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性格決定命運篇一
都說習慣決定人生,但是養(yǎng)成一種習慣與告別一種習慣。都絕非易事。因為人們總是 依賴 那些習以為常的事。殊不知它既能將你帶入天堂,也有可能帶你進入地獄!
好的習慣貴在堅持,壞的習慣源于惰性。是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 價值 ,前途未卜之時,習慣就是你的方向。在成敗的毫厘之間。習慣決定一切!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我們每天大部分的行為都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在每一天,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
拿破侖·希爾說:“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摧毀一個人。”,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習慣,在我們眾多的習慣當中,能夠成就一生的自然是那些好習慣,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 享受 著它的利息?!倍切牧晳T,就像一堵玻璃墻,把我們與 成功 隔 離開 來,讓我們只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卻總是無法到達。古往今來,多少人因為自己的壞習慣含恨,終生,又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壞習慣找不到人生的 幸福 ,更有甚者,因為自己的壞習慣葬送了最彌足珍貴的 生命 ?!度龂萘x》中的周瑜,縱使有英雄氣概,終究逃不過氣量狹小惡習的懲罰,被諸葛亮三氣之下,一命歸西。
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并存著,唯一能夠有效改變我們 生活 的手段便是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改變我們的不良習慣。改變不良習慣,養(yǎng)成好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用毅力、恒心和不斷地自我提醒才能達成。 幸運 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這些能力,只要你肯用心!
做人 是一生成敗的重要話題,它又與 心態(tài) 有關(guān),凡是在這兩點上過不了關(guān)的人,一定會遭遇大小 挫折 。這是硬道理,甚至可以說,做人的心態(tài),既影響一生,也決定一生。很多人明白此兩點,但行動起來,就非常困難,以至半途而廢,結(jié)果讓人生的可能變成不可能。
做人與心態(tài)構(gòu)成人生的兩面,不善做人者往往心態(tài)失常,心態(tài)失常者又會導致做人變形。有些人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所接觸的人事,給人退路等于給自己留出路,突破各種壓力,打敗自身固有的弱點,讓自己的人生向敞亮的方向發(fā)展,這樣就會越做越好,從小到大,贏得一片人生勝局;有些人則容易 失去 信心、 目標 ,像無目的地小蟲一樣懦動在自己迷陣中,總會羨慕他人比自己走得遠、飛得高,結(jié)果自己永遠是無所進展。兩種人,兩種結(jié)果。你怎樣選擇呢?做人的基本規(guī)則是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不輕言失敗,因為世上難事,不可盡數(shù),你的困難,也是別人的困難,戰(zhàn)勝因難,是惟一的選擇,這就需要你自己成為一個積極者。試想,你對自己都不積極,怎么可能有積極的心態(tài)呢?天下失敗者都可歸為一種:自己 放棄 自己,自己毀掉自己。在今天這個競爭十分激烈的 社會 ,沒有做人的積極心態(tài),要談立足幾乎是天方夜譚。如果讓積極的心態(tài)糾纏自己,只能讓自己越來越灰色。改變自己一生的法則,往往不在于能力大小、環(huán)境好壞、機遇多少,而在于你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做人、做事,找準自己的強項與弱點,揚長避短,善待自己,就會找到自己腳下的出路。
良好的心態(tài)、習慣、性格是成功人生的三大法寶。一個人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立足,求得發(fā)展,與自身的性格、心態(tài)和習慣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聯(lián)系。好心態(tài)讓你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好習慣養(yǎng)成好性格,好性格帶來好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篇二
耳邊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就是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一生。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可謂是有勇有謀,論計謀、軍事才能,其實并不比諸葛亮差。但曹操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生性多疑。用人疑,用計疑。這說是他多疑,也說明了他的不自信。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在與諸葛亮的多次戰(zhàn)斗中,因為多疑,因為不自信,而落敗。并最終沒能成就霸業(yè)。
諸葛亮在這一點上就比曹操做的好,華容道用關(guān)羽攔截曹操,事先他就想到關(guān)羽會手下留情,放曹操一馬。但他還是堅持用了關(guān)羽。表現(xiàn)了他的果斷,也表現(xiàn)他對手下的絕對信任。以后再讓部下做事,部下不用考慮自己做不好,或是做不到。因為領(lǐng)導者用自己,首先就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讓部下在做事時,無顧慮、不拘謹,做事才能馬到成功。
就是這樣,諸葛亮才博得了“足智多謀”的稱號。
再說張海迪。她的事跡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她在高位截癱人情況下,仍堅強地生活、學習。這也與她的心性有關(guān)。正是她的意志和雄心,給了她堅持生活、學習的動力。因為她心里想的是自己并不是個病人,而是一個健康的人,健康人能做到的事,自己經(jīng)過努力一定也能做到。事實證明她真的做到了,并且比某些健康的人做的還好。
還有人人敬仰的周總理,他在年少時就在課堂上大聲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和志向。并努力去實現(xiàn)。最終做了中國的第一任總理。真的為中華之崛起付出了自己的一身。
以上只是簡單列舉,現(xiàn)實中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用數(shù)。歸結(jié)起來就是一句話——有什么的性格,就決定什么樣的命運和人生。
性格決定命運篇三
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后,都蘊藏著一件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性格.
雖然性格大多與我們的基因有關(guān),但那不是你說自己性格不好的理由或借口,雖然性格是天生的,固有的,不變的,但那離不開后天的塑造與培養(yǎng),雖然性格是很難改變的,但我相信,一個成功的人的后面,縱然離不開有一好性格做后盾。
在我看來,雖然每個人的性格都各有不同,有的喜氣,有的古怪,有的倔強,甚至不可理喻,但我們是否真正曾想過,說你脾氣好,不是一味的順從別人,聽別人的話,這都不算啥,關(guān)鍵是你在面臨生活的各種事情時,是否能正確的處理,是否得到了人們的好贊,在這里面,包含的是更多的理解與關(guān)懷,更深切的情感與呵護。而那些具有壞脾氣,性格不好的那些人雖然在對待那些人際交流與關(guān)系常常會感到那沒有什么,但是當你在面對那些時,那就不僅僅是你說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就能了事的,或許在你看來這都不算什么,可你是否曾想過,你說的不僅是一句簡單的話,這樣的話,不僅傷害了別人,更重要的是你傷害的是你那日暮已久,每天陪伴你的,難舍難分的那種純純的友情,也許你并不在意,但是當你認識你到你的錯誤后,恐怕你再后悔就再也來不及了,到最后,你失去的就不近視也個朋友那么簡單了。
性格雖然很難控制,但這也離不開你后天的努力改變與各種各樣的無盡的磨難與經(jīng)歷。親情是最重要的,我們常常是對自己最親的人太苛刻,而對自己不親的人那么的寬懷,你只是覺得人對自己的親人就是理所應當,甚至任意放肆,無理取鬧,絲毫沒有半點悔恨與愧疚,那么這樣,你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呢,你會發(fā)現(xiàn)到頭來是那么的悔恨也無濟于事了,你所受的將不再掉眼淚那么簡單了,真正在懺悔也就不在于·你的人生的改變,命運的悲慘與風雨的打擊,趁自己還年輕,請不要犯傻,不要讓自己的將來毀于在性格上。
性格決定命運篇四
老人常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闭f的就是依據(jù)一個人的性格判斷一個人的一生。
項羽只不過是歷史中的一卒,卻常被詩人作家們談論,有人認為他與機遇總是擦肩而過,上天亡他,而我認為是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滅亡。
項羽坦誠直率,十分勇猛,是頂天立地的七尺男兒,也是戰(zhàn)場上的英雄。可是這樣的性格使他在政治爭斗中屢屢失利。鴻門宴上為了防止劉邦產(chǎn)生誤解,他急忙供出內(nèi)奸曹無傷;面對樊噲的責難,項伯的勸說,他也天真地相信了,還心懷愧疚。他的確是一個正直的人,他缺少劉邦那樣的城府,缺少了善辯的口才和多疑的性格。而這些性格卻是古今中外開國國君都共同擁有的,所以項羽成不了霸業(yè)。
項羽輕信輕敵。項羽很自大,不善變通。以前,他的確很強大,但是一切都會變的,他只盲目認為自己很強,卻不知道要對劉邦日益強大的力量進行適時的遏制。項羽的另一個缺點就是輕信偏信,每一個人都會相信親人勝過相信謀臣,畢竟血濃于水,項羽相信項伯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過于相信,毫不懷疑。相對劉邦,雖然他十分信任張良,但當張良將項伯告密的事告訴他時,他卻小心謹慎地詢問原由。每一個開國之君都不會過分信任某人。所以項羽最終只能烏江自刎。
項羽的悲劇是他的性格決定的,性格決定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篇五
“相同氣質(zhì)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當性格打上氣質(zhì)的烙印,氣質(zhì)就可以影響性格形成的難易和速度,而同時,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控,掩蓋或改造氣質(zhì)?!鄙鐣睦韺W課上,老師是這樣解答了我對于其中二者的關(guān)系的疑問。
同時,對于氣質(zhì)和性格,我查詢了相關(guān)資料,社會心理學中也提到,氣質(zhì)是一個很古老的概念。早在公元前5世紀, 古希臘醫(yī)生希波克拉特根據(jù)日常觀察和人體內(nèi)四種體液(血、粘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各人多寡不同的假設,把人的氣質(zhì)分為動作迅猛的膽汁質(zhì),性情活躍、動作靈敏的多血質(zhì),性情沉靜、動作遲緩的粘液質(zhì),性情脆弱、動作遲緩的抑郁質(zhì)。幾世紀后,羅馬醫(yī)生哈林用拉丁語 tempevametnum 一詞來表示體內(nèi)4種體液的混合比例,這就是“氣質(zhì)”(temperament)概念的來源。
我國古代也有人從類似氣質(zhì)的角度把人作過分類。例如,孔子把人分為“中行”、“狂”、“狷”三類。他認為“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有人依據(jù)陰陽五行學說,把人的某些心理特點和生理解剖特點聯(lián)系起來,按照陰陽的強弱——即好動或喜靜的程度,把人的氣質(zhì)分為五種類型,即好動的太陽型、少陽型,喜靜的太陰型、少陰型和動靜適中的陰陽和平型。同時,他們又根據(jù)五行法把人分為“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和“土行”五種類型。
而同時在現(xiàn)代又可以這樣解釋氣質(zhì),氣質(zhì)指人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特征(速度,穩(wěn)定性,強度,指向性)在個體感情與行為中的重要表現(xiàn),它是人的一種獨特而典型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氣質(zhì)是先天的個性心理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
(三) 順從型 適應性強,易受暗示,容易接受別人意見
(四) 獨立型 獨立性強,不易受其它因素影響,善于發(fā)揮自己力量
當然,就如同上方所講的那樣,既然同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的氣質(zhì)和性格,二者關(guān)系肯定十分密切。在西方,許多心理學家把性格和氣質(zhì)都包含在人格之中。在蘇聯(lián),部分心理學家把氣質(zhì)包括在性格之中。例如,科瓦列夫(a.b)等人指出:"氣質(zhì)不是人的性格中的某種外在的東西,而是有機地包含在它的結(jié)構(gòu)之中。"但一般認為,性格和氣質(zhì)既有區(qū)別又緊密聯(lián)系。
質(zhì)和膽汁質(zhì)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或改造氣質(zhì),使之符合社會實踐的要求。例如,從事精細操作的外科醫(yī)生應該具有冷靜沉著的性格特征,在職業(yè)訓練過程中有可能掩蓋或改造容易沖動和不可遏止的膽汁質(zhì)的氣質(zhì)特征。
所以,網(wǎng)上的那些測試題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jù)的。然而,我們應當怎么樣更好利用自己的氣質(zhì)和性格來為我們增加籌碼呢?從社會心理學中,我們得知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職業(yè),常與他(她)本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zhì)及能力等有密切關(guān)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氣質(zhì),性格等是一個人在選擇職業(yè)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所以,求職者在擇業(yè)過程中,應對自己各方面的情況作出客觀且全面的自我分析。
心理學專家認為,根據(jù)性格選擇職業(yè),能使自己的行為方式與職業(yè)工作相吻合,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從而得心應手地駕馭本職工作。例如:理智型性格喜歡周密思考,善于權(quán)衡利弊得失,故適合于選擇管理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職業(yè);情緒型性格通常表現(xiàn)為情感反應比較強烈和豐富,行為方式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故適宜于藝術(shù)性、服務性的職業(yè);意志型性格通常表現(xiàn)為行為目標明確,行為方式積極主動,堅決果斷,故多適應于經(jīng)營性或決策性的職業(yè)。
根據(jù)氣質(zhì)擇業(y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有人選擇了教師的職業(yè),可是性情暴烈缺乏耐心;有人選擇了記者的職業(yè),但生性沉穩(wěn)、反應遲緩。于是,原先理想的職業(yè)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究其原因,并不是這些人能力低下,而是因為他們的氣質(zhì)與所從事的職業(yè)不相適應??梢?,氣質(zhì)不同不僅會影響一個人職業(yè)的選擇,而且可能直接影響到具體工作的成敗。所以,求職者應根據(jù)自己的氣質(zhì)類型,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yè)。
現(xiàn)在處在大二下學期,馬上就要步入大三的我們,對于二年后的畢業(yè)找工作,既充滿著激動,又有些擔心,社會的就業(yè)壓力同時也讓我們焦慮。社會心理學課讓我們學到了關(guān)于氣質(zhì)和性格對于擇業(yè)的重要性。所以,我想,我們對于擇業(yè)問題也應該要深刻的根據(jù)我們的氣質(zhì)和性格來選擇我們的職業(yè),那樣,才能讓我們的興趣和工作有效的結(jié)合起來,那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為祖國的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性格決定命運篇六
在中國文學史上,建安文學以其嶄新而爽朗的風格備受后世關(guān)注。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和七子為代表,各位作家成就非凡,各領(lǐng)風騷。其中最負盛名者莫如曹植。曹植,為曹操第四子,曹丕同母弟,累封為陳王,謚為“忍”,世稱陳思王。曹植文學才華在其兄曹丕之上,政治才干卻比不上,加上性格的率性純真,導致在政治爭斗的失敗,開始其后生的顛沛生活,報國無門,郁郁而終,可以說,是他“不自雕勵、任性而行”的性格釀成了他的悲劇。
曹植他生于漢獻帝初平年間,時值天下大亂,植自幼隨父轉(zhuǎn)徙于軍旅,如其自言是“生乎亂,長乎軍”。他親歷戰(zhàn)亂,接觸了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為其創(chuàng)作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素材。建安年間,曹操逐漸統(tǒng)一了中原,他網(wǎng)羅了不少文學之士,為文學的發(fā)展提供方便。曹植在這種文學氛圍中極大地發(fā)展了自己的文學才能。以建安為界,他的創(chuàng)作分前后期,前期寬閑安逸,后期抒寫個人的不幸遭遇。這完全與其性格分不開的。
曹植曾經(jīng)是一富貴公子,過著斗雞走馬、宴飲無暇的糜爛生活?!抖冯u篇》里說:“長宴坐戲客,斗雞觀閑房。”可以說是整日無所事事。《名都篇》有:“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揪間。”不過他并沒有完全沉迷在這種整日斗雞走馬的把戲里,前期有些詩篇可看出積極進取之精神,如《白馬篇》描寫渴望征戰(zhàn)沙場,為國捐軀的英雄精神。有些則有慷慨之氣,如《贈丁儀》。雅好慷慨為當時建安風氣,不獨曹植有。這與當時天下大亂人們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多而快,慷慨豪邁的情緒四溢,加之曹操這個活樣板的榜樣力量,時人渴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這也是曹植念念不忘去上表自試,望能一展政治抱負的原因之一。
建安的前期,曹植因才干與文學造詣的不凡得到曹操的寵愛。當銅雀臺建成時,曹操讓各子作賦,“植援筆立成”,一下子引起曹操的注意,“異之”?!懊窟M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曹操因此想立曹植為繼承人,認為他是“最可定大事”,對他寄以很高的期望。本來,如果按此照樣發(fā)展,他會接替曹操之位。但是,偏偏他的詩人的純真率性慢慢為曹操所看不慣,失掉了寵愛,并招來曹丕對他的猜忌。
曹操愛惜文才,這從他網(wǎng)羅各文人學士于府中和到大漠去贖回蔡文姬可看出來。但是,作為政治家、軍事家,他更看重政治品質(zhì)。他不愿意他辛苦一生的江山拱手讓人。他逐漸發(fā)現(xiàn)了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等壞毛病。作為詩人,曹植的做法和性格無可厚非,常人會認為此乃詩人之特殊。但作為政治家的繼承者,太不穩(wěn)重,易授人話柄,難以服眾。
有以上的缺點,在曹操眼中算是已失掉了資本,即使沒有曹丕的“以術(shù)相傾”,抬高自己,貶低曹植,曹操也不會考慮把王位傳給曹植。加上善于機心的曹丕“御之以術(shù),矯情自飾”,收買人心,致使宮人左右紛紛為他說好話。曹操逐漸把天平傾向曹丕也是必然的。曹丕這一手段后來為隋煬帝所效仿,同樣是鋪平了通往皇座之道路。不同的是楊勇終于沒能逃出生天,曹植則保全了性命。
曹植空有政治抱負而無政治頭腦,在失掉父親的寵愛后仍不自知,繼續(xù)任性罔為,不自雕勵。如有次他居然私自“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這顯然是不按制度而為!已經(jīng)觸犯了“王法”,使原先認為曹植是“兒中最可定大事者”的曹操大為惱火,徹底改變了對曹植的看法。
大概是想對曹植作個警告,也提醒下屬們別忘了自己的本分,曹操殺了曹植的得意謀士楊修。在《三國演義》里,楊修一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宣言,猜透了曹操心事。讓曹操感受到威脅,借動搖軍心的罪名把楊修的頭掛到營門上去。曹植深受震動。此時此刻,曹植已失去父親的信任了。
曹丕趁機落井下石。當曹操派曹植帶兵去救被關(guān)羽圍困的曹仁時,曹丕在曹植將行前“逼而醉之”。曹操要召見曹植,醉到成泥的曹植當然不能接受命令,這無疑讓曹操對曹植的壞印象又加了幾分。曹植的缺乏政治頭腦于此又見一斑。
曹丕稱帝之后,對曹植的猜忌越來越深,老想找機會殺掉心頭大患。一次,他苛刻地要求曹植七步成詩,故意刁難。曹植作《七步詩》:“煮豆燃斗箕,漉豉以為汁?;诟氯迹乖诟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箕豆相煎喻骨肉相殘,內(nèi)中有無限感傷,其實又是對曹丕的冷嘲熱諷。最后,如果沒有太后的維護,估計曹植亦難逃大難。因為以曹丕的為人和能力,要在詩中找點什么破綻,不是什么難事。
從此,曹植誠惶誠恐,屢次遭貶,四處遷徙,生活困頓。但肉體所受之苦比不上心靈創(chuàng)傷之苦。黃初四年,諸侯王入京朝見皇帝,任城王曹彰突然死了,死得不明不白;與白馬王同歸藩地又遭有司橫加干涉,兄弟間生離死別,倍感凄酸?!顿洶遵R王彪》說“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對兄長曹丕仍有所保留,一來環(huán)境險惡,二來內(nèi)心仍存在幻想,那種對骨肉親情的幻想。在黃初三年寫的《洛神賦》,就表達了美好愿望幻滅的失落、傷心和苦悶,有冤無路訴。
在其侄曹睿在位時,曹植仍沒有放棄“建永世之業(yè),留金石之功”的努力,先后上《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陳審舉表》。言詞激切,發(fā)夫至誠。在經(jīng)歷了曹丕的鐵籠統(tǒng)治后,曹植的思想雖有含蓄一面,但對其侄,又露出其率性一面,盡管不如以前的“任性而行”,有點兵行險著之感?;蛟S是想來個激將法之類??上Р茴2⒉辉谝猓谑遣苤仓坏脨澣唤^望而死。
曹植的一生,勛績在翰墨、賦辭之中,有遠大政治抱負,卻受自身性格所困,率性而行,結(jié)果是葬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