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一
例:綠茵茵
黃_______紅_______黑_______白_______
二、語句解析。
“這究竟是為什么?”
1、這一句是(?。?/p>
(1)疑問句(2)反問句(3)設問句
2、在文中共出現()次
3、這句話重復出現,表達了詩人()
三、填空
()的大海()的沙漠()的課桌
()的夜空()的草地()的教室
四、寫近意詞
夢幻()安寧()祈盼()
阻擋()歡樂()平穩(wěn)()
五、造句
蔚藍;
夢幻:
六、仿寫詩句:
()的(),
本來(),
可是如今(?。?/p>
(?。?,
這究竟是為什么?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讀4個生字。
2、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憎恨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重點難點:
體會、品味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同學們,我想問問大家,《一個中國的孩子》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個孩子發(fā)出什么呼聲?
——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
這僅僅是這個孩子的呼聲嗎?不,這也是千千萬萬孩子的呼聲,這也是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的呼聲!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板書課題,齊讀)
二、質疑讀文
1、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2、解答這些問題,有什么辦法呢?別忘了,我們語文口號是……(生齊喊:歌曲是唱出來的,功夫是練出來的,語文是讀出來的。)
3、請大家放聲讀課文,先把課文讀準讀順。不懂的字可以問問旁邊的同學或老師。
(學生自讀課文)
4、檢查自讀情況并解疑。
先把本課要求會認的幾個字詞讀準。請一個同學讀給大家聽。
誰能把第一節(jié)詩讀給大家聽?——點評——齊讀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
第五節(jié)……
5、怎樣才能把詩讀得更好?引導學生喊一喊“吟誦”口號(雖不一定搖頭晃腦,但卻可以有意拖長腔調,夸張抑揚,讀出節(jié)奏。)
6、學生自選一節(jié)詩練讀
7、展示吟誦
三、理解想象
過渡:學習詩歌,光會讀還不行,還要邊讀邊想象,才能更深地理解詩意。請大家輕聲讀詩,看看能讀懂什么?可以先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兩節(jié)詩細讀、體會。
1、學生小組內學習。
2、交流匯報
自由匯報后師引導思考:“這究竟是為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這些會讓你產生一句怎樣的心里話?
如果讓你讀讀詩句,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你會怎樣讀?
小結:從大家的朗讀中,可以知道同學們能較深地理解詩歌,體會到戰(zhàn)爭的可惡,和平的可貴。
四、簡析詩歌
如果讓你把全文的內容分成兩部分,你會怎樣分?為什么?
小結:前四節(jié),都是寫戰(zhàn)爭破壞了自然環(huán)境的安寧。
這里都寫了哪幾個地方?用筆從每詩中畫出來。那是什么?
小結:是啊,戰(zhàn)爭是殘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寧,讓人類的生活不得安寧。
五、組畫激情
1、下面請大家來看兩組圖片。
(課件出示第一組圖)
2、看了這些圖片,哪句心里話又要蹦出來了?你想發(fā)出怎樣的呼吁?
3、那么,我們來看看作者祈盼的是什么?
請部分同學讀第五節(jié)詩。問:祈盼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六、配樂朗誦
讓我們帶著作者的祈盼,帶著對和平的呼喚,伴隨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總結拓展
同學們,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讓我們一起為世界和平而呼吁吧!我們可以為和平做些什么呢?
八、布置作業(yè)
讀一讀課后“閱讀鏈接”,把感想寫下來。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件準備:ppt課件
背景音樂:明天會更好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情感:
1、出示圖一(中國孩子買小風車),提問: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圖二(槍口下哭泣的孩子),提問:同學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將兩幅圖對比呈現,提問:同學們,你們有什么想法?
過渡:是呀,當我們中國孩子幸福地成長的時候,伊拉克的孩子卻在無情的槍口下哭泣,每當我們看到這樣令人心酸的場面時,我們的心里總會冒出這樣的念頭,希望他們能和我們一樣快樂地享受生活,快樂地享受春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課件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學課文,整體感知
(一)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完成《一課一練》形近字組詞。
3、和同桌互相讀一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節(jié)。
(二)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三、自學反饋,引領學習
1、抽生朗讀課文,師及時正音。
2、學習第一小節(jié):
大海本來應該是怎樣的?而經歷了戰(zhàn)爭之后又變得怎樣了?
面對這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
四、小組合作,分享心得
(一)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
課件出示閱讀提示:
1、沙漠、夜空、草地本來應該是怎樣的?而經歷了戰(zhàn)爭之后又變得怎樣了?
2、面對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
(二)交流學習心得
1、按閱讀提示,逐節(jié)交流。
2、指導朗讀。特別強調“這究竟是為什么?”這四個句子在語氣上是一句比一句強烈。
(三)課件出示資料:戰(zhàn)爭下的伊拉克兒童
1、師讀資料中的內容,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引入第五小節(jié)的學習: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想說——課件出示第五小節(jié),學生齊讀。
3、口頭交流:和我們一樣。
五、觀看圖片,放飛祝福
1、課件出示一系列圖片(背景音樂:明天會更好),學生靜靜地觀看。
2、放飛心中的美好祝福:期待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結語:短暫的40分鐘,道不盡我們心中的期盼,雖然我們無法阻止戰(zhàn)爭,但是我們可以不斷壯大和平的力量。珍惜你現在擁有的這么好的讀書機會,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統(tǒng)一,為世界的和平而加油!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四
一、課文簡說:
這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共五個小節(ji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4小節(jié))描述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第二部分(5小節(jié))發(fā)出祈盼,讓戰(zhàn)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課堂教學實錄: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在學習《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你們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因為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人們希望和平,渴望安寧。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6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板書課題,齊讀兩遍。
2。課題激疑:
師:讀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想問的?
生1:老師,我想問:誰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板書:誰)
生2:老師,我想問:他們怎樣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板書:怎樣)
生3:老師,我想問:這里的“春天”是指什么?(板書:什么)
生4:老師,我想問:他們?yōu)槭裁匆臀覀円粯酉硎艽禾??(板書:為什么?/p>
……
3。導讀釋疑:
師:同學們提了這么多的問題,我們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
生:讀課文,找答案。
師:真聰明,就這么辦?,F在,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讀課文,看誰最快發(fā)現這些問題的答案。
(生帶著這些問題讀課文)
師:哪幾位同學能自告奮勇地來讀讀課文?
(生分小節(jié)讀課文)
師:誰來告訴同學們,讀了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問題的答案?
生1:老師,我知道了第1個問題的答案是:戰(zhàn)爭中的孩子”。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最后一個小節(jié)告訴我們的。
師:你真聰明,懂得抓住重點來領悟。還有誰知道其它問題的?
(學生無語)
師:不知道?好,聽老師把這首詩讀一讀,看看同學們又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師范讀詩歌,引得學生一陣熱烈的掌聲)
師:同學們的掌聲告訴了老師,你們聽了以后,有了更多的發(fā)現。來,說說看。
生1:我知道了,他們能夠像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生2:我知道了,這里的春天指的是“和平的環(huán)境”。
生3:他們享受的春天就是能像我們一樣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中讀書。
……
師:同學們真聰明,戰(zhàn)火中的孩子們多么希望能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中讀書,那我們該怎樣把這段話讀好呢?
(生試讀,評議)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想來讀讀。你們可以小聲地跟著老師讀,注意停頓和重音。(師范讀后生再讀,讀得精彩極了)
師:我們通過朗讀理解了戰(zhàn)火中的孩子們的希望。作者也給我們提了一個什么問題呢?你們知道嗎?
生:作者的問題是:這究竟是為什么?
師:是啊,這究竟是為了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提出這個問題呢?再讀讀課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讀前四個小節(jié),一邊讀一邊思考)
生1:老師,我知道了,前四個小節(jié)都是講戰(zhàn)爭給大自然帶來了嚴重的破壞,你看,戰(zhàn)艦和水雷破壞了海鷗的樂園大海,坦克和大炮破壞了蜥蜴和甲蟲的天下沙漠,導彈破壞了屬于星星和月亮的夜空,地雷阻擋了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的腳步。
生2:這句話是作者對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們的嚴厲質問。
生3: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戰(zhàn)爭的憤怒之情。
師:是啊,誰都不希望戰(zhàn)爭,但世界并不太平。作者在這里發(fā)出了憤怒的質問:這究竟是為什么?我們該怎樣讀好這句話呢?(生用憤怒的質問的語氣讀這句話)
4。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世界并不太平,有些地區(qū)的人們還在飽受戰(zhàn)爭的折磨。讀了這首詩,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生1:我想說,和平,和平,我們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
生2:我想說,戰(zhàn)爭讓多少的家庭家破人亡,希望不要再發(fā)生戰(zhàn)爭了。
生3:我想說:我們渴望和平,讓孩子們有一個安寧的環(huán)境,讀書學習,把我們的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美好的心愿,再來讀讀這首詩吧!
(生大聲地飽含激qing地朗讀這首詩)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五
【教材解讀】
這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
全詩共五個小節(ji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節(jié))描述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第二部分(第五小節(jié))發(fā)出祈盼,讓戰(zhàn)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庇种赋觯骸巴怀稣Z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痹诮虒W設計中,力圖體現這個理念,始終重視“以讀為本”,突出感悟;重視“三維”目標的評價,突出素養(yǎng);注重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
1、緊扣“春天”,激發(fā)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注意情感體驗,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在設計本課教學過程當中,我緊緊抓住了“享受春天”──“春天幻滅”──“再享春天”這一情感主線激發(fā)學生憎惡戰(zhàn)爭,希望和平的情感。先讓學生學習改編的詩歌《享受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再學習課文1~4小節(jié)體會戰(zhàn)爭的苦澀,將其原有的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因戰(zhàn)爭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并發(fā)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最后,在學生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后激發(fā)學生說出心中的希望,停止戰(zhàn)爭,還孩子一片純凈的天空。
2、“讀悟”為主,促進內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設計中,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通過讀書有所感悟,通過感悟促進內化。本課教學設計中,閱讀形式多樣,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品讀詩文,享受春天
1、第一次到咱們四年⑹班上課,送給大家一首詩吧!詩的題目叫:《享受春天》
板書:享受春天
示:享受春天
蔚藍的大海
是海鷗們的樂園
金黃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
藍得發(fā)黑的夜空
屬于星星和月亮
綠茵茵的草地
滾動著歡樂的足球
我們在鮮花中讀書
享受春天……
2、自己讀讀這首小詩,讀通順,能讀出感情最好。
3、再讀課文,選擇你認為最美的一小節(jié)反復品讀,邊讀邊想象:讀了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4、交流:
學生描述眼前的景色之后,讀相應的句子,并指導朗讀。
在學生描述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內心的感受,并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通過學生描述想象中的畫面,反復朗讀,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與寧靜。
5、齊讀小詩,說說:
讀了這首詩,你們想對在鮮花中讀書的我們說些什么?
此處的說話訓練讓學生體會到享受春天的幸福和快樂,也為下文體會戰(zhàn)爭的殘酷,不能享受春天的遺憾奠定情感對比的基礎。
二、研讀詩文,回味苦澀
1、是呀,在鮮花中讀書的我們多么幸福,盡情享受蔚藍的大海,金黃的沙漠(……享受著出天)然而此時此刻,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在隆隆的戰(zhàn)火中,想了解他們的生活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
2、示:詩歌1~4小節(jié),自由讀,讀著這首詩,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課件演示:戰(zhàn)爭摧毀了平靜
隨機重點指導朗讀詩歌后兩句。
當學生說到“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擠走了蜥蜴和甲蟲的夢幻”時,教師追問:“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還擠走了什么?”
學生回答:“擠走了人和動物們的家園、擠走了寧靜的生活、擠走了親人的生命、擠走了快樂……”
“留給我們的又是什么呢?”
“痛苦、悲傷、憎恨,還有殘缺的家庭、殘缺的夢幻……”
通過觀看戰(zhàn)爭的畫面以及老師的引導,學生感受到了戰(zhàn)爭了戰(zhàn)爭強大的破壞力以及帶給動物和人類的傷害,體會到了戰(zhàn)爭的苦澀,從而憎惡戰(zhàn)爭的情感早已悄然萌發(fā)!
3、大家有沒有發(fā)現這四小節(jié)有一個共同點?(每一小節(jié)都有一句:“這究竟是為什么”)自己再去讀課文,你能根據每小節(jié)的內容把作者心中的疑問說出來嗎?
示練習:
為什么?是啊,這究竟是為什么?
為什么?是啊,這究竟是為什么?
為什么?是啊,這究竟是為什么?
為什么?是啊,這究竟是為什么?
這四句“這究竟是為什么?”語氣一樣嗎?該怎么讀?指導練習朗讀。
這一練習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通過一次次的提問和朗讀激發(fā)出學生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戰(zhàn)爭的控訴,一種對戰(zhàn)爭的抗議!
4、是啊,這究竟是為什么?這些問題我們無法解答,我們唯有通過朗讀再次去品味戰(zhàn)爭的苦澀。齊讀1~4小節(jié)。
5、讀到這,你有什么話想對誰說的嗎?
示:我想對________說。
三、充滿希望,再享春天
1、如果這時有個希望,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這是我們×年×班的孩子的心聲,讓我們說出我們的心聲吧!
示:最后一小節(jié),生讀最后一小節(jié)。我想這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們的心聲,讓我們代表每一個善良的人,大聲地說出我們的心聲吧!生再讀最后一小節(jié)。
3、我想有這么多人美好的祝愿,這些處于戰(zhàn)火中的孩子,總有一天會擺脫戰(zhàn)爭,不再有戰(zhàn)艦和水雷,不再有坦克和大炮,不再有頻頻發(fā)射的導彈,不再有到處散落的地雷碎片,不再有傷害,不再有痛苦,他們會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板書:和我們一起。再讀小詩《享受春天》。
4、反復引讀課題:
我想不久的將來這些處于戰(zhàn)火中的孩子會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到那時蔚藍的大海,金黃的沙漠,美麗的夜空,綠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東西也會屬于他們,到那時他們會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經過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情感的對比、積淀,學生情感上升到了更高的層面,自然地流露出希望戰(zhàn)爭停止,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春天的美好心愿。
四、作業(yè)拓展(二選一)
1、就讓我們帶著美好的祝愿結束今天的這堂課,最后留給大家一個作業(yè):上了這堂課你有什么想說的,請你把它寫下來。
2、搜集、閱讀一些關于戰(zhàn)爭的作品,然后和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拓展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搜集相關的作品,寫下感受,可以促進學生對戰(zhàn)爭的多元理解,讓維持和平的信念一直貫穿下去,融入內心!
【教后反思】
語文課要以情動人,不須明言。從這節(jié)課上,創(chuàng)設了“享受春天”──“春天幻滅”──“再享春天”這一情感主線激發(fā)學生憎惡戰(zhàn)爭,希望和平的情感。教師以情啟情,以情動情,以情激qing,以情燃情,整堂課情味盎然,情絲叢生。但語文課只有“情”的激發(fā),沒有“理”的啟迪,師生的“情”往往會失去依托。這節(jié)課上,不僅有師生情感的互相激蕩,還有師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四十分鐘里,師生共同經歷了享受春天的幸福,又遭受戰(zhàn)爭的苦澀,最后希望停止戰(zhàn)爭,重享幸福的春天。整堂課師生一起享受激qing,享受心靈的震撼,享受和平的春天!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熱愛和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處于戰(zhàn)火中的兒童的生活圖片和文字資料。
2、自學生字、新詞,通過查字典等方法弄懂意思。
3、寫有作業(yè)的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導學準備:
1、自由的朗讀詩歌,解決生字生詞。
多音字組詞:?? 樂???????? 彈????????? 發(fā)?????
2、根據詩歌內容填空
(???? )的大海????????????? (???? )的教室
(???? )的沙漠????????????? (???? )的腳步
(???? )的草地????????????? (???? )的課桌
(???? )的戰(zhàn)艦????????????? (???? )的坦克
(???? )的導彈????????????? (???? )的地雷碎片
3、我理解了課文內容,我能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題目。
本文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 )的視角,揭示了 (?????? ) ,發(fā)出了(???????? )。詩歌的前四節(jié)序數結構形似,將(??????? ) 與(????? )加以對比,表達的意思是(??????????? ),最后,作者發(fā)出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表達了詩人(??????? )。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明確目標。
1、出示圖片:畫面中講的是什么事?(戰(zhàn)爭給兒童帶來了悲慘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同學們,當我們沐浴著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盡情享受和平的時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還有好多地方正籠罩著戰(zhàn)爭的陰影,有多少人正期盼著和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呼喚和平的詩。
二、初步感知,掃清障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后同桌互相檢查。
提醒學生注意:“弋”讀“yì”,不要讀“ɡē”?!耙稹?、“頻”的韻母均為前鼻音,“祈”讀第二聲。
2、師:同學們,課文中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自己查字典。
3、教師檢查。
巡弋、不速之客、頻頻、祈盼、海鷗、蜥蜴、甲蟲
三、細讀第一部分(1—4小節(jié)),了解戰(zhàn)爭。
1、默讀課文1到4小節(jié),全班匯報,檢查。
⑴、說說大海原來是什么樣的?
(大海是海鷗的樂園,沙漠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夜空屬于星星和月亮,草地滾動著歡樂的足球。)
⑵、談談現在又是什么樣的呢?
(巡弋的戰(zhàn)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蟲的夢幻;頻頻發(fā)射的導彈把星星的家園攪得很不安寧;散落著的地雷碎片阻擋著孩子們奔跑的腳步。)
⑶、把原先和現在放在一起寫,這種寫法叫什么?(對比)
⑷、從這樣的對比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因為戰(zhàn)爭的破壞,大自然不再安寧,戰(zhàn)爭使自然界滿目瘡痍,使人們的生活不得安寧。)
3、師:作者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其原有的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因戰(zhàn)爭遭到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在每節(jié)末尾都發(fā)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同學們,你們能回答這是為什么嗎?
(圍繞戰(zhàn)爭的罪惡回答)
4、指導朗讀:你覺得這句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對戰(zhàn)爭的憤慨與不解)
5、師:作者在課文的前四節(jié)的結尾重復了這樣的疑問,這就使人感到,這不僅僅是疑問了,更是一種對戰(zhàn)爭的控訴,一種對戰(zhàn)爭的抗議。讓我們帶著對戰(zhàn)爭的控訴和抗議來朗讀1到4小節(jié)。
四、激情朗讀第五小節(jié),升華情感。
1、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五小節(jié)。
2、師:從這節(jié)中你體會到什么?結合你的體會,讀出你的情感。
(允許學生采用多種讀法來表達情感,真正使朗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3、指導朗讀: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是種種不安寧,讓我們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一起高聲朗讀第五小節(jié)吧!
4、師:在1986年,美國紐約舉行了世界兒童聯歡會,會上世界兒童代表簽署了《兒童和平條約》,表達了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5、出示《兒童和平條約》,全班齊聲誦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五、總結談話,拓展延伸。
1、師:因為戰(zhàn)爭的破壞,大自然不再安寧,戰(zhàn)爭使自然界滿目瘡痍,使人們的生活不得安寧。我們希望,我們祈盼,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讓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孩子們回到校園,讓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孩子們享受春天與祥和。詩中的省略號,省略的是美好、無限的希望,這美好、無限的希望,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和平”。
2、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戰(zhàn)爭中的兒童的資料,堅定維護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信念。
六、布置作業(yè)。學完了這一單元的課文,圍繞單元內容辦一張手抄報《戰(zhàn)爭與和平》。
板書設計:
16﹡ 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
有潔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平穩(wěn)的課桌
鮮花中讀書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币虼耍谠O計中,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通過讀書有所感悟,通過感悟促進內化。本課教學設計中,閱讀形式多樣,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由于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沒有逐字逐句進行講解,而是通過感情朗讀、補充材料和展開想象三種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的。
1、通讀。開始,我讓學生把全詩讀通順讀流暢,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詩歌里的內容。在讀中我注重到一些生字的讀音,如“弋”字,我出示了拼音“yì”,學生很快就讀準了這個字的字音。我還及時糾正了學生讀錯的字音,所以這一遍學生能讀得通順、流利。
2、品讀。我先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再讓學生從詩歌中找出描寫春天美好的語句品讀。這時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多樣,我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個性化朗讀能讓學生體現了個體的特點。
我又讓學生自己交流收集的有關戰(zhàn)爭的資料,又將我自己事先做好的課件讓學生觀看。很快,一張張在戰(zhàn)爭中受到傷害的肢體不全的無辜的兒童的照片,還有一列列令人驚心的數字,給他們的心靈帶來了很強烈的撞擊,然后我選擇了一組圖片“戰(zhàn)爭中讀書的孩子們”,就這么出現在孩子們眼前,而那一個個確鑿的數字,一個個真實的圖片就此印入他們的雙眸,繼而定格在心,沒有陽光,沒有鮮花,沒有色彩,沒有歡笑……我這時就問:“面對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學生立刻回答:“和平”。這樣我就順利地進入了課文的第三部分“再享春天”的學習。這時,學生感受戰(zhàn)爭使自然界滿目瘡痍,使人們的生活不得安寧,使兒童受到極大的傷害,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悲傷、憤怒和祈盼之情。孩子們開始朗讀了,我也開始朗讀了,聲音和平時很不一樣,充滿了力量,充滿了激情,共同抒發(fā)了對戰(zhàn)爭的憎恨,對和平的喜愛和祈盼之情。最后體會到省略號的用法,詩歌省略了什么?學生回答多種多樣,但呼聲最高的是:“和平!”我馬上板書:“享受和平”?!澳沁@時我們是否應該做些什么?”學生回答后,我出示了《兒童和平條約》讓學生自由讀。
3、誦讀。最后我讓學生再讀詩歌時,學生情緒高漲,讀得鏗鏘有力。
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重新對閱讀課文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感情朗讀、拓展材料、展開想象,無疑是學習閱讀課文的很好的方法。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憎恨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課 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對話春天 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現在我們正沐浴著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那么在你們的眼中春天是怎樣的呢?(溫暖的、百花齊放、萬物復蘇、生機勃勃……)
2、是??!春天是溫暖的,充滿著生機,春天是那么的美好,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生)齊讀課題《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請大家打開課文,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要讀準詩中的生字,要把詩讀通順,讀流利,同時要留意詩句間的停頓。
2、檢查反饋:
(1)有沒有哪個生字比較難讀的?重點指導“弋”“頻”
(2)選擇你認為難讀的一節(jié)讀一讀,大家認真聽,他讀通順讀流利了沒有。
三、走進春天 體驗美好
1、那么詩中的春天指的是哪些景象呢?請同學們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2、交流反饋:
預設:a、蔚藍色的大海,是海鷗的樂園,(談談你的感受)
(1)蔚藍色——大海的美,樂園——想象海鷗在大海上如何地飛翔?
(2)大海還會是誰的樂園?(魚群,孩子們……)
(3)隨機指導朗讀:感受海的一望無際,海鷗的快樂(指名讀多人——齊讀)
b、金黃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
(1)體會“天下”
(2)指名讀——齊讀
c、藍得發(fā)黑的夜空,屬于星星和月亮,
(1)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干什么?你看到的是怎樣的畫面?
(2)指導朗讀:讀出安靜、和諧的感覺
d、綠茵茵的草地,滾動著歡樂的足球
(1)自由談感受,引導:在綠茵茵的草地上,你還想干什么?
(2)指導朗讀:讀出歡樂,美好,幸福的感受。
3、從同學的朗讀中,我們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沙漠,看到了草地,也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景觀帶給我們的快樂、自由、幸福,這不就是春天嗎?
4、(出示圖片、播放音樂)同學們在這些畫面中,你還會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請大家選擇一個畫面,展開你們的想象,把你看到的畫面寫豐滿,寫生動。
5、學生小練筆
四、走出春天 抒發(fā)情感
1、多么美好的景象??!但是,你聽,到底是什么,打破了這夢幻般的春天?(播放聲音)
2、反饋:
(1)生讀句子,隨機理解“不速之客”
(2)(出示四句話)師:是…是…是…是…打破了這夢幻般的春天。(引讀關鍵詞)
(3)體會心情,指導朗讀。(生氣、痛惜、憤慨……)
3、師引讀:
a、……再也不是,生接讀——海鷗的樂園(多指名讀)
(1)詩中通過“本來、可是”使情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表達出了美好的東西消失了。
(2)指名讀——男女分讀
b、……再也不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指名讀——分兩大組讀)
c、……再也不屬于——星星和月亮(指名讀——齊讀)
d、……再也不會——滾動著歡樂的足球(齊讀)
4、(出示四個句子)“這究竟是為什么?”
(1)師讀——你說這究竟是為什么?(戰(zhàn)爭、無知的人們、)
(2)這里面包含著什么樣的情感?(控訴、責問、憤慨)
(3)指導讀,你能把你的感情放到詩句中去讀一讀嗎?(請四位學生讀——分大組讀)
五、回到春天 祈盼和平
1、戰(zhàn)爭使我們失去了春天,又給多少人帶來了苦難!同學們,此時你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哪些畫面呢?
2、(出示圖片)正如你們所說,我們來看面對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
3、(出示第五節(jié))學生齊讀,從這個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了什么?
4、是啊!雖然在我們看來是再普通不過的,但是對于戰(zhàn)爭中的孩子們來說是何等的珍貴,他們的愿望是那么的強烈。(齊讀)
5、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希望、自由、快樂、和平) 板書:享受和平
六、享受春天 深知責任
1、此時此刻,在鮮花中讀書的我們,享受著春天的我們,是否想做些什么?
2、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國的兒童代表共聚美國紐約,共同簽定了《兒童和平條約》。這條約表達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兒童至真至純的心一起跳動的聲音。
自由讀——重點段落齊讀
3、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春天);這就是我們祈盼的(春天);這就是我們呼喚的(春天)
齊讀課題《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板書】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
享受和平
【教學反思】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詩歌語言真摯,感情豐富,描繪了大自然的景物,更是花大篇幅描寫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孩子們對戰(zhàn)爭得強烈控訴以及和平的深情呼喚。
在這首詩歌的教學設計中,我借鑒王菘舟老師的《長恨歌》的教學設計,對《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進行了大膽的處理,分三個層面進行設計。
一、“感性美”的創(chuàng)設 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1、朗讀中感受美
讓“詩”憑著自己的言語存在說話,讓學生直接貼在詩的面頰上感受她的詩意。這是王崧舟老師的《長相思》走的大致路徑。我從“感受春天”開始,讓學生講述他們眼中的春天,接著通過“尋找大自然的美景”把學生帶進詩的語句中,讓學生邊讀邊談感受,通過他們多角度的理解,以朗讀的形式去再現詩中所描繪的景象,去體會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快樂與自由。
2、聯想中體驗美
“意會”是一種比言傳更本質、更內源、更真實的生命方式。這種意會,不光基于直感和直覺,還基于聯想和想象。在詩句的背后還隱藏著更加生動的畫面,在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多緯度的聯想:想象大海還是誰的樂園,想象星星與月亮在夜空中會干些什么,想象草地上的我們又是怎樣的……插上聯想的雙翅,學生更深層次的挖掘了詩句中所蘊含的大自然的美,這樣的聯想也為后面的創(chuàng)造性寫話做了鋪墊。
3、想象中創(chuàng)造美
想象,既是對詩的整體性和生命性的一種小心翼翼的呵護,又是對詩做為一種召喚結構、一種空白張力的主動回應。通過聽音樂寫畫面,再一次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抒寫美的空間,在學生的筆下一幅幅生動美麗的畫面躍然紙上,詩歌的表象更加豐滿起來。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在學生的心中靜靜地沉淀下來,幻化成深深的情感。
二、“美與丑”的融合 反襯戰(zhàn)爭的罪惡
1、強烈的反差 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
當學生正沉浸在對美麗事物的遐想中時,導彈轟炸的聲音、機關槍掃射的聲音、房屋頃刻間倒塌的聲音,一聲聲傳入學生的耳中,穿透學生的耳背。這樣強烈的反差,使學生對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產生了痛惜、憤恨之情。這些情感,融入到學生的朗讀中,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
2、美與丑的對比 激發(fā)對戰(zhàn)爭的控訴
我通過連續(xù)四個的“再也不是”的引讀,將美景與戰(zhàn)爭的場面重現在學生的面前。如“巡弋的戰(zhàn)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蔚藍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鷗的樂園”,此時此刻,痛惜、傷感、憤恨、惋惜,難過,多樣的情感,在學生的心間升騰。
“這究竟是為什么?”四次發(fā)問的同時出現,再次重重地扣擊著學生的心門,這究竟是為什么的疑問,激起了學生心中的那份控訴的情感?!笆菓?zhàn)爭!”“是無知的人們!”“是那些為了自己的私欲,想霸占整個世界的人。”……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三、“多層面”的碰撞 抒發(fā)對和平的祈盼
戰(zhàn)爭畫面的呈現,又一次讓學生進入表現想象之中,通過畫面的想象,學生對于和平的祈盼也越發(fā)強烈。詩歌最后一節(jié)的朗讀,以及課外資源《兒童和平條約》的閱讀,使學生原有的這種祈盼,升華為了他們呼喚和平、保衛(wèi)和平的實際行動和公民責任感。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八
教學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
本組共有四篇課文,主題是“戰(zhàn)爭與和平”。前兩篇課文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外兩個小英雄的故事。第三篇課文是一個中國孩子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信中飽含了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讀來催人淚下。這三篇課文讓學生直面血腥殘酷的戰(zhàn)爭,了解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激發(fā)學生憎恨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情感。第四篇課文《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正是本組課文情感的延續(xù),主題的深化。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共五小節(ji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節(jié))描述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第二部分(第五小節(jié))發(fā)出祈盼,讓戰(zhàn)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教學對象分析
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下,離戰(zhàn)爭很遙遠,戰(zhàn)火紛飛的鏡頭只在電視、電影中見過。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現有的經驗出發(fā),給學生廣闊的視野,感性的材料,讓學生真正走近戰(zhàn)爭,更多地了解戰(zhàn)爭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從內心深處發(fā)出憎恨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呼喚。
教學環(huán)境分析
為營造氛圍,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鏈接教材以外的豐富資源,以直觀的畫面和豐富的內容沖擊學生的視覺,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情感走進課文,走進戰(zhàn)爭年代。多媒體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好幫手。
教學方法分析
讀貫穿于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能感悟課文,理解課文。各種各樣的讀體現了教師的獨具匠心,巧妙的引讀更能提升讀的質量,使“悟”得到升華。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四個生字。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入手,抓關鍵詞,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春天”一詞。
2.看到“春天”這個詞,你腦海中會浮現怎樣的畫面?在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你喜歡做什么?
3.看來同學們很會享受春天。老師也很喜歡美麗的春天。我這里有一首和春天有關的小詩,你們想聽嗎?
課件出示相應圖片,教師朗讀:
蔚藍色的大海,是海鷗的樂園;
金黃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
藍得發(fā)黑的夜空,屬于星星和月亮;
綠茵茵的草地,滾動著歡樂的足球。
過渡:同學們,春天如此美好,但是,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像我們一樣享受這美好的春天,享受這燦爛的生活。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16課,共同尋找答案。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勾畫不理解的詞語,在每小節(jié)的前面標上序號。
2.指名逐節(jié)朗讀,檢查字音,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過渡:細心的同學可能發(fā)現了,老師剛才出示的那首小詩,就是從這首詩中截取出來的。你們想再讀讀嗎?
2.生讀。
3.課文中這些美麗的景象不在了,為什么呢?是什么破壞了這景象的美好?請同學們自由讀詩的1—4節(jié),讀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看法。
4.匯報交流。
5.引讀:
是啊,巡弋的戰(zhàn)艦和水雷使蔚藍色的大海再也不是
——生答:海鷗的樂園
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使金黃色的沙漠再也不是
——生答:蜥蜴和甲蟲的天下
頻頻發(fā)射的導彈使藍得發(fā)黑的夜空再也不屬于
——生答:星星和月亮
散落著的地雷碎片使綠茵茵的草地再也不會
——生答:滾動著歡樂的足球
6.說戰(zhàn)爭。
過渡:找到了,我們找到了答案。是戰(zhàn)爭讓春天失去美好,是戰(zhàn)爭不讓所有的人享受春天。其實,戰(zhàn)爭帶給人類的傷害遠不止這些,誰能結合查找的資料說說戰(zhàn)爭帶給我們的傷害。
(1)生說。
(2)老師也找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音樂起),師出示戰(zhàn)爭帶給人類巨大傷害的一組數據。提問:這些鮮紅的數據有沒有刺痛你的眼睛?此時,你想說什么?
(3)繼續(xù)出示一組戰(zhàn)爭圖片,描述(配樂):這是一個八歲的孩子,她的身邊是死去親人的尸體;他痛苦地呻吟著,腿已被炮彈炸斷;她遍體鱗傷,已經再也聽不到親人的呼喚;她握著僅有的一塊干糧,雙眼充滿了恐懼;母親領著三個孩子逃離家園,身后是此起彼伏的爆炸聲。
(4)看到這些圖片,你想說什么?
(5)這一切都是戰(zhàn)爭帶來的。因此,詩人發(fā)自內心深處大喊:這究竟是為什么?
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這中間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同學們再讀讀前四節(jié)詩,然后在小組里議一議。
(6)匯報交流。
7.引讀:
同學們,
當巡弋的戰(zhàn)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們不禁要問
——生答: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蟲的夢幻,我們大聲地問——生答: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頻頻發(fā)射的導彈把星星的家園攪得很不安寧,我們重重地問——生答: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散落著的地雷碎片阻擋著孩子們奔跑的腳步,我們痛心地問——生答:這究竟是為什么?
8.全班合作誦讀1—4節(jié)。(女生讀每小節(jié)的前兩行,男生讀三、四行,全班齊讀最后一行。)
9.做小詩人,在書的空白處仿寫詩句。
(四)突破中心 升華情感
1.過渡:可惡的戰(zhàn)爭,奪去了那么多人的生命,給人們帶來那么多的痛苦,此時此刻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這是你們的心聲,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們的心聲,讓我們大聲說出我們的心聲吧!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
他們的要求苛刻嗎?不,僅僅是一張平穩(wěn)的課桌,僅僅是一間潔白的教室,你還希望、祈盼他們擁有什么?
生自由答。
3.當我們的希望,我們的祈盼,實現的那一天,
(引讀)
蔚藍色的大海,一定是——生答:海鷗的樂園;
金黃色的沙漠,一定是——生答:蜥蜴和甲蟲的天下;
藍得發(fā)黑的夜空,永遠屬于——生答:星星和月亮;
綠茵茵的草地,永遠滾動著——生答:-歡樂的足球。
4.相信有了這么多人美好的祝愿,總有一天,這些戰(zhàn)爭中的孩子會和我們一樣享受著春天。(板書:“和我們一樣”)
齊讀課題。
5.你還希望“誰”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難道僅僅是戰(zhàn)爭中的人嗎?
6.學到這里,你覺得享受春天,其實就是享受什么?(生自由回答),引導歸納:享受春天也就是——享受和平(板書)(齊讀)
7.讓我們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旋律中大聲地、盡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五、板書設計
16??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反思: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整首詩雖然看似簡單,但如果沒有充分的情感體驗,那學生的朗讀就是空洞的,理解也是膚淺的,我們的教學也就是無效的。我想: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下,離戰(zhàn)爭很遙遠,戰(zhàn)火紛飛的鏡頭只在電視、電影中見過。因此,只有從學生現有的經驗出發(fā),給學生廣闊的視野,感性的材料,讓學生真正走近戰(zhàn)爭,更多地了解戰(zhàn)爭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他們才會真正從內心深處發(fā)出憎恨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呼喚,我們的教學目標才會落到實處。
為營造氛圍,我采用多種方法,鏈接教材以外的豐富資源,以直觀的畫面和豐富的內容沖擊學生的視覺,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情感走進課文。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說戰(zhàn)爭”這一環(huán)節(jié),以下內容是我在課堂上呈現的一組數據:
戰(zhàn)爭是造成兒童意外傷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tǒng)計,自1990年以來,全球共有200多萬兒童在武裝沖突中喪生,有600多萬兒童受重傷,1200萬兒童無家可歸。伊拉克每個月約有5000名兒童死亡,是世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每8名兒童中就有1名以上在5歲前夭折。伊拉克戰(zhàn)爭的爆發(fā)將使總數達130萬的伊拉克兒童面臨嚴重的饑餓、疾病和死亡的威脅,傷亡人數高達數十萬。
當我用低沉的聲音再配以哀傷的音樂讀完這段文字后,一雙雙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對這些孩子的無比同情。緊接著,我又出示了一組畫面,并繼續(xù)配樂解說: “這是一個八歲的孩子,她的身邊是死去親人的尸體;他痛苦地呻吟著,腿已被炮彈炸斷;她遍體鱗傷,已經再也聽不到親人的呼喚;她握著僅有的一塊干糧,雙眼充滿了恐懼;母親領著三個孩子逃離家園,身后是此起彼伏的爆炸聲?!贝藭r,學生們的心靈被震撼了,他們有太多的感情需要宣泄,所以當我請大家談談此時的心情時,就連平時不發(fā)言的學生也高高舉起了小手……
正是有了這樣的鋪墊,貫穿于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讀”才格外有效,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感悟課文,理解課文。巧妙的引讀更是提升了讀的質量,使“悟”得到升華。最后,當全班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旋律中大聲地、盡情地朗讀這首詩時,整堂課達到了高潮。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九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陽光小學 丁家才】
〖明確教學目標,把教材用“活”〗
語文教學要把握準學科的個性,應堅持以語言文字訓練為本,指導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重視情感熏陶,培養(yǎng)個性和良好品格。圍繞三維目標,執(zhí)教的老師努力把教材用“活“。如高錫逵老師在執(zhí)教《日月潭》時,把教學過程定位在“激發(fā)情感,朗讀感悟,扎實訓練”的基點上,讓學生的頭腦里展現“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薄薄晨霧”“點點燈光”“蒙蒙細雨“的一幅幅畫面,緊扣這些優(yōu)美文字,讓學生陶冶在日月潭的美景之中。費華疆老師執(zhí)教的《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在指導學生朗讀前4節(jié)時,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對比戰(zhàn)爭前后不同場景,感受戰(zhàn)爭使自然界滿目瘡痍,使人們的生活不得安寧。最后指導學生仿寫一段詩,既給了學生練筆的機會,又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悲傷和憤怒之情。
大多教師以教材為例子,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有的收集資料,有的補充材料,讓教材更充實,使課堂更豐富。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公益中學 胡明潔】
〖談小學語文拓展閱讀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拓展類型單一,遷移不足〗
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后串聯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教師要善于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讀物加以對比,使學生由此及彼、組合積累,實現類化、遷移。如,四年級下冊的《夜鶯的歌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小英雄雨來》《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四篇課文都寫到了戰(zhàn)爭與兒童,而又各有特色,讓學生把有關內容找出來,比照著閱讀,就可以發(fā)現有的課文歌頌了兒童在戰(zhàn)爭中表現出來的勇敢、機智,有的課文則歌頌了兒童對和平的渴望、戰(zhàn)爭的詛咒,在此基礎上體會課文的表達特點,這樣,對于課文的理解就有了全面而豐富的認識。
此外,我們應該看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經多樣化,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讀圖”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隨筆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南山附屬學?!●R 玲
今天學習獨立閱讀課文《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是一首兒童詩,內容很簡單,通過對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等幾個場景中戰(zhàn)爭的描寫,在最后一節(jié)中發(fā)出祈盼,希望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讓戰(zhàn)火中的孩子能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由于是本組單元中最后一篇課文,所以我想把它既作為全組課文的總結,又作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端,以此帶動學生繼續(xù)通過閱讀和互聯網學習。搜索了一些戰(zhàn)爭中的兒童的相關圖片后,忽然想到了一個主意,教室里就連通著因特網,為什么不把我收集信息的過程展示給學生呢?同時,最直接的與社會接觸給他們的必然是一個更加真實的世界。來到教室,孩子們三三兩兩圍了上來,楊航又向我請求:“老師,再看看我們軍訓的照片吧!”昨天發(fā)在博克里的照片讓軍訓時的苦不堪言變成了幸福的記憶,他們的幸福也更加促使我把班級的教學日記繼續(xù)寫下去,用“文學的耳朵”去傾聽“花開的聲音”,這是我的幸福?!肮苯淌依锏男β曈掷顺卑愕赜縼?,直到上課鈴聲響起。我關閉畫面,開始說話:“同學們,你們剛才的笑聲很感染我,在這樣美麗的春天,我們是多么快活,多么幸福,可是,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卻有許多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們卻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不能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6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焙⒆觽儽砬橛行┠亓耍H情節(jié)這一段時間的讀書、活動,他們的感情細膩多了。我問:“昨天因為春游突然改期,所以我沒有布置大家預習課文,但是有沒有同學已經讀過了?”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很興奮地把手高高舉起來,我又說:“老師這會兒又被幸福包圍了!這就是你們自己開始主動地去學習了啊,我們經常說求知欲很強,這就是??!”“老師獎勵,請全體昨天讀過的同學起立,一起把這首詩朗讀一遍?!焙⒆觽冮_始朗讀了,聲音和平時很不一樣,充滿了力量。我驚喜地發(fā)現,坐在最后面的陳文豪,居然也跟著大聲讀了起來,而且讀著讀著,他情不自禁站起來了,更加投入地讀著。
讀完后,我表揚了大家,夸他們真正是用心在讀了,所以很感染我,尤其夸了一下陳文豪。對他,我要小心翼翼地保護他每一次熱情點燃的時刻,然后能燒起一團火?!按蠹以倏焖倏匆槐?,這一次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沒有不懂的問題?”趁熱打鐵,讓孩子們的頭腦開始動起來。巡視間,蔡欣達問我“巡弋”是什么意思,張靈逸和孫朝毅問我“沙漠上怎么還有戰(zhàn)爭”,都做了解答,初云鵬已經在向我說感受了,他說他知道了戰(zhàn)爭對人類帶來了很大的災害,他要告訴那些發(fā)起戰(zhàn)爭的人,要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開始交流了,今天居然是陳麒安第一個把手舉得高高的,很是高興,劉思遠、張曜云、盧紫光、李泓毅、黃媛玲、蔡欣達、盧修文等等愛發(fā)言的同學已經帶起了一些人了,所以,永遠要在班里樹立這樣的導向,讓最優(yōu)秀的像領頭羊一樣一直帶著走向豐草肥美的知識原野。陳麒安把第一節(jié)很有感情地讀了一遍,不用多說什么,他已經懂了,然后蔡欣達又說了對第二節(jié)的理解,劉思遠又迫不及待地把全詩總結成“戰(zhàn)爭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家園,人們就好像在進行 ‘慢性自殺’”!接著對動物無比熱愛的盧紫光又起來補充了他認為人類戰(zhàn)爭和動物間的爭斗不同,動物是為了生存,是自然之道,而人類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貪心,為了掠奪資源,爭奪利益。這個孩子現在說得很有些見地了。盧修文又站起來問了“巡弋”的意思,本來想蔡欣達會很高興站起來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沒有說話,就找了幾個孩子解釋。最后楊航又深有感觸地起立說他用四個字來總結──戰(zhàn)爭無益。
感覺孩子們說開了,但是就戰(zhàn)爭中的兒童來說還是感性太少,于是我說:“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尤其是兒童。大家請看──”
我在百度圖片搜索中輸入了“戰(zhàn)爭 兒童 ”字樣,很快,孩子們的眼睛就發(fā)直了,一張張滿滿的照片,還有一頁頁的數碼,給他們的心靈帶來了初次的撞擊,然后我選擇了一組圖片“戰(zhàn)爭,孩子們的眼睛里不再有天堂”,點擊過后,殘破的庭院、驚恐的眼睛、身背大槍的士兵、被炸斷肢體孩子痛苦的面容……就這么出現在孩子們眼前,而那一個個確鑿的數字,一個個真實的名字就此印入他們的雙眸,繼而定格在心,沒有陽光,沒有鮮花,沒有色彩,沒有歡笑……我只聽見了凝重的呼吸,然后我又打開一張《巴勒斯坦兒童戰(zhàn)爭游戲》的圖片,語氣低沉地告訴他們:“更可怕的還是孩子們在戰(zhàn)爭中心靈的感受,巴以沖突就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兩個國家歷史上長久以來的沖突,一直沒有解決,所以硝煙不斷,兩個國家的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互相仇視,玩的游戲都是戰(zhàn)爭游戲,那么我們試想他們長大后會怎么樣呢?”
“新的戰(zhàn)爭!”孩子們異口同聲。
“是啊,世界就是這樣并不太平,讓我們再一起把雷利哥哥的呼聲齊讀一遍,讓全世界的人們都來維護和平之花吧!”
“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
這發(fā)自一個飽償戰(zhàn)爭之苦的中國孩子內心的呼聲又一次在教室里響了起來。讀完后,我讓同學們再次把目光投向窗外,他們的神情告訴我,窗外天天見到的風景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下有了更深刻的內涵。然后我們一起又把詩中的最后一節(jié)讀了一遍,因為我們雖然是小學生,但是依然能夠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最后,我讓大家自由閱讀《兒童和平條約》和《園地四》中口語交際和習作的相關內容,并且讓他們回去后向老師一樣通過圖書或者網絡收集有關戰(zhàn)爭和兒童的信息,然后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把它們整合起來,制作成手抄報,或者網頁形式,或者其它的,來表達我們的心聲。
“深圳,在中國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經濟優(yōu)勢,所以是一座國際型的都市,那么我們作為深圳的孩子,更應該放眼世界,風物長宜放眼量,為世界的和平做我們能做的,應該做的。”
就這樣結束了這節(jié)課。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十
教學要求:
1、學習這首詩,理解詩句的含義,懂得維護世界和平,制止戰(zhàn)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從而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2、了解詩的結構,初步懂得詩歌的表現手法。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
課前準備: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處于戰(zhàn)火中的兒童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已有知識,談話導入
我們學習了《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了解到了當今世界并不和平,還有許多地方的孩子在飽受戰(zhàn)爭帶來的痛苦,因此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都發(fā)出了呼吁──我們需要和平。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呼喚和平的詩歌──《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
1、板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齊讀課題。)
2、質疑: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3、讀書就要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答案就在詩歌當中。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自己讀讀這首詩。
二、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導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象:讀了這首詩后想想每小節(jié)寫了什么?
戰(zhàn)艦和水雷破壞了海鷗的樂園……
2、學生朗讀,概括內容
請五位同學一人讀一小節(jié),其余同學注意聽他們是不是都讀通順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節(jié)寫了什么?
三、學習一至四小節(jié)
1、自由讀第一小節(jié)詩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詩中“這究竟是為了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
2、指導朗讀第一小節(jié),注意讀出節(jié)奏。
3、齊讀第二小節(jié),思考這一小節(jié)講什么?
4、默讀三、四小節(jié),學生讀后交流:
課文中四次提到“這究竟是為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指導朗讀一至四小節(jié)。
四、學習第五小節(jié)
學生自由讀第五小節(jié),討論交流:作者的心聲是什么?
五、升華情感,祈盼和平
1、師:可惡的戰(zhàn)爭奪取了那么多無辜的生命,給人們帶來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時此刻,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這是我們的心聲,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們的心聲,讓我們說出我們的心聲吧!
出示:最后一小節(jié),生讀最后一小節(jié)。你體會到了什么?
3、是啊,雖然在我們看來是再普通不過的,但是對于點火中的孩子們來說是何等的珍貴,他們的愿望是那么的強烈!讓我們?yōu)閼?zhàn)火中的孩子來祈盼吧—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六、享受春天,深知責任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國兒童代表共聚美國紐約,共同簽定了《兒童和平條約》,這條約表達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兒童至真至純的心一起跳動的聲音。
出示:《兒童和平條約》自由讀,齊讀重點段落。
小結: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春天,這就是我們祈盼的春天,這就是我們呼喚的春天。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和我們一樣——齊讀: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蔚、弋、頻、茵”4個生字。
2、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維護世界和平,制止戰(zhàn)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志愿。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題設疑
1、板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齊讀課題。
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生可能會說:誰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和我們怎么樣享受春天?如何享受春天?……
2、讀書就要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答案就在詩歌當中。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自己讀讀這首詩。
二、初讀感知,掃除障礙
1、出示導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象:讀了這首詩后想想每小節(jié)寫了什么?
戰(zhàn)艦和水雷破壞了海鷗的樂園……
2、學生朗讀,概括內容
請五位同學一人讀一小節(jié),其余同學注意聽他們是不是都讀通順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節(jié)寫了什么?
(每讀一小節(jié)就評論)
三、誦讀感悟,體會入情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在讀這些句子的時候,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出示“蔚藍色的大海,是海鷗的樂園……”
師:是的,大海使海鷗快樂的飛翔,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是那么明亮……
2、出示:本來
師:如果加上了這個詞語,你再讀讀,有什么不同?
生:那是以前的,現在沒有了……
3、出現了什么樣的變化?
出示:可是巡弋的戰(zhàn)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
這時候留給我們的是什么?(痛苦、悲傷、憎恨,還有殘缺的家庭、殘缺的夢幻……)你想說什么?從哪些詞語看出了作者對戰(zhàn)爭的厭惡?
生:不速之客、頻頻……
(解釋:不速之客:沒有被邀請的客人,意料不到的客人。
頻頻:屢次、連續(xù)幾次。)
4、面對這一切的轉變,作者也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5、這四小節(jié)都有一句 “這究竟是為什么?”
一起來讀讀它們的語氣一樣嗎?
戰(zhàn)爭使蔚藍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鷗的樂園,我們不禁疑惑:……
戰(zhàn)爭使綠茵茵的草地上再也沒有了孩子們歡樂的笑聲,為此我們悲憤:……
戰(zhàn)爭使很多人無家可歸,妻離子散,我們要質問:……
戰(zhàn)爭使那么多人不能享受春天,不能享受快樂,我們堅決抗議:……
6、文中還從哪兒讀出了作者對戰(zhàn)爭的憎恨?
出示:最后一小節(jié),生讀最后一小節(jié)。
7、提示:這里那句話讓你有話想說?
師:真是讓人揪心吶,僅僅只是一張平穩(wěn)的課桌,一間潔白的教室,在我們看來是再普通不過的,但是對于戰(zhàn)火中的孩子們來說是何等的珍貴。
四、仿寫課文,遷移運用
1、請帶著你們所理解的傷心、難過、遺憾、悲憤的心情,再來讀讀這首詩,相信你們會讀得更有感情。
指名讀、男女讀
2、這首詩歌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前四段是并列的,最后一段是祈盼。
我們模仿這種方式來寫一寫。
3、出示:
……的田野,(森林、牧場、草原、城市……)
本來……
可是……
……
這究竟是為什么?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4、交流
師:我想有你們美好的祝愿,這些處于戰(zhàn)火中的孩子,總有一天會擺脫戰(zhàn)爭,不再有傷害,不再有痛苦,他們會(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到那時蔚藍的大海,金黃的沙漠,美麗的夜空,綠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東西也會屬于他們,到那時他們會(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5、學到這里,你覺得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板書:享受和平)??
五、享受春天,深知責任
1、雖然大家都希望和平,祈盼和平,但是很多地方仍舊戰(zhàn)火連年,孩子們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他們因為戰(zhàn)爭而導致殘疾,他們因為戰(zhàn)爭失去了父母,他們也因此失去了美好的童年,這些陰影在他們心中是永遠揮之不去的。(出示圖片,教師感情旁白)
于是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國兒童代表共聚美國紐約,共同簽定了《兒童和平條約》,這條約表達了全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兒童至真至純的心一起跳動的聲音。
2、出示:《兒童和平條約》
一起來讀一讀,分角色。
六、小結。
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春天,這就是我們祈盼的春天,這就是我們呼喚的和平。
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和我們一樣——齊讀:享受春天
和我們一樣——齊讀:享受和平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學習這首詩,理解詩句的含義,懂得維護世界和平,制止戰(zhàn)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從而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2、了解詩的結構,初步懂得詩歌的表現手法。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
【課前準備】收集世界上目前仍處于戰(zhàn)火中的兒童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現在已經是深秋季節(jié)了,那秋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我們也學過很多描寫秋天的故事名句,誰能起來背誦兩句?詩人之所以能寫出這么好的詩句,是他們平時善于觀察積累語言,所以平時我們在課外書上看到好詞好句,就要注意積累,這樣我們才能寫出好詩好文章。我們經常說秋天是天高云淡,秋高氣爽,給人一種涼爽愜意的感覺,那你在春天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溫暖,溫馨)春回大地,百花盛開,在春天里生活,我們感覺是多么舒服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歌《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這篇課文主要是寫人們在春天里的感受的嗎?那是寫什么的呢?
當我們沐浴著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盡情享受和平的時候,你可曾想到,在我們這個美麗的地球家園里,有不少地方還籠罩著戰(zhàn)爭的陰影,他們正祈盼著和平,呼吁著和平,飽受戰(zhàn)火的人們希望能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般美麗而和平的世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呼喚和平的詩。(齊讀課題)
二、自讀詩歌,朗讀展示
下面同學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想:我都讀懂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也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理解。
誰讀讀這首詩歌?其他同學認真思考:課題為什么是——同時并圈出作者所描繪的地方?大海 沙漠 夜空 草地
三、品讀感悟,探究
(1) 他們原先是什么樣子的呢?
(2) 談談現在又如何?
(3) 把原先和現在的放在一起寫,這種寫法叫什么?(對比)
作者運用這樣的對比你意識到什么?(因為戰(zhàn)爭的破壞,大自然不再安寧,戰(zhàn)爭使自然界滿目瘡痍,使人們的生活不得安寧。激起我們對戰(zhàn)爭的憤慨)
(4) 作者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中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因戰(zhàn)爭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之后,在每節(jié)末尾都發(fā)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同學們,你們能回答這是為什么嗎?(圍繞戰(zhàn)爭的罪惡說)
作者在課文的前四節(jié)的結尾重復了這樣的疑問,這就使人感到,這不僅僅是疑問了,更是一種對戰(zhàn)爭的控訴,一種對戰(zhàn)爭的抗議。
請大家選擇一個自己感受深的“這究竟是為什么”再去深入地讀一讀,體會戰(zhàn)爭的罪惡。
夜空本身應該是什么樣的?而正在經歷戰(zhàn)爭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個地方,面對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在每句中加上“本來(該)”,再讀一讀,說說加上“本來(該)”后感覺有什么不同?
是呀,本來是這樣的寧靜而美麗,那么現在怎么了呢?
指導讀好“本來---可是”的轉折語氣。
沐浴著和煦的春光,在美麗的鮮花中嬉戲,這是多么幸福、多么愜意的事,可是對戰(zhàn)火中的孩子們來說,卻只能是夢中的情景?。ㄖ笇ёx好出“這究竟是為什么?”)
(5)讓我們帶著對戰(zhàn)爭的控訴和抗議來朗讀第1-4自然段。(對戰(zhàn)爭的憤慨與不解)
(6)、小練筆:你也能像作者那樣的用詩歌格式來寫一寫?
四、升華情感,祈盼和平
1、可惡的戰(zhàn)爭奪取了那么多無辜的生命,給人們帶來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時此刻,作者呼喚的是什么?是啊,僅僅是“一張課桌,平穩(wěn)的課桌,”讓我們?yōu)閼?zhàn)火中的孩子來祈盼吧——……
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是種種不安寧,讓我們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一起高聲朗讀第5節(jié)吧!
2、拓展運用文本語言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3、詩歌最后的一個標點——省略號,你覺得省略的是什么?(詩中的省略號,省略的是美好、無限的希望,就是“和平”。)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是啊,雖然我們無法阻止戰(zhàn)爭,但熱愛和平的我們在一起共同努力,和平就是可能的。在1986年,在美國紐約舉行了世界兒童聯歡會,會上世界兒童代表簽署了《兒童和平條約》,表達了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宣讀“兒童和平宣言”。
3、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戰(zhàn)爭中的兒童的資料。
五、課堂總結:
因為戰(zhàn)爭的破壞,大自然不再安寧,戰(zhàn)爭使自然界滿目瘡痍,使人們的生活不得安寧。我們希望,我們祈盼,我們希望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我們祈盼讓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孩子們回到校園, 讓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孩子能享受到溫暖的春天一般的美好生活。 希望大家能努力學習,將來為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做出貢獻。我相信有我們這些愛心小使者在,明天是的世界一定會成為充滿陽光充滿溫暖充滿鮮花和愛的美好家園。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百科篇十三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自然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生對和平的呼喚,表達對戰(zhàn)爭的憎恨,對和平的渴望。教學中,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比較成功:
其一,開課時,讓學生看課題質疑,說你想提什么問題?學生紛紛提出“誰和我們一樣?什么是享受春天?為什么說是享受春天呢?”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入情入境地讀。在學生初步感知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認讀生字后,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營造一種震撼心靈的氣氛,學生的朗讀興趣被點燃了。
其二,以讀代講。本課詩歌生動易懂,教師不用講解學生也明白,所以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生的自主閱讀上,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其三,注重學生的想像力,加深感悟。當教學第一小節(jié)中,當講到海鷗因為戰(zhàn)爭而失去家園時,我問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你就是海上的一只海鷗,你看到自己的家園被破壞了,你心里想什么呢?”大部分同學進入沉思狀態(tài),完全走入文本,深刻體會到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在充分感悟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展開想像:“戰(zhàn)爭僅僅是破壞了大海、沙漠、夜空和草地嗎?”請你們展開想像,還有哪里遭到災難?仿照本詩寫法,續(xù)寫一節(jié)小詩。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
轉貼:
戰(zhàn)爭,是一個多么沉重的話題。雖然,我們身處和平之中,沒有經歷硝煙和炮火,但我們親眼目睹了呼嘯的導彈頃刻間讓美麗的家園化為廢墟,親眼目睹了鮮血淋漓的兒童和失聲痛哭的母親,我們也感受到了,那些身處戰(zhàn)爭中的人們該是如何在水深火熱中煎熬,那種整天都提心吊膽地日子,又是怎樣的一番滋味??!不太平的世界,讓人們不知道后一秒鐘等待我們的將是什么?
罪惡的子彈我們無法阻止,戰(zhàn)爭的局面我們無力扭轉,是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但我們可以把自己對戰(zhàn)爭的憎恨,對和平的渴望,通過課堂、通過文本、通過語言傳遞給學生,讓更多的人來呼喚和平,讓戰(zhàn)爭遠離明天的世界!
一、對文本的挖掘
首先,我把第四組有關“戰(zhàn)爭與和平”主題的幾篇課文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行專題備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便是作為前一篇課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情感教學的延續(xù)。在前一篇課文里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看到了充滿血腥的戰(zhàn)爭打破了世界的和平,也體驗到了罪惡的戰(zhàn)爭使孩子失去了父親的那種極其悲痛的心情。帶著對戰(zhàn)爭間接的感受和體驗,再來學習《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學生已不再難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憎恨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詩歌前四小節(jié)的敘述結構比較相似,都是先講美麗的自然景物本來應該是怎樣的:蔚藍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然后通過“可是”轉折,描述現實狀況:巡弋的戰(zhàn)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在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遭受戰(zhàn)爭破壞的景象的對比中,迸發(fā)出一聲聲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我抓住這句重復的疑問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先引導學生在有感情地反復誦讀中質疑:“這究竟是為什么?”再帶著疑問進行探究: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呼聲?讓學生選擇一個“這究竟是為什么”去深入地讀一讀,抓住重點的詞句,反復讀,用心體會。在探究讀的基礎上知道學生進行交流反饋,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是怎樣理解詩中的“?”,這四個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探究“?”,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這個“?”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zhàn)爭的控訴,一種對戰(zhàn)爭的抗議。最后我又對這個“?”進行遷移運用,引導學生模仿詩歌的格式來小練筆,也來質問一句“這究竟是為什么?”。因為有文本可依,學生寫起來并不難,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果說,前四節(jié),我從文本中挖掘出的是一個“?”,那么我從最后一節(jié)的希望與祈盼中挖掘出的是“……”,這是詩歌中的最后一個標點符號,我覺得這個省略號意味深長,它省略的不僅僅是無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萬萬人對和平的祈盼。抓住“……”,我通過導語不斷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讓學生讀出發(fā)自肺腑的呼喚:(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金黃色的沙漠永遠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藍得發(fā)黑的夜空永遠屬于星星和月亮;(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綠茵茵的草地永遠滾動著歡樂的足球……這樣的處理,意在讓學生拓展運用文本的語言,也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評課中,金老師對這一點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課文最后對教材的獨到處理,令人叫絕。用一句“我祈盼,我希望”開頭,把前面幾節(jié)內容重新做了消化、吸收、重組,三維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p>
二、對情感的挖掘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手段,是過程,也是目標。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奔流的河,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教師必須先沉醉其中,才能引領學生浸染在課堂情感的流水之中。
這首詩歌情感強烈,富有感染力,飽含著詩人對戰(zhàn)爭的無比憎恨、對和平的無限渴望。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憎恨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情感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挖掘情感,是我實施本課教學的另一著眼點,我主要從以下的幾個通道進入情感的世界。
一是以情動情。教師豐富的情感、飽含激qing的導語,抑揚頓挫的語調是喚起學生情感的號角。我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動情之處,我總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看到感人的文章我常會禁不住地熱淚盈眶,記得在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我就課堂上哽咽了,結果引起了幾個女生的唏噓聲,那是情感的傳染。這堂課上,我激qing澎湃,一句句悲憤的話語,一聲聲深情地呼喚,把學生帶入了詩歌的激qing中。一位聽課老師這樣評價道:整堂課,教師如詩般的語言讓人沉浸于詩歌的遐想之中,教師豐富的情感、抑揚頓挫的語調喚起了我們對戰(zhàn)爭的的憎恨,對和平的殷殷期盼!“這究竟為了什么?”就在那一剎那,老師的眼圈微微泛紅,語調低沉但卻底蘊十足,這就是一位語文老師的語言功底、情感底蘊!
二是感情朗讀。讀是理解詩句的基礎,是啟發(fā)情感的基本手段,課堂中,我首先通過激qing的導語引導學生反復地讀出感情,如我一次次地引導學生讀“這究竟是為什么?”,讀出疑惑、悲憤、質問、控訴、抗議的語氣。其次,將讀、想、說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讀、品、感。如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個“這究竟是為什么”深入地讀一讀,抓住重點的詞句,反復讀,用心體會,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最后把自己的感受送入朗讀,在有感情誦讀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讀出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的心愿。
三是利用多媒體畫面和背景音樂渲染情感。課前我精心選擇一組有代表性的圖片制作成課件為我的課堂教學服務,課堂初始,一幅幅殘酷的畫面,一張張哭泣的臉,直入學生眼球,立刻激起了學生情感的波浪。一曲《祈禱》更是揪住了學生的心,喚起了心頭那一股強烈的祈盼之情: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多少祈盼在心中,讓世界沒有戰(zhàn)爭,讓和平永遠在!
“不能只挖一個坑,要挖一口井。一個教師有多遠,就能引著孩子走多遠?!边@是我在聽一位特級教師的講座時記下的。對比這些特級教師,我知道我現在為學生挖掘出的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坑”,但我相信通過不斷挖掘,不斷努力,我的“坑”定會越挖越深,最后成為一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