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君華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xué)習(xí)時研讀的多數(shù)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jié)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夢的河岸》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夢的河岸》閱讀原文:
雨聲漸大的時候,爺爺懷揣一把斧頭鉆進了竹林。
這不是爺爺?shù)谝淮味缰褡?,但冒這么大的雨還是第一次。
要是不趁這一場大水把竹子賣掉,今年也許再也沒有機會賣了。想到這里,爺爺就把胳膊掄得更圓,斧頭也揚得更高了。豆大的汗珠一顆顆地從他的額頭上冒出來,他的臉上已經(jīng)分不出哪里是汗水,哪里是雨水。
雨來得實在有些急,要不也用不著這么急火火地來砍竹子啊。
很快,所有被伐倒的竹子都褪去了竹枝,光溜溜地躺在瘦了一半的竹林里。
沒有任何休息,爺爺便開始把竹子一根根地往黑水河南岸扛。我撿起地上的竹枝,試圖證明我也能幫上一些忙,但爺爺很快就制止了我:“那是不用搬的,等天晴曬干了,捆回去做柴燒。”
我只好兩手空空地跟在爺爺后面。那個上午,我戴著大得夸張的斗笠跟在爺爺屁股后頭,一趟趟地往返于竹林和黑水河南岸之間。
用我奶奶的話說,我簡直就是爺爺不離身的影子。我對奶奶的話堅信不疑。
等所有的竹子都扛到了河邊,爺爺便開始拿繩子捆它們。很快,一只大竹筏便在爺爺手中做成了。
爺爺要趕在天黑之前到黃龍鄉(xiāng)把竹子賣掉。
爺爺撐起竹篙,像老虎一樣跳上竹筏。我叫嚷著要和爺爺同去,父親不容置喙地喝止了我。
要不是這樣一場大雨,黑水河肯定載不起這樣一捆竹子,何況身寬如牛的爺爺還搖搖晃晃地站在上面。我替爺爺捏了把汗。
雨還沒有停的意思。河水越來越黃,河岸越來越低。很快,爺爺便像游水的青魚一樣消失在我踮起腳也看不見的黑水河盡頭。
有人站在對岸大聲逗我:“細籮,你爺被黑水河吞了!”
我板起臉回敬道:“你爺才被黑水河吞了!”
我不再理他.
爺爺是黑水河的河神,怎么會被黑水河吞掉!想也不用想。
我曾不止一次聽過爺爺在黑水河的傳奇,最有名的,莫過于爺爺在河里徒手捉過一條一百三十一斤的大青魚。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生。黑水河爆發(fā)百年一遇的大水,人們紛紛沖到河里下網(wǎng)捕魚。突然,爺爺下的網(wǎng)被狠狠磴了一下,爺爺意識到網(wǎng)住了個大家伙,立即拎起網(wǎng)來。爺爺一眼便看見了一條碩大無比的魚尾巴,還來不及反應(yīng),爺爺便被魚拖進了黑水河里。接下來,令岸上所有人都瞪大雙眼的一幕發(fā)生了。但見爺爺抓著青魚的兩鰭,騎在青魚背上在黑水河里游上游下,激起的水花高過人頭——我爺爺在黑水河里開起了摩托艇,這是多年后我在一部香港影碟里看到的場景,我一下就想起了我當(dāng)時年輕氣盛的爺爺,我確信我爺爺當(dāng)年跟影碟里的人一樣酷勁十足。
有人數(shù)了教,爺爺騎在青魚身上足足游了二十三圈;最后,筋疲力盡的爺爺終于把青魚甩上了岸。爺爺像耙完十畝田一樣大口喘著粗氣,青魚則僵死在岸上一動不動。何鋪街上賣肉的朱屠戶當(dāng)即拿來秤,兩個人架起扁擔(dān)一稱,整整一百三十一斤!
這是迄今為止黑水河最大的一條魚,人們都說我爺爺捉住了黑水河的魚精。連魚精都捉得住的人,怎么可能被黑水河吞掉!
可是,爺爺從此再也沒有回來,父親和他的叔伯兄弟沿著黑水河尋了一個月,連爺爺?shù)挠白右矝]有尋到。
直到有一天,奶奶突然說爺爺托夢給她,說他在一條河岸上。人們問奶奶是哪一條岸,她說既不像是黑水河北岸,也不像是南岸,因為岸上既沒有成片的麥林,也沒有成片的稻林,只能說是第三條岸。
奶奶還說,那條岸上有一片花的海洋。
所有人都以為奶奶瘋了,只有我相信她說的是真的。大人們不肯相信一條河會有第三條岸,就像他們從來都不肯相信一只山羊也會唱歌一樣。我討厭這幫傲慢無理的大人,并且決計不再搭理他們。我發(fā)誓等我長大,就會像魚一樣游過去看爺爺。爺爺一定就在那條開滿鮮花的河岸上歡快地望著我,就像望著他不離身的影子一樣。
《夢的河岸》閱讀題目:
4. 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開頭對大雨的介紹,既為人物出場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huán)境,又為下文黑水河上漲、爺爺乘竹筏賣竹子等情節(jié)作了鋪墊。
B. 文章第三段畫線句,通過對人物心理的描寫,說明了爺爺冒大雨砍竹子的原因,暗示了中國農(nóng)村貧窮落后的現(xiàn)狀,引人深思。
C. 文莩苒用修辭.如褪去竹椏的竹子光溜溜躺在瘦了一半的竹林里及爺爺像游水的靑魚,分別用了擬人和比喻手法,把形象刻畫得生動貼切。
D. 小說插入有關(guān)爺爺在黑水河捉住大青魚的故事,不僅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使情節(jié)富有傳奇色彩,而且有助于強化爺爺?shù)男蜗蟆?/p>
5. 文中的爺爺具有怎樣的形象特征?請概括分析。
6. 小說以奶奶的夢結(jié)尾,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