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煙火氣議論文篇一
——題記
幾簾微雨,沖刷前世的記憶;幾卷秋風,可曾迷離誰的眼眸。望著鐵青色斑駁的城門,數(shù)著一圈一圈的年輪。我孓然一身,駐足于城門之下?;赝∪A盡褪的往昔,我的心再一次被淚水填滿。
人生若只如初見
那一天,洛陽城繁華盡染。淡淡的雨色勾勒著牡丹花的雍容華貴,徐徐清風攜來花的芬芳與馥郁。也許命中注定這不平凡的一天;也許命中注定,這場人生的邂逅。
她身著一襲素裝,在花香流融處,輕撫素琴,琴聲氤氳,望見一位披堅執(zhí)銳的將軍,寬廣胸襟懷著一顆赤誠而火熱的心。說不明道不清的塵緣,讓他們相遇,流年斑駁,依稀前世煙火。在眼波跳轉的剎那,在四目相對的瞬間,他們暗許終生,只愿一生落戶山水,又何須更問浮生事。
他們踩著清晨第一縷陽光勞耕,在晚霞輝映時停下腳步。拋卻塵世喧囂,挽手一同走過春秋。倘若一生如此,豈不樂哉?
此生意逍遙,怎料山河蕭蕭。北魏來犯,金戈鐵馬,國家存亡之秋,百姓苦不堪言。是內心的火熱,是國家的呼喚,讓兩人分離。愛情固然寶貴,但女子知道,在戰(zhàn)爭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離別之際,將軍向女子許諾:待卿長發(fā)及腰,我必凱旋歸朝。持槍面戰(zhàn)八方,誓守山河多嬌。盼攜手終老,愿與子同袍。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當戰(zhàn)爭的號角吹徹,洛陽城一夜繁華盡褪,忘卻了昔日的燈火通明,遺忘了昨夜的小樓風雨,到處彌漫著哀傷與凄涼??v然戰(zhàn)火不斷,縱然世事難料,但烽火中翹首相盼的身影,卻一直在,一直都在。綽約的身姿偶爾俯身輕撫青石板,或許數(shù)一圈又一圈的年輪。女子終究在時光暗淡處流盡了相思的淚。
戰(zhàn)火綿綿,洛陽城內哀鴻遍野,城外更是馬革裹尸。
寒風滌蕩著孤城,凋謝了牡丹花,凋謝了春天,也凋謝了整個國家。將士們夜以繼日地奮戰(zhàn),體力匱乏,而宋文帝卻自戮良將,聽信小人,使得國家一度深陷戰(zhàn)爭的泥沼,難以脫身。
又是幾年幾載,瑟瑟的風夾雜著幾絲細雨,散落洛陽城。雨絲打濕了,布滿塵埃的城門,也打濕了女子的衣裳。歲月不曉人間蒼老,女子濃密的青絲已然點染白發(fā)。而在疆場奮力殺敵的將軍,卻也早已心力交瘁。內心無望的他,看破世間的紛擾,無顏面對女子。殊不知伊人獨守空城,如今早已青絲成雪。
時光荏苒,歲月流失,當年只身一人的女子,終究在無盡的思念中香消玉殞。流年斑駁,一圈又一圈枯黃的年輪,仿佛書寫著昔日的累世情深。
等戰(zhàn)事平息,洛陽城不復當年。一位面容滄桑的僧人來到城門之下,輕撫青石板,留下了相思的淚。
秋雨紛紛,舊故里花木草深。城郊外牧笛聲聲,可曾迷離誰的心扉,青史不改,憶當年魏書洛陽城。絕世情深,用苦等與淚水書寫。
幾年微雨,洗卻韶華萬千;幾卷秋風,是否依然如故。望著斑駁的城門,你我執(zhí)手相依,看陌上花開,聽伽藍夜雨,聲聲如初……
煙火氣議論文篇二
喜歡在春天的山林間,憑欄眺望,靜品一杯茶;喜歡在酷熱的夏日里,來上一碗清涼酸甜的冰沙;喜歡坐在燦爛的田地中央,嗅麥穗啃包谷;喜歡一家人圍坐著火爐,手邊是麻辣鮮香的火鍋,腳下是炭烤著的雞蛋,紅薯……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無論是美味珍饈還是簡單的辣椒炒肉,都蘊含了
世間冷暖,都是最忘不了的人間煙火味。
古老的資水江畔,有一個小縣城,便是我的家鄉(xiāng)—安化。初春,茶剛剛葉露新芽便被綰著長發(fā)的采茶女摘下,我獨自坐在閣樓里,面朝萬山含黛,清曠幽靜的春日山林,凈手,起桌,輕坐,沏茶。黑茶伴隨高山泉水的韻律舒展開,小啜一口清新的山嵐,先是微苦后便是清甜,這抹飄渺又奇妙的味覺變化,在我心頭泛起層層漣漪,滋潤了激越的心肺。我深知,這是春分里的人間煙火,清新淡雅,是陽光和露水的味道。
夏光瀲滟,微風輕拂。教室里的我頂著一顆被酷暑折磨得不堪的頭,炎熱和煩躁讓我沒法集中精力,滿腦子的涼茶,冰楊梅,橘子汽水。一放學,便飛奔到小賣部,進購零食完畢后一頭扎進臥室。左手竹葉扇,右手冰棍,再配上葛優(yōu)躺,度過了整個夏天。炎炎夏日中,我最喜歡的食物就是冰沙了,冰好的冰打成冰沙,淋上奶白色的煉乳,撒上些餅干碎,堅果粒稍稍裝飾下,簡單美味的夏日甜點就大功告成。一勺一口,牛奶的香醇,堅果的酥脆在口腔中交融,冰沙的涼爽安撫了我那顆躁動不安的心,像雨,沖刷了所有疲憊與落寞。我深知,這是夏至里的人間煙火,清涼絲滑,散去燥熱煩悶。
秋高氣爽,五谷豐登,是收獲的好時節(jié),燦燦的田地,陣陣麥香,如鼻間拂過麥穗,陽光混著泥土,飄入一個個思鄉(xiāng)游子的夢。收獲的玉米,小麥,大豆,稻米也轉化為了香噴噴的八寶飯,窩窩頭,雜糧餅干……金燦燦的玉米棒子,紅彤彤的辣椒串子成為了人們家門的裝飾品。我深知,這是秋日里面的人間煙火,扎實樸素地寄托著人們收獲的喜悅和來年的期望。
冬季將至,大雪飄飛。嚴冬里,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不再是北風卷地,漫天雪花,而是房間暖和的大床,滋啦滋啦直冒油的臘肉,香醇回甘的米酒,即使嚴寒,但家人、美食、團聚讓我們無所畏懼。
在外奔波,風塵仆仆。一回家,打開暖氣,燒一爐熱氣,煮碗韭菜餃子,輕輕咬上一口,厚實的臘肉包裹著濕熱的湯汁在舌間化開,流油香溢,肥而不膩,溫暖了冬日中孤獨疲倦的心,一天的壞心情都煙消云散。
春節(jié)來臨時,我們又在廚房里忙于炊煙縷縷中,梅菜扣肉、剁椒魚頭、豆鼓炒臘肉被搬上餐桌,正中央的火,熱氣騰騰,光澤紅亮的油,讓人食欲大開,毛肚、香腸、油條、豆腐被統(tǒng)統(tǒng)丟下,沾上特制的調料后便滿心歡喜地送到嘴里,一家人、一口、一張桌,其樂融融,我深知,這是冬至里的人間煙火,熱鬧非凡,溫暖人心。
人間煙火,或清新淡雅,或鮮紅麻辣,人間煙火,承載了太多太多美好回憶。
煙火氣議論文篇三
月白風清,秋色漣漪,我初遇這百里流金。
鄉(xiāng)間的小路總是顛簸的,脫離塵世的喧囂,和著田野間清新之味,堵在高速上十幾小時的厭煩被掃蕩一空。坐在車里卻有種在海上乘風破浪的瀟灑不羈之感。
“回來啦!”奶奶的眼睛笑得瞇成月牙,里面流淌著璀璨流銀。
看著鋪滿前堂金燦燦的玉米山,就知道今年收成還不錯。我蹲下去拿起一個稍小的玉米棒,掰成兩節(jié),頓時一只粉白色的肉蟲便掉落在地。輕輕用竹竿挑起來,扔向對面的竹筐,那兒已經(jīng)有大半籃了。
爸媽他們也都找了個小板凳坐下開始挑肉蟲,一時無言,只余那陣陣清脆的玉米棒被折斷的聲音縈紆不散。
“臭蟲,拿你喂雞!”奶奶笑著惡狠狠地說道,“該脫粒了!”
我看見爺爺搬來一臺在村里循環(huán)利用的脫粒機,爸爸捎來一個鐵鎬鏟玉米棒,浩浩蕩蕩的大型陣仗儀式就此開始。
灰白的玉米絮隨風飄揚,很快便被媽媽聚成一堆。它們狡猾得很,專向人衣服里頭鉆,不讓你被癢的觸感洗禮誓不罷休。遠遠地看那堆越積越高的絮,就像一朵粘稠的烏云,還沒來得及大放異彩將甘霖送予世界,就啪嗒掉落人間。
“啊嘶”奶奶突然向后退去。
我急忙看過去,卻也只瞥到一眼血肉翻飛的殷紅手指,一滴血珠點染在她腳下的玉米粒上,如一束鮮紅的玫瑰,綻放于塵埃,璀璨于星河。奶奶從褲腰的袋子深處掏出一個上了年份的創(chuàng)口貼,隨意粘了兩下就笑著說道沒事。見血也不再拼命沖出其皮膚,奶奶也依舊精氣神十足地挑著玉米粒,我和父母都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
后來啊,去醫(yī)院拍了ct才知道,那兒的手指骨已經(jīng)斷裂了。我們誰也不明白,在那樣的疼痛下,奶奶究竟是怎么露出充實的笑容,繼續(xù)鼓足了勁干活。
“該曬曬,該曬咯?!蹦棠逃皿a臟的圍裙抹了把額頭上的汗,如釋重負道。
我們把脫好的玉米粒平鋪在家前的空地上晾曬防止它發(fā)霉。弟弟攜著幾個貪玩的小男孩飛奔過去,路過玉米粒堆時,他們狡黠的'黑眼珠轉了轉,竟就開始在其上蹦蹦跳跳,“哈哈!我們在沙漠滑行!”玉米粒飛濺,濺出一絲微不可查的嘆息,孤零零地臥倒路旁。
“喂!你們這群破小孩!”我氣急敗壞地用手驅趕著他們,真是,沒干點農活就不知好歹了。余光里,奶奶枯槁消瘦的身影,顫顫巍巍地,彎腰撿起一粒又一粒。
躺了三天的玉米粒,終于投入了蛇皮袋的懷抱。
一斤九毛錢。
來收玉米粒的大叔的手,指甲縫里都是黑泥,是啊,被無數(shù)個烏黑的夜晚所浸沒,它早已染上了黑夜的靜默,卻依舊固執(zhí)地訴說著其主人日日夜夜的操勞與疲憊。
奶奶小心翼翼地把錢塞進枕頭底下,笑道:“你可要好好上學啊,奶奶掙得錢都給你,供你上大學!”她的眼里星辰在閃。
小家小院,一戶戶的人家,擠在一個小村里簡簡單單地生活,它有它們自己獨一無二的節(jié)奏,有自己悠然出塵的人情味,有自己明如陽光的追求理想。每個人都在認真且忙碌地生活。
山河遼闊,潮起潮落,我貪戀這人間煙火。
煙火氣議論文篇四
每到了冬至時分,嘉興家家戶戶并會煮桂圓燉蛋湯來喝。桂圓,具有補心益脾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在嚴寒的冬至夜里,喝上一碗便能夠暖和一整個冬天。
十四歲那年的冬至,爺爺要過八十大壽,我自告奮勇要給爺爺燒一碗桂圓燉蛋湯。媽媽有些擔心,但拗不過我,便和我一起去買菜。
迎著瑰麗的朝霞,踏出家門。清晨的小菜場,蔬果都帶著一股清新的味道,消失在過道上,叫人抖擻精神。先要買雞蛋,媽媽說得是新挑來的土雞蛋,土雞蛋的蛋殼顏色要比其他的蛋深一些。這樣煮出來的,蛋即使捏得有些扁蛋白,也不會開裂,接著買桂圓,鮮桂圓早已過了果期,要用果干來代替,在陽光下晾曬了十幾天的桂圓干,賦予了它新的活力,褪去了以往的晶瑩與生澀,變得味道濃厚。
有人說,最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法,只有自然新鮮的食材,才會讓自己的菜做出來味道更好,好的食材便是成就煙火味的第一關。
將雞蛋洗凈,放入煮鍋中,待水燒開,將火調小,等到鍋中的水微微沸騰,再煮上三分鐘,把雞蛋撈出浸涼水當中,雞蛋在臺上一滾便綻開,露出蛋白來。桂圓和紅糖一起下,入沸水。紅糖一下水,就把水染成紅棕色。桂圓干也漲成了一個個小團兒,此時再把雞蛋放進去,水在灶上“咕嘟咕嘟”地冒著泡,帶著些甜味的水霧鉆入鼻腔。別以為這樣就結束了,我正想要關火時,媽媽捧著一大把紅棗走過來,放進湯里,桂圓燉蛋湯里放紅棗是我們家獨有的傳統(tǒng),我想美味的每個瞬間,無不需要用心創(chuàng)造。然而每一雙手做出來的湯,味道都不一樣,祖輩的智慧需要代代相傳,這傳承便是煙火味的第二關。
木桌搬到小院的臘梅樹下,一家人圍坐桌旁,聞著梅香桂圓燉蛋湯,顏色清淡,甜米一口,滿嘴的香,滿心的甜食材都是圓圓的,仿佛也在主導著來年團團圓圓,爺爺也拿出他親手釀的酒。對他來說,兒孫滿堂,和他一起把酒言歡便是一年中最好的滋味。家是生命開始的地方,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做飯,用食物慰藉家人,凝聚家庭。在鍋碗瓢盆中,人們成長相聚相離一碗熱湯,承載著千千萬萬個不同的家庭愛與思念,這便是人間煙火味的第三關。
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源自家鄉(xiāng),是睹物思人,是借物懷舊。煙火味,是連接人與人之間那細長的紐帶。
煙火氣議論文篇五
石擊可有火花?心撞可有一生?但愿——“或許我們會從彼此的世界離去,但我會一直將你想念?!?/p>
隨著人心的深入,我們愈發(fā)的對外人的排斥,盡管表面上是笑迎人,笑談人,笑與人,但是人心莫測,我們不能猜測泥土與樹根是否有感情,就像我們不能猜測別人是否以真誠來待我們一樣,但愿人間中莫測的藍天與白云是一束清澈的煙花。
聽過奶奶與鄰居的談笑,看過奶奶與鄰居在樹蔭下的和諧,同樣也聽到爭吵,看過不愉快。一場場的情景,讓我深疑她們到底是普通的友誼呢?還是小樹般的友誼呢?普通終還是普通,小樹終還是一折就斷,經(jīng)不過風雨的洗禮,人與人到底有著怎樣的.間隔,會要如此的人間越來越清淡無味。
少了笑聲,多了陌生;少了堅持,多脆弱。會真的是無味嗎?
陽光灑下,映在兒童的臉頰上,他們笑著。一只蟋蟀在多個兒童的熾熱的目光下演奏著,好像是專門為兒童們的友誼而彈奏的,音律活潑、跳動、和諧。他們不會像大人如此多心思,反而是無憂無慮的。交朋友只需開心,交心只需真誠,他們對待自己的朋友都是以誠相待的。有什么稀奇的便是一群人,有什么開心的也是一群人。雖說這個年紀的他們,也會打打鬧鬧,但是他們的友誼是清澈的流水。清得見底,沒有心思;流得嘩啦,是人心的歌詠。
人間也正需如此熱烈開放的煙花。
這世間為何,老成的人就該比幼時少真誠的友誼呢?是因為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事,是因為他們真的長大了,是因為他們真的經(jīng)歷了太多……雖少,但有,而且深厚長久。
是人間最美的煙花啊。
像是人生中成長的友誼,升空時是微弱溫熱的,開放時是美麗而開心的,降落時化成了灰是沉默的,消逝時是陌生的,同時也落到了地上,成為新一代花的化肥,守護并繼續(xù)著他們的友誼——煙花。
可是友誼——不是天長地久的煙花,也不一定會成花的養(yǎng)成。
可是人心——難測,不測,他不一定會是真誠的希望心與心相系的。
多一點人間煙火。
煙火氣議論文篇六
我就是我,不食人間煙火。——題記
我呢?是一個超溫柔的人,當然,是對于熟人,還有小孩子很溫柔。對于陌生人還是有些禮貌,不過如果是我看不慣的人,那就得說抱歉了。
我性子很直,不喜歡說假話,陌生人我也惹了不少,有一個很大的愛好就是——懟人。我自己也特別無語,主要是我看著那些強刷存在感的人,特別想懟,又沒和你聊天就上來插幾句嘴,完了還自以為是。呵,那我一定會懟的,控制不住我自己啊!而且,我懟人不分男女,管你是誰,不過我的小寶貝們,我不敢懟。
我脾氣很大,有些時候心里很悶,完了再來一人過來嘲諷這兒嘲諷哪兒,那么……我沒動手都算好的了。我也不是紳士,當然是對于討厭的人。
我很愛我家小寶貝們,很愛很愛。當然,我也不可能把心掏出來給她們,不現(xiàn)實啊!但是,我可以把最好的給她們,把我的愛給她們,把所有甜言蜜語給她們,然后附贈一個我。
我人肆意,性妄為,不拘小節(jié),很隨心,生氣了最好別惹,因為我怕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和別人不同,別人雖然擼狗擼貓,我,不僅擼貓擼狗,還擼嬰兒。那種胖胖的嬰兒,皮膚很好,肉也多,超舒服的!控制不住我那雙罪惡的手。
我這個人有時大大咧咧,有時候很拘束,一會開朗一會安靜,嗯……我朋友都習慣了。不過即使她們是我朋友,我也會毫不客氣的懟她們。但是是鬧著玩的,偶爾也會撒撒嬌,不過想象那個我畫面……有點不忍直視。
可能因為星座關系,我很開朗,很少憂郁。說實話,我真的一點都不細心,我真的一點都不了解我朋友。
不論是誰的錯,道歉的永遠是我,搞得像真的是我的錯。不過也習慣了,盡管有點不服。
我不怎么交友,就算交了也不怎么聊,因為我不是主動的人,但對于比我還不主動的小夏子,我只能主動了。
我很守舊,要么一生一世一雙人,要么孤身一人浪跡天涯。
與我不和的人,我不會與她交朋友,因為就算做了朋友,也是天天吵架,浪費時間。
煙火氣議論文篇七
中國人似乎都很饞。唐魯孫先生有一篇《中國吃》,里面記載了許多美食,像北平的燒鴨子、豆汁兒等,真是讓人看得流口水。內蒙古興盛羊肉,江南地區(qū)好吃魚,高郵以鴨蛋著稱,各地有各地的特色。
我的家鄉(xiāng)在湖南。在冬季來的不只有雪,還有臘魚、臘肉,這些大都是爺爺做的。爺爺每年都會在院子里搭一個大大的熏肉架,熏肉時那濃煙總像是能認路似的,自己就溜進屋子里來,惹得我噴嚏不斷。每當這時候,家里人人都是開心的,因為年就要來了。但更讓我懷念的是那豬血丸子,外表黑不溜秋,里面卻是通紅,一口咬下去,滿口盈香,而且這東西別處沒有。
在家鄉(xiāng),我是能吃辣的,甚至到了饞的地步。小時候奶奶從腌菜缸中拿出一根泡辣椒給我,估計是泡過很久了,色澤金黃,令人嘆為觀止。吃完后,不僅嘴唇口腔是熱熱暖暖的,連胃也是暖暖的,甚想再吃第二根、第三根。但后來到了廣東,做菜很少放辣椒,盡管別有風味,但總覺得少了一種味。只有每年春節(jié)從家鄉(xiāng)帶來各種吃食的時候,才能像個老饕似的大飽口福。
今年過年受疫情影響,家人都不能回去,我愁眉苦臉了好久。一為疫情肆虐,民眾苦難;二則為太過想念家鄉(xiāng)的美食而不可得。但不久前爺爺奶奶寄來了一個大包裹,里面竟全是吃的,可把我高興壞了。一邊辣得額頭淌汗顧不上擦,一邊猛往嘴里填塞。吃完,看看滿桌狼藉,終于心滿意足地說了句:“好飽啊……”惹得爸媽都笑了。
回頭繼續(xù)翻看包裹,發(fā)現(xiàn)了一包手工紅薯粉。以前我是極不愛吃這個的,可如今卻像見到珍寶一般。都說人的口味是會變的,我總覺得有些感覺是永遠不會變的?,F(xiàn)在的我也很習慣廣東的吃食,甚至越來越喜歡上廣東美食了,但胃的深處總有一個空間是留給湖南美食的。
吃,是人的本性。滾滾紅塵中,若沒有這撫人心的煙火氣,那將會少了多少掛念呢?
煙火氣議論文篇八
品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題記
不知從何時開始,回老家的第一件事便是到樓下的米粉館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雖不是什么佳肴,卻也品得一番滋味,心中也記起不知幾年前老爸的一番話來。
“兒子,吃米粉有三品,知道嗎?”老爸拿起筷子尾部敲了敲我的頭。
“不知道”我繼續(xù)埋頭吃著。
“一品,品肉;二品,品粉;三品,品湯。”
可年幼的我不甚懂——米粉嘛,大口吃掉不更好?
三年前,我離開家鄉(xiāng)來到省城求學,臨行的那個早晨吃的那碗米粉,才懂得什么叫“三品”。
“一品肉,品其鮮嫩多汁;二品粉,品其入口即化;三品湯,品其齒頰留香。”坐在家門前的米粉店里,看著身旁大包小包的行囊,碗里的熱氣漸漸鋪滿了鏡片,我拿起竹筷一口口地吃著,縱是已吃百十遍,仍品得那一番滋味——家鄉(xiāng)最樸實而自然的滋味。
再吃到家鄉(xiāng)的米粉,已是兩年后中考前的最后一個假期。背著沉重的升學壓力狼狽在逃回家中,第一眼看到的還是樓下那個米粉店,大大的鍋上飄蕩的熱氣。
這碗米粉,我不再似以往趕時間而囫圇吞吃,坐下來,挑著米粉,尋著記憶中老爸的話,“一品,品肉;二品,品粉;三品,品湯。”由清晨熹微的陽光漸漸鋪滿手掌,少了幾分浮躁,多了幾分寧靜。我能清楚地感受到,此時此刻的心情仿佛突然輕松了許多,不再是初三的沉重與壓抑。碗上的熱氣漸漸散開,遠山上的初日也緩緩升起。這是在省城的米粉館里尋覓不到的滋味。
在省城,也曾在大街小巷里的米粉店品嘗過,美味者有之,可每每想家,卻也總是盼著再品一回家門口那碗平平無奇的米粉。四方食事縱好,終究抵不過家鄉(xiāng)本土的這碗米粉,有時覺得我就似那個憑心流浪的小王子,不論身處何方,亦有家可歸。
今日,我獨自在校門口的米粉店中,算來在異鄉(xiāng)求學已有三年多,再吃到那熟悉味道的次數(shù)卻屈指可數(shù)?!耙黄?,品肉;二品,品粉;三品,品湯?!崩习值脑捰只厥幵谀X中,看著這碗與記憶中大相徑庭的米粉,湯上的熱氣又鋪滿了鏡片。
我想,未來的日子還很多,很長,或許我會品嘗到各式各樣的美食,只不過家鄉(xiāng)的那碗氤氳著熱氣和香氣的米線,會成為心中永遠的記憶。
品肉品粉品濃湯,品人品景品鄉(xiāng)愁。老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我想,‘品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词谴艘狻?/p>
鄉(xiāng)夢不曾休,惹甚閑愁?倒也品出個人間有味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