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物品說明文初二篇一
這個香皂外面的盒子上是白色和粉色漸變的花紋,挺好看的。不過,要打開這個盒子也是得要費九牛二虎之力的,因為外面有一層薄薄的塑料膜,所以我只能請出我的美工刀“老弟”。
一打開這個盒子,我就看見了一個白色的網袋裹著一塊粉紅色的香皂。把香皂從袋子里拿出來的一瞬間,有一股撲鼻而來的櫻花香味。我把香皂拿到鼻子前,反復地聞著,真是太香了,我怎么聞都聞不夠啊!
這個香皂和普通肥皂有什么不一樣呢?我把我媽用來洗衣服的肥皂拿了過來做對比。把它們放在一起的瞬間,感覺真是天差地別啊!普通肥皂是乳白色的,有一股薰衣草的香味。而這塊香皂只有普通肥皂的1/2大,但是,它比普通肥皂漂亮許多,我越看越喜歡。
這個網袋有什么用呢?我正要扔到垃圾桶里去的時候,媽媽突然叫住我,說那個網袋是有用的,可以利用它先揉搓起香皂的泡沫,然后再把泡沫打在臉上、身上,最后沖洗干凈,這樣就可以讓皮膚變得嬌嫩嫩。
被媽媽這么一說,我迫不及待地把香皂拿了出來,放進網袋里,然后三步并作兩步地跑去洗臉池。先給香皂淋一點水,再用手揉揉,哇,好多香香的泡沫啊,打在臉上感覺無比的舒服。用手揉了一會兒,我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哇塞,我的皮膚變得又滑又香,這香皂也太好了吧。
聽媽媽說,這香皂是對兒童大人都無害的,這下我就更放心啦,我要天天用它洗臉,相信我的痘痘很快就會消失的。
日常生活物品的說明文5
每當你吃著香甜可口的飯菜時,你可想到食鹽嗎?它在我們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食鹽最大的作用是食用。它味咸,口感好。適量食用食鹽,能提高人的食欲,補充人體需要的碘、鈉等微量元素,同時它還能調節(jié)人體的生理功能,保護人體健康。
高溫時人們勞動、工作流汗量多,排出體外的鹽分也多。為了防止中暑,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必須隨時補充較多的鹽,這時可以喝鹽開水。醫(yī)院里,醫(yī)生給嘔吐腹瀉者注射生理鹽水,給大面積燒傷者吸用大量生理鹽水,其道理也一樣。
濃食鹽水能滅菌。在夏天氣溫很高時,若在鮮魚、鮮肉上撒些鹽,就能保存其較長時間不壞。食鹽所以能滅菌,是因為當鹽與細菌接觸時,濃鹽使細菌無法生存繁殖,從而達到消毒或保鮮的目的。根據這一道理,人們若早晚用濃鹽水漱口一次,便可消滅細菌保持口腔衛(wèi)生,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而且還會使嗓子更清亮。
大雪紛飛的隆冬季節(jié),車輛行駛緩慢,司機無不百倍警惕,路上行人也是提心吊膽。這時只要在馬路上灑些鹽水,一會兒便可以冰消雪化了,因為食鹽水可以大大降低水的冰點,使雪水不易結冰。一夏天雪白的襯衫上容易染上汗?jié)n,這時可用氨水、食鹽水配制溶液浸泡一小時左右,汗?jié)n即可清除。
油炸食品或炒菜前放食油時,經常出現油從鍋里濺出來的現象,只要在油鍋里放一點食鹽,油就不會濺出來了。
人如果長期缺碘就會患大脖子病,所以食用加碘鹽對人的健康極為重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食鹽確實神通廣大。
物品說明文初二篇二
木雕
木雕,是非洲最常見的工藝品。攤點里陳列的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
在一個攤子上,我驚奇地發(fā)現一個卷鼻大耳象的木凳,象背上馱著一塊寸把厚的樹樁。
在大耳象的旁邊,有一只威武的狗站在石頭上格外引人注目,天上有一輪圓圓的明月,那只狗昂著頭望著那輪明月,似乎在想月亮里的嫦娥姐姐在干什么呢?我想這應該就是傳說中黃山奇石的“天狗望月”吧。
我捧著一塊和書一般大小的木板,仔細觀賞,愛不釋手。上面雕刻著兩條中國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兩條龍仿佛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
我的目光停留在雕刻在長球上的長耳兔上,這只兔子長著長長的耳朵,紅寶石般的眼睛,還有小巧玲瓏的三瓣嘴,可愛極了。
這些木雕工藝品構思巧妙,做工精致,個個雕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不知是哪位能工巧匠雕刻出來的,木雕表現了非洲人民的智慧才能。
物品說明文初二篇三
當你走在街上或者商店里,你會發(fā)現:風鈴是一個繽紛的世界。令人眼花繚亂的顏色,令人目不暇接的式樣,尤其是那陣陣悅耳的鈴聲,使你覺得:用風鈴來表達美的意境,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我家的這串風鈴堪稱“風鈴之首”--至少我是這么認為。因為它不僅制作精細,音色優(yōu)美,更在于它的造型新穎、別致。說到這里,你一定想聽一聽我對它的介紹了吧。
它和普通風鈴的大小差不多,約半米長,由一根很細的金屬線懸掛著。主體大部分呈銀灰色,看上去樸素、高雅。
它的頂端有一個銀灰色的吊盤。你可別小瞧了這個吊盤,整串風鈴都由它懸吊著,沒了它,風鈴也就成了“一盤散沙”。它的上面還有-些簇擁著的向日葵花點綴著,為那單調的銀灰色帶來一份生機。
說過這些,你一定有呰不耐煩了,因為這些和其他風鈴沒有什么區(qū)別嘛,不過你先別急,聽我接著介紹,下面就精彩多啦。
吊盤的下面懸掛著幾根15?20厘米不等的銀灰色鋁管和一片正圓形的“西瓜”。千萬別笑,的確是一片“西瓜”,大小和吊盤差不多,不過不能吃,因為它是鋁制的,而且是風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被懸吊在幾根銀管的中央,通過銀管和它的撞擊才能產生悅耳的鈴聲???,那翠綠的“瓜皮”,那透紅的“瓜瓤”,以及那歷歷可數的“西瓜籽”,一切都那么逼真。你是不是有些饞涎欲滴了?
不過,一片顯得有些單調了,不是嗎?--它自己也會感到寂寞的。于是,風鈴的設計者,又在銀管上增添了幾角西瓜。它們大小不等,姿態(tài)各異地攀在銀管上,顯得活潑而調皮。每一片都是那么鮮嫩,吃到嘴里一定很甜很甜。
一陣風吹來,隨著銀管的晃動,那幾角“西瓜”也頑皮地碰撞著,中央的大西瓜盤也有節(jié)奏地左右搖擺著。于是,它們的結晶串美麗的音符就誕生了*
因為“西瓜”就是這串風鈴的特色,所以,我為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西瓜風鈴。現在,你明白它為什么堪稱“風鈴之首”了吧。
聽,那鈴聲又飄起來了,那么和諧,那么完美,使人在那一瞬間真正地感受到了美的內涵與真諦......提起說明文,有些同學就皺起了眉頭,認為它是枯燥無味的,但我卻不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