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guī)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篇一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推薦度:
初一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推薦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推薦度:
初一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
推薦度:
初一地理教學計劃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初一地理總結之季風簡介】,季風由于大陸及鄰近海洋之間存在的溫度差異而形成大范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jié)有顯著變化的風系,具有這種大氣環(huán)流特征的風稱為季風。
季風(monsoon)是由海陸分布、大氣環(huán)流、大陸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亞洲地
區(q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風區(qū),其季風特征主要表現為存在兩支主要的季風環(huán)流,即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并且它們的轉換具有暴發(fā)性的突變過程,中間的過渡期實短。一般來說,11月至翌年3月為冬季風時期,6~9月為夏季風時期,4~5月和10月為夏、冬季風轉換的過渡時期。但不同地區(qū)的季節(jié)差異有所不同,因而季風的劃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風是大范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jié)變化顯著的風系,和風帶一樣同屬行星尺度的環(huán)流系統,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陸地溫度差異所致。季風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陸,在冬季由大陸吹向海洋。
季風活動范圍很廣,它影響著地球上1/4的面積和1/2人口的生活。西太平洋、南亞、東亞、非洲和澳大利亞北部,都是季風活動明顯的地區(qū),尤以印度季風和東亞季風最為顯著。
總結: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圍季風區(qū),而歐洲和北美洲則沒有明顯的風的趨勢和季風現象。
【—八年級地理之臺東】,臺東山脈位于中央山脈的東側,是臺灣最東面的一條山脈。因靠近太平洋,又稱海岸山脈。臺東山脈北起花蓮溪口,南至臺東卑南溪口,西接臺東縱谷。
臺東山脈西側與中央山脈之間為著名的臺東縱谷,又稱縱谷平原,海拔50—250米,長約150公里,平均寬8公里左右,有鐵路、公路縱穿,并有橫向公路通往西部,但兩側谷壁陡峭,一遇山洪狂瀉,交通便中斷。
臺東氣候
臺灣氣候溫濕,一般樹木都是一年四季常綠的。然而,位于海岸山脈西側的臺東縱谷,隨著寒流一次又一次的侵襲,青山翠谷葉煥丹紅,映著朝曦,如火似錦,分外耀眼,展現出迷人的景色。 在臺東山脈西側大約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著一條闊葉林帶。其中青楓和楓香是最主要的紅葉樹木,其他還有臺灣櫸。臺灣柃、黃連木和名稱不雅的臭辣樹等樹木。這些樹木的葉子到了秋冬歲暮天寒時,不約而同地從翠綠變?yōu)橥讣t、暗紅、橙紅色,裝點出“紅葉滿秋山”的美麗景色。此時,人們常來縱谷中觀賞紅葉,它們那不懼嚴寒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感嘆不已。臺東縱谷的一些村莊、溪流、溫泉多取名紅葉,而且在縱谷中的臺東縣延平鄉(xiāng)和花蓮縣的萬榮鄉(xiāng)各有一個以紅葉命名的村莊,各有一條以紅葉命名的溪流,各有一個以紅葉命名的溫泉。臺東縣延平鄉(xiāng)的紅葉村還被稱為“紅葉風景線”,以招徠游人。
總結:在靠近太平洋一側,多斷崖峭壁,斷崖逼貼海岸,浪潮侵蝕劇烈,懸崖峭壁的地形蔚為壯觀,海崖的高度常達數百米至千米,形勢險峻。主峰新港山海拔1682米,位于山脈的中部偏南。
【—初一地理總結之澳大利亞種植業(yè)】,種植業(yè)與畜牧業(yè)關系密切。
種植業(yè)
(1)小麥。 小麥是澳大利亞種植面積最大的谷物,以質量高和出口量大而著稱。 1994年播種面積為952.3萬公頃,總產量1690萬噸,單產1770公斤/公頃。大陸各州都有大面積種植,有綿延4000公里的小麥種植帶,新南威爾士州和西澳州為主產區(qū)。 澳小麥生產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單產低。據世界小麥理事會統計,1994年,世界小麥平均單產為2770公斤/公頃,歐共體為5350公斤/公頃,美國為2580公斤/公頃,澳大利亞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4%;二是單產年際間波動大,如: 1993年僅為770公斤/公 頃,而在此前后分別為1380公斤/公頃和1770公斤/公頃。單產的年際間波動主要受氣候影響。自80年代中期以來播種面積有較大幅度的減少,主要反映了市場需求的變化。小麥產量在1984年達到高峰,為2202萬噸,播種面積為1291萬公頃。
(2)水稻。 水稻主產區(qū)主要集中在新南威爾士州西部的平原地區(qū)和昆士蘭州, 78%為短粒米。1994年,全國共種植13.2萬公頃水稻,全部集中在新南威爾士州,總產量108.2萬噸,單產5200 公斤/公頃。
(3)大麥和其他谷物, 大麥是澳大利亞僅次于小麥的重要谷物,主要分布在小麥帶及不宜種小麥的其他地區(qū),其中南澳州為最大產區(qū),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40%左右。 1987年大麥面積為248.8萬公頃,總產量為353萬噸;玉米和高粱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和高原地帶,新南威爾士州西部和昆士蘭州。燕麥主要用作青飼料,即使是不用燕麥,冬季也放牧牛羊1--2次。1987年, 玉米為7.8萬公頃,總產24.8萬噸;高粱分別為88.3萬公頃, 1745萬噸;燕麥分別為125.5萬公頃,158.7萬噸。
(4)甘蔗。 甘蔗是澳大利亞除小麥和大麥外的第三大重要農作物,主要種植在昆士蘭東南部沿海的炎熱多雨地區(qū)。從40年代初期以來,甘蔗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從11萬公頃和700多萬噸增加到1987年的30萬頃和2490萬噸。
(5)棉花。 主產區(qū)是新南威爾士州內地河流一帶和昆士蘭州。 60年代以前,澳棉花生產不足,尚需部分進口。 1963年實施原棉補貼法后,棉花生產發(fā)展極為迅速。 1991年棉花總產量為38.1 噸,單產1188公斤/公頃,居世界第2位。
(6)其他作物。 澳大利亞主要的`油料作物是向日葵。大豆,亞麻、油菜、花生和紅花。澳是世界第六大紅花子生產國。1990年油料產量為773萬噸,澳大利亞盛產多種熱帶和溫帶水果,主要有葡萄、柑桔、蘋果、香蕉、梨、桃和菠蘿,年產量為230多萬噸。1990年,全國約有果樹2300萬株和大約5.8萬公頃葡萄園。 蔬菜主產區(qū)是大城市周圍土壤肥沃的地區(qū),種植面積約有12.3萬公頃,年產量220多萬噸。
總結: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畜牧業(yè)最發(fā)達國家之一,主要是養(yǎng)羊業(yè)和養(yǎng)牛業(yè),主要產品是羊毛、牛羊肉、奶制品以及豬、禽等。
【—初一地理總結之城市環(huán)境】,城市環(huán)境是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環(huán)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環(huán)境。
城市環(huán)境
城市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由于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關系的轉變,隨著私有制和國家的產生而出現的非農業(yè)人口聚居的場所。
遠在奴隸制時代,城市的發(fā)展已粗具規(guī)模。中國三千多年前的商都已有城墻、宮室、廟宇、銅的冶煉場和作坊、石工作坊、兵器作坊等。城市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已有道路網的配置和各種功能分區(qū)。在封建社會,各國都建有相當宏偉的城市,中國唐朝長安城區(qū)的規(guī)模,比現在的西安城區(qū)還大。
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城市也越來越快地發(fā)展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30多年來,世界性的城市化正在加速進行,世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1950年為28.7%,1960年為33.9%,1970年為37.5%,1980年約為40%)。但世界各國城市化的發(fā)展速度是不平衡的,目前新加坡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數為100%,比利時為95%,馬耳他為94%,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為92%。城市發(fā)展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不斷并吞周圍地區(qū)。有些地區(qū)幾個城市同時發(fā)展,以致這些城市相互聯接,成為一個規(guī)模更加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帶。
目前世界上有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帶,五大湖沿岸城市帶,日本東京到北九州太平洋沿岸城市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魯爾區(qū)城市群,英國以倫敦為中心的城市群,蘇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城市群、頓巴斯城市群和烏拉爾城市群等。
中國城市化程度較低,據1982年統計,城市人口約占總人口的20%。5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有126個,50~100萬人口的城市36個,100~200萬人口的城市19個,2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10個,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大城市,人口在1000萬上下。京—津—唐、寧—滬—杭、沈陽—撫順—本溪—遼陽—鞍山,有向城市群或城市帶發(fā)展的趨勢。
總結:城市有現代化的工業(yè)、建筑、交通、運輸、通信聯系、文化娛樂設施及其他服務行業(yè),為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條件,但往往因為人口密集,工廠林立,交通發(fā)達,而使環(huán)境遭到嚴重的污染和破壞。
【—關于我國石油資源的試題】,石油是對現代社會和經濟影響至關重大的重要能源。
材料一 中哈石油管線西起哈薩克斯坦里海沿岸的阿特勞,東至我國新疆的獨山子, 全長3088千米,整個工期分三期完工。2006年,中哈石油管線(如右圖)全線投入運營,設計運輸能力為每年5000萬噸。
(1)圖中a是______________山脈,說明該山脈的成因;近年來c湖水面不斷下降,分析其人為原因。(6分)
(2)我國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石油,花費巨資新建中哈石油管線,而不利用“第二亞歐大陸橋”,其原因是什么?中哈石油管線對中國有何重要意義?(10分)
(3)圖中中哈石油管道所經過地區(qū)的地理特征,敘述正確的是__(4分)
a.跨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
b.沿線主要經過溫帶荒漠帶
c.利用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管道石油能自流到中國
d.提高沿線地區(qū)能源的利用效率
總結:現代國際關系的一些重大事件就是圍繞著石油問題產生的石油資源也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國家的安全。
【—世界之水域圖】水域是指陸地水域和水利設施用地, 不包括泄洪區(qū)和墾植3年以上的灘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點、道路等。
讀上左圖(陰影部分表示水域),回答27~29題。
27.關于圖6所在大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大河多由東南流向西北 b.大陸西南沿海漁業(yè)資源豐富
c.氣候溫熱,氣候類型單一 d.近年來,最高山峰雪線下降
28.有專家指出,禽流感進入該大洲會給人類帶來“極端的災難”,主要是因為該大洲( )
a.經濟發(fā)達,家禽飼養(yǎng)規(guī)模大 ? ?b.外來人口數量居各洲之首
c.經濟貧困,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差 ? ?d.國際貿易發(fā)達,會導致禽流感全球流行
29.若某生態(tài)學家在調查中發(fā)現圖中m點及周邊植被景觀分布近似于圖6左側上圖部分所示(注:大圓的直徑約2~4千米),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過度放牧 ?b.過度樵采 c.年降水量由m點向四周遞增 ?d.地下水由m點向四周降低
總結:在水庫設計洪水位以下進行危害防洪、供水、水資源保護、水力發(fā)電、灌溉等建設活動;在河道干支流匯合處及河勢變化頻繁的河段修建對防洪有影響的建筑物、構筑物。禁止擅自填埋或者圍墾河道、水塘、濕地。
【—之人口增長格局】,世界人口的增長卻極其不均衡,發(fā)達國家人口要么已經停止增長,要么增長緩慢,而很多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增長仍然很快。
目前,發(fā)達國家的生育率大大低于更替水平。2005年~2010年,發(fā)達國家的總和生育率已經下降到1.6,其中低于1.3的國家有14個。在平均生育年齡為30歲的穩(wěn)定人口中,1.3的總和生育率意味著人口規(guī)模每年下降1.5%,人口規(guī)模45年就會減半。
發(fā)展中國家的情況則截然不同。在150個發(fā)展中國家中,2005年~2010年,仍然高于每個婦女5個孩子生育水平的國家有27個,世界上最不發(fā)達國家婦女平均每人生育4.4個孩子,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每個婦女平均生育5.3個孩子。目前,非洲大陸人口已經達到10億,且以每年2400萬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20億。
根據聯合國最新的人口預測,到本世紀末世界人口會增加30億左右,其中97%的新增人口分布在發(fā)展中國家。其結果是,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將從82%上升到87%,發(fā)達國家的比重相應地從18%下降到13%。世界人口的不均衡增長正在給世界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深刻影響。
總結: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增長模式能否順利實現轉變,對世界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由于大力開展計劃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實現了人口增長模式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
s("content_relate");【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的內容】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的內容
04-05
初一地理亞洲的環(huán)境知識點的內容
04-12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渤海灣的內容
04-03
初一上學期地理發(fā)展與合作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
04-06
初一地理第八章知識點總結的內容
04-06
初一的地理知識點
01-26
亞洲地理的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04-07
初一上冊地理《地圖》知識點總結
02-17
關于初一巴西地理知識點總結
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