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多數(shù),在諸多文章中有很多細節(jié)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流淚的駱駝》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流淚的駱駝》閱讀原文:
冬天的沙漠,荒涼寂寥。
幾個蒙古老鄉(xiāng)正圍著一頭小駱駝說著什么。小駱駝看樣子只有幾個月大,瘦骨嶙峋,皮毛凌亂,估計它是個孤兒。這時候,有個壯漢牽了一頭大駱駝走了過來。這是一匹巨駝,身材高大,背上雙峰突起,頭顱高昂。小駝一見,立刻沖了過去。它的眼睛里充滿渴望,要不是有人抱住它,不知道它的速度會有多快。
但是,迎接它的卻是憤怒的吼聲,還有噴鼻擺頭等表示強烈反感的動作。大駝好像在說:我不是你媽媽,趕快給我滾開!如果不是壯漢死命拉住韁繩,它也許會對這個素不相識的小家伙踏上幾腳。
人們只好把小駝拉到一邊去了。
這時,馬頭琴手從袋子里面拿出了馬頭琴,一個老人上前幫助他系上了一條藍綢帶。老人走到大駝身旁,把馬頭琴掛在它的駝峰上。大駝很不情愿,吼叫反抗,甚至回過頭來 要把馬頭琴扯掉。誰都不明白,他們這是演的哪一出戲。
大漠空曠,冷風襲來,馬頭琴弦在風里發(fā)出輕柔的聲響。大駝安靜了一些,它仰起頭來,東張西望,側(cè)耳傾聽,仿佛在尋找琴聲的來源;它放開喉嚨吼叫,好像在呼喚同伴的到來。
一位30多歲、身穿紫紅色蒙古袍的漂亮少婦走到了大駝身過,她做了幾個敬天敬地的動作,然后用手輕輕撫摸大駝的皮毛。老人也從駝峰上摘下馬頭零,把它交還給馬頭琴手。此時的小駝,被拴住了一條腿,正在遠處掙扎哀嗚。它就像一個被人拋棄的孩子,在寒風之中哭泣。
少婦突然開口歌唱,其聲悅耳悠揚,響遏行云。她邊撫摸駱駝邊唱,歌聲在荒漠之中飄散開來。聽不懂她唱的是什么,但是你完全可以知道,她唱的歌曲首定和母愛有關,因為她的眼睛里充滿柔情——這是一種善良母性特有的柔情,她正在把這種柔情通過自己的手指,通過自己的歌聲,一點點地傳達給眼前這頭暴躁不安的駱駝。一會兒,馬頭琴也響了起來。琴聲配合著歌聲,彌漫揮灑,猶如春風吹過草原,又如陽光雨露灑滿沙漠。
荒漠在聆聽。老人和孩子在聆聽。遠處的駱駝在聆聽。眼前的大駝當然也在聆聽。天空湛藍,云起云飛,大漠蒼涼。一定是大駝內(nèi)心之中最柔軟的東西被觸動了,喚醒了,它漸漸安靜下來,目光開始變得柔和。
有人乘機推著小駝走了過來。小駝看著大駝,發(fā)出乞憐的叫聲。大駝這次沒有吼叫噴鼻,倒是小駝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靠前。少婦停止歌唱,親自把小駝推到大駝腹下,讓它去吸奶水。大駝回頭看了一下,依然顯得不大情愿。小駝吃了幾口奶,大概找不到母親的感覺,就又從大駝的腹下鉆了出來。它甚至來到大駝眼前,再次發(fā)出哀憐的叫聲。
少婦手撫大駝,繼續(xù)歌唱。她的歌聲更加溫柔,她的目光更加純凈。馬頭琴繼續(xù)響著,琴聲穿越時空,刺破荒涼,伴著歌聲直達人和動物的內(nèi)心。大駝似乎被深深打動了,它的眼睛濕潤了,口中發(fā)出嗚咽之聲;它垂下頭來,嗅了幾下小駝,好像在最后確認這個素不相識的孩子的身謗,確認是否應該接受它,給它以無盡的母愛。
歌聲繼續(xù)響著。少婦輕柔地唱著,再次把小駝往大駝腹下送去。小駝的膽子好像大了,鉆進去仰頭吃了起來。母駝不動,任由它吸吮奶水,吱咂有聲。歌聲停了。少婦看著眼前 這對剛剛結(jié)識的母子,眼中充滿欣慰,她緩緩轉(zhuǎn)身離開。所有的人紛紛從駱駝身邊走開。 留下空間給這對通過歌聲溝通相認的母子,人人臉上都掛滿笑客。
馬頭琴繼續(xù)響著。渾厚低沉的馬頭琴聲在大漠里滾動著,飄蕩著,猶如江水,一波又一波地沖擊著人和動物的心弦。令人稱奇的是,母駝眼中竟然淚水滾滾……
世界沉寂下來,沙漠不再荒涼,溫暖籠罩天地。在明亮的天光之中,小駝繼續(xù)吃奶,大駝溫柔站立,人群靜靜觀看。忽然一聲歡呼,是一個十多歲的男孩撲進了少婦的懷抱,少婦疼愛地摸著他的頭。在那邊,大駝也低下頭去,親昵地嗅著小駝的身體。人們紛紛起身離開,走向遠處的蒙古包,那就是他們的家園。
幾聲駝鳴響起,不知什么時候,小駝竟然臥在了大駝的腳下。這顯然是孩子找到母親、重回母親懷抱的特有動作,就像我們?nèi)祟惖膭幼饕幌椤?/p>
母駝輕輕呼喚,小駝站起身來,跟隨它的新媽媽,走向沙漠,走向遠方,去開始它們新的生活。
《流淚的駱駝》閱讀題目:
6.下列對文本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駱駝瘦骨嶙峋,皮毛凌亂,眼中充滿渴望,意在暗示他需要母愛,需要被接納,但這個愿望的滿足要經(jīng)歷一個漸進的過程。
B.大駱駝對小駱駝的接近是憤怒的,因為這不是自己的孩子,心理排斥很容易理解。后來它接受了這個孩子,溫馨的畫面令人感動。
C.馬頭琴手把馬頭琴掛在它的駝峰上,馬頭琴弦在風里發(fā)出輕柔的聲響,使母駝“安靜了一些”,很顯然,樂音的傳遞在母駝身上有了回應。
D.少婦溫柔的歌聲,和著馬頭琴樂音,穿越時空,刺破荒涼,直達大駱駝的內(nèi)心,母駝眼睛濕潤了,是因為小駝的氣息,激發(fā)了它母性的潛能。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把敘事的重心放置于那個少婦的歌聲和馬頭琴的和鳴,再配置獨特的大漠背景,形成了一個喚醒母駝的場,極具藝術張力。
B.本文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母駱駝“垂下頭來,嗅了幾下小駝”,“垂”和“嗅” 的動作,說明母駝的心理發(fā)生了變化,開始接受這個小生命了。
C.作者開篇描墓大漠的荒涼寂寥,與后文“沙漠不再荒涼,溫暖籠罩天地”,形成鮮明對比,以此凸顯一個地方的環(huán)境會因人的參與而改變的主題。
D.本文以散文化的語言,描摹大漠獨特的自然和人文風光,創(chuàng)造出一種地域之美,音樂之美,母性之美。這種母性之美,是人和動物一起展示的。
8.小說在敘事的過程中不時插入對大漠環(huán)境的描寫,請賞析其作用。(4分)
9. 小說以“流淚的駱駝”為題,有何炒處?請結(jié)合全文賞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