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遇見古詩詞篇一
詞人馮延巳的一首小詞《玉樓春》里面有一句,寫從殘冬進入早春時天空的變化:“雪云乍變春云簇,漸覺年華堪縱目?!蔽以谏蠈W時,聽葉嘉瑩先生講過這兩句詞,帶我們溫婉細膩地體會每一個字?!把┰普ё兇涸拼亍薄N覀兿胍幌攵斓脑剖鞘裁礃拥?是沉郁的,堆積的,一塊一塊的,像石頭,層次不分明,光線不明朗。我們眼中的殘冬,還是一片沉沉暮氣。但是早春呢?我們會看見春天的云像一朵一朵花,忽然爆出來,蓬勃爛漫地綻放著。所以這首詞里面用了一個字,“簇擁”的“簇”,也是“花簇”的“簇”。不知什么時候,某一個剎那,沉沉的雪云“乍變”,一下子變成了春云擁簇。就在天空云朵變化的一瞬間,大地上的詞人開始感慨逝水流光,“漸覺年華堪縱目”。在這樣的早春,人眼中、心中的一切,是如此舒展,又帶著些許惆悵。
我們從小就讀熟了韓愈寫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首七絕,寥寥四句,每一個字都耐人尋味: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接著說“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個感受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只是不知道我們是不是還記得。遠遠看,連成片的草地似乎已經滿是蒙蒙綠色,但是近了去看,卻又好像沒有了!在遠方的淡淡的一抹,在眼前卻消失了。這一視覺偏差,對于尋春探春的詩人,是一個“謎”?!白钍且荒甏汉锰?,絕勝煙柳滿皇都”,現在真是春天最好的時光了,那種早春幾近透明的綠,是淺淺,淡淡的,朦朦朧朧的,只可遠觀不可褻玩,這一點嬌嫩撩人初初萌動的春色,還真勝過了滿城柳絲的濃春景色呢!
形容水面裊裊變化,有一個詞叫“煙波”;柳絲蕩漾,依然如煙。人的心思如煙,世事歲月的變遷如煙。一個“煙”字里面,裊裊涌蕩的那種氣息,那種光影斑駁,打動著我們的心。這才是春天真正的意味啊。
遇見古詩詞篇二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南宋)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浣溪沙》
——納蘭性德(清朝)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北宋)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木蘭詞》
——納蘭性德(清朝)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遇見古詩詞篇三
自然進化,是按美的規(guī)律,人成百靈之長;上帝造人,是按美的原則,人便體曲流暢;耶穌塑人,給予美的內涵,人便心地向善??娝垢嗖A詩人,便給他們一雙雙慧眼和用之不竭的靈感。詩人們沒敢辜負神靈的厚愛,將那醇如瓊漿的自然美,景觀美,心靈美,社會美灌注在人,事,物象之中,凝聚在審美的詩格之間。只要你漫步詩林便領略到那千姿百態(tài),風情萬種的古詩意象之美。
晚照昏鴉,空山落葉,柳堤斷橋,悲情系于其中。飛泉含響,菊花冷艷,黃鸝鳴翠,美情寄于其里。高山斷霧,讒巖摩天,大江東去,驚濤拍岸……何其壯美!以其雄渾,曠闊而激蕩人心。綠村環(huán)村,紅杏出墻,春草幽生,漁舟蓮動……何其雋秀!以其端麗,纖婉而怡人之情。古詩意象之美,可謂美不勝收;意象之多,可謂不勝枚舉。那林林種種,琳瑯滿目,五彩繽紛的古詩意象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當你展開詩卷,涉足詩林,你猶如步入一片美的山野,一所美的園林,一列美的畫廊,一條美的街巷……觸及那紛呈的美學現象,便能觸摸詩人的內心,探索往昔的生活,翱翔在想象和幻想的浩渺世界。
這由自然界和人類心靈構筑的世界,愉悅人心,陶情怡性,令人興喜萬分。二、藝海拾貝1。明月古今有,常照詩詞間——談古詩中明月意象明月因其有皎潔、圓滿、曠遠、神秘等特性。貼近人們的心靈,詩人們便以含情脈脈的審美眼光觀照蟬娟,從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發(fā)現了溫情的詩意。固此中國古代詠月的詩篇可謂是積累盈箱,汗牛充。
最早寫月的要數《詩經?陣風?月出》月出皎兮,使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人思念他的親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普照一切,籠蓋一切,可謂是“隔千里兮共明月”。這便容易使人產生一種曠遠或是迷離,悵惘的感受。這種感受正與人們的相思之情相吻合的,因此詩人們常借月抒情,并能翻古為新,悠悠托出綿綿情思,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詩人由望月而懷遠,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長夜漫漫,怨情頓生,怨誰呢?怨燭光而滅之,披衣出門那姣好圓滿的明月又是如此地撩人心緒,更讓人難以入睡。相思贈物吧,只有滿月光,它飽含我滿腔心意可又無以傳送,只好借夢歡聚。全詩圍月而寫,情由月生、由月而深,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情深意厚。借月寄相思,李白就有佳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靜夜思》)杜甫的《月夜》中寫道:今夜鹿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更是望月思家的千古傳誦的名作。
遇見古詩詞篇四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篇,《示兒》便是其中一首。在挫折之中,陸游從未忘記自己的思想,直到自己將離開這個世界了,也還想著自己的抱負。最能夠讓我們體會到陸游的愛國情懷的句子,自然是《示兒》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大致意思是說:朝廷的軍隊在收復了淪落金人手中廣大土地的時候,家里祭奠的日子里,別忘記告訴你們的父親。陸游至始至終都想著國家的統(tǒng)一,這樣的精神實在是讓人肅然起敬。
我細細品味著陸游的《示兒》,不禁想到了2008年奧運會,我們國家體育代表隊在奧運會上獲得了輝煌成績,金牌榜上是第一,而且超過了美國,中國人得到了從所未有的最高尊嚴,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變得更加耀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無比的激動,為什么呢?源自是我們每個人的愛國心,祖國強大,體育才能強大,體育強大證明我們祖國在不斷強大。我也為陸游感到惋惜,一個大詩人,不能為收復中原出力,也不能看到中原回歸,在憂患悲傷中度過了晚年。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你的子孫后代已經實現了你的夢想,在五千年文化底蘊下,我們迎來奧運開幕,在舉世矚目中,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在我看來,《示兒》是一首經典的詩文,陸游更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示兒》幾乎概括了埋藏在他心底的所有愛國情懷,如果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陸游這樣的精神,相信我們的國家將更加強大。
遇見古詩詞篇五
是什么,如動人的樂曲,輾轉千年仍悠揚婉轉;是什么,如壯麗的山河,磅礴大氣攝人心魂;是什么。從歷史的長河中緩緩走來,印在了被風霜渲染發(fā)黃的紙頁間:又是什么,千百年來在神州大地潺潺地流淌,生生不息——是動人的悠悠古詩詞,是如詩如畫般的語言,是錚錚作響的呼喚吶喊!
我愛你,唐詩。愛你令人如癡如醉的古淡清醇,愛你帶給人無法言說的`美麗和憂愁,愛你留給世間難以忘卻的厚重與大氣。古老的音律開始變奏,你渾厚如黃鐘大呂般的音符直貫蒼穹,響徹歷史!我用心聆聽你呼喚靈魂的聲音,通過想象去觸摸你的輪廓?!把鎏齑笮Τ鲩T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聽到李太白的豪邁與自信。夢回唐朝,我想與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我想與他并肩走天下,學詩問道:我更想與他在花間對酌,在月影下舞劍。太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從字里行間中我見識了唐朝的情,唐朝的氣度!“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蔽铱吹搅颂菩诘陌V情,聽到了馬嵬坡下的一聲聲悲嘆。唐玄宗,你的聲音,訴說著一種滄桑,訴說著一個泱泱大國的故事!
我愛你,宋詞。我愛東坡的豪邁奔放,也愛易安的婉約深沉。東坡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他不被“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觸動,只愿“江海寄余生”。我愛他這份淡泊與豁達。易安揮灑愁悶,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黃花??赐噶藴嫔W兓玫乃谘阕只貢r,勤修《金石錄》,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詞》。她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孤燈,蹣跚地走過,走過了一個詞的時代。我愛易安的黃花,隨風而逝,哀而不傷。它的顏色雖與世人心中的顏色不同,卻總能顯出奇異的光彩。
漫步你飄過的地方,我手心的雪花溫暖融化,我夢想的枝頭綴滿星光。中華古詩詞,你的美麗,讓人心醉!
遇見古詩詞篇六
網上買書的時候,看到很多網友評論這本書大多數都是贊美于丹老師的詞語很美,可我不知道為什么看這本書的時候心里很沉重。想來想去主要還是兩個方面,第一是自己對于書里面所提到的詩詞幾乎全然不知,甚至讀書時候學過的也都忘光;第二是因為我覺得詩詞對于我們現代人真的成了一種奢侈。其實我內心是向往詩意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只因現在的社會,生活的夢想,工作的現實,讓我們將這詩意埋藏了。這讓我想到蔣勛老師在《美,看不見的競爭力》里面講到的,當看到一片景象讓我們很感動的時候,然而我們卻沒有言語來表達此刻心里的感受,那個時候我們是難過的,真的很難過。
于丹說“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生命中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不要對此不屑,不要認為這些風花雪月知識少年癡談?!蔽艺J為想喚醒中國人心中那份詩意是很難得,至少在現在這個時代是很難得。雖說現在的人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愛學習的你們,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單詞的習慣吧,那要不要考慮下每天背上一首詩詞呢?為了不再“難過”,我更樂意每天來上一首。希望等到讀完部分唐詩宋詞后再來讀這本書,我想那時我會是幸福的。
其實,詩意一直都在,只不過我們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詩意隨時會醒來,但在它醒來的時候,我要準備好一顆中國人的“詩心”來迎接它。
遇見古詩詞篇七
夕陽不僅會勾起我們那些未解的惆悵,夕陽有時候也有一種門掩黃昏,漁樵晚歸的靜謐和溫馨。
而如果說斜陽照亮的只是一己憂傷,那它不會留下古今這么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為斜陽照徹古今,見證江山更迭。比個人心事更開闊的是黃昏的那份莊嚴,是斜照里的興衰。
夕陽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邊界,馬上就要墜入茫茫黑夜。這一瞬間,人心百轉千回。李白說:“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睘槭裁搓陨谷顺钅??就是因為,有歸來就有未歸,有未歸就有思念,有思念就有哀愁。當歸不歸,一天的流光和心愿,都無法安頓。
其實,歸來是人的永恒心愿。我們一次次地出發(fā),就是為了一次次地歸來。《詩經·王風》里,看著茫茫暮景,一個思婦想念她在遠方的愛人,“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我的良人出去服役,走的時候也沒告訴我歸期,這個時候你在哪兒呢?什么時候你才能歸來呢?接著,她細數眼前風景:“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太陽西斜了,雞上架了,羊啊牛啊全都回家了,我的良人啊,你叫我怎么能不想你呢?這是中國人對日暮晚歸的最早歌唱,平白如話?!皻w來”的心愿在中國詩歌中,曾經如此樸素啊!
就是這樣的樸素情懷,喚醒了人心中掩埋的情感,開啟了詩歌史中的“閨怨詩”題材。清代許瑤光評價《君子于役》這首詩:“雞棲于桀下牛羊,饑渴縈懷對夕陽。已啟唐人閨怨句,最難消遣是昏黃?!笨吹诫u上架、牛羊回家,就開始想到遠方的人,想到自己的等待沒有盡頭,內心纏繞著百折千回的思念,怎堪面對夕陽?一天之中,最難面對的時光,最難排遣的情緒,就在黃昏時分。所以錢鍾書在《管錐編》里說:“蓋死生別離,傷逝懷遠,皆于黃昏時分,觸緒紛來,所謂最難消遣?!?/p>
人心中所有的懷遠、離別,在這個時刻,都裹在了一起,紛至沓來,涌上心頭。它有美好,有眷戀,它有失落,有感傷。著名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千古絕唱,短短十個字,蘊涵著遼闊的意象和豐富的回味?!跋﹃枱o限好”講的是空間,籠罩著天地景象的溫馨、歡愉;“只是近黃昏”講的是時間,黑暗漸漸逼近,留下的是悲傷,是蒼涼。空間的迷茫和溫馨,時間的蒼涼和短促,組合成了荒煙落日、斜陽晚照,組成了中國人千古以來的日暮情思、不舍歌唱。
每每讀到“近黃昏”三字,生命匆急之感撲面而來,倉促與疲憊,感傷與哀愁,面對時間流逝,人心中的.那一點點不甘,都在這三個字中泛起,讓人不由得渴望傾情投入這一刻,抓住黃昏時分這最后一點點流光。
遇見古詩詞篇八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糜谙蛎\挑戰(zhàn),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譽為“詩仙”。生性浪漫曠達,豪放不羈。
李白的許多詩都充分表現了他非凡的抱負,及奔放的熱情。他希望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權貴和,而遭受排擠?!缎新冯y》這首詩真是他遭受讒毀后,在被貶長安的途中所寫的。全詩表達了他用于向命運挑戰(zhàn),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愿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伴L風破浪”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政治抱負,雖被貶謫,但他的報國之志并沒有消退,他希望有“長風破浪”之日,“直掛云帆濟滄?!?。這更表明了他曠達豪放,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雖屢受挫折,卻難抵內心的悲憤,他仍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激勵自己。
含蓄的語言,昂揚的斗志。好一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讓人讀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達到激勵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奮進。
遇見古詩詞篇九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誦讀古詩詞已列為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熟練背誦一定篇目的古代詩詞。古人云: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fā)。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
學校一直就非常重視學生古詩文的背誦與積累,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更好的推動與傳承悠久燦爛文化。本學期,我校對六年級學生的積累背誦情況進行了綜合素質競賽,本次競賽學校要求我們六年級采取全員參與、活動展示的方法,這實施過程中我作為校本老師有幾點感受:
1、從積累的數量上就要求我們校本老師需要抓在平時,練在日常,真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2、學校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而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有《三字經》、《弟子規(guī)》、《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老子》、《中華古詩詞經典》等重要著作。在每個年段分別體現出來,可想而知,經過六年的學習積累,我想學生的收獲將是極大的。小學是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孩子們能將經典詩文爛記于心,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踐行,定會終生受用的。在實施校本課程的時候,學校要求學生試著作詩和改詩呢!班中有一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寫到:“我喜歡中華經典誦讀,它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钡拇_,在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
3、在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下,古詩文誦讀逐步走向深入。古詩文誦讀最大受益者是學生。誦讀大量可以振奮精神,溫潤生命的詩文,將使學生受益終身。師生情感誦讀,字字句句,抑揚頓挫,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那一首首工整優(yōu)美,寓意深刻的詩詞,宛如一只短笛,吹奏出誘人的曲調,使人遐想,讓人感嘆,給人振奮,催人奮進。
4、古詩文的誦讀要常抓不懈。開展古詩文誦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長期堅持下去,不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我班利用晨讀、課前三分鐘說話、語文大課活動等多種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向家庭延伸,喚起學生背誦古詩的熱情,并使這種熱情經久不衰。
5、我個人覺得古詩文誦讀要和讀書結合起來,班級要有自己的計劃,不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班級的特色。
6、古詩文背誦要求四、五、六年級在背的基礎上要落實到筆上,要求會背的古詩要會默寫,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歸歸類,從季節(jié)、花草樹木、帶有數字的、描寫邊塞或軍旅生活的、描寫友情送別的、珍惜時間的古詩等積累背誦。這一點上,因為正逢畢業(yè),學生相對掌握的較好。
中華經典誦讀,好似一根無形的教鞭,鞭策著我們教師在工作之余,勿忘“充電”。
學生們朗朗的誦讀聲至今縈繞于耳,通過開展古詩文的誦讀活動,不僅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得以廣泛傳播,而且使學生在此活動中,提高了誦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我們將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xù)深入地開展這項活動,讓“古詩文”這一華夏精髓真正沁入每個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