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聽取蛙聲一片的全詩篇一
萬物,應該都已經沉入夢鄉(xiāng)了吧?只有窗外的車聲和池塘里的蛙聲還在相互輝映著。本想關上這扇窗子,可是關上了它,便吹不到那涼爽的晚風了。我想,即使關上了這扇窗戶,也還是會聽到車聲,而那倍感親切一片蛙聲便也會聽得不真切了。
我喜歡這睡夢中的蛙聲,仿佛每個夜晚,都能回到兒時的故鄉(xiāng)。躺在麥田邊上的草垛旁邊,同樣是幸福的夢著,也在靜靜地等待著一場收獲的喜悅。而這場夢,我通常是不愿醒來的。大抵是因為夏天太炎熱,陽光太強,所以我才不愿意睜開眼睛吧。其實,在父親起床開始農忙的時候,我的意識就已經跟著清醒了。只是我還在等待著什么,我也不記得了。只記得母親喊一聲起床了的時候,我才漸漸的睜開了惺忪的睡眼。母親已經從家里帶來了熱騰騰的早飯,而不久后,便會看到父親從熱辣辣的太陽下面走到樹蔭下,端起飯碗……通常在這個時候,他都會長篇大論地跟我講一些不要學壞之類的大道理,會聲情并茂,告訴我說誰家的孩子因為偷了誰的車而被關進了派出所、誰家的孩子因為獨自在外面跑而失蹤、誰家的孩子因為喜歡玩水而溺死等等。這樣的情節(jié)對我造成了一種壞人不會長久、外面的世界很危險、好奇害死貓等的印象。雖然都是淺顯易懂的道理,但只進了小學一年級一天的父親卻能夠講得繪聲繪色,這一直是我最敬佩父親的一點。這天他什么也沒有講,可能是夏天太炎熱,又正值農忙吧。
農忙的意義,就在于農民一直都很忙。進入芒種以后,就是收割、收割結束后,就要開始翻土播種下一季的農作物。我們那里以小麥、大豆為主,玉米、棉花、綠豆等其它農作物為輔。但無論是哪種,都需要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勞動者的細心呵護。很多人常說,民以食為天,而我要說,民以土為天。農民們幾乎每天都在與土地打交道,農民與土地之間,也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我的父親和其他的農民一樣,從春天的時候,他就開始犯愁,一直愁到下一個春天。幾乎每天清晨,他都會往農田里跑一趟,仔仔細細地檢查一下有沒有害蟲、雜草、缺肥生病之類。除此之外,和其他農民一樣,他關注的更多的就是天氣了。一直以來,天氣都是農民們心里最大的一道陰影!干旱了,就意味著顆粒無收,洪澇了,也預示著饑荒來臨……因此在干旱時,很多家庭寧愿自己家少用水,也要優(yōu)先灌溉莊稼。有些有抽水機的家庭便會借著這個機會發(fā)一筆小小的橫財。而洪澇的時候,許多的農民就真的沒辦法了,家鄉(xiāng)的水利建設并不是很好,而住在下游的不負責任的村莊,經常會干一些故意堵水的勾當。
每次洪澇總會有人死去。這也正是父親跟我講那些道理的意義,父親的解釋通常是水里有水鬼,父親說,在他們那個時代經常能看到鬼,看到最多的,也就是水鬼。父親所說的水鬼一般都潛伏在水底,一旦出現,通常是臉朝上,閉著眼漂浮在水面上,水鬼會在你下水的時候拖住你的腳,直到把你拖入水底。父親說,水鬼喜歡把小孩子拖下水,并不是要害死小孩子,而是想讓小孩子陪它玩,小孩子被淹死后,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水鬼……從小到大,家鄉(xiāng)的洪災我也經歷了數次,但從未見過水鬼的影子,水鬼,也就成為了一個模糊的印象,永遠的封存在了我的記憶里。有一天我好奇的問父親,為什么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鬼?父親的回答饒有趣味:因為現在人多了,鬼都不敢出來了。
跟父親的對話越來越少了,而在外面的那么多年,也讓我的身上多少脫去了一些農民的氣息。但我始終是一個農民,因為我堅信,只有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一切。而最令我感嘆的,就是無情流逝的時光吧,父母漸漸地老了,而我們,也終有一天會老去,在依然貧窮,不能給家里太多幫助的年紀,我想我們能給的最大的禮物,就是多一些關懷和問候吧。
雖然還是一片蛙聲,但這跟家鄉(xiāng)的蛙聲相比,卻相差甚遠!家鄉(xiāng)的蛙聲里能聽到童年的歡快,收獲的喜悅,而這里的蛙聲,卻聽到了太多的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