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九年級語文沁園春教案沁園春雪初中語文教案篇一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毛澤東這首詞在意象選擇上的特點及意義,從而把握詞人的寬廣胸懷和深沉的思緒。
以語言為依托,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出這些詞語的豐富含義。
教學難點:
上下闕的景、情、志如何和諧地統(tǒng)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沁園春·雪》的內容,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學生朗讀。師問:你今天重讀這首詞感受如何,以一句話表述。
二 整體感知
1.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
板書課題
板書:誦讀、領會;品味、鑒賞
1.? 誦讀
生自讀、生齊讀,大家對某生的朗讀作評析,看該如何準確把握節(jié)奏和感情。
老師范讀或朗讀較好的學生范讀。
2.視教師和學生情況,可采用就本詞的內容、寫法或理解有困難之處質疑,根據(jù)質疑,迅速梳理,組織學生討論作答?;蛑苯右匀蝿镇寗拥姆绞?,直接組織學生學習。
① 詩歌語言的跳躍性很大,為了表達的需要,語序往往倒裝,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們借助想象把詩意組合起來??纯撮_頭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怎樣調整就更順暢一些,請具體表述出來。(深秋時節(jié),我獨自站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向北滾滾流去。)
② “看”這一領字,一直控制到哪里?這幾句視角和寫景順序極有特色,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特色何在?(遠眺,近觀,仰視,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層林、江水、船只、雄鷹、游魚……,然后染色“盡染”“碧透”色彩鮮艷豐富美麗,最后賦予動態(tài)“擊”“翔”“競”……)動詞用得好,為什么好?作者筆下的秋景給我們的總體感覺是什么?(絢麗多彩、充滿生機)
③ 聯(lián)系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郁達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筆下秋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作者對景物的選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于立益,同時也與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氣度、經(jīng)歷關系密切。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是胸懷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④ 有同學說“上闕就是純寫景”,你也這樣看嗎?請結合課文具體分析?(宇宙萬物給在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面對此景,詩人不由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通過詢問大自然的盛衰榮枯應由誰來主宰的問題,自然聯(lián)想到人類社會。形象地寫出了詞人關注國家命運,寫出了詞人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寫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⑤ 上闕提出“誰主沉浮”,下闕怎樣回答的?(小組討論明確)
(“攜來”兩句,寫出就在這橘子洲頭,詞人曾與許多戰(zhàn)友聚會、游覽,度過了許多不平凡的歲月。自然從上闕的舊地獨自重游,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恰”統(tǒng)領中間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最后三句,以設問作結,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誰主沉浮”。主宰國家命運的,應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蘊含著意氣風發(fā)的豪邁之情,抒情中顯露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壯志。)
⑥ 聯(lián)系“時代背景資料”,突破難點,體會本詞景、情、志如何和諧統(tǒng)一的。
齊聲誦讀全詞。
所謂“意”是指詩人(創(chuàng)作主體)的思想感情,所謂“象”是指所寫的客觀物象(創(chuàng)作客體)。詩歌的意象就是把情感化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號,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觀景物的融合。
板書設計:
九年級語文沁園春教案沁園春雪初中語文教案篇二
采用點撥式教學法,在學生閱讀和朗讀的過程中,提出問題,通過問題的跟進,加強閱讀理解,把握詩歌主旨。通過提問,讓學生學會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把握詩歌鑒賞的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探究時代背景或寫作背景來理解毛主席詩詞的思想感情。通過齊讀和默寫填空來加強識記,強化語言學習。
【教學課時】
共3課時。
【教學重點】
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教學難點】
分析自然巧妙的過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對照注釋閱讀全詩,做夾注。
2.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又準,又有感情。
3.把生字寫兩遍,然后集體聽寫。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關鍵】上下片是怎樣過渡和聯(lián)系的。
【教學時間】45分鐘。
【實施目標】
1.給10分鐘時間,對照注釋自由閱讀全詩,做夾注。
2.找兩名同學(男女生代表各一名)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又準又有感情,教師計分,并糾正朗讀中存在的問題。(5分鐘左右)
3.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本子上把生字寫兩遍,然后抽查作業(yè),主要看準確性和字體。
4.用5分鐘時間集體聽寫,交聽寫作業(yè)。
5.提問:上下片的內容有什么不同?(預設:上片主要寫景,下片主要寫人)所寫意象有什么特點?(程序:讓學生先找出所寫意象,看修飾語或具體描寫,說出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共同特點。)(預設:景物——生機勃勃;人物——意氣風發(fā)。)上下片是怎樣聯(lián)系的?(預設:引導學生把上片寫景和抒情的句子分別畫出來,然后給寫景的句子劃分層次,找出描寫的具象,分析特點。認識由概括到具體的描寫方法,指出“看”有總領下面具體描寫的作用。小結:作者從概括到具體描寫,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壯麗的、充滿生機的湘江秋色圖。)那么,面對著這樣壯麗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預設:讓學生對照注釋解讀后三句── 一個“悵”字,寫出了作者當時由沉思到激昂慷慨的心緒。)作者想到了什么?(預設:寥廓江天,蒼茫大地誰來主宰?即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深憂慮,可見毛主席當年博大的胸懷。)當時,作者為什么會想到這個問題?(讓學生看背景資料)(預設:當時,正是1925年,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但中國大地正處于軍閥混戰(zhàn)時期。作為有抱負的革命青年,他怎么能不思考這個問題呢?他也在斗爭之列,那時候,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干得挺出名,被稱為“農民-運動的王”。)(10分鐘左右)。
(布置課外作業(yè)1:查閱資料,看毛澤東同志在1925年左右,都做了哪些革命工作。)提問:那么,從全詞看,作者有沒有對這一問題做出回答?(預設:讓學生朗讀下片,預習下片內容,并留作業(yè)。)
反饋練習:一/5頁:朗讀并背誦這首詞,注意把握情感和節(jié)奏。(5分鐘左右)
教師強調課外作業(yè)和預習內容。(二分鐘左右)。
【板書設計】
九年級語文沁園春教案沁園春雪初中語文教案篇三
1.了解《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和的寫作背景。
2.了解詞的發(fā)展簡史。
3.《沁園春長沙》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4.《采桑子重陽》由議論而轉入寫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敘,議論,寫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觀概寫之內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訓練學生誦讀能力。
2.著重訓練學生抓準詞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yǎng)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熱愛。
2.感受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熱情。
3.感受革命前輩的奮斗情懷,戰(zhàn)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以樂景寫哀,景中寓情,情中顯志。從詞中可以感受到詞人的心情是惆悵的,寫的又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詞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詞人正是在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里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都極為準確精當。
解決辦法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
2.補充古詩文(小說、戲?。┲袑W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
3.精講必要的歷史知識。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外提前準備:注音,細讀注解,反復讀,完成預習作業(yè)。
2.課堂隨教師誦讀——美讀——成誦。
3.觀看多媒體。
4.自由討論。
九年級語文沁園春教案沁園春雪初中語文教案篇四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詞的相關知識,了解詞的基本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
2.能夠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重音及停頓。
3.體會詩詞語言的凝練、準確和“詩化”形象的豐富內涵。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能夠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
5、體會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感受詞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結合文中的注釋,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內容。
2.老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活動,根據(jù)詞的內容,發(fā)揮想象,以小組為單位,描繪出詩人筆下的"北國風雪圖"。
3.設計問題,結合學生繪出的圖畫進行串講,引導學生體會本闋詞的壯美意境和詩人的豪邁情懷。
4.結合幾首描繪雪景的詩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加深對本闋詞主題的理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能夠感受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以及他作為革命領袖,揮斥方遒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2.學生能夠恰當、客觀地認識詩人對歷代帝王的評論,教師引導學生樹立客觀的功過觀和正確的歷史觀。
重點:
1.學會詞的朗誦方法,掌握正確的停頓,能夠找出詩歌的重音。
2.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理解"詩化"形象的內涵。
3.領會詞的意境美和音韻美。
難點:
1.理解"封、飄、望、舞、馳、惜"等動詞和"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
教學突破:
1.運用語言和畫筆,在音樂的陪伴下,師生共同描繪詩人筆下的"北國風雪圖"。
兩課時
(一)明確目標
(二)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
毛澤東這個名字,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這是作為一個革命領袖的名字為大家所熟悉的。其實,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叱咤風云的政治家,他的詩詞造詣,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的詞《沁園春·雪》(板書課題、作者)
2、課前熱身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p>
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祖詠《終南望余雪》中的“終南陰嶺秀,雪盡馬蹄輕?!?/p>
盧綸《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李頎《古從軍行》“野營萬里無城郊,雨雪紛紛連大漠?!?/p>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p>
九年級語文沁園春教案沁園春雪初中語文教案篇五
1、知識目標: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4、重點、難點: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上片:寫景
第一層:總寫北國風光;
第二層:具體寫冰封雪飄;
第三層:設想雪后美景;
下片:議論、抒情
第一層:評論歷代英雄;
第二層:抒發(fā)宏偉抱負。
1、毛澤東詩詞的雄渾、奔放、挺拔、流暢。
毛澤東同志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詩詞作品的獨特風格。筆意爽健,格調流暢,在內容和藝術上處處讓人覺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現(xiàn)在《沁園春·雪》這首詠雪詞上,尤為突出,它筆力遒勁,揮灑縱橫、氣勢磅礴、詩情奔放、舒卷自如。論空間,縱橫萬里;論時間,上下千年;論天象,冰雪、晴日;論地形,大河群山;論人物,帝王英雄。論景物,河流大雕……豐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氣呵成,創(chuàng)造出詩詞藝術的極高造諧。
2、寫景、抒情、議論三者融為一體
《沁園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寫景詠懷詞。作者將寫景與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突出作品的主題,強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詞作上闋寫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縱橫四野,氣勢磅礴,卻又寓情于景,充滿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下闋是議論加抒情,由對祖國河山的贊美,引出無數(shù)英雄,并對歷代英雄進行評說,寓情于議?!熬阃印庇稍u點歷史人物轉到贊揚當代風流,從而深化主題,抒發(fā)了自己的豪情壯志。
3、語言表現(xiàn)力的極富個性。
九年級語文沁園春教案沁園春雪初中語文教案篇六
期的詩詞或抒情或詠物或懷古,描寫了世間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形勢和中國人民從 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
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二、背景
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沁園春·長沙》。
三、預習檢測(請給下列彩色字注音)
沁園春(qìn) 百舸(gě) 崢嶸(zhēng róng)
寥 廓(liáo kuò) 揮斥方遒(qiú) 浪遏飛舟(è)
四、朗讀訓練
五、閱讀訓練
1、參看注解,將詞中每句大意順暢地說出來。
2、將疑難詞句、關鍵詞句、精妙語句找出來。
3、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革命豪情。
4、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并說說各領起幾句。
上闋“看”字;領起七句。
下闋“憶”字;領起八句。
5、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爛多彩的秋色圖的。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6、全詩的“詩眼”是什么?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六、煉字煉意(體會下列詞句中彩色字的好處。)
1、獨立寒秋
“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層林盡染
“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鷹擊長空
“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魚翔淺底
“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七、品評鑒賞
1、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铩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杜 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得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八、想象能力訓練
2、染上顏色:把黑白熒屏變?yōu)椴噬珶善?,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
4、讓畫面更細致、逼真:在腦海中來幾個特寫鏡頭,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九、歸納小結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
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遠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近觀)
天空:鷹擊長空 (仰視)
水底:魚翔淺底 (俯察)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革命豪情
戰(zhàn)斗風月:攜來百侶曾游
年齡氣質: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精神狀態(tài):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戰(zhàn)斗行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十、作業(yè)布置
1、聯(lián)系詞的上下句,品味下面彩色字的意味。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糞土當年萬戶侯
2、背誦這首詞。體味詞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詞句和開闊意境。
九年級語文沁園春教案沁園春雪初中語文教案篇七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和的寫作背景。
2、了解詞的發(fā)展簡史。
3、《沁園春長沙》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4、《采桑子重陽》由議論而轉入寫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敘,議論,寫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觀概寫之內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訓練學生誦讀能力。
2、著重訓練學生抓準詞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yǎng)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熱愛。
2、感受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熱情。
3、感受革命前輩的奮斗情懷,戰(zhàn)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以樂景寫哀,景中寓情,情中顯志。從詞中可以感受到詞人的心情是惆悵的,寫的又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詞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詞人正是在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里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都極為準確精當。
解決辦法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
2、補充古詩文(小說、戲劇)中學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
3、精講必要的歷史知識。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外提前準備:注音,細讀注解,反復讀,完成預習作業(yè)。
2、課堂隨教師誦讀――美讀――成誦。
3、觀看多媒體。
4、自由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