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時,2022甘肅省雙一流學科名單有哪些,數(shù)量有多少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guān)心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甘肅省雙一流學科名單 甘肅雙一流大學名單2022內(nèi)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
2022甘肅省一流學科排名
名次 | 學校名稱 | 中國最好學科數(shù) |
1 | 蘭州大學 | 4 |
2 | 西北師范大學 | 0 |
3 |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 0 |
4 | 西北民族大學 | 0 |
5 | 蘭州理工大學 | 0 |
2022甘肅省最好學科排名
地區(qū)排名 | 全國排名 | 學科名稱 | 學校名稱 |
1 | 21 | 法學 | 甘肅政法大學 |
2 | 63 | 法學 | 蘭州大學 |
2 | 63 | 法學 | 西北師范大學 |
1 | 6 | 公安學 | 甘肅政法大學 |
1 | 24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蘭州大學 |
2 | 4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西北師范大學 |
3 | 116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
3 | 116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甘肅政法大學 |
3 | 116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蘭州交通大學 |
3 | 116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蘭州理工大學 |
3 | 116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西北民族大學 |
1 | 4 | 民族學 | 蘭州大學 |
2 | 8 | 民族學 | 西北民族大學 |
3 | 24 | 民族學 |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
1 | 28 | 社會學 | 蘭州大學 |
1 | 28 | 社會學 | 西北民族大學 |
3 | 41 | 社會學 | 西北師范大學 |
1 | 23 | 政治學 | 蘭州大學 |
1 | 42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蘭州理工大學 |
2 | 72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蘭州大學 |
3 | 108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蘭州工業(yè)學院 |
3 | 108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西北師范大學 |
1 | 19 | 測繪科學與技術(shù) | 蘭州交通大學 |
1 | 20 | 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 | 蘭州交通大學 |
1 | 28 | 電氣工程 | 蘭州交通大學 |
2 | 54 | 電氣工程 | 蘭州理工大學 |
1 | 53 | 電子科學與技術(shù) | 蘭州交通大學 |
1 | 53 | 電子科學與技術(shù) | 天水師范學院 |
1 | 53 | 電子科學與技術(shù) | 西北師范大學 |
1 | 44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蘭州理工大學 |
2 | 47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蘭州交通大學 |
1 | 4 | 公安技術(shù) | 甘肅政法大學 |
1 | 13 | 核科學與技術(shù) | 蘭州大學 |
1 | 55 | 化學工程與技術(shù) | 蘭州理工大學 |
2 | 72 | 化學工程與技術(shù) | 蘭州大學 |
2 | 72 | 化學工程與技術(shù) | 蘭州交通大學 |
2 | 72 | 化學工程與技術(shù) | 隴東學院 |
2 | 72 | 化學工程與技術(shù) | 西北師范大學 |
1 | 46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 | 蘭州交通大學 |
2 | 76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 | 蘭州大學 |
3 | 198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 | 蘭州城市學院 |
1 | 78 | 機械工程 | 蘭州交通大學 |
1 | 78 | 機械工程 | 蘭州理工大學 |
3 | 182 | 機械工程 | 蘭州工業(yè)學院 |
1 | 3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 | 蘭州大學 |
1 | 3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 | 西北民族大學 |
3 | 96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 | 蘭州交通大學 |
3 | 96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 | 蘭州理工大學 |
3 | 96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 | 西北師范大學 |
1 | 53 | 建筑學 | 蘭州交通大學 |
2 | 65 | 建筑學 | 蘭州理工大學 |
1 | 10 | 交通運輸工程 | 蘭州交通大學 |
1 | 65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蘭州理工大學 |
2 | 75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蘭州交通大學 |
1 | 19 | 力學 | 蘭州大學 |
1 | 19 | 力學 | 蘭州交通大學 |
有哪些加快“雙一流”建設(shè)的改革舉措和政策措施?
“雙一流”建設(shè)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下一步將積極構(gòu)建協(xié)同推進機制和合力支持建設(shè)格局。
一是加強橫向協(xié)同,以高校為主體,聚合地方、部門、行業(yè)、產(chǎn)業(yè)、社會各主體力量,加強高校間合作,形成建設(shè)合力。
二是加強縱向協(xié)同,進一步落實高校建設(shè)主體責任和辦學自主權(quán),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強內(nèi)部統(tǒng)籌,解決建設(shè)難點和堵點問題。
三是發(fā)揮主管部門的引導、指導和督導作用,加強機制協(xié)同,推進完善部內(nèi)協(xié)同、部際協(xié)調(diào)以及部省共建機制,加強對建設(shè)過程的指導和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