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讀后感50字 論語讀后感400字篇一
初讀《論語》時,有一句話讓我感慨不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假如沒有長遠打算,那么,眼前馬上就要遇上麻煩了。它提醒著我:從長遠利益角度考慮問題,就能步步謹慎,積極主動地做好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
在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更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如《論語》中說的那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言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總之,每天要想一想,這樣可以使自己清醒,做到自覺努力,不斷鞭策自己進步。
《論語·為政》中有:"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定要復習老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這樣才能成為別人的老師。如果只復習老知識,不學習新知識或只學習新知識,不復習老知識的話,那學習成績是永遠不會有進步的。
宋代名相趙普有句名言:"半部《論語》治天下。"所以不妨讀讀《論語》,相信一定會有收獲。
感謝《論語》,讓我成長!
論語讀后感50字 論語讀后感400字篇二
一、“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書上的解釋是:“孔子杜絕了四種缺點:不憑空猜測意料;不絕對肯定;不固執(zhí)己見;不以自我為中心,自高自大?!边@一句給我的警醒最深刻。我性格豪爽,雖是一介女流,但自詡有男子氣概,加之平時說話做事都以道德尺度衡量,難免固執(zhí)己見,自恃過高。想想孔子的這一句,自慚形穢。也許我看到的并不一定都是事實呢?孔子這樣的智者都杜絕的四種缺點,我還有什么樣的理由不檢討自己呢?2021年我將努力提升性格素養(yǎng),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二、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孔子“仁”的思想一直是后人深深折服的,我也不例外。問仁這一句后面的小故事非常有力地說明了孔子的仁愛思想。一天,子路、子貢、顏回陪孔子出游??吹綉?zhàn)爭讓百姓流離失所,大片良田荒蕪,孔子讓三位弟子分別談談看法。子路說,愿擔當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率軍沖鋒陷陣;子貢說,愿到兩軍陣前游說,坦陳厲害,讓兩軍退兵;顏回說,愿有賢君,我盡力輔佐,教化民眾,強大國家,睦鄰友好,永遠沒有戰(zhàn)爭。孔子評價子路是“一員猛將”,子貢是“雄辯的外交家”,但是孔子認為只有顏回最準確地領會了儒家的仁愛思想。
讀了孔子對三位弟子的評價,反思自己,覺得我就像子路一樣,雖有勇,但無謀。今后好好好學會用腦子說話,而不是用嘴巴說話,“一員猛將”,雖然也許會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但是卻不能阻止戰(zhàn)爭,帶來真正的和平。要向顏回學習啊!
三、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是最喜歡的一句,一直作為我行為的準則。教育子女,我告訴自己:身教重于言傳,時時刻刻以身作則。在學校,作為管理者,一言一行都十分注意,不僅做學生的示范,還努力成為教師們的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師范時印象最深的對師者的基本要求,我一直嚴守。今天,每每讀來孔子的這句話,都憶起當初選擇做教師時的“最初的夢想”,做一名言行舉止受人尊敬的好老師。今后我將一如既往,將孔子這句話最為為師者的行為準則。
四、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
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盲從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諧。”這句話給管理者的啟發(fā)是,雖然不一定是志趣相投的人,甚至黨派、立場不同的人,只要在同一戰(zhàn)壕,目標相同,君子之交,大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可以和諧相處,甚至創(chuàng)造出“天下大同”的和諧社會。
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與弟子們在陳國斷了糧食,跟隨他的人都餓壞了,不能起身行走。子路一臉怒氣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厄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厄的時候也能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小人在困厄時就不能約束自己而胡作非為了。”越來越發(fā)現(xiàn)我的性格和子路很像,都是耿直得可以。其實,孔子這句話不僅適用于困厄的時候,傷心、煩惱、郁悶、痛苦、困難、挫折等等情境下都適用。君子在任何時候由于自身素養(yǎng)高,能夠時時檢視自己,經歷自我反思的過程,遇事往往先想想自身是否有問題,這樣自制力特別強,就不會做出格的事情。沉穩(wěn)、淡定、低調的為人,是特別值得我這樣的人學習的。
2021,新的一年,從改造自身開始,努力修養(yǎng),成就更好的師者。
論語讀后感50字 論語讀后感400字篇三
學期,我們學校新加了一門課程——經典教育。我們四年級學習的是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墩撜Z》中有很多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對學會的知識,要按時去溫習它,這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嗎?"是啊,對于學過的知識,我們只要經常去復習,就能夠更加深刻記住所學的內容,對學過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可以學以致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都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辦事有沒有盡力?與朋友交往講信用嗎?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用心復習?"這句話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我每天都按照這三點來反思自己的行為,我相信,我就可以改掉生活中、學習中的一些小毛病,讓自己在不斷的反思中的到更大的進步。
讀《論語》不僅可以增加知識,還可以改掉一些壞習慣。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學習《論語》,以及其他的經典著作,在經典閱讀中茁壯成長。
論語讀后感50字 論語讀后感400字篇四
在這個世界里,我們人類和睦相處,靠的不是金錢,名利和地位。而是高尚的品德。
《論語》告訴我們道德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意思就是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因為一定會有同道與他相伴。
這句《論語》中最經典的話帶給了我許多深刻的教誨。
一年級時我年少氣盛,又有些不明事理,所以脾氣非常不好,
有一次,我在值日時因為疏忽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只聽“啪”一聲,花瓶便在我的眼前摔了個粉碎。
當時我心想:糟了,打碎了花瓶,老師一定會批評我的!于是我便把碎片扔到了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本以為這樣就會蒙混過關,濫竽充數(shù)。但不知老師如何明察暗訪,指出了我這個打碎花瓶的“犯人”。
老師嚴厲的質問我:“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又不肯承認?”我連連搖頭,“一定是你!”老師斷定。我又狡辯,我此時失去了做人的道德。
那個星期大家都不理我了,我像一只離群的大雁,在天空中悲鳴——我很孤獨。
那時我才知道了品德有多重要,“德不孤,必有鄰”這讓我懂得了沒有品德會很孤獨,這句話給了我永久的啟示。
論語讀后感50字 論語讀后感400字篇五
翻開《論語》,古人思想的精華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腦海里埋藏,把我的心靈凈化。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最偉大的一種。的確,從古至今,從聞雷泣墓到哭竹生筍,再從臥冰求鯉到扼虎救父,這一個個孝義的故事無不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孝順。
孔子說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意思是:現(xiàn)在所謂的孝,只要養(yǎng)活爹娘就可以了。即使是狗和馬,都能得到飼養(yǎng)。若不對父母多一些恭敬和愛戴,那養(yǎng)活爹娘和飼養(yǎng)狗馬有什么不同之處呢?是啊,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但是孝順不僅僅是能養(yǎng)活父母,而是要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使他們得以安享晚年,此之為大孝。如果只是養(yǎng)活他們,別的就一切都不理,那與對待犬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順要真心對待自己的父母。
可如今,許多老人病死街頭,無人理睬;被棄于養(yǎng)老院中,孤獨終老;被迫以撿垃圾為生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這難道就是孝順嗎?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哪里去了呢?
我認為,一種從心底里真正孝順的表現(xiàn);它不是法律硬要要求的責任,而是每個人從心底里就明白的該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