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一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此詩最大的特點是托物言志。詩先在一、二行描繪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兩行寫墨梅的志愿,一個外表雖然并不嬌艷,但內在氣質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fā)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學情分析:
學生生活在21世紀,王冕生活在遙遠的元朝時期,雖然學生和詩人有距離,但人性是相同的,人的心靈的情弦就是對話的平臺。在學生讀中感悟,讀中體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關鍵詞“淡”、“滿”,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空,讓學生借助文本和資料自讀、自悟,讓教師、學生和作者三者的心靈和諧交融,情感達到共鳴。
教學目標 :
1.學習生字詞,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3.在詩畫的感染下,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體會詩人卓爾不群、超凡脫俗的氣節(jié)和人品。
5.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音樂、資料
教學難點: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體會詩人卓爾不群、超凡脫俗的氣節(jié)和人品。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薄懊坊ㄏ阕钥嗪畞?,寶劍鋒從磨礪出?!睆墓诺浇?,不知有多少贊頌梅花的詩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元朝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王冕的作品。還記得《王冕學畫》這篇課文嗎?回憶一下。(板書作者、詩題。讀課題)
2.墨梅指什么?猜一猜課文可能會寫些什么嗎?
3.咱們趕緊去讀一讀古詩吧。
二、初讀詩歌
放聲自由朗讀詩歌,注意:將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看看讀完古詩后你會有什么疑問。(多讀幾遍)
(一)朗讀:1、指名讀,正音:乾坤2、齊讀。
(二)質疑:
1、讀完詩歌后,你有什么疑問?
2、小結:為何作者畫筆下的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絲毫沒有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得到人們的夸獎呢?
三、品讀解疑
咱們靜下心來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批注,自己用多種方法弄懂詩句的意思,可以查字典,可以聯系上下文,還可以和同桌小聲討論一下,實在不明白的地方就作上記號。
(一)一、二行詩
1、解詞
(1)指名讀一、二行詩句。
這兩行詩里有沒有不懂的字詞?
洗硯池:洗毛筆、硯臺的池塘。傳說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2)理解詩句:誰能說說這兩行詩句的意思。(板書:淡)
(3)感受意境:再讀讀詩,邊讀邊想像:在這小小的洗硯池邊會是什么樣的美景?指名說。
2.看課件賞畫。師敘述:這幅《墨梅圖》畫的是橫向折枝墨梅,枝干舒展挺秀,構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新俏麗,生氣盎然。雖然只用了淡淡的墨色輕染“淡墨痕”,卻把梅花含笑嬌俏的樣子生動地刻劃出來。
3.指導朗讀(“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師點評。男生、女生讀。
(二)三、四行詩
詩人為什么特別愛這樸素淡雅、端莊秀美的梅花呢?指名讀三、四行詩句,師引讀。
1、釋句: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話的含義。
是啊,它并不希罕人們夸獎它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滿在天地之間。
(師小結并板書:滿)
齊讀整首詩。
2、梳理質疑:王冕在自己屋子的周圍種了一千多棵梅樹,題為“梅花屋”。他為什么這樣喜愛梅花,這樣喜歡畫墨梅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得走近王冕。
(1)課件介紹王冕資料
(2)此時,讀了后兩行詩,你有什么感受?議一議,讀一讀。
(預設:或體會到他對統(tǒng)治者無情的諷刺;或體會到他考進士屢試不中,滿懷憤郁;或體會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又或品悟出他歸隱家園、怡然自得的那份閑逸……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師小結:詩中,一個“淡”字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于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蕩,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分外的耀眼!“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比藗兪沁@樣稱贊王冕的?,F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卓爾不群、淡泊名利。(板書:卓爾不群)
想像引讀:一個清晨,晨光微曦,王冕手持書卷,緩步來到家鄉(xiāng)的洗硯池邊,輕輕坐下,靜靜的賞梅。看著看著,他欣然拿起畫筆在紙上揮毫,情不自禁的吟誦起來—我家洗硯池頭樹,……
(3)同學們,超凡脫俗的梅、堅貞不屈的竹和傲然挺立的松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愛思考的你們想一想歲寒三友象征著什么呢?趕緊再去讀一讀書,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指名讀。
(4)有同學會背了嗎?那我們和上音樂吟誦一下,配樂背誦。
四、拓展積累詩句
1、說起梅花,人們贊頌它的詩句太多太多,老師摘錄了一些。
齊讀
2、你最喜歡哪句詩,能大聲讀給我們聽一聽嗎?
五、書寫
這首詩言美、情美、意境美?,F在我們就工工整整地把這首詩抄寫下來, 讓我們在優(yōu)美的文字和音樂中,感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吧!
六、欣賞學生作品,點評。
教學反思:
一、古詩教學中的人性光輝
此詩語言凝練而優(yōu)美,意境深遂。詩句的字里行間流露著詩人的情感。我力圖挖掘古詩中蘊含的美好人性,以此喚醒和培植學生心中的情感。借助資料、畫面讓學生感受詩人與梅花風格的統(tǒng)一。
二、古詩教學中的個性化解讀
語文教學應當是一次次生命對話,是孩子們內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們個人見解和智慧的展現。因此,在古詩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王冕的了解談對詩句可能不一樣的感受,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三、古詩教學中的美的體驗
學生縱情品讀古詩后,這里讓他們靜下心來抄寫古詩。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形成一個落差,變大聲讀出情感為靜心體驗情感。此時,學生的心理情態(tài)是一種迫不及待地想書寫、想抒發(fā)。以此教師將情感的渲泄與語言的積累融為一體。
評析:
教師立足人性,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空,讓學生借助文本和資料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感悟、讀中抒發(fā),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體現三個維度的有機融合。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更是不斷追求真善美的課堂,教師在教學此詩時,讓學生通過注釋和資料加深對詩人王冕的認識,交流自己所品出的詩人的內心情感,在這樣的課堂里,教師和學生進行著對話,這里的對話,是師生都敞開心扉,人格對等的精神交流,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欣賞、評判,是學生張揚個性的一種自我超越,這是智慧碰撞、情感相融的結果,教學因此而涌動著生命的靈性。有著特殊體載與題材的古詩教學又何嘗不是這樣,只有當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激qing四射的時候,學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才能在吟誦、賞畫、積累、書寫當中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
2.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
教學重難點:理解并感受詩情畫意。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查找與古詩有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孩子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八單元:歲寒三友。歲寒三友分別是誰?嚴冬正是梅花盛開的季節(jié),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它的風姿吧?。╬pt)
看了梅花在嚴冬盛開的畫面,你想說些什么?
2、梅花是冬天的天使,是冬的精靈。自古以來,無數丹青妙手、文人墨客都對梅花情有獨鐘。
看,這是他們筆下的梅花。(ppt)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一些簡單的鑒賞知識,誰來簡單鑒賞一下這些畫。
3、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幅與眾不同的梅花圖,那就是王冕的《墨梅圖》。我們不僅欣賞他的畫,更要欣賞他提寫在畫上的詩。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和詩畫欣賞,要求:
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古詩要讀得有韻味,詩畫欣賞要讀明白。
三、賞畫品詩,感悟詩意。
(一)賞畫。
看,這就是王冕的《墨梅圖》,與前面的梅花圖相比,這一幅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ppt )可以自由談,也可以結合詩畫欣賞談談。
學生互相交流。
相機指導為什么叫墨梅圖。
相機補充:中國畫講究用墨為上,用色次之,王冕用墨的濃淡不僅把梅花畫得栩栩如生,而且畫出了梅花的神韻。他的這種畫法,開創(chuàng)了元代寫意花鳥的新風,對明清畫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難怪鑒賞家這樣評價他的畫,齊讀《詩畫欣賞》中的有關句子:圖中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圖新穎;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花朵只用淡墨輕染,僅花蕊加重筆墨,顯得清新俏麗。整個畫面雖無艷麗的的“好顏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氣”似從紙中透出。
(二)欣賞題詩。
中國畫講究畫面和詩文相得益彰,這是畫上的題詩。(ppt)王冕的畫清新脫俗,他不僅是個畫家,也是個書法家,他的書法有什么特點呢?
有一雙慧眼的孩子仔細觀察,一定發(fā)現這幅圖有一些小小的遺憾,是什么?
(三)品詩:
我們欣賞了王冕的書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這首題詩。
1、抽讀、齊讀。
2、按以前的學習方法自學古詩,匯報交流。
(1)題意。
(2)交流有關作者資料。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教師隨機補充: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他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的書法飽滿挺勁,他的詩語言質樸自然,寄意深遠。他是元代畫苑中以畫墨梅開創(chuàng)寫意新風的花鳥畫家。他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后人嘆賞不已,對明清畫壇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他自敘“平生愛梅頗成癖”,踏雪尋梅,“沖寒不畏朔風吹”,一旦發(fā)現奇絕之枝,即“喜欲顛”,載酒與梅花對飲,他的《墨梅圖》配上其親筆題寫《墨梅詩》,堪稱歌頌梅花風骨的傳世佳作,現收藏于故宮。
(3)字詞意、句意。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詩意: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花樹上,朵朵花都是淡淡的墨痕。
齊讀1句,這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淡淡的色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jié)操。
乾坤:天地,人間。
詩意: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齊讀2句,這句詩又寫了梅的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4)你們知道王冕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這首詩的?誰來介紹一下寫作背景?
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他不愿向統(tǒng)治者妥協(xié),厭惡社會上的腐敗? 風氣而過著“淡泊以明志” 的隱居生活。
“氣”還可以理解為什么?(傲氣、骨氣、正氣)
(5)你從“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生交流。理解:卓爾不群(優(yōu)秀卓越、超群出眾)哪些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不貪圖虛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向世俗獻媚,淡泊名利,堅守自己的情操)
小結:詩人贊美梅花的錚錚傲骨,也以此自喻,表現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齊讀。他就像超凡脫俗的梅花一樣,不向世俗獻媚,淡泊名利,堅守自己的情操,再讀。再看這幅圖,梅花清新脫俗,傲然綻放,書法筆力挺勁,題詩更是托物言志,浩然正氣,詩、書、畫、人格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王冕被稱為“墨王”,他的“墨梅風格”,可用“神韻秀逸”四個字概括。老師收集了四幅,一起來欣賞一下。
四、贊美梅花,積累運用。
1、王冕用詩書畫贊美梅花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你知道梅花還有哪些精神受到人們的贊賞嗎?(傲雪斗霜、堅韌不拔、謙遜樂觀……)對,梅是傲骨的象征,是高潔操守的象征,它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因此,梅花與牡丹并稱為我國的國花。歷代有志之士,留下了許多詠梅、贊梅的詩篇。孩子們也積累了一些,誰來背一背?老師也收集了一些,(ppt)一起讀讀。
2、古詩今用:
中國古代文人喜愛寄物抒情,我們除了學著欣賞這些詩畫外,在平時的習作中,也可以學著引用一些恰當的詩句,做到古詩今用。練習:
①他們雖然早已過了成為專業(yè)運動員的年紀,但是他們對羽毛球的這份熱愛,如嚴冬瑞雪中靜靜綻放獨自盛開飄香的臘梅。古有:“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蔽蚁嘈沤裉焖麄儗τ鹈虻膱猿植恍?,來日必將會迎來明天我們的“為有暗香來”!
②“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闭嬲挠抡卟粫蛲禾?,只會在苦難與摧殘里不斷追求,只會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慢慢積淀自己的力量。只有不斷磨礪自己,經歷“嚴寒”后,方能散發(fā)出陣陣“香氣”。
3、現代作家也很鐘愛梅花,寫下了許多贊美的佳作。老師帶來了中國古典名曲《梅花三弄》,讓我們一邊欣賞,一邊讀讀《拓展閱讀》中的三篇文章《臘梅》、《人如梅花》、《梅花贊》,邊讀邊勾劃贊美梅花品格的語句。
教學反思
1、鉆研教材,準確定位。
本單元主題是《歲寒三友》,教學時要在學懂、讀背古詩的基礎上,重在體會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從而感受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堅守內心的操守的高潔人品。另外,本單元三首詩的作者都是集詩、書、畫為一身的大家,教學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品詩上,還可以結合古詩下面的詩畫欣賞,帶領孩子們欣賞國畫、書法,提高審美情趣。
2、查閱資料、鋪墊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從預習習慣開始的。因此,學習課文時,課前搜集有關資料尤為重要。因為古詩詞離我們比較久遠,通過查閱資料學生可以知道作者生平簡介、寫作背景,本節(jié)課學生通過資料了解作者“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后,會對王冕的敬佩之請油然而生,帶著這種情感去學習古詩,就會水到渠成。
3、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情趣。
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情景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首要方法。所以在開課初,我展示梅花在嚴冬盛開的畫面并配上音樂,激發(fā)起孩子內心對梅花的喜愛。接著欣賞丹青妙手的梅花圖、鑒賞王冕的《墨梅圖》,通過比較,感受王冕的《墨梅圖》的與眾不同,從而引領孩子們去欣賞、去品位詩書畫。這時孩子們的情緒、情感被激發(fā)起來了,他們想表達、急于表達,而此時此刻師生的情感與文本作者的情感也就產生了共鳴。
4、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教學中,不但讓學生積累課內外詠梅、贊梅的詩句,而且能夠在具體的語境中能恰當運用詩句,學會古詩今用。另外,補充欣賞王冕的其他《墨梅圖》,邊欣賞古典名樂《梅花三弄》,邊閱讀現代詠梅、贊美的佳作,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拓展了文本,為學生編織了一張更大的知識網,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三
學情分析:
剛升入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以下能力:
1、搜集資料的能力。學生能在課前根據要求,通過書本、上網、問家長等手段,查找到有關課文的知識,。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學生已經能夠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通過合作進行探究學習——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達、如何在討論時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如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等等。所以,在本堂課我在突破重難點時,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
3、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根據教師的要求,用完整、通順的語言回答問題,進行師生、生生間的對話。本節(jié)課在理解課文的同時,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此種能力。
4、朗讀課文的能力。學生已經掌握了小聲自讀、默讀、齊讀、輪讀、站起來大聲朗讀等不同形式的讀。在本節(jié)課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就設計了以上不同類型的讀,目的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位、在讀中思考。
5、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背誦方法,也有了積累的習慣,并且積累了一定量的和課文有關的知識。
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是我國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現了他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與人品。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此詩淺顯易懂,同時又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讀時瑯瑯上口,全詩共有4句話,可以說是短小精悍卻富有哲理。
以讀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文本對話的空間?!皶x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理解詩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節(jié)課我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根據理解需要我設計了自讀、默讀、引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讀貫穿于我的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僅僅領悟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們更多更直接的與文本產生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了語文的教學本色。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
2.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
4、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教學重點:理解并感受詩情畫意。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查找與古詩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墨竹圖題詩》和《蒼松怪石圖題詩》,誰能給大家背一背?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一首題在畫上的詩,(板書課題:墨梅圖題詩)。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贊梅,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一起來體味這首絕美的詩篇。
3、齊讀課題。
(1)交流有關作者資料。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教師隨機補充: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末會稽諸暨(今浙江諸暨)人。他的別號很多,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會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浮萍軒子、竹冠草人、梅叟、飯牛翁、煮石道者、閑散大夫、老龍、老村、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齋”,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是元代畫苑中以畫墨梅開創(chuàng)寫意新風的花鳥畫家。他所畫家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后人嘆賞不已,對明清畫壇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2)課題質疑。設計提問: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3、同桌互相讀課文正音。
4、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指名學生朗讀古詩:要求聲音洪亮,字音讀準。
其余學生要認真傾聽,聽后根據要求進行評價。
教師根據學生朗讀情況隨機解決生字“乾坤(qián kūn)”的字音。
三、賞畫品詩,感悟詩意。
1、賞畫。組織學生觀察王冕筆下的梅花,并回答問題: 圖中梅花有什么特點?
(1)認真觀察畫面后,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補充;圖中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圖新穎;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花朵只用淡墨輕染,僅花蕊加重筆墨,顯得清新俏麗。整個畫面雖無艷麗的的“好顏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氣”似從紙中透出。
2、品詩:
理解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1)指名學生朗讀這兩句。
(2)小組討論學習。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指導學生理解: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4)設計提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花樹上,朵朵花都是淡淡的墨痕。)
(5)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直接描寫墨梅。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6)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讀等,采用各種形式的讀。)
理解后兩句“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難道梅花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現在我們來學習:
(1)指名學生朗讀這兩句。
(2)小組討論學習。
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指導學生理解: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jié)操。
乾坤:天地,人間。
(3)設計提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4)交流有關資料,明確題詩目的。設計提問:你知道王冕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這首詩的?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曾下東吳,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后見天下將亂,遂歸。
(5)你從“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jié)。它雖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fā)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四、回歸課題,情感升華。
1、設計提問: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品質與氣節(jié))
2、小結: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五、回顧反思:
1、“歲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樣的精神:(明確:“竹”是有氣節(jié),象征詩人“任而東南西北風”的氣概;松:不畏風霜,生機勃勃,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梅:超凡脫俗,象征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2、請學生寫出“歲寒三友”對自己的啟示。
六、作業(yè):搜集有關借物喻人的古詩。
教學反思
1、查閱資料、鋪墊情感。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從培養(yǎng)預習習慣開始的。我認為學習古詩詞時,課前搜集有關資料尤為重要,因為古詩詞離我們比較久遠,通過查閱資料學生可以知道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寫作的目的以及寫作時的時代背景。本節(jié)課學生通過資料了解作者“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后,會對王冕的敬佩之請油然而生,帶著這種情感去學習古詩,不是水到渠成嗎?
閱讀教學不可能指望通過幾篇范文的學習,學生就能舉一反三,所以,在課文最后的作業(yè)中,我布置學生繼續(xù)搜集有關借物喻人的古詩,目的是讓學生多讀多積累,多角度地吸收知識,為學生編織一張更大的知識的網。在搜集的過程中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情趣。
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情景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首要方法。所以在開課初,在學習課文前我通過配樂范讀,把孩子帶到了詩境中,去欣賞、去品位;這時我們看到孩子們的情緒、情感被激發(fā)起來了,他們想表達、急于表達,而此時此刻師生的情感與文本作者的情感也就產生了共鳴。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四
《墨梅圖題詩》教學反思
一、賞讀結合。對于梅花,孩子是比較不了解的,因此,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開放”的動畫片斷,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直觀而清晰的了解。但由于時間有限,這一設想最終沒能實現。后來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幾幅梅花圖畫,再通過后面學詩時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讀詩歌,希望能借助“賞”與“讀”的結合,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二、詩畫結合,王冕的這幅墨梅圖真正做到了這一點,而這個單元的三首詩也都是題畫詩,因此,這一主題單元我主要借助“畫與詩的結合”來理解詩意。特別在帶領學生品讀理解“朵朵花開淡墨痕”這句詩時,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回到畫中去,觀察畫中的梅花: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最后回到詩中來,這就是詩人想表達的“朵朵花開淡墨痕”。
《墨梅圖題詩》教學反思
上完這堂公開課后,感覺自己好像被掏空了一般,有點茫茫然。然而冷靜一段時間后再回過頭來看,似乎才又認清了自己。細細回味,我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更多內容請訪問放歌教學網
一、賞讀結合。對于梅花,身處南方的孩子是比較不了解的,因此,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開放”的動畫片斷,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直觀而清晰的了解。但由于時間及渠道有限,這一設想最終沒能實現。后來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幾幅梅花圖畫,再通過后面學詩時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讀詩歌,希望能借助“賞”與“讀”的結合,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二、詩畫結合。古詩云:“詩堪入畫方稱妙,畫可融詩乃為奇。”王冕的這幅墨梅圖真正做到了這一點,而這個單元的三首詩也都是題畫詩,因此,這一主題單元我主要借助“畫與詩的結合”來理解詩意。特別在帶領學生品讀理解“朵朵花開淡墨痕”這句詩時,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回到畫中去,觀察畫中的梅花: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最后回到詩中來,這就是詩人想表達的“朵朵花開淡墨痕”。 更多內容請訪問放歌教學網
三、內外結合。課外的資料搜集與課內學習相結合是我這堂課的一個主要特點。結合《內外交錯,互相促進》這一課題的繼續(xù)實驗與探索,我在課前讓學生搜集各種與梅花有關的資料。而由于有了上學期的基礎,學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資料的要點,搜集到的資料形式各樣,內容豐富。有詩歌、畫,有詩人的背景資料,有關于梅的名句積累,還有學生自己畫梅花,寫詩句……給進一步的課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而這也我學完這首詩以后最想達到的目的之一。但在課堂上學生交流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時,有些同學對于如何整理表達自己匯報的材料還有所欠缺,這說明在這方面,今后教師應繼續(xù)加以指導。 您瀏覽的內容來自于放歌教學網
中國的詩歌文化有著千年的歷史,要把它上好,我自覺有點力不從心,但我愿意嘗試,因為我知道有努力就有回報,哪怕是失敗,這對我來說也是最好的收獲了。希望今后還有機會上這樣的公開課,讓我繼續(xù)摸索著前進。
北師大版《墨梅圖題詩》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是我國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現了他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與人品。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此詩淺顯易懂,同時又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讀時瑯瑯上口,全詩共有4句話,可以說是短小精悍卻富有哲理。
以讀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文本對話的空間?!皶x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理解詩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節(jié)課我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根據理解需要我設計了自讀、默讀、引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讀貫穿于我的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僅僅領悟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們更多更直接的與文本產生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了語文的教學本色。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五
教材分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jié),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jié)的象征。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圣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爱嬅讽毦呙窔夤?,人與梅花一樣清?!薄赌贰愤@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一二兩句構思精巧,將畫中墨梅與池邊梅樹化而為一,仿佛畫中之梅的淡淡墨暈,為池頭梅樹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則宕開一筆,贊賞墨梅雖無耀人眼目的色彩,卻極富清新高雅之氣,以此表達不愿媚俗的獨立人格理想。
這幅《墨梅圖》構圖新奇、別致,一枝梅花橫貫畫面,花朵淡墨輕染,照應詩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氣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嘆為觀止。而且,畫中題詩書法飽滿蒼勁,與詩意畫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學情分析
我校地處陜西省西安市南郊文化區(qū),學校辦學條件優(yōu)越,校園網絡暢通。學生主要來源于城市及城市化的農村,由于受環(huán)境影響,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學習主動性較強,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善于合作,樂于探究,勇于發(fā)現,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成長較快。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準備:
1、 課前搜集有關《墨梅》及王冕的資料
2、 多媒體課件
附:多媒體課件簡介
課件背景選擇江浙一帶水鄉(xiāng)美景,這可以帶領學生進入詩人當年創(chuàng)作情境,當介紹詩作背景時“詩人王冕”及“墨梅”伴隨舒緩的箏樂緩緩映入眼簾,學習詩作時詩作出現于畫面;初步感知檢查反饋時重點字閃爍并出現讀音;學習詩句時為避免干擾學生,畫面只保留江南水鄉(xiāng)的背景及所學的詩句,詩句依次出現,學習探討重點詞時重點詞語變?yōu)榧t色,當單擊重點詞時旁邊出現其解釋;挖掘深意,體會情感時畫面再次出現“詩人王冕”及“墨梅”;賞畫-配樂有感情朗讀時“墨梅”及舒緩的箏樂再度響起。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導入,據題質疑
1、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王安石的詩叫《梅花》,你們還能背下來嗎?(指名背再齊背)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2、介紹背景。 (出示課件)
你們知道這首《墨梅圖題詩》是誰寫的嗎?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墨梅圖題詩》。(師板書課題)
4、據題質疑:
(1)理解“墨梅”,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2)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師根據學生所提問題,進行副板書,并梳理歸納)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師: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1、生自學,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2、檢查反饋:(課件)
(1)①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②齊讀生字新詞。
(2)①指名讀詩②范讀(出示課件),生畫節(jié)奏 ③分組讀詩④齊讀古詩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二行)
(1) 指名讀。
(2) 點擊重點詞語:洗硯池、淡墨痕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3) 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4) 師歸納,生質疑:
師: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出示課件)
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板書。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生:淡墨痕
師: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5) 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三四句)
(1) 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2) 學生運用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行詩的?
生:(試說:我是抓住……。師補充口頭提問:清氣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這里又是什么意思?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jié)操。乾坤:天地,人間。)
師:由這兩句可以看出墨梅還有什么特點?
生:(清香的氣味)板書。
師: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
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
(3) 指導朗讀古詩
3、挖掘深意,體會情感
(1)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全詩的意思講一講?
(指名講,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2)我們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紅色,為什么王冕卻要將梅花用淡墨表現并描寫出來?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這首題畫詩,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卓爾不群的高潔志趣和情懷。)
(3)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jié)操。)
(4)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己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四)拓展延伸,指導實踐
1、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同學們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生談)
2、賞畫-配樂有感情朗讀古詩。(課件出示)
3、集體背誦古詩。
(五)布置作業(yè):
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梅花的詩句,繪畫作品。
板書設計:
墨梅圖題詩
元 王冕
淡淡的色彩
清香的氣味
卓爾不群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六
一、設計理念:
以讀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文本對話的空間?!皶x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理解詩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節(jié)課我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根據理解需要,我設計了自讀、默讀、引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讀貫穿于我的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僅僅領悟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們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產生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了語文的教學本色。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是我國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現了他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與人品。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此詩淺顯易懂,同時又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讀時瑯瑯上口,全詩共有4句話,可以說是短小精悍卻富有哲理。
三、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
2.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4.背誦并默寫古詩。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感受詩情畫意。
難點: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五、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示范朗讀法、分角色朗讀
六、教學策略:分角色朗讀、引讀等
七、教學課時:一課時
八、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據題質疑
1.大家喜歡梅花嗎?老師帶來了幾張漂亮的梅花圖,一起欣賞,好嗎??
2.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
3.是啊,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墨客就愛詠梅,畫梅。以梅喻人,在陸游的詩中,梅花是“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堅貞自我,在毛澤東詩中梅花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樂觀革命戰(zhàn)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墨梅圖題詩》這首詩可謂是贊梅的上乘之作。(板書詩題:墨梅圖題詩)(板書)
【設計意圖:以圖導課,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又把學生帶入一個詩情畫意的情境中,為活動展開預熱】
(二)解讀詩題,自主質疑
1.同學們看這個題目,從字面上看,誰能告訴我“墨梅”是什么意思呢?(黑色的梅花)
2.我們知道世間有紅色的、白色的梅花,怎么還有黑色的梅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3.原來這是水墨畫的梅花,這是一首題畫詩,我們以前也學過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那是蘇軾為惠崇畫的一幅來畫題的詩,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題畫詩是王冕為自己畫的一幅墨梅題的詩,讓我們一起欣賞他那獨特的墨梅。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讀清、讀懂題目,為后面的理解詩意、品味感悟詩情奠定基礎。】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課件出示古詩)下面請個同學來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聽他的聲音怎么樣,字音準不準。(指名讀。)
3.同學們,讀古詩要讀好,特別要注意把握好節(jié)奏,(畫節(jié)奏)把握好音調,讀出古詩的韻味。下面,你們試試。大聲地讀給同桌聽。誰來試試?
4.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指名讀、范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把詩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在讀的基礎上,學生交流已讀懂的內容,教師適時點撥,從而梳理出詩的大意,感悟詩情?!?
(四)賞畫品詩,感悟詩意。
1.【出示墨梅圖】這就是墨梅。欣賞一下,你看,墨梅給你什么樣的感覺?說說自己的感覺。
預設:
(我覺得看起來它的顏色淡淡的,不像我們平時所看的梅花是粉紅色的、白色的特別漂亮。它只是平平淡淡的灰色和黑色。)那么這首詩,在吟誦墨梅,你說他在吟誦墨梅的什么呢?看出來了嗎?找找關鍵字。
2.指導朗讀:
就是一種很淡雅的感覺。這是一種美,只不過這種美不俗氣,是一種脫俗的美。誰能把這種淡雅的感覺讀出來?頭兩句自己練一練,讀出淡雅的感覺來。(生讀)
3.引讀:
是啊,看著畫上的墨梅,王冕情不自禁地吟道:“吾家洗硯——”。男生讀
看著這畫上的墨梅,妻子情不自禁地輕輕吟道:“吾家洗硯——”。女生讀
王冕的朋友們看到畫上的墨梅,也情不自禁輕輕吟道:““吾家洗硯——”。齊讀
(五)了解作者,體會品格
過渡:詩人如此鐘愛梅花,他想借梅花表達什么呢?說到這里,我們有必要來認識一下詩人王冕。
1.關于王冕,你能談談對他的認識嗎?通過你所查的資料,你認識了一位什么樣的王冕??
2.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這里還有一些關于王冕的小故事,想不想聽?想不想?那可要聽仔細了!看看故事中的王冕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出示故事)
3.故事中的王冕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板書:潔身自好)
4.詩人王冕兩次拒絕當官,不為腐敗的統(tǒng)治階級效勞,蔑視權貴,不與他們同流合污,不正顯示他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嗎?
5.你還能想到哪些成語來形容他?老師也想到了一些成語來形容王冕!(出示:鄙視流俗、貞潔自守、淡泊名利、高風亮節(jié))
6.透過這首詩,詩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流露出了詩人的心思?表現了他什么樣的情懷?
7.引讀:
王冕他潔身自好,不就像他寫的《墨梅》當中的(引讀前兩句)――
王冕他卓爾不群,不就像他寫的《墨梅》當中的(引讀后兩句)――
8.現在你能說說,這里的清氣僅僅是梅花的香氣嗎?(回答是肯定的,這香氣還指詩人的正氣、傲氣、骨氣)
9.同學們,王冕特別愛梅花,聽說他在他的屋子周圍種了一千多棵梅花樹,到處都是,他給他的屋題名為“梅花屋”。下面同學們閉上你的眼睛,讓我們在音樂中展開想像的翅膀,想像你在梅林,在小道上,在洗硯池邊,在梅花樹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小結:詩句有了想象,詩句就有了形象,有了情感,有了分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資源,填充“空白”的過程本身就是讓學生馳騁想象,激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實際操作行為。設計本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不僅在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上有所提高,也在精神上與詩人發(fā)生共鳴?!?/p>
(六)再讀背誦,感悟詩情???
【出示】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你們欣賞王冕的做人態(tài)度嗎?佩服他嗎?那就試著讀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引讀:
王冕喜愛梅花――(指讀前兩句)
我們敬佩王冕,他――(指讀后兩句)
王冕王冕自幼家貧,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他喜歡畫梅,他把自己比作一株梅,雖然扭轉不了乾坤,但天地間多了一份清氣,《墨梅》讀——
想把這么好的古詩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嗎?那就把它背下來吧!
【設計意圖: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熟讀成誦?!?/p>
(七)回顧全詩,總結升華
1.很高興,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題畫詩――《墨梅》,知道詩人王冕畫梅,吟詩,不僅僅因為他――喜愛梅花,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梅花表達他的高貴品質――潔身自好。相信大家已經牢牢記住了王冕的這首題畫詩吧?。R背――《墨梅》)
2.我們喜歡梅花,就要學習梅花,像梅花一樣——潔身自好!像墨梅一樣——只流清氣滿乾坤!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誦讀,讓古詩的情感層層深入,達到升華情感的效果?!?/p>
(八)布置作業(yè):
課后希望同學們自己動手畫一畫梅花,把它做成書簽,題上你喜歡的一首梅花詩,把它自己的好朋友!
板書設計: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七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教學構思:
教學本課時從詩文入手,引導學生熟讀成誦,訓練朗讀技巧,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的處理。師再引導作淺易的賞析,然后采用小組交流的形式,結合詩畫欣賞理解詩的內容。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贊梅,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一起來體味那絕美的詩篇。
二、檢查預習
1、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協(xié)(tuǒ xié)卓(zhuó)爾不群 花蕊(ruǐ)厭惡(wù)
2、理解下面這些詞語的含義:
妥協(xié):屈服、低頭。
卓爾不群:形容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三、理解詩文意思: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吾家”。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jié)。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fā)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安灰丝漕伾茫涣羟鍤鉂M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四、根據王冕筆下梅花的特點我們來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1)王冕作詩的原因:王冕青年時代曾一度熱衷于功名,但參加科舉屢試不中,于是他焚毀文章,永絕仕途,浪跡江湖,過起了隱居的生活。詩人為了表現自己不屈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2)王冕作詩的目的:畫上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痹姰嬒嗯?,表露出畫家淡泊名利,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圖中梅花的特點?!爱嬅讽毦呙饭菤猓伺c梅花一樣清”。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王冕的《墨梅圖》*不只一幅。課本選用的這幅《墨梅圖》畫的是橫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
五、補充資料:
1、寫竹的詩句:
《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寫梅花的詩句:
《早梅》(張謂)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冬雪未銷。
《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算子·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寫松的詩句: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作業(yè)設計:
查找王冕的資料,準備交流。
板書設計:
墨梅圖題詩
超凡脫俗,卓爾不群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有關《墨梅》及王冕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導入,據題質疑
1、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王安石的詩叫《梅花》,你們還能背下來嗎?(指名背再齊背)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2、介紹背景。 (出示課件)
你們知道這首《墨梅圖題詩》是誰寫的嗎?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
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墨梅圖題詩》。(師板書課題)
4、據題質疑:
(1)理解“墨梅”,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2)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師根據學生所提問題,進行副板書,并梳理歸納)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師: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1、生自學,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2、檢查反饋:(課件)
(1)①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②齊讀生字新詞。
(2)①指名讀詩②范讀(出示課件),生畫節(jié)奏 ③分組讀詩④齊讀古詩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二行)
(1) 指名讀。
(2) 點擊重點詞語:洗硯池、淡墨痕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3) 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4) 師歸納,生質疑:
師: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出示課件)
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板書。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生:淡墨痕
師: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5) 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三四句)
(1) 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2) 學生運用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行詩的?
生:(試說:我是抓住……。師補充口頭提問:清氣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這里又是什么意思?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jié)操。乾坤:天地,人間。)
師:由這兩句可以看出墨梅還有什么特點?
生:(清香的氣味)板書。
師: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
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
(3) 指導朗讀古詩
3、挖掘深意,體會情感
(1)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全詩的意思講一講?
(指名講,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2)我們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紅色,為什么王冕卻要將梅花用淡墨表現并描寫出來?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這首題畫詩,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卓爾不群的高潔志趣和情懷。)
(3)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
(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jié)操。)
(4)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己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四)拓展延伸,指導實踐
1、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同學們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生談)
2、賞畫-配樂有感情朗讀古詩。(課件出示)
3、集體背誦古詩。
(五)布置作業(yè):
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梅花的詩句,繪畫作品。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九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版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墨梅圖題詩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校地處嘉峪關市北郊,學生主要來源于城市及城市化的農村,由于受環(huán)境影響,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學習主動性較強,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善于合作,樂于探究,勇于發(fā)現,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成長較快。
三、教學內容分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jié),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jié)的象征。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圣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爱嬅讽毦呙窔夤?,人與梅花一樣清?!薄赌贰愤@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一二兩句構思精巧,將畫中墨梅與池邊梅樹化而為一,仿佛畫中之梅的淡淡墨暈,為池頭梅樹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則宕開一筆,贊賞墨梅雖無耀人眼目的色彩,卻極富清新高雅之氣,以此表達不愿媚俗的獨立人格理想。這幅《墨梅圖》構圖新奇、別致,一枝梅花橫貫畫面,花朵淡墨輕染,照應詩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氣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嘆為觀止。而且,畫中題詩書法飽滿蒼勁,與詩意畫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四、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五、教學重難點:
1、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詩句的意思。
2、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據題質疑
1、詩歌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王安石的詩叫《梅花》,你們還能背下來嗎?(指名背再齊背)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2、介紹背景。 (出示課件)
你們知道這首《墨梅圖題詩》是誰寫的嗎?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
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墨梅圖題詩》。(師板書課題)
4、據題質疑:
(1)理解“墨梅”,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2)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師根據學生所提問題,進行副板書,并梳理歸納)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師: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1、生自學,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2、檢查反饋:(課件)
(1)①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②齊讀生字新詞。
(2)①指名讀詩②范讀(出示課件),生畫節(jié)奏 ③分組讀詩④齊讀古詩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二行)
(1) 指名讀。
(2) 點擊重點詞語:洗硯池、淡墨痕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3) 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4) 師歸納,生質疑:
師: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出示課件)
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板書。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生:淡墨痕
師: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5) 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三四句)
(1) 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2) 學生運用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行詩的?
生:(試說:我是抓住……。師補充口頭提問:清氣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這里又是什么意思?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jié)操。乾坤:天地,人間。)
師:由這兩句可以看出墨梅還有什么特點?
生:(清香的氣味)板書。
師: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
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
(3) 指導朗讀古詩
3、挖掘深意,體會情感
(1)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全詩的意思講一講?
(指名講,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2)我們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紅色,為什么王冕卻要將梅花用淡墨表現并描寫出來?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這首題畫詩,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卓爾不群的高潔志趣和情懷。)
(3)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
(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jié)操。)
(4)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己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四)拓展延伸,指導實踐
1、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同學們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生談)
2、賞畫-配樂有感情朗讀古詩。(課件出示)
3、集體背誦古詩。
八、課堂練習
背誦全文
九、作業(yè)安排
1、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2、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梅花的詩句,繪畫作品。
十、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多媒體課件,王冕的資料
十一、 自我問答
對于梅花,孩子不太了解的。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開放”的動畫片斷,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直觀而清晰的了解。但由于時間及渠道有限,這一設想最終沒能實現。后來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幾幅梅花圖畫,再通過后面學詩時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讀詩歌,希望能借助“賞”與“讀”的結合,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十
孫哲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4.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贊梅,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一起來體味那絕美的詩篇。
二、自主學習:
(一)、檢查預習
1、字: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協(xié)(tuǒ xié)卓(zhuó)爾不群 花蕊(ruǐ)厭惡(wù)
2、詞: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幼為農家子,自力苦學,后從學者韓性受教。應進士舉不中,遂下東吳,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見天下將亂,遂歸。晚年,南方起義兵興,移家浙東九里避難。據說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議參軍。他的畫和篆刻在當時很負盛名。
2、引導學生回憶《王冕學畫》的內容; 3、朗誦詩歌,熟讀成誦。
三、合作學習:
1. 賞畫:組織學生觀察王冕筆下的梅花的特點,并結合“詩畫賞析”回答以下問題:
(1) 王冕作詩的原因;
(2) 王冕作詩的目的;
(3) 圖中梅花的特點。
2. 品詩:請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試作說明,
(例:“只留清氣滿乾坤”一句表達詩人不愿向統(tǒng)治者妥協(xié),厭惡當時社會上的腐敗風氣和甘愿過著隱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現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主題:詩人以梅花自喻,表現自己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五、拓展訓練: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梅花的詩句,繪畫作品
六、回顧反思:
1、“歲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樣的精神:
(明確:“竹”是有氣節(jié),象征詩人“任而東南西北風”的氣概;松:不畏風霜,生機勃勃,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梅:超凡脫俗,象征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2、請學生寫出“歲寒三友”對自己的啟示。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十一
1、本單元主體:古代詩
2、學習的課文:歲寒三友
《墨竹圖題詩》鄭板橋
《蒼松怪石圖題詩》李方膺
《墨梅圖題詩》王冕
《墨竹圖題詩》鄭板橋
一、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難點:體會作者對百姓的關愛之情。
二、跟老師一起學
1、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衙(yá)???????????? 齋(zhāi)????????? 燮(xiè)??????????? 號(háo)寒
放賑(zhèn)???? 救濟(jì)?????????? 遂(suì)
2、理解下面這些詞語的含義:
勞頓:勞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著覺。寐:睡覺。
思緒:思想的頭緒;思路。
救濟:用金錢或物資幫助災區(qū)或生活上有困難的人。
賑災:救濟災民。
巋然不動:屹立著、不動搖。巋然:高大獨立的樣子。
三、理解古詩大意:
1、作者簡介:
介紹作者: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弊龉偾昂?,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竹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體貌疏朗,風格勁峭。
2、題目意思:墨竹:單用墨畫的竹子。墨竹圖題詩就是單用墨畫竹子的圖畫上面的詩。
3、本詩含義:
我們這些小小的州縣官吏,衙門臥室外竹子的一枝一葉,都牽動著我們的感情。而實際的含義是:我們雖然只是小小的州縣官吏,但老百姓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們的感情。充分體現了鄭板橋對百姓疾苦的關心。
感知詩意:這首詩以“竹”為依托之物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詩畫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這首詩是鄭板橋在乾隆十一、二年間出任山東濰縣知縣時贈給包括的。
第一句“衙齋臥聽瀟瀟竹”,寫的是作者在衙署書房里躺臥休息,這時聽到窗外陣陣清風吹動著竹子,瀟瀟叢竹,聲音嗚咽,給人一種十分悲涼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間疾苦聲”,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聲音產生的聯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風竹之聲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饑寒交迫中掙扎的老百姓的嗚咽之聲,充分體現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懷。???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縣吏”,既是寫自己,又是寫包括,可見為民解憂的應該是所有的“父母官”,這句詩拓寬了詩歌的內涵。
第四句“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句詩既照應了風竹畫和詩題,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點點滴滴都與“父母官”們緊緊聯系在一起呀!鄭板橋的這首題畫詩,由風吹竹搖之聲而聯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對老百姓命運的深切的關注和同情,一個封建時代的官吏,對勞動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確實是十分可貴的。
4、1句與2句之間的關系:
第1句是實寫,作者聽到了竹子瀟瀟作響。第2句是虛寫,是作者自己的聯想。第1句的實是第2句發(fā)揮聯想的基礎。有這樣的聲音才有了作者這樣的聯想。這樣的聲音可能誰都能聽見,可是也只有那些關心百姓疾苦的人才會有這樣的聯想。這是又一次對中心的強化。
5、我們如何理解“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句?
明確:似是寫竹,實則寫人。寫詩人對百姓的仁愛之心,體恤之情,令人嘆為觀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穎奇物,把一個錚錚鐵骨的文人寫得極入情理,表現了他的高標挺立、特立獨行、充滿愛民之氣節(jié)。
6、回顧反思:竹象征了“有氣節(jié)”,象征詩人“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四、閱讀鏈接:
揚州八怪:包括鄭燮、羅聘、李方膺、高翔、金農、李鯇、汪士慎八位畫家。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們繪畫作品為數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 “揚州八怪”生前即聲名遠播。李鯇、李方膺等先后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試畫,后授職。乾隆八年,弘歷見到鄭燮所作《櫻筍圖》,即印了“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弘歷東巡時,封鄭燮為“書畫史”。
“揚州八怪”大膽創(chuàng)新之風,不斷為后世畫家所傳承。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云:“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亦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皳P州八怪”大膽創(chuàng)新之風,不斷為后世畫家所傳承。
《蒼松怪石圖題詩》李方膺
一、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不屈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二、跟老師一起學:
1、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矯(jiǎo) 闕(què) 迥(jiǒng) 膺(yīng) 阿諛( ē yú) 錚(zhēng)
2、理解下面這些詞語的含義:
①阿諛奉承:迎合別人的意思,說好聽的話(含貶義)。
②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③錚錚鐵骨:有骨氣、有氣節(jié)。錚錚,形容金屬撞擊所發(fā)出的聲音。
三、理解詩文意義:
1、作者簡介:李方膺,字晴江,又號秋池、衣白山主人、為官期間曾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獄,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比ズ笤⒛暇┙鑸@,常往來揚州賣畫。善畫松、竹、菊、梅、雜花及魚蟲,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所畫之梅以瘦硬見稱。
2、古詩的意思:
“君不見,歲之寒,何處求芳草。又不見,松之喬,青青復矯矯”寫出了松在寒冬之際為大地增添了綠意和嬌姿。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干壯山岳。秀色無等倫。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這一層寫出了蒼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壯山岳,秀色無等倫。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是對其品格高度贊美。而“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是隱語,隱含作者的褒揚之意。
最后一層“擁護天闕高且直,迥于春風碧云里”,作者從松的外形入手,為本詩更添了悠遠、清麗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風碧云”帶給讀者無限的希望與憧憬,頗有“冬天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之意。)
3、賞畫:
圖中的怪石、蒼松各有什么樣的特點,相互關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聳立(不屈不撓)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
蒼松:挺勁(飽經風霜)象征詩人剛正不阿的氣概。映襯更顯其“蒼、怪”。)
4、探究學習: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什么?
借所畫的怪石、蒼松表現自己不屈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墨梅圖題詩》王冕
一、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不屈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跟我一起學
一、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協(xié)(tuǒ xié)卓(zhuó)爾不群
花蕊(ruǐ)厭惡(wù)
二、理解下面這些詞語的含義:
妥協(xié):屈服、低頭。
卓爾不群:形容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三、理解詩文意思: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跋闯幊亍?,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吾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jié)。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fā)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四、根據王冕筆下梅花的特點我們來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1)王冕作詩的原因:王冕青年時代曾一度熱衷于功名,但參加科舉屢試不中,于是他焚毀文章,永絕仕途,浪跡江湖,過起了隱居的生活。詩人為了表現自己不屈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2)王冕作詩的目的:畫上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痹姰嬒嗯?,表露出畫家淡泊名利,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圖中梅花的特點?!爱嬅讽毦呙饭菤?,人與梅花一樣清”。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王冕的《墨梅圖》傳世不只一幅。課本選用的這幅《墨梅圖》畫的是橫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
補充資料:
寫竹的詩句:
《竹石》(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官舍竹》(宋·王禹)誰種蕭蕭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明年縱便量移去,猶得今冬雪里看。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義伯圣途次元伯固蒙仲游七寶寺題竹上》(蘇軾)
結根豈殊眾,修柯獨出林。孤高不可恃,歲晚霜風侵。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蘇軾)
寫梅花的詩句:
《山園小梅》(宋?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早梅》(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冬雪未銷。
《卜算子· 詠梅》(毛澤東)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算子 ·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15分鐘)
1. 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墨竹圖題詩》是首七言絕句,作者是清朝詩詞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b. 《墨梅圖題詩》的作者是元朝的詩人、畫家、書法家、王冕,作者托物言志,表現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c. 《蒼松怪石圖題詩》的作者李方膺,通過畫中的怪石聳立,蒼松挺勁,象征畫家本人的錚錚鐵骨。
d. 《墨梅圖題詩》一詩中作者突出了墨梅濃濃的色彩,濃郁的香氣。
2. 背誦優(yōu)秀的古詩文可豐富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入相應的語句。
①不要人夸顏色好,__________________。
②《墨梅圖題詩》中回答為什么不用彩筆繪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墨梅圖題詩》中哪句詩交代了梅花的生長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優(yōu)秀的古詩文可豐富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入相應的語句。
①《墨竹圖題詩》中作者由聽到冷雨敲窗、風吹疏竹之聲而產生的聯想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墨竹圖題詩》中哪一句更能說明作者對民情的體察入微_________,_________。
4. 填空:
(1)《蒼松怪石圖題詩》中描寫松樹飽經風雨,而生機勃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地本無心,__________________。
(3)擁護天闕高且堅,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答案】
1. 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
a. 《墨竹圖題詩》是首七言絕句,作者是清朝詩詞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b. 《墨梅圖題詩》的作者是元朝的詩人、畫家、書法家、王冕,作者托物言志,表現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c. 《蒼松怪石圖題詩》的作者李方膺,通過畫中的怪石聳立,蒼松挺勁,象征畫家本人的錚錚鐵骨。
d. 《墨梅圖題詩》一詩中作者突出了墨梅濃濃的色彩,濃郁的香氣。
2. 背誦優(yōu)秀的古詩文可豐富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入相應的語句。
①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②《墨梅圖題詩》中回答為什么不用彩筆繪梅的詩句是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③《墨梅圖題詩》中哪句詩交代了梅花的生長位置: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3. 優(yōu)秀的古詩文可豐富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入相應的語句。
①《墨竹圖題詩》中作者由聽到冷雨敲窗、風吹疏竹之聲而產生的聯想的詩句是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②《墨竹圖題詩》中哪一句更能說明作者對民情的體察入微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4. 填空:
(1)《蒼松怪石圖題詩》中描寫松樹飽經風雨,而生機勃勃的句子是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
(2)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3)擁護天闕高且堅,迥于春風碧云里。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教學構思:
教學本課時從詩文入手,引導學生熟讀成誦,訓練朗讀技巧,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的處理。師再引導作淺易的賞析,然后采用小組交流的形式,結合詩畫欣賞理解詩的內容。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贊梅,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一起來體味那絕美的詩篇。
二、檢查預習
1、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協(xié)(tuǒ xié)卓(zhuó)爾不群 花蕊(ruǐ)厭惡(wù)
2、理解下面這些詞語的含義:
妥協(xié):屈服、低頭。
卓爾不群:形容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三、理解詩文意思: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吾家”。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jié)。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fā)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四、根據王冕筆下梅花的特點我們來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1)王冕作詩的原因:王冕青年時代曾一度熱衷于功名,但參加科舉屢試不中,于是他焚毀文章,永絕仕途,浪跡江湖,過起了隱居的生活。詩人為了表現自己不屈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2)王冕作詩的目的:畫上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痹姰嬒嗯?,表露出畫家淡泊名利,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圖中梅花的特點。“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王冕的《墨梅圖》不只一幅。課本選用的這幅《墨梅圖》畫的是橫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
五、補充資料:
1、寫竹的詩句:
《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寫梅花的詩句:
《早梅》(張謂)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冬雪未銷。
《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算子·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寫松的詩句: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作業(yè)設計:
查找王冕的資料,準備交流。
板書設計:
墨梅圖題詩
超凡脫俗,卓爾不群
墨梅圖題詩教學設計篇十三
孫哲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4.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贊梅,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一起來體味那絕美的詩篇。
二、自主學習:
(一)、檢查預習
1、字: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協(xié)(tuǒ xié)卓(zhuó)爾不群 花蕊(ruǐ)厭惡(wù)
2、詞: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幼為農家子,自力苦學,后從學者韓性受教。應進士舉不中,遂下東吳,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見天下將亂,遂歸。晚年,南方起義兵興,移家浙東九里避難。據說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議參軍。他的畫和篆刻在當時很負盛名。
2、引導學生回憶《王冕學畫》的內容; 3、朗誦詩歌,熟讀成誦。
三、合作學習:
1. 賞畫:組織學生觀察王冕筆下的梅花的特點,并結合“詩畫賞析”回答以下問題:
(1) 王冕作詩的原因;
(2) 王冕作詩的目的;
(3) 圖中梅花的特點。
2. 品詩:請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試作說明,
(例:“只留清氣滿乾坤”一句表達詩人不愿向統(tǒng)治者妥協(xié),厭惡當時社會上的腐敗風氣和甘愿過著隱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現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主題:詩人以梅花自喻,表現自己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五、拓展訓練: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梅花的詩句,繪畫作品
六、回顧反思:
1、“歲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樣的精神:
(明確:“竹”是有氣節(jié),象征詩人“任而東南西北風”的氣概;松:不畏風霜,生機勃勃,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梅:超凡脫俗,象征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
2、請學生寫出“歲寒三友”對自己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