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閱讀理解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從各類型的閱讀中獲悉文字的魅力和感受主角的人生,通過閱讀提升我們的語文能力,那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蘭花是否依舊》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蘭花是否依舊》閱讀原文:
時常記起一盆蘭花。
已經(jīng)30多年了,盡管流逝的時光,早已把“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變成了臨近黃昏的“夕陽紅”;盡管時過境遷,記憶里的好多事情都已經(jīng)悄悄地消失了,但是在我心里,卻還是時常記起一盆蘭花。
記起這盆蘭花,并不是它有多么艷麗,或者它的品種有多么名貴,而是因為它非同尋常的生命力,因為它曾經(jīng)遇到過的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朱自清。
最早知道朱自清這個名字,是讀他的散文《綠》。那是50多年前我在初中階段。
散文里所寫的仙巖是我和同學們常去的風景點。仙巖有三個瀑布,《綠》寫的是位置最低的梅雨潭,可是在我看來,仙巖好玩的地方不是梅雨潭,而是高于梅雨潭的雷響潭。那是一個被嶙峋巨崖夾抱著的深潭,上有十多丈高的瀑布自天瀉落,很是壯觀。最妙的是游人可以順著山徑登至瀑布上方,撿塊石頭或點個炮仗扔下山谷聽回聲。那回聲,從山谷里轟隆隆地傳來,真的就如春雷炸響!
相比之下,就覺得梅雨潭太文靜了,文靜得很難引起注意。我一直不明白,朱先生為何只寫梅雨潭而不寫雷響潭?但還是在心里牢牢記住了散文中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語句,諸如“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
再次得“遇”朱先生,則是在我考取溫州第一中學,就讀高中之后了。新生入學,校方安排我們參觀校史館。我們被告知,朱自清當年也曾是這個學校的教師,還為這個學校寫了首校歌。
這讓我有點吃驚。
我們這個學校是浙南名校,我知道她創(chuàng)建于1902年,比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還早;我也曾聽說從這里走出的名人不計其數(shù),既有鄭振鐸、夏鼐、夏承燾、王季思、朱維之等大文史學家,也有蘇步青、徐賢修、楊忠道、李銳夫、谷超豪等大數(shù)學家??晌覜]想到朱自清先生也在這兒教過書!
仔細查閱文史資料,確實沒錯,朱先生真的于1923年、1924年在此(那時叫省立十中)教了兩年國文。在校史館的展板上,我見到了他寫的那首校歌:
雁山云影,甌海潮淙??寸婌`毓秀,桃李蔥蘢。懷籀亭邊勤講誦,中山精舍坐春風。英奇匡國,作圣啟蒙。上下古今一冶,東西學藝攸同。
校歌惜墨如金,總共才51字,卻意蘊深厚。特別是“英奇匡國,作圣啟蒙”一句,多年來一直在同學中間傳頌,成了我們共同的座右銘。朱先生作為那個亂世年代的書生,居然能有這樣的良知,這樣的抱負,確實很讓人欽佩。
當然,朱先生最令人欽佩的,還是他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骨氣與精神。
在語文書上,我讀到了毛澤東主席寫的《別了,司徒雷登》。文章說道:“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讀著這些話,朱自清的形象在我與同學們的眼里一下子明晰起來。不約而同地,我們都在心里生出一個期盼,期盼有一天能讀到聞一多頌、朱自清頌。
可惜我們的期盼只等來一半。不久,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寫聞一多的電影文學劇本,叫做《拍案頌》,是個很不錯的劇本??刹恢喂?,一直沒見有“朱自清頌”面世。
這讓我們很是遺憾。
我后來知道,在我們那一代人中,期盼讀“朱自清頌”的還真不少。
大約是18年后的某一天,我與幾個差不多年齡的同事聊天,不知怎么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這個話題。我那時正涉足電視劇,所以就有人建議我寫朱自清,甚至出主意說,可以用朱先生的作品把整部劇串起來,從《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到《溫州的蹤跡》《倫敦雜記》《歐洲雜記》等等,一直寫到他的病逝,連線索都是現(xiàn)成的!
正說得熱鬧,來了一位叫王長春的同事。
見我們在說朱自清,他張口就問:“你們知道朱自清在溫州時住哪兒嗎?”我們反問,住哪兒?他說:“就住在我家呀,是我們家的房客。”
我們都興奮了,說竟有這等巧事?便問:那他有東西留下嗎?“別的沒了,留了一盆蘭花,聽長輩說是朱自清親手栽的,現(xiàn)在還活著。”大家都直喊稀奇。
想一想可不是稀奇嘛,從1923年到我們說話這會兒,60年都有了,當年那蘭花居然還活著!
越是喊稀奇,就越是急于要見那盆蘭花。
王宅位于朔門一條叫四營堂巷的僻靜小巷,是一處五間三退的老式庭院。在這里,我果然看到了一盆蘭花,郁郁蔥蔥的,沐浴在夕陽余暉里。這就是朱先生當年手栽、并曾與之朝夕相處的蘭花嗎?
在見到它之前,我在心里猜想過它的模樣——畢竟有起碼60多歲的“高齡”了,還能活著就是奇跡,蕭疏、孱弱大概是免不了的吧,哪想到,它還如此茂盛,如此蔥郁!
為這事,我后來特意咨詢了園藝行家,行家說,蘭花屬多年生單子葉草本植物,會從假鱗莖上不斷發(fā)出新芽,因而能夠不斷繁衍,生生不息,要是伺弄得好,壽命可以比人長呢。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中國的文人喜歡蘭花,其實是喜歡它高潔飄逸的君子之風,想來朱先生也是吧。在這么一個傍晚,在他當年的舊居,體味著他留在這里的“君子之風”,我不禁思緒起伏,感慨萬千……
《蘭花是否依舊》閱讀題目: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變成了臨近黃昏的“夕陽紅” 夕陽紅:喻指老年人。
B.看鐘靈毓秀,桃李蔥蘢 桃李蔥籠:青春年少,美好形盛。
C.英奇匡國,作圣啟蒙 作圣啟蒙:做賢德且啟迪民智之人。
D.要是伺弄得好 伺弄:照料、養(yǎng)育。
19.下列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表達疑問的標題開始,以現(xiàn)實情景解答問題為結(jié)尾,首尾圓融,結(jié)構(gòu)完整。
B.本文總體上以時間為序,交代了作者對朱自清先生從陌生到逐漸了解的過程。
C.文章詳述溫州第一中學人才輩出,與下文朱自清所撰寫的校歌內(nèi)容暗自呼應。
D.作者寫聞一多有頌而朱自清一直無人寫頌,意在比較,反襯出朱自清的偉大。
20.文章第六自然段花了很多筆墨去寫雷響潭,你覺得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
21.文章結(jié)尾說“中國的文人喜歡蘭花,其實是喜歡它高潔飄逸的君子之風,想來朱先生也是吧”。請結(jié)合全文,總結(jié)朱自清的“君子之風”的具體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