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zhì)的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高中必修語文教案篇一
課前透視
本文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zhì)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融地質(zhì)知識于課文之中,字里行間充滿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小關(guān)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對小學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教學中,教師應(yīng)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dǎo),特別要指導(dǎo)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dǎo)學生在對話中發(fā)現(xiàn),體會,在對話的朗讀中引發(fā)對自然科學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yǎng)從小關(guān)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對話。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關(guān)地殼變遷、化石等相關(guān)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依題激疑:你們讀過書嗎?你們知道的書是什么樣嗎?(板題)課題中的“書”為什么加上引號?你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師出示化石標本或相關(guān)的圖片資料,啟發(fā):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們究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槐尽皶?,看看這本“書”是怎樣介紹的!(板題)
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識字生字。
出示“我會認”的內(nèi)容,引導(dǎo)學生進行識字交流,可以采取組內(nèi)交流的形式,說說自己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同時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換偏旁、組詞語以及學生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同時把自己不懂的詞語作一標記與組內(nèi)的同學進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分段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讀文情況。教師巡視吸收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相機引導(dǎo)學生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同時,教師強調(diào)重點字讀音、字形等相關(guān)內(nèi)容。如:“冊”是平舌音;“質(zhì)”讀第四聲;“巖”和“印”的聲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識字能力是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組織引導(dǎo)學生交流識字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巖、冊、寶、刨、痕、質(zhì)”
2、引導(dǎo)學生從筆劃、結(jié)構(gòu)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強調(diào)。如:
“厚”字上下都無點?!皩殹弊窒逻吺恰坝瘛辈皇恰拔逡弧薄!坝 弊钟疫吺菃味?,不能寫成雙耳。
3、“挑戰(zhàn)難點字”。啟發(fā)學生到板前書寫大家認為不好寫的字,師生評議。
4、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dǎo),同桌互相評議。展示優(yōu)秀的作品。
高中必修語文教案篇二
《廉頗藺相如列傳》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常用詞。
2、體會課文善于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3、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zhì)的可貴之處,培養(yǎng)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積累文言常用詞;用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方法】
文本研習
【教學過程】
一、導(dǎo)語
1、簡介司馬遷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西南)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qū),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wèi)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yīng)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xù)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jīng)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2、簡介《史記》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笆酚洝北緛硎枪糯窌耐ǚQ,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歷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愿望沒有實現(xiàn)就死去了。臨死的時侯,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司馬談死后,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竭盡終生精力最后完成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著作?!妒酚洝肥且徊控灤┕沤竦耐ㄊ?,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jù)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記》是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了我國史書的新體例——本紀、世家、列傳、書、表。
本紀——給帝王作傳的類別。
世家——給諸侯作傳的類別。
列傳——給名人作傳的類別。
書——典章、書籍。
表——大事年表。
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就是說,作為一部規(guī)模宏大、體制完備的中國通史的《史記》,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終于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正因為如此,司馬遷才對那些在逆境中發(fā)憤,在厄運中不屈不撓,在險境中視死如歸的仁人志士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記》才會出現(xiàn)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難英雄形象。比如荊軻、毛遂、晁錯……而藺相如則是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藺相如在虎狼成群、險象橫生的環(huán)境中,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以國家利益至上,憑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贏得了國家的尊嚴。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史記》中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
或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導(dǎo)入。
3、歷史背景
戰(zhàn)國末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燕等七國中,以秦力量最為強大,它要統(tǒng)一中國,采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zhàn)略,積極對外擴張。它南邊的楚國和西北的趙國,實力比秦稍弱。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時,秦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所以它對趙國雖也虎視耽耽,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斗爭取得勝利的客觀有利條件,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勢,機智勇敢地進行斗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展示字詞
繆公(mù)避匿(nì)繆賢(miào)
湯鑊(huò)雖駑(nú)肉袒(tǎn)
盆缶(fǒu)案圖(àn)可予不(fǒu)
澠池(miǎn)詐佯(yáng)列觀(guàn)
皆靡(mǐ)傳舍(zhuàn)甚倨(jù)
不懌(yì)衣褐(yìhè)睨柱(nì)
三、學生聽讀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luò)。
本文寫了三個故事,以藺相如為主,以廉頗為賓,三件事都是突出藺相如的性格,廉頗后又有傳。
1—2節(jié):廉藺簡介
3—13節(jié):完璧歸趙。
14—16節(jié):澠池相會。
17—21節(jié)負荊請罪
四、集中學習1—13節(jié)
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將注音、部分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師生共同疏通,明確重點詞語。
3、落實文句翻譯。
4、品讀“完璧歸趙”的故事,分析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諸侯”。
a、藺相如出使前初顯膽識:“寧許以負秦曲”。
b、藺相如從哪些地方看出秦王“無意償城”?
秦國不合禮數(shù)有三:章臺不是接見外臣的場所;美人不是禮待外臣的人員;“左右皆呼萬歲”,左右侍從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禮節(jié)。
c、藺相如發(fā)現(xiàn)秦王“無意償城”后怎么辦?
設(shè)計智?。鸿涤需?,請指示王。
說理斗爭: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衛(wèi):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d、秦王“以詐佯為予趙城”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策?
首先,使出緩兵之計,要秦王齋戒,設(shè)九賓禮;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趙國。
e、歸璧于趙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秦王交代的?
①義責秦王
義責秦王朝歷來言而無信,“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备纱嗾f明璧已經(jīng)歸趙:“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p>
②堅明約束
以“秦強而趙弱”的事實,說明只要“堅明約束”,“趙立奉璧來”。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
④提出希望
提出希望:“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暗示秦王殺使者不是好辦法。
f、出使結(jié)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眱蓢┏郑M入對立狀態(tài)。
g、概括:寫“完璧歸趙”,著重表現(xiàn)藺相如的大智大勇。
表現(xiàn)方法:
①直接描寫(如寫藺相如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
②間接描寫(以秦王的聲威、秦廷環(huán)境氣氛來反襯藺相如的鎮(zhèn)定自如,智勇雙全及非凡的外交斗爭藝術(shù)。
高中必修語文教案篇三
《談中國詩》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國詩歌與西方詩歌的異同。
能力目標
1.熟知中國詩歌特點,提高解讀詩歌的能力。
2.掌握比較研究的方法,并學會借此研究其他文學現(xiàn)象。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熱愛生活,熱愛詩,熱愛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教學重點
1.從段落構(gòu)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構(gòu)思的巧妙之處。
2.引導(dǎo)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語言,品味作者用語之機巧。
教學難點
1.分析文章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wǎng)的行文布局的特點。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學方法
1.反復(fù)誦讀,了解大概。本文寫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詞造句、行文布局、佳構(gòu)機巧、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復(fù)吟誦。
2.串通文義,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jié)構(gòu)。此文結(jié)構(gòu)的特點在于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后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義。理解本文的另一要點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細琢;特別是文中生動奇巧的妙言妙語,要用心揣摩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么,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fā)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jié)構(gòu)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了解詩的特點,那么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作者簡介
出示投影:
錢鐘書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yè),1935年赴牛津大學攻讀,.(oxon)學位。后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歸國后,曾任昆明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教授,國立師范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外文部總編纂等。解放后,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53年轉(zhuǎn)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新時期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還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wù)委員。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shù)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學術(shù)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墩勊囦洝啡谥形鲗W于一體,見解精辟獨到。解放后,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管錐篇》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毛澤東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注釋上都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guī)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shù)年U述。《管錐篇》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予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shù)巨著,體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數(shù)十年學術(shù)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shù)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大家”。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劃分結(jié)構(gòu)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fā)展特點及其規(guī)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chǎn)生的純粹詩,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于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于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xiāng)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并且啟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jù)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學生準確篩選有關(guān)段落中的信息,用恰當?shù)恼Z言概括中國詩的特征。
學生思考后,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3.學生分組時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wǎng),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shè)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錢鐘書巧妙地設(shè)下一個“陷阱”。他告訴我們,要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是不合適的。只有在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和將中外詩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結(jié)論。并且告訴讀者,這種方法即是比較文學的方法。不多的幾句話,就把基本觀點和原則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個論述幾乎都包藏著對比和綜合。
如中國詩的發(fā)展史問題,就由伏爾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談中國詩的篇幅,則以愛倫·坡的話立論。不僅指出了中國濤的特點及其原因,還指出了中國詩的特殊之處: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并不妨礙延長,仿佛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
在談中國詩的意韻和特殊表達方式時,則援引了魏爾蘭、濟慈、維榮、莎士比亞、拜倫等外國詩人的見解,材料充實,說服力強。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方法一: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fā)言。
方法二:教師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讓學生品析。
如用第二種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學生品味。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jīng)》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shù)和思想體構(gòu),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3.問而不答,以問為答,給你一個回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4.有種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都t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xiāng)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dǎo)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教師提示:
1.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fā)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xiàn)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價值而言的)。這句話,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fā)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shù)特征和由此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
2.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經(jīng)》闡釋中國的藝術(shù)和思想體構(gòu)上的缺欠,旨在批評;二是點明造成這種缺欠的根本原因?!耙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這樣的建筑物就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shù)和思想體構(gòu)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脫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chǔ),其結(jié)果必定影響藝術(shù)的健康、穩(wěn)定地發(fā)展。
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銳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規(guī)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傲鞫緹o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
3.此句意在說中國詩的意蘊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4.本句隱諷那些對于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5.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五、課文總結(jié)
高中必修語文教案篇四
《作為生物的社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相關(guān)的生物學知識,把握作者觀點。
2、能力目標:休會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yōu)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的熱愛情。
二、教學重點:了解相關(guān)的生物學知識,把握作者觀點。
三、教學難點:休會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yōu)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dǎo)入
同學們,每天我們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頭注意過你腳下的螞蟻窩?也許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螞蟻經(jīng)常成群結(jié)隊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飯到它們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螞蟻發(fā)現(xiàn),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就會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飯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塊大面包,它們也能很快解決。它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團結(jié)一致,努力工作。同學們,你覺得神奇嗎?它們與我們多像,但它們能和我們一樣嗎?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
(二)作家作品簡介
劉易斯?托馬斯,1943年生于美國紐約,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yī)學院,歷任明尼蘇達大學兒科研究所教授、紐約大學貝爾維尤醫(yī)療中心病理學系和內(nèi)科學系主任、耶魯醫(yī)學院病理學系主任、紐約市癌癥紀念中心斯隆一凱特林癌癥研究所所長,并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三)整體感知,明確本文寫作思路
明確:
第一部分(第1至3段):從一個事例切入,即醫(yī)學家舉行年會,把其與生物界聯(lián)系起來,從而得出自己的論點,人類社會與生物社會有共通之處。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動物過著兩種生活,即是個體的存在,又是集體的存在,也就是說,動物過著個體的和社會的兩種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類與生物界的相通之處——人類也要有社會的生活。
(四)合作探究
1.第一段作者開篇是怎樣描繪醫(yī)學家舉行年會的?為什么這樣描繪呢?
明確:他們“急匆匆來回亂竄”,“碰碰觸角,交換一點信息”,“像拋出釣鱒魚的釣線一樣,準確無誤地向恰爾德飯店拋出一個長長的單列縱隊”。
這不無諷刺與幽默的敘述,看似閑筆,卻給全篇定下了一個基調(diào)。
2.第二段作者說到生物學界對“人與動物相似”的觀點是什么?
明確:“暗示說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務(wù)總有點聯(lián)系,那在生物學界將是相當糟糕的態(tài)度,關(guān)于昆蟲行為的書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們,昆蟲好像是來自外星的生物,它們的行為絕對是有異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币簿褪钦f,傳統(tǒng)生物學界認為人類社會與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3.但是,作者擺了一個怎樣的事實與觀點?
作者提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說人類像螞蟻可以,反過來說螞蟻像人類,就會遭到非議,因為這是對人類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挑戰(zhàn)。所以描述昆蟲行為的人,唯恐被指斥為“違反科學”,都不遺余力地從“有異于人類的”方面來理解生物的社會行為,說它們“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倍髡邊s不從眾從俗,敢于向傳統(tǒng)觀念發(fā)起沖擊,他指出“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然后以幽默的語言,列舉了一系列螞蟻的社會行為,從“培養(yǎng)真菌,喂養(yǎng)蚜蟲”,到“迷惑敵人,捕捉奴隸”,到“使用童工”“交換信息”,簡直和人類毫無二致?!八鼈兪裁炊几桑筒羁措娨暳??!痹谶@里,作者有意用描述人類社會行為的語言來描述螞蟻,和文章開頭的一段用描述昆蟲的語言來描繪人類恰成對比,表達了一個鮮明的觀點,那就是:人類的社會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極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互為比照的。
4.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二部分,找出作者舉出了哪些動物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明確:蜜蜂、白蟻、群居性黃蜂、鯡魚和成群的飛鳥。
作者論述昆蟲、魚類、鳥類等生物的社會行為,說明它們也有集體協(xié)作精神,而且隨著群體數(shù)量的增加,智慧也隨之增長,這些都來自他對自然界中社會性生物細心的觀察和思考。把這些生物的群全看成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體,更是作者的創(chuàng)見。
5.接下來我們再來具體地看第二部分的內(nèi)容,第四段為什么作者一開始就來了這樣兩句“最讓我們不安的是”“即使有這樣的東西,它們也決不可能跟我們相關(guān)”?
明確:作者這樣說,是模仿傳統(tǒng)生物學家的語氣,妝他們的邏輯來說的。傳統(tǒng)生物學家們不愿意承認人類的社會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極大的共性這一事實,作者這樣的敘述充滿了調(diào)侃與諷刺。
6.作者在談到動物與人類的行為時,為什么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作比較分析?試結(jié)合作者的論述加以說明。
明確:作者在談到動物與為類的行為時,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作比較分析,這是因為社會與個體是相輔相成的,社會不能沒有個體的參與,而對于社會性生物而言,個體也難以離開社會而生存。所以,無論是談?wù)撊说纳鐣?,還是談?wù)搫游锏纳鐣?,都離不開對個體與群體的分析。沒有形成群體的螞蟻,就沒有太多的社會性,因而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是有限的;對于人類,沒有融入社會的科研成果,不能被公眾利用,也就喪失了它存在的意義。相比較而言,有著一定組織的社會性生物,如螞蟻和蜜蜂,對社會組織的依賴性更強;人類的個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可以短時間關(guān)閉和組織聯(lián)系的“電路”,但不能從根本上脫離社會而存在。
7、大家覺得課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會組織與人類相比有哪些相似之處?
明確: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會組織與人類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步調(diào)一致的行動,集體協(xié)作式的勞動,有目的的行為,互相交換信息等。
8、第三部分第十一段作者指出了人類其實比動物更具有社會性,但是我們?nèi)祟悈s出現(xiàn)什么樣的狀況?
明確:“雖然我們無論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動物中社會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賴,聯(lián)系更密切,行為上更不可分,我們卻并不經(jīng)常感到我們的聯(lián)合智慧?!薄半娐泛孟襁€在,即使并不總是通著電。”也就是說,我們?nèi)祟愲m然比動物更具社會性,但是我們并沒有真正做到聯(lián)合起來,充分發(fā)揮我們的智慧與才能。
9、最后,作者對科研提出了什么希望?
明確:“科學上的探索是一種孤獨是、靜思的事。是的,在最初幾個階段是這樣。但后來,或遲或早,在工作行將完成晨,我們總要一邊探索,一邊互相呼喚,交流信息,發(fā)表文章,給編緝寫信,提交論文,一有發(fā)現(xiàn)就大叫起來?!弊髡呦M茖W研究能夠多一點交流,表現(xiàn)出深厚的人文關(guān)懷精神。
(五)能力提升
整篇課文作者探討了生物的社會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確:作者談?wù)撋锏纳鐣裕裹c還是在反思人類行為,意在批判傳統(tǒng)生物學人類中心主義甚至人類沙文主義的觀念,強調(diào)人類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識,不然就會陷入因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帶來的種種困境之中。無可否認,作者的論述有其幽默調(diào)侃的成分,觀點有其牽強偏激之處,但他的視角是獨特的,見解是獨到的,議論是深刻的,讀之給人以理性的啟迪和美感的享受。
(六)規(guī)律總結(jié)
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學隨筆。本文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論文,沒有羅列森嚴的論點論據(jù),但還是具有獨特的論證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終是在與人類行為的對比中談?wù)撋锏纳鐣袨?,始終認為人類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著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論述中,無論是對人還是對欺也生物,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做比較分析,肯定群體的智慧,強調(diào)社會化的重要性;再次,對生物的社會行為的描述,有詳有略,先詳后略,以詳帶略(詳昆蟲類,略菌類,魚類、鳥類),這樣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細致剖析,又豐富了例證,也體現(xiàn)了由現(xiàn)象層面到理論探討逐步深化的過程。
(七)學與練: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說說下列語句的幽默效果。
1、它們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
明確:諷刺怕遭到非難的作者極端保守的心態(tài),他們恨不得把昆蟲看做是天外來客,完全有異于人類,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機器”一樣。
2、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
明確:諷刺人類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螞蟻的很多行為與我們相似,我們卻不愿意或不敢承認這一事實,真是有些為難。
3、它們什么都干,就差看電視了。
明確:用夸張的語言說明螞蟻的社會行為太接近人類了——恐怕離看電視也不遠了吧!
4、它不過是一段長著腳的神經(jīng)節(jié)而已。
以“輕蔑”的口氣評論一只“獨行的螞蟻”,強調(diào)它們個體智慧的微不足道。
5、我們總要一邊探索,一邊互相呼喚,交流信息,發(fā)表文章,給編緝寫信,提交論文,一有發(fā)現(xiàn)就大叫起來。
明確:以夸張的筆法,將人類的行為“原始化”,暗中與動物行為混同,意在說明兩者之間的某些相似性。
(八)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原來生物界還有這么多我們不曾了解的內(nèi)涵,人類千萬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我們?yōu)樵诩纫獜娬{(diào)個體的智慧,也要重視群體的智慧,因為發(fā)明創(chuàng)造必須融入群體的智慧中才能發(fā)揮作用,才有意義。所以,同學們學習也不能夠閉門造車,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九)板書設(shè)計
螞蟻能思考科學發(fā)展
密蜂有智慧人類社會
生物社會黏菌靠集體探索新解
鯡魚
生物的社會組織同人類的極為相似
高中必修語文教案篇五
《宇宙的未來》
[導(dǎo)學新概念]
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何而來?又向哪里去?斯蒂芬·霍金教授寫的《時間簡史》給了我們這樣的回答:
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于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占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fā)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zhì)開始形成。
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zhì)不斷發(fā)生復(fù)雜的反應(yīng),逐漸形成星系。
空間繼續(xù)擴大、膨脹,直到今天,宇宙仍然在膨脹之中。
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
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
宇宙繼續(xù)膨脹,將來也會膨脹,也許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后,宇宙開始收縮,可能會收縮成一個點,一個不占有空間的點。到那時,時間結(jié)束。到底會不會這樣,現(xiàn)在還說不定。
大爆炸之前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永遠也無法知道。這就是大爆炸宇宙的基本理論。
《時間簡史》出版于1988年,《宇宙的未來》是斯蒂芬·霍金1991年在劍橋大學的一次講演錄。本文重點是談作者對宇宙的未來作出的科學預(yù)言,閱讀時要準確地篩選出這些預(yù)言的觀點和支撐這些觀點的材料。同時,還應(yīng)該體會這篇講演在語言上的幽默特點。
[資料顯示屏]
《時間簡史》出版(1988年)后,劍橋的應(yīng)用數(shù)學和理論物理系的氣氛有了微妙的變化,不斷有世界各地的報刊的記者要求訪問霍金,在以后的兩年時間里,電視臺工作人員不時地占用大樓,他們要為這位世界上最的科學家拍一部有關(guān)他生活的記錄片。在不同的國家用不同的語言反復(fù)講述同一故事:霍金如何憑著自己的勇敢克服了身體的殘疾成為科學的巨人和新聞媒介的英雄。一批又一批的新聞記者訪問了霍金在西爾弗大街那凌亂的辦公室,并和這位公眾新近的英雄度過激動人心的時刻。
——《斯蒂芬·霍金的科學生涯》(英)
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空間;“宙”是“古往今來”的意思,表示時間。宇宙的歷史,就是空間在時間上發(fā)展的過程,斯蒂芬·霍金以時間為序,研究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誕生、發(fā)展,以及它將來可能的狀況,因此,他把自己的書稱作《時間簡史》,實際上就是《宇宙簡史》。
——《少年版世界名人傳記·霍金傳》
斯蒂芬·霍金的工作是令人驚嘆的,可是有著如此偉大發(fā)現(xiàn)的人,卻是一個身患肌萎縮癥的病人,除了思想,他幾乎全身不能動彈,不能說話,頭向前垂落。正因為這點,他更加引起全世界人們的關(guān)注和尊敬。在他開始患病時,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行將結(jié)束,于是抓緊時間,全心投入,誰也沒想到他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成果累累。他的成功,當然離不開他的天才,但那種不向厄運低頭的精神,是沒有人不敬佩的。由此可見,人的精神力量是難以想象的,一個人要有精神,一個民族也要依靠精神,精神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世上難以逾越的障礙。
——洪偉
[教學設(shè)計abc]
設(shè)計a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1可以從普通人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關(guān)注導(dǎo)入,引出科學家對無限廣闊的宇宙的關(guān)注,從而引出霍金的《宇宙的未來》。(這樣導(dǎo)入意在強調(diào)科學家的責任感)
2可以從閱讀科技論文和科技說明文的目的(了解觀點,獲取知識)導(dǎo)入,直截了當?shù)厍腥氡疚牡幕居^點。(這樣導(dǎo)入意在突出科技論文的閱讀方法)
以上兩種導(dǎo)入都要直接切入文章的主體部分,不必分析全文結(jié)構(gòu)。
二、過程設(shè)計
1過程:學生閱讀、討論、交流,教師指導(dǎo)、點撥、歸納。
2方法:學生——自由討論式,教師——點撥引導(dǎo)式。
3歸納:霍金對宇宙未來的預(yù)言主要有以下一些觀點:
(1)宇宙的膨脹和坍縮與宇宙的平均密度有關(guān),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個臨界值,它就會永遠膨脹。如果平均密度大于臨界值,宇宙就會坍縮,時間本身就會終結(jié)。
(2)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團中應(yīng)該存在有某種看不見的暗物質(zhì),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轉(zhuǎn)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于使這些星系或星系團飛散開去。
(3)如果宇宙繼續(xù)膨脹下去,五十億年后,太陽將耗盡它的核燃料,變成一顆白矮星。在大約一百億年后,具有太陽質(zhì)量的恒星將變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質(zhì)量的恒星會變成黑洞。
(4)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過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夠長的時間,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發(fā)”掉。
(5)在星系或星系團之外,應(yīng)該存在有足夠的暗物質(zhì),這些暗物質(zhì)能使密度達到臨界值,從而可能會使宇宙最終坍縮。但這個時間肯定在一百五十億年之后。
4體會這篇演講詞幽默風趣的語言特點。
作為一篇關(guān)于宇宙未來的演講詞,本文的大量篇幅是較為嚴肅的科學話題,運用了好多專業(yè)術(shù)語,容易使人感到沉悶。但是霍金的聰明之處在于他運用了許多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得這樣一篇旨在說明科學道理的學術(shù)演講,讓人能夠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認真聽下去。這樣的語言是很多的,例如:“幸運的是,數(shù)人名看來要花很長的時間?!薄澳阍趯嶋H上不可能預(yù)測出來數(shù)字,否則的話,物理學家就會在賭場發(fā)財?!薄凹幢阌钪鎸⒁s,我可以滿懷信心地預(yù)言,它至少在一百億年內(nèi)不會停止膨脹。我預(yù)料那時自己不會留在世上被證明是錯的。”“如果暴漲理論是正確的,則宇宙實際上是處在刀鋒上。所以我正是繼承那些巫師或預(yù)言者的良好傳統(tǒng),兩方下賭注,以保萬無一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