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原文篇一
這篇文言文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故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說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然后講讓弈秋教兩個學習態(tài)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不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
設計理念: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遺產,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通過本課的教學,是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掌握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同時加強學生的人文教育,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根據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文言文的精妙。
4、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文言文與現(xiàn)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仔細體會文章所運用的對比手法,深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同學們知道什么是古文嗎?古文有時也叫文言文,我們現(xiàn)在學的文章包括同學們自己習作課上寫的一些文章,都叫“白話文”。白話文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大力提倡的。古文與現(xiàn)在的白話文有很大的區(qū)別,有些字的讀音和意思跟現(xiàn)代的不同,而且語言簡略,意思深刻,多讀文言文能夠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語言能力。
二、解題、質疑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解題“弈”是什么意思?“學弈”是什么意思?
2、質疑:看了這個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誰學下棋?結果怎樣?)
三、看圖了解故事梗概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圖上的內容,(出示文中插圖)。
2、學生自己練說圖上內容。
3、指明交流圖上內容。
四、讀通課文
1、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是學文言文的訣竅,同時,學習古文的難點也在于會讀,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它的意思,哪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拖個長音,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
2、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在沒有標點卻拖了長音的地方畫斜線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鵲/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3、生按照停頓,自由練讀,然后再小組里讀。
4、指導朗讀
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jié)奏晃動,你們試一試,看看能不能讀出滋味來。
五、理解課文內容
1、自學課文,在小組里交流學習情況,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討論。
2、結合課文回答
⑴、誰和誰學下棋?弈秋是個怎樣的人?
⑵、他兩個學生表象怎么樣?學習的結果怎樣?你喜歡誰?
⑶、為什么同一個老師教,會有不同的結果?你能用一些成語來說說兩個人學習的情況嗎?
⑷、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拓展學習
表演“學弈”的故事
七、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領略了我國古代文言文的韻味,它是那樣的凝練,讀起來意味無窮,其實我們平時說話或寫作時也偶爾會用一些文言,像“明日之星”“逃之夭夭”等,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學好文言文。
八、作業(yè)
背誦課文
文言文《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原文篇二
《學弈》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視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懂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正確的朗讀。
教學難點:學生參考注視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一篇古文(板書“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嗎?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代的人寫的文章。
師:說得有道理。古時侯的人寫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有時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們現(xiàn)在學的現(xiàn)代文有很大的區(qū)別。我們現(xiàn)在學的文章,包括你們自己習作課上的寫的一些文章,都叫“白話文:”。白話文是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大力倡導的。古文與現(xiàn)在的白話文有很大區(qū)別。比如這個字(板書“之”)。誰能把它組成一個詞語?
生:榮根之星。
師:對,、我們學校評了很多“榮根之星”。知道詞語的意思嗎?
生答
師:解釋得不錯,我再問你,這個詞語中的“之”字當什么講?
生:就是“的”的意思,榮根的星。
師:講得很明白。誰還能組詞?
生:軍屬門上有時貼一張“光榮之家”的紙。
師:對。其中的“之”字怎么講?
生:當“的”講。
師:也當“的”講。剛才說了這個“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個字?,F(xiàn)在用它一般都當“的”字講;但在古文中,它卻有許多種講法;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里,“之”字前后一共出現(xiàn)了六次,大致有三種講法;有時即使是同一個講法,但所指的對象也不同,真的有點復雜。大家一會兒讀的時侯要注意細心區(qū)分、理解。好了,現(xiàn)在大家打開課本,讀一下課題。
生:(齊)學弈。(師板書課題)
師:翻開后頁的注釋。看看這個“弈”字是什么意思。(生看注釋)
生:“弈”就是下棋。
師:“學弈”呢?
生:學習下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釋。
師:對,看注釋是我們學習的一種方法。
二,試讀質疑。
1,題目的意思弄明白了,我們就來這讀讀課文吧。初讀課文。
課文已經和我們第一次親密接觸了,說說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難的印象)
師:第一次感覺有難度很正常,接觸多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很美很有意思,這樣吧,周老師帶著你們讀好嗎?音樂起,領讀。
2,看來大家讀得挺起勁兒,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覺?自由讀。
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近也,你有什么疑問?生自由提問,老師不做答。
三、研讀交流
1,咱們的學習就從你們的疑問開始吧,剛才有個女孩子提出來了,第一句話不明白,誰讀得明白了?課件出示第一句話(亦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學生交流。
課件出示第一句話,結合注釋理解前幾個字,重點理解:者也?!耙病北硎菊Z氣肯定,反復誦讀。
2,最后一句:“為是其智弗若與?”
剛才老師強調了一個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看注釋。同學們自己看注釋,交流。
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話,誰能把這句話說得更順暢一些?評價:不僅可以學以致用,還可以活學活用。
有問就有答呀,“曰:非然也?!弊杂删毩暲首x這兩句話。
指名同桌配合讀對話,師生配合讀對話,(師讀問句,生讀答句)師生配合直接朗讀對話。
3,師:“為是其智弗若與?”是因為他們智力不同嗎?究竟是為什么?能找出文章中的句子讀出來嗎?自己讀。“使奕秋誨二人奕……弗若之矣。”
(1)小組合作理解這段話的意思:總結剛才用過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就讓我們用這些方法合作學習這段話。
(2)還有什么疑問,盡管提出來。
生:我想說通過我們小組的交流,我們大概弄懂了這段話的意思。能大概說說這段話的意思嗎?老師來起個頭,從前,有兩個人……
(3)偉大的發(fā)現(xiàn)“有很多之字”用的很多,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之字?能說之的意思嗎?說一個兩個都行,指導直到理解幾個“之”的意思。
生:第一個是“的”的意思
老師:不太準確,關于這里“之”的意思,同學們到初中再正式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通過理解一句話的方法理解之字。
第二個之字注釋有。
第三個:生:是天鵝,這個書上有注釋嗎?(沒有)你說說你是怎么樣知道的?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又一個新方法:結合上下文。
繼續(xù)提問題。對屏幕上的話學懂了嗎?一起讀讀吧。
師:文言文的朗讀,如果可以根據它的意思斷句,把有的地方拖長一點,感覺會更好,自己再練習練習。師巡視,并和一個同學一起小聲配合讀。找三個同學配合讀句子(分別讀第一個人的表現(xiàn),第二人的表現(xiàn)。最后的結果)分組配合讀。
(4)能分別找一個成語形容他們嗎?
其實你們說的成語有很多都來自古文,比如“心不在焉”,出自……如果有人問你專心致志出自那里呢?你可以自豪地告訴別人這句話。
4,我們輕松一下,看由文言文改稱的動畫。短短七十幾個字,改編成了簡單的故事,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吟誦古文,想想自己是孟子,是……
練讀,配樂指名讀。你們也想吟誦一番嗎?想讀的站起來讀,自己讀自己的,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能大概背下來了嗎?讓我們用剛學的古文給動畫配音好不好?配樂誦讀。
四,拓展延伸
大家感覺到了文言文學習的滋味了嗎?其實原文前面還有一句:“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能自己理解一下嗎?交流情況不太好,師:你們需要什么?生:注釋。
出示注釋,學生自學,全班一起交流。
師:我對這句話有了一些改動,看能否懂,懂就自己給自己鼓掌,讓我們把這句話記在自己的心中。來,一起讀:專心致志,則得也,則大有可為也。
五、作業(yè):
課下看昨天告訴同學們的網站,我發(fā)了兩篇短文,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網上和我交流學習古文的感受。
讀——文言文教學的根本之道
——《學弈》教學反思
歐陽利杰
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是讓他們感受中華經典文化的魅力,接受經典文化的洗禮,培養(yǎng)自覺研讀經典文化的興趣。但這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文言文,對其學習方法一無所知,如何能用《學弈》這篇文章的教學指導學生學會積累文言實詞,把握一些學習方法,為閱讀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習中感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古今漢語的不同,弄懂難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呢?教學這篇文章,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以讀曉義
我見過許多老師的文言文教學,他們大多就是初讀后就教師講,學生記下文言文的意思,之后就是把每個字、每句話的意思死記硬背下來,這樣學生學得死,毫無半點興趣,遺忘也快。
針對這一教學現(xiàn)象,我在教學中力求通過多次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理解意思,感悟學習方法,形成學習個性。
預習讀。在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在家預習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在課前查字典解決,還安排學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學會斷句。上課之初就檢查學生在家預習情況,指名學生來讀,通過學生的讀教師進一步解決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音、多音字音。
聽讀。學生的在課前預習讀時,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斷句不妥當、節(jié)奏不準確,停頓不恰當?shù)膯栴}。但是文言文的讀能起到幫助學生理解意思的作用,所以至關重要。因而檢查預習之后,我進行范讀,要求學生注意聽老師的范讀,用“/”劃出停頓來,在此前自己讀錯的字上注上音節(jié)。
練習讀。學生通過預習再聽了老師的范讀,一定很想再試試,并且教師也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再練練,這樣才能讓學生把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正確,把字讀出韻味。所以立即安排學生自我練習讀,并通過不斷的抽讀、點撥的方式提高學生讀的水平。
講解讀。讀好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同時理解也能促進學生更好地讀。在進入了理解文意時,每解析一句就要求學生把自己理解到的用朗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在讀中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加讀出文言文的音韻。
二、以讀想境
文言文往往言簡意賅,特別是小學階段選編的文言文,每篇文都有描寫了豐富的意境。在文章學習完后,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安排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其中的意境。我選擇了一段與課文內容一致的動畫,先讓學生觀察,對照文中情節(jié),要求學生加入當時的環(huán)境、時間、地點等因素,用講故事的形式把課文講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想象文章的意境,把文章的意境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使文章的意境更加豐滿,且具有個性,富有現(xiàn)實特征,給學生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三、以讀悟情
文言文的學習,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因此,在學習文章中兩個孩子跟弈秋學習下棋下的表現(xiàn),我采取了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來體會兩個人的不同,從而體會文章的感情。
教師引讀:“使弈秋誨二人弈,”學生分小組讀兩個人的表現(xiàn);師讀結果:“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p>
還是教師引讀:“使弈秋誨二人弈,”,男女生分開讀兩個人的表現(xiàn),全體學生合讀:“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p>
在多次的讀中,學生明白了學習效果與學習態(tài)度的關系。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當學生悟出這個道理時,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聯(lián)系實際地拓展,問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學生真正在學習中得到了情感體驗。
四、以讀促升
文章學習,貴在得法。學習文言文,學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那對于以后的文言文學習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時,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1、看注釋;2、明句意;3、品韻味。
在學生理解完每一句的意思時,我一定要讓學生品讀,讀出情,讀出味道,也在讀中理解、鞏固。為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學習方法,我設計了二組檢查練習,在做練習時,我也是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解決問題:
一、此組訓練旨在考查學生學習文言文方法是否能熟練應用:
1、今夫(fú)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2、今夫(fú)學習之為數(shù),大數(shù)也。爾等專心致志,則得也。
二、此組訓練安排的目的旨在考查學生是不是掌握了本課所學的重點:
分別寫出下列“之”字的意思: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思援弓繳而射之。
4、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學生在讀中,解決了問題,又一次鞏固了本節(jié)所學,圓滿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文言文它不同于現(xiàn)代文,也區(qū)別于古詩詞,現(xiàn)代文重品,古詩詞重吟,我想文言文應該重在讀,讓學生讀好才是教學文言文的根本之道。
文言文《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原文篇三
出示:“曰:非然也。”
師:讀了這話你有什么問題?
生:曰是“說”的意思,“非然也”是誰說的?
師:你認為可能會是誰說的?
生1:可能是弈秋說的。
生2:可能是孟子說的。
生3:可能是旁觀者說的。
生4:可能是那個學習認真的同學說的。
生5:可能是那個學習不認真的同學反思后說的。
師:大家猜測的都有可能發(fā)生。第一組同學,你們就是弈秋,以“有一年,我收了兩個徒弟”開頭,說這個故事。第二組的同學,你們就是那個學習認真專注的徒弟,以“有一年,我和我的師兄一起跟隨弈秋老師學弈”開頭,說這個故事。第三組的同學,你們是善于反思的師兄,反思是一個人優(yōu)秀的人必須具備的品質。請你們以“有一年,我和我的師弟一起跟隨弈秋老師學弈”開頭,說這個故事。第四組的同學,你們就是旁觀者,讀了這個故事的人,以“今天我讀了《學弈》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開頭,說這個故事。(學生練說)
生6:有一年,我收了兩個徒弟,他們跟隨我學習下圍棋。小徒弟學習的時候專心致志,聽得很認真,大徒弟學習的時候卻是心不在焉的,心里好像在想著有一只天鵝飛來,要射箭把天鵝射下來。一年以后,小徒弟的棋藝很好,大徒弟的棋藝卻不行。有人問我,是大徒弟的智力不及小徒弟嗎?我說:“不是這樣的?!?/p>
師:“弈秋”,那你認為是怎樣的呢?
生6:我認為是大徒弟學習的時候不專心,而小徒弟學習的時候特別專心。
生7:有一年,我和我的師兄一起跟隨弈秋老師學弈。我學習的時候比較用心,老師講的時候從不開小差。而我的師兄呢,他在課后對我說,老師上課的時候心里一直想著好像有一只天鵝要飛來,我要射箭把它射下來。一年以后,老師說我的棋藝好,師兄的棋藝不好。別人問我,是你師兄的智力不及你吧?我說:“不是這樣的?!?/p>
師:“師弟”,那你是怎么認為的呢?
生7:不是我特別聰明,而是我學習的時候比較用心。
生8:有一年,我和我的師弟一起跟隨弈秋老師學弈。老師講課的時候,我不知怎么搞的,提不起興趣來,心里一直想:要是有一只天鵝要飛來,我要射箭把它射下來。一年以后,老師說我的棋藝不好,跟師弟的差遠了。別人嘲笑我,說我是弱智。我說:“不是這樣的?!?/p>
師:那你認為是怎么回事呢?
生8:那是因為師弟學習的時候專心致志,從不開小差,而我卻總是開小差。
生9:今天我讀了《學弈》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有一年,著名的圍棋高手弈秋收了兩個徒弟。小徒弟學習的時候專心致志,非常好學;大徒弟呢,學習的時候卻是心不在焉,他表面上在聽,其實心里想著,要是有一只天鵝飛來,我一定要射箭把它射下來。一段時間后,小徒弟的棋藝很好,大徒弟的棋藝卻不行。有人說,兩個人同樣是跟隨圍棋大師學的,怎么一個好,一個差,是大徒弟的智力不及小徒弟嗎?我看了這個故事后想說:“不是這樣的?!?/p>
師:你為什么有這個感慨?
生9:老師說過,人的智力其實都差不多的。學習好的同學,是因為他們勤奮,刻苦;學習差的同學,是因為他們不刻苦,不勤奮。弈秋的兩個徒弟,也就是這樣的。
師(轉問生6,即“弈秋”):你知道大徒弟學習的時候不專心,你提醒過他嗎?
生6:我提醒過他好幾次了,可他屢教不改。
師(轉問生7,即“小徒弟”)你知道大師兄學習不專心,你提醒過他嗎?
生7:我也提醒過他好幾次,可是他就是改不了。
師(轉問生8,即“大徒弟”):他們提醒你嗎?
生8:他們沒有,一次也沒有。(師徒在講臺前幾個爭執(zhí)起來)
師:大家看圖,說說你們的觀點。
生10:我覺得弈秋和師弟沒有提醒師兄,圖上師兄根本不在聽,不在看,而弈秋卻仍講得起勁,師弟也仍聽得起勁。
生7:是圖上畫錯了,其實師兄表面上也是在聽,就是心里不知想到那里去了。
師:我也覺得,更大的可能是圖畫得不是太真切,我建議大家給課后重畫一幅,使人一看就知道,師兄表面是在聽,而心里其實是想著別的事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