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童年的閱讀感想篇一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我”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丑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我”……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丑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這時,我的腦子里也隨著產(chǎn)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個市長,那該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實現(xiàn)理想,我必定救人們于水深火熱之中!
能把幻想變成現(xiàn)實,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長大成人,當上了市長,我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領導各階層人民,把我市建設成為第一的城市。不再希望有高爾基那童年般的生活。當我一上任,會執(zhí)行任務:
第一: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抓好社會治安管理。因為只有這樣做,社會才會進步,才不再有“貪污”的現(xiàn)象,人們才不再過上被壓迫的生活。
第二:抓好教育事業(yè)……
雖然這只是一個孩子的愿望,但我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這個理想一定會實現(xiàn)的。為了能早日實現(xiàn)這個理想,我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沖鋒的戰(zhàn)士,做好了出發(fā)前的準備。
童年的閱讀感想篇二
童年在人們眼中也許是美好的,純凈的,天真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但當我翻開《童年》這本書時,這種觀念被徹底顛覆了,我的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也就是現(xiàn)實中的高爾基,在父親死后歲外祖母來到經(jīng)營者染坊的外祖父家里,不過,外祖父的染坊即將破產(chǎn),而且兩個舅舅為了分家的事鬧得烏煙瘴氣。阿廖沙在這種環(huán)境下見到了所有人性的陰暗面:貪婪、殘暴、自私、乖戾、專橫。而爭吵和鬧架成了家常便飯,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人就是這樣過日子的。
就像夜晚一樣,在黑暗的夜晚也會有一輪皎潔的明月默默的注視著這無邊的黑暗,并且企圖用自己柔和的光線沖開這種黑暗。在這個古怪的家庭中,外祖母就是這樣一輪明月。阿廖沙說:“在她沒有來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xiàn),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了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的確,外祖母與這種黑暗格格不入,她善良樂觀,心里充滿了無私的愛。她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zhàn)勝邪惡。
在小說第七章,作者說,外祖母和外祖父各有兩個不同的上帝,外祖母的上帝慈悲為懷,賜福人類,主宰一切,洞察萬物。而外祖父的上帝專橫跋扈,法力無邊,嚴厲殘酷,人人害怕。
就像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不一樣的上帝,而這也反映出了一個人內(nèi)心的性格。
童年的閱讀感想篇三
昨天,我看完了由蘇聯(lián)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所寫的《童年》。
主題是寫高爾基的童年時光,這本書一上來就寫高爾基失去爸爸的故事,然后就認識了慈祥的外祖母和兇巴巴的外祖父,因此展開了他顛連起伏又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我最喜歡的章節(jié)是《小茨岡》,但是,“小茨岡”只是他的外號,他的真名其實叫伊凡。高爾基筆下的“小茨岡”是一個多么幽默又善良的男孩,以導致他被高爾基的兩個舅舅害死時我是多么氣憤。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他還給我們看他的小老鼠,在他的指揮下,小老鼠們直立起身子,用后腿走路,它們拖著長尾巴,好笑地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黑珠子似的眼睛。他很愛護這些小老鼠,把它們藏在懷中,嘴對嘴喂它們糖吃,親吻它們。
可是,這么有親和力的大哥哥,就活活被十字架給壓死了,其實,是被兩個舅舅給害死的,當我看到這的時候,非常氣憤,起先我就對這兩個人沒什么好感,現(xiàn)在我對他倆更加厭惡。
高爾基的童年雖然充滿坎坷,但是卻多姿多彩、妙趣橫生。你的童年是什么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