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最美巾幗奮斗者獲獎感言篇一
如今,布茹瑪汗的兒女們也成為護邊員?!拔覀內矣媚_步丈量祖國神圣領土的決心不停,巡邊護邊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國的愛國之情不變?!辈既悻敽拐f。
赤誠報國,心系人民健康福祉——
“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是我的根,我絕不能忘本……”每當被問到為什么選擇回國,李桓英總是這樣堅定地回答。
20世紀50年代,她謝絕世界衛(wèi)生組織挽留回到祖國,將國外先進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使瘋狂肆虐數(shù)千年的麻風病可控、可治。20__年,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同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傳承紅色家風,賡續(xù)紅色血脈——
甘公榮是“將軍農民”甘祖昌和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的三女兒。幾十年來,她時刻謹記父輩“一心為公,恪盡職守”的囑托,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家風。
她熱衷扶貧幫困,先后成立龔全珍工作室和龔全珍愛心救助基金會,募集資金幫助貧困學生和困難群眾;她傳承紅色基因,為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授課,講述父輩艱苦奮斗的故事……
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家長口中的“秒回校長”,同行眼中的“種子校長”……每一個親切的稱呼,都如同一枚閃亮勛章,映照出上海市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的育人初心。
她創(chuàng)建全國首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以情育人促進品德養(yǎng)成,她利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主張因材施教呵護學生成長……吳蓉瑾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被稱為“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典范”。
五代銀河、兩代天河超算系統(tǒng)研制骨干,代表團隊六次站上世界超算最高領獎臺……盧宇彤的成績單,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的高精尖成果,更展示著中國女科學家的風采和擔當。
“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是國家戰(zhàn)略,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北R宇彤曾說。
大國重器、尖端科技,她們?yōu)榭萍紡妵暙I力量。
作為軍隊高層次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工程科技領軍人才培養(yǎng)對象、“泰山學者”特聘教授,關欣投身國防事業(yè)20余年。
她的科研成果,為國防教育、艦載航空兵戰(zhàn)斗力生成和海軍信息對抗裝備轉型作出突出貢獻,為我軍在海戰(zhàn)場裝上了先機制敵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最美巾幗奮斗者獲獎感言篇二
在即將到來的第112個“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天水市各級婦聯(lián)將對奮斗在全市各行各業(yè),以勞動和奉獻贏得尊重,用無私無畏展現(xiàn)女性風采的“最美巾幗奮斗者”進行致敬表揚。屆時,會有一束束表達著匠心、訴說著堅韌、傳達著溫情的“絨耀之花”作為頒獎花束,在表揚儀式中與獎牌一起頒發(fā)到每個“最美巾幗奮斗者”的手上。
頒獎花束采用絨線編結,由7類花材9枝花組成,包括象征友愛的紅玫瑰、象征勇氣的山茶花、象征勝利的鳳尾竹、象征和平的綠橄欖、象征收獲的金桂花、象征堅強的格桑花、象征幸福的風鈴花。與傳統(tǒng)鮮切花不同,花束既保留了頒獎花束的形制,又踐行了綠色、可持續(xù)理念,寓意著溫暖、祥和、持久?;ㄊ木幹茖|方傳統(tǒng)結繩技法與絨線編結技藝相結合,不僅針數(shù)多,還包含了多種針法上的變化,每一朵花的制作沒有想象中的容易,而每一朵花“誕生”后面的故事更不“簡單”。
這一束束飽含深情的花出自全市4個縣區(qū)240多名“巧娘”的辛勤雙手。鮮艷熱烈的紅玫瑰,出自清水縣、秦安縣、張家川縣50多名“巧娘”之手;嬌艷欲滴的山茶花、纖細優(yōu)雅的鳳尾竹、淡雅清新的格?;ǔ鲎郧逅h土門鎮(zhèn)梁山村的120多名“巧娘”之手;翠綠高貴的橄欖枝,出自秦安縣35名“巧娘”之手;燦爛精致的金桂花、潔白靈動的風鈴花,出自麥積區(qū)20多名“巧娘”之手……從花瓣到葉子到花莖,僅一枝玫瑰,就需要一位“巧娘”耗費至少4小時,一把完整的花束需要耗時長達30小時,制作所有花束耗時近4500小時。4500小時的背后,凝聚著240多名“巧娘”的智慧與汗水,承載著她們增收致富的大夢想。
“坐在炕頭就能掙到錢,我們梁山村婦女真的嘗到了編織的甜頭了!”這是清水縣土門鎮(zhèn)副鎮(zhèn)長兼婦聯(lián)主席、梁山村黨支部書記馮小明的“感慨”。與她一樣感慨的,還有秦州區(qū)“巧娘”于穎、秦安縣“巧娘”吳春霞、清水縣“巧娘”張小艷、張家川縣“巧娘”劉金霞。近期,她們組織對各自縣區(qū)的巧手帶頭人進行技法培訓,截止目前,各縣區(qū)的“巧手”每人每天利用閑暇時間從事編織就能有60—100元不等的收入。她們感嘆:“真是守住了家、抱住了娃、掙到了錢,小手工產業(yè)圓了農村婦女姐妹增收致富的大夢想啊!”
對于參與頒獎花束制作的“巧娘”們來說,在享受增收致富的喜悅之余,她們覺得通過自己的巧手編織,能參與到“致敬最美巾幗奮斗者”活動中來,是一件無比溫暖和榮幸的事。“之前只把手工編織當成愛好了,通過這件事,讓大家知道我們的手工編織不僅能登大雅之堂,而且還能獲得收入,真是太好了!”
是啊!從某個意義上說,這一束束永不凋零的花不僅僅是“致敬最美巾幗奮斗者”的頒獎之禮,也是對勤勞樸實、樂觀向上的“巧娘”們表達匠心、蘊含榮光的“嘉獎之禮”。
愿這束承載著勇敢、堅強、積極、樂觀、拼搏、向上的“絨耀之花”永遠燦爛,愿更多聚焦農村婦女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就近就業(yè)、穩(wěn)定增收的“帶富之花”綻放在田間炕頭,綻放在建設幸福美好新天水的新征程上!
最美巾幗奮斗者獲獎感言篇三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疾≌吣槻?、肢體畸形,加之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和歧視,患者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1970年,李桓英在中國流調現(xiàn)場第一次見到了麻風病患者,她就暗下決心,立志要攻克令人聞風喪膽的麻風病。
李桓英1921年8月出生于北京。她先后畢業(yè)于同濟大學醫(yī)學院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而后成為世衛(wèi)組織首批官員。1957年,7年期滿時,世衛(wèi)組織主動提出續(xù)約5年的邀請??纱藭r,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優(yōu)渥的生活擋不住李桓英一顆愛國之心,錢學森等一批科學家毅然回國報效祖國的消息更激勵了她。她謝絕世衛(wèi)組織挽留,瞞著已經(jīng)移民美國的家人,只身一人繞道歐洲,幾經(jīng)周折,于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祖國。
每當被問到為什么選擇回國?李桓英總是堅定地說道:“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是我的根,我絕不能忘本。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舉,正是急需人才之際。我要把學會的知識為祖國和人民服務?!?/p>
選擇麻風病防治,李桓英以科學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這種執(zhí)著成為她鮮明的職業(yè)精神。1978年改革開放后,李桓英被調到北京友誼醫(yī)院,在北京熱帶醫(y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將全部精力貢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在那個“談麻色變”的時期,迷信和恐懼是麻風病的大敵,就連許多從醫(yī)的人也對麻風病人繞道而行。而李桓英卻始終都是面對面接觸,從不畏懼。每來到一個患病的村寨,都會引來村民們的一片驚奇:村里來了個女醫(yī)生,不怕麻風。她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就喝,飯捧起就吃。病人試探著同他握手,她就拉著他們的手長時間不放。
“麻風病傳染性有限,可防、可治,不可怕。只有深入到病人身邊、進行非隔離治療現(xiàn)場研究,才能解病人之疾苦、消社會之歧視。”李桓英說,“每當我想起麻風病人在承受疾病與歧視的雙重折磨而過著痛苦凄涼的生活,我就非常難過,這也更加堅定了我要跟麻風病作戰(zhàn)的決心?!?/p>
雖然氨苯砜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問世,但麻風病的防治在世界上還沒有更成熟更有效的方案。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法,李桓英敢于創(chuàng)新,她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的“短程聯(lián)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使我國的麻風病人從原來的11萬人下降到不足萬人,而且年復發(fā)率僅為 0.03%,遠低于國際組織年復發(fā)率小于1%的標準。
傳染病無國界,但醫(yī)生有國籍。李桓英教授作為中國的醫(yī)學科學家,心懷大我,把人民的健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同時更是將中國防治麻風的方案貢獻給世界,為創(chuàng)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1994年“短程聯(lián)合化療”治療方案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全球推廣,為數(shù)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解除了疾苦。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wǎng)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極大促進了麻風病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幾十年來,李桓英不斷優(yōu)化治療方案,縮短了療程,消除歧視。她解決了該領域的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鍵問題,為我國政府制定控制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規(guī)劃,為全球實現(xiàn)消滅麻風病目標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做出了重大貢獻。
20__年,李桓英主持的“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的策略、防治技術和措施研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__年9月,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當月,95歲高齡的李桓英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肮ぷ髁丝?0年,從回國開始就從未后悔,但我深知如果不入黨我一定會后悔。”李桓英說,“以前我總覺得自己還不行,還不合格,現(xiàn)在我覺得自己應該合格了?!?/p>
李桓英一生孑然一身,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麻防事業(yè),在國內外麻風病防治領域取得了常人難以超越的成績,贏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如今,已過期頤之年,她仍然心系麻防事業(yè)。李桓英說:“對于徹底戰(zhàn)勝麻風病,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愿意在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繼續(xù)工作,為實現(xiàn)沒有麻風的世界而奮斗。”
最美巾幗奮斗者獲獎感言篇四
甘公榮,1958年出生,江西蓮花縣人,1974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工商銀行系統(tǒng)“十佳儲蓄員”、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江西省三八紅旗手、萍鄉(xiāng)市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稱號?,F(xiàn)擔任江西省婦聯(lián)兼職副主席、萍鄉(xiāng)市蓮花縣龔全珍志愿者協(xié)會顧問等。
甘公榮是“將軍農民”甘祖昌和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老人的三女兒。作為名門之后,甘公榮繼承家門的紅色基因,秉持著父輩“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家訓,在紅色精神傳承的道路上從未停歇。
1974年,16歲的甘公榮初中畢業(yè),因父親甘祖昌堅持要把上學的機會讓給更貧苦的孩子,于是滿腹委屈的甘公榮回家當起了農民。
在甘祖昌的言傳身教下,她很快成了干農活的一把好手。1978年,國家落實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政策,甘公榮被分配到縣電影隊做電影放映員。此后3年,她跟隨放映隊跋山涉水、走村入戶,放映電影上千場。
1981年,甘公榮調入工商銀行蓮花縣支行,在當儲蓄員的16年間,她經(jīng)手的錢多達幾億元,沒有出過絲毫差錯,而且還攬儲了上千萬元,是其他儲蓄員平均水平的3倍。
甘公榮說,她的工作是屬于國家分配,所以她很珍惜國家給予的這次工作機會。工作崗位上的甘公榮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她始終把父親的箴言當作自己的工作準則:“七十二行,行行都需要人做,只要認真地去做,無論干哪一行都能出人才?!敝钡酵诵?,甘公榮也沒有忘記父親的話,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她用實際行動回應了父親的期待。
工作幾十年,甘公榮以自己的初心和父輩留下來的精神財富踐行著承諾,以自己飽滿的熱情、扎實的作風、認真的態(tài)度,不但贏得了同事和周圍群眾的好評,更無愧于所獲的榮譽。她把平凡的崗位作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舞臺,不斷地為之奮斗。
退休后的甘公榮受到井岡山干部學院的邀請,定期為學員宣講甘祖昌將軍和龔老的先進事跡,弘揚他們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在課后,甘公榮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志愿服務工作上。
1999年,甘公榮得知湖上中學學生李建平因家境困難面臨輟學,便主動和他結成幫扶對子,每月資助李建平,一直到他考上大學。20__年11月,蓮花縣琴亭鎮(zhèn)建立了龔全珍工作室管理服務網(wǎng)絡,下設6支便民服務隊伍,甘公榮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務隊并擔當隊長一職。
20__年,龔全珍發(fā)起建立了“愛心救助基金會”,甘公榮負責基金的管理。她聯(lián)通整合了多方社會資源,推動有關組織和社會人士通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奉獻愛心?,F(xiàn)在,該基金會已為眾多困難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雖已是花甲之年,甘公榮依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著幫助別人的事情。她說:“爸爸媽媽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這是我家的家風家教,也是傳家寶,我這樣做,還要把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傳給我的兒子、孫子,現(xiàn)在他們一有空我就要帶他們到鄉(xiāng)下去走訪,讓他們看一看別人的生活,了解別人的困難。這樣,當我老得動不了的時候,志愿服務的事業(yè)還有人能繼續(xù)做下去。”
最美巾幗奮斗者獲獎感言篇五
近日,中宣部、全國婦聯(lián)評選出10名“最美巾幗奮斗者”。她們是中國女性的先進代表,向社會傳遞了愛黨報國、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展現(xiàn)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巾幗風采,在新時代的廣闊舞臺上綻放芳華,譜寫了璀璨的奮斗篇章。
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把學會的知識為祖國和人民服務”
楊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xiāng)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20__年,她大學畢業(yè)后毅然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江門村,帶領鄉(xiāng)親們努力拔窮根:創(chuàng)新“稻+鴨+魚”共作模式種植紫黑香糯,帶動村里年收入300多萬元;聯(lián)手大學生村官成立“苗村倌”電商服務中心,幫助村民銷售特色農產品900多萬元;出資建設扶貧加工車間,創(chuàng)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產業(yè)覆蓋率達100%。20__年,江門村實現(xiàn)94戶326人全部脫貧。
“未來,我要在鄉(xiāng)村振興的主戰(zhàn)場繼續(xù)貢獻青春力量!”楊寧說。
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還有蘭州鑫源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20__年,尹建敏為當時的深度貧困地區(qū)東鄉(xiāng)族自治縣和漳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投放種羊2.1萬只,帶動8個鄉(xiāng)鎮(zhèn)、6個合作社開展規(guī)模化養(yǎng)殖。她還新建8個黑木耳種植基地,吸納350名婦女在家門口就業(yè)。截至目前,為建檔立卡戶分紅865萬元,支付土地流轉費142萬元。
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見證了她們的不懈引領,也見證了她們的醫(yī)者仁心。
37歲輾轉多地回到祖國,57歲投入麻風病防治工作,95歲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醫(yī)生李桓英長期奔波在云、貴、川等地的偏遠山區(qū),曾經(jīng)4次遇險,兩側鎖骨和肋骨都摔斷過。她推廣的“短程聯(lián)合化療”方法救治了數(shù)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wǎng)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為我國乃至世界麻風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最美巾幗奮斗者獲獎感言篇六
時代召喚巾幗,奮斗成就夢想。
“科研是長期的艱苦奮斗,不是一時的光環(huán)、激情與承諾?!睂Υ?,浙江大學醫(yī)學院教授胡海嵐深有體會。
20__年,在國外擁有獨立實驗室的胡海嵐回到祖國,扛起我國系統(tǒng)神經(jīng)科學領域的大旗。
揭示個體參與社會競爭及“勝利者效應”的神經(jīng)調控機制、創(chuàng)新單細胞活性雙標記技術……胡海嵐的付出,讓中國在該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領先世界的研究成果。
她們的身影在科學征程上砥礪前行,唱出新時代中國女性的鏗鏘之歌。
20__年,第34屆國際超級計算大會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擔任大會主席。
五代銀河、兩代天河超算系統(tǒng)研制骨干,代表團隊六次站上世界超算最高領獎臺……盧宇彤的成績單,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的高精尖成果,更展示著中國女科學家的風采和擔當。
“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是國家戰(zhàn)略,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北R宇彤曾說。
大國重器、尖端科技,她們?yōu)榭萍紡妵暙I力量。
作為軍隊高層次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工程科技領軍人才培養(yǎng)對象、“泰山學者”特聘教授,關欣投身國防事業(yè)20余年。
她的科研成果,為國防教育、艦載航空兵戰(zhàn)斗力生成和海軍信息對抗裝備轉型作出突出貢獻,為我軍在海戰(zhàn)場裝上了先機制敵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最美巾幗奮斗者獲獎感言篇七
“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秉持這樣的信念,北京姑娘路生梅,扎根陜西榆林市佳縣人民醫(yī)院,一干就是50多年。
為了讓山溝溝里的老鄉(xiāng)們及時看上病,她白天接診、晚上點著油燈自學,迅速成長為全科醫(yī)生;她多次放棄返京機會,為落后的小縣城建起第一個正規(guī)兒科;她給患者開幾毛幾分錢的小藥,巡診走遍小鎮(zhèn)鄉(xiāng)村;她自愿“超期服役”,退休后拒絕高薪聘請,義務接診患者超15萬人次;面對疫情,年逾古稀的她寫下請戰(zhàn)書,遞交1萬元特殊黨費……
路生梅說,畢生堅守只為兌現(xiàn)誓言,“祖國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群眾心中,感念著她們的無私奉獻;脫貧路上,活躍著她們的奮斗身影。
楊寧,這個“85后”大學生村官,放棄大城市就業(yè)機會,回到家鄉(xiāng)帶領鄉(xiāng)親們拔掉窮根。
作為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xiāng)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她的扶貧之路充滿艱辛,卻從未被困難擋住腳步——悄悄賣掉婚房墊付種子肥料資金,創(chuàng)新“稻+鴨+魚”共作模式種植紫黑香糯,建設扶貧加工車間,成立“苗村倌”電商服務中心……依托原生態(tài)資源優(yōu)勢,走產業(yè)發(fā)展道路,江門村舊貌換新顏。
“發(fā)展產業(yè)關鍵要‘接地氣’?!碧m州鑫源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帶領企業(yè)積極助力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
從實施產業(yè)扶貧計劃,建設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和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產業(yè)園,到成立田間學校,幫助農戶變身技術能手;從帶動開展規(guī)?;B(yǎng)殖、種植,幫助婦女在家門口就業(yè),到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打造產業(yè)交叉融合的“現(xiàn)代農業(yè)第六產業(yè)園”……精準對接,深耕基層,她幫助農民走上致富路。
最美巾幗奮斗者獲獎感言篇八
在地處我國西部邊陲的新疆烏恰縣吉根鄉(xiāng),護邊員布茹瑪汗·毛勒朵用雙腳丈量祖國的邊境線。數(shù)十年來,她親手在帕米爾高原刻下10多萬塊“中國石”。
如今,布茹瑪汗的兒女們也成為護邊員?!拔覀內矣媚_步丈量祖國神圣領土的決心不停,巡邊護邊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國的愛國之情不變?!辈既悻敽拐f。
赤誠報國,心系人民健康福祉——
“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是我的根,我絕不能忘本……”每當被問到為什么選擇回國,李桓英總是這樣堅定地回答。
20世紀50年代,她謝絕世界衛(wèi)生組織挽留回到祖國,將國外先進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使瘋狂肆虐數(shù)千年的麻風病可控、可治。20__年,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同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傳承紅色家風,賡續(xù)紅色血脈——
甘公榮是“將軍農民”甘祖昌和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的三女兒。幾十年來,她時刻謹記父輩“一心為公,恪盡職守”的囑托,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家風。
她熱衷扶貧幫困,先后成立龔全珍工作室和龔全珍愛心救助基金會,募集資金幫助貧困學生和困難群眾;她傳承紅色基因,為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授課,講述父輩艱苦奮斗的故事……
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家長口中的“秒回校長”,同行眼中的“種子校長”……每一個親切的稱呼,都如同一枚閃亮勛章,映照出上海市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的育人初心。
她創(chuàng)建全國首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以情育人促進品德養(yǎng)成,她利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主張因材施教呵護學生成長……吳蓉瑾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被稱為“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典范”。
最美巾幗奮斗者獲獎感言篇九
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她們巾幗不讓須眉,發(fā)揚擔當和斗爭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用“干一行愛一行”的執(zhí)著,成就“鉆一行精一行”的精彩——布茹瑪汗毛勒朵等10位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光榮入選20__年“最美巾幗奮斗者”。
20__年“最美巾幗奮斗者”是新時代巾幗力量的杰出代表,是新征程路上奮斗女性最美剪影標桿。巾幗不讓須眉,女子支撐半邊天,我們敬新時代巾幗力量,我們贊奮斗女性最美剪影。
“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是我的根,我絕不能忘本……”20世紀50年代,李桓英謝絕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挽留回到祖國,將國外先進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使瘋狂肆虐數(shù)千年的麻風病可控、可治。20__年,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同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用生命噴薄出愛國、事業(yè)、忠誠的強大能量。五代銀河、兩代天河超算系統(tǒng)研制骨干,代表團隊六次站上世界超算最高領獎臺……盧宇彤的成績單,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的高精尖成果,更展示著中國女科學家的風采和擔當。大國重器、尖端科技,她們?yōu)榭萍紡妵暙I力量。新時代的巾幗力量在科技領域,在經(jīng)濟領域,在文化領域,在各個領域釋放出強大能量,成為奮斗征程的活力澎湃“她力量”,她們的先進事跡彰顯建功新時代的巾幗力量,勾勒奮斗女性的最美剪影。
奮斗成就事業(yè),拼搏打造精彩。新時代的壯美天地廣闊,奮斗女性,百花齊放,拼圖祖國美景。在地處我國西部邊陲的新疆烏恰縣吉根鄉(xiāng),護邊員布茹瑪汗·毛勒朵用雙腳丈量祖國的邊境線。數(shù)十年來,她親手在帕米爾高原刻下10多萬塊“中國石”,她用默默奮斗揮毫愛國畫卷。家長口中的“秒回校長”,同行眼中的“種子校長”……每一個親切的稱呼,都如同一枚閃亮勛章,映照出上海市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的育人初心,她用一線奮斗揮毫教育畫卷;秉持這樣的信念,北京姑娘路生梅,扎根陜西榆林市佳縣人民醫(yī)院,一干就是50多年,她用基層奮斗揮毫人民健康畫卷。奮斗女性,奔騰向前,活躍在天南海北,祖國各地,她們用奮斗女性的最美剪影,讓我們的時代,讓我們的事業(yè)更加美好。
楊寧,這個“85后”大學生村官,放棄大城市就業(yè)機會,回到家鄉(xiāng)帶領鄉(xiāng)親們拔掉窮根,她把青春力量奉獻給了脫貧攻堅事業(yè);“發(fā)展產業(yè)關鍵要‘接地氣’。”蘭州鑫源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帶領企業(yè)積極助力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她用拼搏奮斗揮毫鄉(xiāng)村振興畫卷。一個個美麗名字,閃閃發(fā)光;一個個奮斗故事,釋放溫馨。新時代的巾幗力量,更加氣勢澎湃;新征程的奮斗女性,更加瑰麗多姿。
20__年“最美巾幗奮斗者”定義新時代女性之美,這是新時代中國女性的榜樣和標桿,也是新征程路上中國婦女事業(yè)的繁榮昌盛的美麗見證,她們奮勇爭先、頑強拼搏,充分展現(xiàn)了新時代女性風采。未來可期,在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上,我國的婦女事業(yè)必將取得新的更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更加靚麗的業(yè)績。
最美巾幗奮斗者獲獎感言篇十
今年“三八”婦女節(jié)前夕,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女教師們都收到一張半天的休假單。憑著這張休假單,女老師們可以在安排好課務的情況下休假半天。不僅如此,學校男工沙龍的男老師們還為女同胞準備了一份特別的驚喜。昨天深夜,他們悄悄地錄了一首《這世界那么多人》的mv,將在“三八”婦女節(jié)的清晨通過視頻號推送給女同事們。
“我們學校的女性員工超過90%,今天早晨的升旗儀式上,男老師們已經(jīng)向女老師表達過祝福了,臺下的孩子們看了都很激動。多年來,在這所‘愛的學?!瑓侨罔iL教會了我們很多。在她的親身示范下,所有師生們都能在充滿愛的氛圍里,彼此相依、互助,共同成長?!北R灣一中心小學工會主席徐旭說,在他看來,剛剛獲頒20__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的吳蓉瑾校長,名至實歸。
日前,全國婦聯(lián)最新公布了20__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紅旗手(集體)。其中,時代楷模、上海市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入選20__年“最美巾幗奮斗者”。
“為什么紅領巾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十幾年前一位少先隊員不經(jīng)意間的提問,曾讓工作不久的吳蓉瑾陷入沉思。
扎根基礎教育27年,吳蓉瑾依托學校緊鄰中共一大會址的地理特點,組建起全國首支小學生紅色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17年來培養(yǎng)了千余名小講解員,使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用好身邊最鮮活的課堂,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打好了紅色底色,種下信仰的種子。
“我與吳校長共事多年,記得她剛進學校工作時,我倆在一個辦公室。當時,作為中隊輔導員的她,除了上課以外,很喜歡帶著孩子到處跑,孩子們的小隊活動,她也特別喜歡參加。”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紅喇叭”社團負責人陳麗麗老師記憶猶新,有一次,她們帶著孩子去一大會址參觀,孩子們很開心,但吳蓉瑾卻鄒起了眉。原來,她發(fā)現(xiàn)孩子們聽講解聽得不太認真,因為講解的內容聽不太懂。
“其實當時這樣的情形還挺常見,相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各類場館,孩子們更喜歡去公園、去郊游。”陳麗麗說,讓她沒想到的是,此后吳蓉瑾特地尋求了學校大隊部的幫助,對各個年級的學生開展了一次小調查,對館內的陳列、參觀路線特別是講解人員、講解內容等都進行了調研,最終提出了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的小講解員隊伍。
于是,17年前的盧灣一中心小學就有了一支為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提供志愿服務的全國第一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吳蓉瑾帶著孩子們,和紀念館的叔叔阿姨們一起討論、磨稿,用兒童化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jié),將解說詞變成了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
李桓英同志是黨領導衛(wèi)生健康事業(yè)發(fā)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參與者。她對黨忠誠、熱愛祖國,始終心系人民健康福祉,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衛(wèi)生健康事業(yè);她視病人如親人,精心醫(yī)治、破除歧視,為數(shù)以萬計的病患解除了疾苦;她尊重科學規(guī)律、堅守科學認知、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致力于建設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為解決麻風病防治的世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鮮明體現(xiàn)了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的愛國情懷,生命至上、護佑蒼生的醫(yī)者仁心,求真務實、勇于攀登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