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進(jìn)行語文學(xué)習(xí)時研讀多數(shù),在諸多文章中有很多細(xì)節(jié)處值得我們細(xì)細(xì)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梅格與人格》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梅格與人格》閱讀原文:
為什么梅花能夠與人格如此膠合為一體呢?因?yàn)槊坊ǖ男蜗筇卣髋c某種道德評價的思想價值完全吻合。
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氣清。清淡是對濃艷的否定。濃艷為俗,清淡超俗、高雅。而高雅脫俗,是文人學(xué)士所追求的風(fēng)格,所標(biāo)榜的氣度。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凜凜大節(jié)何崢嶸!”梅花之神,在崢嶸之“大節(jié)”,而不在表面之“香色”。放翁《梅》詩也說:“逢時決非桃李輩,得道自保冰雪顏。”顏色的清淡正與高士之“得道”契合了。
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戴禺說:“精神全向疏中足,標(biāo)格端于瘦處真。”梅花之影疏,顯露出人的一種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則凸現(xiàn)了人的一種倔強(qiáng),因而是人格堅貞不屈的象征。清惲壽平《梅圖》說:“古梅如高士,堅貞骨不媚。”頑勁的樹干,橫斜不羈的枝條,歷經(jīng)滄桑而鑄就的蒼皮,是士人那種堅韌不拔、艱苦奮斗,決不向壓迫他、摧殘他的惡劣環(huán)境作絲毫妥協(xié)的人格力量和斗爭精神的象征。
也正因?yàn)槊坊ň哂写朔N不屈的品格,它才沖寒而發(fā)。為了將美好的春天的信息,盡早報告給人間,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禮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為傳春消息,不惜雪埋藏。”這種偉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
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襯。梅花色淡,姿瘦,神韻高雅,而配合其環(huán)境的是月光、煙影、竹籬、蒼松、清水和寒雪,這就從各個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梅花的“高標(biāo)逸韻”,收到相得益彰的藝術(shù)效果。宋楊無咎《柳梢青》云:“雪月光中,煙溪影里,松竹梢頭。”這就是梅花的陪村意象群: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霧、勁松、瘦竹。其清一貫,其骨相通。張道洽《梅花》詩云:“雅淡久無蘭作伴,孤高惟有竹為朋。”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虛心、有節(jié)、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詮釋了陪襯的藝術(shù)力量。
唐朱慶余《早梅》詩更是將雪、露、松、竹與梅并在一起寫,讓人們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渾融境界的視覺沖擊:“天然根性異,萬物盡難陪。自古承春早,嚴(yán)冬斗雪開。艷寒宜雨露,香冷隔塵埃??鞍岩浪芍?,良涂一處栽。"萬物難陪,只有雪、露、松、竹,堪與“一處栽”也。眾多的意象,將梅花的形象襯托得愈發(fā)幽雅、高貴。
《孤本元明雜劇》中有《漁樵閑話》,將松、竹、梅定為“歲寒三友”。其實(shí)在中國文化史上,正式出現(xiàn)“歲寒三友”,還是在南宋期間,如陸游《小園竹間得梅一枝》云:“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梅與竹,不僅為“友”,而且同屬于“君”。林景熙《五云梅舍記》說:“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yàn)闅q寒友。”因?yàn)檫@三種植物,它們所象征的中國士人的那種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節(jié)選自張福勛《梅花詩話》,有刪改)
《梅格與人格》閱讀題目:
1. 下列對梅姿“疏影瘦身”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古梅如高士,堅貞骨不媚”說明古梅的疏影瘦身,甚合士人堅韌不屈的人格力量和斗爭精神。
B. 梅姿“疏影瘦身”,疏影顯露出人的一種雅趣,痩姿則象征著人格的堅貞不屈。
C. 梅花具有“疏影瘦身”的特征,這種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要盡早報春。
D. 梅花的“疏影痩姿”所具有的象征意味,是梅花能夠與士人的人格膠合一體的原因之一。
2. 關(guān)于“梅花與人格膠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梅花色淡氣清,高雅脫俗,文人學(xué)士亦追求高雅脫俗,二者氣質(zhì)風(fēng)度相合。
B. 梅花在詩詞中出現(xiàn),往往配合著竹籬、蒼松、清水和寒雪,它們之間清淡一致,風(fēng)骨相通。
C. 梅花沖寒而發(fā),不畏惡劣環(huán)境,士人崇尚不畏強(qiáng)暴,不向惡勢力屈服,二者品格相合。
D. 梅品“雅淡”,梅格“孤高”,虛心、有節(jié)、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好友,這與文人雅士的交友志趣相合。
3.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觀賞梅花不要著眼于梅的香色,只觀賞梅花的崢嶸大節(jié)就夠了。因?yàn)槊坊ㄖ裨?ldquo;大節(jié)”,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B. 《孤本元明雜劇》中的《漁樵閑話》將松、竹、梅定為“歲寒三友”,也是為了襯托梅花,詮釋陪襯的藝術(shù)力量。
C. 最早在元朝就出現(xiàn)了“歲寒三友”的說法,表明人們很早就認(rèn)識到三者之間的相同品節(jié),它們所體現(xiàn)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
D. 詩人在寫梅花時,往往會寫到月光、竹籬、蒼松、清水和寒雪等景物,來烘托梅花的“高標(biāo)逸韻”,從而收到相得益彰的藝術(sh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