人.以瀟灑的結(jié)局。聞一多的“孤獨”體驗顯然與這樣的瀟灑不相和諧,他所寫出的“李白之死”倒是李白一生孤獨寂寞的一個總結(jié):他獻(xiàn)身于自己的理想,而這一理想恰恰又是虛幻的假象,月亮永遠(yuǎn)不會掉入水中,它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對于一位真誠的精神探索者而言,這不就是最可悲哀的結(jié)果么?
孤獨的李白終于孤獨的死了。從以酒澆愁的醉,到盼月望月的怨,到原罪觀念中的憤,再到浮游八極的愧,最后是精神癡迷的獻(xiàn)身,都是他擺脫孤獨、自我掙扎的種種努力。最后,諸種努力皆告失敗,他獲得的只是最深的孤獨感受,最后的死倒也未嘗不是一種客觀上的解脫,李白“要笑”了。那么,聞一多自己呢?
這首長詩在藝術(shù)上的最顯著特征就是對歷史氛圍的成功營造。我們說過。這首詩本來是“借他人之酒杯,澆心頭之塊壘”,即是假托歷史來抒發(fā)現(xiàn)實的體驗,聞一多在前序中也告誡讀者說“不要當(dāng)作歷史看”。但這并不是說詩可以任意填充現(xiàn)實的成分,既然是“史詩”,那么就意味著,它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是精神體驗上的,而在詩的表層成分(形象、氣質(zhì)、語言等)方面則應(yīng)當(dāng)具有必要的歷史特征?!独畎字馈妨Ρ艹霈F(xiàn)現(xiàn)代的術(shù)語,又以李白的《月下獨酌》為全詩的基本骨架,其中不時穿插眾多的歷史史實及李白本人的詩句,這樣就在整體上成功地營造了一個完整的“李太白時代”的氛圍,從而把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互相解釋放在一個不容挑剔的背景上。
s("content_relate");【《李白之死》閱讀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李白《清平調(diào)》賞析閱讀訓(xùn)練
06-26
《夢李白·其一》閱讀賞析
06-27
《楊修之死》的賞析
05-09
李白《古風(fēng)(其十五)》原文賞析及閱讀練習(xí)
04-13
《尋李白》賞析
04-11
李白塞下曲的賞析
07-04
《李白墓》賞析
04-17
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三首》閱讀賞析
04-12
《楊修之死》課文賞析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