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納蘭詞讀后感篇一
夜色已濃,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纏綿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聽者富有節(jié)奏的雨聲,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卻不雄壯,細如蠶絲?!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形容得正是這些銀針般的細雨。
我捧著一本《納蘭詞》。思緒隨著這場秋雨飄入容若構思的那個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飛落,天空微藍,泛著霞光。樹下,人面桃花相映紅。街市縱橫交錯,熱熱鬧鬧,一派和氣。轉眼,場景又轉換到了金碧輝煌的宮殿。容若筆下那嬌慵動人的宮廷女子,望穿秋淚,卻被禁錮在高強下,終是籠中之鳥。
品讀納蘭性德的詩詞,好似那一地的殘燭香。明月高掛,蓉蓉月色,塞外的詞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親人??!“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沒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間卻露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詞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匯入到小小的筆尖,從中涌出江河般或壯闊或抒情的詞句。它們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這壓力巨大的城市,擁有一本意境如此優(yōu)美的書,在忙碌中品讀,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舊在下著,滴答、滴答。流入夢境,花枝上晶瑩的雨露懸掛。
隔著時空,我仿佛聞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納蘭容若所開創(chuàng)的世界中,在一彎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納蘭詞讀后感篇二
有個地方,有夢不盡的杏花春雨,英紅柳綠,更有望不斷的輕煙裊裊,流水人家。那個地方到處是溫婉的山,柔情的水,紅墻黛瓦,烏蓬歌遠。云霧悠悠地如炊煙一般山水間緩緩升騰,直到月落烏啼霞滿天,直到江楓漁火對愁眠,一閃燈花墜,卻對著琉璃火。
他雖可悲,但卻完美。他雄厚的家世,他橫溢的才華。他高朋滿座,他官職顯赫……只怪天意弄人,他美麗的妻子在如花一樣的年華里猝然而逝,而他,也在風華正茂之年撒手人寰——這就是清俊不凡的納蘭容若。
孤燈西風里,隔著時光簾幕,我試著觸摸你的寂寞。西花園內的海棠開了又謝,淥水亭畔的紅蓮如霞似絹。而你如山峰一樣靜默的神情,依然讓世人怦然心動。
這是我讀了《納蘭詞》后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意象,細膩的筆觸,溫婉的訴說,對生活、對生命的慨嘆有如山溪的清泉一般,清澈,卻又帶點青澀。
也許作為凡人,我們有太多的感傷、太多的惆悵。
長路漫漫。在這無盡的人海中,我們會遇見誰?錯過了誰?觀賞到哪些美景?又錯過了哪些佳境?但是人生之路,駐足思考只是暫時的,更多時候我們只能在跋涉,在途中。
納蘭喜歡用筆敘寫他的故事,他對生活、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這,正是我喜歡他的緣由。
納蘭詞讀后感篇三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霄華,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悻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當時的年歲是頗有些“矯情兮兮”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便捧著他的詞,在初秋的院子里邊踱邊吟;在昏黃的燈光下,小心翼翼的謄寫,輕聲低吟,便感覺自己真的受了詞中的悲歡離合,愛恨癡纏。那個時候覺得自己真是詩意的女子。來到了這里,再也聽不見舊友的低低呼喚了,眼前時陌生的環(huán)境,全新的認知和此曾相識的人群。于是有一種傷感之情兀自充滿了我小小的心靈,至于納蘭是誰,這首詞好在哪里,卻是被我拋到了九霄云外了。
現(xiàn)在想來,這些做法少不了有些孩子氣了。然而“喜歡”,究竟是難以言說的。詩詞有事舍棄了文學和生活的表象的,像一把利劍直指人的內心和魂靈,與我們的內心最微妙之處相互牽扯。我們每個的內心其實常常都會有一種既朦朧又清晰的韻律,如清波之渺渺,似荷香之淡淡,若楊柳之依依。這種韻律看似相互矛盾,實則不然。當我們讀到某一首詩詞之時,內心的這種韻律便會涌出,與詩詞中的韻律產生一種奇特的共鳴,每當這時,我們便會被一首詩詞打動了。盡管它們有時并不高明。仔細來說,詩人本來的風流韻事,愛恨癡纏反而更能打動我們。這其實也是一種心靈之間的聯(lián)系,情感之間的拉扯,靈魂之間的交談,就像我們喜歡某個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動了我們,于納蘭而言,尤是如此。
正是這種無名的喜歡中,我買來了納蘭詞,開始逐字逐句地閱讀,六月就要過去了,詞也按著譯文摸索了個大概??墒俏倚闹械募{蘭反而模糊起來了:這位公子究竟在何處呢?是在他魂牽夢縈的江南尋他那位沈氏才女?在轱轤金井處,于那伊人相遇?或是在身秋的黃昏里,蕭瑟的秋風中,懷揣一卷詩詞????不管納蘭身在何處,就是喜歡。就像前兩天在網易云音樂上看到的評論:喜歡就甘愿。
相遇總是太美。三百年后,我與納蘭相遇,隔著一條悠久的歷史長河。我與納蘭結緣??????私有低低的沉吟在我耳邊盤旋:人生若只如初見。我粲然一笑,提筆寫來:不負如來不負卿。
納蘭詞讀后感篇四
納蘭詞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那讀者讀納蘭詞,有何感悟?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納蘭詞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初次了解到納蘭其人是在高考前模擬考試的語文閱讀中,不知是那篇文章寫的太好,還是我多看了一眼,于是心里對那個人生出一絲敬仰,時因高考,未來得及拜讀,后因瑣事繁多,亦未能靜心品讀,等到大一的第一學期,路過校園外的書攤,無意間看到一本《納蘭詞》,我自認為從那時與它結緣。
我習慣了稱他為納蘭,那是很漂亮的兩個字,似乎也符合他濁世佳公子的形象,他全名為納蘭性德,字容若,其父明珠,為清朝大學士,在官場上,他是康熙皇帝身前的一等侍衛(wèi),常伴康熙出巡。從他的家境和自身成就來看,他確確實實是一個貴族子弟。有人說:“詞中往往含有貴族的風氣”,若是如此,則無論是家貧還是家富,平民或高官,總有一面是可以稱得上是貴族的,家境富貴,身份顯赫,是貴族;或是精神內心世界豐富,心中自有天下,也可以被稱是一個貴族的。納蘭能夠當上一品侍衛(wèi),并不全是靠其父的關系,據當時滿人入關的情形來看,他精善騎射,自有當一名侍衛(wèi)的資本,而使人為之驚異的是,一個御前侍衛(wèi),怎么會寫出如此細膩的詞來,讀完納蘭所寫的詞,了解了他短暫卻精彩的一生,就會更了解他這個人。納蘭的詞分為兩部,《側帽集》與《飲水集》,后多稱為《納蘭詞》,納蘭由此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后有王國維評價:“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納蘭之詞之所以高妙絕倫,是因為“未染漢人習氣”,也就是說他有著滿人的質樸天真,又有漢人的文化修養(yǎng)。
“人生若只如初見”,現(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這句,同時也被很多人引用,經久不衰。讀完《納蘭詞》之后,覺得這句是佳作中的佳句,歸根結底,是因為這句堪稱是經典佳句,在那么一個瞬間,細心品讀者,或是觸景生情,或是回憶過去,黯然之色者,大有人在,更甚者潸然淚下。短短七字,便將過往一筆帶過,讀者若是有心于讀起,往事難免浮現(xiàn),一幕幕關于過去的畫面出現(xiàn)在腦海,因此很多人便把這句認為是憂傷,我卻不這樣看,它不僅僅是憂傷,好的作品,好的詩句,當哀而不傷,不該是過于憂傷,讀者感染了全身是悲傷的氣息,讓人難過不已,安然的句子可以與人達到共鳴,心境平和,而在安靜中又帶有一絲憂傷,情由心生,回首往事,只見“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當過往已然成為過往,記憶里的過去成為一場接一場的回憶,經歷其中的人,方解其中味。人生如果是一場旅行,那么旅途的相遇相伴,沿途的風景,還有看風景時的心情,本是浪漫溫馨的一幕幕畫面,也確實是一場詩意的人生,而人生終究是人生,再詩意的比喻,它也只是人生,當現(xiàn)實冷冰冰的站在人的面前,人們把現(xiàn)在變成昨天,追逐現(xiàn)實已成今天,憧憬未來而成明天,而納蘭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好似一把穿過時間的劍,準確、肅然的打到時間,那一刻是時間與生活、人生無關的短暫瞬間,追溯往事,若時間停在初見那一瞬間,一切美好,滯留在那片刻的永恒,五百次回眸換來的今生擦肩,百年修得的同船共渡,巍巍湯湯的高山流水情,都只是那一刻的初見,百感交集。佛曰:“剎那永恒”,如此足矣。
因才疏學淺,我記憶中的那些詞人,下筆迥異,筆下所述之情也各不相同,細想之,卻沒有與納蘭相同者,其實我妄圖找相同點只是自擾罷了,個人境遇不同,經歷不同,文筆又怎會相同?即使形似,而神終不相同。李煜一代君王,國破家亡,于是成就與詞,其詞哀傷,滿懷愁緒,只因對自身經歷的感慨;蘇軾一聲豪放,因為一夢亡妻,才有凄婉之作《江城子》;陸游憂國憂民,一場“一懷愁緒,幾年離索”,而作《釵頭鳳》,以托深情。今看古代詞人,佳作皆因經歷為基本,在加上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情景,才造就而成。沒有經歷,寫出的詞就顯得浮華,空乏蒼白,而沒有合適的外界因素,文思、靈感不能達到統(tǒng)一,也不能創(chuàng)作好的作品。
看了納蘭的愛情、友情就不難明白為何一個集富貴權勢一身的皇帝近臣,卻可以寫出清新婉麗的細膩之作,讀者讀其詞,都會或多或少有所感受,繼而感慨,詞間所含深情、經歷,好像發(fā)生在身邊,感同身受,所以,讀完《納蘭詞》,把詞所引起的那些憂傷、對往事的感慨都去坦然面對。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一種詩意,往事卻是一番經歷。
我喜歡。
詩詞。
特別是古詩詞。很佩服那些遠去的詩人們他們落落幾筆便向我們勾勒出那么生動唯美的畫面。
喜歡納蘭容若,喜歡李煜,喜歡李清照,喜歡……所以我讀納蘭容若的這部詩集并非偶然,因為我一直很喜歡納蘭的文筆,透過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時空去去感受他心情的圓缺,與他生活的喜憂。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泵棵孔x到這首詞我都會有些心酸,納蘭雖然有著令人羨慕身份、地位、才華,但他卻有著很多別人不了解的哀傷。納蘭是一個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為這點,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無法從過往的美好畫面中走出來,因此郁郁寡歡,最后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給我們的卻是最美的詩篇!雖然有時我也會感慨為何納蘭他要活在從前的記憶里無法自拔。但當我看到這首詞“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乩纫淮缦嗨嫉?,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時,我深深感慨,“十年蹤跡十年心。”當我們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愛情時,已是物是人非,總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卻自能暗自輕嘆。
我們最??匆姷慕Y果是:終于——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空無一人。很多時候也是熟悉就越讓人傷悲,就像陸游與唐婉,他們再次在沈園相會時。那是何等的苦澀,納蘭也是如此。當他深愛的人離他而去時,當他再次站在那時他們曾有過很多回憶的地方時,他的心比誰都痛。但沒有誰可以去解讀他,納蘭變做了惆悵客。
那些賴以生存的溫暖存在,曾經覺得是那么的無足輕重??墒堑淖兞塑壽E之后,就只能是一句“當時知道是尋?!?,那是一句絕響的嘆息。
從沒有像現(xiàn)在一樣,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向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許作為凡人,我們總有太多的感傷,總是喜歡凡事都去探個究竟。
為什么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歷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說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當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
有很多的事兒,我們無人可問,也無人可答。每個答案都不會完全一樣。類似愛情這種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他們說上蒼是公平的,人不能太過完美,所以給納蘭那樣的人生際遇,也就是所謂的公平。其實,老天爺未嘗不懂得嫉妒,因為它本身是寂寞的,黯然地俯視著蒼生。天與地,從被分開那一刻,隔得已經太遠,太長?;蛟S這樣說有一點唯心,但這只是作為一種慰藉而已。
前陣子,我還看過安意如的一部書,其中有一本是以納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命名。那首詞我最喜歡這兩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它,的確,若人生之如初見,那該多好。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張白紙,如此無暇,如此透明,若不去經歷那一番情感,也就不會傷到如此之深??墒?,為何我卻還是希望擁有那些經歷?所謂刻骨銘心,或許只有經歷了才知道吧!
有人說,納蘭之所以無法走出哀傷,是因為他不懂得傾訴,可是納蘭的傾訴又有誰能懂?或許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納蘭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給納蘭一種心靈上的慰藉??v使時光荏苒,但納蘭的詞卻依然在亙古的時空閃耀著光環(huán)。那種境界我們無法超越,也就只能望著星空長嘆!
納蘭的詞是唯美的,縱使他的筆下總是夾雜幾許傷感,但無可否認納蘭的才能。從納蘭的詩詞里,我不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納蘭透過文字帶給我們的思考,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性理的認識,并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lián)系起來,指導生活、事業(yè)、并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的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生發(fā)。納蘭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杰出的藝術互為觀照著他的哲學理念。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币苍S我們這一生會看到很多美好的風景,也會去很多的地方,但有一些經歷我們這生卻只能經歷一次,可是擁有那一次便以無憾此生。
也許在這無盡的人海中,我們總會遇見誰?誰?誰?也會遇到那些美麗的風景,我們駐足,思考,然后又從新背起行囊,繼續(xù)流浪。
人是懂得回憶的動物,寂寞是因為失去。只是,很多事,當時只道是尋常。
不是無情,亦非薄幸,只是我們一生中會遇上很多人,真正能停留駐足的又有幾個?生命是終將荒蕪的渡口,連我們自己都只是過客。成長本來就是一種美麗的疼痛,我們無法逃避,無法改變。
其實納蘭還有很多很美的詩篇,只是這幾首最讓我難忘而已。有的人把心情掛在嘴上,納蘭的心情在筆下。我始終相信,文字有著無窮的魅力,相信納蘭他也是這樣認為。納蘭,你將永遠閃耀在空中,雖然回憶會變得暗淡,但經典卻將永恒,這便是納蘭容若,永遠經典的納蘭詞!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陽”……。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衛(wèi);他出身貴族,父親權傾朝野,家中賓客如云;他氣質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歲而終。這樣的人上天也許只造了一個,他就是留給后人無限悲傷的古之傷心人——納蘭容若。
朱欄翠瓦、雕梁畫棟的宰相府邸,鎖不住的是一顆輕靈飄逸的心?!皠e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出身滿族名門的貴胄公子,卻看盡了這繁華云煙。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衛(wèi)的光環(huán),蹉跎了你的青春?!澳焉厝A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廢丘”,一聲長嘆,幾許失落,是的,納蘭,我聽懂了你惆悵的心聲?!坝谑罒o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你并非貪慕權位之人,也并不是淡薄如水。賦大才華者必有大抱負。就像你在《金縷曲》中所言,“麟閣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為之后的隱逸與灑脫,如果失卻了此種前提,這個念想就變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空有曠世才華而無所成就,其實比天資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啻為對自己的最大的扼殺。
至情至性,率真熱忱的你,視友誼愛情為生命。與落拓不羈的漢族文士為伍,為救友人于邊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釋放,是何等重情重義!摯熱忠懇地作賦首首《金縷曲》,盡訴濃濃金蘭情。
淥水亭畔,聽雨軒內,響著雅集聯(lián)句、詩詞唱和的豪邁之音。烈酒濃情,幾多愜意,然而,友人在世事變遷中,如分飛勞燕,不斷地離散,“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它們與你凄美的愛情一起,在心上剜了一道深深傷痕。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曾經青梅竹馬的表妹,被選秀入宮,使朦朧的蓓蕾凋萎了。轆轤金井,落花紅冷,伊人已遠去,“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只留下你在簟紋燈影里的聲聲嘆息。
當婉麗柔美的盧氏來到你身邊時,琴瑟相諧,伉儷情深,溫暖了你悵惘的心?!笆四陙韷嬍篱g,吹花嚼蕊弄冰弦,”紅菂橋邊,輕輕牽素手,繾綣和幸福溢滿了英俊清癯的臉龐;淥水亭畔,雙雙身影留連于花前月下,陶醉在紅袖書香里,年輕的心若朝陽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夢逝水,年輕嬌美的妻子卻早早撒手人寰。破碎的心,頓時浸在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氣里,你淚流滿面,心痛不已。一片傷心畫不成,再也沒有被酒春睡之重,沒有了賭書潑墨之香,上蒼啊,你可聽到納蘭公子的癡情心語:“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zhèn)€悔多情”!曾經那么渴望友情,而友人卻不得不天南海北地別離,如今這溫暖的愛情,也終于煙消云散了。納蘭啊納蘭,你感到了從沒有過的空漠與茫然!
你終于一病不起,“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只有在夢里,才能讓這顆與生俱來的詩人性靈,得以無際飛翔。
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一生,盡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以致顧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yè),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個“百不一”寫盡了容若一生的可悲可嘆。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偽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脫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著他的肉體卻永遠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fā),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于紙箋上一觸傾瀉。三百年來物逝人非,唯有這《飲水詞》流芳后世,它所散發(fā)出的詞人那清新脫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換來了千萬“異代知己”。
一個人在心境澄靜的時候,心里的話才會順暢的淌出。心里積存著排遣不開的郁結時,寄情于某些東西,干凈得像一面鏡子,反而會感到解脫。你在一個無形的枷鎖里燃燒盡了自己一世才華?!氨痪颇@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所以我寧愿相信,他的英年早逝是一個華美的謝幕。
納蘭詞讀后感篇五
朦朧中,雪紛紛揚揚的下著。寒風,肆意的凌虐著這腐朽王朝的一切。百花謝時,一樹紅梅猶傲立于風刀霜劍之中。你的存在,讓已黯淡了的火光復燃,點燃了整個寒冬。
窗外,紅梅點點,搖晃著。
窗外,紅梅凋零,在風雪中孤立著。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可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身向榆關那畔行”激蕩的可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夜深千丈燈”催生的可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边@風雪交加的人生路,故園又在何處?江山滿目興亡,往事最堪傷。幾處離宮,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線,雪冷雕翔。一道炊煙,三分夢雨,忍看林表斜陽。歸雁兩三行,見亂云低水,鐵騎荒岡。僧飯黃昏,松門涼月拂衣裳。這建功立業(yè)之心,卻只能借于兒女情長而抒。
窗外,一樹紅梅散落一地紅,雪紛紛,猶不畏,縷縷清香,氤氳縈繞。那輝煌而又黑暗的大清王朝,你的存在,如梅,如荷,如月,留下了一段段真情,如流星劃過夜空,照亮了那一瞬。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納蘭詞讀后感篇六
對納蘭容若不是很熟悉的人,恐怕會比較熟悉另一個名字,納蘭明珠。如果我再加一句《七劍下天山》,恐怕你已經點頭微笑了。對,納蘭容若就是納蘭明珠的兒子。
納蘭容若,精通經史,天資聰穎,工書法,擅丹青,精騎射,盡管他經歷簡單,但也出生貴胄,又是康熙近侍,多次從圣前往邊塞,他的詞中有著江南文弱詞人無法涉足的邊塞風光。在塞上,容若孤臥寒衾夢不成,聽著號角聲,對“故園”、家人思念的愈發(fā)熱烈。面對著塞上延綿空靈的飛雪,他發(fā)出了映襯一生的感慨:“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p>
在我的印象里,容若一直是一個愁心漫溢的人,他的詞一直散發(fā)著一種恨不勝收的感覺,其中當數他的悼亡詞。而我一直覺得容若是一個不該委屈的人,有太多比他委屈的人,布衣終生,并且仰人鼻息的生活,而容若,是不該的,一個男人該有的,他都有了,顯赫高貴的家世,驚人眼目的才華,刻骨銘心的愛情,賢淑大度的妻子,此外,他還有一群相待極厚的朋友,那是皇帝費心網羅,卻還輕易不肯折節(jié)的人。
容若的感情生活是他詞創(chuàng)作的一大源泉,當他的妻子盧氏因產后受寒而亡,這悼亡之音便破空而起,成為《飲水集》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就連他自己,也不能。她遺留在他體內的那枚情感的瘤,在以后的十一年里,如春草般孜孜不倦的蔓延、蔓延,緊緊地纏住他的身心,頑固到連他自己也無法拔除,無法回避。
青衫淚盡聲聲嘆,融化得了冰山,喚不回已逝的人。他終于看見屬于他的懲罰――就是要他在完滿的人生中體會到最大的不完滿,像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時候凋謝。
看得見開始,看不見結局――一生恰如三月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納蘭詞讀后感篇七
我們常說三十而立,三十歲標志著一個人真正地成熟自立起來,也是一個人奔向美好未來的最關鍵年齡。
可對于兩百多年前的大清才子納蘭容若來說,三十歲卻已經進入了他人生的倒計時,他與詩書相伴的一生,就在三十一歲(虛歲)那年戛然而止(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
納蘭容若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詩詞卻流傳甚廣,給后人留下了許多佳話,被譽為大清的一代才子。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里更是給了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高譽。
而百萬暢銷書作者張其姝在她的新作《納蘭詞:花月不曾閑,莫放相思醒》一書中這樣評價納蘭容若:
一個出身錦繡的貴公子,卻自詡“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一個風流瀟灑的多情郎,卻向往“一生一代一雙人”;
一個滿腹才情的讀書人,卻渴望“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光那畔行”.......
納蘭容若短暫而憂愁的一生,與一個"詩"字分不開,更與一個“情”字分不開。
從青梅竹馬的表妹到原配夫人盧氏再到江南才女沈宛,他為她們傾盡深情,兩情相悅;從知己好友顧貞觀到忘年之交朱彝尊再到嚴繩孫,他以詩會友,真誠相待。
張其姝在這本《納蘭詞》里,用她溫婉細膩的筆調為我們講述了納蘭容若與詩詞的人生。
或許真是深情不壽,納蘭容若在三十歲前寫下的這首自述詩,道盡了他短暫而憂愁的一生,回望平生,他發(fā)覺自己始終不快樂。
予生未三十,憂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風吹已斷。
行當適遠道,作記殊汗漫。寒食青草多,薄暮煙冥冥。
山桃一夜紅,茵箔隨飄零。愿餐玉紅草,一醉不復醒。
還未到三十,正是青春壯年,可納蘭容若似乎已經嘗遍了世間憂愁,他多想找尋一種叫“玉紅草”的神物,據說只要服下此草,就能長醉不醒,忘掉所有人世間的傷心事。
生于官宦之家、年紀輕輕又才情出眾的納蘭容若,何以有如此多落花般的心事呢?青梅竹馬、耳鬢廝磨的表妹,萌芽了他最初的愛情之火,可在他剛剛感受到愛情的美好時,表妹就被選入宮中做了康熙帝的第四妃子,從此咫尺天涯,想見不能見,想忘不能忘,納蘭容若那顆柔軟年少的心真如落花一般凋零了。
“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這份咫尺天涯的傷痛,如何承載?20歲時迎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盧氏,卻萬沒想到這個女子會成為他生命中的最愛??稍旎?,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與盧氏僅過了3年兩情相悅、賭書潑茶的美好日子,盧氏就因產后疾病,離他遠去。這一次的打擊幾乎擊垮了他。
把酒言歡??少N身侍衛(wèi)的身份,讓他不得不常伴帝王左右,或受差遣或游走邊疆代帝考察。這在旁人看來,得到帝王的信任和差遣,是多大的恩寵和榮耀??蓪τ阱\衣玉食的貴公子納蘭容若來說,卻有身不由己的苦楚,與愛人、好友的分離,讓他思念如疾,孤獨倍增。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xiāng)路迢迢”。這份身在異鄉(xiāng)的寂寥,誰人能懂?
納蘭容若把他的愛戀,他的思念,他的孤獨,他的憂愁,都一股腦兒的化作了一首首詩,一闕闕詞,用詩詞化解心中的苦楚,寄托一份情深。
而詩詞讓他在人生的最后時刻又得以結交一位紅顏知己。與江南才女深宛相識那年,正是納蘭容若的三十而立之年。
一個是出身官宦的貴公子,一個是出身風塵的貧女子,身份的巨大差異,注定兩人的結合不能順心順意。
他們的戀情始終不被納蘭家族所接受,納蘭容若只好買了宅子,納佳人為妾,安置府外,養(yǎng)作外室。
這該是納蘭容若生平最后一段兩情相悅的美好時光,對詩詞的共同愛好讓他們彼此愛慕:他愛她的容色和才情,如枕上書,案頭月;她愛他的筆墨和溫柔,仰望他,依附他。
可這樣的日子也過不長久,兩人相伴僅僅一年左右的時光,納蘭容若就因疾病離開了人世,獨自留下沈宛和她肚中的遺腹子,面對結局未知的后半生。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
離別似乎注定是納蘭容若生命中的主旋律,曾經,他的心愛之人以不同的方式離他而去;而這一次,卻是他不得不先行一步,離他的紅顏知己遠去。
而這唯一的一次,卻是永別。從此,世間再無公子納蘭容若,只留納蘭詞驚艷于世間。
納蘭詞讀后感篇八
納蘭收留若是康熙帝時的一等侍衛(wèi),更是清代有名的才子。他多情而蜜意,風騷自賞,卻僅僅活了31年。他的死,留給眾人的卻是說不清的惆悵。
之前一直很好奇,像納蘭收留若這樣一個才子為何會怠惰于仕宦生活生計,直到讀了《減字木蘭花》,我才找到了我心目中的謎底。
納蘭收留若是用他自己的生命在寫詞,文如其人,神秘莫測,讓人說不出畢竟是喜仍是悲。然而,只要你可以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就可在心靈受到震撼的同時,收成很多。
這便是納蘭收留若,永遙經典的納蘭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