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篇一
從“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兩個簡短而奇怪的問題開始,跟著這位神秘老師,我開始思考,從古希臘到康德。從文藝復興到浪漫主義。從蘇格拉底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思考的問題。漸漸地,我被書中的內(nèi)容所吸引,它少了幾分枯燥,多了幾分生動,大量的歷史內(nèi)容,加上蘇菲的好奇心和她不凡的經(jīng)歷,讓這本書讀著像偵探小說,親身經(jīng)歷這驚險的過程,而心中對萬物的好奇則漸漸被喚醒。
回味
從愉快中,我讀完了這本書,我閉上眼,細細回味著書中的內(nèi)容。有一段比喻讓我印象深刻。
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同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
這段話像一擊響的雷聲,把已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適的生活好久的我驚醒。我被哲學家的勇氣震憾,也為我們的所好悲哀。毫無疑問,這本書救了我,把我拉回了毛尖,讓我再度像嬰兒一樣,用仿佛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對萬物感到新奇。
看那黑黑的螞蟻,那比米粒還小的身軀,誰能想到它能舉起比自己重許多倍的東西??茨菋尚〉拿坊?,淡淡的粉色,很難引起注意,誰能想它能在寒冷的冬天開放?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問一個正在饑餓邊緣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問一個快要凍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溫暖”。因此我認為赫拉克里特斯說得很對,世間的事都是相對的。如果我們從未生病,就不會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從未有過戰(zhàn)爭,我們就不會珍惜和平。
人生短暫,擁有的能有多少?
讓我們好好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吧,別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篇二
在某個書店中,我看到了一本書《再見,蘇菲斯》,這不是言情小說么?打六折!我的眼中發(fā)出了奇異的光,可是摸了摸口袋,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之后,我在另一個書架發(fā)現(xiàn)了《蘇菲的世界》,莫非這和《再見,蘇菲斯》有聯(lián)系么?好像很神秘的樣子……好,就買這本書了。
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在自己找麻煩,這么煩的一本書,我為什么會買?但是,隨著閱讀,我似乎發(fā)現(xiàn)這本書有一個特點——麻煩是肯定,但是不知為什么,我特別入迷,我甚至從中午十二點一直看到午夜十二點。雖然沒有汲取多少知識,這里的知識太豐富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光是人名就讓我頭昏眼花的,但是在這本書中所涉及的方面還是有限的,比如書中很少談及中國哲學(如果要談及中國哲學史估計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我很喜歡希臘神話,我認為希臘的神離我很近,因為他們擁有普通人所擁有的特性。而中國的神讀我來說太遙遠了有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
《蘇菲》一書中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我看到了人類是如何進步的,有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哲學就是關于智慧的學習,這對我來說可是一個新的名詞,我一直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學科,就是講道理的,和科學歷史等等沒什么關系,自從看了《蘇菲》我才知道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但是必須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學習。
喬斯坦賈德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比如書中有幾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童話人物,像小紅帽,愛麗絲之類的,很可愛的想象。還有他的授課方式——寫信,對話(至于那影碟,我們看不見,只有蘇菲知道這是什么感覺)與其他哲學書相比之下特別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至于《蘇菲》一書究竟寫的是什么?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西方哲學史,也可以是科學的發(fā)展概述,也可以是神秘類小說……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讀者。之后作者化身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為蘇菲(讀者)解答。那哲學是什么?什么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jīng)??梢钥吹叫『⒆酉矚g打破沙鍋問到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jīng)典的比喻:關于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nèi)祟悇t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華,他用了一個很大膽的寫法,如果寫得不好很有可能會讓人渾濁不清。他在書中的謎團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先是陌生人的來信,再是一個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這樣神神秘秘的,開始還好,疑團是可以解開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頭霧水。什么會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撿到錢,撿到明星片諸如此類,只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的情節(jié),讓我更加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懸疑劇。直至到《柏客來》這一節(jié),才開始揭秘。原來蘇菲是一位書中書的人物,這是不是為了提高讀者興趣而故意這樣寫的呢?不是,他的構思是這樣的席德是真實存在的任務,而蘇菲是像小紅帽一樣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見小紅帽,愛麗絲,亞當夏娃……蘇菲是虛構的,她自己很能明白這一點,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學影響了蘇菲的世界,而蘇菲也影響了席德,兩個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許作者想說明蘇菲不僅僅是一個小說人物,也是一個活人們心目中的人。他賦予蘇菲和艾伯特靈魂,使他們在“現(xiàn)實”中當一個像幽靈一樣的人物。但這點與他之前所寫的沒有鬼神存在的哲學相反。但實際上這一點不矛盾,因為這些都是艾勃特編出來的。以這么有特色的方法來寫小說不是很可愛么?
做一回小說推銷員,《蘇菲》一書與愛情小說一點關系也沒他有可以讓人大開眼界,可以是人發(fā)現(xiàn)世界的奇妙,也可以讓人對哲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許會激勵人成為一個哲學家。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篇三
至此,《蘇菲的世界》中主要的哲學人物及其思想就全部介紹完了,在這里簡單總結一下。
早期的自然派哲學家關注的主題是大自然與它的循環(huán)變化,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什么是萬物之源,而是世界是“流動”的還是不變的。德謨克里特斯認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動的,但流動的背后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最小單位,即原子。
古典派哲學家蘇格拉底比較關心個人與他在社會中的地位,相信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永恒不變的東西并非一種“基本物質(zhì)”,而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柏拉圖過于強調(diào)理性,他是理性主義者。亞里士多德則認為真實世界中最高層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們用感官察覺的事物,他強調(diào)感官先于理性。
希臘文化主要經(jīng)歷四個學派。犬儒學派認為一切天注定,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斯多葛學派認為物質(zhì)與精神不可分割,與柏拉圖相反,是一元論者。伊比鳩魯學派強調(diào)人要即使行樂。新柏拉圖學派認為人是二元造物,但萬事萬物都是一體的。
中世紀的圣奧古斯丁承認柏拉圖有關永恒理型的看法,同時相信人有靈魂。圣多瑪斯自稱可以用理性證明上帝是存在的。中世紀的哲學多少有些愚昧,直到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們的思想才逐漸解放。
十七世紀又稱“巴洛克時期”,辯論的話題圍繞精神與物質(zhì)展開。笛卡爾認為物質(zhì)和精神同時存在且互不影響,他是典型的二元論者。與之相反,斯賓諾莎是一元論者,他將大自然與萬物的情況簡化為一個單一的實體,這個實體同時包括精神與物質(zhì)。
十八世紀盛行經(jīng)驗主義。洛克過多強調(diào)感官經(jīng)驗,并且將感官的性質(zhì)分為“主要”與“次要”兩種。休姆認為人有兩種知覺,一種是印象,一種是觀念。并且他將概念分為單一與復合兩類。柏克萊相信人有“靈”,亦即天主。他認為,我們周遭的世界與我們的生命全都存在于天主之中,他是萬物唯一的原因。
啟蒙運動時期康德將理性主義者與經(jīng)驗主義者的觀點綜合起來,認為對于這個世界的觀念是我們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而得到的。他使哲學走出了理性主義與經(jīng)驗主義之間的僵局。
浪漫主義時期,謝林主張將心靈與物質(zhì)合而為一。黑格爾認為世間沒有“永恒的真理”,我們的理性事實上是動態(tài)的,是一種過程。他還指出每一種新思想都要經(jīng)歷“正”、“反”、“合”三個階段。需要指出的是,黑格爾過于強調(diào)絕對精神,他是客觀唯心主義者。
個人主義者祁克果反對浪漫主義者的理想主義與黑格爾的歷史觀。他認為世間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個人“自己的存在”,我們不只是“時代的產(chǎn)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十九世紀流行自然主義。馬克思提出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指出人類的意識形態(tài)是社會基礎的產(chǎn)物。達爾文則證明人類是生物逐漸演化的結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弗洛伊德對潛意識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人們的行動多半是受到“動物”本能驅(qū)策的結果。
最后,二十世紀主要是存在主義。尼采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生命本身。薩特認為存在主義就是人文主義,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chuàng)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篇四
放假在家閑來無事就把以前在大學買的書整理一下發(fā)現(xiàn)有好多書自己竟然沒有好好的讀完都是聽老師說要看什么書自己去買來了結果隨便翻幾頁就扔在那里。心里實在有點過意不去就決定在這個假期里好好彌補一下。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shù)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xiàn)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催^之后我已經(jīng)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jīng)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后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后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fā)現(xiàn)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茖W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心里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后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這段時間在看“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作為哲學啟蒙書來說真的不錯。
一開始就來了兩個問題:1.我是誰? 2.世界時怎么來的? 哲學的基本問題大概也是這兩個吧。
然后提到德謨特里克斯的原子理論(atom)我很佩服他,在當時沒有任何科學儀器的時候,僅僅只是憑借常識就將物質(zhì)說的跟現(xiàn)在的發(fā)現(xiàn)一樣,真的很強悍。
然后是偉大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 很喜歡柏拉圖的兩個世界理論,理型世界和感官世界,前者只能用理性去認識,后者僅僅靠五官感覺就可以了,卻不大準確。再有,理型世界是永恒的,存在的是精神物質(zhì)和抽象物質(zhì);感官世界,或者說是現(xiàn)實世界,是流動的,不斷變化的。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馬都瘸腿了,但我們還是可以靠理性想象出一匹完整無缺的馬來。從某個角度來講,每一種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恒形體的不完美復制品。柏拉圖還將人分為三個部分:頭,代表理性,追求智慧; 胸,代表意志,追求勇氣;腹,代表欲望,應該遏制。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立了邏輯學,倫理學,提出做人要做到 “黃金中庸”。
羅馬時代,宗教與哲學趨于統(tǒng)一。多種宗教的碰撞使得許多新興學派誕生。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是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和新柏拉圖派。犬儒學派認為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環(huán)境的優(yōu)勢;斯多葛學派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宇宙常識的一小部分,主張宇宙間只有一個大自然;伊壁鳩魯學派主張享樂主義,盡可能避免痛苦,而前兩者則希望忍受痛苦;新柏拉圖派相信存在上帝的神圣之光照不到的的地方,最接近光源的是永恒的靈魂。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表明當不能知道現(xiàn)實和夢境的區(qū)別時,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處于思考懷疑狀態(tài)的自己。他認為宇宙有兩種形式的真實世界(或稱“實體”)。一種是屬于純粹意識的靈魂“思想”,另一種是屬于物質(zhì)的“擴延”,此為二元論。當考慮精神時用唯心看待,“擴延”時同唯物看。
與笛卡爾相反,斯賓諾莎認為宇宙間只有一個“實體”,這就是一元論。他也認為上帝存在,而且用過自然法則作為內(nèi)在因來控制世界。
經(jīng)驗主義---人物:洛克,柏克萊與休姆。其中休姆認為我們心中有的只是許多不同的知覺和感受,最后像電影的原理一樣構成了自我。他也是個不可知論者,不承認也不否認上帝的存在。柏克萊認為人有“靈”,是萬物的成因,是天主。
啟蒙運動中,康德同意經(jīng)驗主義中世界的了解都是透過感官而來的,也同意理性主義中認為理性中有一些因素可以決定我們?nèi)绾握J知世界。換句話說,他認為我們對于世界的觀念會受到人類心靈中某些狀況的影響。另外,他有個理論是:因果律根植與我們的內(nèi)心,既然我們無法確知世界本來的面目,我們只能根據(jù)自己的知識來了解世界。他認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樣的??档略趥惱韺W方面提出了“無上命令”的概念,這個道德準則其實也就是良心??档碌膫惱砉芤脖环Q為“義務的倫理觀”,“善意的倫理學”,因為他認為只有純粹是基于責任所做的事才算是道德行為,也就是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取決于是否出自善意而為之,并非行為后果。更多地,他覺得我們只有在追隨我們的"實踐理性",并因此得以做道德上帝抉擇時,我們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為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也正是制定這項法則的人。
緊接其后的是浪漫主義時代——歐洲最后一個偉大的文化紀元?;钴S的人群主要是年輕人,特征之一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最主要的哲學家是謝林,他認為大自然的去全部,包括人的靈魂與物質(zhì)世界,都是一個絕對存在(或世界精神)的表現(xiàn)。另外,浪漫主義的反諷指的是藝術家會在作品里向觀眾說一些諷刺的話,表明這個虛構的世界是他操縱的。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篇五
當最終讀完合上這本書的一剎那,我倒向身后的靠枕,把自己埋在松軟的棉絮中。保持著這個姿勢好久,因為大腦已經(jīng)完全沒有空余的cpu來供給多余的動作。腦袋中不停地回想書中虛虛實實的哲理與故事。好像從來沒有一本書需要如此大的心力來看完。
從頭來想,最印象深刻的還是一開始的問題:你是誰?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個問題。自我介紹的時候,早已模式化的表述:我是---x,來自青島??扇缃裢蝗粏柶?,怎么腦中卻一片空白。如果從理性的思維來思考,難不成要回答我是糖類蛋白質(zhì)鈣鐵鋅等等的集合體嗎。第二個問題,世界從哪里來?換句話說,世界是由什么組成的。這難道也屬于哲學的范疇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慢慢往下讀,終于明白古往今來哲學家對于世界構成的思考是如何演變過來的。先是神學的統(tǒng)治,因為當初的人們沒有能力與設備進行更深層的探究,接著再到自然派再到唯物主義再到經(jīng)驗主義等等……一部哲學史就有如畫卷般在腦海中展開。雖然每個理論的解釋并不面面俱到,但必定做到深入淺出,且一旦提出歷史上哲學的某個觀點或理論,必定從遠及近聯(lián)系自身地闡述,其中經(jīng)常把哲學家的理論由蘇菲自己來感受,讓讀者了解明白,。
“關于小白兔,最好將它比作整個宇宙,而我們?nèi)祟悇t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多么形象而有趣的比喻,卻讓我們更加了解到哲學家的使命與艱辛。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它用離奇的故事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其中我認識到了許多從未想過的事情。我跟著書中的蘇菲一起,從神學再到哲學的搖籃雅典,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認識。而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還有神奇的反諷效果的演變……涉及藝術、科學、數(shù)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xiàn)代,則包含了康德、黑格爾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不僅僅了解了古往今來,更有了許多自己的認識。
我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最初的思想理論在當時雖然被人信奉追捧,但時至今日,這些理論早已不攻自破。比如最初恩培竇提出的“四元”理論:土、氣、火、水組成了世界。不用說現(xiàn)在,這個理論到了元素原子時代就已經(jīng)被不費吹灰之力地推翻了,因為那時的科學發(fā)展到了可以探究物質(zhì)的結構,并且已經(jīng)上升到可以歸納總結到元素的水準上,自然之前的一些自然派理論就不那么令人信服了。而到現(xiàn)在,人們又有能力把原子再細分成更小的組成結構??梢姇r代科技的發(fā)展也一定程度上左右著哲學的發(fā)展。
如此一來,倒顯得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比較有宏觀性,并不單就一個問題來討論,而放眼歷史長河。很顯然,并不是每個時代的理論都是正確的,然而,卻不能否認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沒有一步步走來的歷程,沒有以往哲學家的探索與猜想,如今的哲學也不會有如此的成就。正是由于分歧而產(chǎn)生了統(tǒng)一與進一步的發(fā)展。
談到唯物主義,我發(fā)現(xiàn)縱觀哲學史,唯物主義與經(jīng)驗主義這兩個對立的理論一直在“打架”,理性主義勝出一會,經(jīng)驗主義的秉承者又會來推翻并勝出一時,然后理性主義的又來反敗為勝。這種情況同樣也適用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而其中每次的爭斗中蹭出的火花,后人看來都是發(fā)人深省的,都是彌足珍貴的思維旅程,那才是智慧的結晶?;蛟S哲學中的兩派永遠沒有誰對誰錯,僅僅,我們從中獲得了生活的智慧。拿前面說的“魔術師——大白兔”故事,那些哲學家攀登的兔毛也許并不是筆直的。哲學的升華是螺旋式的,不斷往復著卻又逐漸越來越趨向真理。
讀到末了,蘇菲和希德的糾葛也終于有了夢一般的結局??勺髡呤冀K都沒有給讀者一個答案。我是誰?世界究竟,從哪里來?或許,這個問題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卻也永遠促使著哲學的向前發(fā)展。它的答案,只有我們心中自己去參悟了吧。
蘇菲的世界向我展示了一個從未踏足過的智慧圣地,就是哲學??茖W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真正的智慧。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篇六
我是從上個星期開始讀著本書的。它是寫蘇菲從受到兩封神秘的信,在一位神秘導師的帶領下,開始了她哲學的故事。
它的作者是挪威的世界級作家喬斯坦?6?1賈德。喬斯坦?6?1賈德真是一個天才,他寫的這本書已經(jīng)在歐洲出售了三百多萬本,日本那兒一個月就賣出了五十多萬本!、
這本書每一章的題目下邊都有一句能讓人琢磨不透的句子,讓我們?nèi)ゼ毤毜乃伎肌1热缯f第一章《伊甸園》是“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第三十章《達爾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艘小船”等等之類的,我真搞不懂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
這本屬大致的內(nèi)容是:
蘇菲一天下午回了家,習慣性地看看綠色的郵筒,里面有一封寄給她的信,上面寫著:
你是誰?
她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便把它放回郵筒中,去給貓喂食了。剛走回來,里面有多了一封信,打開一看,又是一句稀奇古怪的問題:
世界從何而來?
后來,在一位神秘導師的帶領下,她開始思考,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思考各位大師所思考的基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便像謎團一樣在她眼底揭開。蘇菲運用她先天的悟性以及后天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墒牵聦嵳嫦噙h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讀了著本書,我確信喬斯坦賈德是一個天才,其中的哲學問題我都不懂,我一次次地去思考它們,可每次都只收獲一點點。
這是一本好書,能讓我們?nèi)ニ伎?這是一本好書,能教給我們許多新知識;這是一本好書,所以我建議大家買來看看。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篇七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14歲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講述了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過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它是一本哲學史小說,更是一種自我世界的體驗,某種程度上,卻也是一個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書雖說是哲學史的介紹,但并不是很側重哲學思想本身,書中對關注更多的是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我是誰,世界從哪里來,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后對學派或者哲學家也沒有過多探討,更多的是在介紹他們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的去進行哲學性的思考。最后,對于每一個階段的哲學思考,作者都會用容易讓人理解的例子來闡釋怎樣去理解并哲學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書只要表達這些,我想作者也沒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節(jié)。作者采用的手法與其說是想引人入勝,讓哲學史的介紹不顯得枯燥,更不如說是為了激發(fā)我們對哲學的興趣,讓我們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因為本書小說的情節(jié)不就正是一個最好的哲學基本問題嗎?一個關于是否存在的問題。
或許,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或者更確切的說,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是少校寫的書里虛構的人物,少校用這本書來作為給他女兒席德的15歲的生日。而這一真相在講到柏克萊等經(jīng)驗主義學派時向我們揭示。然后后面更離奇的是蘇菲從書中走出來,來到了少校的世界。這些看似離奇的情節(jié)引發(fā)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們不防采用像《盜夢空間》里夢境的層次一樣來定義世界(正如書中說的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的世界作為第一層,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為第二層,本書的作者喬斯坦-賈德和我們的世界作為第三層。是否有第四層我們暫且放一個“?”。
先假設我們站在蘇菲的世界,即第一層世界,那我們也會像喬安的爸爸一樣,在聽到艾伯特說我們并不存在時感到憤怒。因為我們覺得我們能感受到一切,我們用手拍桌子手會疼,我們經(jīng)過一生那么多年的時間。但事實證明,它們只不過是少校的思想產(chǎn)物,它們所謂的感覺不過是少校給予它們的讓自己以為自己存在的“形式”,也就是少校先給了它們存在的“理型”。但后來蘇菲他們是怎么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呢?
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安排這些情節(jié)時,是在教我們怎樣去使用哲學性思考。如,蘇菲是虛構的是在介紹柏克萊等經(jīng)驗主義時才告訴我們的。這不正證明了這一理論嗎?這時的哲學是懷疑,不能證明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就像蘇菲并不能證明她是虛構的,她一直以為她是存在的,但事實確實她是虛構的?;氐轿覀儎偛耪f的,蘇菲是怎么意識到自己其實不存在的呢?這要結合當時給我們介紹的哲學思考,這時的哲學提到的是,我們并不能證明上帝是否存在,因為上帝不會以“超自然”的法則來向我們顯示,于是我們沒有超自然的感官經(jīng)驗,就不能證明上帝存在。同樣,我們也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也就是說說上帝存在和不存在其實都是迷信。
于是,作者利用這一觀點,讓蘇菲有超自然感官的經(jīng)驗,比如讓各種童話人物出現(xiàn),還有從一開始就有的席德的爸爸的各種“超自然”法則的把戲,然后蘇菲他們再借著哲學性的思考從而證明了自己的不存在,或者說他們世界的上帝——少校的存在。
然后,我們站在第二層世界,也就是少校的世界。他們會怎么看呢?他們同樣也會認為他們是存在的,他們也會知道蘇菲是不存在的,因為蘇菲就是他們虛構出來的。但他們真的存在嗎?如果站在第三層,也就是現(xiàn)實層的我們當然知道,因為少校不過也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但,少校他們知道嗎?他們不知道,因為作者還沒有讓他們經(jīng)歷“超自然”法則。他們不能獲得這方面的感官經(jīng)驗,不能由此證明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者他們的世界有沒有上帝——作者的存在。但是,或許以后少校會意識到他自己是不存在的,就像艾伯特說的,或許少校也只是另外一個人虛構的人物。如果少校認為自己是存在的,認為自己就是最高層,那他怎么樣也不會想到自己虛構的蘇菲會來到自己的世界,如果第二層世界是最高世界,那么蘇菲在這一層的出現(xiàn)當然就是屬于“超自然”法則的了,那么這一事件就屬于離奇的了,所以作者在這里安排這一看似離奇的事件不就說明了,這一切只是作者創(chuàng)造的,所以作為少校虛構的蘇菲可以出現(xiàn)在少校的世界里。我想,接下來要發(fā)生的,從那條船自己解開韁繩開始,到蘇菲慢慢的去影響第二層世界,少校在慢慢經(jīng)歷了這些“超自然”法則,有了這些經(jīng)驗,經(jīng)過哲學的思考可能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虛構的吧。
最后回到第三層世界,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現(xiàn)實世界,你還會肯定自己的存在嗎?會不會到最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的世界就是蘇菲的世界或者少校的世界呢?我們不能肯定,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存在,因為我們不能證明我們所處的第三層世界是否是最高世界,即是否有上帝存在于我們之上,蘇菲他們弄清楚了自己所處的第一層不是最高世界,因為她的世界都是少校的思想,或者說上帝——少校存在于蘇菲世界中,這一世界不過是少?!袄硇汀钡囊粋€影子。而蘇菲之所以知道了這些,是因為她有了少校給的“超自然”法則體驗以及自己哲學性的思考。
少校沒有弄清楚自己所處的第二層世界是不是最高世界,雖然他的世界都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作者的思想,但作者并沒有給他“超自然”法則的感受,少校感覺的一切都是那么合理,一切都是那樣在那兒的,或許蘇菲的出現(xiàn)會讓他慢慢意識到自己的不存在吧。但我們不也一樣嗎?我們不是很像少校嗎?但我們卻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少校,我們也覺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我們也覺得我們是存在的,我們會以為自己就是最高層世界,我們會否定上帝的存在,就像蘇菲的世界里喬安的爸爸不太會承認少校的存在一樣。但這是否就說明上帝真的不存在呢?或者說我們真的存在呢?
我們不禁就想問這樣的問題,世界從何而來,我們是誰?我們存在嗎?上帝存在嗎?然后就有了那些哲學史,有了從自然觀到人本主義的思考,哲學研究了這些問題,但并沒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事實上哲學也給不出這些答案,因為哲學本身已經(jīng)否定了自己能給出答案。但這看似矛盾的說法是否就讓哲學沒有意義呢?不,哲學的意義其實就出現(xiàn)在這些矛盾的思維中?;蛟S就像書中開頭說的,我們不去關注那些哲學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們怎么思考的。因為哲學家對上述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確實無法證明那些答案,但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中采用的方法卻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就像黑格爾說的,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會朝向人類有利的方向的發(fā)展,我們會變得越來越了解自己。就像書中說的,哲學雖然不能回答上述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順著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來越多的看到外面。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篇八
《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xiàn)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蘇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善聯(lián)合,路程經(jīng)過過程熟悉的載體轉(zhuǎn)達咱們生疏的信息。好像又回到了古希臘,凝聽蘇格拉底的教育;如同處身于中世紀的城堡,見證平明前的暗中。恣意洗澡文藝再起的溫暖太陽光,沉浸于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氣氛之中。忘懷了凡塵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巨大以及藝術的魅力。隨即,穿梭頻繁于資產(chǎn)階層革命的硝煙中,仔細體會現(xiàn)代哲學的曙光。面臨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連著串現(xiàn)代哲學的開山祖師始祖,咱們還不遑表達心里的崇拜之情,發(fā)蒙運動的前驅(qū)便闖進了汗青的大戲臺。飛速度完成長的工業(yè)鞭策著汗青的車輪駛入了極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培養(yǎng)了更多的哲學偉人。
黑格爾、康德承襲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闡揚到了及至。爾后馬克思的《本錢論》、達爾文的《高級演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剖析》三位偉人、三部著作掀起了3個范疇的革命巨浪,開創(chuàng)了1個全新的世界。祖先把1個又1個不解的哲學出題目留給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經(jīng)典的流傳到后世佳品賜賚咱們。哲人用藝術的口氣輔導生靈,文人用理性的筆觸傳染魂靈。咱們的祖先在殘留名貴精力財富的同時,更把彌足貴重的檢定之玄門授于世。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nèi)容很多。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從遠古羅馬到現(xiàn)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么,一些哲學家的經(jīng)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nèi)容廣,但并不紊亂,書中內(nèi)容分成許多章節(jié),每節(jié)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jié)內(nèi)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jié)內(nèi)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jié)使人讀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說實在太陌生。
當我讀完此書后,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華,他用了一個很大膽的寫法,如果寫得不好很有可能會讓人渾濁不清。他在書中的謎團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先是陌生人的來信,再是一個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這樣神神秘秘的,開始還好,疑團是可以解開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頭霧水。什么會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撿到錢,撿到明星片諸如此類,只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的情節(jié),讓我更加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懸疑劇。直至到《柏客來》這一節(jié),才開始揭秘。原來蘇菲是一位書中書的人物,這是不是為了提高讀者興趣而故意這樣寫的呢?不是,他的構思是這樣的席德是真實存在的任務,而蘇菲是像小紅帽一樣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見小紅帽,愛麗絲,亞當夏娃……
蘇菲是虛構的,她自己很能明白這一點,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學影響了蘇菲的世界,而蘇菲也影響了席德,兩個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許作者想說明蘇菲不僅僅是一個小說人物,也是一個活人們心目中的人。他賦予蘇菲和艾伯特靈魂,使他們在現(xiàn)實中當一個像幽靈一樣的人物。但這點與他之前所寫的沒有鬼神存在的哲學相反。但實際上這一點不矛盾,因為這些都是艾勃特編出來的。
或許,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或者更確切的說,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的世界。按我看來也可以這么理解。就像電影盜夢空間一樣。
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的世界作為第一層,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為第二層,;作者和我們的世界作為第三層。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安排這些情節(jié)時,是在教我們怎樣去使用哲學性思考。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xiàn)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笛卡爾說: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xiàn)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fā)展史,但哲學與科學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說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說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fā)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時衛(wèi)單位計算歷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它反襯著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
世界從何而來,我們是誰?我們存在嗎?上帝存在嗎?然后就有了……
那些哲學史,有了從自然觀到人本主義的思考,哲學研究了這些問題,但并沒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事實上哲學也給不出這些答案,因為哲學本身已經(jīng)否定了自己能給出答案。但這看似矛盾的說法是否就讓哲學沒有意義呢?不,哲學的意義其實就出現(xiàn)在這些矛盾的思維中?;蛟S就像書中開頭說的,我們不去關注那些哲學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們怎么思考的。因為哲學家對上述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確實無法證明那些答案,但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中采用的方法卻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就像黑格爾說的,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會朝向人類有利的方向的發(fā)展,我們會變得越來越了解自己。就像書中說的,哲學雖然不能回答上述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順著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來越多的看到外面。
賈德是擔當者,而不是始筆者,但《蘇菲的世界》的簡直確是極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夢玄想的世界、欽遲的世界、感慨的世界。
這本書不僅讓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識,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篇九
今日終于讀完了蘇菲的世界。人有選擇的自由,可以能動地作用于社會。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論者,但又相信社會與自然一體,會生長,是一元論者。有時能體會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確實,人只是廣袤的世界里的一?;?,認識事物有不實之處,如康德所說,戴著有色眼鏡,受到種.種限制。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里,運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對生活不僅是美感的體驗,如祁克果所說,要進入到道德階段,堅持按正確的去做。但不想進入宗教階段。誠然,有時天人合一的感覺就像是宗教。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一封神秘的信。她從這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同時達·芬奇的繪畫和莎士比亞的戲劇也包括其中。
這本《蘇菲的世界》可謂是現(xiàn)代版的《愛麗絲夢游記》,它引領我在一個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實在大千世界里,我們每個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學正是我們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讓你用心靈的眼睛去尋覓;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現(xiàn)象,而是讓你用自己思想的腳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說人人都是哲學家。但我覺得,至少人人都有點哲學頭腦——一種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種不棄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聞,在學習中探索知識。就像蘇菲在神秘導師創(chuàng)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謎團。或許這種對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正是這種天性促使人們一往無前,正是這種精神使人們不斷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人類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會思考,那么蘇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開一個個謎團而受益匪淺嗎?如果不會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個個難題而興奮不已嗎?如果不會思考,那么人們能在各方面得到進步因而加快發(fā)展嗎?
蘇菲在書中反復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何在這里?我認為,人類在探索和思考過程中所得到的快樂和收獲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我想,蘇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經(jīng)歷和感悟證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一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說,但也是一本有系統(tǒng)的涵蓋各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隨著小說人物在哲學傳統(tǒng)中尋求謎團的解答,讀者也跟著溫習了一遍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不論就內(nèi)容,或就其受歡迎程度來看,都是極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成功,顯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指標,就是社會大眾渴望知識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說里,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并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F(xiàn)在,我們有機會一一來巡視,到底這些飽學之士,教了我們些什么。
它是一本捍衛(wèi)哲學的書,代表了“大多數(shù)人的看法”。這本書不是在探討哲學上的某一特別思潮或歷史,而是嘗試對每一派別做概論式的介紹,并說明它在今日的地位??梢哉f是一本集“學術界一般看法的摘要錄”。因此,這本書表達了當今知識分子的立場。
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著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坦白說,這正是世間為何要有哲學家的原因。我們需要哲學家,不是因為他們可以為我們選拔選美皇后或告訴我們今天蕃茄的最低價。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恒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美”、永遠“善”的事物上。
在這本書里,其實真正感興趣的哲學,不在邏輯學、數(shù)學或語言學,當故事重心轉(zhuǎn)移到馬克思、弗洛伊德、達爾文和宇宙論時,摩爾、羅素等人,根本連提都不提。有些話題,即使和哲學沒什么關系,卻一再出現(xiàn),很明顯,這是一本在政治立場上十分討好的書。一切當代時髦詞匯全部被囊括:生態(tài)學、女性主義、寬容、東方宗教、比較宗教、聯(lián)合國和新世界秩序等。這樣的寫法,或許是為了使哲學議題不和時代脫節(jié),或許是為了涵蓋更廣大的讀者群,不過,留給讀者的印象是這些議題似乎才是作者真正關心的。
因此,這不是“一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而是一個當代擁護自然的人文主義者對哲學根源所做的選擇性的探討。在小說結尾,科學被認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義雖然教義不明確,卻絕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這本書引導讀者獲至這樣的結論,但事實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給予讀者的印象只是這是歷代智慧累積的結果;當然,不同的歷史將會導致不同的結局。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篇十
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是一本哲學啟蒙書,我之前有看到過,不過我一直對這些東西不是很感興趣,一直沒有堅持讀下去,想要借這個一起讀書的機會把它堅持讀下去,畢竟我是一個很被動的人^_^
一《伊甸園》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不知道從何而來的世界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每個人都會迎接到的死亡來臨之前,我想要扮演好親人,朋友,同事……也許以后還會是愛人,母親等等等等的角色。扮演這些角色我甘之如飴,我喜歡這些角色帶給我的快樂哪怕是難過。也許在不知不覺中我還扮演著一些我壓根沒有注意到的角色,希望自己能夠很好的勝任這些角色。
二《魔術師的禮帽》哲學這個東西對我來說一直是遙遠的,我一直都是那個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待在舒適安逸的毛皮深處不樂意往上攀爬。我也曾好奇過人類從何而來,即便現(xiàn)在我也依然有一些可憐的快要被消磨殆盡的好奇心在骨子里吶喊,但是我很難再有那種探索這個世界的勁頭。不知道哪根懶筋抽的:-p
三《神話》讀這章的時候我在想這些神話就是人們解釋一些自己不了解的東西時編造出來的故事。因為我讀故事的第二天我就在為一個我不知道的事情編造一個原因,也許原因是不對的,但是當時我信服了,如果記錄且流傳下了的話說不定也是神話了^_^
四《自然派哲學家》哲學家是很聰明的,他們能夠很耐心的從一些我們都觀察到的,很平常的東西或者事件中感悟出人生哲理,而且有時候環(huán)境真的很重要,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哲學家很多都是在一個地域或者在一個地域待過。最喜歡蘇菲學習哲學得到的結論: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qū)W到的,但也許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嗯,辯證的,理性的思考。
五《德謨克里特斯》這個章節(jié)講述了原子理論,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已經(jīng)學習了原子,還學習了分子和質(zhì)子。關于事物的組成其實我是不關心的,因為它已經(jīng)組成了,再想也不會把小豬變成小狗啊。嗯我就是這么一個現(xiàn)實的人,哲學家如果有我這么個學生的話估計會頭疼吧^_^
六《命運》你相信命運嗎?我以前和我一個同事(很佛系的一個叔叔)討論過命運這個話題,其實就是他講我聽:-p他說人的命運其實是注定的,但是是可以憑借后天修改的,也就是命是注定的,但是運是可以改變的,具體和環(huán)境,性格,國家等等都有很大的關系,我就不一一贅述啦。而人們對命運的態(tài)度又是不一樣的,我這個深處兔子皮毛中不想要出來的微生物是不樂意想這些東西的,只希望自己能夠活在當下,自己覺得幸福就好。而且這章出現(xiàn)了席徳的紅色絲巾,哎呀,腦補一大波的恐怖故事
七《蘇格拉底》在讀這章的時候我深深的感受到這個哲學故事真的挺好的,我竟然一口氣的把這么多枯燥的哲學故事看完了。我從這一章學到的:真正聰明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正確的了解導致正確的行動。一直很喜歡那天你發(fā)給我那段:如果你一直做一些自己深知不對的事,你還會活得很快樂嗎?但是很多時候我就是這樣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對,但是就是做了,真不知道我自己是怎么想的,有的時候我都想把自己剝開看看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我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不是自己,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想法。
八《雅典》嗯,你認為無聊的雅典,我覺得蠻有趣的啊,這種教學方式蠻新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