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研討會心得感悟篇1
我有幸參加了今年的市中考語文研討會,從各方面綜合的情況來看:從大的方面說,今年中考語文和去年的中考語文在題型、題量和結構、分值等問題上保持一致,基本上沒變化。我還有幸聆聽了許多老師的講座,深有感觸。
首先,我再次感受到做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真不容易。做一個語文老師,要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未來社會對學生語文的要求是什么?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運用語文交流,吸收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修養(yǎng),促進精神成長;課程理念:獲得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實踐能力,倡導自主學習,關注社會需要。其中,精神層面及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國民素質的提升,這是關鍵。我想,教育的功利性,目光短淺的應該教學,實在是背道而弛。盡管這與現(xiàn)實的中考矛盾重重,但不妨礙我們倡導新理念。做“大師”,不做“匠人”。
其二,對于初中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則可,合作探究,則不必太過于糾結。優(yōu)秀的語文課,應該是一種安靜思考、文思飄揚的情境,有靜心,有耐心,不浮躁,才能提高真正語文素養(yǎng)。想想我的語文教學實踐,正是如此。當思維火花在課堂碰撞,又能冷靜表達時,效果是最好的。
其三,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興趣和習慣。語文是不能速成的。積累的習慣與愿望,對語文學習而言,相當可貴。從教語文二十多年,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興趣是學好語文的根本!試想,缺失興趣的語文教學,還能走多遠?就像中考復習,題海戰(zhàn),實在是得不償失。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傳統(tǒng)的寫字教學不能丟;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教材為本,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注重學法指導,適當訓練提升,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踐行語文學科綜合性、實踐性的特質。開辟語文的自由天地。
語文研討會心得感悟篇2
本次學習的過程與感受,劉燕老師已經在其個人工作室中做了詳細的介紹。在此,我將學習到的內容整理歸納,呈現(xiàn)給老師們,希望能給其他老師以啟發(fā)和幫助。(由于當時幾經波折,當我們進入會場的時候,只有最后面角落里的凳子可以坐了。音響效果也一般,有些內容沒能清楚明白的記錄下來,所以,只能充當一回不太合格的傳聲筒了,望老師們諒解。)
一、新課標的啟示。
在語文教學中應進一步明確語文的交際工具性,重視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強調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多的作業(yè)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合理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
二、中學語文課堂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防止逐字逐句的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fā)揮;要少做題,多讀書,讀整本的書。
三、注意新課標中增加的新內容。
初中7至9年級增加14篇:《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漢樂府;《木蘭辭》(唧唧復唧唧)北朝民歌;《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陳子昂;《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崔顥;《賣炭翁》(賣炭翁)白居易;《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李清照;《南鄉(xiāng)子》(何處望神州)辛棄疾;《滿江紅》(小住京華)秋瑾;《莊子》一則(北冥有魚……亦若是則已矣);《禮記》一則(雖有佳肴);《列子》一則(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聲哉?);《與謝中書書》,陶弘景;《湖心亭看雪》,張岱;《河中石獸》,紀昀。
減少兩篇: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韓愈(此篇移至小學階段);《觀刈麥》(田家少閑月)白居易。
四、作文要寫自己的話,教師要教會學生像人一樣的說話。
切忌學生作文堆砌古人、古詩和名言。內容假大空,千篇一律,無病呻吟。初中階段的作文,能流暢地把事情講清楚即可,要寫自己的話。谷教授舉例:一個學生一年寫了56篇作文,全都是羅列李白、陶淵明和蘇軾,但每次都能得高分。這樣下去,是很可怕的。
五、課改的推行是舉步維艱的,甚至是悲壯的。
呂叔湘說過“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能力,而不是傳授知識”“給學生一把鑰匙,教會他動腦筋”。但是,應試教育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課改沒能真正落實,學生的負擔反而更重了。語文教師應該改變“滿堂灌”的課堂形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培養(yǎng)語感,閱讀和寫作能力。我們應該重視占90分的閱讀和寫作,而不是只盯著30分的基礎知識。要想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必須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和實踐能力。
六、課改可以給枯燥的語文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力。
濰坊的課改經驗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學習借鑒。他們對初中畢業(yè)生進行回訪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初中語文的認同度很差,認為語文課“沒意思”“背誦太多”“死板,師生不互動”“課文枯燥”……有一句話一針見血地寫出了語文課堂的弊病:“一篇三分鐘即可讀完的課文要講三節(jié)課,一本三天即可讀完的課本要學半年”針對這些問題,濰坊的做法是:“三不講”學生自己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不講?!叭v”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
這樣,提高了課堂效率,節(jié)約出了寶貴的時間學生們大量的閱讀。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了,語文的成績更好了,關鍵是,語文的素養(yǎng)提高了。聊城課改的經驗也是圍繞“讀寫”展開,提出了“讀書使人高尚,寫作使人善良”的口號。重新編排語文課:教材基礎課,閱讀課,閱讀交流課,隨筆交流指導課。(在聽報告的時候,我強烈地意識到,我們學校為學生配備了大量的圖書,裝備了閱覽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起來。課改勢在必行,觀望只會耽誤學生,并且讓自己落后)
七、偉大的教師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師,教師的美麗在于激情。
沒有激情的課堂平平淡淡,沒有激情的教學興味索然。26號下午的三節(jié)課,讓我們驚嘆于三位教師的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深厚而文學底蘊和澎湃的激情所折服。我的拙筆不能形容聽課的感受,請大家在網上搜索“樂陵陳萬太視頻”和“臨沂二十中學劉曉凡”,親自感受他們的魅力。
我的體會總結為一句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可以是幸福的。
語文研討會心得感悟篇3
上周四有幸去參加語文研討會,真是受益匪淺,讓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觸。如果我不來,我不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如果我不來,我不知道我還有很多地方要改變;如果我不來,我不能迫切的想做這么多的事。
我的收獲:上午給我們講課的是福民巷小學的王亞麗老師。主題是回歸語文本色 感悟語文魅力。
一、 依標定向,把握教學重點。
1、明確目標 : 由“教課文”向“教語文”轉身 課程內容不可替代,教材內容可替代
教語文要注重方法。時間管理 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找問題根源。
2、分清學段,關注訓練重點。我知道了一二年級主要是訓練句子,三四年級主要是訓練段落,五六年級主要是訓練篇章。學寫段落,從文章中學會一些寫作方法。
二、解讀文本,從細節(jié)入手。
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具有以下特征。
文本細讀的主體是學生。細讀直接指向言語。教師在場。介紹科學實用的方法。細讀
類讀、品讀、拓讀、巧讀。上下求索,左右勾聯(lián)。
二十四字教學模式下的語文課。
語文課流程:閱讀感悟 基礎達標 設問導讀 精讀感悟 鞏固練習 拓展延伸
識字課:會認、會寫、會讀、培養(yǎng)語感。初讀感知 精讀感悟 自學生字(識記字形)展示點撥 鞏固練習 拓展延伸
閱讀課:低年級 學會閱讀 中高年級 通過閱讀來學習
自學感知 基礎達標 設問導讀 精讀感悟 鞏固練習 拓展練習
寫作課(習作課)三年級要教的好玩 四年級要教的有感知 五六年級要教到心里去
活動作文 要中規(guī)中矩的教三年級的《老師變魔術》1、在交談中觀察老師,并寫下來。2、在閉眼的狀態(tài)下猜想變魔術情況。3、睜開眼睛觀察現(xiàn)場發(fā)生的變化?!犊伎寄愕挠洃浟Α愤\用排比句式寫段,重點寫一個物品通過摸、聞、嘗等方法?!峨y忘一堂語文課》1、本次活動內容和規(guī)則。2、活動開始前,心里活動和準備情況。3、活動開始后發(fā)生的最有趣事件。4、活動發(fā)生的其他有趣事件。5、談本次活動的感受。復習課和試卷分析課的流程。
導學案在語文課上的作用。對學生的訓練要落實到寫上。自學檢測生字詞。精度感悟重在問題引讀和句段訓練。拓展延伸重在類讀和運用。
這些內容我印象很深,我想通過實踐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好學 深思 力行。
語文研討會心得感悟篇4
今天,我參加了臨沂七小舉辦的“小學語文同課異構課例研討會”,活動為期一天,上午觀摩了兩位位老師分別講的《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之后是做課教師說課及各學校與會教師的交流和評課匯報,下午由來自濰坊的名師做了報告。
可以說這次活動的舉辦是非常成功的,雖然兩位教師講的都是同一課題,但他們對課文的解讀角度不盡相同,駕馭課堂的技巧各有千秋,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也各有側重。尤其是上午的交流研討,讓我靜下心來再次反觀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要做好一節(jié)課,課前的準備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我們要有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感知和深入把握,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去豐富、拓寬、延伸教材內容,快速、大容量地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以期做到高屋建瓴。其次要有對學生學情的透徹分析,學情不僅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同時還要做好應對課堂突發(fā)事件的心理準備,甚至做好相關預案,以期做到以變應變。
要做好一節(jié)課,目標的明確是不容置疑的。首先我們要明確整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目標務必要具體明確。不管你想怎么建構這節(jié)課,其教學目標是不變的。然后我們要明確課時目標和各環(huán)節(jié)目標,目標的確立要有教學理念的支撐。比如閱讀課中的字詞教學,我們務必要明確抓哪些詞語來認讀,為什么抓這幾個詞語?抓的這幾個詞語分別怎么處理?處理到什么程度?
這次研討活動給我留下深刻感觸的還有老師們的評課,這既是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的展示,更是學校集體智慧的體現(xiàn)。與之相比,我們的認識有些膚淺,更別說上升到理論、理念的高度。這種壓力感應該促動我們多讀書,多思考,多去關注一些教育前沿的東西,讓自己不致逐漸落后。
語文研討會心得感悟篇5
本周末有幸去鄭州聽了兩天特級教師的語文課,真是受益匪淺,讓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觸。如果我不來,我不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如果我不來,我不知道我還有很多地方要改變;如果我不來,我不能迫切的想做這么多的事。
這次的學習機會我非常珍惜,每天早早的到學校,坐在最前排,聆聽老師的教誨,感受那些特級教師的魅力所在。感受那些特級教師的授課精華。
第一天上午,聽的是蔣軍晶老師的課,一個瘦瘦的年輕老師,真的能做到引人入勝么?真的能達到課標么?之后的講課是毋庸置疑的,他很輕松的做到了,學生學的也很輕松。
這節(jié)課我很感興趣,正好是五年級的課,我有很多借鑒的地方,當講到《我和祖父的園子》我很興奮,蔣老師先是讓學生齊讀題目,又講了回憶是什么,在學生讀的時候還讓學生思考:想想,說說蕭紅想起了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注重讀,師還和學生同讀,講解讀書速度與方法。告知讀書語調、感情。
而在背書的時候,要注意方法,找規(guī)律記內容,用強記,分句。在講到最后當目標達成以后,老師又延伸了一下,讓學生學習蕭紅,一下子把我們的思緒帶到了那個時期,頭腦里能感到蕭紅的困苦與對童年的懷念。當講到“祖父真勞動?我也真勞動?”時,既感覺有趣,又使我們能迅速的理解課文意思。每一個內容都顯得那樣的連貫,那樣的水到渠成。蔣老師有這樣的本領,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認字,而是教會學生讀的能力和說的能力。
尤其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感受的最深的是蔣老師很注重學生的讀書能力,他總是自己親身的去讀書,給孩子推薦更好的書,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因為他深知學生會寫作文不是老師給的,是他們的遺傳所致,而真正的寫好作文,靠的就是讀書,多讀書就會有語感,能寫出很多的好東西。所以,作為一個老師要善于讀書,多讀書,使我們的自己學會思考,通過讀書去積累各個領域的`知識。通過讀書去認識形形色色的人,最終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讀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閱讀心理,要多讀書,知道他們需要什么,他們對生命感興趣。其次重要的是盡量的、適度的擴充,而不是為了制造一些學習氣氛,讓課文內容很大,內容很廣泛。
第二個授課的是戴建榮老師,他講的是《靜夜思》,簡簡單單的古詩,孩子們在幼兒園就會背了,他卻講出了別樣的味道,給學生和聽課老師一種美的享受。他說了,他要把中國的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他說了,吟唱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應該是最不陌生的;他說了,能做到“讀、唱、吟、舞”是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說了,他的老師給了他很大的幫助。又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老師,可他卻將詩教的傳神,給了我們莫大的感動。
此人雖其貌不揚,但絕對是“大師”。幽默風趣是猶如相聲演員;慷慨激昂時,猶如沙場壯士。課堂上他時而婉轉動聽,時而鏗鏘有力,時而俏皮幽默,時而穩(wěn)重深沉。
戴老師從糾音開始,又從平仄入手,這樣在唱的時候、再吟的時候,就顯得那樣的水到渠成。當老師講到他們的學生時,眼里流露的是思念與興奮,他說了,如果要教好你的語文課,首先你要愛你的學生,還是熱愛。
當王老師說出于永正的名字的時候,大家都興奮了,當王老師說于老師也要講《我和祖父的園子》時,我又激動了,同樣的一課,他又會看到什么呢?他又會從哪里入手呢?給學生哪些感動呢?
當學生回答問題時,于老師總會說,問題想好再說,說好話不容易。當學生回答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里干什么時?學生用了很多還有,于老師又做了及時的糾正,他說“還有”只能用一次。
于老師注重學生用眼睛看;又注重學生用心看;還讓學生多讀書學會思考。在這里記的最深的是,于老師給學生讀書,當于老師聲情并茂的讀出以后,學生也學會了那種感情。也學會了讀,體會文章的感情,當學生說出那么多的關于祖父和“我”的性格的詞語時,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水到渠成,因為要讀誰像誰。要學會讀每一句話每一句話的表情、語氣。
在這節(jié)課里,于老師不僅注重學生讀的能力,還注重學生寫的能力,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童年趣事,告訴學生寫的時候要寫好字,讀好書,做好文。同時,于老師還對我們有了很大的要求,每個人要多有幾手本領,本事越大,師德越高尚,贏得學生崇拜的砝碼就越有分量。
像說話一樣的讀書,感受句子的溫度。培養(yǎng)學生在讀書中要學會關注,留意。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概括能力。這要求教師在對教材的把握上多做處理,把握好對教學的安排。讓學生學會體會,課堂上不用多提問。重點培養(yǎng)“讀”和“寫”的能力。
這次的聽課我總結以下幾方面的所得:
一、讀。應多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能力。教師要做到多讀課文,多讀,多感受。
二、寫。每一節(jié)課設計一些寫的內容,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抒發(fā)。
三、多讀書。培養(yǎng)自己好讀書,多讀書的習慣,讓學生在自己的帶動下多讀書,讀好書。學會自己的母語。
四、多研究。教師要善于學習,采百家之長,才能開出屬于自己的花朵。
五、多規(guī)范自己的板書。板書好了給了學生一個提示,一個榜樣,做好學生的示范。
六、多學一技之長。自己在課余時間多充電,多學習更多方面的技能,使自己做學生崇拜的學生。
七、熱愛自己的學生。只有一個人做到了熱愛。熱愛自己的事業(yè),熱愛自己的孩子,才會干出非凡的工作。
一個人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全部忘記,剩下的才是素質。這就是教育,語文要教的就是學生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多學習,多應用,使自己,使孩子的母語學習能更快樂、更充實。
語文研討會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