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美術活動說課稿共 中班美術活動說課稿《印葉子》篇一
《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親身體驗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繪畫是開啟幼兒內心深處的一把鑰匙,也是伴隨他們成長路上的一門藝術。南瓜是日常生活中幼兒很常見的一種瓜類,中班的幼兒一定接觸過,其形狀大小顏色都很容易掌握,特別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xiàn)有繪畫水平,我從三個維度定位了以下目標:
1、能用簡單的線條畫出南瓜的形狀,學習用蠟筆均勻的涂色。
2、發(fā)揮想象力,嘗試進行舔畫。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中班的幼兒思維能力還處于懵懂期,為加強他們的繪畫水平,讓幼兒能用簡單的線條畫出南瓜的形狀,學習用蠟筆均勻的涂色。將成為本次活動的重點。
中班的幼兒想象力豐富,但創(chuàng)造能力相對較弱,所以,發(fā)揮想象力,嘗試進行舔畫將會成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為了實現(xiàn)我的教學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材料準備:大南瓜圖片一張;農民伯伯正在哭泣圖片一張;白紙,鉛筆,蠟筆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對南瓜的外形能有初步的認識。
為了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本次活動我采用了情景法和觀察法,幼兒主要通過參與到情境中去,再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習,來獲得知識與體驗。
(一)導入部分:
情景導入,引入主題,激發(fā)幼兒對畫大南瓜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大南瓜圖片,幼兒觀察,說說大南瓜的主要外形特征。
2、幼兒畫大南瓜,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進行舔畫,把南瓜變成“南瓜寶寶”,激發(fā)幼兒想象力。
4、把南瓜寶寶涂上顏色,強調涂色時一定要均勻。
5、幼兒將畫好的作品與同伴互相展示,拿出較好的作品給幼兒單獨展示。
(三)結束部分:
情景開頭,情景結尾。帶領幼兒出去洗干凈小手!
組織幼兒進行手工活動:南瓜寶寶。
中班的幼兒天性喜歡涂涂畫畫,我將枯燥的“畫南瓜”變成了“畫南瓜寶寶”,用擬人的手法提高的孩子們對課堂的興趣,再加上幼兒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自身的想象,一定會帶給他們一節(jié)歡樂愉快又能有收獲的課堂!
中班美術活動說課稿共 中班美術活動說課稿《印葉子》篇二
(一) 教材分析
《畫朋友》選材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班上冊,是主題教學活動《我和朋友在一起》中的一節(jié)美術活動。經過一年的集體什么生活,中班兒童與同伴建立了日益密切的同伴關系。每個小朋友對自己的好朋友都具有獨特的情感,但大部分幼兒都不能會向好朋友表達自己的情感,《綱要》指出“幼兒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于是我通過這種繪畫的方式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情感?;顒舆x材源于生活,貼切幼兒的日常生活,符合《綱要》提出的“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
(二) 活動目標
《綱要指出》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苯Y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發(fā)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條目標:
(1)認知目標:會用從整體到局部有序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能用描述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
(2)能力目標:,通過拼擺、繪畫來表現(xiàn)好朋友不同的表情。。
(3)情感目標:通過繪畫,增強熱愛好朋友的情感。
(三)活動重點與難點
活動重點:會用從整體到局部有序的觀察方法觀察好朋友的表情,并通過拼擺、繪畫來表現(xiàn)好朋友不同的表情。
活動難點:拼擺、繪畫來表現(xiàn)好朋友不同的表情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庇變簣@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本次活動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 游戲法:采用游戲法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猜猜他是誰”游戲中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
2、 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xiàn)已掌握的知識,啟發(fā)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適當?shù)膯栴}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fā)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fā)展智力。活動中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的表情其五官的變化特征。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材料充分表現(xiàn)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4、觀察法: 觀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經驗讓幼兒觀察探索,讓幼兒通過觀察表情圖來發(fā)現(xiàn),不同表情的五官特征,從而獲得具體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表情的概念。
5、評價展示法:每個幼兒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操作后的教師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及展示
,既是對幼兒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滿足,又是對幼兒勞動成果的一種肯定,讓幼兒充分體驗成就感,使之更樂于參與這一系列的活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xiàn)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被顒又?,我引導幼兒看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畫一畫多種感官的參與,激發(fā)幼兒對表情的變化產生興趣。
2、交流討論法:討論包括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在這個活動中,討論貫穿了整個過程,不僅達到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物質準備:
1、音樂磁帶《哈羅哈羅》或cd。
2、作畫工具,畫有臉型輪廓的畫紙人手1張(可略多備些)。
3、各種各樣能體現(xiàn)不同表情的眉毛、眼睛、嘴巴的圖片(可以是幼兒自己畫的、也可以由教師提供)。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游戲“猜猜他是誰”,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好朋友,并學學好朋友的某個表情?!堄變耗7潞门笥训臉幼樱⒄f“我學的是xx高興(生氣、難過)的樣子”。
(二)認識不同的表情圖
1、觀察不同的表情圖。出示代表各種表情的圖片,引導幼兒從眉毛、眼睛、嘴巴觀察得出哪些是快樂的,哪些是生氣的。
2、與幼兒一起討論、拼擺眉毛、眼睛、嘴巴等圖片,表現(xiàn)各種生氣的樣子?!c幼兒一起討論如何表現(xiàn)難過的樣子。如眉毛、眼睛、嘴巴都掛下來;非常難過時,張大嘴巴哇哇大哭。
(三)有趣的表情畫下來
1、請幼兒和好朋友面對面坐在一起,互相觀察對方的表情,并畫下來。
——在音樂聲中,引導幼兒觀察好朋友的表情變化,并在紙上畫下好朋友的一種表情,可鼓勵幼兒邊觀察邊繪畫。如果幼兒在表現(xiàn)時遇到困難,可請好朋友再現(xiàn)那種表情。
2、教師評價作品。
3、幼兒互贈畫像。(高興地接受朋友送給自己的畫像,并表示感謝。)
(四)朋友表情大集合
1、將幼兒完成的作品展示在墻面上,相互欣賞作品,激發(fā)幼兒進一步與朋友互相畫像的愿望。
2、和同伴一起模仿作品中有趣的臉部表情,感受模仿表現(xiàn)的快樂。
中班美術活動說課稿共 中班美術活動說課稿《印葉子》篇三
(一)設計意圖
幼兒的美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并用的活動,他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審美對象,用腦去想象、理解、加工審美意象,用語言或動作以及其他非語言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而教師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美的快樂。
春雨過后,我和孩子們在散步時,發(fā)現(xiàn)草叢里和小樹上躲滿了小蝸牛。孩子們興奮極了,紛紛都跑去捉蝸牛了。軟軟的身體,大大的貝殼房子,很是可愛。為此,我設計了這一主題活動,一方面是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好好的親近可愛的蝸牛,另一方面是通過孩子的這一好奇心加以引導孩子認識蝸牛的結構特征。就如《新綱要》中所說的,"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次的活動來源于生活。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我制定了如下三大目標:
1、感知蝸牛的形態(tài),并能在畫面中表現(xiàn)出來。
2、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
3、發(fā)展想象力,進行添畫。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用繪畫的方式來表現(xiàn)蝸牛。
2、練習添畫, 感知環(huán)境的意義,組織確立周圍環(huán)境中的各種關系。
難點: 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蝸牛的形態(tài)。
(四)教學準備
1、自由觀察蝸牛。
2、示范畫一張(白紙中間畫了一只大大的蝸牛媽媽),兩簇草叢(用泡沫紙制作的)。
3、人手一盒蠟筆、一張畫圖紙。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應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帶幼兒到一個富有童趣的世界中,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直觀形象法:中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還沒有擺脫具體形象的束縛,而活潑可愛的小蝸牛的直觀形象易引起幼兒的興趣,也易被他們所接受。
3、演示法:幼兒的繪畫需要一定的經驗基礎。我?guī)е⒆觽儙椭伵寢寣ふ椅伵殞?,實際這一過程正是在教孩子們怎樣畫蝸牛。
4、操作法:讓幼兒自己來操作,找一找,畫一畫,調皮可愛的蝸牛寶寶在哪兒呢?
本次活動借助調皮可愛的小蝸牛的吸引力,采用情景教學方式,精心設計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幫助蝸牛媽媽尋找蝸牛寶寶。教師把自己放在與幼兒平等的位置上,與幼兒一起尋找,欣賞幼兒的童心,保護幼兒的天真,使幼兒的作品更富有童趣。
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提高鍛煉了繪畫能力,更升華了情感。
審美教育不僅體現(xiàn)在對美的感受力、接受美的能力上,更主要體現(xiàn)在表現(xiàn)美的能力上。幼兒通過看看、想想,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畫一畫,表現(xiàn)自己對美的理解和表達,以及對蝸牛形態(tài)的把握。
同時采用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并對自己的表現(xiàn)能力逐步充滿信心。其中也通過了幼兒間的互補學習等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xiàn)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 的理念。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八個環(huán)節(jié):
經驗準備—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繪畫示范—添設情景—幼兒操作—評價指導—展示作品
1、經驗準備:有了之前的觀察蝸牛的經驗準備后,孩子對于在繪畫過程中需要把握蝸牛的形態(tài),有所幫助。
2、激發(fā)興趣:讓孩子猜一猜,猜猜今天老師請來了哪位小客人,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3、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示范畫和兩簇草叢,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場景。一場大雨剛下過,草地上濕濕的,太陽公公也笑嘻嘻的從云朵里鉆了出來。蝸牛媽媽帶著蝸牛寶寶們從草叢里鉆了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喝點甜甜的雨水。小蝸牛們可調皮了,不一會兒呀就都跑出去玩了。玩了好久,小蝸牛們還沒回來,蝸牛媽媽就有些擔心了。我們來幫助蝸牛媽媽找找小蝸牛,好嗎?
4、繪畫示范:一起找一找,邊說邊畫:身體有點像橫著的小水點一樣,頭大尾巴小。用一條螺旋狀的線表示身體,它重重的貝殼就出來啦。再給它加上兩根細長的觸角,添上眼睛和嘴巴。哇,小蝸牛找到啦。
5、添設情景:提問:我們這兩只小蝸牛是在哪里找到的呀?(在樹枝上、在草地里……)再添畫上相應的情景。讓孩子發(fā)揮想象,提問:我們還可以在哪里找到蝸牛寶寶呢?
6、幼兒操作:在幼兒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上再讓他們來操作。
7、評價指導:在孩子們畫畫時我從旁巡回指導,先個別指導,當看到孩子們繪畫的精彩之處時,就集體評點一下。并讓讓孩子大膽的介紹自己的小蝸牛是在哪里找到的? 繪畫是幼兒表現(xiàn)自我,創(chuàng)造世界的一種有效的語言,我們要不斷的培養(yǎng)幼兒在繪畫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兒的藝術表現(xiàn),合理評價幼兒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孩子就會大膽、自信的描繪出絢麗多彩的世界!
8、展示作品:將孩子的作品放到展示區(qū),讓大家共同欣賞??吹阶约好利惖淖髌泛吐牭礁鞣N各樣的贊美聲后,孩子們體驗到了繪畫的樂趣,往后更積極的參與美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