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其中所涉及的內(nèi)容、情節(jié)、人物等進行的個人感悟和思考。如果你想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首先應(yīng)該認(rèn)真閱讀完整本書,確保對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選讀后感,希望能夠為大家在閱讀中帶來新的視角和思考。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一
01、《擺渡人》吸引我的,首先是它封面上的兩句話“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很有療愈效果。讀完整本書,我覺得不后悔。
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xué)校里經(jīng)常受到同學(xué)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zhuǎn)學(xué)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
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fā)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后,卻驚恐地發(fā)現(xiàn),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此時,迪倫看到不遠(yuǎn)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命運,從他們相遇的那刻開始,發(fā)生了無法預(yù)料的轉(zhuǎn)變。這個男孩就是擺渡人崔斯坦。
02、這是一個有關(guān)心靈成長的故事。迪倫糟糕的原生家庭,給她的感受也是糟糕的。
父母離異,青春期沒有父親的陪伴認(rèn)同,有的只是與母親的爭吵與抗?fàn)帲趯W(xué)校受到的傷害無人可訴說,無人能懂得。她的成長,缺少支持,缺少愛。
她有對過往的后悔與抑郁,也有對未來的焦慮與擔(dān)心。
崔斯坦說,你的身體是你心像的投射,荒原也是。迪倫面前的荒原陰雨綿綿,霧靄沉沉,沼澤泥濘,群山重疊,正像她去赴父親之約的忐忑不安,她面對荒原的手足無措。
而崔斯坦,像一束光,像一盞燈,給她溫暖,給她陪伴,給她指引。崔斯坦對迪倫的關(guān)注是積極地,無條件的。
在屬于迪倫的荒原,崔斯坦讓迪倫接納她已經(jīng)死去的事實,帶領(lǐng)她勇敢地穿越荒原。每當(dāng)?shù)蟼愖坊谶^去,或者焦慮未來,崔斯坦都會及時地鼓勵她,無聲無息地拉她回到現(xiàn)在,沒有偏見,沒有嘲諷,只有尊重。
所以,毫無懸念地說,崔斯坦是迪倫從人間到天堂的靈魂擺渡人。他讓迪倫學(xué)會了接納和寬容,學(xué)會面對挫折和困境,學(xué)會如何戰(zhàn)勝荒原惡魔,也學(xué)會了對別人的感同身受和感恩。
而在接受崔斯坦的指引時,迪倫也開始了解擺渡人的人生。迪倫痛苦著崔斯坦的痛苦,憂傷著崔斯坦的憂傷,崔斯坦是一道光芒,溫暖了迪倫那顆缺愛的心靈。
而迪倫的純潔善良,勇敢堅定,也安頓了崔斯坦日漸淡漠的心,重新激發(fā)了他擺渡人的工作熱情,對他是一種喚醒。
03、所謂的高山流水,不過是在另一個人身上看到靈魂深處的自己。他們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給予了對方生命最豐厚的滋養(yǎng),他們愛上了對方。他們互相懂得對方的想法和困惑,他們留戀在荒原的每一天每一晚。所以在荒原和天堂的界線,他們互相表白,崔斯坦謊稱自己會陪伴迪倫跨過界線,內(nèi)心卻悵然若失。而迪倫在崔斯坦的承諾下,勇敢地跨入天堂。才發(fā)現(xiàn)崔斯坦的謊言,原來崔斯坦永遠(yuǎn)無法跨過那道界線。迪倫開始恐懼,焦躁,不安,然后開始獨立思考。在天堂的幾個小時,是她自我分析,自我覺察,叩問心靈的開始。
她一次次叩問自己,到底是在天堂等待親人到來,卻永遠(yuǎn)等不到自己的愛人崔斯坦?還是重返荒原去尋覓自己的愛人——靈魂擺渡人崔斯坦。
這是迪倫獨立思考的開始,也是她完成成長蛻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既糾結(jié)痛苦,又刻骨銘心。這時的迪倫,成長為自己的擺渡人。
04、重返荒原,沒有了擺渡人的靈魂,隨時會被惡魔吞噬,而內(nèi)心堅定的迪倫,一次次戰(zhàn)勝惡魔,終于與崔斯坦重逢。
而崔斯坦,再次面對迪倫,驚愕,歡喜之后,面對失而復(fù)得的愛情,他開始對自己生命的思考和重新定位。
面對迪倫重返人間的建議,面對所有的未知,崔斯坦選擇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追隨迪倫難得的懂得,追隨兩人的愛情,這是對真愛,對生命,對夢想的執(zhí)著,那份信念支撐著他們,終于從荒原返回人間。
迪倫也成為崔斯坦從荒原到人間的擺渡人。
05、可以說,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他們都為彼此而生,成為彼此的靈魂擺渡人,他們是真正的靈魂伴侶。
這部小說,打破了我們從小對生死的認(rèn)知。
它真正要表達的或許不是超越生死的愛情,而是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擺渡人,每個人也都可以成為別人的擺渡人,而最終,自己才是自己的擺渡人。
面對生命中的荒原,挫折,逆境,要心存善意,內(nèi)心堅定,才會心里有束光,眼里有片海。
我似乎明白了封面上的那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二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叫做《擺渡人》。我讀這本書是因為書中的內(nèi)容簡介很有趣和有意義。這本書的作者是克萊兒。麥克福爾他是一個美國人,而且這一本書是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書中的每一個章節(jié)都非常短,結(jié)構(gòu)也很簡單,但是有一個哲學(xué)的感覺。寫的是從一個女孩的第一人稱的觀點和角度,那個女孩死了而且她是試圖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擺渡人的幫助下她成功到達,但那女孩在天堂不開心因為她愛那個擺渡人所以她離開了天堂去找到她的愛人。
是迪倫和崔斯坦終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在一起。當(dāng)看到最后,“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jīng)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松開。還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看過了很多本書了,這是第一次特別強烈的想寫書評吧,《擺渡人》是一本非常棒的書,看完之后,你會思考很多,反觀自己,說是勇敢,但是我知道我從來沒有勇敢過,說會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堅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會恐懼的返回,找各種借口返回,忘記初衷,我知道,這以后我想成為叫迪倫的這個女孩,為喜歡的人與事,勇敢的走到終點。我要大圓滿。
我非常喜歡這一本書,當(dāng)我在閱讀時我放不下這本書因為真是太好看了。我也喜歡這書的神秘感,讓我一心只想書中會發(fā)生什么事。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三
這本書看完了,回顧這本書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主題講的就是愛情,本來按照靈魂擺渡人日復(fù)一日的送靈魂經(jīng)過荒原的正常流程,擺渡人跟所送的靈魂之間不可能發(fā)生任何感情上的投入,結(jié)果崔斯坦碰上了迪倫,迪倫不同于往常的靈魂,她有很多問題,在慢慢相處過程中,由于迪倫的與眾不同,崔斯坦對迪倫產(chǎn)生了感情,愛上了迪倫,同時迪倫由于同齡人之間的交流也愛上了崔斯坦,這是對正常流程的違抗,崔斯坦答應(yīng)迪倫一起闖過荒原進入另一個世界,結(jié)果崔斯坦受制于擺渡流程的限制,沒能陪著迪倫進入另一個世界,迪倫不甘于孤獨的在一個世界里活下去,就想方設(shè)法的回到了荒原,自己一個人經(jīng)歷千辛萬苦最終見到了崔斯坦,并且說服了崔斯坦跟她一起嘗試一下反向而行,最終成功的穿越到現(xiàn)實世界。
這是一個愛情戰(zhàn)勝教條的實例,同時說明了一件事有情人終會成眷屬!這本書描寫得很細(xì)致,尤其是對人物心里活動描寫的入木三分,能夠讓人身臨其境去感受那種緊張與刺激,隨著主人公一起經(jīng)歷了一段黑暗時光,同時也可以啟示我們只要擁有一顆勇往無前的心,就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最終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完成想做的事!
文檔為doc格式。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四
書中崔斯坦本是個冷漠的擺渡人,迪倫是個溫暖愛笑的女孩子,崔斯坦隨著與迪倫慢慢的深入接觸,終究被迪倫的溫暖而感化。
崔斯坦是靈魂的擺渡人,但迪倫由何嘗不是崔斯坦“靈魂“的”擺渡人“呢!崔斯坦用自己的奮不顧身保護著迪倫,迪倫也用柔情回應(yīng)著崔斯坦。他們都是對方的擺渡人。
全書也因此讓人深思,擺渡人不是人,是光,因愛使它變成了人。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存在很多幫助自己,改善自己,感動自己的人,他們也是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也讓我們明白,愛具有兩種能力:愛別人的能力,和讓別人愛自己的能力。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五
拿起《擺渡人》一書,看到其封面上寫著這么一句話“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闭缑课慌话悖瑢θ魏我痪浜苁怯|動我的話都抱有極大的興趣。顯然,我因這句話與它結(jié)緣。
小說寫的是一名十五歲的單親女孩迪倫,這時刻的她面對的周遭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xué)校里經(jīng)常受到同學(xué)們的捉弄,并且唯一能談得來的好友也是因為轉(zhuǎn)學(xué)而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的痛苦。這是當(dāng)時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在這凄苦的背景下,主角迪倫變得好像無所依靠,于是才有了接下來發(fā)生的故事: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而在去往的路上卻是發(fā)生了奇幻動人的故事。
迪倫遇上了她生命中的擺渡人,一個存在為了幫助他人順利進入輪回的角色。他們的相遇可以說是在故事開始就便注定了的,男孩的出現(xiàn)徹底打破了迪倫枯燥而平靜的生活,在她的世界里掀起了驚濤駭浪。
在迪倫最孤獨的時候,在她無助的靈魂爬出失事的殘骸時,面對一片蕭索的荒原,一個男孩坐在小山坡上,安靜的看著惶恐的她,他笑了,漫長的等待終于是迎來了結(jié)果,他要開始一段守護的歷程了。
作為擺渡人,崔斯坦總是不知厭倦的重復(fù)著相同且乏味的工作,他要變成被擺渡的人心中向往的模樣,并且時時刻刻的保護他們,當(dāng)他像往常一樣開始擺渡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迪倫與他之前擺渡的所有人都不一樣,當(dāng)?shù)蟼愒谏?,死亡與愛面前,做出了與他人不一樣的選擇,她有愛,她并不懊悔自己的死亡,反而特別享受這段路途,成了解脫。與崔斯坦在一起的時光讓她產(chǎn)生了愛意,這段愛意讓崔斯坦從麻木的擺渡人思想中走了出來,曾經(jīng)是擺渡別人的擺渡人現(xiàn)在也因此而被影響,去嘗試窺探自己內(nèi)心的渴望,從而誕生了奇跡,脫離了擺渡人職務(wù)的限制。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趟列車,人來人往,上上下下,遇見的人影不計其數(shù),但大多恍若云煙,真正值得你守候的是那個一直在車上等待你的那個人,那個人或許是你的擺渡人也可能是等待被你擺渡的人,擺渡和被擺渡的關(guān)系不是絕對的。正如擺渡人一般,崔斯坦是迪倫從人間到天堂的擺渡人,而迪倫則是崔斯坦從荒原到人間的擺渡人。
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他們都是為彼此而生。
正如書中所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來的荒原,或風(fēng)景清麗,或障煙重重,有懸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測的黑水。你永遠(yuǎn)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到底還隱藏著些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翼,你都不一定會明了,那到底是什么。對迪倫和無數(shù)孤苦無依的靈魂而言,荒原的風(fēng)景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他們內(nèi)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狂風(fēng)大作,陰雨密布;你歡笑,身邊就是燦爛暖陽,靜謐湖水。你用什么樣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會回報給你加倍的體驗。
當(dāng)每個人不清楚自我狀況的時候,都是被引領(lǐng)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在哪里的時候,都只能被動而無奈的接受被引領(lǐng)。所幸,迪倫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要帶著崔斯坦一起回到生界,最終她成功了。
是啊,靈魂的擺渡人,單單只是那一束光的靈魂,他們只有工作,循規(guī)蹈矩的做著相同的工作,有思想,有感覺卻沒有感情,沒有家,沒有愛。我想這就是其和人之間的區(qū)別,但當(dāng)?shù)蟼惓霈F(xiàn)以后在他的世界以后,一切都在發(fā)生著改變,他對她有了感情,迪倫又把荒原定義為了他們的家,甚至大聲說出了她愛他,或許這就是上帝立下的規(guī)矩,如果擺渡人能從乏味的工作中尋找到這三點,那么他就可以脫離這片荒原,體會人生的百味。所以說上帝是公平的,它允許迪倫逃出死亡,允許擺渡人逃離荒原,它從不會阻止你,攔截你,只是看你有沒有足夠的勇氣足夠堅定的心。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圣人渡人?!倍蟼愑蒙c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枷鎖或隔門,而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怯懦,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擔(dān)憂。你的信念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才能抵達甚至改變美好的彼岸。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六
從昨日早上翻開書以后,就一向看到停不下來,這本書描述畫面細(xì)致真實,代入感極強我如同主人公一般經(jīng)歷了整個動人的故事。
這不是靈魂鬼怪魔幻之事,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都是正待擺渡的靈魂,各色各樣,也許像迪倫一樣人世間過得并不開心,也許是喬納斯,是一個個戰(zhàn)爭的犧牲品,也許是重病過早離開人世的小男孩……但當(dāng)生命中擺渡人出現(xiàn),ta可能是你的愛人,親人,朋友,或許根本不是一個人,就是一束光,是你內(nèi)心中一個夢想……ta幻化你喜歡的樣貌帶你擊退魔鬼的追趕,走進一所所安全屋,最終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當(dāng)然我們也是保護靈魂的擺渡人,在愛一個人的時,我們強大,擔(dān)負(fù)職責(zé),安慰著愛人的靈魂,引導(dǎo)ta做一個全新的自我。那時的我們?nèi)缤匏固拱悖菧厝岬哪?,卻有寬大的臂膀。
也許我們還是荒原中湖水里漂浮的魔鬼,侵蝕那些不夠堅強脆弱的靈魂,我們伸手去抓ta,讓ta也墮進這深紫色的荒原。
人性是多么的富于變化,看書時我時而恐懼,恐懼被魔鬼吃掉一不細(xì)心就墮落;時而溫暖,因為我明白總有我的擺渡人會保護我;也時而激奮,因為我就是引導(dǎo)愛人的擺渡人,是他生命中的一束光。
當(dāng)然,書的結(jié)局就正如初陽一般晴朗,引導(dǎo)無數(shù)的擺渡人,也是被靈魂們渡化,感知著完美人世間的情感,這一切都是因為有愛。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七
在《擺渡人》中我逐漸構(gòu)想出了一個死亡后的世界,也開始直面“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
書中的女主人公迪倫在一次火車意外中死亡,來到了她生命的荒原,見到了她的擺渡人,也是本書的男主人公——崔斯坦。在荒原上,有無數(shù)惡鬼——他們是穿越荒原失敗的靈魂所化,經(jīng)過和他們的斗爭,迪倫成功地來到了分界線,只需穿過分界線,她就能去到另一個安全的世界,在這里,等著和她的家人團聚。
關(guān)于“荒原”如上所見,人在死亡后,會去到一片荒原,而靈魂只有在擺渡人的幫助下才能穿越這片荒原,如果失敗,靈魂將失去意識,化為惡鬼,不入輪回。但一旦成功越過分界線,靈魂會來到一個“平行世界”,這個世界和死亡前的世界無甚差別,他們會在這里生活,等待與家人團聚。我認(rèn)為關(guān)于“荒原”是作者在書中最妙的比喻,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片“荒原”。
貪婪與自私,道德與底線……我們行走在心的荒原中,這里藏著許多惡鬼,他們害怕陽光而藏匿在陰影下與黑暗里,但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著他們的威脅,而擺渡人可以保護我們。書中說,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的擺渡人,對此,我十分贊同,在面對“惡鬼”時,也許只是擺渡人的一句提醒,就能避免悲劇的發(fā)生。但女主人公重返荒原并成功穿越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充滿勇氣與希望的自己也會是自己最可靠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八
書的封面有這樣的介紹:暢銷歐美33個國家的心靈治愈小說。第一次看到類似的標(biāo)題應(yīng)該是在《解憂雜貨鋪》封面上。出于它的名氣以及我的好奇,某個下午我在言幾又全文翻閱了這本書。意料之外,我并沒有被故事吸引,更談不上被治愈。再一次印證了阿塞爾普魯斯特的那句話: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于他內(nèi)心的東西。這份治愈不在我心,因此沒有共鳴。
最初吸引我并讓我下決心買下這本書的是封面上的這句話: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我一直很認(rèn)同生命是一趟孤獨的旅行這一論點。人的天性就是尋求認(rèn)同,孤獨的人更會下意識的尋求依靠,看起來這個擺渡人一定讓人感覺溫暖幸福。
書的開篇鋪墊部分有一些單調(diào):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迪倫的家庭背景、生活狀態(tài):父母離異并分居兩地。迪倫死于開往父親所在地的火車事故上。隨著迪倫的靈魂前往荒原與崔斯坦相遇,故事逐漸精彩起來。他們一路披荊斬棘,倉皇逃亡,躲避惡魔的吞噬。在崔斯坦履行護送迪倫職責(zé)的過程中兩人漸生情愫,難舍難分。所以,當(dāng)崔斯坦順利將迪倫送達彼岸后,兩人傷心欲絕。迪倫心有不甘,于是在一位前輩的幫助下了解到可以返回荒原的可能性。最終,對崔斯坦的濃濃愛意和思念戰(zhàn)勝了恐懼和猶豫,迪倫重新回到荒原。她只身一人四處闖蕩,抵抗惡魔,并發(fā)現(xiàn)了躲避他們的方法:專注,不對視。最終,以犧牲崔斯坦引領(lǐng)的新一個靈魂為代價,迪倫成功找到崔斯坦,開啟了兩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之旅。
在迪倫的鼓勵下,兩人逆流而上穿越荒原,回到了迪倫火車事故發(fā)生地,并重新回到了人類世界。
全文最讓人驚訝的是:盡管八成的篇幅都在寫相似的逃亡情節(jié),卻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單調(diào)重復(fù),次次都是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作者的功力可見一斑。故事中兩人互訴衷腸的情感讓人感覺甜蜜又美好,最終,都順利重返人間更是先讓人松了一口氣,然后心滿意足。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九
“盡人事,聽天命”,所有的努力,注定會有回報。
在一座禪院里,老和尚在打坐,小和尚在種花。小和尚說:“師傅,我的花種,都被鳥兒吃了,該如何是好?”
老和尚說:“哦,那是因為鳥兒們真的餓了。你別介意,下次多撒一些花種就好了?!?/p>
過了幾天,小和尚非常生氣地說:“師傅,我的花種,又被鳥兒們偷吃了?!?/p>
老和尚說:“別急,最近幾天,天氣晴朗。過幾天,下雨了,就好了?!?/p>
老和尚似乎是答非所問,小和尚很不解。
過了幾天,天空下著蒙蒙細(xì)雨,小和尚冒雨去撒花種,他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的花種沒有被鳥兒們吃完,還有一些花種已經(jīng)發(fā)芽了。
小和尚大聲說:“師傅,你真的料事如神,花種還在?!?/p>
夏天來了,小和尚的花圃里,開了很多的花朵。忽然一夜暴雨,花圃被水沖毀了。
小和尚哭了:“忙活了幾個月,真的白忙活了?!?/p>
從此,小和尚再也不種花了,懶得去看花圃了。到了秋天,老和尚在花圃旁邊忙碌著。
小和尚很好奇:“師傅,你在干嘛?”
老和尚說:“我在采集花種?!?/p>
原來,小和尚忙碌了幾個月,并沒有白忙,還有幾株花,躲過了貪吃的鳥兒,從夏天的暴雨中逃脫了,努力開花結(jié)果,到了秋天,有了果實。
原來,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回報,不管回報多少,都令人欣喜的,都是收獲了快樂。因此,當(dāng)你身處低谷的時候,你就努力讀書,盡管做最好的自己。你默默耕耘,努力改變?nèi)松?,是否成功,就交給老天爺吧,相信老天爺,一定會幫你。
如果你沒有得到老天爺?shù)膸椭?,別著急,也別抱怨,那是因為你努力不夠。再努力一點點,再逼自己一把,你就靠近了夢想的彼岸,你就成為了自己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十
其實,若說是擺渡人擺渡自己,不如說是自己在境遇中擺渡了自己。
在穿越一趟荒原后迪倫從一個猶豫要不要帶熊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敢于挑戰(zhàn)充滿勇氣的女孩。善良、愛和勇敢便是她的武器,從一個需要被擺渡的靈魂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人。
只可惜從沒人知道死亡以后的世界,所以我們不斷探尋。如果有機會去死亡的世界看一看,代價是十年的現(xiàn)實世界的生命,你愿意去嗎?我不知道。
在這本書中,愛情有著超越一切的力量,大概也是因為人設(shè),迪倫父母離異,與現(xiàn)實世界格格不入的女孩,因為現(xiàn)實世界的無可留戀,殘酷世界的微光溫暖的愛情便成了重要的一切。是啊,但愿有一處安靜的墳?zāi)箍晒┪覀冋務(wù)搻矍椤?/p>
“如果你還在這個世界存在著,那么這個世界無論什么樣,對我都有是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無論這個世界有多么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個孤魂野鬼。”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十一
人過中年,平日所讀之書多是時政財經(jīng)官場商戰(zhàn)歷史名傳之類,多少年已不再讀青春勵志、激蕩靈魂的書了,近日偶讀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陡生感慨:人生就是不斷穿過一座座荒原,只要信念堅定總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似乎專為她等候的男孩崔斯坦,帶她走向無邊的荒原,當(dāng)她逐漸明白自我才是惟一的遇難者之后,并沒有悲觀頹廢,而是跟隨上帝派給她的擺渡人,越過一片片荒原、一座座高山、沼澤地惡水湖……應(yīng)對隨時而至的惡魔群起而攻,稍有不慎,就會魂飛魄散,成為孤魂野鬼,墜入地獄,亦幻成魔。
因為職責(zé),崔斯坦最終護送她到達靈魂的天堂,并再去擺渡一個接一個的靈魂,機械地周而復(fù)始就是他的工作,從不曾思考自我的過去和未來。
因為愛,迪倫竟走出多少冤魂夢寐的天堂重返荒原,從柔弱到堅強,從被擺渡到反擺渡,并最終帶領(lǐng)崔斯坦重返人間!
二十年前當(dāng)我還在鐵路學(xué)校讀書時的青澀年代,時常悲觀無望地苦嘆、恐懼著所要面臨終生居無定所四海流浪的工作時,內(nèi)心便哀怨地以"荒原浪子"而居了。讀過《擺渡者》卻猛然感悟:真正的荒原并非地理環(huán)境或海涯天邊,荒蕪的往往是我們逐漸貧瘠的心靈和日趨干枯的靈魂!
剛踏入社會時,懵懂的世界的確是一片荒原,為我們排解工作心理各種困惑的師長,無異于就是我們的擺渡人,使我們漸有立足之地!
無論為官為商為國為家,一項事業(yè)、一份工作、一段姻緣、一份情感,總會有時起、有時落,誰也不可能一向都一帆風(fēng)順、不斷地從成功走向成功。
人生的荒原可能不止一處、不僅僅一時!當(dāng)我們身處逆境時,如果我們感到天空都在哭泣,如何會能體味到陽光其實依然燦爛呢!猶如書中所描述的,荒原的風(fēng)景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他們內(nèi)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風(fēng)大作,陰雨密布;你歡笑,身邊就是燦爛暖陽,靜謐如水。你用什么樣的心境去看待荒原,荒原便會回報給你加倍的體驗。
一個個人生的渡口,不可能永遠(yuǎn)都有為我們擺渡的先知和導(dǎo)師,僅有堅信自我!堅守內(nèi)心!穿過荒原、就能彼岸花開!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十二
故事的梗概大抵是: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xué)校經(jīng)常受到同學(xué)的捉弄,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zhuǎn)學(xué)離開,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終于迪倫不顧母親反對,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坐上了去看父親的列車。列車在穿越一個山底隧道時出事,迪倫成了的不幸者。然而,她卻渾然不知,以為自己是的幸存者。
男孩崔斯坦是靈魂擺渡人,負(fù)責(zé)把一個一個靈魂穿過荒原擺渡回“家”,而荒原上每到天黑就會出現(xiàn)惡魔,男孩的職責(zé)則是保護這些靈魂送他們安全去到荒原與“家”的交界處。迪倫在崔斯坦的擺渡過程中,慢慢知道了真相“你并不是幸存的人,而是死去的?!泵總€人都要穿越他們自己的荒原,只有穿越過自己心中的荒原,每個人才能最終到達心中家。
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迪倫和崔斯坦一路經(jīng)歷的路況和天氣都是迪倫心像的投射。當(dāng)?shù)蟼愋那椴缓脮r,天氣驟變陰暗,太陽消失,惡魔逐漸出沒。所幸,迪倫在崔斯坦的擺渡下,一路雖困境百出,但最終還是成功穿越了荒原,回到了“家”。
然而,在整個穿越中,迪倫和崔斯坦卻相愛了。為了愛情,迪倫卻想回去荒原找崔斯坦,與他相守。她知道再次穿越荒原很可能會死,但迪倫堅定回去尋找崔斯坦的決心,沿途回到荒原,沒有了擺渡人的保護,迪倫勇敢的戰(zhàn)勝惡魔,找到崔斯坦。她決定回到火車事故現(xiàn)場,渴望與崔斯坦相守一生,回去的時候她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崔斯坦在迪倫的擺渡下,成功到了迪倫的“人”世界。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十三
11、天亮之前有一個時間是非常暗的,星也沒有,月亮也沒有?!┒堋蹲右埂贰?/p>
14、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克萊兒·麥克福爾《擺渡人》。
17、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的風(fēng)雨,我要去接你?!簩嵡铩端托小贰?/p>
24、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栋材取た心崮取?。
28、自己的行為最惹人恥笑的人,卻永遠(yuǎn)是最先去說別人壞話的人?!秱尉印?。
29、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字巍度碎g失格》。
31、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簡愛》。
32、生活中即使有更多的惡,也要相信有更多的善?!闋査埂さ腋埂鹅F都孤兒》。
34、一個人如果遭到大家嫌棄,多半是自己不好?!_克雷《名利場》。
轉(zhuǎn)載自 zgxlcd.com
40、我寧愿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旯侗瘧K世界》。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十四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命運的擺渡人?作者從少年少女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細(xì)膩地道出了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向往。這本書令我長時間麻木的心靈受到了沖擊,迪倫與崔斯坦這兩個人物,也牢牢地刻在了我的心中,讓我久久不能自拔。
迪倫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但她的世界是一團糟的,她與母親無話可說,在學(xué)校遭到同學(xué)們的嘲笑和捉弄,唯一談的來的朋友也離她而去。一天,迪倫獨自踏上火車,去尋找她的父親,卻不幸遭遇車禍。她認(rèn)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其實是唯一的犧牲者,在那她遇到了崔斯坦,開始一段艱險旅程。
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帶領(lǐng)她躲避了惡魔的一次又一次侵襲,最終將她帶入了荒原的終點。但是在荒原前行的過程中,迪倫和崔斯坦早已深深地愛上了對方。而迪倫不想失去崔斯坦,于是她便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從終點回到起點,去尋找崔斯坦,并帶著崔斯坦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而再次返回時,沒有了擺渡人,迪倫靠的是自己,是自己強大的信心和信念!每一次黑夜的降臨都意味著死神惡魔的呼喚,迪倫說,她不再害怕看到惡魔了,那是因為,心里有了堅定的愛,就有了無畏一切的膽量。終于再次見到崔斯坦,他們的角色打了個顛倒,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我們一定要回去!”15歲的迪倫再沒有了是不是帶小熊的猶豫不決,再沒有了面對不符合心愿的生活環(huán)境而在心底產(chǎn)生的怨懟,她有的只有對愛的向往和堅守!果然,愛帶來了奇跡!“她看著他出現(xiàn)在自己的世界里,如癡如醉?!?/p>
每次驚險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總是有溫情、有堅韌、有希望的。很多人能時常感覺到生命的流逝。一旦生命逝去,那么生命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
全書的基調(diào)是奇遇。魔幻,但我想說的是,這本書絕不同于其他類型的任何小說,它包含著愛——一種讓人既心痛又幸福的愛。
崔斯坦為了超度魂靈,不能擁有固定的相貌,只能隨時準(zhǔn)備變成那些死去的人所思念的人的樣子。但為了愛情,他可以將自己的相貌變?yōu)橛篮恪6蟼愒谟龅酱匏固怪埃纳钍腔璋禑o光的,但是當(dāng)她看見崔斯坦的那一刻,她便感覺自己的心已經(jīng)屬于了他。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流于平淡。庸俗的,但是往往驚喜和轉(zhuǎn)機也因為庸俗、平淡而倍加珍貴。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到,愛是不應(yīng)該被我們被動對待的,追求幸福的最誘人之處往往追尋的過程之中。
如果每個人都認(rèn)為等待就會得到幸福,安靜路轉(zhuǎn)角就會遇到愛,那么愛就不再那么轟轟烈烈和刻骨銘心了,所有的愛都只是為了愛而愛了,那多可悲。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合上書本后,腦海中仍不斷回想著書中所出現(xiàn)的種種情節(jié)。有魅力的文字是有靈魂的,但也是樸實、深刻的,它能讓一個故事變成能賦予想象力以生命的載體,能讓人無論經(jīng)歷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囂中落幕,都能在曲終人散時讓感動永駐心頭。
“當(dāng)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我所信奉的,所心儀的,所選擇的,就是需要我自己不論任何艱難險阻,都要去實現(xiàn)的。因為,我自己就是我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十五
讀完這個故事后,我自己久久不能平靜。故事的結(jié)局讓人欣慰,但是這樣的結(jié)局也只能發(fā)生在崔斯坦和迪倫這樣的人身上。
當(dāng)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因為生活中太多的活久見,而懷疑真情,懷疑他人,懷疑自己,懷疑世界的時候。這兩個人還保存著自己的赤子之心。尤其是迪倫,當(dāng)她從崔斯坦口中得知自己的死訊,崔斯坦的職責(zé)時,她的第一反應(yīng)竟然不是遺憾抱怨,當(dāng)意外先于明天到來的時候,她平靜的接受了。
唯一牽掛的還是父母聯(lián)系不到自己可能會著急焦慮。緊接著,她竟然想到的是崔斯坦,自己曾經(jīng)來到過世間,體會過生命中的悲喜,而作為擺渡人的崔斯坦,他的生命里除了職責(zé)還是職責(zé)。等待他的只有周而復(fù)始的迎接新的靈魂,帶領(lǐng)那形形色色的靈魂穿越兩個世界之間的荒原。為了保護自己所擺渡的靈魂不被魔鬼所掠奪傷害,他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拼盡全力,面臨魔鬼們各種各樣的傷害??吹竭@里,我不僅想到了自己,怪不得《紅樓夢》里,寶玉曾經(jīng)說過:“結(jié)了婚的女人,就像魚眼珠子,活得越久,這珠子就越渾濁”。年少時,覺得寶玉的話刻薄難聽,但等到真正的有了些生活經(jīng)驗后,便深深地感受到這其中的心酸與無奈。
在滾滾紅塵中,我們與自己所愛相遇,相處,分離。慢慢的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學(xué)會了當(dāng)自己的鎧甲。于是再去愛的時候,便沒有了年少時的純粹與不顧一切。我們變得理智,更加懂得權(quán)衡利弊。我們變得世俗,更加了解愛的藝術(shù),但是這樣的愛很多時候卻顯得世俗也世故?;夭蝗サ脑?jīng)承載了我們所有的年少輕狂和少不經(jīng)事,以及太多生命當(dāng)中的美好。
怪不得在作者的筆下,那些在俗世里生存了太久的靈魂們他們是苦澀的,甚至激不起魔鬼們的興趣。想想何嘗不是,所有的從容淡定,理智優(yōu)雅無一不是我們用自己的美好青春換來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路跌跌撞撞,用太多的淚水與辛酸才換來了自己的蛻變。只是這種蛻變有時候連我們自己也覺得面目可憎。
大抵生活中的英雄就是這樣的吧,在成人的世界里,無論前一天晚上我們怎樣輾轉(zhuǎn)難眠,怎樣痛哭流涕,怎樣卑微心痛,第二天當(dāng)朝陽升起,我們依然會理智洗漱,甚至化著淡妝,滿面微笑去面對這個世界。成人的世界里,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心碎停留,生活留給我們太多的責(zé)任要去背負(fù)。尤其人到中年,光是看似優(yōu)雅的活著,就已經(jīng)讓我們心力交瘁。
也許生活真的沒有太多的道理可講。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承擔(dān)好自己的每一份責(zé)任,盡己所能扮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然后在生命的間隙時刻,還留有給自己的一份空間,時不時的還能有一些場景觸動我們的心靈,還有一些人物可以喚醒我們的情感。心中有所期待,眼里有所希望,腳下有所行動,如此就甚好!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十六
第一部情節(jié)獨特,場景獨特,句子優(yōu)美,無一不體現(xiàn)出唯美感,我們對作者期望值很高,到第二部出現(xiàn)的時候,看完之后是不是覺得情節(jié)沒有那么精彩,文筆也變了:就像平時習(xí)慣用濾鏡自拍,一不小心切換成前置鏡頭一樣。這就是生活的本質(zhì)吧。我們是個體,會孤獨,期待事事順心如意。我們上學(xué),參加考試,畢業(yè)以后會面對上司,面對工作,我們會生病,我們也會憤怒嫉妒,會犯錯,還好會進步。而如果有個人陪伴著我們,朝著同一個目標(biāo)努力尋找生活的真諦,生活不那么唯美也無妨。畢竟我們已經(jīng)做到“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個讓你意想不到的時刻,那是你的靈魂擺渡人在向你告密。”
如果你遇到了那個讓你覺得他/她獨特,自己也覺得自己獨特的人,就值得冒著永遠(yuǎn)沉淪的風(fēng)險。如果沒有遇到,請繼續(xù)保持自己靈魂獨特的美德。
不是第二部寫得不夠好了,就像我們定好機票跑到傳說中的與世隔絕的最美村莊決定一睹風(fēng)采,而現(xiàn)實往往令人有些失望一樣。因為看到了,才知道能做到,思考了,才學(xué)會去承認(rèn)事實也是一種進步。
作者在第一部說過“對于一個思考和感知保持永恒狀態(tài)的靈魂來說,年齡又算什么?”我想說,對于作者筆耕不綴,寫出的第二部,他也在突破自己,想保持思考吧,沒有超越自己的第一部,那又怎樣呢?至少第二部也是一直圍繞著那句: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p>
“你在這里,我就在這里?!边@也是另一種溫暖讀者的方式。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篇十七
故事大致講述了女孩迪倫在遭遇火車事故后變成靈魂在荒原與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一起經(jīng)歷的一系列事件。
小說中最吸引我或者說我感到最為期待的部分大概就是在進入荒原一段時間后,當(dāng)荒原中的夜晚來臨,迪倫與崔斯坦好不容易才擺脫荒原中的惡魔進入安全屋,崔斯坦不得不告訴迪倫只有她沒能從列車逃離時。
當(dāng)?shù)蟼惒坏貌幻媾R她已經(jīng)離開人世這個血淋淋的事實時,她甚至沒有哭,但對于她來說,接受仍然是一件有些困難或者說讓人感覺不太輕松的事。
事實上,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而迪倫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當(dāng)擺渡人作為一個職業(yè)時,是崔斯坦擔(dān)任這個職業(yè),作為迪倫的擺渡人。但將擺渡人理解為將自己的靈魂引領(lǐng)至正確的地方,將自己的靈魂真正升華,那么迪倫和崔斯坦是彼此的擺渡人。
崔斯坦的外形是以迪倫更愿意相信的形象而塑造的,但在小說后部分,在崔斯坦擺渡完迪倫到下一位時,崔斯坦卻沒有因此改變外在形象,同時被“生”世界的人看見。在迪倫重返荒原與崔斯坦相遇時,崔斯坦身上為迪倫受的傷也沒有消失,而最后,崔斯坦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人。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這種機會和崔斯坦成為真正的人的念頭,都是迪倫賦予他的。
迪倫重返生世界的勇氣、念頭也是崔斯坦對于她的重視、感情來賦予她的。崔斯坦是本不應(yīng)該愛的,但迪倫使他感覺他自己是一位“人”,使他想成為一個人,并且在迪倫在到底彼岸時,崔斯坦最后選擇了袒露心意,吻了迪倫。
文章最后,迪倫找尋到了崔斯坦,對于迪倫和崔斯坦來說,都是擺渡到了一個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