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唱晚》,它的標題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音樂漁舟唱晚教案相關(guān)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音樂漁舟唱晚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漁舟唱晚》,感受古箏獨特的音色與魅力,感受作品中描繪的美麗景色。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漁舟唱晚》的欣賞,并配以聽辨、討論、分析、聯(lián)想等方法,學生能夠綜合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培養(yǎng)良好的欣賞習慣,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知識與技能】
了解古箏的音色和表現(xiàn)力,熟練識記常見的表情術(shù)語,并能夠了解民族樂器古箏及其音色特點,體會樂曲表達的情緒和意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了解民族樂器古箏及其音色特點,體會樂曲表達的情緒和意境。
【難點】
了解古箏的音色和表現(xiàn)力,熟練識記常見的表情術(shù)語。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電影《笑傲江湖》中的古箏演奏的《滄海一聲笑》片段并提問:這首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這首音樂全曲給人一種瀟灑豪邁、大氣磅礴、逍遙自在的感覺。閉上眼,樂曲開頭的幾個清脆的音符呈波紋形式飄蕩開來,這起始的一段音樂就像是一朵平緩升起又逐漸落下的浪花。這是“古箏”特有的音色,給人一種靈動、清安的感覺。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古箏”這個傳統(tǒng)樂器,來學習另外一首古箏曲《漁舟唱晚》,感受古箏的不同魅力。
(二)初步感知
1.教師配樂朗誦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并提問:聽了老師的朗誦,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夕陽西下的落日美景圖。落日余暉映照在清澈的湖面上,遠處青山朦朦、白帆點點,隨風飄來陣陣漁歌聲……
2.教師展示古箏的圖片,并補充講解:古箏,是一弦一柱,多弦多柱樂器,目前最常用的規(guī)格為二十一弦。是中華民族獨特的、重要的民族傳統(tǒng)樂器之一,屬于彈撥樂器。它的音色優(yōu)美,音域?qū)拸V、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xiàn)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三)分段欣賞
1.教師完整播放《漁舟唱晚》音頻,并提問:樂曲可以分成幾段?
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儲備能夠回答出:3段。
2.教師引導學生聆聽第一段,并哼唱歌曲,ppt展示常用的表情術(shù)語,并提問學生:第一段樂曲的速度和情緒有什么特點?請做出連線。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慢速、溫柔地。歌唱性的旋律描繪出一幅夕陽映照、萬頃碧波的畫面,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和對景色的贊賞。
3.教師引導學生聆聽第二段并哼唱歌曲,ppt展示常用的表情術(shù)語,并提問學生:第二段樂曲的速度和情緒有什么特點?請做出連線。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慢速、如歌地、優(yōu)美地。如歌的旋律、活潑、跌宕起伏,猶如水波蕩漾,形象的表現(xiàn)了漁夫蕩槳歸舟、互相問候、乘風破浪前進的歡樂情緒,把打漁的樂趣展現(xiàn)得惟妙惟肖。
4.教師引導學生聆聽第三段并哼唱歌曲,ppt展示常用的表情術(shù)語,并提問學生:第三段樂曲在速度和情緒與前兩段相比有什么變化?
將學生分成同桌兩人一組,討論3分鐘,后選擇同桌代表回答。
教師總結(jié):音樂的速度逐漸加快,情緒十分熱烈、激動。形象地刻畫了蕩槳聲、搖櫓聲和浪花飛濺聲,展現(xiàn)出漁舟近岸、漁歌飛揚和浪花飛濺的熱烈場景。
5.完整聆聽并哼唱。
(四)拓展延伸
1.教師播放古箏名曲《戰(zhàn)臺風》,并在ppt上展示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家在上海碼頭體驗生活時,有感于工人與臺風搏斗而作的一首箏獨奏曲。隨后,將學生分成前后4人小組,討論十分鐘的時間:這首音樂的速度和情緒是怎么樣的?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選擇小組代表回答,教師進行鼓勵性的評價。
教師總結(jié):快速段落緊張激烈,慢速段落優(yōu)美抒情。全曲成功的塑造了碼頭工人大無畏的精神和壓倒一切困難的氣概。
2.教師補充講解:這首名為《戰(zhàn)臺風》的古箏曲,是王昌元在1965年創(chuàng)作的。當時她的父親、上海音樂學院古箏專業(yè)導師王巽之先生帶領的樂器改革小組已基本完成了新型古箏的改革工作——將古箏弦數(shù)增多,從原來的16根增至21根;將琴弦質(zhì)地改變,將絲弦或鋼弦改為鋼絲、銅絲、尼龍絲相結(jié)合。改革之后的樂器,音域拓寬,音量加大,為《戰(zhàn)臺風》在箏上進行極大張力的音樂表現(xiàn)提供了可能,《戰(zhàn)臺風》的成功演出,也有力地證明了新型古箏改革工作的成功。
(五)小結(jié)作業(yè)
師生共同回顧常見的表情術(shù)語并提問:音樂描繪了怎樣的畫面?教師呼吁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當中,可以通過欣賞更多的民族器樂曲,了解更多民族音樂語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同學們在音樂的圣殿里會欣賞到更多的古箏名曲,感受古箏獨特的音色與魅力,展開想象的翅膀飛翔藍天,培養(yǎng)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布置課后作業(yè):樂曲的意境與古詩的意境比較相似,課下搜集一句與《漁舟唱晚》意境相似的詩句,下節(jié)課與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