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初一去拜年的作文篇一
糍粑是家鄉(xiāng)人過年必備的年貨,由做糍粑、吃糍粑而形成的過年習俗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歷史。名諺有“臘月二十八,又打糍粑又燒蠟”,吃到糍粑,就是過年了。
糍粑還是一種割舍不去的情結(jié),縈繞在家鄉(xiāng)人的心間。即使是遠在外鄉(xiāng)打工的人,過年也要趕回來,就是為吃上一口糍粑。每年到了臘月二十八前后,家家戶戶都忙開了。我家也不例外。臘月二十六、二十七,人們便開始準備做糍粑用的材料|:要挑選上等的江米,然后把米放在一個大缸里浸泡一兩天,等到米泡軟后,再放在一個大鍋里蒸熟。爸爸媽媽怕蒸的米不夠做糍粑用,他們就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鐵鍋來蒸米。紅紅的火光映紅了他們的臉,紅紅的火光驅(qū)走了一年的辛勞和憂愁,紅紅的火光也點燃了生活的希望。
爸爸又搬來一口捶打江米的大缸,接著扛來一個杵江米的大石杵,他們把蒸好的米倒在大缸里,抱著杵上下杵江米。爸爸每杵幾下,我就用小鏟子把江米翻攪幾下,免得江米捶不碎,才干了一會兒,我就累得不行了,爸爸額頭上也冒著汗,口里還喘著粗氣,后來爸爸干脆脫了衣服,光著膀子干得更有勁了。
當糍粑被杵打成泥狀時,就可以進行最后一道工序。
他們把錘打好的糍粑平鋪在一個干凈的大板子上,再用一個板子蓋在上面,第二天糍粑就成型了。
每家每戶做好糍粑后都要送一點給鄰居,讓大家分享歡樂,嘴里還要說幾句祝福話:“拜年拜年,糍粑上前。”在家鄉(xiāng),拜年的糍粑是有講究的。給長輩拜年得帶上刻有“壽”字的糍粑,期望長輩健康長壽,給同輩拜年則要帶上刻有四點紋飾的糍粑,表示祝愿對方四季發(fā)財,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老人們常說,過年能吃上糍粑是一種福氣。據(jù)說八仙之一的鐵拐李倒騎毛驢過我們家鄉(xiāng),正趕上過年,就問老百姓要了一塊糍粑吃,真香啊,仙人高興了,就給家家戶戶做的糍粑吹上一口仙氣,有病人吃上這樣的糍粑,立刻就沒了病。這個傳說流傳到現(xiàn)在,糍粑就成了一種吉祥如意的象征物。過年時,凡有去外鄉(xiāng)做客的,都要帶上家鄉(xiāng)的糍粑。
今年的寒假過得真愉快。
初一去拜年的作文篇二
春節(jié)拜年對我來講是一件非常快樂事情。
年初二一大早,媽媽就催我起床,說今天要到爺爺、奶奶家拜年。我一聽,高興極了,連忙起床。吃過早飯,穿上新衣服,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坐車前往爺爺家。
爺爺家在鄉(xiāng)下,汽車開了不到半小時就到了。我還沒走到爺爺家,爺爺、奶奶就已經(jīng)在門口等候了。我一看到爺爺、奶奶,就高興地叫起來了:“爺爺、奶奶,我們來給你們拜年了!”爺爺、奶奶樂呵呵地笑個不停。
進了爺爺、奶奶家,他們就給我拿了很多好吃東西,有水果、有糖、有花生等等。我一邊吃,爺爺一邊問我:“學習好不好,有沒有進步”。當聽說我學習成績比以前有很大進步時,爺爺高興地笑了,連連夸我既聰明又懂事,并給了我一個紅包。
我高興地接過了紅包,連說謝謝。但我知道,我與其他同學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我暗暗發(fā)誓:在新一年里,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學習,提高成績,縮小與其他同學差距。
吃過中飯,我們就告別了爺爺、奶奶,坐車回家了。
初一去拜年的作文篇三
在我看來,我最喜歡的過年時光,就是每年的大年初一拜年這一天。因為隨著本家的兄弟們,可以理由充足的去每家每戶的家中看一看。在大約九點鐘的時候,父母就會督促著我們:快點出去轉(zhuǎn)轉(zhuǎn)!于是,邀請著本家的弟兄們一起出發(fā)了。
當然,看一看,是最希望看到每家每戶這一年的變化。自己工作的單位雖然離家較近,但每次回家呆的時間、地點有限,很想看看一年來村子里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用自己的視角記錄社會變化中的點點滴滴。同時,看看我的那些同齡人、學生、常年在外打拼的人們,他們過得咋樣了?因為,只有在過年的這個時節(jié),才能看的到他們。
自從去年部分村民搬到新樓上以后,各家各戶的家堂就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新樓上,另一部分還是在原先的老宅子里。上午的時間,轉(zhuǎn)了好幾個地方,真是各有特色。看!這一家子搬上了新樓,整個的居室打掃的干干凈凈,窗明幾凈,廚房里的設(shè)備全套都是訂購的,電視機是新買的,是掛在墻上的led的那種,他家的廚房里已經(jīng)買上了冰箱。這要是在平房的話,有冰箱是簡直不敢想象的事情。他家的孩子自己開了個裝飾公司,在城里給別人干裝飾。到了另外的一家子,他們的擺設(shè)就比較的有文化特色,墻上掛著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圖畫,屋內(nèi)也是極為干凈,桌子上擦得干干凈凈,他家里已經(jīng)買上了洗衣機。他們家的孩子是我的同齡人,在城里開了一家藥店,成了一個小老板,生活過的有滋有味。
當然,也有沒有搬到樓上居住的。這一家就是,他們?nèi)匀蛔≡谠鹊钠椒坷?,進去一看,給人一種土、舊的感覺,地面也是用磚鋪的。總體感覺不如樓上的干凈、整潔。他們家的孩子在泰安從事著體面的工作,每年過年回家,總會開著suv回來,很是給自己的父母增加面子。還有好幾家的孩子長大后,已經(jīng)不在本市工作,到了外地市去了。見到了同齡人,還可以敘敘舊,概嘆時間的迅速流逝,人生的變化之快,誰能預見的到呢?
如此種種,總給人一種變化好快的感覺。社會在發(fā)展,家鄉(xiāng)也在發(fā)展、改變著。每次回到家鄉(xiāng)的人,總是有種家鄉(xiāng)巨變的感覺。真是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如果多年不回家,家鄉(xiāng)真的是在變化中顯得陌生了。就拿農(nóng)民們住樓來說吧,在幾年前,誰能想到普普通通、土里土氣的農(nóng)民能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呢?但是,住上樓房的農(nóng)民,他們又覺得很不方便,習慣了原先的雞鴨狗叫聲,鋤鐮锨镢的叮當聲,現(xiàn)在沒了,覺得很不習慣,而且,干活的農(nóng)具又放在那里呢?農(nóng)用車放在樓下,整天的淋著,也不是個辦法。對于農(nóng)民上樓,農(nóng)民自己也有著不同的意見,這件事情對錯與否,只能讓時間去證明哪種結(jié)論是正確的了。
村莊,在每年的拜年時節(jié)中總給人一些新鮮,一些變化;不變的是村口的那棵老樹,一年年在寒風中搖曳,只有她默默的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們,記錄著村莊一點一滴的變化歷史,記錄著祖祖輩輩們辛辛苦苦的在這片土地上流淌的一滴滴汗水!
初一去拜年的作文篇四
我一覺醒來,睜開眼就是20xx年的大年初一。睡夢中初醒的我,還在迷迷糊糊中就聽到媽媽的催促聲:“凡蛋,快起床!我們要乘公交車去奶奶家拜年,所以要早點兒出門?!?/p>
為了支持低碳過春節(jié),我們?nèi)夷弥鴭寢屧缫呀o奶奶爺爺準備好的新年禮物,徒步到公家車站,乘公交車去奶奶爺爺家,給他們二老拜年。
一進奶奶家的樓道,就聽到“噼噼啪啪”一連串的鞭炮聲,是奶奶的鄰居在樓道里放鞭炮,把整個樓道里搞的烏煙瘴氣。雖然鞭炮的聲音清脆悅耳又帶著“年”的喜慶味,但是這種做法既不低碳環(huán)保,還存在著重大的火災(zāi)隱患。當另一戶鄰居又準備在樓道里點火放鞭炮時,可能是職業(yè)習慣,當警察的爸爸上前制止了他們,并且有理有據(jù)的給他們講明了道理。還好,經(jīng)過爸爸的一番勸說,這家人很自覺地拿著鞭炮到樓外邊去了。
看來“健康低碳”已經(jīng)牢固地在我們家生根了。一番節(jié)外生枝的小插曲過后,似乎并沒有影響我們過年的喜慶情緒。我三步并作兩步繼續(xù)上樓,撒歡兒似的地沖進奶奶家。一進門,我就大聲地喊:“爺爺奶奶,我來給你們拜年了!祝爺爺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是爺爺奶奶最小的孫子,他們最疼我,看到我來給他們拜年,又聽了我一番吉祥祝福的話,樂得爺爺奶奶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縫。爺爺親切地撫摸著我的頭說:“謝謝我的乖孫子,奶奶爺爺也祝你新年好!身體好!學習好!在新的一年里快快樂樂的成長!”隨后又給我發(fā)了壓歲錢——一個鼓鼓的大紅包。
這時,姑姑姑父、大伯大媽他們兩家人也相繼來到了奶奶家??吹饺硕酂狒[如此喜慶的氣氛,我就故意調(diào)皮的挨個給他們拜年,還很大聲地說:“大伯大媽新年好!姑姑姑父新年好!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接下來,一個又一個紅包進入了我的腰包。我是屬龍的,龍年的春節(jié)我真真的是大豐收了!我在豐收了壓歲錢的同時,還豐收了長輩們對我的關(guān)愛和祝福。
大人們的寵愛,樂得我屁顛屁顛的。經(jīng)過這番“大拜年”之后,我收獲的祝福,把心裝的滿滿的、美美的;我收獲的壓歲錢,又把我的腰包裝得滿滿的、鼓鼓的。當然,我也用晚輩真誠的祝福作為回報,用幸福和甜美裝扮了愛我的長輩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