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粽葉飄香,喜迎端午篇一
每到此時,家鄉(xiāng)后山那一片青綠的粽葉,便鮮活在我的眼前,她們在夏風中搖曳著婀娜多姿的身姿,盡顯其美;又似一位綠色的精靈,在晨霧中昂頭吶喊,呼喊著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親切地叫喚著她們的名字,等候著她們的歸來……
聽到精靈呼喊的我,下了班,緊趕慢趕地終于趕上了回家的末班車。一路上思緒飄然,我似乎聞到了那彌漫在空氣中的濃濃棕香,心想:今年端午,終于可以陪著家人一起過佳節(jié),吃上那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味粽子。前幾年由于在外學(xué)習工作,每逢端午只能自己隨便應(yīng)付應(yīng)付,兒時搬著小凳端坐在媽媽身旁,一起包粽子的感覺,似乎已經(jīng)離我們很遠很遠。
回到家中的感覺,親切自然。一夜無夢,心中早已盤算好了明日的“行程”。第二天,便起了個大早。故鄉(xiāng)六月的早晨,風輕輕的,吹到身上很是舒服,既沒有春天“暖風熏得人欲醉“的困頓,也沒有盛夏“如火如荼“的狂野熱烈,更沒有冬天“寒風凜冽”的肆意狂野。就這么隨意地吹著,有著處事不驚的淡定。騎著小毛驢,載著母親,沐浴在這柔柔的晨風中,舒心怡人。在街上買了些小菜和包子(注:故鄉(xiāng)習俗:端午有吃粽子包子,門口掛艾草、菖蒲的風俗習慣),便趕回到了家中。提著早已備好的竹籃,來到后山,在晨霧中,開始采摘粽葉。
記得前些年,后山的粽葉并不多,就只有靠近老屋背后自留山里的一小片。沒想到的是,這么些年過去了。她們在雨露陽光的滋潤下,由起先的稀稀拉拉不成氣候,到如今的占山為王,以獨厚的風土優(yōu)勢,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迅速扎根起來。她們有著雨后春筍般的氣勢,似乎有不占領(lǐng)整個后山絕不罷休的氣勢。
清晨的后山,露水較為厚重,這倒為粽葉增添了不少鮮活的色彩。粽葉之上那一顆顆晶瑩透亮的露珠,煜煜發(fā)亮,將那葉尖的灰塵洗刷地一層不染。層層疊疊的粽葉,一片挨著一片,在晨風中,層次多樣的綠,如膠卷在你的眼睛迅速成型。再看那纖細的棕桿因有了粽葉左膀右臂的的襯托更顯豐盈,一如纖瘦的女子穿著婆娑的荷葉裙般在風中蹁躚起舞。風兒吹過,一順溜地彎腰起伏,偶有粽葉碰到臉頰,如撓癢癢般地輕撫采摘者,那陣陣飄過的清香,也趁機鉆入采摘者的鼻孔,讓其感受鄉(xiāng)野的淳樸與青澀。
采摘粽葉也是有方法可循,一般選擇摘取那剛長出來的新葉,色澤嫩綠透亮,這般的葉子柔韌性好,不易破損,這樣在包的過程中就會更快。端午這一天,母親是最忙碌的一個。粽葉采回來了,需將采摘好的粽葉放入燒開的沸水中濾一遍,慮過開水的粽葉似乎更綠了,這樣做得目的是使粽葉變得更具韌性,包裹的時候不易弄斷,現(xiàn)在想來其實也有消毒的作用呢。粽葉準備好了,接下來需將糯米洗凈過濾,加入適量的食用堿粉待其色澤剛剛變黃即可開始包裹。
開始包裹粽子了。隔了好些年不動手,只能憑著模糊的記憶,在一旁媽媽的指點下,開始包裹起來。只是很顯然,手法完全沒有兒時的那般嫻熟了,包了幾個自我感覺“丑”得不成樣子。由于剛好有表姐的幫忙,索性我也就停了下來,幫他們打起了下手。我搬了個小凳,端坐在母親的一旁,那熟悉的感覺又再一次地回到了現(xiàn)實生活里。很想就這樣靜靜地呆坐著,守候在家人的身旁??粗杖~在母親靈巧的雙手下,幾經(jīng)“折騰”便成了盛放糯米的容器,幾番翻轉(zhuǎn)折疊后,母親順手抽出一根撕好的棕葉,手中一頭,另一頭在牙尖輕咬著,反復(fù)纏繞將那潤色好的糯米嚴嚴實實地包裹其中,絲毫動彈不了,粽葉也由原先的一葉扁舟般的苗條輕便轉(zhuǎn)變成弓腰駝背。端坐在一旁的我,將母親包裹好的粽子將那些零碎的邊角加以修剪,讓它更具棱角分明,然后在五個扎在一起,就這樣三個人協(xié)作著,很快粽子都包裹好了。
裹著糯米的粽葉終于要“赴湯蹈火”去完成最終的使命了。煮之前,將早已備好的精柴放入其中,隨同著粽子在那翻滾著。當母親掀開鍋蓋,將熱騰騰的粽子一個個撈出水的時候,那煮過的粽葉清香伴隨著糯米的濃香隨著升騰的熱氣在廚房內(nèi)蔓延,充斥著房屋里的角角落落。不喜歡吃粘食的我也會經(jīng)不住香氣的誘惑,輕輕解開捆裹的棕索,將粽葉一圈圈打開,香氣撲面,剛出鍋的粽子真的很好吃,松散不粘,清香怡人……咬一口,回味無窮,期待著明年的端午!
多年以后的粽葉飄香時,我想我仍然會吃到母親用粽葉包的粽子,歲月會催人老去,不變的是那塵封中的記憶。傳承的是那不會老去的技藝,這包裹粽子的活,應(yīng)當延續(xù),這樣多年之后,依然能夠聞到故鄉(xiāng)的味道。撥開歲月的塵封,透過記憶的光影,清晰又見那晨露里搖曳的青青粽葉,那一片密密的粽葉,多年以后是否仍在故鄉(xiāng)的水土中滋生蔓延自由地搖曳呢?
粽葉飄香,喜迎端午篇二
依稀在睡夢中,我仿佛聞到了一股清香,好像是粽子的味道。我原本想在這早晨賴一會兒床,可這誘人的清香讓我睡意全無。
奶奶邁著細碎的步子在廚房里走來走去。大疊大疊的粽葉散亂地放在盆里,澆上一壺滾燙的開水,裊裊清香升起,叫人心曠神怡。再去看那糯米,在水中泡了一晚上,渾身圓滾滾的,閃耀著透亮的光澤,慵懶地躺在水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奶奶包粽子的時候。我乖乖地坐在奶奶身旁,奶奶手里總是拿著三片粽葉,錯落著放好。就這樣輕輕地展開,彎曲一下,粽子的雛形就出來了。小時候我第一次看見奶奶包粽子,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覺得那是一個神奇的魔術(shù),現(xiàn)在想想都覺得天真。
奶奶的粽子及其簡單,就只有那可愛的糯米和去了核的紅棗。在粽葉上放一團糯米,上面再放上幾粒紅棗,最后再拿一點糯米蓋在那紅棗上。奶奶的手緊緊捏著粽子,一根線緊緊地纏在粽子上,再打上一個小結(jié),就成了一個精美的粽子。奶奶每包好一個粽子,我都會拿來觀賞一下,真是越看越喜歡。我看著那粽子便想覺得最美五月天,不是因為草長鶯飛,是因為粽葉飄蕩著的清香
粽子放進鍋里,咕嚕咕嚕地響著,散發(fā)著迷人的清香。每次煮粽子的時候,我都會來到廚房里看一下粽子熟了沒有,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奶奶總是說:“不急,煮的時間越長,味道就會越好?!边@時心中不免失落,可一想到一會兒后,我就能吃到美味的粽子,心中不免小激動。等著等著,盼著盼著,粽子終于煮好了。我拿著一個粽子,那跟線被我輕輕一扯,那粽葉便展開,如同秀麗的花瓣向四周舒展,略微彎曲,我急不可耐地嘗了一口。就是那樣簡單的粽子,不甜不膩、純粹、干凈,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有著獨特的甘醇,幸福之味便在心中悄然誕生。
之后,我嘗過各種各樣的粽子,味道都不及奶奶包的粽子。不僅是滋味的不同,更因那其中包裹著奶奶濃濃的疼愛之情,那就是愛的味道,奶奶的味道……每年端午節(jié),我都會思念著那股清香。
粽葉飄香,喜迎端午篇三
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
農(nóng)歷5月5日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很多,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喝雄黃灑等等。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入江中而死的屈原;把粽子投入泊羅江中,是為了不讓魚蝦蟹吃屈原的遺體。每當端午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我們家也一樣。
去年的端午節(jié)是在我爸爸的老家過的。那天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起了床。走出房間,我就聞到一陣陣粽葉的香味。只見餐桌上,放了一把艾草、一捆細線、一大捆粽葉、一碗糯米、一碗豆沙、一盤蜜棗和一坨肉泥。我搬著凳子幫著媽媽把艾草掛在大門上和窗上,這樣就可以防止蚊蟲從外面飛進來了,然后再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我們用兩張大大的粽葉交叉疊在一起折成錐形,再往里面加一半糯米。我把肉放進去,媽媽放蜜棗,爸爸放豆沙,然后再用糯米填滿,把上面的口子用粽葉合攏包成一個三角形,最后用細繩綁緊,一個豆沙蜜棗肉粽就好了!我們接著把所有剩下的粽子都包好了。廚房的蒸鍋水開了,我們把粽子放到里面煮,不一會兒香味就飄出來了,好香的粽子味,我迫不及待地剝了一個吃起來,真香啊!
吃完粽子,我和老家的堂弟堂妹跟著大人們一起去村口的小溪邊看賽龍舟。爸爸老家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舉辦龍舟比賽。我們來得比較早,選了一個比較好的觀賞位置靜靜等待著龍舟比賽開始。不一會兒,人越來越多,小溪的兩邊岸上擠滿了人,5支龍舟隊伍也早已準備好了。只聽鞭炮聲落,5支龍舟像離了弦的箭似的你追我趕奔向終點。我們大家在岸上歡呼雀躍地為每支隊伍喊:“加油!加油!”今年的龍舟隊伍勢均力敵,都差不多時間到了終點。龍舟比賽結(jié)束了,但是我和堂弟堂妹們還意猶未盡。
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還給我們每個人都買了很好看的香包,上面繡著兩只鴛鴦還有平安兩個字,真好看!
粽葉飄香,喜迎端午篇四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正如詩中所說那樣是紀念正直愛國的詩人一一屈原,端午節(jié)這天家家都會包彩粽,劉龍舟,插艾葉,吃雄黃酒等。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插葉......隨著這首兒歌響起,老師把我們帶進了“又是一年粽飄香”的親子課堂。教室里像過節(jié)一樣,把桌子圍成了圈,每個家的家長和孩子都面對面坐著。講臺上早已擺滿了包粽子的材料,糯米啊,粽葉啦,還有花生和蜜棗味等餡料。饞嘴的同學(xué)總會趁老師不注意抓兩顆餡料吃,粽葉是新鮮的蘆葦葉,經(jīng)過煮了之后,有一種很清香的植物味道,滿教室都是這種味兒,好聞極了。
老師開心地說:“很難得在端午節(jié)前,能把家長和同學(xué)們召集在一起,來過一個有特別意義的端午節(jié)。今天主要進行三輪包粽子比賽,看誰包得最快,最有形,在坐的家長都是包棕子的高手,我在這里拋磚引玉了。不會包的同學(xué)不用怕,老師先示范一遍?!苯又蠋熀芗氈碌慕o我們示范了包粽子過程。最后老師問:“接下比賽大家有信心沒有?’有”同學(xué)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到。
第一輪是同學(xué)pk賽。這時教室里像炸開了鍋,有的同學(xué)大聲嚷嚷:“我肯定是第一名。”我這時心想:以前在家看奶奶包,很容易,不知道我這次包的怎么樣。聽到老師開始的口令,我趕緊拿起一片青青的粽葉,“折”成一個圓錐形,裝好米,輕輕的抖了抖,再加二顆花生和一粒蜜棗,用食指和中指把餡料向下按了按。接著翻折過來,再折過去折成一個三角形,最后把線纏住三個角,打個結(jié),可那調(diào)皮的繩子這時偏偏不聽我的,像兩個兄弟打起了架,繩子散了,我重新又打了個結(jié),又散了,接著第一次,第二次,我緊鎖住眉頭,心揪了起來,很著急,坐在對面的媽媽安慰我說:“不急不急,這次一定能行。”第三次,耶!終于成功,我頓時喜上眉稍,抿著嘴直笑,看著旁邊的同學(xué)還沒包好,我驕傲地舉起了手。
第二輪是家長pk賽,這場比賽極為激烈,因為家長們都是包棕子的高手。我會兒坐著一會兒站起,不停喊:“媽媽快點,加袖!”可我媽媽不緊不慢的包著,我都替媽媽著急,真是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高手與高手較量果真是不分上下,你爭我搶,很快有第一名了,媽媽微笑收了起來,換成緊鎖眉頭。有第二名了,我喊的加油聲更大了。第三名出現(xiàn)了,老師問“第四名在哪兒呢?”有一個影子從我眼前劃過,仔細一看是媽媽舉手劃過的影子,我開心地叫著,媽媽這時才松了一口氣。真是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
第三輪是親子pk賽,在這一輪中,我和媽媽團吉心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三輪比賽完了,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剩下的都是情意粽香濃濃,這香味是母親的愛,這香味是團結(jié)一致的親情,這香味是紀念屈原的課堂,粽飄香,香滿堂!
粽葉飄香,喜迎端午篇五
剝開粽子,就好像剝開了歷史、剝開了屈原的故事,剝開了屈原《離騷》中的味道。
——引子
因粽葉的香氣、粽子的擁抱,加上雄黃酒的誘惑力,再加綠豆糕的香飄飄,招回來了親情的眷念和擁抱,借此,端午把祝福、喜悅濃縮到了團圓里,形成粽子那質(zhì)有的味道——端午節(jié) 。
翻開歷史的寫照,屈原的《離騷》曾經(jīng)激勵了多少豪氣沖天的斗士,陶醉了我們幾千年的傳承和祈禱,五月初五的汨羅江,屈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千古悲歌,為后人留下了不屈不饒的先驅(qū)精神,這份精神,像財富一樣,伴隨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滲入到了國人的血脈中,生生不息。
我贊嘆屈原的愛國精神,更贊嘆《離騷》中的英雄氣概,如屈原的詩:“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譯)心靈受屈精神壓抑啊,強忍指責把侮辱承擔;“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譯)我寧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絕不和他們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屈原用性命捍衛(wèi)尊嚴,不肯在濁世中茍活,故而“蟬蛻于污穢”,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這份英雄氣概,曾經(jīng)激勵了歷朝歷代,多少能人壯士,這份崇高精神,曾經(jīng)勉勵過多少愛國將領(lǐng),為國捐軀,這就是屈原精神的功勞!
屈原沒有吃過粽子,也沒能享用過粽子的味道,人民把裹好的粽子投入到河中,是想用粽葉的艾香,糯米的粘稠,去寄托人們的哀思,人們用這種方式,紀念這樣一位愛國之士,無疑不是在告誡后人,鞭策后人,激勵后人,讓子子孫孫牢記屈原,謹記《離騷》。
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放鞭炮,從原來單一的紀念屈原活動,發(fā)展至今,已演變?yōu)? 集紀念、團圓、熱鬧為一體的民俗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不但成了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也成了親情、友情、愛情的渴望日,人們利用這個喜慶的日子,即烘托出民族的喜悅精神,也借此表達了人們在情感上的交流與厚望,這本是體現(xiàn)端午節(jié)的歷史發(fā)展,在繼承中不斷地發(fā)揚和光大,當然,無論什么樣的氣氛演變,都脫系不了屈原與《離騷》的味道,這是永恒的實質(zhì),因為屈原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粽葉、菖蒲草(艾草),糯米、紅棗、綠豆糕,是端午節(jié)的象征,而雄黃酒則是端午節(jié),賽龍舟勇士們借以豪威的壯士酒。
在賽龍舟的故鄉(xiāng),勇士們憑借雄黃酒,壯意氣、斗奮發(fā)、斗精神,不論在秦淮河上,還是在大運河旁,或是在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每逢端午,總有龍舟賽事,花哨的船,花俏的人,華麗的景,把個端午節(jié)折騰的沸沸揚揚,那份歡悅,那份喜慶,那份場景,不言而喻,即在詮釋著濃濃的民俗風味。
鑼鼓喧天,鳴炮齊響,你看,水域里,龍騰虎躍,岸邊上,如歌如潮,龍舟,一艘比一艘靚麗,斗士,一人比一人勇往,競技,一輪比一輪威武,景致,一個比一個嬌嬈,再看那閑散的玩童,浸泡在池中,如鯉魚戲水,也狂湊熱鬧。
粽子的味道,伴著《離騷》的味道,一并帶入到了端午節(jié)的氛圍中,成了端午節(jié)不可缺少的思念成分,你傾情,她心印,我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