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質量工程師初級考試教材 初級質量工程師試題篇一
1、最終檢驗是質量檢驗的最后一道關口,應由()實施。
a.生產單位的負責人
b.專職檢驗人員
c.操作人員自己
d.審核人員
2、根據定義,檢驗是()的過程。
a.用測量工具對被測物件進行度量和評價
b.靠人體的感官感知被測物品的性能和狀況并做出評價
c.通過觀察和判斷,適當時結合測量、試驗進行符合性評價
d.專業(yè)技術人員對產品性能做出的正確評價
3、關于審核發(fā)現的作用.錯誤的是()。
a.審核發(fā)現能表明符合審核準則的程度
b.審核發(fā)現是將收集到的客觀證據對照審核準則進行評價的結果
c.審核發(fā)現能指出改進的機會
d.僅從審核發(fā)現就能得出審核的結論
4、用卡尺測量某圓柱體直徑l0次,某一次觀測所得的示值為14.7 mm,10次測量的算術平均值為14.8 mm。若該卡尺經檢定,其誤差為0.1 mm,則該圓柱體直徑的最佳測量結果是()mm。
a.14.6
b.14.7
c.14.8
d.14.9
5、關于“程序”的理解,錯誤的是()。
a.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b.方法一定是程序
c.程序不是文件,但程序可以以文件的形式存在
d.程序是一種規(guī)定的途徑
6、產品不合格是指()
a.產品返工、返修程序未滿足規(guī)定要求
b.單位產品的能源消耗未滿足規(guī)定要求
c.產品合格率未滿足規(guī)定要求
d.產品質量特性未滿足規(guī)定要求
7、關于產品的陳述,不正確的是()。
a.產品是指"過程的結果"
b.產品有四種通用的類別
c.產品類別的區(qū)分取決于其主導成分
d.每個產品只有一種具體的類別
8、一個被測量的量值通常是用數值和計量單位的()來表示。
a.和
b.差
c.乘積
d.組合
9、質量檢驗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對產品形成的全過程進行質量()。
a.先進性檢驗
b.符合性檢驗
c.實用性檢驗
d.通用性檢驗
10、作為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質量要求會得到滿足的信任。
a.質量策劃
b.質量控制
c.質量改進
d.質量保證
11、組織的顧客和其他相關方可能對同一產品的質量提出不同的需求,這體現了質量的()特點。
a.經濟性
b.廣義性
c.時效性
d.相對性
12、 在統(tǒng)一計量單位的基礎上.測量結果應是可重復、可再現(復現)、可比較的,計量的這一特點稱為()。
a.準確性
b.溯源性
c.一致性
d.重復性
13、 關于我國產品質量擔保責任制度的說法,錯誤的是()。
a.涉及的法律關系是合同性質的
b.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
c.擔保期限為產品全壽命周期
d.涉及的法律關系的主體是銷售者與消費者,或銷售者與生產者、供貨者
14、 假設某量的絕對誤差為8,相對誤差為2%,則該量的真值為()。
a.800
b.400
c.200
d.100
15、 下列計量單位中,書寫正確的是()。
a.j/mmol
b.噸力
c.千米/min
d.攝氏度
16、 下列檢驗活動中,屬于進貨檢驗的是()。
a.裝配后的產品試驗
b.查驗采購物品的質量證明
c.生產過程的半成品檢查
d.返修的產品檢驗
17、 被測量指的是作為()的特定量。
a.測量對象
b.測量標準
c.測量結果
d.測量目的
18、 系統(tǒng)誤差常常采用加()的方法來消除。
a.偏差
b.修正值
c.標準差
d.參考值
19、 在質量管理體系評價方式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審核屬于()。
a.自我評定
b.第二方審核
c.第三方審核
d.質量管理體系評審
20、 下列計量器具中,不屬于法制計量管理范圍的是()。
a.商品房面積計量器具
b.教學示范用計量器具
c.超市用計價秤
d.出租汽車計價器
21、 《產品質量法》規(guī)定對產品質量的監(jiān)督管理和執(zhí)法監(jiān)督檢查采用地域管轄,這體現的是()。
a.區(qū)別管理原則
b.有限范圍原則
c.屬地化原則
d.統(tǒng)一立法原則
22、 規(guī)定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文件是()。
a.質量手冊
b.程序文件
c.質量計劃
d.質量記錄
23、 體現了貿易技術壁壘(tbt)協議中的標準協調原則的是()。
a.保證技術法規(guī)的制定不會給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
b.鼓勵成員國以國際標準作為制定本國技術法規(guī)的基礎
c.實現各國技術與標準之問具有同等效力的措施
d.鼓勵wt0成員之間就合格評定結果相互承認
24、 下列屬于《卓越績效評價準則》七大類目之一的是()。
a.產品與服務
b.實現與支持過程
c.領導
d.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