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常用滅菌、消毒方法及適用范圍 常用消毒滅菌的方法及適用范圍篇一
火焰滅菌(灼燒滅菌)、干熱滅菌
2、濕熱滅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壓蒸汽滅菌、間歇加熱滅菌、實罐滅菌
3、過濾除菌
4、放射線滅菌
二、常用的消毒劑
理想的消毒劑:殺菌力強,使用方便;價廉;對人、畜無害;能長期保存;溶解度大;無腐蝕性等。
消毒劑種類:氧化劑、重金屬鹽、有機化合物
相對藥效:
三、影響滅菌與消毒因素
1、微生物種類
2、培養(yǎng)基
3、消毒劑
4、環(huán)境因素
5節(jié):化學療劑對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擾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并可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化學藥物。
化學療劑能選擇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陳代謝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使其生長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謝物
結構上類似,競爭性地與酶結合,只有當正常代謝物量少或不存在時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類藥物。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結構與對氨基苯甲酸(paba)類似,而paba是葉酸分子組成。葉酸是輔酶,在氨基酸、維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許多細菌需自己合成葉酸,而人和動物利用現(xiàn)成葉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擾。
還有異煙肼rimifon,是吡哆醇對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圍:抗菌譜
作用位點:
1、抑制細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響細胞膜功能:多肽類,多烯類
3、干擾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殺死
4、阻礙核酸合成:對細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藥性
對藥物的適應性即是抗藥性。
抗藥性主要表現(xiàn)(產生機制)
1、菌體內產生鈍化或分解藥物的酶
2、改變膜的透性而導致抗藥性產生
3、被藥物作用的部位發(fā)生改變
4、形成救護途徑。
五章:微生物遺傳
遺傳heredity—親代將其特有的生物學特性傳遞給子代。
遺傳性—子代總保持與親代相同的生物學特性。
遺傳型genotype—生物體所具有的全套遺傳物質總稱。又稱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環(huán)境中生物體表現(xiàn)出的種種形態(tài)與生理特征。
變異variation— 遺傳型的改變。
適應或飾變modification—表型的改變。
基因—指帶有足以決定一個蛋白質全部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dna片段。
菌株&克隆—指一組遺傳型相同的細胞群。
微生物在遺傳上特點:
1、微生物細胞結構簡單,營養(yǎng)體一般為單倍體,方便建立純系。
2、很多常見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養(yǎng),快速、大量生長繁殖。
3、對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獲得各類突變株,操作性強。大多是無性生殖,變異易保留。
1節(ji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證明經典實驗
(一)轉化實驗
1928,griffith首次發(fā)現(xiàn)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轉化現(xiàn)象。
1944,avery等在離體條件下重復這一實驗,并對轉化本質進行了研究。
終于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griffith轉化實驗:
avery轉化實驗
(二)噬菌體t2的感染實驗
1952,hershey & chase 用e. coli, phage 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蹤法進行實驗。
蛋白質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分別用35s、32p標記e. coli, 用t2感染,得到35st2、32pt2。
實驗過程(插入)
(三)病毒拆開與重建實驗
1956,fraenkel & conrat 用tmv(煙草花葉病毒)和hrv(霍氏車前病毒)進行實驗,說明遺傳信息在rna中。
(插入)
二、遺傳物質在細胞中存在方式
(一)細胞水平
(二)核水平(plasmid)
(三)染色體水平
(四)核酸水平
(五)基因水平(遺傳功能單位)
(六)密碼子水平(遺傳信息單位)
(七)核苷酸水平(最低突變或交換單位)
染色體外遺傳物質—質粒
染色體外,獨立存在的,能自主復制的遺傳物質。
雙股環(huán)狀dna,可游離存在,也可整合到宿主dna上。
吖啶類染料、高溫、某些離子作用可消除質粒。
附加體episome:質粒插入到染色體上和染色體一起復制。
質粒種類
1、f因子(致育因子):大腸桿菌中發(fā)現(xiàn),含質粒為f+(♂);無質粒為f-(♀);質粒dna整合到染色體上為hfr.
2、r因子(耐藥性):痢疾桿菌,多價耐藥性,耐藥信息攜帶在質粒上。
3、col因子(大腸桿菌素產生因子)
4、青霉素酶質粒
5、ti質粒(誘癌質粒):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載體。
6、降解質粒:pseudomonas
隱蔽質粒、表達質粒、分泌質粒等。 ←
2節(jié):基因突變
突變mutation—遺傳物質核酸中的核苷酸順序突然發(fā)生了可遺傳的變化。
包括基因突變(點突變)—由于dna鏈上的一對或少數(shù)幾對堿基發(fā)生改變而引起。
染色體畸變—dna的大段變化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插入、缺失、重復、易位、倒位。
由于重組或附加體等外源遺傳物質的整合而引起的dna改變,不屬突變范圍
常用滅菌、消毒方法及適用范圍 常用消毒滅菌的方法及適用范圍篇二1、干熱滅菌法
火焰滅菌(灼燒滅菌)、干熱滅菌
2、濕熱滅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壓蒸汽滅菌、間歇加熱滅菌、實罐滅菌
3、過濾除菌
4、放射線滅菌
二、常用的消毒劑
理想的消毒劑:殺菌力強,使用方便;價廉;對人、畜無害;能長期保存;溶解度大;無腐蝕性等。
消毒劑種類:氧化劑、重金屬鹽、有機化合物
相對藥效:
三、影響滅菌與消毒因素
1、微生物種類
2、培養(yǎng)基
3、消毒劑
4、環(huán)境因素
5節(jié):化學療劑對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擾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并可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化學藥物。
化學療劑能選擇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陳代謝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使其生長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謝物
結構上類似,競爭性地與酶結合,只有當正常代謝物量少或不存在時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類藥物。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結構與對氨基苯甲酸(paba)類似,而paba是葉酸分子組成。葉酸是輔酶,在氨基酸、維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許多細菌需自己合成葉酸,而人和動物利用現(xiàn)成葉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擾。
還有異煙肼rimifon,是吡哆醇對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圍:抗菌譜
作用位點:
1、抑制細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響細胞膜功能:多肽類,多烯類
3、干擾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殺死
4、阻礙核酸合成:對細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藥性
對藥物的適應性即是抗藥性。
抗藥性主要表現(xiàn)(產生機制)
1、菌體內產生鈍化或分解藥物的酶
2、改變膜的透性而導致抗藥性產生
3、被藥物作用的部位發(fā)生改變
4、形成救護途徑。
五章:微生物遺傳
遺傳heredity—親代將其特有的生物學特性傳遞給子代。
遺傳性—子代總保持與親代相同的生物學特性。
遺傳型genotype—生物體所具有的全套遺傳物質總稱。又稱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環(huán)境中生物體表現(xiàn)出的種種形態(tài)與生理特征。
變異variation— 遺傳型的改變。
適應或飾變modification—表型的改變。
基因—指帶有足以決定一個蛋白質全部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dna片段。
菌株&克隆—指一組遺傳型相同的細胞群。
微生物在遺傳上特點:
1、微生物細胞結構簡單,營養(yǎng)體一般為單倍體,方便建立純系。
2、很多常見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養(yǎng),快速、大量生長繁殖。
3、對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獲得各類突變株,操作性強。大多是無性生殖,變異易保留。
1節(ji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證明經典實驗
(一)轉化實驗
1928,griffith首次發(fā)現(xiàn)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轉化現(xiàn)象。
1944,avery等在離體條件下重復這一實驗,并對轉化本質進行了研究。
終于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griffith轉化實驗:
avery轉化實驗
(二)噬菌體t2的感染實驗
1952,hershey & chase 用e. coli, phage 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蹤法進行實驗。
蛋白質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分別用35s、32p標記e. coli, 用t2感染,得到35st2、32pt2。
實驗過程(插入)
(三)病毒拆開與重建實驗
1956,fraenkel & conrat 用tmv(煙草花葉病毒)和hrv(霍氏車前病毒)進行實驗,說明遺傳信息在rna中。
(插入)
二、遺傳物質在細胞中存在方式
(一)細胞水平
(二)核水平(plasmid)
(三)染色體水平
(四)核酸水平
(五)基因水平(遺傳功能單位)
(六)密碼子水平(遺傳信息單位)
(七)核苷酸水平(最低突變或交換單位)
染色體外遺傳物質—質粒
染色體外,獨立存在的,能自主復制的遺傳物質。
雙股環(huán)狀dna,可游離存在,也可整合到宿主dna上。
吖啶類染料、高溫、某些離子作用可消除質粒。
附加體episome:質粒插入到染色體上和染色體一起復制。
質粒種類
1、f因子(致育因子):大腸桿菌中發(fā)現(xiàn),含質粒為f+(♂);無質粒為f-(♀);質粒dna整合到染色體上為hfr.
2、r因子(耐藥性):痢疾桿菌,多價耐藥性,耐藥信息攜帶在質粒上。
3、col因子(大腸桿菌素產生因子)
4、青霉素酶質粒
5、ti質粒(誘癌質粒):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載體。
6、降解質粒:pseudomonas
隱蔽質粒、表達質粒、分泌質粒等。 ←
2節(jié):基因突變
突變mutation—遺傳物質核酸中的核苷酸順序突然發(fā)生了可遺傳的變化。
包括基因突變(點突變)—由于dna鏈上的一對或少數(shù)幾對堿基發(fā)生改變而引起。
染色體畸變—dna的大段變化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插入、缺失、重復、易位、倒位。
由于重組或附加體等外源遺傳物質的整合而引起的dna改變,不屬突變范圍
常用滅菌、消毒方法及適用范圍 常用消毒滅菌的方法及適用范圍篇三1、干熱滅菌法
火焰滅菌(灼燒滅菌)、干熱滅菌
2、濕熱滅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壓蒸汽滅菌、間歇加熱滅菌、實罐滅菌
3、過濾除菌
4、放射線滅菌
二、常用的消毒劑
理想的消毒劑:殺菌力強,使用方便;價廉;對人、畜無害;能長期保存;溶解度大;無腐蝕性等。
消毒劑種類:氧化劑、重金屬鹽、有機化合物
相對藥效:
三、影響滅菌與消毒因素
1、微生物種類
2、培養(yǎng)基
3、消毒劑
4、環(huán)境因素
5節(jié):化學療劑對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擾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并可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化學藥物。
化學療劑能選擇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陳代謝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使其生長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謝物
結構上類似,競爭性地與酶結合,只有當正常代謝物量少或不存在時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類藥物。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結構與對氨基苯甲酸(paba)類似,而paba是葉酸分子組成。葉酸是輔酶,在氨基酸、維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許多細菌需自己合成葉酸,而人和動物利用現(xiàn)成葉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擾。
還有異煙肼rimifon,是吡哆醇對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圍:抗菌譜
作用位點:
1、抑制細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響細胞膜功能:多肽類,多烯類
3、干擾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殺死
4、阻礙核酸合成:對細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藥性
對藥物的適應性即是抗藥性。
抗藥性主要表現(xiàn)(產生機制)
1、菌體內產生鈍化或分解藥物的酶
2、改變膜的透性而導致抗藥性產生
3、被藥物作用的部位發(fā)生改變
4、形成救護途徑。
五章:微生物遺傳
遺傳heredity—親代將其特有的生物學特性傳遞給子代。
遺傳性—子代總保持與親代相同的生物學特性。
遺傳型genotype—生物體所具有的全套遺傳物質總稱。又稱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環(huán)境中生物體表現(xiàn)出的種種形態(tài)與生理特征。
變異variation— 遺傳型的改變。
適應或飾變modification—表型的改變。
基因—指帶有足以決定一個蛋白質全部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dna片段。
菌株&克隆—指一組遺傳型相同的細胞群。
微生物在遺傳上特點:
1、微生物細胞結構簡單,營養(yǎng)體一般為單倍體,方便建立純系。
2、很多常見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養(yǎng),快速、大量生長繁殖。
3、對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獲得各類突變株,操作性強。大多是無性生殖,變異易保留。
1節(ji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證明經典實驗
(一)轉化實驗
1928,griffith首次發(fā)現(xiàn)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轉化現(xiàn)象。
1944,avery等在離體條件下重復這一實驗,并對轉化本質進行了研究。
終于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griffith轉化實驗:
avery轉化實驗
(二)噬菌體t2的感染實驗
1952,hershey & chase 用e. coli, phage 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蹤法進行實驗。
蛋白質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分別用35s、32p標記e. coli, 用t2感染,得到35st2、32pt2。
實驗過程(插入)
(三)病毒拆開與重建實驗
1956,fraenkel & conrat 用tmv(煙草花葉病毒)和hrv(霍氏車前病毒)進行實驗,說明遺傳信息在rna中。
(插入)
二、遺傳物質在細胞中存在方式
(一)細胞水平
(二)核水平(plasmid)
(三)染色體水平
(四)核酸水平
(五)基因水平(遺傳功能單位)
(六)密碼子水平(遺傳信息單位)
(七)核苷酸水平(最低突變或交換單位)
染色體外遺傳物質—質粒
染色體外,獨立存在的,能自主復制的遺傳物質。
雙股環(huán)狀dna,可游離存在,也可整合到宿主dna上。
吖啶類染料、高溫、某些離子作用可消除質粒。
附加體episome:質粒插入到染色體上和染色體一起復制。
質粒種類
1、f因子(致育因子):大腸桿菌中發(fā)現(xiàn),含質粒為f+(♂);無質粒為f-(♀);質粒dna整合到染色體上為hfr.
2、r因子(耐藥性):痢疾桿菌,多價耐藥性,耐藥信息攜帶在質粒上。
3、col因子(大腸桿菌素產生因子)
4、青霉素酶質粒
5、ti質粒(誘癌質粒):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載體。
6、降解質粒:pseudomonas
隱蔽質粒、表達質粒、分泌質粒等。 ←
2節(jié):基因突變
突變mutation—遺傳物質核酸中的核苷酸順序突然發(fā)生了可遺傳的變化。
包括基因突變(點突變)—由于dna鏈上的一對或少數(shù)幾對堿基發(fā)生改變而引起。
染色體畸變—dna的大段變化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插入、缺失、重復、易位、倒位。
由于重組或附加體等外源遺傳物質的整合而引起的dna改變,不屬突變范圍
常用滅菌、消毒方法及適用范圍 常用消毒滅菌的方法及適用范圍篇四1、干熱滅菌法
火焰滅菌(灼燒滅菌)、干熱滅菌
2、濕熱滅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壓蒸汽滅菌、間歇加熱滅菌、實罐滅菌
3、過濾除菌
4、放射線滅菌
二、常用的消毒劑
理想的消毒劑:殺菌力強,使用方便;價廉;對人、畜無害;能長期保存;溶解度大;無腐蝕性等。
消毒劑種類:氧化劑、重金屬鹽、有機化合物
相對藥效:
三、影響滅菌與消毒因素
1、微生物種類
2、培養(yǎng)基
3、消毒劑
4、環(huán)境因素
5節(jié):化學療劑對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擾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并可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化學藥物。
化學療劑能選擇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陳代謝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使其生長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謝物
結構上類似,競爭性地與酶結合,只有當正常代謝物量少或不存在時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類藥物。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結構與對氨基苯甲酸(paba)類似,而paba是葉酸分子組成。葉酸是輔酶,在氨基酸、維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許多細菌需自己合成葉酸,而人和動物利用現(xiàn)成葉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擾。
還有異煙肼rimifon,是吡哆醇對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圍:抗菌譜
作用位點:
1、抑制細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響細胞膜功能:多肽類,多烯類
3、干擾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殺死
4、阻礙核酸合成:對細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藥性
對藥物的適應性即是抗藥性。
抗藥性主要表現(xiàn)(產生機制)
1、菌體內產生鈍化或分解藥物的酶
2、改變膜的透性而導致抗藥性產生
3、被藥物作用的部位發(fā)生改變
4、形成救護途徑。
五章:微生物遺傳
遺傳heredity—親代將其特有的生物學特性傳遞給子代。
遺傳性—子代總保持與親代相同的生物學特性。
遺傳型genotype—生物體所具有的全套遺傳物質總稱。又稱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環(huán)境中生物體表現(xiàn)出的種種形態(tài)與生理特征。
變異variation— 遺傳型的改變。
適應或飾變modification—表型的改變。
基因—指帶有足以決定一個蛋白質全部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dna片段。
菌株&克隆—指一組遺傳型相同的細胞群。
微生物在遺傳上特點:
1、微生物細胞結構簡單,營養(yǎng)體一般為單倍體,方便建立純系。
2、很多常見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養(yǎng),快速、大量生長繁殖。
3、對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獲得各類突變株,操作性強。大多是無性生殖,變異易保留。
1節(ji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證明經典實驗
(一)轉化實驗
1928,griffith首次發(fā)現(xiàn)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轉化現(xiàn)象。
1944,avery等在離體條件下重復這一實驗,并對轉化本質進行了研究。
終于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griffith轉化實驗:
avery轉化實驗
(二)噬菌體t2的感染實驗
1952,hershey & chase 用e. coli, phage 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蹤法進行實驗。
蛋白質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分別用35s、32p標記e. coli, 用t2感染,得到35st2、32pt2。
實驗過程(插入)
(三)病毒拆開與重建實驗
1956,fraenkel & conrat 用tmv(煙草花葉病毒)和hrv(霍氏車前病毒)進行實驗,說明遺傳信息在rna中。
(插入)
二、遺傳物質在細胞中存在方式
(一)細胞水平
(二)核水平(plasmid)
(三)染色體水平
(四)核酸水平
(五)基因水平(遺傳功能單位)
(六)密碼子水平(遺傳信息單位)
(七)核苷酸水平(最低突變或交換單位)
染色體外遺傳物質—質粒
染色體外,獨立存在的,能自主復制的遺傳物質。
雙股環(huán)狀dna,可游離存在,也可整合到宿主dna上。
吖啶類染料、高溫、某些離子作用可消除質粒。
附加體episome:質粒插入到染色體上和染色體一起復制。
質粒種類
1、f因子(致育因子):大腸桿菌中發(fā)現(xiàn),含質粒為f+(♂);無質粒為f-(♀);質粒dna整合到染色體上為hfr.
2、r因子(耐藥性):痢疾桿菌,多價耐藥性,耐藥信息攜帶在質粒上。
3、col因子(大腸桿菌素產生因子)
4、青霉素酶質粒
5、ti質粒(誘癌質粒):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載體。
6、降解質粒:pseudomonas
隱蔽質粒、表達質粒、分泌質粒等。 ←
2節(jié):基因突變
突變mutation—遺傳物質核酸中的核苷酸順序突然發(fā)生了可遺傳的變化。
包括基因突變(點突變)—由于dna鏈上的一對或少數(shù)幾對堿基發(fā)生改變而引起。
染色體畸變—dna的大段變化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插入、缺失、重復、易位、倒位。
由于重組或附加體等外源遺傳物質的整合而引起的dna改變,不屬突變范圍
常用滅菌、消毒方法及適用范圍 常用消毒滅菌的方法及適用范圍篇五1、干熱滅菌法
火焰滅菌(灼燒滅菌)、干熱滅菌
2、濕熱滅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壓蒸汽滅菌、間歇加熱滅菌、實罐滅菌
3、過濾除菌
4、放射線滅菌
二、常用的消毒劑
理想的消毒劑:殺菌力強,使用方便;價廉;對人、畜無害;能長期保存;溶解度大;無腐蝕性等。
消毒劑種類:氧化劑、重金屬鹽、有機化合物
相對藥效:
三、影響滅菌與消毒因素
1、微生物種類
2、培養(yǎng)基
3、消毒劑
4、環(huán)境因素
5節(jié):化學療劑對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擾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并可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化學藥物。
化學療劑能選擇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陳代謝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使其生長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謝物
結構上類似,競爭性地與酶結合,只有當正常代謝物量少或不存在時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類藥物。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結構與對氨基苯甲酸(paba)類似,而paba是葉酸分子組成。葉酸是輔酶,在氨基酸、維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許多細菌需自己合成葉酸,而人和動物利用現(xiàn)成葉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擾。
還有異煙肼rimifon,是吡哆醇對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圍:抗菌譜
作用位點:
1、抑制細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響細胞膜功能:多肽類,多烯類
3、干擾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殺死
4、阻礙核酸合成:對細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藥性
對藥物的適應性即是抗藥性。
抗藥性主要表現(xiàn)(產生機制)
1、菌體內產生鈍化或分解藥物的酶
2、改變膜的透性而導致抗藥性產生
3、被藥物作用的部位發(fā)生改變
4、形成救護途徑。
五章:微生物遺傳
遺傳heredity—親代將其特有的生物學特性傳遞給子代。
遺傳性—子代總保持與親代相同的生物學特性。
遺傳型genotype—生物體所具有的全套遺傳物質總稱。又稱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環(huán)境中生物體表現(xiàn)出的種種形態(tài)與生理特征。
變異variation— 遺傳型的改變。
適應或飾變modification—表型的改變。
基因—指帶有足以決定一個蛋白質全部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dna片段。
菌株&克隆—指一組遺傳型相同的細胞群。
微生物在遺傳上特點:
1、微生物細胞結構簡單,營養(yǎng)體一般為單倍體,方便建立純系。
2、很多常見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養(yǎng),快速、大量生長繁殖。
3、對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獲得各類突變株,操作性強。大多是無性生殖,變異易保留。
1節(ji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證明經典實驗
(一)轉化實驗
1928,griffith首次發(fā)現(xiàn)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轉化現(xiàn)象。
1944,avery等在離體條件下重復這一實驗,并對轉化本質進行了研究。
終于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griffith轉化實驗:
avery轉化實驗
(二)噬菌體t2的感染實驗
1952,hershey & chase 用e. coli, phage 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蹤法進行實驗。
蛋白質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分別用35s、32p標記e. coli, 用t2感染,得到35st2、32pt2。
實驗過程(插入)
(三)病毒拆開與重建實驗
1956,fraenkel & conrat 用tmv(煙草花葉病毒)和hrv(霍氏車前病毒)進行實驗,說明遺傳信息在rna中。
(插入)
二、遺傳物質在細胞中存在方式
(一)細胞水平
(二)核水平(plasmid)
(三)染色體水平
(四)核酸水平
(五)基因水平(遺傳功能單位)
(六)密碼子水平(遺傳信息單位)
(七)核苷酸水平(最低突變或交換單位)
染色體外遺傳物質—質粒
染色體外,獨立存在的,能自主復制的遺傳物質。
雙股環(huán)狀dna,可游離存在,也可整合到宿主dna上。
吖啶類染料、高溫、某些離子作用可消除質粒。
附加體episome:質粒插入到染色體上和染色體一起復制。
質粒種類
1、f因子(致育因子):大腸桿菌中發(fā)現(xiàn),含質粒為f+(♂);無質粒為f-(♀);質粒dna整合到染色體上為hfr.
2、r因子(耐藥性):痢疾桿菌,多價耐藥性,耐藥信息攜帶在質粒上。
3、col因子(大腸桿菌素產生因子)
4、青霉素酶質粒
5、ti質粒(誘癌質粒):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載體。
6、降解質粒:pseudomonas
隱蔽質粒、表達質粒、分泌質粒等。 ←
2節(jié):基因突變
突變mutation—遺傳物質核酸中的核苷酸順序突然發(fā)生了可遺傳的變化。
包括基因突變(點突變)—由于dna鏈上的一對或少數(shù)幾對堿基發(fā)生改變而引起。
染色體畸變—dna的大段變化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插入、缺失、重復、易位、倒位。
由于重組或附加體等外源遺傳物質的整合而引起的dna改變,不屬突變范圍
常用滅菌、消毒方法及適用范圍 常用消毒滅菌的方法及適用范圍篇六1、干熱滅菌法
火焰滅菌(灼燒滅菌)、干熱滅菌
2、濕熱滅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壓蒸汽滅菌、間歇加熱滅菌、實罐滅菌
3、過濾除菌
4、放射線滅菌
二、常用的消毒劑
理想的消毒劑:殺菌力強,使用方便;價廉;對人、畜無害;能長期保存;溶解度大;無腐蝕性等。
消毒劑種類:氧化劑、重金屬鹽、有機化合物
相對藥效:
三、影響滅菌與消毒因素
1、微生物種類
2、培養(yǎng)基
3、消毒劑
4、環(huán)境因素
5節(jié):化學療劑對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擾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并可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化學藥物。
化學療劑能選擇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陳代謝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使其生長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謝物
結構上類似,競爭性地與酶結合,只有當正常代謝物量少或不存在時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類藥物。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結構與對氨基苯甲酸(paba)類似,而paba是葉酸分子組成。葉酸是輔酶,在氨基酸、維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許多細菌需自己合成葉酸,而人和動物利用現(xiàn)成葉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擾。
還有異煙肼rimifon,是吡哆醇對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圍:抗菌譜
作用位點:
1、抑制細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響細胞膜功能:多肽類,多烯類
3、干擾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殺死
4、阻礙核酸合成:對細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藥性
對藥物的適應性即是抗藥性。
抗藥性主要表現(xiàn)(產生機制)
1、菌體內產生鈍化或分解藥物的酶
2、改變膜的透性而導致抗藥性產生
3、被藥物作用的部位發(fā)生改變
4、形成救護途徑。
五章:微生物遺傳
遺傳heredity—親代將其特有的生物學特性傳遞給子代。
遺傳性—子代總保持與親代相同的生物學特性。
遺傳型genotype—生物體所具有的全套遺傳物質總稱。又稱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環(huán)境中生物體表現(xiàn)出的種種形態(tài)與生理特征。
變異variation— 遺傳型的改變。
適應或飾變modification—表型的改變。
基因—指帶有足以決定一個蛋白質全部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dna片段。
菌株&克隆—指一組遺傳型相同的細胞群。
微生物在遺傳上特點:
1、微生物細胞結構簡單,營養(yǎng)體一般為單倍體,方便建立純系。
2、很多常見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養(yǎng),快速、大量生長繁殖。
3、對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獲得各類突變株,操作性強。大多是無性生殖,變異易保留。
1節(ji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證明經典實驗
(一)轉化實驗
1928,griffith首次發(fā)現(xiàn)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轉化現(xiàn)象。
1944,avery等在離體條件下重復這一實驗,并對轉化本質進行了研究。
終于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griffith轉化實驗:
avery轉化實驗
(二)噬菌體t2的感染實驗
1952,hershey & chase 用e. coli, phage 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蹤法進行實驗。
蛋白質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分別用35s、32p標記e. coli, 用t2感染,得到35st2、32pt2。
實驗過程(插入)
(三)病毒拆開與重建實驗
1956,fraenkel & conrat 用tmv(煙草花葉病毒)和hrv(霍氏車前病毒)進行實驗,說明遺傳信息在rna中。
(插入)
二、遺傳物質在細胞中存在方式
(一)細胞水平
(二)核水平(plasmid)
(三)染色體水平
(四)核酸水平
(五)基因水平(遺傳功能單位)
(六)密碼子水平(遺傳信息單位)
(七)核苷酸水平(最低突變或交換單位)
染色體外遺傳物質—質粒
染色體外,獨立存在的,能自主復制的遺傳物質。
雙股環(huán)狀dna,可游離存在,也可整合到宿主dna上。
吖啶類染料、高溫、某些離子作用可消除質粒。
附加體episome:質粒插入到染色體上和染色體一起復制。
質粒種類
1、f因子(致育因子):大腸桿菌中發(fā)現(xiàn),含質粒為f+(♂);無質粒為f-(♀);質粒dna整合到染色體上為hfr.
2、r因子(耐藥性):痢疾桿菌,多價耐藥性,耐藥信息攜帶在質粒上。
3、col因子(大腸桿菌素產生因子)
4、青霉素酶質粒
5、ti質粒(誘癌質粒):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載體。
6、降解質粒:pseudomonas
隱蔽質粒、表達質粒、分泌質粒等。 ←
2節(jié):基因突變
突變mutation—遺傳物質核酸中的核苷酸順序突然發(fā)生了可遺傳的變化。
包括基因突變(點突變)—由于dna鏈上的一對或少數(shù)幾對堿基發(fā)生改變而引起。
染色體畸變—dna的大段變化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插入、缺失、重復、易位、倒位。
由于重組或附加體等外源遺傳物質的整合而引起的dna改變,不屬突變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