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記錄可以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和進步,以及存在的問題和需求。這有助于家長與教師進行更好的溝通和合作,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中班觀察記錄范文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內容,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班觀察記錄范文1
參賽作品名稱
不挑食的好習慣
觀察目標
通過飲食的營養(yǎng)價值,理解并作出良好的行為習慣。
觀察對象
韓XX
年齡段/班
中班
觀察時間
2024年09月15日
觀察分析
午餐時間到了,孩子們已經開始就餐了,唯獨佳佳東張西望,也沒有就餐的意識,有些小朋友提醒她說吃飯了,她也是看看那個小朋友,也沒有吃飯,當老師走到她的身邊的時候,她開始吃起來,但是只吃一種菜,其他的不進食,就這樣吃完這一種食物,就告訴老師,我不吃啦?;谶@名幼兒這個情況,在家時是保姆阿姨帶管,所以寶貝從小就有不喜歡,不愿意接觸的飯菜。而且佳佳是個比較挑食的孩子,經常會剩很多飯菜,怎么勸說都沒用,最后還是倒掉。今天又遇到了不喜歡吃的洋蔥,所以一開始就磨磨蹭蹭的不愿意搬小椅子。很多幼兒在家也是如此,不喜歡吃的蔬菜就不吃,有的家長知道孩子不喜歡吃的家里就不做這個菜,這樣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吃這個菜了。大人有溺愛孩子的傾向,所以導致幼兒絕不吃的概念,來到幼兒園更是如此,不愿意吃的,就一點也不接觸,導致體抗力較弱一些。
采取措施
首先,我們每天開飯前組織幼兒猜猜今天吃什么?用猜菜名的方法營造了良好的餐前氣氛,增進了幼兒的食欲,愿意快樂進餐。孩子是需要鼓勵的。而對于中班幼兒也是如此,尤其是新入園的幼兒,對園內的飯菜有些陌生,不愿意接觸。并且成人給予他們的鼓勵應該是生動活潑而且是幼兒能直接感知的。其次,活潑好動是中班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通過掌握別人的經驗,習得具有自己的行為習慣的飲食習慣。因此我們在進餐培養(yǎng)中經常將鼓勵與樹立榜樣相結合,如“小蔬菜最愛你,一口一口營養(yǎng)多,我們一起來成長”如此等等。教師只要表揚了某個小朋友,立即就會有更多的小朋友紛紛模仿這個小朋友的良好行為。并且于家園互動起來,是家長或是親近的人,鼓勵幼兒進行良好的就餐,營養(yǎng)滲透,這樣會越來越聰明,健康快樂的成長。
獲取成效
在與家園的溝通,理解中,寶貝現在大部分的事物都可以進食了,從一眼也不看,一口一不吃,到現在吃了少一半,對于幼兒本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家長也十分欣慰,現在幼兒回家進食也比以前效果好多了。證明幼兒并不是對某種食物不感興趣,吃不下,而是沒有理解食物本身的意義,能吃下去就是好事,證明今后,還有發(fā)展的空間,孩子會進步更大的。
中班觀察記錄范文2
參賽作品名稱
城市賽道——區(qū)域角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目標
幼兒能夠友好和諧的一同游戲,并在游戲中相互學習知識 。
觀察對象
糖糖(男)
年齡段/班
中班
觀察時間
2024年9月16日
觀察分析
又到了區(qū)域游戲的時間,班級里將“城市賽道”的區(qū)域由原來的簡單車道升級變成了仿真的城市道路,糖糖和3名小朋友都選擇了“城市賽道”這個區(qū)域進行游戲,他們每個人都選擇了一輛自己喜歡玩具車,經過了簡單的商討開始了游戲,游戲過程中先后聽到糖糖告訴小朋友“那是單行線”、“那是轉彎路的標志”……幾分鐘過后糖糖撅著嘴吧走出了區(qū)域說不玩了他們不會玩!
采取措施
從觀察中老師發(fā)現糖糖是個生活經驗很豐富的孩子,他生氣的原因是大家不按照規(guī)定“行駛”,但卻不知道小朋友們真的有一些不懂!所以生氣的要求退出游戲。
首先我們知道這是一次試玩的活動,幼兒的參與程度很高,興趣很濃,通過這次試玩觀察發(fā)現糖糖小朋友社會經驗豐富,游戲中涉及到的知識基本了解,由于教師沒有講清楚游戲規(guī)則導致區(qū)域游戲中的幼兒出現不和諧現象,老師檢討如果能夠提前教授幼兒一些簡單的道路標志和常識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不和諧事件的發(fā)生。
經過勸說糖糖和與他的溝通發(fā)現他基本了解區(qū)域內所出現的道路標志和行駛規(guī)則, 即然是這樣我們就直接安排生氣的糖糖給小朋友“上課”吧!老師推薦糖糖小朋友仔細的給大家講解道路的標志和規(guī)則,小朋友聽的很認真,有時候孩子之間的交流是一個相互成長的過程,伙伴們都夸獎糖糖可真棒?。√翘且查_心的笑了!
獲取成效
通過這樣一件事請我發(fā)現生活中一定要多觀察幼兒,多觀察身邊的小事,從行為上理解幼兒的一些表現,比如糖糖生氣的原因,我進行了正面的處理,讓他由不開心變得高高興興可見一個孩子的行為需要周圍人的仔細觀察,才能理解,而孩子們的行為不是觀察理解就算了還需適當的處理,對幼兒有一定的回應,才能呈現教育的意義。
中班觀察記錄范文3
參賽作品名稱
搭房子
觀察目標
1、觀察幼兒間的相互模仿能力。2、體驗幼兒搭建小房子的樂趣。
觀察對象
秦XX 王XX
年齡段/班
4周歲 中班
觀察時間
2024.4.29(14:40-15:00)
觀察分析
在建構游戲時,秦思彤和王玥琳兩個人坐在一起,秦思彤說:“王玥琳,我們一起搭房子吧。”王玥琳并不知道該怎么搭,于是她一直在看秦思彤是怎么搭的,只見秦思彤拿一塊長方形當“門”她也同時找一塊當“門”,就這樣王玥琳邊看秦思彤邊搭,在搭房頂時,王玥琳找不到和秦思彤一樣的三角形,秦思彤告訴王玥琳:“你用長條也可以當房頂,”就這樣兩人搭了兩座一模一樣的二層樓,秦思彤非常高興的說,我們的房子是一樣的,兩個人都很高興。
我班幼兒已是小班下學期,年齡增長,各種經驗也在增長,他們在遇到問題時,不是第一時間喊老師,而市場是自己解決,往往通過自己努力,做到的事情,使他們更加開心。
采取措施
小班孩子模仿能力都很強,當自己會一樣本領,看到別的小朋友不會時,總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也很愿意教,。這時讓幼兒教幼兒往往比老師教效果好得多,老師則靜靜的做一個觀察者即可。
獲取成效
兩個幼兒在互相模仿學習中,不經彼此都學會搭建小房子,同時兩個人也成為了好朋友,而且學習的氛圍十分的愉悅且輕松,孩子之間也有了交往的過程。
中班觀察記錄范文4
參賽作品名稱
孩子,你真了不起!
觀察目標
培養(yǎng)興趣,樹立自信,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觀察對象
小藝
年齡段/班
中班
觀察時間
2024年10月
觀察分析
小藝是小班下學期轉來的,動作發(fā)展滯后,自理能力較弱,走路不穩(wěn),容易摔跤。語言發(fā)展良好,喜歡與人交流,喜歡參加各種游戲活動。
一次美工活動中,小朋友們學習運用剪刀剪出美麗的窗花,窗花剪好了,一個個興奮地拿給老師看欣賞,香香報告說:“老師,小藝還沒有剪好,他是最后一名,哈哈!”小藝耷拉著腦袋,拿著剪刀好像無從下手,我走過去,蹲下身子,摸摸他的頭安慰道:“慢慢來,別著急!”我手把手地教他,他的作品終于也完成了,他的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但似乎還有那么一些沮喪。
分析:
面對自己的不足,孩子的情緒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這時我們該采取積極的措施把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降到最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采取措施
接下來的故事會活動中,我給他們講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小朋友們津津有味地聽著,小藝更是目不轉睛地看著故事掛圖,對于老師的提問他總是高高舉起小手,回答也比較完整,最后還能復述故事內容,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語言,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小朋友們熱烈的掌聲。
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尤其是這樣特殊的孩子,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能諷刺挖苦,不吝惜表揚與鼓勵,應該耐心地幫助。
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發(fā)現他身上的閃光點,給與肯定,可以根據他的興趣培養(yǎng)他的特長,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同時還能樹立起在其他小伙伴心目中的威信。
獲取成效
在小朋友們熱烈的掌聲中,小藝會心地笑了,笑容似乎已經完全淹沒了剛才的些許沮喪。小藝也在自己比較擅長的講述活動中,找到了自信。
中班觀察記錄范文5
參賽作品名稱
剪紙中的對話
觀察目標
幼兒正確使用剪刀自主創(chuàng)作。
觀察對象
張XX
年齡段/班
中班
觀察時間
2024年10月20日
觀察分析
今天張藝時小朋友來到美工區(qū),開始進行剪紙。張藝時很熟練的用剪刀去剪彩紙。一會兒,彩紙上就出現了很多洞洞。然后張藝時把剪掉的碎紙屑放入了空盒子里,再用膠棒把剪好的窗花粘在了白紙上。在剪紙過程中張藝時能將物品放回原位保持畫面整潔,操作熟練。在她一旁的小朋友情緒高漲,操作步驟也很有序,一個小朋友為難的對張藝時說:“你會剪這個嗎?幫幫我吧!”張藝時思考了一下說:“給我,我會。 ”“你怎么弄得?教教我吧。”內個幼兒興奮地祈求說。“你這樣就行了,” 張藝時邊說邊又剪了一次。“我試試吧,”說著就迫不及待的剪起來,剪的沒有張藝時快、好,但也剪出了基本特征還是不錯的。活動結束音樂響起時,兩人有序整理材料,(按標記收放。)將作品整齊的擺放在站牌上,并主動洗手。
采取措施
在活動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孩子們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這樣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合作意識。在幼兒自主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采用間接介入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并以此提高他們對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幼兒脫離教師的范例,靈活運用剪紙技巧,發(fā)揮想象大膽剪紙。)
獲取成效
孩子已具備基本的剪紙技能的能力,且已學會自己思考并想辦法解決遇到困難時的解決方法。在孩子進行思考時,教師“不參與”,是為了給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機會,這樣有助于幼兒獨立性與自主性、合作性的培養(yǎng)。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行為可以說是孩子日常活動的再現,積累孩子們一定的活動技能經驗,展現出她們養(yǎng)成的良好規(guī)則意識,充分體現了幼兒區(qū)域活動的規(guī)則性。
中班觀察記錄范文6
參賽作品名稱
請勇敢一些
觀察目標
張藝馨在班里是個膽子比較小,很乖巧的小朋友,在活動中有時候很被動,今天有一個蔬菜的活動,觀察她的動手能力。
觀察對象
張XX
年齡段/班
4.5中班
觀察時間
2024年11月5日
觀察分析
在今天的蔬菜印畫活動中,主要目標是讓幼兒了解蔬菜的內部結構,能用蔬菜進行印畫,張藝馨在桌子上摸了摸西蘭花,就一直站在旁邊看著別的小朋友印畫,別的小朋友都已經印了很多了,她選了一個切看的柿子椒,把自己的袖子卷起來,拿起柿子椒在綠顏色的顏料里輕輕的沾了一下,放到了白紙上,白紙上只有一點點綠色,她又拿起柿子椒輕輕的沾了一點綠色的顏料,放在了紙上,紙上還是只有一點點綠色,什么也沒有。她看看旁邊的程雨欣,程雨欣的紙上印了五種蔬菜,她看了一眼張藝馨的說:“你怎么還沒印呢?”指著西蘭花說:“用這個這個好看”。張藝馨拿起西蘭花,使勁的在顏料里沾了一下,這回印出了一個很大的西蘭花,接著她拿著西蘭花又在旁邊印了幾個。活動快結束的時候,她間別的小朋友的紙上都印了很多的蔬菜,她的紙上只能看出一種,她又回到桌子邊上,摸了摸黃瓜,又摸了摸胡蘿卜,最后她哪個也沒有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做好了。在講評的時候,張藝馨向大家介紹了她的作品,有小朋友說:“她印的太淺了”,有的小朋友說:“她只用了一種蔬菜,太少了。”
張藝馨平時都很乖巧,老師請她做的事情,她會特別認真的完成,沒有請她做的事情,她肯定不會去做,今天得活動也是如此,她雖然明白該去做什么,但是擔心會做錯了,所以遲遲沒有動手去做,就是做了也很局限,很單調,只用了一種蔬菜。此外,她模仿別的小朋友去做,可是還是沒有放開。
采取措施
首先:對張藝馨做的事情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在活動中多鼓勵她,增強她的自信心。
其次,多讓她給小朋友做示范,增強她的膽量。
第三,在活動中,請她多和膽子大的小朋友一組,帶動她去活動。
獲取成效
多鼓勵還是有效果的,只是孩子性格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想要有所改變也不會立竿見影。只是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張藝馨能大膽的去嘗試、去表達,請加油,老師相信你!
中班觀察記錄范文7
參賽作品名稱
區(qū)域游戲中發(fā)展成長
觀察目標
引發(fā)幼兒觀察豆豆、觸摸豆豆、夾豆豆的興趣,鍛煉手部力量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
觀察對象
小宇、妞妞
年齡段/班
5~6歲
觀察時間
2024年
觀察分析
現在的家庭里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爸爸媽媽及爺爺奶奶對待幼兒都是衣來生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幼兒養(yǎng)成特別強依賴性,遇到困難時從不知道找辦法來解決問題,或者對待困難就選擇放棄。有個叫小宇的小朋友,他特別的活潑、好動,每次區(qū)域游戲開始時,都能看到他的小身影在游戲活動室里穿梭著,他總會選擇動手操作性強的游戲來玩。這次他選擇了數學區(qū)里的“數豆豆”的游戲,因為這個游戲的材料很吸引,“豆豆”是用小朋友平時玩的橡皮泥搓制而成的,而且今天數的方式也和以往不同,以往是用手指點數,而今天是通過用筷子來夾 “豆豆”。游戲過程中,突然聽到了一聲尖叫聲:“哈哈!終于裝滿嘮!”當我順著聲音由來的方向望過去,看見小宇面前的小杯子里裝著滿滿的豆豆,而坐在一旁的妞妞杯子里只有兩個豆豆,她一臉的不開心。我原本很生氣,想好好批評一下小宇的行為,可是當我了解到小宇這一舉動的原因時,我笑了。小宇說:“老師,我厲害吧?我的速度比妞妞快多了,結果我忘記自己夾了多少豆子了。”
我連忙點頭肯定了他的速度,他很開心。我輕聲的說:“小宇,你真的很厲害喲!你可以把你的夾快的技巧和妞妞分享一下呀!”他快速度把滿滿的一杯“豆豆”倒到了小筐里,走到妞妞的身邊去傳授夾 “豆豆”快的技能,兩個人一邊夾一邊數,臉上露出了笑容。
采取措施
小宇在動手技能方面是非常突出的,所以在數“豆豆”的游戲活動中,特顯出他的強項的一面,而他在游戲過程中只記得夾,而忘記了數的環(huán)節(jié)。為了不打擊他的游戲興趣,我采取以一些指導措施:1.對他的游戲成果進行了表揚與認可;2.贊揚他的夾物品技能,并鼓勵他去傳授技能,從而達到與同伴交往、合作。
獲取成效
在科學領域,通過游戲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在社會領域中,通過游戲樂意與人交談,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
在語言領域中,通過游戲能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中班觀察記錄范文8
參賽作品名稱
三人“齊步走”——孩子、教師、家長
觀察目標
消退“咬人”行為
觀察對象
小A(化名)
年齡段/班
中班
觀察時間
2024年11月6日
觀察分析
快放學了,孩子們整理好衣服和褲子,各自靠著桌子坐在位置上聊天、玩游戲。老師忙著給孩子整理衣服。就待整理好,準備回家。小A和小B好像在說著話,不時還用手互相碰碰。忽然“哇”的一聲,我們一看,原來小A咬了小B一口。我們嚇了一跳,趕緊跑過去,已經很深的一個口子留在了手上。我們問小A咬人的原因,她別開頭不回答,一副不是她的錯的樣子。小B則是哭。當我們了解原因后,知道小B講了一句小A不喜歡聽的話就咬了小B一口。爸爸媽媽來接了,我們及時和雙方家長溝通。小B爸爸媽媽沒有責怪的意思,很大度,說小朋友剛來也正常。小A媽媽有點驚訝,但沒有感覺到很愧疚,還是覺得人家不怪罪,就這樣算了。
分析:這是開學以來第一次幼兒之間的大糾紛——咬人事件。平時,小A對老師的話并沒有多加理睬,因為我們建立起感情的時間從開學到今天才沒幾天,她從內心并沒有接受我們老師多少。因為家庭對孩子的管理很放任,養(yǎng)成了隨心所欲的習性。憑她這么大的脾氣,自然不會把老師和孩子的話聽進去。當她遇到不順心的事,在家的狀態(tài)就原形畢露。讓她感悟和意識到,需要在真正的事件中領悟,在實際場景中開化她。但是對于家長不重視的態(tài)度,我們覺得要做功夫。雖然小A家長不重視,但我們在語言上也對他們進行引導,讓他們回家教育孩子。并且告訴他們,孩子咬人的原因是因為別人不能滿足她她就發(fā)脾氣咬人,個人自我中心太強烈,家里不能太寵她。同時回家要進行教育,說明不能咬的原因,讓其明理。
采取措施
教師介入:
1.及時安慰:老師看到后及時干預,安慰受傷的孩子,問明原委。請當事人及時道歉,并及時冷敷。
2.情感遷移:引導小A想想自己被別人咬一口的感受。
3.讓其明理:教育她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做的后果。
4.達成共識:針對小A家長不重視的態(tài)度,我們只能嚴格對待,讓家長引起重視,不然很難安撫眾人,也不利小A的發(fā)展。在離園時間,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小A媽媽溝通,且通過QQ和小A爸爸溝通,讓家長在家教育孩子的態(tài)度和觀念達成一致。
家長介入:
1.在家滿足小A正常的各種需要。
2.樹立榜樣,不遷就、不放縱,嚴格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多教育引導,明事理。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及不對的原因。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4.對正行為及時肯定鼓勵,必要時予以表揚,樹立正確的行為意識。
獲取成效
在家園配合下,小A咬人的行為在后來的幾天都沒有出現,自由散漫的狀況也稍有好轉。她還能幫助能力比較弱的成成,幫他穿衣服、折被子、翻椅子。老師在集體面前對她的能干、善良舉動、熱心助人的態(tài)度進行表揚,小A逐漸樹立了正行為。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更多,他們的育兒觀念也更能和幼兒園一致。
中班觀察記錄范文9
參賽作品名稱
鉛筆終于站起來了
教學領域
科學
年齡段/班
中班
教育筆記
科學活動《站起來,別倒下》,老師給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能站起來和站不起來的材料。孩子們在自主探究讓一些材料能夠借助外力站起來,女孩子看了看材料筐里的材料,目標明確的選擇了鉛筆,在桌面上試了試,又從筐中將不同種類的鉛筆都匯集在了一起,用手捏成了一捆,借助了膠帶將鉛筆牢牢固定成一捆,在地板上一放,鉛筆長短、重心不穩(wěn),沒有站起來。女孩子發(fā)現是膠帶固定的不夠,又多粘了幾道膠帶,鉛筆被牢牢粘在一起,再一次放在地板上,鉛筆還是倒了,幾次探索后,看到男孩子們的吸管和牙簽都站起來了,女孩子有些想放棄,將鉛筆放在一起,開始弄其他的材料了都以為女孩子會放棄讓鉛筆站起來了,沒想到她走到其他小組將他們沒有用到了鉛筆都借了過去,她又開始嘗試了,將原來的膠帶剪去,一邊剪還一邊看,嘴里還說著:“一定是鉛筆太少了,才站不起來。也許多放幾支就可以了”說著她將借來的鉛筆融在一起,又很快的將鉛筆中間和兩頭分別用膠帶做了固定,又將鉛筆在地板上用力地敲了幾下,鉛筆在地板上穩(wěn)穩(wěn)地站起來,女孩子高興地叫了起來,我的鉛筆站起來了。
孩子對老師準備的材料產生了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孩子緊緊圍繞自己選擇的材料,并充滿了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在不斷發(fā)現、嘗試、再嘗試的過程中,孩子終于成功了,活動培養(yǎng)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學習品質,這是孩子終身受益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不是一個簡單說教就能達到的。
中班觀察記錄范文10
參賽作品名稱
參賽作者
美工區(qū):指印畫
觀察對象
通過美工活動提高幼兒自主表現能力
觀察時間
全體幼兒
年齡段/班
中二班
觀察分析
2024年9月15日
采取措施
李樂羽和張梓涵來到美工區(qū),開始進行指印畫。樂羽很熟練地用手指蘸著顏料,根據作品需要運用“平按、測壓、轉壓、點引”的技巧,一會兒,白色的畫紙就呈現了秋天的景象了。然后用濕抹布擦干凈手,再進行樹葉粘貼畫,在繪畫過程中樂羽能將物品放回原位并保持畫面清潔,操作熟練,在她一旁的張梓涵情緒高漲,操作步驟也很有序,但這時張梓涵對李樂羽說:“你會引一個小女孩嗎?”李樂羽想了想說:“給我 我會。”只見樂羽很快就引一個女孩,“你怎么弄的?教教我吧。”張梓涵興奮又帶著祈求說。“你像我這樣就行了!”李樂羽邊說邊畫了一次。“哦!我也試試!”說著就迫不及待的手蘸顏料畫了起來,畫的沒有樂羽快、好,但也畫出了基本特征,還是不錯的?;顒咏Y束音樂響起時,兩人有序整理材料,(按標記收放)將作品整齊的擺放在桌子上,并主動洗手。
孩子已具備基本的繪畫技能的 ,且已學會了自己思考并想辦法解決困難。在孩子進行思考時,教師“不參與”是為了給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機會,這樣有助于幼兒獨立性,與自主性的游戲,同時,孩子有意識地向同伴學習,互助意識初步建立。幼兒的行為表現充分說明孩子在活動區(qū)的規(guī)則意識強,有良好的活動規(guī)則
獲取成效
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孩子們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這樣提高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合作互助意識,體現社會性發(fā)展,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采用間接介入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并以提高他們對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孩子真正成為區(qū)域活動的主人。
幼兒傾聽能力和做事情的主動性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