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5年,赫德在進呈給清政府的《局外旁觀論》中說道:“通經(jīng)原為致用,而今之士人,書籍非不熟讀,詩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應曉之事,問之輒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這段話實質(zhì)上揭示了近代中國
A. 傳統(tǒng)教育與安邦治國脫節(jié)
B. 倡導學習西方科技文化
C. 官員的執(zhí)政能力普遍薄弱
D. 洋務(wù)運動缺乏人才資源
1865年,赫德在進呈給清政府的《局外旁觀論》中說道:“通經(jīng)原為致用,而今之士人,書籍非不熟讀,詩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應曉之事,問之輒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這段話實質(zhì)上揭示了近代中國
A. 傳統(tǒng)教育與安邦治國脫節(jié)
B. 倡導學習西方科技文化
C. 官員的執(zhí)政能力普遍薄弱
D. 洋務(wù)運動缺乏人才資源
【答案】A
【解析】
試題由“書籍非不熟讀,詩文非不精通”可以看出士人接受了傳統(tǒng)教育,“使之出仕,而于人所應曉之事,問之輒不能答”則表明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即不能達到安邦治國的作用,所以赫德的這段話實際是想揭示近代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與治國安邦脫節(jié),故A正確;其它選項不能完整表達或者與題意無關(guān),故錯誤。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