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一
對,是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靠自己。
很多人在抱怨的那個結(jié)果,其實是自己從一開始選擇的。早干什么去了。不會正確歸因,就大概率跳不出這場循環(huán)。
心理創(chuàng)傷并不存在,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這個觀點真的是恍然大悟啊,可以選擇不憤怒,你偏偏選擇了憤怒,這不是你自己選擇的嗎,自己捏造出來的這個情緒,你可以選擇平靜,別的處理方式,文中舉的例子真棒,非常容易理解。
問題不在于發(fā)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詮釋”
舉個例子,出生農(nóng)村,如果一直覺得農(nóng)村不好,農(nóng)村貧苦這是一種說法,造就自卑的你
出生農(nóng)村,造就了獨立自強自立的你,這是一種說法,造就樂觀積極的你
這就看你選擇你的詮釋
人并不受過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著定下的目標前進。
過去是過去了已經(jīng)就是那樣了,現(xiàn)在怎樣你自己決定,此時此刻你選擇愉悅還是煩躁看你選擇,未來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自己都愛的人,那現(xiàn)在此時此刻你就用上身法,哪些品質(zhì)你會愛,現(xiàn)在開始訓練自己,保持穩(wěn)定情緒,慢點說話等等。
改變的第一步是理解
也可以說改變的第二步是覺知,理解后才能覺知,覺知后才知道我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及時修正。
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父母給了我生命,讓我接受了大學教育,我應該如何利用我的知識,讓自己越來越好呢。
希臘語中“善”是有好處,“惡”是無好處
文中說人不會去干對自己沒好處的事,比如有人去犯罪,他為啥選擇這條路,他覺得是對他有好處的,并不是說犯罪這個結(jié)果對他有好處。
人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是自己主動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借用面包嬸的感受,她說,如果我提出建設性意見,無毒無害有百利,對方第一反應就是擺出困難1234,立即打住,這種人帶不動。不要白費力氣。我要成為那個帶得動的人。
即使人們有各種不滿,但還是認為保持現(xiàn)狀更加輕松,更能安心。
突破舒適區(qū)來到挑戰(zhàn)區(qū)太難了,太辛苦了,太累了,還是回到舒適區(qū)吧,這是大多數(shù)的選擇,那些極少數(shù)人選擇了迎難而上,我要成為那極少數(shù)人。
無論之前的人生發(fā)生過什么,都對今后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
活在當下,過好當下。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二
放棄競爭,這是一個很難讓大家接受的命題。反駁的言論大概是——不和人競爭,我怎么進步?
可是你進步的途徑真的只有與別人比較這一條嗎?為什么你不能與你“理想的自己”比較?
之所以否定競爭,是因為競爭會導致我們把別人當成敵人,會導致人際關(guān)系的岌岌可危,而人的煩惱幾乎都來源于人際關(guān)系。
男女對立,兄弟反目,親子關(guān)系不和睦,都是因為其中一方把另一方當成了敵人,所以有了防備、猜疑和構(gòu)陷,最終導致兩敗俱傷。
無法真心祝福過得幸福的他人,也是因為站在競爭的角度來考慮人際關(guān)系,把他人當敵人,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敗”,所以才無法給予祝福。
如果想要快樂自在的人生,可以先建立兩個目標:1.與社會和諧相處2.自立。
要實現(xiàn)目標1(與社會和諧相處),需要發(fā)自內(nèi)心把大家當成伙伴而不是敵人。只有把別人當伙伴,才能做到理解別人種種行為的原因,才能共情,才能得到人際關(guān)系中的本可以得到的快樂。
要實現(xiàn)目標2(自立),需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我們都有能力,而我們能力大小的差距,其實源于勇氣。你沒有勇氣改變,沒有勇氣進步,沒有勇氣付出行動,沒有勇氣獨自面對難題…是因為沒有勇氣,所以才依賴別人,才沒辦法自立。
相信自己有能力,遇到問題勇敢嘗試去用自己的能力獨立解決,這就是自立。
另一方面,關(guān)于長相方面的焦慮也是因為與人比較的結(jié)果。
假如你從未看過別人的臉,你會覺得自己長相丑陋嗎?很多東西本身是沒有標準的,就像長相,只要你不再和別人比較,你就是足夠美好的。如果你一定要固執(zhí)地認為美丑有標準的話,試想一下,假如世界上每個人都擁有一張標準的所謂美麗的臉,這張美麗的臉是否還會讓你覺得美麗呢?
世界正是因為不同才多姿多彩,個體正是因為不同才無可替代。你是獨一無二并且無可替代的存在,這是值得你為之欣喜的結(jié)論。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三
很少有這么一本書,看的時候想極力否認“怎么可能開什么玩笑,我不信”,但鼓起勇氣看完后,又會覺得他好像是對的。他把行為撕碎,露出人內(nèi)在的心理需要,赤裸裸血淋淋,你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也被騙了。而這本書的核心就是帶你一步步認識自己,獲得被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有3個重要的心理學觀點,貫穿了全書
我們并非因為自身經(jīng)歷中的刺激(心理創(chuàng)傷)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賦予經(jīng)歷的意義。比如:你在咖啡廳看書,服務員把咖啡灑在你新買的衣服上,你忍不住發(fā)火吼起來了。按常理說,是因為服務員的行為引起了你的憤怒情緒,沒毛病吧【原因論】。但阿德勒認為你是為了大發(fā)雷霆這個目的而制造了憤怒情緒【目的論】。
思路是這樣的:你想通過大發(fā)雷霆來震懾服務員,進而讓對方認真聽你的話,為了這個目的,你捏造了憤怒的情緒。即便你不大聲斥責,服務員可能也會道歉給你擦擦,你也預料到接下來的行為,但為了快點同時引起對方的重視,你選擇了憤怒這種方式?!霸趺纯赡?,那會哪有時間,怎么可能思考選擇”。確實,情緒肯定不是思考得來的,但它是一種可放可收的手段,如果這時候你喜歡的人/領導突然出現(xiàn)了,你還會憤怒的大吼大叫嗎?不一定了吧!也就是說那一刻的憤怒情緒是可以控制的。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原因其實是目的,是為了逃避或呈現(xiàn)更深層需求而偽裝出來的擋箭牌。正視痛苦和恐懼,心理學上有一種療法叫“延遲暴露”,反復回憶過去的經(jīng)歷,時間長了會減少它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就是改變賦予它們的意義。然而人們常常下決定“不改變”,這樣就可以為自己的現(xiàn)狀找理由。很多人想做的事一直沒做,實際上是想保留一種“如果做的話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評價,更不愿去面對失敗的現(xiàn)實,只想活在“只要有時間我也可以、只要環(huán)境具備我也能”之類的可能性中,或許再過5年或者10年,又會開始使用“已經(jīng)不再年輕”或者“也已經(jīng)有了家庭”之類的借口。
想一想,多少人都是這樣的!面對變化產(chǎn)生的“不安”與現(xiàn)狀帶來的“不滿”,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后者。
阿德勒認為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guān)系的煩惱,任何煩惱都會有他人的因素,而且在人際關(guān)系中不可能不受傷。
首先,聊聊自卑感,也就是對自己的價值判斷。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我們之所以自卑,是因為對周圍人抱有競爭意識,凡競爭必有輸贏,那就勢必會產(chǎn)生自卑感,長期下去就容易產(chǎn)生自卑情結(jié)/優(yōu)越情節(jié)。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無法真心祝福過得幸福,或無法祝賀親朋好友取得的成就(有也無可厚非)。這是因為站在了競爭的角度來考慮人際關(guān)系,把他人的幸??醋鑫业氖。圆艧o法真心祝福。把自己從競爭比較的怪圈中解放出來,正視自己的價值和成長。
然后,人生三大課題:交友、工作和愛!
最后,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
怎么分辨?只需考慮“某種選擇帶來的結(jié)果最終由誰來承擔”。不要害怕被討厭,有人不喜歡你,并不是你的課題。同時,也不要過多干涉別人的課題,比如父母為孩子做決定。
(1)自我意識過剩,反而會束縛自己。
一味在意“別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其實是關(guān)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生活方式。擔心自己出糗,擔心說錯話,擔心別人怎么看我,都屬于自我意識過剩。怎么調(diào)整呢?把對自己的執(zhí)著變成對他人的關(guān)心,有3個方面: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
自我接納:誠實的接受自己,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這個容易和自我肯定混淆,簡單來說,自我肯定是對60分的自己說“這次運氣不好,我一定能拿100”,自我接納是“誠實接收60分的自己,并思考如何接近100”,不必悲觀,關(guān)注可以改變的就行。他者信賴:在相信他人時不附加任何條件(無條件相信)。這點很難,需要熟練掌握課題分離。他者貢獻:為體會到我的價值而采取的手段,即“我對他人有用”。
(2)甘于平凡的勇氣
人具有“優(yōu)越性追求”的普遍欲望,希望引起他人的關(guān)注,脫離普通狀態(tài),成為“特別的存在”。就像登山,總想著到達山頂,但沒能到達山頂呢?該怎么辦?這是對人生一種“線”的理解,阿德勒建議我們把人生理解為“點的連續(xù)”,也就是說,人生是在每個瞬間不停旋轉(zhuǎn)起舞的連續(xù)的剎那。所有的人生不是終結(jié)“在路上”,只要跳著舞的“此時此刻”充實就已經(jīng)足夠。人生很簡單,要認真但不深刻!
對人而言,最大的不幸是不喜歡自己。阿德勒給了我們“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的建議,如果“我”改變,“世界”就會改變。
閱讀這本書,就是不斷推翻認知并重新思考的過程,書中有很多新穎的觀點,能真正理解并受用還需要多年的實踐!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四
這篇讀書筆記是一名大一新生寫的。年近半百,讀來也覺得頗受教益。自由是件奢侈品,做自己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榮耀,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路上,勇氣是承受命運的必備鎧甲。但愿,我們都能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做一個閃閃發(fā)光的自己。 ——木羽/薦
如果說自卑是人類與世界互動的必然結(jié)果,那么勇氣就是人們在追尋有意義的人生中的必然能力。它就藏在每個生命體的某個角落,期待著特別的機遇。正如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fā)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這本書絕對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稍帶苦澀,但又可治病的良藥。
成長意味著獨立,青年在面對獨立的人生之時,以往的各種存在焦慮會涌現(xiàn)而出。本書是人生路上思想的燈塔,它堅定而讓人愉悅的言語,是青年未知世界的一點火種,照亮并引導我們屬于自己的未來。哲人指引青年成長,《被討厭的勇氣》指引我們成長。
書中設計的案例樸實平直,沒有以“躁郁癥”或“多重身份”等險奇案例吸引眼球,更多的是:“要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里?”“如何面對自己的缺陷?”“如何處理自己的人生課題?”——這些都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生活議題。很多時候,在閱讀中甚至會強烈地感覺到,我就是那個不斷發(fā)問的年輕人。
岸見一郎采用了對話的形式,為我們介紹了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哲學思想。阿德勒曾經(jīng)是弗洛伊德的追隨者,但是后來因為觀點不同而分道揚鑣。弗洛伊德把現(xiàn)狀歸因于過去的經(jīng)歷,而阿德勒則認為你的現(xiàn)狀,不管成功還是痛苦,都取決于你自己。
書中的青年自幼就缺乏自信,他對自己的出身、學歷甚至容貌都抱有強烈的自卑感。也許是因為這樣,他往往過于在意他人的目光;而且,他無法衷心地去祝福別人的幸福,從而常常陷入自我嫌惡的痛苦境地。
我們需要終結(jié)用“犧牲自己,討好他人”獲得價值感的病態(tài)模式,而從自身去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獨特價值感,阻斷“自卑情結(jié)”,體會到“共同體感覺”,從良好的關(guān)系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存在。
“如何看待”這一主觀就是全部,并且我們無法擺脫自己的主觀。問題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樣。
人并不受過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著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
阿德勒說:“無論是追求優(yōu)越性還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態(tài),而是一種能夠促進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長的刺激?!敝灰幚淼卯敚员案幸部梢猿蔀榕统砷L的催化劑。當然,這在于主觀選擇。
我過去總是因為害怕被別人討厭而做出自己不愿去做的事,常常為此耽誤自己的計劃。我討厭別人打亂我原有的計劃,但卻由于害怕被別人討厭而做出妥協(xié)。
我總是害怕被別人討厭,于是活成了別人的期待,但卻委屈了自己。
其實,比起別人如何評價我們,我們更應該關(guān)心自己過得如何。
如果過度拘泥于勝負就無法作出正確的選擇。“眼鏡模糊了,只能看到眼前的勝負就會走錯道路,我們只有摘掉競爭或勝負之爭的眼鏡才能夠改變完善自己?!?/p>
在猶太教教義中有這么一句話:“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呢?”
別人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被人討厭,它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命運,只有你擁有了這種被討厭的勇氣,才可以換得自由?!?/p>
阿德勒說:“一切痛苦都是因為你想干涉別人的課題?!?/p>
別人喜不喜歡你,是別人的事,我們不能讓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更不能干涉別人去喜歡誰。每個人生活都很累了,為什么還要去花精力和時間去干涉別人?我們能做的,只有尊重自己內(nèi)心。
不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只有你是你自己的時候,才能吸引真正喜歡你的人。
哲人說,“人的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guān)系?!?/p>
干涉甚至擔負起別人的課題會讓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為自己的人生而苦惱——這種苦惱源于人際關(guān)系——那首先請弄清楚“這不是自己的課題”這一界限;然后,請丟開別人的課題。這是減輕人生負擔,使其變得簡單的第一步。
讀書的時候如果離得太近就會什么都看不見。同樣,要想構(gòu)筑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距離太近,貼在一起,那就無法與對方正面對話。
當我被別人討厭的時候或者感覺可能被人討厭的'時候會感到很痛苦,會非常自責并耿耿于懷地冥思苦想:為什么會招人討厭、自己的言行哪里不對、以后該如何改進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甚至未來幾天,多年之后都糾結(jié)于自己的言行。
其實在生活中,面對被討厭,沒必要太過悲觀,畢竟人際相處大概就是喜歡,討厭,和無感的三種態(tài)度。被討厭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不畏懼被人討厭而是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而是激流勇進,這才是對人而言的自由。
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就會明白自己在學校中所受的苦只不過是“杯中風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風暴也會變成微風?!笔澜缒敲创螅覀冎皇菧婧R凰?。把格局放大,其實許多事情沒有必要糾結(jié)。
“如果是因為你的反對就能崩塌的關(guān)系,那么這種關(guān)系從一開始就沒有必要締結(jié),由自己主動舍棄也無所謂?;钤诤ε玛P(guān)系破裂的恐懼之中,那是為他人而活的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書中這句話十分觸動我。
”人生是連續(xù)的剎那?!闭驗榘涯:⑷醯墓獯蛳蛉松w,所以才能夠看到過去和未來。
人生中最大的謊言就是不活在“此時此刻”。糾結(jié)過去、關(guān)注未來,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體,自認為看到了些什么,卻一直忽略“此時此刻”,只關(guān)注根本不存在的過去和未來,對自己的人生和無可替代的剎那撒了一個大大的謊言。沒有目標也無妨,認真過好“此時此刻”。常年近視的人初次戴上眼鏡時受到?jīng)_擊,原本模糊的世界輪廓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就連顏色也鮮艷了許多。而且,不是視野的一部分變得清晰,而是能夠看到的一切世界都變得清晰起來。我想如果能夠有同樣的體驗,那一定會無比幸福。
沒有必要勉強去認可。只是不要用線的形式去看其到達了哪里,而是應該去關(guān)注其如何度過這一剎那。
期許我這一年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繼續(xù)大膽地許下“做自己”的愿望,并勇敢實現(xiàn)它!”
不要活成別人的期待,我們應生出被討厭的勇氣,去認可自己,活成自己的樣子。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五
在六月末的安靜夜里開始抽點時間看這本書,沒有恍然大悟的驚喜,也沒有相見恨晚的興致勃勃。但不妨我不急不慢地讀完它。讀到大概一半才真正明白標題的含義,要有被人討厭的勇氣。一開始我以為是很多人都不喜歡勇氣的意思。讀完,不是全部同意作者的觀點,但也有一些喜歡的章節(jié)和自己的賞析。
筆記1:當你急著奔向未來的時候,說明你已經(jīng)不喜歡現(xiàn)在了。
賞析:這句話在本書剛開始的所有文字中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過去三個月我非常典型的心態(tài)。我可能從未如此不活在當下,那種急迫讓我全然忘了生活。好在已漸漸復原。也許當我能夠安靜地聽清晨的鳥語時,我的心也逐漸恢復了寧靜。我開始慢慢喜歡現(xiàn)在了,我開始好好做飯了,我開始慢慢看書了,我開始漸漸控制不好的情緒了。雖然沒那么快抽離,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筆記2:任何經(jīng)歷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并非因為自身經(jīng)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jīng)歷的意義。
筆記3:人生不是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筆記4: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筆記5:假如應征落選也應該去做。那樣的話,或許能夠有所成長,或許會明白應該選擇別的道路。總之,可以有所發(fā)展。
賞析:就好像最近很火的女團選秀節(jié)目,能成團,能備受萬眾矚目的永遠是少數(shù),可是她們勇敢地努力過爭取過,哪怕會失敗,嘗試過,總有成長。是鍛煉了才能或是勇氣,還是認清現(xiàn)實自己不適合走這條路,做過、參與過,都是成長,都有收獲。
筆記6:無論之前的人生發(fā)生過什么,都對今后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賞析:這句話有點太絕對。我覺得是有影響的,過去的經(jīng)歷、過去的選擇才讓我們走到現(xiàn)在這里。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不要讓過去不好的經(jīng)歷,影響現(xiàn)在的自己去獲得成功和幸福。我們可以對自己的生活掌握主動權(quán),可以主觀干預,讓自己決定現(xiàn)在“此時此刻”所采取的心態(tài)和行動,從而掌舵自己的人生。
筆記7:不想成功vs不能成功
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簡單地說就是害怕向前邁進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為了改變自我而犧牲目前所享受的樂趣——比如玩樂或休閑時間,也就是拿不出改變生活方式的“勇氣”,即使有些不滿或者不自由,也還是更愿意維持現(xiàn)狀。
筆記8: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于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價值在于不斷超越自我。
問題1:控制怒氣是否就是一味忍耐呢?
回答:我們應該學習不使用怒氣這種感情的方法,因為怒氣終歸是為了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和工具。首先你要理解,發(fā)怒是交流的一種形態(tài),而且不使用發(fā)怒這種方式也可以交流。我們即使不使用怒氣,也可以進行溝通以及取得別人的認同。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發(fā)怒之外的有效交流工具。所以要找到發(fā)怒之外的有效交流。我們有語言,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要相信語言的力量,相信具有邏輯性的語言。
賞析:在產(chǎn)生分歧或交流不同想法的時候,我是對的,并不代表別人就是錯的。如果做錯了,承認錯誤并不等于承認失敗,反而是謙卑和追求進步的表現(xiàn)。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六
1.我們的不幸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選擇。原因論讓我們找各種理由逃避問題,假裝成是不可控制的外部原因?qū)е碌谋瘎。屪约鹤兊锚毺仫@示地位吸引注意。應對:目的論思考問題。
行為目標是自立(我有能力)和與社會和諧相處(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2.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guān)系,現(xiàn)在抑郁癥上升趨勢可以支撐,個人主義的強化削弱人際關(guān)系數(shù)量和質(zhì)量減少幸福感。
自卑情結(jié)是借口(因為什么客觀事實所以我不能做到什么)。
權(quán)力之爭是想證明自己的力量。要勇于承認錯誤,沒有必要在人際關(guān)系中向別人證明自己認為的正確。
人是活在意義中的生物,確立目的后會企圖尋找各種借口逃避人生課題,編制人生謊言。
3.人生三大課題:交友,工作,愛。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分離自己與別人的課題,不要干涉別人,也不讓別人來干涉自己,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自己可以掌控人際關(guān)系的王牌。
4.分離是起點,共同體感覺是終點(把別人看做自己的伙伴并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不是世界中心,只是我認為的中心。付出才能找到位置,因為歸屬感是要靠自己的手去獲得(可聯(lián)系心理學中強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絡需要犧牲部分個人自由等事實)。
共同體范圍無限大,所以要跳出“杯中風暴”,尋找更大的空間,所以遇到困難要考慮傾聽更大共同體聲音(如從家庭到社會到國家)。
不要恐懼關(guān)系破裂,這是為他人而活的不自由生活方式。
反對縱向關(guān)系,提倡橫向關(guān)系(雖不同但平等),表揚是操縱別人,要鼓勵,幫助他人用己的力量解決(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
有對共同體的價值就可以獲得勇氣;存在本身就有價值;由你開始去合作。幸福感就是貢獻感。
5.活在當下,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剎那,旅行從踏出門就開始了。
把聚光燈對準此時此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變。不活在此時此刻是人生最大的謊言。
共同體感覺是把對自己的執(zhí)著轉(zhuǎn)換成對他人的關(guān)心,從三點做起: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人生意義自己決定,引導之星是他者貢獻。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七
1:對于原因論,更能貼合的是阿德勒的目的論。
原因只是事情的起發(fā)點,而不是確認結(jié)果的結(jié)論,中間還有一個過程,其過程都在于你想變成什么樣的結(jié)果。(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有能做到自己賦予結(jié)果的勇氣)
對于目的論,我也有疑惑。
例如:我不喜歡這個人,因為她經(jīng)常隨意拿別人東西,這是原因論的角度,按目的論來說,是我一開始對她這個人已經(jīng)下定啦不喜歡,所以我才會找到這個事來討厭她?我覺得也不合理!按這樣推斷,那我為什么不喜歡她呢?
2:人往往很多時候容易被太多的虛幻主義的思想理論而填滿認知(這個結(jié)論我不知道我看的那一節(jié)得結(jié)論啦,我寫本上啦,但是內(nèi)容想不起來了)
3:從別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過是對癥治療而已……
4:在選擇生活的時候,我們常常一邊想要改變又沒有改變的勇氣……
5:自卑時主觀性自己給自己下的結(jié)論,自卑有一定程度得促使激勵自己
過度得自卑是自卑情節(jié),過度得自我意識,反而回束縛自己!
6相信分為信用(為抵押的相信)和信賴(對人得信賴)
7:自我肯定不是自我接納,好與不好我都接受,而不是到達什么地步!他者信賴,對別人的信賴也是自我接納,他者貢獻,都是相互存在主義的
8:人生是點組成的,而不是一條線。
人生的每一個剎那間得此時此刻,不是過去不是未來…
人生不存在普遍性的意義,人生意義在于你的賦予!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八
讀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覺得這本書真的讓我了解了很多,特別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看待與孩子有關(guān)的一切,這樣最終結(jié)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里還提到:我們無論多么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著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熱衷于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yōu)榇烁械讲豢衫碛?,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于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復中探索、發(fā)現(xiàn)、興奮著、愉悅著,但成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務全部由父母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應該停下腳步等待孩子,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不愿等待,不斷的催著孩子往前走。有時候?qū)和淖鹬兀覀內(nèi)诉€是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著象群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吹竭@里我想到了曾經(jīng)看到帶著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
我覺得成人真的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干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于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看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看來多看書真的還是有這個必要的。
《愛的教育》800字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一書是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全書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gòu)成。該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無論哪一章,哪一節(jié),都把愛表現(xiàn)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這本書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寫發(fā)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fā)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jié),都把愛表現(xiàn)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shù)人的腦海里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nèi)狈鄣慕逃攀刮覀兊纳罾锷倭艘恍?。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nèi)鄙俚?,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
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里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稅鄣慕逃吩谠V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tài)度行為可能不同。
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九
《簡愛》這本書是我很久以前看的了。最近又看了一遍,要說這本書里面讓我感觸最深的莫過于簡·愛小時候的可憐遭遇,她少年時的堅韌。
我在看見她舅母對待她時惡毒的言語以及她舅母三個兒女的行為,看到簡被他們幾人欺負,我的眼睛不由得一酸,心也有些疼痛。之后又再次捫心自問:“如果我是簡我能堅持么?我能像簡那樣長大后你不去憤世嫉俗么?”我相信我不會。因為從小我的環(huán)境太好了。從小便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寶貝下長大。從沒有受過苦,受過累。之后,在一位善意的女仆的幫助下,她去了那所學校。在那所條件艱苦的學校里,簡刻苦的學習,她也學得很快。沒有抱怨過,只有感覺有些許的寬慰,不知是不是因為在她舅母家的痛苦日子讓她感覺現(xiàn)在的生活反而很好。
我兩次看到簡在學校的日子,總是會放下書靜靜地想著:簡她真的好厲害!在經(jīng)歷了那么不公平的生活后,在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她仍能保持著心態(tài)。就好像之前一切的不幸都是上天對她的考驗,考過之后,她從中成長,她的心靈越發(fā)的美麗,而不是變的扭曲。這也許就是簡的堅強體現(xiàn)吧~若她就會變成不思進取,厭世的人。
再到之后她的默默離去。她毅然離開了愛德華·羅杰斯特。但是簡卻在愛德華最窘迫的時候回到他的身邊,照顧她,陪伴他。這里,簡對愛德華的愛讓我感動。
簡·愛就是一個混合體,一個理智,堅韌,執(zhí)著的混合體。當然我最佩服的是他的堅韌,我相信堅韌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你不夠堅韌,怎么面對現(xiàn)在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這個社會市場是不公平的,這就需要我們堅強的去面對。你若不堅韌,我想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你會過得很痛苦。面對危險,我們需要勇敢。然而面對困難,我們不但要勇敢還要堅韌!
對于我們來說,困難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從小就一直走在大人們鋪好的道路上,那上面的大石頭沒有,有的只是一些小石子,或許會扎到我們,有些硌腳??墒亲畲蟮睦щy都沒有了~?,F(xiàn)在我們說的苦啊苦啊的,其實都是假的。那是我們沒受過什么苦,所以碰到一點挫折就會大叫!現(xiàn)在我們路上的大石頭被大人小心的搬走,那我們以后呢?難道還要讓父母來么?這不可能??!因此,我們必須要學會堅韌,面對挫折困難都堅持下來。堅韌的面對今后的人生!
簡愛讀書筆記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zhuǎn)色彩的小說,它告訴人們一個人生的真諦。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眾,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
簡愛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環(huán)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zhàn)勝的內(nèi)在人格力量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圣潔的,美好的生活。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并且深深愛上了她。
而當他們結(jié)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fā)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nèi)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有一個光明結(jié)尾——羅切斯特的莊園雖然毀掉了,而且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自己的尊嚴和真愛。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逗啇邸匪宫F(xiàn)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人的心靈。
簡愛讀書筆記
讀完《簡·愛》,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愛在卑微的同時又那么偉大,它可以讓人盲目的同時也可以讓人清醒,是愛的力量,讓簡沒有放棄她自己的愛情,沒有嫌棄殘疾的愛人。
簡·愛是一個很可憐的女孩兒,由于父母早逝,她只能住在舅媽家。從小她受盡舅媽的欺凌、表哥表姐的欺負和痛打。十歲時舅媽把她送入慈善學校當修女,修女在當時地位是最低賤的,可簡并沒有因為這個而自暴自棄,在那里,簡·愛學會了堅強,并在那里一呆就是八年。長大后,她一邊當家庭教師,一邊反抗政府的偏見,她追求平等,打破傳統(tǒng)地位觀念,最終她嫁給了自己愛的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難道就因為我貧窮,地位低下,相貌平平而且身材矮小就沒有靈魂,沒有一顆心了嗎?你想錯了!我的心靈和你一樣豐富,我心里所裝的也和你一樣充實。”這是《簡·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一句名言,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相信書中敢于抗爭、性格倔強的簡·愛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個曲折的故事,讓我意猶未盡,簡·愛的倔強和獨立的性格,深深地震撼了我。簡·愛從小就寄人籬下,受盡了別人的冷眼對待,而她并沒有屈服,敢于面對現(xiàn)實,與偏見和命運抗爭,以勇敢頑強的毅力克服所有的人生挫折,這就是我喜歡簡·愛的理由。更讓我驚訝的是簡·愛在那所修女學校竟然待了八年,在那所學校里學習,不是被老師害死,就是被餓死凍死,這就讓我更佩服簡·愛堅強的意志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許多困難,當困難來臨時,不要哭泣,也不要絕望,要學習簡·愛,勇敢地面對困難,敢于正視現(xiàn)實,不屈服不放棄,擁有簡·愛一樣的毅力,堅強的克服困難,這樣任何困難也都能迎刃而解了。記得有一次體育測試,因為我身體不舒服不想?yún)⒓?,但想到這次測試又很重要,不能因我一人而拖了全班的后腿,剛剛讀了《簡·愛》,她的堅定地影子又再次浮現(xiàn)在我的面前,因為簡·愛給了我動力,我終于參加了這次重要比賽。
我很喜歡簡·愛這個書中人物,也相信這種人物并不只存在于書中。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像她一樣的人,一個敢于與命運、偏見抗爭,擁有堅定意志的人。如果大家愿意去讀一讀這個精彩的故事,我相信一定也會有深深的感觸。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十
有人說要想真正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直至改變生活方式,需要“相當于自身歲數(shù)一半的時間”?;蛟S可以開始嘗試“不再從屬于縱向關(guān)系,不畏懼惹人討厭地自由前行?!钡诙瓮瓿傻淖x《被討厭的勇氣》并且把目前能夠理解到的問題點總結(jié)出來,我對阿德勒又理解了一點點,也還差億點點~
什么是個體心理學和整體論?——心靈和身體雖然是不一樣的存在,但卻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個體,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為“整體的我”來考慮的方式叫作“整體論”。
人際關(guān)系的終極目標是什么?——“共同體感覺”:在英語中,共同體感覺叫作“social interest”,也就是“對社會的關(guān)心”。只要有兩個人存在,就會產(chǎn)生社會、產(chǎn)生共同體。把對自己的執(zhí)著變成對他人的關(guān)心就是終極目標。
人際關(guān)系的起點和終點是什么?——“課題分離”和“共同體感覺”。
“共同體”的范圍?——最小的共同體是“你和我”,最大的共同體是無限大。當人際關(guān)系遇到瓶頸時可以不用固執(zhí)于眼前的小共同體,小到你我,大到宇宙萬事萬物都可以獲取到共同體的感覺。
“橫向關(guān)系”是什么?——“雖不同但平等”。以親子關(guān)系為例,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就是橫向關(guān)系。從目的論的角度來講,表揚或者批評他人是“用糖還是用鞭子”的區(qū)別,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縱。
“對存在本身的感謝”是什么?——以親子關(guān)系為例,不將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對他的存在心懷喜悅與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從零起點出發(fā)。
如何建立共同體感覺?——“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整體,正因為接受了真實的自我“自我接納”——才能夠不懼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賴”;正因為對他人給予無條件的信賴并能夠視他人為自己的伙伴,才能夠做到“他者貢獻”;正因為對他人有所貢獻,才能夠體會到“我對他人有用”進而接受真實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納”。
為什么要做到自我接納而不是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優(yōu)越情結(jié)的產(chǎn)物,需要接受真的自我,而不是自我欺騙。接受事實存在,接受現(xiàn)實的“這個我”,對于可以改變的事情,拿出“勇氣”改變,才是自我接納。
為什么在社交關(guān)系中應采用信賴而非信用?——信用有附加條件,信賴無前置條件。信賴的反義詞是懷疑,從目的來看社交的目的是把別人當成朋友,決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課題。你只需要考慮“我該怎么做”?!叭绻麑Ψ街v信用我也給予信任”,這只不過是一種基于抵押或條件的信用關(guān)系。
如何理解:“所有的人都能夠獲得幸?!钡坏扔凇八械娜硕夹腋!??——“幸福即貢獻感”,能夠體會到“我對共同體有益”或者“我對他人有用”需要擁有“甘于平凡的勇氣”。
什么是“甘于平凡的勇氣”?——平凡即普通,但普通不等于無能。普通是不會刻意炫耀自己的優(yōu)越性,甘于平凡的勇氣即不會可以炫耀自己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篇十一
在人際關(guān)系中,因為迫切地想要被認可以及不被討厭,我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然而這樣的我顯得非常不自然以及不自在,因為我沒有自由地表現(xiàn)真實的我自己。
我太害怕真實的我讓人討厭了,所以竭力讓自己保持我認為的溫和有禮的狀態(tài),可是這種自我控制并不能達到討人喜歡的目的,同時還會讓我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
只有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擁有做自己的自由。
不再尋求認可就是自由。不再懼怕被人討厭也是必須做到的勇敢。
至于如何做到不再尋求認可,答案是——不再過度關(guān)注自己。
討好型人格其實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個表述非常嚴厲,但事實確實如此。太關(guān)注自己,太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所有的你自己的目光都聚焦給了你自己,這難道不算以自我為中心嗎?
你應該明白,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只是世界地圖中的一個點,你可以把你的軀體當作一個看世界的視角,是這樣的視角讓你產(chǎn)生了你是世界中心的錯覺,你要意識到自己的本質(zhì)還是滄海一粟一樣的渺小。
沒有那么多雙眼睛看著你,所以不用再有壓力,所以,請毫無負擔地去勇敢做自己!
而要做到不懼怕被人討厭,需要了解課題分離。做出怎樣的行為是自己的課題,別人會因此有怎樣的反應是別人的課題。我們不能干涉別人的課題,你試圖用某一種行為來討得別人的喜愛,這鐘行為本質(zhì)上就是在干涉別人的情緒,是干涉別人課題的表現(xiàn),是一種隱藏性的對別人的掌控欲。
害怕被背叛所以不敢付出真心的行為也是因為沒能做到課題分離。你把別人當伙伴,這是你的課題,別人是否會背叛你,這是別人的課題。所以這個行為本質(zhì)上不是因為害怕所以逃避自己的課題,而是試圖掌控別人的課題,卻又沒有勇氣接受事態(tài)脫離掌控的結(jié)果。
學會課題分離,人際關(guān)系里會少很多矛盾,對個體而言,煩惱也會減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