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語文必考知識點 語文中考知識點歸納篇一
語文科目四字詞語調(diào)換及新增俗語明細
刪除的10個四字詞語:春和景明;得不償失;各盡所能;夸夸其談;美不勝收;前赴后繼;一望無際;一語雙關(guān);枝繁葉茂;自得其樂。
新增的10個四字詞語:觸類旁通;得隴望蜀;功虧一簣;苦口婆心;毛遂自薦;前車之鑒;因地制宜;語重心長;追本溯源;自告奮勇。
增加的10個俗語:行百里者半九十;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磨刀不誤砍柴工;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玉不琢不成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大意失荊州;獨木不成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1. 觸類旁通
chù lèi páng tōng
〖解釋〗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
〖出處〗《周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p>
〖示例〗我真高興,得著兩個新鮮的意思,讓我對于生活的方法,能~的思索一回。 ★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1.下列各句加粗的詞語使用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這些豆蔻年華的男女學(xué)生,參加這項活動的熱情相當(dāng)高。
b.《傅雷家書》中傳遞的是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
c.巴縣中學(xué)是無數(shù)莘莘學(xué)子求學(xué)和生活的樂園。
d.這么多樹根在大地里面觸類旁通,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的營養(yǎng)。
2.下列語句中加粗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b.這么多樹根在大地里面觸類旁通,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的食糧的供養(yǎng)。
c.對這一轉(zhuǎn)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xué)家:鄧稼先。
d.“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不知不覺地根深蒂固。
答案:1.b 2.b “觸類旁通”指掌握了關(guān)于某一事物的知識,而推知同類中其他事物;用在此與語境意義不吻合,應(yīng)為“息息相通”
2. 得隴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解釋〗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jīng)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后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fù)望蜀,每一發(fā)兵,頭鬢為白?!?/p>
〖示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畫幾幅,雖然太有些~。 ★《魯迅書信集·致陶元慶》
下列加粗的詞語使用恰當(dāng)?shù)氖?[ ]
a.解放戰(zhàn)爭中,我們從東北一直打到江南,我們占領(lǐng)了天津,解放了武漢,我們還要得隴望蜀,直搗南京。
b.小王是個勤奮好學(xué)的青年,空余時間但總不忘向廠里經(jīng)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們請教,真是不恥下問。
c.我們完成了任務(wù),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溉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d.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zhàn)勝了。
答案:d
3. 功虧一簣
gōng kuī yī kuì
〖解釋〗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點沒能完成。
〖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p>
〖示例〗倘朝廷內(nèi)外不和,動輒掣肘,必將使剿賊大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選出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百無聊賴 鋪天蓋地 五臟六腑 繪聲繪色
b.須臾不離 別出新裁 高屋建瓴 功虧一簣
c.繁文縟節(jié) 氣勢磅礴 漫天飛舞 釜底抽薪
d.情趣盎然 爐火純青 見微知著 迫不及待
答案:b
4. 苦口婆心
kǔ kǒu pó xīn
〖解釋〗苦口:反復(fù)規(guī)勸;婆心:仁慈的心腸。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勸導(dǎo)。
〖出處〗《宋史·趙普傳》:“忠言苦口,三復(fù)來奏?!彼巍め尩涝毒暗聜鳠翡洝と莸揽锒U師》:“問:‘學(xué)人根思遲回,乞師曲運慈悲,開一線道?!瘞熢唬骸@個是老婆心?!?/p>
〖示例〗我和龍濟光~的談了十幾點鐘。 ★清·梁啟超《護國之役回顧談》
使用代詞,會因指代不明而影響讀者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線的代詞,指代明確的是 [ ]
a. 那賣菜的老人常常對我說,就在他菜攤邊上,有一個賣魚的小伙子,魚調(diào)理得活蹦亂跳,他每天送老人一條魚,老人回報他一捆菜。
b. 先是爸爸勉勵我刻苦學(xué)習(xí),努力進步;后來哥又對我講了他在“特殊時期”中發(fā)奮讀書的往事。話說完后,他問我:“你為什么總是提不起學(xué)習(xí)的勁頭呢?”
c. 輕工業(yè)局的兩個副局長,一個貪污公款為自己建造樓房,一個利用職權(quán)索賄受賄。我們從這個副局長的身上還能嗅到一點點共產(chǎn)黨人的氣味嗎?
d. 管教人員對犯罪青少年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使自己加深了對問題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了覺悟。
答案:a
5. 毛遂自薦
máo suí zì jiàn
〖解釋〗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dān)任某項工作。
〖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示例〗我作~,居然被校長核準了。這樣才勉強捱過難關(guān)。 ★鄒韜奮《經(jīng)歷·深摯的友誼》
按詩文內(nèi)容用原句填空
在人才輩出的今天,如果我們有才華沒被發(fā)覺卻不懂得毛遂自薦的話,定會落得《馬說》中“千里馬”的命運:“________,________?!?/p>
答案: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6. 前車之鑒
qián chē zhī jiàn
〖解釋〗鑒:鏡子,為教訓(xùn)。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xùn)。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xùn)。
〖出處〗《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后車戒?!?/p>
〖示例〗~,請自三思。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五回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精練 如愿以償 震懾 風(fēng)靡一時
b.輯私 神采飛揚 蔚藍 前車之鑒
c.抵銷 出類拔粹 煩燥 雷勵風(fēng)行
d.蛻化 一愁莫展 咨詢 通宵達旦
答案:a
7. 因地制宜
yīn dì zhì yí
〖解釋〗因:依據(jù);制:制定;宜:適當(dāng)?shù)拇胧?。根?jù)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夫筑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dāng)?shù)以威鄰國者乎?”
1.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
a.頭暈?zāi)垦?玲瓏剔透 心曠神怡
b.張皇失錯 仙露瓊漿 一代天嬌
c.因地制宜 長途跋涉 銷聲匿跡
d.怒不可遏 恪盡職守 根深蒂固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語使用不恰當(dāng)?shù)囊痪涫?[ ]
a.設(shè)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dāng)然各不相同。
b.他演講時,貫穿古今,引經(jīng)據(jù)典,獲得聽眾陣陣掌聲。
c.我家的相冊里,有幾張罕見的照片,在它們的背后蘊藏著一些婦孺皆知的故事。
d.云雀通宵達旦的啼唱,卻從來不知疲倦。
答案:1.b 2.c
8. 語重心長
yǔ zhòng xīn cháng
〖解釋〗話深刻有力,情意深長。
〖出處〗
〖示例〗他這些語重心長的話,深深地打劫了我的心。
下面句子成語運用錯誤的一項是 [ ]
a. 媽媽語重心長地給我講了沉迷于網(wǎng)絡(luò)的害處。
b. 在英倫海峽上,沒有任何一個海員能與他相提并論的。
c. 不言而喻,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是光輝燦爛的明星。
d. 大家對王教授的現(xiàn)身說法很滿意,認為他的話的確是拋磚引玉之言。
答案:d
9. 追本溯源
zhuī běn sù yuán
〖解釋〗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頭,比喻追尋根源。
〖出處〗石三友《金陵野史·圓明園與基泰工程司》:“說到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時的總長朱啟鈐?!?/p>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語使用恰當(dāng)?shù)囊痪涫?[ ]
a. 那本介紹學(xué)習(xí)方法的書出版后,受到中小學(xué)生和家長們的熱烈歡迎,一時洛陽紙貴。
b. 科技發(fā)展帶來的便利是不容分說的,千里之外的問候,只要一個短信瞬間就能完成。
c. 假以時日,我們可以巧立名目,開發(fā)大批新穎別致的旅游項目,為景區(qū)再添光彩。
d. 學(xué)習(xí)了他的先進事跡后,我們每一個青年都應(yīng)該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2.“洛陽紙貴”: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杰出的作品風(fēng)行一時?!安蝗莘终f”:分說指辯白,解說。不容人分辯解釋,不容許分辯說明。元·武漢臣《生金閣》三折:“怎么不由分說,便將我飛拳走踢只是打?!薄扒闪⒚俊弊兎▋憾ǔ鲂┟縼磉_到某種不正當(dāng)?shù)哪康??!白繁舅菰础北扔髯肪渴虑榘l(fā)生的原因。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字的一項是[ ]
a.座落 身體力行 出人投地 囔賓奪主
b.骯贓 厲行節(jié)約 劍拔弩張 官復(fù)元職
c.班駁 眾志成城 鞭辟入里 追本溯源
d.碟片 計日程功 百尺桿頭 殉情枉法
答案:1.a 2.c
a座為“坐”,投為“頭” b贓為“臟”,元為“原” d桿為“竿”,殉為“徇”
10. 自告奮勇
zì gào fèn yǒng
〖解釋〗告:稱說,表示。主動要求擔(dān)任某項艱巨的任務(wù)。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三回:“這饒守原本只有這一個獅子國;因為上頭提倡游學(xué),所以他自告奮勇,情愿自備資斧,叫兒子出洋?!?/p>
〖示例〗好心的漁戶~,選拔了五十多名上等青年獵手,披弓帶箭前去尋找。 ★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六
選詞填空。
(1)好像他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________(局促不安、驚惶不安),掉過臉去不好,不掉過去又不行。
(2)我這時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________(迫不及待、自告奮勇)討了這件差事。
(3)這里,前后呼應(yīng)的兩筆,________(惟妙惟肖、有聲有色)地而且有層次地寫出了一個普通農(nóng)家少婦對于解放軍的真摯的骨肉般的熱愛。
(4)除了常見的________(慷慨激昂、有聲有色)的筆調(diào),還可以有其他的風(fēng)格。
答案:局促不安;自告奮勇;有聲有色;慷慨激昂
知識盤點:
異讀字是一種特有的讀音現(xiàn)象,它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而表示的意義相同的字。文言文異讀字有三種情況: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和古音異讀。
破音異讀,又叫“讀破”。它是采用改變漢字通常讀音的方法來表示該字詞性和意義的改變。如:天雨墻壞。(《智子疑鄰》)句中沒有謂語動詞,因此“雨”轉(zhuǎn)化為動詞。所以,在習(xí)慣上把它讀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詞的“雨”(yǔ)的區(qū)別。
所謂通假異讀,是指在通假現(xiàn)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讀音去讀。如: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這里的“說”是“悅”的通假字,因此,就應(yīng)該讀成它的本字“悅”(yuè),而不能再讀shuō音了。
所謂古音異讀,是指古代的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稱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專有,就有了固定性,從而保留發(fā)古音。如: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木蘭詩》)此句中“可汗”是對我國古代北方部族首領(lǐng)的稱呼,應(yīng)讀為“kèhán”,而不能讀為“kěhàn”。
積累卡片:
信 本義是表示“誠實”“信任”“的確”“任意”“使者”等意,讀xìn。例:
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
有時假借為“伸展”“伸張”之意,即與“伸”同義,讀為shēn。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食、其 在用于人名時,“食”讀yì,“其”讀jī。例: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史記·淮陰侯列傳》)
房 古同“旁”,讀páng,用于“阿房宮”。例: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王 作名詞,表示“帝王”“諸侯王”等意時,讀wáng。例:
胡不見我于王?(《公輸》)
當(dāng)其用作動詞,表示“成就王業(yè)”等意時,讀wàng。例:
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
度 作名詞,表示“計量長短的標準”“限度”“法制”“氣度”“度過”等意時,讀dù。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在作動詞,并表示“計量”“揣測考慮”等意思時,讀duó。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臭 作形容詞,表示與“香”相對的意思時,讀chòu。例:
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昌言·理亂》)
作名詞,表示“氣味”時,讀xiù。例:
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送東陽馬生序》)
乘 作動詞,在表示“駕”“坐”“趁”等意時,讀chéng。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贈汪倫》)
在表示“車輛”或作“四”的代稱時,讀shèng。例: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xué)而》)
讀 表示“誦讀”等意時,讀dú。例: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表示“句讀”(即不足一句,讀時須稍有停頓)的意思時,讀dòu。例: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泛 在表示“漂浮”“廣泛”“浮行”等意思時,讀fàn。例:蓋大蘇泛赤壁云。(《核舟記》)
而在表示“覆”“翻”等意時,讀fěng。例:大命將泛,莫之振救。(《論積貯疏》)
創(chuàng) 當(dāng)表示“始造”“首創(chuàng)”的意思時,讀作chuàng。例: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
在表示“創(chuàng)傷”的意思時,讀chuāng。例:夫身中大創(chuàng)十余,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罷 表示“停止”“罷免”等意思時,讀bà。例: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論語·子罕》)
當(dāng)表示“疲勞困乏”之意時,同“?!?,讀作pí。例:
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出師表》)(注:教材中“罷敝”寫作“疲弊”)
女 表示“女性”“女兒”的意思時,讀nǚ。例: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作人稱代詞時,則同“汝”,讀作rǔ。例: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降 動詞,在表示“降落”“降臨”“降給”“下達”等意時,讀jiàng。例: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在表示“歡悅”“平和”的意思時,讀xiáng。例:未嘗稍降辭色。(《送東陽馬生序》)
【考點透視】
一、考點梳理:
各個朝代、各個時期重要作家及作品;文體知識及文化常識;文學(xué)典型形象的主要特征。
二、預(yù)測分析:
淡化對文體常識的考查,加大對課文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考查,加大對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學(xué)常識的考查??疾閮?nèi)容由單一變?yōu)榫C合,由機械記憶到靈活運用。從題型來看,以選擇題為主,輔以填空等。
【典例精析】
1、下列作家和作品均為同一朝代的是( )(北京 2005年中考試題)
(1)韓愈 (2)白居易(3)王安石 (4)陶淵明
(5)《陋室銘》 (6)《岳陽樓記》(7)《記承天寺夜游》(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a.、(2)(3)(5)(6) b、(3)(4)(7)(8)
c、(1)(4)(6)(7) d、(1)(2)(5)(8)
分析:此題考查對作家、作品的朝代的記憶。四位作家中韓愈、白居易是唐代詩人,王安石是宋代人,陶淵明是東晉人;四篇作品中《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所以,選d。
2、文學(xué)常識搭配有誤的是( )(北京海淀課改實驗區(qū) 2005年中考試題)
a、《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杜甫——“詩圣”
b、“燕雀安之鴻鵠之志”——《陳涉世家》——司馬遷
c、《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巴金
d、《皇帝的新裝》《七顆鉆石》——安徒生——丹麥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作家作品及稱謂、國籍等方面的知識。仔細比較各選項,就會發(fā)現(xiàn)《七顆鉆石》不是安徒生的作品,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所以,選d。
3、下列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四川自貢2006年中考試題)
a、魯提轄即魯達,是《水滸傳》塑造的一個英雄人物。
b、小說《故鄉(xiāng)》中的“我”就是少年時候的魯迅先生。
c、《魚我所欲也》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都選自《孟子》。
d、《江城子·密州出獵》的作者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
分析:此題考查對文學(xué)常識的記憶,涉及作品、人物、作家等方面的知識?;仡櫽嘘P(guān)知識,就會發(fā)現(xiàn)“小說《故鄉(xiāng)》中的‘我’”并非就是少年時候的魯迅先生,他只是作者虛構(gòu)的一個人物,所以選b。
4、《威尼斯商人》是文藝復(fù)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 的著名喜劇,劇中人物 是外國文學(xué)人物畫廊中典型的“吝嗇鬼”形象。(臨沂課改實驗區(qū) 2005年中考試題)
分析:考查對教材文學(xué)作品中人物的掌握情況。除了認真聽講,積極積累,根據(jù)掌握的知識來完成此題外,沒有什么方法可循。答案:莎士比亞 夏洛克
【常見誤區(qū) 】
基本常識記憶不準,不能將作家、作品、國籍、稱謂建立相關(guān)知識鏈,遇到綜合題目,憑零星記憶,張冠李戴。
【應(yīng)考策略】
一、初中階段學(xué)習(xí)的重要作品要牢記,相關(guān)的作者生平、著作及作品風(fēng)格等要引起重視,熟練掌握并作筆記。平時積累是關(guān)鍵。
二、要把所學(xué)作家作品分類整理,可歸納為三大板塊: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國近代現(xiàn)代當(dāng)代文學(xué)、外國文學(xué),其中知識點包括知名作家的姓名、國籍、生活年代、作品內(nèi)容,作品的背景,主要表現(xiàn)手法、體裁及作家的代表作等。對其中涉及的生僻字、易錯字等要多寫多練。
二、閱讀相關(guān)讀物,擴大知識面,加深已有印象。
【基礎(chǔ)演練】
1、某班圖書角藏有:①《朝花夕拾》②《子夜》③《白毛女》④《包法利夫人》⑤《羊脂球》 ⑥《昌黎先生集》⑦《范文正公集》⑧《女神》等文學(xué)作品。
“拓展式”研究性學(xué)習(xí)小組想研究魯迅、郭沫若、韓愈、莫泊桑四位作家的作品,借書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
a 、①⑧⑥④ b、 ①⑧⑥⑤ c 、①②⑥④ d、 ②③⑦⑤
2、下列作品、出處、作者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藤野先生》——《吶喊》——魯迅
b、《(白毛女)選場》——歌劇《白毛女》——賀敬之、丁毅等。
c、《變色龍》——《契訶夫小說選》——契訶夫
d、《范進中舉》——《儒林外史》——吳敬梓
3、選出說法有錯的一項。( )
a、《望天門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詩人寫的詩歌。
b、《出師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
c、成語“一鼓作氣”、“撲朔迷離”、“世外桃源”分別出自于《曹劌論戰(zhàn)》、《口技》、《桃花源記》。
d、《風(fēng)箏》節(jié)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4、下面有關(guān)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蒲松齡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小說家。
b、“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中“先帝”指劉備,“崩”在古代指皇帝的死亡。
c、《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藤野先生》都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韓麥爾、保爾分別是都德《最后一課》和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人物。
5、下面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陳涉,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被司馬遷寫入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中的“列傳”。
b、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出自唐朝邊塞詩人王之渙的七言絕句《出塞》。
c、魯迅的小說大多收在《吶喊》和《彷徨》兩部集子中,藤野先生、閏土、孔乙己、楊二嫂、雙喜等人都是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d、《最后一課》、《變色龍》、《皇帝的新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作品的作者分別是法國的都德、俄國的契訶夫、丹麥的安徒生和蘇聯(lián)的奧斯特洛夫斯基。
6、選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 )
a、《關(guān)雎》《蒹葭》都選自《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分“風(fēng)”“雅”“頌”三大類。
b、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師》都是膾炙人口的回憶性散文。
c、古典文學(xué)名著《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醉打蔣門神、三打祝家莊等故事,生動曲折,扣人心弦。
d、法國文學(xué)巨匠羅曼·羅蘭所作的《名人傳》,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等偉大人物戰(zhàn)勝各種人生艱難困苦的精神歷程。
7、下列各項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魯迅先生在《社戲》一文中,以細膩的筆觸寫了“我”在少年時代的一段生活經(jīng)歷,表達了“我”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其中“月夜行船”部分童趣盎然,景物描寫充滿詩情畫意,具有永恒的魅力,突出了“我”對江南水鄉(xiāng)生活的熱愛和留戀。
b、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描述了大家認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的情景,表達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精神。這篇文章也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熱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每個人都應(yīng)該把學(xué)好自己祖國的語言作為熱愛祖國的神圣職責(zé)。
c、《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共分上下兩片,上片問“月”創(chuàng)造了一幅神話般的美麗境界;下片問“天”,表達了作者蘇軾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d、“唐宗宋祖,稍遜風(fēng)騷”中的“風(fēng)騷”指的是文學(xué)才華。其中 “風(fēng)”原指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騷”原指《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這部作品。
8、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醉翁亭記》以“醉”“樂”二字提挈全篇,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b、《紫藤蘿瀑布》是一篇構(gòu)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題目中“瀑布”一詞,用比喻手法既狀寫出紫藤蘿盛開的壯觀,又暗示生命長河的偉大。
c、奧楚蔑洛夫是蘇聯(lián)作家契訶夫所著《變色龍》中的主人公,這篇小說緊扣“變”刻畫了沙皇忠實走狗的丑惡嘴臉,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腐朽。
d、千古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豁達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
9、下面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漱玉詞》《稼軒長短句》的作者分別是李清照、辛棄疾。
b、《麥琪的禮物》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歐·亨利。
c、封建王朝的官吏降職或者遠調(diào)叫做“謫”。
d、古時男子20歲行冠禮,戴上成人的帽子,稱為“弱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10、下列說法中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施耐庵的《水滸》中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為百姓喜聞樂見的英雄好漢。如魯莽仗義的魯達、忠肝義膽的關(guān)羽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核舟記》中的“大蘇”和《出師表》中的“先帝”分別指蘇軾和劉備。
c、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高峰期,膾炙人口的詩篇不勝枚舉。李白的《望天門山》、杜甫的《望岳》、王維的《使至塞上》都是傳唱不衰的名篇。
d、《阿長與(山海經(jī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都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1、“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清朝趙翼的這首詩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 和 ,“風(fēng)騷”原來是指《 》里的《 》和《 》里的《 》。
12、文天祥(1236—1283), 時期的愛國詩人,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后期的詩作主要記述了抗擊元兵的艱難歷程,表現(xiàn)了 ,慷慨悲壯,感人至深。
13、《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選自《 》,魯提轄就是我們所說的 (人名)綽號 ,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在相國寺 ,在野豬林救 。
14、《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一部杰出的 主義長篇 小說,有一個主線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 ,諷刺 ,《 》就是其中的一篇,也是其中的范例。
15、《觀刈麥》的作者是 ,字 ,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南)。白居易前期有熱情,有銳氣,是個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間疾苦、敢于揭露官場貴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詩人。后期銳氣消失,棱角磨平,潛心佛事,以知足長樂,“ ”自居。白居易的詩歌以 著稱,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他自己分之為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四類,元稹為之編輯為《 》。
參考答案:
1、 b 2、a 3、c 4、c 5、d 6、b 7、c 8、c 9、d 10、a
11、李白 杜甫 《詩經(jīng)》 《國風(fēng)》 《楚辭》 《離騷》
12、南宋 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
13、水滸傳 魯智深 花和尚 鎮(zhèn)關(guān)西 倒拔垂楊柳 林沖
14、現(xiàn)實 諷刺 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 因熱中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習(xí)氣 《范進中舉》
15、白居易 樂天 “獨善其身” 通俗淺顯 《白氏長慶集》
★
小知識20條中考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2021年
★中考語文知識點梳理實用
★中考語文重點資料整理
★語文中考必考知識點必看
★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資料整理
★語文的中考知識點實用
★名著必考知識點考點中考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2021年
★初中中考語文名著必考知識點
★語文學(xué)法歸類中考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2021年
★初中語文考點總結(jié)最新
中考語文必考知識點 語文中考知識點歸納篇二
【考點透視】
一、考點梳理:
各個朝代、各個時期重要作家及作品;文體知識及文化常識;文學(xué)典型形象的主要特征。
二、預(yù)測分析:
淡化對文體常識的考查,加大對課文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考查,加大對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學(xué)常識的考查??疾閮?nèi)容由單一變?yōu)榫C合,由機械記憶到靈活運用。從題型來看,以選擇題為主,輔以填空等。
【典例精析】
1、下列作家和作品均為同一朝代的是( )(北京 2005年中考試題)
(1)韓愈 (2)白居易(3)王安石 (4)陶淵明
(5)《陋室銘》 (6)《岳陽樓記》(7)《記承天寺夜游》(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a.、(2)(3)(5)(6) b、(3)(4)(7)(8)
c、(1)(4)(6)(7) d、(1)(2)(5)(8)
分析:此題考查對作家、作品的朝代的記憶。四位作家中韓愈、白居易是唐代詩人,王安石是宋代人,陶淵明是東晉人;四篇作品中《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所以,選d。
2、文學(xué)常識搭配有誤的是( )(北京海淀課改實驗區(qū) 2005年中考試題)
a、《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杜甫——“詩圣”
b、“燕雀安之鴻鵠之志”——《陳涉世家》——司馬遷
c、《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巴金
d、《皇帝的新裝》《七顆鉆石》——安徒生——丹麥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作家作品及稱謂、國籍等方面的知識。仔細比較各選項,就會發(fā)現(xiàn)《七顆鉆石》不是安徒生的作品,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所以,選d。
3、下列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四川自貢2006年中考試題)
a、魯提轄即魯達,是《水滸傳》塑造的一個英雄人物。
b、小說《故鄉(xiāng)》中的“我”就是少年時候的魯迅先生。
c、《魚我所欲也》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都選自《孟子》。
d、《江城子·密州出獵》的作者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
分析:此題考查對文學(xué)常識的記憶,涉及作品、人物、作家等方面的知識?;仡櫽嘘P(guān)知識,就會發(fā)現(xiàn)“小說《故鄉(xiāng)》中的‘我’”并非就是少年時候的魯迅先生,他只是作者虛構(gòu)的一個人物,所以選b。
4、《威尼斯商人》是文藝復(fù)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 的著名喜劇,劇中人物 是外國文學(xué)人物畫廊中典型的“吝嗇鬼”形象。(臨沂課改實驗區(qū) 2005年中考試題)
分析:考查對教材文學(xué)作品中人物的掌握情況。除了認真聽講,積極積累,根據(jù)掌握的知識來完成此題外,沒有什么方法可循。答案:莎士比亞 夏洛克
【常見誤區(qū) 】
基本常識記憶不準,不能將作家、作品、國籍、稱謂建立相關(guān)知識鏈,遇到綜合題目,憑零星記憶,張冠李戴。
【應(yīng)考策略】
一、初中階段學(xué)習(xí)的重要作品要牢記,相關(guān)的作者生平、著作及作品風(fēng)格等要引起重視,熟練掌握并作筆記。平時積累是關(guān)鍵。
二、要把所學(xué)作家作品分類整理,可歸納為三大板塊: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國近代現(xiàn)代當(dāng)代文學(xué)、外國文學(xué),其中知識點包括知名作家的姓名、國籍、生活年代、作品內(nèi)容,作品的背景,主要表現(xiàn)手法、體裁及作家的代表作等。對其中涉及的生僻字、易錯字等要多寫多練。
二、閱讀相關(guān)讀物,擴大知識面,加深已有印象。
【基礎(chǔ)演練】
1、某班圖書角藏有:①《朝花夕拾》②《子夜》③《白毛女》④《包法利夫人》⑤《羊脂球》 ⑥《昌黎先生集》⑦《范文正公集》⑧《女神》等文學(xué)作品。
“拓展式”研究性學(xué)習(xí)小組想研究魯迅、郭沫若、韓愈、莫泊桑四位作家的作品,借書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
a 、①⑧⑥④ b、 ①⑧⑥⑤ c 、①②⑥④ d、 ②③⑦⑤
2、下列作品、出處、作者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藤野先生》——《吶喊》——魯迅
b、《(白毛女)選場》——歌劇《白毛女》——賀敬之、丁毅等。
c、《變色龍》——《契訶夫小說選》——契訶夫
d、《范進中舉》——《儒林外史》——吳敬梓
3、選出說法有錯的一項。( )
a、《望天門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詩人寫的詩歌。
b、《出師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
c、成語“一鼓作氣”、“撲朔迷離”、“世外桃源”分別出自于《曹劌論戰(zhàn)》、《口技》、《桃花源記》。
d、《風(fēng)箏》節(jié)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4、下面有關(guān)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蒲松齡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小說家。
b、“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中“先帝”指劉備,“崩”在古代指皇帝的死亡。
c、《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藤野先生》都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韓麥爾、保爾分別是都德《最后一課》和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人物。
5、下面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陳涉,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被司馬遷寫入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中的“列傳”。
b、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出自唐朝邊塞詩人王之渙的七言絕句《出塞》。
c、魯迅的小說大多收在《吶喊》和《彷徨》兩部集子中,藤野先生、閏土、孔乙己、楊二嫂、雙喜等人都是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d、《最后一課》、《變色龍》、《皇帝的新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作品的作者分別是法國的都德、俄國的契訶夫、丹麥的安徒生和蘇聯(lián)的奧斯特洛夫斯基。
6、選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 )
a、《關(guān)雎》《蒹葭》都選自《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分“風(fēng)”“雅”“頌”三大類。
b、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師》都是膾炙人口的回憶性散文。
c、古典文學(xué)名著《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醉打蔣門神、三打祝家莊等故事,生動曲折,扣人心弦。
d、法國文學(xué)巨匠羅曼·羅蘭所作的《名人傳》,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等偉大人物戰(zhàn)勝各種人生艱難困苦的精神歷程。
7、下列各項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魯迅先生在《社戲》一文中,以細膩的筆觸寫了“我”在少年時代的一段生活經(jīng)歷,表達了“我”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其中“月夜行船”部分童趣盎然,景物描寫充滿詩情畫意,具有永恒的魅力,突出了“我”對江南水鄉(xiāng)生活的熱愛和留戀。
b、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描述了大家認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的情景,表達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精神。這篇文章也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熱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每個人都應(yīng)該把學(xué)好自己祖國的語言作為熱愛祖國的神圣職責(zé)。
c、《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共分上下兩片,上片問“月”創(chuàng)造了一幅神話般的美麗境界;下片問“天”,表達了作者蘇軾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d、“唐宗宋祖,稍遜風(fēng)騷”中的“風(fēng)騷”指的是文學(xué)才華。其中 “風(fēng)”原指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騷”原指《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這部作品。
8、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醉翁亭記》以“醉”“樂”二字提挈全篇,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b、《紫藤蘿瀑布》是一篇構(gòu)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題目中“瀑布”一詞,用比喻手法既狀寫出紫藤蘿盛開的壯觀,又暗示生命長河的偉大。
c、奧楚蔑洛夫是蘇聯(lián)作家契訶夫所著《變色龍》中的主人公,這篇小說緊扣“變”刻畫了沙皇忠實走狗的丑惡嘴臉,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腐朽。
d、千古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豁達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
9、下面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漱玉詞》《稼軒長短句》的作者分別是李清照、辛棄疾。
b、《麥琪的禮物》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歐·亨利。
c、封建王朝的官吏降職或者遠調(diào)叫做“謫”。
d、古時男子20歲行冠禮,戴上成人的帽子,稱為“弱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10、下列說法中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施耐庵的《水滸》中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為百姓喜聞樂見的英雄好漢。如魯莽仗義的魯達、忠肝義膽的關(guān)羽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核舟記》中的“大蘇”和《出師表》中的“先帝”分別指蘇軾和劉備。
c、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高峰期,膾炙人口的詩篇不勝枚舉。李白的《望天門山》、杜甫的《望岳》、王維的《使至塞上》都是傳唱不衰的名篇。
d、《阿長與(山海經(jī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都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1、“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清朝趙翼的這首詩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 和 ,“風(fēng)騷”原來是指《 》里的《 》和《 》里的《 》。
12、文天祥(1236—1283), 時期的愛國詩人,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后期的詩作主要記述了抗擊元兵的艱難歷程,表現(xiàn)了 ,慷慨悲壯,感人至深。
13、《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選自《 》,魯提轄就是我們所說的 (人名)綽號 ,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在相國寺 ,在野豬林救 。
14、《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一部杰出的 主義長篇 小說,有一個主線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 ,諷刺 ,《 》就是其中的一篇,也是其中的范例。
15、《觀刈麥》的作者是 ,字 ,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南)。白居易前期有熱情,有銳氣,是個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間疾苦、敢于揭露官場貴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詩人。后期銳氣消失,棱角磨平,潛心佛事,以知足長樂,“ ”自居。白居易的詩歌以 著稱,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他自己分之為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四類,元稹為之編輯為《 》。
參考答案:
1、 b 2、a 3、c 4、c 5、d 6、b 7、c 8、c 9、d 10、a
11、李白 杜甫 《詩經(jīng)》 《國風(fēng)》 《楚辭》 《離騷》
12、南宋 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
13、水滸傳 魯智深 花和尚 鎮(zhèn)關(guān)西 倒拔垂楊柳 林沖
14、現(xiàn)實 諷刺 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 因熱中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習(xí)氣 《范進中舉》
15、白居易 樂天 “獨善其身” 通俗淺顯 《白氏長慶集》
中考語文必考知識點 語文中考知識點歸納篇三
知識盤點:
異讀字是一種特有的讀音現(xiàn)象,它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而表示的意義相同的字。文言文異讀字有三種情況: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和古音異讀。
破音異讀,又叫“讀破”。它是采用改變漢字通常讀音的方法來表示該字詞性和意義的改變。如:天雨墻壞。(《智子疑鄰》)句中沒有謂語動詞,因此“雨”轉(zhuǎn)化為動詞。所以,在習(xí)慣上把它讀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詞的“雨”(yǔ)的區(qū)別。
所謂通假異讀,是指在通假現(xiàn)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讀音去讀。如: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這里的“說”是“悅”的通假字,因此,就應(yīng)該讀成它的本字“悅”(yuè),而不能再讀shuō音了。
所謂古音異讀,是指古代的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稱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專有,就有了固定性,從而保留發(fā)古音。如: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木蘭詩》)此句中“可汗”是對我國古代北方部族首領(lǐng)的稱呼,應(yīng)讀為“kèhán”,而不能讀為“kěhàn”。
積累卡片:
信 本義是表示“誠實”“信任”“的確”“任意”“使者”等意,讀xìn。例:
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
有時假借為“伸展”“伸張”之意,即與“伸”同義,讀為shēn。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食、其 在用于人名時,“食”讀yì,“其”讀jī。例: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史記·淮陰侯列傳》)
房 古同“旁”,讀páng,用于“阿房宮”。例: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王 作名詞,表示“帝王”“諸侯王”等意時,讀wáng。例:
胡不見我于王?(《公輸》)
當(dāng)其用作動詞,表示“成就王業(yè)”等意時,讀wàng。例:
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
度 作名詞,表示“計量長短的標準”“限度”“法制”“氣度”“度過”等意時,讀dù。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在作動詞,并表示“計量”“揣測考慮”等意思時,讀duó。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臭 作形容詞,表示與“香”相對的意思時,讀chòu。例:
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昌言·理亂》)
作名詞,表示“氣味”時,讀xiù。例:
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送東陽馬生序》)
乘 作動詞,在表示“駕”“坐”“趁”等意時,讀chéng。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贈汪倫》)
在表示“車輛”或作“四”的代稱時,讀shèng。例: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xué)而》)
讀 表示“誦讀”等意時,讀dú。例: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表示“句讀”(即不足一句,讀時須稍有停頓)的意思時,讀dòu。例: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泛 在表示“漂浮”“廣泛”“浮行”等意思時,讀fàn。例:蓋大蘇泛赤壁云。(《核舟記》)
而在表示“覆”“翻”等意時,讀fěng。例:大命將泛,莫之振救。(《論積貯疏》)
創(chuàng) 當(dāng)表示“始造”“首創(chuàng)”的意思時,讀作chuàng。例: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
在表示“創(chuàng)傷”的意思時,讀chuāng。例:夫身中大創(chuàng)十余,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罷 表示“停止”“罷免”等意思時,讀bà。例: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論語·子罕》)
當(dāng)表示“疲勞困乏”之意時,同“?!?,讀作pí。例:
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出師表》)(注:教材中“罷敝”寫作“疲弊”)
女 表示“女性”“女兒”的意思時,讀nǚ。例: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作人稱代詞時,則同“汝”,讀作rǔ。例: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降 動詞,在表示“降落”“降臨”“降給”“下達”等意時,讀jiàng。例: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在表示“歡悅”“平和”的意思時,讀xiáng。例:未嘗稍降辭色。(《送東陽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