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蘇東坡傳讀后心得體會300字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一
后來才知道,這些詩文,包括那一小篇“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都是蘇軾在黃州所作。黃州是一段艱苦歲月。在這里他“自喜漸不為人識”,仿佛從了這兩首詞的境界。
但我讀了兩遍《蘇東坡傳》后,對這兩句詞有了另一層感慨。以前只覺得瀟灑自如、樂觀暢達是他天性使然,讀完他一生的坎坷沉浮,才明白他的豁達其實來自于修養(yǎng)和境界——如果只有天性早就被磨平了。
在蘇東坡一生的漂泊中,有一個不時出現(xiàn)、偶爾相伴的神秘人物:神奇道士吳復古。此人行蹤不定、難以捉摸,但時常在關(guān)鍵時刻出現(xiàn)一下。有時覺得,他仿佛是另一個版本的蘇東坡,悠游自在,仙風道骨。他的存在令人好奇,如果蘇東坡生來是個隱士或者道士,是否能依然如此令人著迷的魅力。
吳復古提醒了我們,蘇東坡一生其實從未真正忘卻營營、超然世外。我們知道他、記住他恰恰因為他入世、鮮活、甚至飽受打擊的一面。
我不知道蘇軾是否在他身上看到過“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自己,但我想他更有可能看到的是成為不了吳復古的自己。以他的才華和影響力,他也許不能;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內(nèi)心深處并不想。超然出世,只是他的自我紓解。吃吃喝喝與蒼生同樂,大概才是他內(nèi)心所向。
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生來便有過人的天賦,天賦即使命。有使命的人必然有使命感,蘇東坡是這樣一個有使命感的人。盡管他看上去沒有苦大仇深憂國憂民的氣質(zhì)。
如今我們對吳復古所知甚少,但記住了蘇東坡的快樂和可愛。對兄弟,他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般美好的愿望,悼友人時先想到“失笑噴飯滿案”的故事,又“廢卷而哭失聲”。他致力于疏通水利、對饑荒未雨綢繆。歷經(jīng)磨難,他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棄,愛人而為人所愛。林語堂以“thegaygenius”形容他,不能再貼切了。
所以年輕就是容易被浪漫情懷蠱惑,體會不到人生真正艱難處??吹玫匠鍪佬模床坏饺胧朗?,還是不了解蘇東坡。天才如蘇東坡,都甘愿遭受俗世的磨難,更何況普通人呢。
那個想象中天生豁達的蘇東坡,其實是不存在的啊。
蘇東坡傳讀后心得體會300字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二
我用了整整一個星期,終于把《飄》看完了,我看得好認真好認真??吹阶詈蟮膬烧?,我哭了,痛苦的哭了,第一次因為小說的情節(jié),然后想到已故的人,已故的事情,自己的過去。
我真的哭了,哭到整個身體都顫抖了,我真的傷心了。小說里面的情節(jié),與我過去的往事相對應(yīng),把我一直隱藏在心里面的悲傷全部都解出來了。我好無助。一邊用枕頭壓住自己的頭,一邊用被子把自己裹住。我從來都沒有嘗試過這么悲傷,也從來沒有哭得那么顫抖。更加從來沒有哭得這么大聲。好在家里的人都不在。我沒有給任何人發(fā)現(xiàn)。
這個星期的我已經(jīng)很不開心了,但是我選擇了承受,不敢對任何人說,還要在任何人面前扮得自己好快樂。我不想任何人知道我的心事,我的心情。我害怕寂寞,所以找一大堆人陪,但我不能在告訴他們我的心情。
我害怕深夜的寂靜,所以選擇每晚都用酒精麻醉自己,然自己別胡思亂想,醉了就可以安靜的睡了。
《飄》是我看的第一本小說?;蛟S也是我最后的一本了。因為沒有動力我是不會把時間都放進去的,也是因為她,我才選擇一字不漏的把這本小說給看完的。
瑞德·恩,一個真的很好的男人,無論思嘉怎樣對他,他還是以自己最高的愛情來對待思嘉。因為瑞德愛思嘉,所以常常都會跟思嘉發(fā)生爭吵。因為愛著她,他理解她,關(guān)心她。所以隨時準備幫助她,因為愛著她,他冒著生命危險都要回去找她,回去救她。因為愛著她,他常常都是因為她而喝醉回來。他選擇自己喝醉,自己難過,也不能把心情發(fā)泄在思嘉身上。而瑞德就是以這種心態(tài),這種做法來表達自己。他不能讓思嘉知道他深愛著他。因為往往讓自己心愛的人知道自己深愛著她,她就會想到很多讓他傷心,讓他心痛的事情來刺激他。所以他的愛不能說,只能以自己的心態(tài),自己的做法去承受,去諒解。
而我覺得瑞德真的是一個可憐的男人,他把自己都賠上去了,還是不能讓思嘉愛他。雖然到最后思嘉是愛上瑞德了,但此時的瑞德已經(jīng)老了,已經(jīng)累了,已經(jīng)沒有能力在去承受再一次的打擊了。他選擇離開了。他的離開不是因為他不愛她了,而是因為他太過愛她了。他不能在一次承受失去的滋味了。與其這樣,不如把現(xiàn)在變成他最快樂的回憶。至少以后在回憶起來還是美好的。而不會又是一樁傷心的記憶。
瑞德深愛著她的女兒,邦妮,因為邦妮是他和思嘉的結(jié)晶體,而邦妮的存在又是瑞德和思嘉在一齊的證明。而邦妮的失去。這一段愛情也漸漸的失去了。為什么瑞德會那么愛惜邦妮呢?在我沒有看到后面的幾章的時候我已經(jīng)想到了,而到了小說的最后也說了。
蘇東坡傳讀后心得體會300字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三
《列寧傳》這本書是普拉東、米哈伊洛維奇、凱爾任采夫?qū)懙?,作者在這本書中敘述了列寧為俄-國和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戰(zhàn)斗一生,并且著重介紹了列寧為建立布爾什維克黨,為反對沙皇制度、反對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而進行的斗爭;介紹了列寧為建立和鞏固無產(chǎn)階級專-政而進行的斗爭,列寧讀后感。就本書的結(jié)構(gòu)來看,本書分為兩部分,以世界大戰(zhàn)的開始所劃分,也是分為兩個階段來講述列寧這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的傳奇歷程,本書的結(jié)構(gòu)緊湊,為詳細的了解列寧的事跡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列寧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黨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被壓迫人民的領(lǐng)袖和導師,對世界歷史和俄-國歷史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列寧的那種對無產(chǎn)階級的執(zhí)著追求和信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對我們的啟示將是我們生活的羅盤,無論在什么時候都為我們提供了精神上的動力。
列寧的一生布滿坎坷,在曲折的道路上他孜孜不倦的為俄-國的革命奮斗著,他把為共-產(chǎn)主義勝利的偉大事業(yè)所具備的堅決性和不屈不撓與不妥協(xié)的精神教給了工人和集體農(nóng)民,在全世界走向勝利的過程中,他把俄-國推向了歷史的前頁,使俄-國的被壓迫者看到了希望,在他去世后,訃告說過一段對他的評價“列寧活在每一個誠實工人的心里,列寧活在每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心里,列寧活在千萬殖民地奴隸中間;列寧活在敵人營壘對列寧主義共-產(chǎn)主義和布爾什為主意的憎恨里?!边@段話真實的反映出了列寧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列寧的生活很簡樸,為他人服務(wù)是他一生的格言,不讓他自己要別人伺候,而要自己照顧自己——他遵守這條法律知道他生命的最后一日。列寧第三次嚴重發(fā)病后,無情的病魔使列寧右半身完全癱瘓并剝奪了他的說話能力和工作能力。列寧感到極端痛苦,竭力進行掙扎。至此,列寧的政治生命基本結(jié)束。一位看護他的教授記載道:“情況確是悲壯的。這個人,這個曾經(jīng)用他的言語使群眾激動興奮,曾經(jīng)在辯論中說服戰(zhàn)士并使領(lǐng)袖堅強起來的人,使全世界都對他的話起了這樣那樣反應(yīng)的這個人,現(xiàn)在卻連最簡單最原始的概念都表示不出來了”。列寧在病榻上與病魔做斗爭的同時還是不忘革命,他忍著痛苦,吃力的口授了最后的幾篇文章,留給了布爾什維克黨和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領(lǐng)袖們最有價值的遺囑。
雖是領(lǐng)導,可是列寧對任何人都是一種和善而謙遜的態(tài)度,他的溫和使人們更加容易與他接近也更加愿意與他交流,高爾基曾說“我從沒有見過誰能笑得像弗拉基米爾、伊里奇那樣有感染力。看到他像那樣一個嚴格的現(xiàn)實主義者,一個對巨大社會變革的必然性看得如此清楚,感覺的如此深刻的人,一個毫不妥協(xié)、毫不容情的憎恨資本主義世界的人,竟會笑得像個孩子,直到流出了眼淚,直到笑得喘不過氣來,是覺得奇怪的。一個人能笑得這樣,必定有最健全最健康的心靈?!笨梢娏袑幍挠H切在眾人心中的影響非同小可,相信他之所以受人民群眾的愛戴與他的慈祥和善是分不開的,這也為他更好的接近群眾,更好的領(lǐng)導革命奠定了基矗
列寧似乎繼承了他父親的堅強和勤奮以及母親的親切、剛毅,他的仔細、周密使他的每一個計劃都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很好的完成。在被監(jiān)禁在獄室里,列寧還是有條不紊的照常工作,他利用獄中圖書館的便利,繼續(xù)從事研究工作,并且繼續(xù)指揮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斗爭。他那有規(guī)律的生活和生活作息安排并沒有使他在鐵窗之中消褪健康,正如他母親所說“他在獄中健康增進了,而且變得異常愉快”。想必列寧的不驕不躁的心態(tài)正是我們應(yīng)該學習和繼承的,我想這也是他領(lǐng)導革命成功的一個強勢。
列寧在整個革命的歷程中還展現(xiàn)出了他那博大的胸襟,對普列漢諾夫的欣賞他一直都沒有動搖過,盡管普列漢諾夫確實放棄了與他的合作而背叛革命走上了支持資產(chǎn)階級的道路,可是列寧并沒有因此而否定他的能力和身上的品質(zhì),他依舊再次對普列漢諾夫進行了邀請,可惜,這次的邀請卻失敗了,想必這給列寧和其他革命者帶給了遺憾。
蘇東坡傳讀后心得體會300字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讀后感
《孟子》里有一篇文章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初中時學過的一篇文言文,雖然將近二十年沒有再讀過。但我清晰地記得文章里的每一句話: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這篇文章說的是:承擔重任的人,之所以受盡苦難,是“天”授之以重任之前,先要磨練他的意志和身心,借以提高他的競爭本事。做一個人,一個發(fā)奮圖強,頑強拼搏,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的人,必須要用“憂患”做為一切成就的先決條件。講得一點也不錯,堅強的人是在憂患中成長的。
巴爾扎克曾說過:“不幸,是天才的提高階梯,信徒的洗禮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我們要把不幸,災(zāi)難當作我們成功的又一塊基石,不被它打到,反而利用它來與成功拉近距離。
我還看過一個故事,名字叫《鹿和狼的故事》,講的是20世紀初期,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為了讓凱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護,很多的捕殺鹿的兇殘敵人——狼。經(jīng)過20xx年的殘忍捕殺,有先后六千多的狼被殺害。然而,羅斯福萬萬沒有想到,在他的極度保護下,鹿群是有一段時間很多增加,但不久,鹿群的數(shù)量開始急劇下降,鹿群的總量由十萬只銳減到四萬只。很快,整個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茍延殘喘。這個故事中,鹿為什么在過度保護下,數(shù)量變得更加少呢?在我看來,正是因為給它們的過度保護使他們?nèi)鄙倭藨n患,只顧自由自在的生活。原先有狼追鹿,鹿就會奔跑,此刻,狼沒有了,鹿的體質(zhì)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可見,憂患的作用不僅僅對人,對社會,對整個自然界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心中時刻要有“憂患”意識,有危機感,不要總以為我們端的是鐵飯碗,整天只明白當天和尚撞天鐘,混日子吃大鍋飯。這是極其危險的。我們在心中要時時為學生,為國家的教育事業(yè)著想,這樣,我們才會免于被社會淘汰!此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私立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公立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當公立學校學生數(shù)量遞減到必須數(shù)量,國家就必須會淘汰教師,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說,每一個有眼光的教師,都要立足此刻,放眼未來,心中時刻有教育,心中時刻有學生,把自我的工作當成事業(yè)來追求,爭做學者型的教師、專家,在別人還沒有準備努力之時,我們已笨鳥先飛,站到了教師隊伍的最前列!
雖然我們都是小人物,可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所講的道理確實是至理名言。所以說請大家勿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努力干好本職工作,為自我的事業(yè)鋪平前進的道路!
蘇東坡傳讀后心得體會300字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五
《列寧》是由美國著名新聞記者兼?zhèn)饔涀骷衣芬姿埂べM希爾創(chuàng)作的傳記。是一本將列寧形象真實可信、生動鮮活地刻畫在讀者眼前的著作。本書既是以美國人的視角來書寫和評判列寧。同時也超越了國別的界限,站在歷史和人性的高度,全面、真實、詳盡地詮釋了列寧偉大的一生,并對其鮮為人知的一面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我想也只有美國人才能比較全面和客觀的撰寫一個俄國人的生平,因為從文化上來說,都屬于西方陣營,是托克維爾預言過的主宰世界的兩個大國,彼此間又分庭抗禮幾十年,所以沒有比一個美國人筆下的列寧更為真實和相對客觀了。
《列寧》自出版以來即獲得世界范圍的廣泛好評,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最好的列寧傳記版本,并被譽為傳記文學中“劃時代的巨著”。本書觀點鮮明,論證充分,史料完整,表述準確。作者路易斯·費希爾是有名的列寧研究專家,為撰寫本書搜集并掌握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經(jīng)過40余年的艱苦努力,最終創(chuàng)作出這部記述列寧一生政治活動、社會活動和生活情況的長篇巨著。
列寧最大的特點就是政治,這是英國演員本金斯利在談到自己扮演列寧的體會的時候說的一句話。因此,列寧的一生基本上就是一個職業(yè)革命者和政治家的生涯,他的生活是政治,是流亡和辦報,是開會和演講,做指示和閱讀,列寧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不僅僅是在口頭上說說,而是真正做到每天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必須要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能夠眼高手低,光說不做,只有自己以身作則了才能為人民群眾做出帶頭作用、榜樣。列寧還認為:需要把一些單獨的人鍛煉成一支軍隊,需要把一些單獨的職員組織成一個政府。任何人和事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lián)系。猶如滴水石穿,把所有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就是堅不可摧,沒有人能夠動搖。
列寧的早期生活占據(jù)了非常少的篇幅,百分之九十的篇幅是介紹1918年到他去世時候的生涯。完全集中于他的對內(nèi)對外政策,作為一個政黨的領(lǐng)袖和國家的首腦來寫,因此閱讀本書需要不帶任何情感色彩,在書中,你能看到的是一個冷靜的國家首腦,而不是一個傳奇。
通過列寧對于個人感情的控制這方面的內(nèi)容,我們明白了意識能動性作用的重要性。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列寧通過對自己的情感控制,不隨便動怒于人,不隨便表現(xiàn)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于什么事情能用平常心態(tài)去應(yīng)對,這對于一個政治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老子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告訴我們對以任何事情,都不要看的太重,凡事都要保持好的心態(tài),才能游刃有余。
本書作者筆下的列寧具有英雄造就時勢的觀點,斷言假如沒有列寧本人就無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蘇聯(lián)的建立。無論這樣說會不會過于武斷,都可以看出列寧自身的果斷和魄力。沙皇和克侖斯基的垮臺是由于戰(zhàn)爭的失敗造成的整個國家的癱瘓和混亂,而混亂的時代正是需要一個鐵碗專制的人物來控制局勢和重建秩序,那本質(zhì)并不是意識形態(tài)的勝利而是誰有強力的手段誰勝利。
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列寧帶著自己的政治理想登上了歷史舞臺,如果列寧本身沒有這個意識的話,也就不會有后來的一系列成就。意識總是適應(yīng)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本書中所介紹的很多章節(jié),都透露了列寧當時所面臨的一種尷尬境地,他所信奉的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他被迫的采取的違反正統(tǒng)理論的實用主義做法,如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新經(jīng)濟政策,與德國的和約,顯示的是與其理想和宣傳相反的行為。
人的意識是在能動地認識世界的基礎(chǔ)上,按照客觀實際和客觀規(guī)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計劃、辦法等,指導人們進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作者認為列寧是有兩個心的,一是作為思考者,一是作為行動者,而且兩下并不沖突。其實列寧不過是把目的作為唯一的目標而已,手段是他所不在乎的,他說過,不怕弄臟自己的手,不要憐憫而是要敲打人們的腦門,人們生活在地獄里卻不自知。列寧在實現(xiàn)自己政治理想的過程中,不斷的加強自我意識以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蘇東坡傳讀后心得體會300字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六
小說分為三部分展開,前兩部分主要為介紹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最后一步走向故事高潮。狄更斯在文中處處埋下伏筆,每次讀到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先略過,因為后邊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故事展開加以解釋,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著讀者。
在那貧苦的年代,小人物飽受煎熬;但在以暴制暴的年代,小人物又成了空洞的軀殼。就像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的最后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比起故事開篇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我更喜歡結(jié)尾處卡頓的幻想,狄更斯的這段文字已然擁有了活得靈魂,百讀不厭,引人深思。
最后還要說,以前不是很喜歡讀長篇小說,覺得過于啰嗦而先看故事結(jié)局。但這篇小說一定不能先看結(jié)局,更不能先看帶有劇透色彩的書評,不然帶著答案看問題很難理解那種人性的光輝,那種在亂世中熠熠發(fā)光的博愛精神。
我覺得用英雄聯(lián)盟里虞姬的臺詞來詮釋這篇小說最為合適:風,不會帶走你曾經(jīng)存在過的證明。不為所愛之人哭泣,只因從未離去。
(看到最后一章,有個問題其實沒弄明白。最后那個慷慨赴死的女人究竟是羅蘭夫人還是查理十六王后)
蘇東坡傳讀后心得體會300字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七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民族。它的歷史真的可說是有喜有悲。喜的是從古至今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奇跡,如:秦始皇兵馬俑、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等等。悲的是也有許多恥辱,如:火燒園明園、戰(zhàn)爭、南京大屠殺等等。而有個人是我們民族罪不可赦的罪人!
他穿著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是一個道士,一個農(nóng)民,一個平民。他就是王圓,是這出杯具中錯步上前的小丑。他只是一個道士,有何德何能成為莫高窟的主人他只是一個農(nóng)民,有何德何能把莫高窟當成自我的宅院他只是一個平民,有何德何能把持著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難道中國的文官都死光了嗎!
這篇文章是教師讀給我們聽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文化苦旅》。我看了以后更是悲哀,王道士把這些無價之寶的文物看成是玩物,隨便送人;把敦煌變成他的農(nóng)舍,他摧毀了中華民族古代勞動人民汗水的結(jié)晶。這時,沒有一個人來阻止他,如果不是那時中國政府的腐敗,道士自以為真的能夠讓他對著莫高窟指手畫腳嗎不能!
文章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凄艷的晚霞。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真的是這樣,我們十三億人的心都在滴血。我不明白,為什么王道士會那樣的愚蠢,寧愿把珍貴的文物送給那些外國人,也不肯上報朝廷,把它們留在自我的祖國。如果我能和王道士生活在同一個朝代,我必須會竭盡全力來阻止他,如果實在不行,我會拿一把大折刀,一刀捅死他!
就這樣,莫高窟那些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最終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了起來,如臥龍騰飛般,飛上了復興的道路上。用巨大的資金買回了王道士送出去的珍貴文物,那些文物因為王道士的愚蠢繞了一個大圈,最終回到了自我的家。中華民族正在用自身的行動治愈這歷史的傷疤!
王道士是一個愚昧無知的人,我們不能像他一樣愚蠢,要多為人類留下更多的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