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的時候我們總是能看到老師拿著一個厚厚的筆記本站在講堂上,一邊講課一邊看著筆記本,其實那是老師的上課教案。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詠懷古跡其三教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甫詩三首《詠懷古跡(其三)》
一、
第二單元唐詩欣賞,作者分別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隱。李、杜二人是唐代詩壇最耀眼的兩位明星,李白的歌行體詩歌想像豐富,比喻奇特,筆法夸張,韻律流轉華美,在人教必修3編寫說明中明確欣賞這些作品,需要注意兩個方面:
一是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本單元所選的詩歌,情感的抒發(fā)都是含蓄的,這就需要我們進入詩人所描寫的情境中細細體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讀和背誦,比如讀《蜀道難》要高亢激昂;其次要發(fā)揮想像和聯(lián)想,不僅要把詩歌描繪的景物、事態(tài)還原成腦中的圖畫,而且要設身處地,感受詩人在此種情境中的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特征。
二是啟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古人說“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毛詩序》)。鑒賞詩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詩歌教學的重要內容。
三是抓好朗讀和背誦。朗讀和背誦,對于詩歌教學來說,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詩歌本來就是宜歌宜詠的,朗讀和背誦,一方面可以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檢驗理解水平,鞏固理解成果。另外,對詩歌的理解,不是單純的課堂講解所能完成的,有時還需要學生更多社會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的參與。這樣,背誦本身還具有貯存功能,可以留待詩美的緩釋。
在初讀感受過程中學生對本詩類別情感已有所了解,本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品讀詩情,學習詩法。詠史懷古類詩作本是作者借古抒情,而我們又是在品讀古人詩作,其實都是在歷史中穿梭,詩人在穿梭中表情,我們在穿梭中悟情。鑒于此,詠史和懷古類詩的鑒賞主要是回味的過程。回味詩之史實,了解內容;回味詩之作者,讀懂感情;回味詩之感情,讀透詩作。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全詩大意,體會作者情感
2、能力目標:賞析詩歌,了解懷古詩借古傷今借古傷己的風格特點。
3、情感目標:把握詩人借古傷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感
4、本課的教學重點:誦讀指導、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5、教學難點:賞析借古諷今,懷古傷己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方法
1、史實分析法;
2、知人論世法,
3、比較分析法。
完成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目標。并且及時進行閱讀訓練。用高考詠史懷古類詩歌鑒賞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遷移能力。
最后以作業(yè)引導探究。
白居易云“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結合杜甫和李白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目的是引發(fā)學生思考個人生際遇的不同對社會蒼生的情感也不盡同,從而深刻體會“老杜愛君,事前則出以憂危,遇事則出以規(guī)諷,事后則出以哀傷”的崇高思想境界。
誠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材不過是個例子”“教是為了不教”,讓孩子以自己的認知結構去同化,順應文本,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把自己融入詩境。在情感的沖擊中獲得境界的升華,在感性的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歸納,獲得一定的規(guī)律方法。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將課堂與課外,語文教學與語文學習廣泛而緊密地結合起來。
【詠懷古跡其三教案優(yōu)秀范文 詠懷古跡其三教案及反思】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