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聾爺為什么叫聾爺又為什么說他是清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白聾爺》的原文以及閱讀理解答案和題目,一起來看看吧。
趙 威
①聾爺真聾。
②早年間趕大車,村人路上碰見了,和他打招呼:“出車呢?”聾爺答:“不是,我出車哩。”村人無奈,只好把嗓門兒提高,又問:“今天哪里的集日?”聾爺答:“看樣子今兒的雨是溜了。”后來,知道他聾,村人也就懶得跟他搭腔了。
③那年回老家,我走在老街上,老遠就看到聾爺獨自蹲在鐵匠鋪的墻根兒下,就著斜斜的冬陽抽煙鍋兒。遠了看,就像一尊石雕,跟老街一樣的顏色。近了看,聾爺端著煙鍋的手一點不抖,就像老農端著莊稼人的日子,穩(wěn)穩(wěn)當當。尺把長煙桿的另一端,挨著嘴邊,不時“吧嗒”一下,一股白色,是吃進去的,又冒出來。因此,石雕又像一尊被人供奉的神祇。
④湊到跟前,我問候一聲:“老哥哥……”沒等我下面的話吐出來,他就認出我來,立馬道:“哎呀,是守威啊,眼下我不光耳聾,眼神兒也不中用啦??粗凼炝?,到近前我才認出來。”我說:“老哥哥,你這身子骨兒還硬朗著哩。”聾爺從來不順著別人的話往下說,又老調重彈:“你去京城讀書,將來要做大官哩,守威你一定要做個清白官。”我貼到他耳邊說,不,應該是喊出來的:“你那都是老皇歷啦,我讀完書已經好多年了,沒走你說的那條路。”“你說個啥?”我這話不光啰嗦,還有點文縐縐,跟聾爺說話最好只用幾個字,于是我又喊:“沒做官!”聾爺不屑:“你這娃,老哥哥又不求你辦事,你怕啥?讀了那么多年書,還是在京城讀的,怎么會沒做官?”
⑤聾爺雖比我多看了五十余季草綠草黃,跟我爺爺般歲數,可我們是本家,一筆寫不出兩個“趙”,按輩分,我倆平輩兒,聾爺卻給我加上了這個“守”字,村里也只有聾爺這么叫我。“守威,你的名字好著哩,將來做了大官,守得住威風,不作威作福,一定是個清白官。你守威,我守義(聾爺叫趙守義)。以后無論走到哪里做官,別人都知道我是你的老哥哥哩。”
⑥按陳毅的話講,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就是聾爺這樣的人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聾爺也為淮海戰(zhàn)役取得勝利犧牲了一個半耳朵的聽力,那是跟隨部隊送糧后,仗著年輕力壯,上戰(zhàn)場搶送傷員時被炮彈震聾的。為此,聾爺立了功,新中國成立后當了幾年大隊書記。耳背,開會聽不見,還不識字,聾爺自己提出不干了,但仍以極大的熱情關心隊里的大事。包產到戶后,外姓人當上了支書,聾爺很失落,但仍以極大熱情監(jiān)督村委會的活動。一次開村民大會,上面催著繳提留,村支書急了,在會上喊:“誰窮誰活該,就是去偷,去搶,也要把提留繳上來。”都說聾爺聾,可這話他卻聽了個真切,不干了,沖上去,用煙袋鍋子敲著支書的桌子,質問:“怎么個偷法?怎么個搶法?你教教大伙兒!”其實,每次開會,聾爺都到大喇叭跟前坐,臺上講的每句話,他都聽著哩。在聾爺的一再逼問下,村支書只好道歉。
⑦墻根兒下,我聽著聾爺繼續(xù)講老皇歷。按他的理論,村子的地形很奇特,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全都反著擺。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特別是紫氣而來的東南方被甲子山、橫山等大小幾十座山峰遮擋,三面環(huán)山。北面則是沖積湖地,潯河自東往西入莒,一路蜿蜒,匯入沭河,南下淮河入海。整個地勢,乾坤顛倒,河水倒流,有悖風水常理,或出亂臣蠹吏。我勸他:“您那一套都是老封建,迷信得很哩!”聾爺笑笑:“不怕,你做官肯定是個清白官。”咂了一口煙,像想起了什么,又問:“真沒做官?”“沒做官!”“那也好,做個清白人,像你老哥哥一樣,好著哩。”
⑧抽著煙鍋兒的聾爺,蹲在老街的墻根兒下,渾濁的眼睛望著甲子山的方向,山外有他年輕時的日子。在甲子山下的這片莒國故土上,聽聾爺的往事,就像看一場老黑白電影……
(2016年1月11日《人民日報》有刪改)
11.文章第②有什么作用?(3分)
12.賞析第③段中畫線句。(4分)
13.聾爺為什么跟我一見面就認定我當了官?(3分)
14.文中多次表現“不順著別人”“說話”,有什么藝術效果?(5分)
15.請?zhí)轿?ldquo;聽聾爺的往事,就像看一場老黑白電影”的寫作用意。(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