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反思篇一
教學前,我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讓學生通過資料去充分地感受。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了解,因而對學習課文也產生了興趣。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然后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回顧整個教學過程,總覺得還有很多知識點落實不夠到位。現(xiàn)就這堂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
1、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效的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讓學生體會地球的美麗、渺小時,在學生讀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認識后,再輔以課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麗、渺小,使學生對地球媽媽的感性認識更加豐富生動,這時再次讀文,理解和朗讀就比較到位了。
2、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適時的補充有關圖片資料:人類怎樣破壞自然資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tài)災難。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又出示了一組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圖片和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統(tǒng)計,學生從中了解了我們面臨的十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huán)境污染,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在課堂上,學生在聽老師介紹完以后,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的出路何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特別是在讓他們談談今后該怎樣保護地球時,他們都有話可說,而且說得很切合實際。如果沒有補充有關生態(tài)災難的課程資源,課堂教學效果就不會這么明顯。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到位。
3、文章中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如:“本來”、“至少”等詞語的運用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嚴謹?shù)奶攸c。課后,我想與其用講解、換詞的方法,還不如先引導學生用“本來、至少”等詞造句,再來講句子的意思,也許學生的體會就比較深入。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反思篇二
這是一篇說明文采用的是科學小品文的形式,《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本文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說明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義。課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第一段先說地球的可愛,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后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shù)厍蛸Y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們在備課時認為重點在自然資源有限而人們又隨意的破壞,通過它強調“只有一個地球”。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力求做到: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喚起學生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墩Z文課程標準》又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薄墩Z文課程標準》又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獲取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去讀書,去探究,去研究,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對于六年級的孩子來說,說明文已經很熟悉了,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在初讀中都能找到,也能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所以我把教學重點放在辯論討論上,他們雖然開過辯論會,但關于“是否移居其他星球”這樣的問題還沒有看過,說過。我想通過他們的查找,辯論的過程讓他們體會地球對于我們的重要性。
1.解決生字詞,讀懂課文內容。
2.深入理解“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一內容,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增強珍惜資源、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了解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人類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
自主合作,探究發(fā)展
課件
一課時
一、激情入境,導入新課。
4月22日是什么日子?(世界地球日)能談談關于世界地球日的知識嗎?(世界地球日最初是由美國人提出的。目的是為了讓全世界人都保護地球。)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課外書)師:廣泛閱讀課外書是學習語文的好辦法,大家應向他學習。世界地球日的提出目的是讓我們自覺地保護地球,因為茫茫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
板書:只有一個地球
二、初讀感知,自行解疑。
1.地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那些知識,請大家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能從中了解到什么?
生讀課文。
2.讀了課文,地球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3.迅速瀏覽全文,看文中那句話能概括這個問題。
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板書:可愛 /易碎
三、細讀悟理,落實目標。
1.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地球的可愛?
在天際遨游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
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教學反思《《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課件出示以上兩句話。讀讀這兩句話,從中體會出什么?(學生談體會)
試著把地球的美麗可愛以及我們與地球的親近之情讀出來。(生讀)
請大家用一句發(fā)自內心的話贊美我們的地球。
2.請同學們看著畫面,聽讀下面的課文,看又能從中體會出什么?
課件出示:配音畫面。地球又是一個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同茫茫宇宙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表面的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這樣,人類活動的范圍就很小很小了。
抓住哪些重點詞語體會的?
例如:6300 一葉扁舟 5. 1億五分之一
3.請大家分組合作學習3—4自然段,看能從中讀懂什么?學生自學,小組內交流,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不懂得問題互相幫一幫。。
課件出示:
自然資源:水資源 森林資源 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大氣資源
師:(指課件畫面)大家看,這四類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的,可為什么又變得不可再生了?用自己的話說說好嗎?再說說生活實際中這樣的例子。
課件顯示濫砍樹木,汽車、工廠排放污氣,洪水暴發(fā)、泥土流失等鏡頭組合。
看了畫面,再回頭讀這段話,相信更有更深的感受。(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學生讀。
4.當你理解到自然資源這么容易遭到破壞,此時,你想對大家說什么?
四、探究辯論,拓展創(chuàng)新。
1.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在人們的隨意毀壞中必將迅速減少,同學們試想,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資源都枯竭了,人類要生存,該怎么辦?請你們迅速整理搜集到的資料,說出自己充分的理由,準備三分鐘后當場辯論。
2.是呀,我們的前提條件是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資源都枯竭了。通過剛才的辯論,我發(fā)現(xiàn)你們的.知識面非常寬,說明你們課外讀書很多,這是個很好的習慣。咱們就先辯論到這里。回過頭來看看科學家怎么說?請自由朗讀課文6—7自然段后回答。
五、明理導行,深化認識。
1.我相信,隨著太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移居別的星球一定能成為現(xiàn)實。只是目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不能實現(xiàn)。因此,宇航員在遨游太空目睹了地球之后,發(fā)出這樣的感嘆,齊讀——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它c符號)孩子們,此時,你們最想說什么?
2.我提議:組成環(huán)保宣傳小組,立即行動,我們這次行動的口號是(課件畫面顯示:保護地球,愛我家園)大家可以畫宣傳畫,可以寫標語,可以寫讀后感,還可以朗讀優(yōu)美的段落。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總結:同學們個個都是優(yōu)秀宣傳員,希望你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做一個保護環(huán)境的小衛(wèi)士,相信有了你們的努力,地球母親明天的環(huán)境會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師:請同學們課下繼續(xù)搜集資料,做一份“綠色環(huán)?!睂n}手抄報。
13 只有一個地球
可愛易碎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采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從人類的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本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一中心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表現(xiàn)在哪里?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的外表的美麗可愛,讀出對地球的贊美之情,并能熟讀成誦。在引導學生體會地球的渺小。再讀三四段從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然而面對養(yǎng)育我們的母親,人類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 “礦產資源的枯竭”。接著全班分小組圍繞“是否可以移居”展開辯論。告訴我們只有保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
教學中,我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誘導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主體內化,激發(fā)了孩子的情思。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親”的懷抱時,他們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們盡情地訴說著自己對“地球母親”的心聲。一聲聲、一句句飽含真摯感情的話語,多么令人心酸,扣人心弦。那不是僅僅用語言在說,而是用心在說,用情在說,用自己對“地球母親”全部的愛在說。
教學后,和學校的老師交流,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評價太膚淺的,“你讀得很有感情”、“你說的很好”……辯論會的時候只是一個小組上去展示,而沒有讓全班參與進來,讓孩子白白準備了,學生的參與度降低了,影響了一下學生的積極性。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致力于引導學生關注“你從他的朗讀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覺得他那些地方讀得好?好在哪里?”……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實效性的評價,讓評價真正落到實處,不在只是空套、只是點綴。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反思篇三
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我精心設計了如下教學步驟:速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精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集體交流學習心得,教師抓住重點,適時予以點撥,引導學生突破難點。雖然,我想在本節(jié)課中努力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反復審視教學設計,我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因此,心中底氣很不足。
“粉墨登場”之后,我努力體現(xiàn)著以下理念:
課堂中,我不僅身體走下來了,心靈走下來了,全身心地融入到了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真正充當了一個平等的合作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共建了一個快樂、和諧、發(fā)展的課堂氛圍。
在現(xiàn)代教育中要重視賞識孩子,這是每個教師都明白的道理??墒?,在課堂上,教師能不能真正做到賞識每一個孩子,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討論的。課堂上,我通過親切的微笑、真誠的鼓勵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中,激發(fā)了孩子的進取心。
孩子們表現(xiàn)得主動積極,課堂上出現(xiàn)了精彩的場面。“老師,我想做小老師,帶領大家學習第7、8自然段,可以嗎?”在聽到車美煥同學的請求的那一剎那間,我的心充盈著無比的喜悅,這不就是我一直渴求的讓孩子做真正的課堂主人的一個漂亮的回答嗎?我滿心喜悅地答應了。“小車老師”流利地朗讀著、從容地交流著自己的讀書感悟,自信地接受著同學們的挑戰(zhàn),儼然一個“博學”的“小老師”。紀曉東、曲靖威等同學也不甘示弱,大膽地質疑……是的,把賞識的目光投向孩子,給孩子們一個機會,他們會還給我們一片精彩!
40分鐘轉瞬即逝,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后,我的心卻怎么也輕松不起來。我總覺得幾天來自己一直陷入一場迷霧中。經過幾位導師的講評,我的這份感覺終于變得清晰起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雖然我也知道這是本文的“命脈”,但教學時,因忙于應順學生的自主,我被學生“牽著鼻子”走了。當全文都學習后,我忽略了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中心句回歸整體,只是草草收尾。
聽著教研員夏老師的點評:“每教一篇課文前,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線索,找準思路,選好切入點。不管采用怎樣的形式學習課文,教師心里始終都要有一條主線?!弊肿志渚渲锌?,字字句句擊中要害,是的,不可否認,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仿走他人路”的'傾向。在精心鉆研教材方面還有待深入,如:在學生匯報交流了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后,我沒有從整體上予以把握,引導學生及時小結,因而大部分學生獲得的還只是零散的知識。教學的思路還有待明晰,如:當學生匯報讀書心得時,教師被學生生發(fā)出的一些小問題牽走了,一致“大框架”顯得不夠清楚。
評價不應只是膚淺的表揚,“你讀得很有感情”、“你說的很好”……孩子們的評價還是只停留在一個很淺的面上,給人空洞、乏味之感。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套話正有充斥整個課堂的趨勢。這的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致力于引導學生關注“你從他的朗讀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覺得他那些地方讀得好?好在哪里?”……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實效性的評價,讓評價真正落到實處,不在只是空套、只是點綴。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用心聆聽著導師們的點評,一直困擾在我心間的迷霧慢慢消散。我深知前進的路上還會有困惑,但我愿與新理念一起成長,在摸爬滾打中鍛煉自己,自信地走向明天……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反思篇四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學小品文,從人類生存的角度向我們闡述了地球對人類的重要性。這篇說明文的條理非常清晰,從地球“美麗而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呼吁我們要精心保護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的又容易破碎的地球。
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定位在:
1、能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說出對句子的理解,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
2、抓住關鍵句子理解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找出有關的句子,了解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拔覀冞@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中心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再引導學生談地球的美麗,資源的寶貴;最后引導學生體會層層深入的說理方法。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效果不錯。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致力于引導學生關注“你從他的朗讀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覺得他那些地方讀得好?好在哪里?”……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實效性的評價,讓評價真正落到實處,這樣才會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理想。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反思篇五
《僅有一個地球》是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經過深入文本、聯(lián)系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僅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本文雖然只是科學小品文,可卻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xiàn)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教學的難點是:如何將這樣一篇科學小品文讓學生學得有情趣味,使之既能理解課文資料、知曉課文的表達方法,同時內心又能真正被打動,將環(huán)保意識內化為行動。
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宇宙與地球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資料沒有一個很深的了解是很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會深刻。所以,我首先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讓學生經過資料去充分地感受。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了解,對學習課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然后讓學生圍繞課文資料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資料,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本事。
我回顧整個教學過程,總覺得還有很多知識點落實不夠到位?,F(xiàn)就這堂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與大家切磋:
1、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充分質疑的基礎上,自主讀書,邊讀邊劃,聯(lián)系課文,深入思考,并選擇自我最感興趣的問題和同學交流討論,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的、自由的與文本直接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與思考。在全班交流時,我根據教材特點,采用了變序教學的方法,首先抓住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為什么會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這一問題直奔主題,再輻射全文,避免了瑣碎的、按部就班地講解課文。
2、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效的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讓學生體會地球的美麗、渺小時,在學生讀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認識后,再輔以課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麗、渺小,使學生對地球媽媽的感性認識更加豐富生動,這時再次讀文,理解和朗讀就比較到位了。
3、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資料的基礎上,我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適時的補充有關圖片資料:人類怎樣破壞自然資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tài)災難。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之后我又出示了一組文字資料:地球資源的現(xiàn)狀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進而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的出路何在經過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人類僅有一個地球,必須精心保護地球!”最終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最終的拓展延伸,讓學生結合自我的生活實際談談該怎樣保護地球。有利于促使學生將環(huán)保意識內化為行動。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遺憾: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宇航員說的這句話不夠深刻,學生回答問題的面有點窄,這和教師的引導有很大的關系。這也證明課前備課不夠充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到位: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我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可是,這些設想即使能實現(xiàn),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這段話還應經過朗讀訓練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可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設想”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這僅僅是設想;“可是”要強調,以引起人們注意“可是”之后的資料,“即使”可強調,使人們感到,這種設想能否實現(xiàn)還是未知數(shù),“又有多少人”稍加強調,以便使人們意識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極少數(shù)人。
3、對于這篇科學小品文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如:“本來”、“至少”等詞語的運用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嚴謹?shù)奶攸c。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繼續(xù)努力去探索、完善。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反思篇六
這個星期,我們進入了語文課本第四單元的學習,本單元的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感受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了解人們?yōu)榇俗龀龅呐?,使“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扎根于學生的心中,并轉化為日常的行為。
《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闡述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積極參與到保護環(huán)境的行列中。下面我將談談我對上完此課后的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樹立“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可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缺少了對學生現(xiàn)在環(huán)境遭到污染,地球遭到破壞的知識的介紹,而且現(xiàn)在的學生雖然時時把保護環(huán)境掛在嘴邊,張口就來,但是,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依然不強,覺得電視上了解的,書本上了看到的,老師介紹的關于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后果離自己很遙遠。沒有切身的體會,他們也就難以引起他們的重視,所以這節(jié)課下來,雖然“珍惜資源,保護地球”這一口號掛在了他們嘴邊,但是很難融入他們心中,更別提落實在他們的行動中。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1.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課前,我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上網查資料或翻閱書籍收集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事例和環(huán)境污染給我們的人類的生活和地球帶來的影響,并在班級內相互交流。
2.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出發(fā),找一找環(huán)境污染的現(xiàn)象,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更能引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
3.在班級內創(chuàng)建環(huán)境保護的氛圍,讓學生自己想想可以為保護環(huán)境做些什么,如寫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標語,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huán)境,做關于環(huán)境保護手抄報,向自己的親戚朋友發(fā)出保護環(huán)境的呼吁……
我希望通過以上的這些方式讓學生將“保護環(huán)境”不再成為他們口號,而是落實到行動中,這不正是我們學習的主題與目的嗎?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反思篇七
本文是一篇比較生動的科普作品,同時緊扣環(huán)保主題,深入淺出,發(fā)人深省。
1、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對學生的預習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搜集了相關資料,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了解,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在教學中我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地球家園的美好,對地球母親的親切、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3、在此基礎上,通過不少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圖片,學生從中了解了我們面臨的十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huán)境污染,自然產生了保護環(huán)境的強烈愿望。
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在教學這一部分時先讓學生找出這句話讀一讀,說一說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講的,然后抓住了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聯(lián)系全課,說說地球的“可愛”表現(xiàn)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現(xiàn)在哪里,為什么要強調“同時”。在體會地球的“可愛”時,從多媒體課件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圖片、美得令人驚嘆的自然風光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為幫助學生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通過完成表格式思考題,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1、例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
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弊x這段話,“本來”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本來”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資源的不可再生。
2、提問的指向性不太明確
例如在讓學生尋找能代表本文觀點的句子時,由于我個人表述不夠明確“文中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地球?”同學們都能找到其中的一點,但具有概括性的句子,同學們沒有迅速的找到,以后會加強這一點。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反思篇八
在接觸了小學教學以后,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學生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去感受去表現(xiàn)。在課堂上要做到或者是做好這一點,我覺得讀是很好的途徑。而在聽了白健橋老師的《只有一個地球》后,指導學生如何去讀、去領會這方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師:“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個球體叫地球,我們除了可以稱它為地球之外,還能稱它為什么?”
生:“生命的搖籃,地球村,母親……”
指生讀課題,在讀中融入自己對地球的認識,并把自己的認識傳遞給其他同學。
從剛一進入課堂,白健橋老師就把學生帶入自己在讀中領會的情境中,讓學生能主動的進入課文,從自己的角度去體會,去學習。
師:“想不想去看看太空中的地球?地球給你什么感覺?”
生:“美,渺小?!?/p>
指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指出應怎樣融入自己的感情。
師:“地球像母親,那我們在讀的時候應懷著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生:“感激,尊敬……”
就這樣輕輕一點,便讓學生很快的掌握住了感情基調,并很快的融入其中。同時,白老師在組織教學語言中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有他的成功之處的。特別是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語,用的很自然,很巧妙。如:
1:“地球是美麗的,卻又是脆弱的;地球是渺小的,但他的胸懷又是廣大的。那人類又是怎樣對待這位偉大的母親的呢?大家看了3,4段,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地球無私的把資源提供給人類,人類卻肆意破壞,使很多資源不能再生……”
2:“大家的事例也看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都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所以,破壞大自然也就是在毀滅人類自身,為了避免這些慘劇的發(fā)生,我們應該怎樣?”
老師的語言對學生起到示范和引導的作用,語言到位而又有節(jié)奏,很容易讓學生接受,進而更好的去配合老師。
注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地球的美麗,以及環(huán)節(jié)間巧妙的過渡語,這些在這節(jié)課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白老師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己搜集資料,并在課堂上進行了一場小小的辯論賽,這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知識,也促進了對課文的學習以及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