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fā)表的講話文稿。我們?nèi)绾尾拍軐懙靡黄獌?yōu)質(zhì)的演講稿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难葜v稿模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jīng)典名著的演講稿篇一
尊敬的領(lǐng)導、老師、同學們:
讓經(jīng)典的種子開出文明和諧之花 國學經(jīng)典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 在歷史傳承上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只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jié)合,人文與科技同步,必將在新時代展現(xiàn)其獨特的影響力。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說的是自己立身修德、通達事理,也要讓別人同樣而為之。當前的社會,重智力而輕道德,重個體而輕團體.中華民族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中包含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和利用。 經(jīng)典文化教育的缺失就如同沙漠中的旅者久違甘霖,大海上的船舶迷失航向。
在彷徨與苦悶中,我開始了精神支柱的探尋之旅。在落英繽紛的桃源仙境,陶淵明帶著悠然自得的.神情對我說:“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原來和諧可以是生活悠閑,與自然友好相處;在人聲鼎沸的竹溪人民廣場與孟軻邂逅,他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諧是一種關(guān)懷與友愛; 竹林深處茅屋一間,躬耕于南陽的諸葛亮揮著羽扇,撫著瑤琴,說“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明白了,和諧其實還是一種寬廣博大的生活態(tài)度。;一路南下,汨羅江邊,屈原在江風中對天長嘆?!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這飽含無奈與堅定的嘆息聲中,他以自己的死昭示天下:永不停息的追求也是一種和諧。
和諧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因為蒼鷹自由翱翔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而是為了搏擊長空;舟楫穿越風雨不是為了夸耀自己的檣桅,而只為乘風破浪。其實,你我也一樣,只要擁有一顆平常心,就一定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星座。
朋友們,為自己尋覓一個擁有文明和諧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選的種子,收獲精美的花朵,閱讀經(jīng)典之書,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風送爽的綠色大地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屏障,聆聽那動人心弦的國學經(jīng)典傳唱,它會讓你置身于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文明和諧的人間天堂。
讓經(jīng)典的種子在中華民族大家園里開出文明和諧之花!
經(jīng)典名著的演講稿篇二
保爾從小在貧困中生長,后加入布爾什維克黨,為黨和祖國效力??梢哉f,保爾一生都為之奮斗,犧牲,為信仰為人民戰(zhàn)斗。而保爾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不論是他對母親,哥哥,戰(zhàn)友,領(lǐng)導的感情,又或是愛情,都值得讓人深思。
這次,讓我們來研究探討一下冬妮婭、麗達和達雅這三位女性對保爾的意義。
冬妮婭是林務官的女兒,保爾的“初戀”。冬妮婭與保爾是在湖邊釣魚時認識的,在保爾初見冬妮婭時,保爾只覺得冬妮婭那么魯莽。再見冬妮婭依然是在湖邊,保爾和冬妮婭的交談使他們逐逐漸熟悉起來。他們互相改變了對彼此的看法。這種感情是十分微妙的。后來保爾被出賣進牢,又被誤放出來時,他不由自主地來到冬妮婭的花園,兩人早將誤會拋之腦后時,兩顆年輕的心就此碰撞,但卻就此別過。保爾因病再次見到冬妮婭,但是他們的友誼不再了,她庸俗的個人主義使保爾感到難以忍受,于是他們和平的分手了。在保爾投入鐵路建設(shè)時,他們再次也是最后一次相遇,冬妮婭的面孔和她的話只讓保爾感到“酸臭”,保爾無法理解冬妮婭的思想。讀到這里是很讓人觸動的,冬妮婭那時的天真、活潑是保爾對這個世界的新看法,是保爾對世界美好信念的支撐,是保爾童年生活的美好記憶?!翱墒乾F(xiàn)在呢?你渾身都是樟腦味?!笔潜柮鎸Χ輯I的最后一句話,這句話包含了失望,包含了嘲諷,包含了鄙夷,是他們永遠回不去的證明。
麗達,這位知識淵博有同樣革命志向的女同志讓保爾感到十分特別。但是此時保爾卻為自己的“惡”念感到羞恥,他想要奉獻一生的黨,才是他最好的歸宿。于是保爾這個一直沒撒過謊的革命者逼迫著自己向麗達表示:“我們都不必浪費時間了?!彼麨榱瞬唤o自己留下退路,他變得冷漠,他的語言機械極了。后來他急忙投入與匪徒的戰(zhàn)斗,為他這個心心念念的組織工作著。再見麗達,他們是那樣激動,也是那樣無奈。保爾一直沒忘了麗達,麗達也沒忘保爾。但麗達已有家室,在這種情形下保爾卻痛苦又真誠地說:“我所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被蛟S他們很久以后依然無法忘記對方,但那早已不是所謂“革命般的愛情”。時間是最好的沙石,沖刷了所有雜念,他們之間便只剩下至真至厚的友情,好像是淌在記憶河流中的一朵勿忘我。
如果說冬妮婭是保爾人生長河中早期的一段情感;麗達是保爾最刻骨最留戀又最遺憾的感情,那么達雅,這個保爾最后選擇在一起的.姑娘對保爾又有怎樣無法取代的意義呢?達雅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里,雖父母健在,但父親卻那樣令他們恨之入骨。保爾決心要救達雅于水深火熱之中,最終保爾成功將達雅引入黨,使她成為一名真正的同志。他們彼此之間不是如漆似膠,轟轟烈烈的感情,也不是普通平淡乏味單調(diào)的感情,他們是精神的共鳴者,世間最令人驚羨的便是這樣的情感——我與你能相處的時間不多,但我們有共同的志向,你能為之拼搏,并能感受理解我的努力。我們彼此各自奮斗,彼此能為對方驕傲。達雅,是對保爾生命的巨大支撐,她給了保爾一個強有力的支持,是保爾生命中缺一不可的人。
冬妮婭是保爾生命中一朵嬌艷的玫瑰,帶給保爾的是無盡的活力卻也是滿手的荊棘;麗達是保爾生命中一朵清新淡雅的勿忘我,帶給保爾的是不斷的磨礪和一段有聲的記憶;達雅是保爾生命中一株高大的向日葵,與保爾心中的太陽并肩,是保爾面對巨大挫折的動力和保爾為之欣慰的寄托。
三個女性,三朵艷麗的生命之花,構(gòu)成了保爾個人成長與愛的簡史。
經(jīng)典名著的演講稿篇三
人的生死自無始劫以來皆輪迴不已,福報的聚集和修行的功德力的累積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所以讀經(jīng)能使我們明白關(guān)于業(yè)障問題如何處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廣利有情眾生。
《本愿經(jīng)》融合了地藏王菩薩的大悲愿和諸佛菩薩的見證,最可貴的是整部經(jīng)皆以白話文來敘述佛陀深入淺出的慈悲開示。
對于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證因緣果報的不可思議;而初發(fā)心者,也可以相應契入地藏王菩薩的教化慈悲。在所有經(jīng)典之中,教理淺顯易懂,又不需他人來傳授的,唯有此部《地藏菩薩本愿功德經(jīng)》。
持誦經(jīng)文的注意事項。
1、持誦時必須發(fā)出聲音,但無須大聲朗讀,重以誠心誠意的恭敬心和懺悔心護念。
2、持誦時,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3、24小時皆可讀誦。每部持誦過程以90分鐘為最合適,速度宜不急不徐。切莫過快,否則誦經(jīng)之功德將會減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則是以貪心修法,非正法;誦經(jīng)重點貴于以虔誠恭敬之心相應。
4、關(guān)于誦經(jīng)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炷香口念:「恭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菩薩慈悲護持」(三遍),持誦經(jīng)文之中若間隔一個小時以上需要重新恭請。
5、持誦的過程可能會有一些現(xiàn)象,例如:頭暈目眩、流眼淚、字體模煳、身體痠軟不適、心生疑惑、雜念紛至等,尤以剛開始持誦的第一個月內(nèi)最為嚴重。
遇此情況者,乃累生累世的怨親債主作祟所致,應以最懺悔的心,乞求怨親債主塬諒,更要以最勇敢負責的心來圓滿現(xiàn)前的因緣果報。
地藏菩薩的功德。
人的修行以消除業(yè)障、償還因果債、懺悔惡業(yè)為始,之后方能無礙地修行。怨親債主的糾纏是陰陽皆苦的果報;運勢不好、事業(yè)不順、夫妻不和、子女不孝、睡覺做噩夢、疑難怪病、甚至常見病、以至于修行的諸多障礙,百分之九十九皆因為怨親債主得不到超拔而欲索債所引起。
萬法結(jié)因緣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若無法超度怨親債主,菩提道上必是坎坷不斷,如果你有出離六道之心,怨親債主看你要出離六道,就會更加著急向你要債,很多人開始修行稍有進步,就麻煩不斷就是這個塬因。
所以每個人以至少持誦200部以上《本愿經(jīng)》的功德力,迴向因果,超拔個人累生累世的的怨親債主,得令往生凈土,究竟解脫。
重在迴向。
誦經(jīng)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而功德迴向是很重要的。
通常經(jīng)書上迴向十方一切眾生的迴向偈并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業(yè)障,懺悔宿業(yè),還是應先迴向給自己關(guān)係密切的累生累世的怨親債主,這些眾生與你最有緣,最易障礙你、糾纏你,故應首先超拔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之后,自己的業(yè)障消除了。修行道上暢通了,你再發(fā)心將功德普皆迴向十方眾生,求生凈土。
迴向文(每次做完功課后迴向)(未皈依者:「弟子」改稱「眾生」)。
(合掌)弟子_____愿以此所誦《本愿經(jīng)》一部(或幾部或唸佛菩薩圣號××小時)之功德,迴向給弟子_____累生累世的怨親債主,祈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做主,超拔他們令業(yè)障消除,離苦得樂,往生凈土,弟子_____真心求懺悔。(念三遍)。
拓展閱讀:本愿經(jīng)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nèi)容。
第一點、《本愿經(jīng)》是佛門的一部孝經(jīng)。佛門有三部孝經(jīng):《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盂蘭盆經(jīng)》、《本愿經(jīng)》。孝道是佛法的基礎(chǔ),孝親是做人的基礎(chǔ),度眾生就是孝親的擴大。我們學習《華嚴經(jīng)》告訴我們“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這個就是孝親的擴充,發(fā)展。反過來說,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怎么能夠相信他會愛護眾生,會救度眾生呢?所以,離開孝道就沒得佛法,佛法就是孝道的擴展和深入?!惰缶W(wǎng)經(jīng)》告訴我們:孝順父母、師長、三寶。孝順是至道之法,孝名為戒。這個對于孝道的解釋,就非常之透徹了。這部《本愿經(jīng)》說,地藏菩薩示現(xiàn)婆羅門女、光目女,孝親度親的事跡,地藏菩薩正是以一念孝親之心,而發(fā)展為“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偉誓愿。這個就是給我們修行的人作出了典范。父母就是堂上的佛,在家不孝父母,而到廟子里頭去求佛菩薩保佑自己的獨生子女。這真是非?;奶?決不可能如愿。曾經(jīng)有一些青年的知識分子,博士生,他們曾經(jīng)向我提一個問題,他說我們這些都是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當然全部精力都關(guān)注到子女的成長上。別人說要保險,最好初一,十五到廟子里頭去燒炷香,捐點功德,就最保險。難道佛菩薩還會希奇你那個錢?我說佛教講的是自種因,自受果。佛教教我們孝順父母,你不孝順父母;你反而虐待父母,你種的這個因,就該得什么果報?印光大師對這個問題也有很明白的'開示。他說你現(xiàn)在當別人的子女,再過幾年,你就是父母了,你現(xiàn)在如何對你的父母,就是種因,等于瓦屋檐前水,點點滴滴向后來,就跟到來了。如是因,如是果,這絕對沒有錯了的。今天來說對年青一代提倡孝道非常重要,我們學習《本愿經(jīng)》就很好的體會孝道在學佛上的重要。這部經(jīng)正是佛門一部孝經(jīng),值得我們很好的學習。
第二點、《本愿經(jīng)》是佛陀的遺囑。佛陀在圓寂前,有兩部遺囑。一部是《佛遺教經(jīng)》,《遺教經(jīng)》重點是對出家弟子講的。它告訴我們佛滅度以后,以戒為師,戒律住世就是佛住世。這個對于我們出家人來說必須遵守,佛教有沒有前途,會不會滅亡,就看我們對于佛陀最后的遺囑如何看待。另外一部遺囑就是《本愿經(jīng)》。朱鏡宙居士專門寫了一本書,名稱叫“《本愿經(jīng)》是佛陀對在家弟子的遺囑”。他這個提法有道理,因為《本愿經(jīng)》里說,佛對地藏菩薩托孤,在忉利天宮托孤,托的什么呢?這個范圍就廣了,時間就長了。就是從佛滅度后到了彌勒菩薩成佛之前,這一長段時間內(nèi)所有的眾生都包括在內(nèi),著重在人道,天道。為什么在人道,天道?因為人、天道的眾生是法器,人天道的眾生容易修行。容易成佛,把人、天道的眾生度了,就有更多的人來作度眾生的工作。包括了這么大的范圍,這么長的時間的眾生在內(nèi),當然也包括了我們今天在坐的大家在內(nèi)。所以這遺囑啊,涉及的時間長,范圍廣,也體現(xiàn)了佛的悲心之深重,怕我們墮入三惡道,叫地藏菩薩要多方的保護,救度,這個就恰恰像家庭父母臨終的時候,諄諄地告誡,反復的叮嚀,所以佛陀講《本愿經(jīng)》,十方諸佛都來出席,都來贊嘆,就顯示了這部遺囑的重要,也說明了十方諸佛對于眾生都是如母憶子。因此這部遺囑也可以說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的遺囑。當年弘一大師在聽講《本愿經(jīng)》的時候,情不自禁在講堂里忍不住放聲大哭。今天我們學這部經(jīng),應該生起佛恩深重難報的思想,不忍圣道衰,不忍眾生苦,才發(fā)得起菩提大愿。我們大家都應當發(fā)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負佛陀的遺囑,荷擔如來的家業(yè)。我們看《本愿經(jīng)》上最后一品“囑累人天品”佛是這樣說的,概括起來有四句話“現(xiàn)在、未來天人眾”。當然包括我們都在內(nèi)?!拔峤褚笄诟绹谌?,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怕我們墮三惡道。我們學習了這個,使我們體會到,我們作為佛教徒,必須知恩報恩,體會到佛恩深重啦,很難報答。
第三點、《本愿經(jīng)》是為人處事的教科書。凈業(yè)三福第一福就是講做人,這就是大乘佛法的基礎(chǔ),也是凈土法門的基礎(chǔ)。《本愿經(jīng)》首先提出來的就是凈業(yè)三福,特別是第一“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非常具體,讓我們懂得,教導我們不離日常生活來修學佛法,實際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處世,如何居家,乃至于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樣做,就是《本愿經(jīng)》告訴我們的。
能夠依《本愿經(jīng)》修行,你就能止惡行善,消災免難。這個非常具體的指導,只要我們能夠這樣做,必然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說這部經(jīng)對我們做人處世非常有用,這是一部做人處世的教科書。
第四點、《本愿經(jīng)》是具體講因果規(guī)律的經(jīng)典。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虛云大師說得很明白“因果二字把佛所說的法概括無余了?!边@個結(jié)論不是隨便下的,離開了因果就沒得佛法。他又說“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不僅是我們凡夫逃不了,有神通的人也逃不了。他用這個“逃”字,這個字份量很重啊!印光大師說:“諸佛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凡夫一天到黑種的是殺盜淫妄的因,當然得的果報就在六道輪回里面受苦果。這個決沒有錯嘛。種污染的因,當然得污染的果報。種清凈的因,才得清凈的果報。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則不敢作惡;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則無所忌憚。經(jīng)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正是如此。”又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所以我們今天作為佛弟子,必須明因識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虛云大師提出學道的先決條件,第一個就是深信因果,第二個就是嚴持戒律,因為你不信因果就守不住戒律。所以這一點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關(guān)系都非常密切。《本愿經(jīng)》對因果談得很具體,這個是絕對真實不虛,沒有信心的人把這部經(jīng)看成神話,那就錯了,那就得不到真實受用。從以上四點說明了《本愿經(jīng)》是佛門的一部孝經(jīng),是佛說的遺囑,是做人處世的教科書,是學習因果的重要經(jīng)典,所以我們從這四個方面就可以說明這部經(jīng)典應是佛弟子必修的經(jīng)典。
經(jīng)典名著的演講稿篇四
大家下午好!
看到《我與名著》這個題目,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這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當然,在浩如煙海的文學史上,名著何其多乎?曾記得笛卡兒說過一句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在談話?!蔽覀儚淖x書中學做人,從《史記》中學到嚴肅的歷史精神,從《正氣歌》中學到人格的剛烈,從魯迅的x中學到批判精神,從托爾斯泰的文學中學到道德的執(zhí)著。古詩有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思想需要源頭活水,而這源頭活水正是xxxx于讀書,作為人民教師,我也對古今中外的名著時有閱覽,遺憾的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偶然一個機會,在朋友家的書桌上看到一本《論語》譯注,他吸引了我的眼球,正如《黃生借書說》中的一句話:“書非借不能讀也”,我愛不釋手的讀了幾便,于丹教授在此書中是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看完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但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此書教導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與人為善、修身養(yǎng)性,做好自我。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學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請記住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的話:“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在處世之道中,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著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社會是一所大學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的勝任本職工作,就要多聽、多想、多看、多思、謹言慎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結(jié)合別人的間接經(jīng)驗才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事,那么整個集體就是一個和諧的集體,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的好處很多,如果讀一本好書,對我們的好處就會更多,我們的進步也會更快。我國的傳世經(jīng)典《論語》就是這樣一本好書,它教會了我們怎樣學習、怎樣交朋友、怎樣做人等許多道理,對我有很大的啟示!
就拿曾子的一句話來說吧:“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用第一人稱想我們闡述了三個道理:幫別人做事要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要誠心相待;老師傳授的知識要用心溫習。我喜歡曾子的這句話,它不僅教我們要天天反省自己,還教我們學習的方法,做人的基本準則。當然,我喜歡《論語》這本書,因為它不僅把我?guī)У搅撕棋闹R海洋和古代文化當中,而且它更從生活、做人方面引領(lǐng)著我向光輝的圣人道路走去。
在《論語》中,子游說的一句話對我感觸很深:“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我的理解就是距離產(chǎn)生美。這非常像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人間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內(nèi)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鬃釉唬骸拔崾宥兄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墩撜Z》里的這段話,是孔子在講自己的人生軌跡:十五歲是學習的起點,選擇好方向,三十歲能牢固地自立,四十歲對各種問題不疑惑,五十歲知道天命是什么。圣人描述的這個人生坐標放在了今天,在天地悠悠,斗轉(zhuǎn)星移中,面對物欲橫流、轉(zhuǎn)瞬即逝,讓每一個凡夫俗子去體驗,去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我想,人的一生60歲之前是人身的黃金時刻,60歲之后呢,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就像別人調(diào)侃的一句戲言一樣:六十歲告老還鄉(xiāng),七十歲打打麻將,八十歲曬曬太陽,九十歲躺在床上,一百歲掛在墻上??偠灾?,人生短暫,不可荒廢,說到此處,我不得不為小沈陽的經(jīng)典而嘆服:眼睛一睜一閉,一天過去了,眼睛閉住再不睜開,一輩子過去了。同志們,珍惜今天吧,珍惜著年輕的時刻吧!
孔子圣賢對于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但是我們將孔子從圣人的高位復原到腳踏實地的普通者,將圣賢經(jīng)典點化為涓涓心語,不故作高深,不矯情賣弄,于是,圣人不再遙遠,經(jīng)典不再塵封?!皶凶杂蓄伻缬瘢瑫凶杂悬S金屋”。讓我從流芳千古的《論語》中,解讀當下社會和生活,讓我們豁然開朗,讓我們坦然微笑,讓我們掩卷而思吧!
經(jīng)典名著的演講稿篇五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從那時我便開始接觸花花綠綠的書。從媽媽口中我認識了讓人同情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善良美麗的白雪公主因驕傲自大而輸給烏龜?shù)耐米由屏伎蓯鄣男〖t帽……那時侯的我就覺得書中是多么奇妙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美好的故事結(jié)局都令我心醉不已。
我上了一年級后就不再整天遨游在童話與神話故事之間了。我的腦子里總是會冒起許多奇怪的問題“太陽為什么東升西落”“天空中為什么在夜晚才能看到星星”……好多好多的問題纏繞著我。爸爸給我買了一套《少兒百科全書》,厚厚的幾本,宇宙氣象,人類文明,世界地理,這些知識書上都有。每書中的每個問題都說得非常詳細,真使人愛不釋手。我便開始看《十萬個為什么》和《百科全書》。這些書解開了我心中許許多多的疑問讓我總是對書愛不釋手甚至喜歡整天在書海里津津有味地品書。在如饑似渴閱讀的同時,我不僅增長了許多知識,也從書中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也領(lǐng)悟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一切都是書的功勞。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真善美書讓我了解了宇宙的奧秘書讓我知道了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名人偉績……書既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師又是一位真誠友善的朋友它們不斷地幫助、啟迪著我,因為書香伴隨我成長,我在蒼茫的文海中盡情遨游在它的陪伴下我一定會越來越棒!
經(jīng)典名著的演講稿篇六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講話的題目是《誦讀經(jīng)典,同沐書香》。
同學們,書卷氣是一個人最好的氣質(zhì),書香氣是一個校園最好的氛圍。有人說:“世界上最自得的一幕,是在讀書時那會心的微笑?!币驗闀侨祟愔腔鄣慕Y(jié)晶,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
背誦經(jīng)典,可以幫我們積累知識;感悟經(jīng)典,可以幫我們涵養(yǎng)品性;吟誦經(jīng)典,可以幫我們滋潤心靈;演繹經(jīng)典,可以幫我們增加智慧。經(jīng)典詩文一旦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沉淀下來,就會成為我們今后人生旅途上的精神養(yǎng)料,成為我們生命歷程中最靚麗的`風景。
同學們,請你堅持每天大聲誦經(jīng)典讀吧,讓誦讀感悟從心靈流向筆尖,課間多和同學交流誦讀感受,回家多與父母暢談誦讀心得,你一定更能領(lǐng)略學習的樂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實;你也一定能感悟到更多做人的道理;你的生活中會多一些儒雅的談吐,少一些粗淺的行動;多一些含蓄幽默,少一些詞窮木訥;你更會養(yǎng)一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得一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守一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準則。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正處于記憶的黃金階段,讓我們抓緊當前,沉下心來,誦讀經(jīng)典!讓我們的心靈沐浴書香,讓我們的校園充滿朝氣,把經(jīng)典誦讀融入每一天!謝謝!
經(jīng)典名著的演講稿篇七
《地藏經(jīng)》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讓自己改變命運的`方法,并能超拔過去世的怨親債主令其解脫的因果經(jīng)。下面是地藏經(jīng)讀誦全文完整版,快來看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jīng)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贊嘆釋迦牟尼佛,能于五濁惡世,現(xiàn)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diào)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云,所謂大圓滿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歸依光明云。大贊嘆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云已。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密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密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xiàn)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氣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shù)。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shè)使頂受,未免興謗。唯愿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shù),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nèi)。一塵一劫,一劫之內(nèi),所積塵數(shù),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于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愿,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贊嘆?;蛘岸Y。或稱名。或供養(yǎng),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shù)冒俜瞪谌欤啦粔檺旱馈?/p>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于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fā)愿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shè)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又于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wèi)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
是時圣女廣設(shè)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yè),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興供養(yǎng)。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
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后,儻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于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jié)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圣女曰:汝供養(yǎng)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jīng)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shù),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谘劳獬?,利刃如劍。驅(qū)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
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nèi),地獄在中,是事實否?
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圣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
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yè)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圣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jīng)四十九日后,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jù)本業(yè)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yè)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yè)海,其處是也。
圣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
無毒答曰:三海之內(nèi),是大地獄,其數(shù)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圣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鬼王問圣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yè)?
圣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shè)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
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xiàn),母號悅帝利。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愿圣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jīng)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shè)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
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shè)方便,使令解脫。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yè)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shù),共持香華,來供養(yǎng)佛。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zhuǎn)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愿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于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diào)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shè)方便?;蛴欣劶葱攀?;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yè)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或現(xiàn)男子身?;颥F(xiàn)女人身?;颥F(xiàn)天龍身?;颥F(xiàn)神鬼身?;颥F(xiàn)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脫?;颥F(xiàn)天帝身?;颥F(xiàn)梵王身?;颥F(xiàn)轉(zhuǎn)輪王身?;颥F(xiàn)居士身?;颥F(xiàn)國王身?;颥F(xiàn)宰輔身?;颥F(xiàn)官屬身?;颥F(xiàn)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xiàn)其前。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diào)伏者,隨業(yè)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于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發(fā)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惡業(yè)眾生為慮。
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惡業(yè)眾生為慮。
爾時,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fā)弘誓愿,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觀眾生業(yè)緣品第三。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驘o地獄;或有女人?;驘o女人;或有佛法?;驘o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愿聞于閻浮罪報所感惡趣。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聽受,我粗說之。
佛母白言:愿圣者說。
爾時地藏菩薩白圣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jīng),亦當墮于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nèi)恣行淫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谷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地藏白言:圣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云何名為無間地獄?
地藏白言:圣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nèi),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余里,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墻高一千里,悉是鐵圍,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墻之上,東西而走。
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yè)所感獲報如是。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zhí)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復有鐵鷹啖罪人目。復有鐵蛇絞罪人頸。百肢節(jié)內(nèi),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剉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業(yè)感如是。動經(jīng)億劫,求出無期。
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zhuǎn)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zhuǎn)相寄。此界成后,還復而來。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又五事業(yè)感,故稱無間。何等為五?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shù),無時間絕,故稱無間。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斫鑊湯,鐵網(wǎng)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luò)首,熱鐵澆身,饑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shù)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yè)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
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yè)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
地藏菩薩白圣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yè)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愿不有慮。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jié)業(yè),善習結(jié)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zhuǎn)五道,暫無休息,動經(jīng)塵劫,迷惑障難。如魚游網(wǎng)。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wǎng)。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愿,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fā)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贊嘆。唯愿世尊,略而說之。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nèi)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shè)方便。一王發(fā)愿,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余。一王發(fā)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愿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fā)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fā)愿永度罪苦眾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復于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凈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shè)食供養(yǎng)。
羅漢問之:欲愿何等?
光目答曰: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yè)?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凈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yǎng)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于夜后,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饑寒,即當言說。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yè),墮于惡道。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yè)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yè)故,未合解脫。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
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fā)廣大誓愿。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等賤人,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對清凈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后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愿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覺。
發(fā)誓愿已,具聞清凈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fā)如是大愿。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后,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后成佛果,廣度人天,數(shù)如恒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fā)恒河沙愿,廣度眾生。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yè)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贊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jīng)廣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jīng),于閻浮提利益眾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于久遠劫來,發(fā)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fā)廣大誓言。唯愿世尊為我等說。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xiàn)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于娑婆世界,閻浮提內(nèi)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度脫眾生,猶未畢愿,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fā)重愿。如是菩薩于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斗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嗔恚者,說丑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愿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饑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后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xiàn)受報。若遇網(wǎng)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回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回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饑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等賤人報。若遇兩舌斗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yè),惡習結(jié)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yè)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后墮地獄,動經(jīng)劫數(shù),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yè)迷惑眾生。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嘆合掌而退。
地獄名號品第五。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愿為天龍四眾,及未來現(xiàn)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
仁者,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邃,無日月光。
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復有地獄,名曰四角;復有地獄,名曰飛刀;復有地獄,名曰火箭;復有地獄,名曰夾山;復有地獄,名曰通槍;復有地獄,名曰鐵車;復有地獄,名曰鐵床;復有地獄,名曰鐵牛;復有地獄,名曰鐵衣;復有地獄,名曰千刃;復有地獄,名曰鐵驢;復有地獄,名曰烊銅;復有地獄,名曰抱柱;復有地獄,名曰流火;復有地獄,名曰耕舌;復有地獄,名曰剉首;復有地獄,名曰燒腳;復有地獄,名曰啖眼;復有地獄,名曰鐵丸;復有地獄,名曰諍論;復有地獄,名曰鐵呋;復有地獄,名曰多嗔。
地藏白言:仁者,鐵圍之內(nèi),有如是等地獄,其數(shù)無限。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銅鎖地獄,火象地獄,火狗地獄,火馬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石地獄,火床地獄,火梁地獄,火鷹地獄,鋸牙地獄,剝皮地獄,飲血地獄,燒手地獄,燒腳地獄,倒刺地獄,火屋地獄,鐵屋地獄,火狼地獄。如是等地獄。
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蚨;蛉??;蛩摹D酥涟偾В渲忻枺鞲鞑煌?/p>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yè)感如是。業(yè)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后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愿仁者暫聽是言。
普賢答言:吾已久知三惡道報,望仁者說,令后世末法一切惡行眾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
地藏白言:仁者,地獄罪報,其事如是。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蛴械鬲z,取罪人心,夜叉食之?;蛴械鬲z,鑊湯盛沸,煮罪人身?;蛴械鬲z,赤燒銅柱,使罪人抱?;蛴械鬲z,使諸火燒,趁及罪人?;蛴械鬲z,一向寒冰。或有地獄,無限糞尿?;蛴械鬲z,純飛钑鑗?;蛴械鬲z,多攢火槍?;蛴械鬲z,唯撞胸背?;蛴械鬲z,但燒手足?;蛴械鬲z,盤繳鐵蛇。或有地獄,驅(qū)逐鐵狗?;蛴械鬲z,盡駕鐵騾。
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yè)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yè)行感。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如來贊嘆品第六。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贊嘆地藏菩薩摩訶薩,于十方世界,現(xiàn)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吾滅度后,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wèi)護是經(jīng),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贊嘆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愿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贊嘆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墮于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yǎng)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花香。飲食。衣服??暡省4睌?。錢。寶物等供養(yǎng)。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yǎng)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復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丑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贊嘆,香花供養(yǎng),乃至勸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xiàn)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wèi)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復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yǎng)贊嘆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jīng)千劫,復受侮辱。又經(jīng)千劫,方得人身??v受人身,貧窮下等賤人,諸根不具,多被惡業(yè)來結(jié)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yǎng),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蛞箟魫汗?,乃及家親?;蛴坞U道。或多魘寐。共鬼神游。日月歲深,轉(zhuǎn)復尪瘵,眠中叫苦,慘凄不樂者。此皆是業(yè)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舍壽。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zhuǎn)讀此經(jīng)一遍?;蛉〔∪丝蓯壑?,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jīng)像前舍諸等物,或供養(yǎng)經(jīng)像。或造佛菩薩形像?;蛟焖?。或燃油燈?;蚴┏W H缡侨撞∪?,遣令聞知。
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jīng)。是人命終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jīng)或教人書?;蜃运墚嬈兴_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jīng),乃至一念贊嘆是經(jīng),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F(xiàn)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蛱?。或愁。或嘆?;蚩??;虿?。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于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離惡道。
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jīng),或請人讀,其數(shù)三遍或七遍。如是惡道眷屬,經(jīng)聲畢是遍數(shù),當?shù)媒饷摚酥翂裘轮?,永不復見?/p>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諸下的那個賤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yè),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后,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jīng)三惡道苦。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nèi),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chǎn)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jīng)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yǎng),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zhuǎn)增安樂,及與壽命。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jié)集,定其輕重。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yè),無不是罪,何況恣。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能于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圣像前,讀是經(jīng)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nèi),無諸災難。
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xiàn)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能于十齋日每轉(zhuǎn)一遍,現(xiàn)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閻浮眾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緣。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jīng)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xiàn)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贊嘆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愿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
世尊,當何名此經(jīng),使我云何流布?
佛告普廣:此經(jīng)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jīng)。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fā)大重愿,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
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利益存亡品第七。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涂,負于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jīng)歷。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shè)福,以資前路?;驊覕跎w及燃油燈?;蜣D(zhuǎn)讀尊經(jīng)。或供養(yǎng)佛像及諸圣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yè),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圣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若能更為身死之后,七七日內(nèi),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xiàn)在眷屬,利益無量。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于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jié)罪緣,轉(zhuǎn)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xiàn)在生,得獲圣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jù)本業(yè),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yè)。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zhuǎn)復困重。
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于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xiàn)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長者,未來現(xiàn)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后,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xiàn)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nèi),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yè)果。審定之后,據(jù)業(yè)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于諸惡趣等。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nèi),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后,隨業(yè)受報。若是罪人,動經(jīng)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yè)眾生,命終之后,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yè)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于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凈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后,設(shè)齋供養(yǎng),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fā)無量菩提之心,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閻羅王眾贊嘆品第八。
爾時鐵圍山內(nèi),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所謂: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chǎn)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zhí),各有所主。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說。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回視地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眾生獲脫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愿世尊為我解說。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diào)難伏。是大菩薩,于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yè)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提眾生結(jié)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jīng)劫數(shù)而作度脫。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獅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有一知識,多解大術(shù),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shù),能制諸毒。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于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薩俱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yè)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yè)結(jié)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shù)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yè)報,使我眷屬游行世界,多惡少善。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蛴心凶优?,修毛發(fā)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花,供養(yǎng)佛像及菩薩像?;蜣D(zhuǎn)讀尊經(jīng),燒香供養(yǎng)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xiàn)在未來諸佛。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wèi)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佛贊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wèi)護汝。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業(yè)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何以故。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chǎn)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何以故。是產(chǎn)難時,有無數(shù)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shè)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聚集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shè)大供養(yǎng),轉(zhuǎn)讀尊經(jīng),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jīng)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yè),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fā)如是大愿,于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愿,總令解脫,永得安樂。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愿諸眾生于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jīng)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現(xiàn)大鬼身,實非鬼也。卻后過一百七十劫,當?shù)贸煞?,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凈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稱佛名號品第九。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聽我說之。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愿,吾亦無憂現(xiàn)在未來一切眾生。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yǎng)贊嘆,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又于過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fā)心歸依,是人于無上道永不退轉(zhuǎn)。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于耳根,是人當?shù)们Х瞪诹熘校螞r志心稱念。
又于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贊嘆,是人于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又于過去無量無數(shù)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
又于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袈裟幢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又于過去有凈月佛。山王佛。智勝佛。凈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說佛。世尊,現(xiàn)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
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余業(yè)報等悉得銷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jīng)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漸銷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yè)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為我說之。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于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樂欲聞。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喑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于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fā)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yǎng)布施。是國王等,當?shù)萌贋榈坩屔?,受勝妙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國王等,于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p>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jīng)像,毀壞破落,乃能發(fā)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jié)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zhuǎn)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于塔廟前,發(fā)回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chǎn)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y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凈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更能回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何況釋梵轉(zhuǎn)輪之報。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種少善根,毛發(fā)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zhuǎn)輪王形像,布施供養(yǎng)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jīng)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fā)殷重心,贊嘆恭敬,布施供養(yǎng)。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jīng)典。新者布施供養(yǎng),瞻禮贊嘆,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fā)心,或勸多人同共發(fā)心。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yǎng),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jīng)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從昔來瞻視頂禮無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廣度眾生。是地藏菩薩摩訶薩,于諸菩薩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薩于閻浮提有大因緣。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畢竟。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fā)誓愿劫數(shù),如千百億恒河沙。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xiàn)在眾生,于所住處,于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yǎng),瞻禮贊嘆。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何等為十:
一者。土地豐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F(xiàn)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辟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圣因。
世尊,未來世中,及現(xiàn)在眾生,若能于所住處方面,作如是供養(yǎng),得如是利益。
復白佛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處,有此經(jīng)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zhuǎn)讀經(jīng)典,供養(yǎng)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wèi)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消滅。
佛告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何以故?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谷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又常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于常分地神。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yǎng)菩薩,及轉(zhuǎn)讀是經(jīng),但依地藏本愿經(jīng)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于耳,何況令受。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亦有釋梵眷屬,諸天眷屬,擁護是人。何故得如是圣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zhuǎn)讀是本愿經(jīng)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所謂:
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
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
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
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
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云毫相光。大慶云毫相光。
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
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
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
于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于忉利天宮,稱揚贊嘆地藏菩薩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圣因事。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憐愍罪苦眾生,于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議威神之力。我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贊嘆地藏菩薩云:正使過去現(xiàn)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盡。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唯愿世尊,為現(xiàn)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贊嘆汝者。是諸眾生,于無上道,必不退轉(zhuǎn)。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受記。汝今具大慈悲,憐愍眾生,及天龍八部,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汝當諦聽,吾今說之。
觀世音言: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xiàn)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xiàn),或有墮于惡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當現(xiàn)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像?;蚵劦夭仄兴_名,一瞻一禮。是諸天人,轉(zhuǎn)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花。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yǎng),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xiàn)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蚴共∪宋唇K之時,眼耳見聞,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是人若是業(yè)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是人若是業(yè)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yè)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后,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皆悉消滅。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蛉龤q。五歲。十歲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姐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yǎng)。是人眷屬,假因業(yè)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shù),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功德,轉(zhuǎn)增圣因,受無量樂。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于萬遍。當?shù)闷兴_現(xiàn)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蛴趬糁?,菩薩現(xiàn)大神力,親領(lǐng)是人,于諸世界,見諸眷屬。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當?shù)闷兴_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wèi)護,現(xiàn)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fā)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花。衣服。寶貝。飲食,供養(yǎng)瞻禮。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無障礙。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xiàn)在未來百千萬億等愿,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yǎng)贊嘆,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復愿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于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經(jīng)典,深生珍重,發(fā)不思議心,欲讀欲誦??v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jīng)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yè)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經(jīng)典,無讀誦性。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花。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yǎng)菩薩。以凈水一盞,經(jīng)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后合掌請服,回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xiàn)無邊身,于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jīng)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蚨嗖〖??;蚨鄡此?。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于睡夢中,悉皆安樂。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蛞蚬??;蛞蛏??;蛞蚣笔拢肷搅种?。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jīng)險道。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wèi)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于虎狼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于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于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jīng),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吾觀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說難盡,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墮惡道,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zhuǎn)增除罪障。
少失父母恩愛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諸親,生長以來皆不識。
或塑或畫大士身,悲戀瞻禮不暫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薩當現(xiàn)無邊體。
示其眷屬所生界,縱墮惡趣尋出離。若能不退是初心,即獲摩頂受圣記。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是人既發(fā)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
一切諸愿速成就,永無業(yè)障能遮止。有人發(fā)心念經(jīng)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雖立是愿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斯人有業(yè)障惑故,于大乘經(jīng)不能記。
供養(yǎng)地藏以香花,衣服飲食諸玩具,以凈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發(fā)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語,三七日內(nèi)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于夢中見無邊,覺來便得利根耳,應是經(jīng)教歷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貧窮眾生及疾病,家宅兇衰眷屬離。
睡夢之中悉不安,求者乖違無稱遂。至心瞻禮地藏像,一切惡事皆消滅。
至于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護。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惡禽獸及惡人。
惡神惡鬼并惡風,一切諸難諸苦惱。但當瞻禮及供養(yǎng),地藏菩薩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應是諸惡皆消滅。觀音至心聽吾說,地藏無盡不思議。
百千萬劫說不周,廣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聞,乃至見像瞻禮者。
香花衣服飲食奉,供養(yǎng)百千受妙樂。若能以此回法界,畢竟成佛超生死。
是故觀音汝當知,普告恒沙諸國土。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贊嘆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
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于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jīng)千萬億劫,無有出期。
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fā)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眾,付囑于汝。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yè)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jīng)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現(xiàn)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現(xiàn)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無上道永不退轉(zhuǎn)。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于如來贊嘆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jīng)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唯愿世尊,為未來現(xiàn)在一切眾等,略而說之。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jīng),乃至讀誦,香花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yǎng),贊嘆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
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
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
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
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zhuǎn)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驗榈弁酢?/p>
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
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yè)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
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圣贊嘆,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xiàn)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愿事行,贊嘆瞻禮,得七種利益:
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惡業(yè)消滅,三者。諸佛護臨,
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
七者、畢竟成佛。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贊嘆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嘆未曾有。
是時、忉利天,雨無量香花,天衣珠瓔,供養(yǎng)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
經(jīng)典名著的演講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五三班的學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國學經(jīng)典”。 今天我們舉行“我愛讀經(jīng)典”活動,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營造少林學校共有的精神家園。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中國人永恒的精神財富,更是素質(zhì)教育的寶貴資源,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誦中華經(jīng)典,以親近熟悉經(jīng)典,理解熱愛經(jīng)典,讓中華經(jīng)典浸潤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弘揚母語文化,感受祖國千年文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
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中小學階段是人記憶力最旺盛的黃金時期,趁著少年之時多誦讀經(jīng)典美文,汲取文化精髓,在以后的成長旅途中,慢慢地體悟,這對人的一生意義非凡,必將終生收益無窮,通過讀《弟子規(guī)》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guī)》的意思,懂得了做人的許多規(guī)則,有規(guī)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等,我覺的《弟子規(guī)》對我們的一生都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
大詩人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對話”,是的,讀國學經(jīng)典更能賦予我們精神的力量,獲得極為豐富的營養(yǎng),我們在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和準則,“胸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經(jīng)典他可以擦亮我們的眼睛,可以點燃我們的智慧,可以提高我們的素養(yǎng),可以啟迪我們的人生,他將使我們的情懷優(yōu)雅起來,將是我們的氣度美麗起來。與經(jīng)典為友,伴幸福同行,經(jīng)典是我成長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讓我們一起背誦經(jīng)典詩文,接受經(jīng)典的熏陶吧! “雅言傳承文明,經(jīng)典浸潤人生”,用經(jīng)典浸潤我們的童年,用經(jīng)典點亮我們的人生,書聲瑯瑯誦讀經(jīng)典,讓書香滿校園,我們深信,今天誦讀經(jīng)典的我們,更是明日德才兼?zhèn)涞臈澚骸?我相信,國學經(jīng)典一定會隨著優(yōu)雅的韻律緩步鋪展,彌漫,將其智慧的光芒穿透歷史、跨越時空,歷久我們的.少林學校!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經(jīng)典名著的演講稿篇九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讀外國名著,我讀的外國名著是:魯濱遜漂流記,它的作者是丹尼爾·笛福。
丹尼爾·笛福出生于英國的中下層資產(chǎn)階級。是英國啟蒙時期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
《魯濱孫漂流記》是其代表作。主要講述主人公魯濱遜通過個人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zhàn)勝困難。情節(jié)曲折,文體采用自述方式。魯濱遜·克魯索不屑守成,傾心開拓,三番五次的拋開小康家庭,出海闖天下。在遭遇海難流落到荒島上以后,他運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種植糧食,馴養(yǎng)家畜,制造器具,縫紉衣服,把荒島改造成“世外桃源"。他在海外冒險多年,經(jīng)歷千辛萬苦,終于得到了可觀的財富,回到了英國,完成了一個時代的英雄人物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因此,魯濱遜·克魯索被稱為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chǎn)者形象。因為在他身上表現(xiàn)了強烈的資產(chǎn)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
最后,我在學習外國文學的時的最大感受是:每一個不一樣的時代都會造就出不一樣的文豪和英雄,而歷史的舞臺也正是由這些文豪和英雄所鋪就。所以,不管后世怎么評價,他們始終都在那,而他們的作品,正是他們?nèi)松难堇[。
經(jīng)典名著的演講稿篇十
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國學經(jīng)典當中華文化開始擺脫弱勢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時候,國人對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與自信;當國人下定決心“走自己的路”的時候,對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選擇和期待;當國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赫然發(fā)現(xiàn)它竟是一個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這就是——國學經(jīng)典!我從來不知道,在我牙牙學語時,媽媽教會的第一首古詩就是漢語言的精華;我也不知道,獨自玩耍時,媽媽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我更不知道易學好記的百家姓原來也出自于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后來,在老師那里,我知道了詩詞歌賦的對仗工整,詞采艷麗;知道了古風古韻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論語的和諧自然、淡泊、清靜。我終于明白,媽媽,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種子;老師,為什么在我學習的路上讓我們又誦讀又實踐。
這些言簡意豐,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響著我:小時候,當其他小朋友丟失橡皮時,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橡皮遞過去;當有的小伙伴摔倒時,我會鼓勵他堅強的爬起來;當我的繪畫作品得獎時,我會說出來和好友分享。因為我知道“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因為從小喜歡誦讀經(jīng)典,我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便有了幾分不同,老師們都夸獎我是最懂禮貌、最善良的好孩子。當同學們在下課盡情嬉戲的時候,我會捧著一本散發(fā)油墨香的書靜靜的讀著;當他們因為一件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時,我會笑著去勸慰他們;當他們因為我游戲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責我時,我會一笑置之;當他們有了困難而需要幫助時,我會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因為我不會忘記:“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點睛之筆。
當村里的孩子們守在熒屏前時,我會神游于故事中的精彩世界,當天色已晚,月光朦朧時,我還不忘手捧一本《增廣賢文》漸漸沉入夢鄉(xiāng)。因為喜歡讀書,在無意中我的積累量多了起來。精彩紛層的語文課堂,總是我施展才華的好地方。當老師提問“花有重開日”的下一句時,我會脫口而出“人無再少年”。不得不令其他同學瞠目結(jié)舌。他們哪里知道,在課余時間,我早已把《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增廣賢文》、《百家姓》等當成了我最好的伙伴!~大詩人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對話?!笔堑?,讀國學經(jīng)典,更能賦予我們精神的力量,獲得極為豐富的營養(yǎng),我們在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和準則,“胸有詩書氣自華”,以《唐宋詩詞三百首》為例,讀李太白詩,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便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向往,讀白樂天詩,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碳賤愿天寒”便讓我對百姓的遭遇充滿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讓我感覺天地間浩氣長存。書讀的多了,就想把自己讀書的感悟記錄下來,于是,我養(yǎng)成了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在筆記中,我摘抄了精彩的段落,記錄了腦海中霎時迸發(fā)的靈感,同學們經(jīng)常問我:“楊明慧,你怎么那么會寫作文呢?可有什么秘訣?”其實啊,我哪有什么秘訣,還不是書讀的多嘛!
慧之源如云飄逸,如柳柔細,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會隨著優(yōu)雅的韻律緩步鋪展,將其智慧的光芒穿透歷史、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