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徽州導游詞講解篇一
黃山腳下的徽州區(qū),素有“黃山南大門”之稱。是依據(jù)1987年11月國務院批復成立黃山市后而新設立的市轄縣級區(qū),現(xiàn)轄四鎮(zhèn)三鄉(xiāng)(巖寺鎮(zhèn)、西溪南鎮(zhèn)、潛口鎮(zhèn)、呈坎鎮(zhèn)、洽舍鄉(xiāng)、富溪鄉(xiāng)、楊村鄉(xiāng)),面積440.7平方公里,總?cè)丝诮?0萬。
徽州區(qū)地處皖南盆地中心,地域開闊,四季分明,是黃山市重要的工業(yè)園區(qū)、物資集散地和副食品生產(chǎn)、加工及旅游休閑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qū)接壤,東距千島湖40公里。素有“黃山南大門”和“滬杭后花園”的美稱。建設中的合(肥)-銅(陵)-黃(山)和徽(黃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匯,皖贛鐵路穿境而過,205國道、慈張公路橫貫境內(nèi)。黃山空港航班可直達國內(nèi)各大主要城市并直通港、澳。
建區(qū)以來,徽州區(qū)基礎設施日瑧完善;城鎮(zhèn)建設高潮迭起;經(jīng)濟發(fā)展日新月異;招商引資碩果累累;社會事業(yè)長足進步;“工業(yè)立區(qū),科技興徽”是立區(qū)宗旨。
徽州自古山靈水秀,俊才星馳,人文景觀極為豐富。境內(nèi)保存著徽派古建筑300余處,古徽建筑三絕(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羅棋布,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潛口民宅博物館、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閣和綠繞亭與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模檀干園、巖寺文峰塔、鳳山臺、新四軍軍部舊址、沙堤亭等史跡交 相輝映。徽州文化園、蜀源休閑養(yǎng)生游和靈山畫家基地、豐樂湖水上揚帆等新開辟有旅游休閑項目。
近年來,徽州區(qū)出臺了《黃山市徽州區(qū)招商引資優(yōu)惠辦法》、《黃山市徽州區(qū)招商引資獎懲辦法》、《黃山市徽州區(qū)關于損害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行為責任追究實施意見》等文件,對區(qū)外客商來徽投資置業(yè)實行“一站式”和“全過程跟蹤”服務機制。吸引了香港吳氏佳友國際集團貿(mào)易有限公司、香港匯理財務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集團、江淮集團、浙江康力亨集團、浙江富陽離合器公司等一大批外商投資企業(yè)落戶徽州。
徽州導游詞講解篇二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時下轄有黟、歙、休寧、婺源、祁門、績溪六縣,因其歷史悠久,故此顯得古味盎然,就連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現(xiàn)出厚重濃烈的歷史文化意蘊。
從歷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縣居前,設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說六縣的地名由來。黟縣創(chuàng)設于秦始皇統(tǒng)治時期,它的得名與黃山有關,因黃山的花崗巖山體蒼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們稱作黝山,始皇置縣于其南,故名黝縣。三國孫吳當政時將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 [注:直到唐天寶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詔改黟山為黃山才退隱其名]。
同樣始置于秦始皇時代的歙縣之取名則跟秀水相牽連。它出自“翕”,意為水流匯合,在今歙縣雄村境內(nèi)漸江(新安江)與練江匯合處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縣,故名歙縣。休寧縣緣于縣城附近的靈鳥山之名,該山原曾名鵂山(今名鳳凰山),公元220xx年孫吳政權曾于其南置縣,稱為鵂陽縣,未久即簡化成休陽縣;后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稱休寧縣。婺源縣的取名同水系有緣,該縣境內(nèi)流淌著一條謂稱婺江的河流,據(jù)《婺源縣志》載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保脑从纱说妹?。祁門縣則因由當?shù)氐膬商幍胤蕉鴣?,?jù)《續(xù)文獻通考》載云:“以其縣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乃合名祁門。”“祁門”由此而來。績溪縣的得名則與河流脫不了干系。據(jù)《元和縣志》載云:其縣境內(nèi)“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并流,離而復合,有如績焉?!?/p>
至于“徽州”,據(jù)《宋書?地理志》載:“宣和三年(公元1120xx年),改歙州為徽州?!?古往今來其地名來源眾說紛紜。其中因地理因素與詞義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兩種:
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緣于山水之名,其二緣于地方之名,這些均與上述六縣地名由來或近或同。“山水之名說”因在績溪縣境內(nèi)有徽嶺與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羅愿《新安志》始載起,后世元、明、清的歷代志書都沿用這一傳統(tǒng)說法,如清弘歷(乾隆帝)《徽州府志》云:“蓋郡境存徽嶺、徽溪,揚之水出焉,說者以為取諸此”;“地方之名說”因在績溪縣境內(nèi)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廣記》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說法。
詞義因素方面,也有兩種解釋:其一,“徽”字含有“繩索、捆綁、囚禁、束系、約束”等意思。其二,“徽”字還有美好之意。對于前一種解釋,漢朝楊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糾纆,制以斧锧”。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曰:徽,“糾繩也”?;绽K意同徽索,指捆綁囚犯的繩索。所以南朝時期的梁朝統(tǒng)治者叫囂對宣揚“神滅論”的范縝其人宜“置之徽纆,肅正國典?!逼渲谢绽g同為繩索,所區(qū)別者在于兩股盤成之繩索稱纆,而三股絞成之繩索叫“徽”。
有趣的是,在宋朝,規(guī)定歙州進貢朝廷的物品,僅是白苧和澄心堂紙。那白苧正是用以結(jié)繩的原料。歷史上竟然也有這樣的巧合。當然,徽字還可作動詞用。唐代劉良曾經(jīng)注解說:“徽,系也”,就是捆綁的意思。北宋統(tǒng)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實際上與當時發(fā)生的一樁重大歷史事件有關,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臘在毗鄰歙州的睦州建德軍青溪村聚眾起義,十二月,他率領起義軍攻陷歙州。未久連戰(zhàn)攻略東南六州五十二縣。趙宋王朝急遣童貫統(tǒng)領禁軍及秦晉蕃漢兵十五萬圍擊鎮(zhèn)壓,歷時一年,“殺賊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戰(zhàn)亂。
五月,朝廷詔令改歙州為徽州,同時將睦州建德軍改為嚴州遂安軍。這一舉措意思很明顯,它是朝廷對策動農(nóng)民起義之地人們實行牢牢束縛和嚴加管制的體制,透現(xiàn)出宋徽宗及其臣僚們對方臘起義者們畏懼且心存余悸的心態(tài)。由此可見,徽州因其取名,歷史依據(jù)之可信性更強。對于后一種解釋,清弘歷《徽州府志》記載:“或云:徽,美也,故以為名?!彪m然有人認為這樣解釋未免牽強,理由在于改名時正值戰(zhàn)亂初平,統(tǒng)治者驚魂甫定,在宋徽宗及其臣僚們看來,似此出現(xiàn)方臘之輩的“首惡之地”,何美之有?然而,倘若從積極良善的方面來看,人們倒是寧可更愿意把“徽”字釋作美好,因為徽州此地畢竟山輝川媚,南朝梁武帝稱贊“新安大好山水”,南宋思想文化界巨擘朱熹曾題“新安大好河山”六字,而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賦詩寫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彪y道這些不都正是有力的佐證根據(jù)么?
徽州導游詞講解篇三
說起徽州女人四個字,想必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貞潔牌坊,那幾乎就是徽州女人的象征。其實牌坊在徽州前前后后已有780年的歷史了,從北宋宣和三年至清宣統(tǒng)三年(其中元至正十七年到至正二十七年的十年內(nèi)被稱為興安府)。這是一個漫長的徽文化演繹,在中國三大地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也被譽為并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其歷史,文化是相當深遠的。
而這牌坊就是徽文化中的典著,與祠堂,民居統(tǒng)稱為徽州三絕。
牌坊其實古時人們?yōu)樯跋碛泄γ蚴墙袒泄?,又或是躬身踐行封建倫理道德有突出表現(xiàn)的人物而建立。同祠堂幾乎比較相似,但還是有所區(qū)別。其中也有為女人設立的貞潔牌坊。在許多民國時期,或是清代的電視劇中,我們不難見到貞潔牌坊,而圍繞此牌坊的電視劇,更是更加深切的反應出在封建思想的道德下,那些死了男人的女人們,在牌坊的壓力的下,倍受苦難與折磨,好比《牌坊下的女人》,盡管不能按劇情游走徽州牌坊的歷史,但其中至少也提及到牌坊對當時的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再對比貞潔牌坊,如果寡婦一生保持身子潔凈,不與男人有染,死后就會為此建一個牌坊,由此而高宗耀祖。
牌坊對女人而言,或許是殘酷的,在沒有一個前提的情況下,就是斷送一生幸福的危險工具。但對男人而言,若是誰家在縣上或是鎮(zhèn)上,建了一個牌坊,那就是有聲望的象征,人人對其尊重并維護。
再回去徽州女人的身上,看到徽州女人,就會看到一個封建思想的時代(當然這里的時代是要退后百年的)。
那時的女人無疑是沒有自由的,再往前推去,就是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在家里,也是男人說得算。當然在歷史的天空下,徽州女人盡管是飽受封建思想的禁錮,但是近代那些守貞潔的女人,要名分的女人,追求自由的女人,都在與時代競爭。但是我們是否注意過在這樣的一個年代里,有這么一個女人,徹底顛覆了這一倫理道德,成為徽州乃至中國歷史上絕無僅存的另類女人,她就是具有謎一般傳奇身世的賽金花。
暫不說這賽金花是何等的傳奇,但至少在她身上,我們認識到徽州女人也時代的并進下,也是在不斷的成長,思想也是有所提高。當然這是特列,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是這般,在我們的記憶里,我們熟知徽州女人最為凸顯的一個特征就是甘愿為亡夫守一輩子的寡,有的是一路甘心,但也有半路“出軌”。她們也許是衣食無憂,但她們并不幸福,她們的臉上永遠掛著病態(tài)的蒼白。或許她們也是楚楚動人的,但美麗在缺氧的庭院中只是一種痛苦的煎熬,她們自閉于方寸閣樓,望守著天井漏下的一片光亮,無奈地看著燕來雁去芳華流失?;罩菖耸沁@般無奈,與針扎。但她們也是聰慧的,溫順的,歷史上的許多君王都曾一度的迷戀的徽州。“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可顯徽州對湯顯祖而言,也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遙遠的夢。在這片大地上,記載著大大小小的故事與傳說,它的文化,它的生存之道,在千年的風雨中,不斷的自我成長,早已形成一個標志性的形象。我驕傲自己也是徽州女人里的一個,她們的文化由我們這些子女繼續(x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