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無錫靈山大佛導游詞版篇一
靈山大佛,坐落于無錫太湖邊的小靈山上,是世界上最高的佛祖青銅立像,規(guī)模宏大十分壯觀。大佛是中國五方五大佛之一,開光時有眾多大師前來舉辦盛大儀式,傳說對大佛祈福參拜十分靈驗。
大佛位于靈山勝境景區(qū)最內側,距離大門約1.2公里,到大佛面前需要從景區(qū)內步行或乘觀光車來到大佛前的廣場,從廣場到大佛腳下需要走288級臺階,不過坡度平緩并不費力。
參觀靈山大佛,首先會感受到的便是大佛的規(guī)模,整個大佛通高88米,其中佛體高79米,大佛的每個手指的直徑就有1米。開車行至附近,遠遠就能看到大佛屹立于山上。由于其高大,在大佛腳下并不能拍到大佛的全部,而需要拉開一定距離,在大佛腳下的祥符禪寺附近拍攝最為合適。
參觀大佛有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當你瞻仰大佛時,不論走進走遠,走左走右,大佛的眼神始終在注視著你,好似“佛法無邊,無所不見”。這體現(xiàn)了大佛建筑中雕塑家設計的神來之筆,創(chuàng)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
到達大佛腳下首先來到基座面前,靈山大佛的基座也十分龐大,高9米,相當于兩三層樓房?;鶅炔渴且蛔鸾涛幕褂[館,里面展示了中國五方五佛、漢藏南傳三路佛教的文化和故事,值得參觀。
展覽館內有電梯通到佛腳旁邊,乘電梯而上就可以前去抱抱佛腳,為自己抱來平安。
因大佛而建起的靈山勝境景區(qū)現(xiàn)也廣為人知,有靈山梵宮、九龍灌浴、天下第一掌等眾多精彩景點,值得一一游玩。
無錫靈山大佛導游詞版篇二
無錫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于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被譽為“太湖明珠”,是我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無錫靈山大佛。
導游詞。
歡迎參考!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妙應無窮的佛教圣地,無錫靈山勝境,亦是如此。
清晨7時,立于218級登云道臺階之下,合十雙手,垂首凈心,朝山禮佛,置身晨霧縈繞、香火飄渺的此刻,靈山是古銅色。
上午9時,于大雄寶殿前,請“靈山三炷香”,望著花火的跳躍,香燭的燃明,愿望被虔誠的許下,此刻的靈山是紅色。
上午11時,駐足梵宮的廊廳,仰首穹頂,被浩渺無垠的宇宙蒼穹奧義所深深吸引,不忍離去,此刻靈山是蔚藍的。
中午12時,端坐梵宮圣壇,在吉祥頌演出中沉醉、傾倒。時而細心揣摩“釋迦舍太子位,出家學道,勤行增進,覺悟一切種智,而謂之佛”的奧義之所在,時而開開小差,遐想所坐之位當年興許有星云法師也曾坐過,此刻的靈山是金色。
下午1時,當小太子佛像噴出汩汩清泉,九龍灌浴的奇觀耀躍而出,接飲一杯八功德水,看白鴿在彩虹間飛過,此刻靈山是無色的。
傍晚5時,端坐于粉墻黛瓦相擁、致雅翠竹環(huán)保的靈山精舍,靜心、止語,在肅穆莊嚴的法師的引領下進行過堂、抄經(jīng)、打坐,此刻靈山是袈裟的黃色。
夜間8時,換著禪衣,飲一壺清茶,無欲的翻閱靈山精舍禪房中的佛教典籍,昏黃的燭芯與燈火時而閃爍,像在低語,此刻靈山是青灰色的。
紅的房、綠的樹、香水海中青色的魚;古銅的大佛、藏紅的壇城、恢弘莊嚴的大雄寶殿。——勝境的色彩遠不止這般,一切都源于不同的心境,印射出了七彩的靈山。
靈山大佛,坐落于無錫太湖邊的小靈山上,是世界上最高的佛祖青銅立像,規(guī)模宏大十分壯觀。大佛是中國五方五大佛之一,開光時有眾多大師前來舉辦盛大儀式,傳說對大佛祈福參拜十分靈驗。
大佛位于靈山勝境景區(qū)最內側,距離大門約1.2公里,到大佛面前需要從景區(qū)內步行或乘觀光車來到大佛前的廣場,從廣場到大佛腳下需要走288級臺階,不過坡度平緩并不費力。
參觀靈山大佛,首先會感受到的便是大佛的規(guī)模,整個大佛通高88米,其中佛體高79米,大佛的每個手指的直徑就有1米。開車行至附近,遠遠就能看到大佛屹立于山上。由于其高大,在大佛腳下并不能拍到大佛的全部,而需要拉開一定距離,在大佛腳下的祥符禪寺附近拍攝最為合適。
參觀大佛有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當你瞻仰大佛時,不論走進走遠,走左走右,大佛的眼神始終在注視著你,好似“佛法無邊,無所不見”。這體現(xiàn)了大佛建筑中雕塑家設計的神來之筆,創(chuàng)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
到達大佛腳下首先來到基座面前,靈山大佛的基座也十分龐大,高9米,相當于兩三層樓房?;鶅炔渴且蛔鸾涛幕褂[館,里面展示了中國五方五佛、漢藏南傳三路佛教的文化和故事,值得參觀。
展覽館內有電梯通到佛腳旁邊,乘電梯而上就可以前去抱抱佛腳,為自己抱來平安。
因大佛而建起的靈山勝境景區(qū)現(xiàn)也廣為人知,有靈山梵宮、九龍灌浴、天下第一掌等眾多精彩景點,值得一一游玩。
靈山大佛坐落于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1997年建造而成。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靈山大佛是無錫的標志之一,對社會文化和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聞名遐邇的靈山大佛有什么特別之處,有哪些特殊的因緣際會。首先,大佛所在位置是由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其次,靈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親自主持下建造起來的,得到了中國佛教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襄助。在靈山大佛建設過程中,趙樸初先生還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隨著靈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圓滿了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云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
作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靈山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17米,由1560塊青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總用銅量達到了700多噸,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到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過程中,運用了現(xiàn)代高新科技,如先進的抗風、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針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發(fā)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銅壁板和先進的焊接技術,大佛的外型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稱為"施無畏印",那是大佛在為眾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稱為"與愿印",那是在保佑眾生平安快樂。莊嚴安詳?shù)拇蠓?,時時刻刻都在祝福游客呢??梢哉f,靈山大佛是集文化、藝術和宗教于一體的大型藝術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的盛世,才能實現(xiàn)這一盛舉。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時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論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總跟隨著,關注著。這是為什么呢?難道"佛眼"真的會"動",難道是"佛法無邊,無所不見"么?其實是雕塑家的神來之筆和建設過程中的天作之合,創(chuàng)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關于靈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間和游客、信眾中還有許多傳說,例如靈山大佛開光時的奇異瑞象、太子像開光千僧大法會時的祥瑞天氣等等,如果有興趣,不妨到靈山探個究竟。
此外,到了靈山,可別忘了去抱抱佛腳,這可是唯一能夠親近大佛的方式。常說:"摸摸佛手有福氣,抱抱佛腳抱平安",在靈山抱佛腳能給大家?guī)テ桨布椤⒏劭禈贰?/p>
無錫靈山大佛導游詞版篇三
靈山大佛,國家5a級景區(qū)無錫市靈山景區(qū)組成部分。坐落于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1997年11月15日落成開光。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今天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無錫靈山大佛導游詞,僅供學習參考,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太湖之濱,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靈的佛教主題園區(qū)。
進入勝境文化園區(qū)前,被譽為“華夏第一壁”的靈山大照壁將首先帶給您前所未有的震撼。照壁長約40米,最高處達8米,氣勢恢弘,莊重大氣。照壁南、北兩面燙金大字均為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居士題寫。
樸老與靈山的因緣頗深,賜予靈山許多絕妙詩句。照壁面向太湖的一面題有“湖光萬頃凈琉璃”七個大字,“琉璃”是佛經(jīng)中常提到的“七寶”之一。樸老詩句寓意著與太湖交相輝映的靈山勝境,就猶如一方晶瑩剔透的琉璃世界純凈美好。而面向勝境那面 “小靈山”一詩,則是樸老寄予靈山極高的贊譽和殷切的期望。“昔游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是自述他當年曾出訪印度(古稱“天竺”),去尋訪釋迦牟尼講經(jīng)說法的“靈鷲山”(簡稱“靈山”、“鷲峰”),但印度佛教早已衰落,靈鷲山呈現(xiàn)一片“空荒”景象,追憶當年佛祖講經(jīng)說法時的盛況,樸老感慨萬分。“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這兩句話峰斗轉,說他94年來到無錫靈山,目睹靈山大佛景區(qū)香客云集佛教興盛,仿佛感到印度的靈鷲山“飛”到了無錫馬山,“天花爛漫散吾家”寓意正信佛法的傳揚。從這首詩足以看出德高望重的趙樸老對佛教文化和對佛教圣地靈山給予的殷切希望。
之所在。游客朋友可選擇走不同的橋,圓滿您不同的愿望。
好友,同時也把靈山特有的靈氣、福氣送到千家萬戶。
未有之盛,也才成就了今天這方令世人稱道的“靈山勝境”。
使疲憊煩惱的身心有一個徹底的轉換,換一種清新自在的狀態(tài)進入靈山勝境,。
凈化心靈之后,讓我們懷虔誠之心前往靈山的第一個景點“佛足壇”去瞻拜佛足。面對我們這兩只長1.2米,寬0.6米的巨大佛足印,正是佛祖釋迦牟尼留下的足跡。據(jù)說,佛祖在世時,不主張世人為他造像膜拜,在他即將寂滅時,于印度摩揭陀國留下腳印,并對其弟子說:“見到足印,如同見我”。日后,信眾便以佛足作為膜拜之圣物。
靈山的佛足并非憑空建造,而是有一定的依據(jù):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玄奘走過釋迦牟尼成道的足跡一一隆重膜拜,并將圖案帶回中國,呈給唐太宗,后奉旨按圖刻石供奉。大家不妨走近瞻觀,可見佛足足底平滿,五趾齊平,掌底有**和萬字符,這些都屬于佛祖不同于常人的祥瑞之相。據(jù)傳說,佛足印的大小會根據(jù)禮拜者的福德大小而呈現(xiàn)不同的變化,今天大家有幸看見如此大的佛足,正說明大家的福德和佛緣很大。另外,在西安大雁塔、玉華宮也保存著刻有釋迦牟尼足跡的石碑,那也是依玄奘法師當年在所刻的佛足石復制而成的?,F(xiàn)在,讓我們沿著佛祖的腳印前行,去了解佛祖成道的艱辛歷程。
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是目前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大型手工雕刻石牌坊“五智門”,它全長38.4米,高15.5米,設計獨特、雕刻工藝精美,全部采用花崗巖建造而成,共用石料1000余噸。靈山五智門又名“智慧之門”。進入佛教的智慧之門,我們將瞻禮太子降生的盛大場景,感受象征著佛教盛大、國泰民安的阿育王柱的宏偉氣勢,并通過菩提大道、轉經(jīng)廊等許多佛教文化景點,去了解佛教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了解佛學博大的智慧哲理。
五智門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對大字?!傲取蓖ㄋ椎恼f就是學佛之人達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種行為準則。 “布施”就是叫人放下自私心,多為別人著想,把有價值的東西施舍給別人。一般人習慣上都是自我中心,為自己打算,學佛則是要“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多為別人著想,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深一層說,布施不僅僅是將財物給他人,更要將做人的道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些有關“生命智慧”的學問告訴別人,讓人生更充實、活得更有意義,這叫“法布施”?!俺纸洹币膊恢皇峭ǔR詾榈摹白诮痰那逡?guī)戒律”,而是指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佛教倡導“戒殺生”“戒偷盜”等等,從根本而言就是在引導眾生遵循自然規(guī)律、遵守倫理道德、堅持做人準則、保持社會公德,爭作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釋迦牟尼涅槃前,有弟子問以后佛法該如何住世,釋迦牟尼說:“以戒為師”,由此可見“持戒”是非常重要的?!叭倘琛眲t是指要甘于忍受痛苦和屈辱,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能忍之人,必定是堅韌之士。在“五智門”的另一面居中的是“精進”,在六度里,“精進度懈怠”,是要修行人努力不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由此可見通常認為佛教是“消極”、“悲觀”、“逃避”、“厭世”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佛教同樣是非常積極、“與時俱進”、努力奮發(fā)的。 “禪定”就是讓我們學會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學會以平常心對待每一件事情。也只有真正把前五個“度”融會貫通,才有可能達到“般若”的境界,也就是獲得了佛教的大智慧。也就真正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無錫靈山大佛導游詞版篇四
歡迎大家來到首批5a級國家旅游景區(qū)——靈山勝境!靈山勝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無錫太湖之濱,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靈的佛教主題園區(qū)。
進入勝境文化園區(qū)前,被譽為“華夏第一壁”的靈山大照壁將首先帶給您前所未有的震撼。
照壁長約40米,最高處達8米,氣勢恢弘,莊重大氣。
照壁南、北兩面燙金大字均為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居士題寫。
樸老與靈山的因緣頗深,賜予靈山許多絕妙詩句。
照壁面向太湖的一面題有“湖光萬頃凈琉璃”七個大字,“琉璃”是佛經(jīng)中常提到的“七寶”之一。
樸老詩句寓意著與太湖交相輝映的靈山勝境,就猶如一方晶瑩剔透的琉璃世界純凈美好。
而面向勝境那面“小靈山”一詩,則是樸老寄予靈山極高的贊譽和殷切的期望。
“昔游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是自述他當年曾出訪印度(古稱“天竺”),去尋訪釋迦牟尼講經(jīng)說法的“靈鷲山”(簡稱“靈山”、“鷲峰”),但印度佛教早已衰落,靈鷲山呈現(xiàn)一片“空荒”景象,追憶當年佛祖講經(jīng)說法時的盛況,樸老感慨萬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無錫靈山大佛導游詞版篇五
靈山大佛景區(qū),是于1997年建成的5a景區(qū),占地面積約30公頃,國務院批準的全國1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之一的”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就位于這個島上。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已成為江南佛教文化的.代表性叢林。使靈山在國內的旅游行業(yè)中取得了重要地位。
在島上的幾十個山峰中有一座小山與眾不同,這座山就是靈山,靈山腳下有一座千年古剎——祥符寺。祥符寺在歷史上規(guī)模宏大、高僧輩出、法務興隆、香火鼎盛。傳說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曾駐錫于此,因見寺后主峰鐘靈毓秀、翠靄多姿,與天竺佛陀說法處的靈鷲山頗為相似,遂將其命名為”小靈山”,并由其大弟子窺基在此開宗立派,創(chuàng)建了佛教中著名的”慈恩宗”。前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將這段歷史總結為八個字——”山連鷲嶺,法繼慈恩”,意指小靈山與印度的靈鷲山,祥符寺與玄奘法師開創(chuàng)的慈恩宗具有一脈相承的關系。
時光飛逝,進入九十年代,為保存古跡、弘揚文化,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無錫馬山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發(fā)起,恢復了千年古剎祥符寺,文化與藝術、信仰與科技造就的神奇――靈山。作為一尊高達88米、國內第二大的青銅佛像,靈山大佛的意義不僅體現(xiàn)在宗教、歷史和文化上,還體現(xiàn)在旅游上,靈山擔負著帶動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內相關產業(yè)共同發(fā)展的重任。大佛、大廟、大景區(qū),濃郁的佛教氣息,無處不在的信仰精神和感化力量——這是靈山大佛景區(qū)的宏偉藍圖。
文檔為doc格式。
無錫靈山大佛導游詞版篇六
7月2日是放暑假后的第一個休息日。為了讓我放松一下,緩解緊張的學習氣氛,老爸決定帶全家人到國家5a級旅游景點——靈山大佛景區(qū)游玩。
一路上,老爸告訴我:這靈山大佛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外形構造,都可謂是絕無僅有。說地理位置吧,大佛南臨太湖,背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地靈形勝,風水佳絕,是難得的佛國寶地;說外形構造吧,他相當于一幢30層的高樓,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出17米,是迄今為止我國最高的佛像,如果加上三層座基,更是高達101。5米呢!更絕的是,這尊釋迦牟尼佛像全部用黃銅制成,共用銅700噸!靈山景區(qū)還擁有號稱江南四絕的“江南第一鐘、天下第一掌、神州第一鼎、華夏第一壁”。
一進大門,首先看見的就是那號稱“華夏第一壁”的大照壁。全長40余米的大照壁上題寫著七個大字“湖光萬頃凈琉璃”。這幾個字莊重大氣,蒼勁有力。聽老爸講,這可是由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寓意就是:太湖之畔是佛家的琉璃世界。
穿過大照壁,走過五明橋,踏上菩提大道,我們又來到了“九龍灌浴”的面前。據(jù)說,隨著音樂奏響,蓮花開合,太子佛從中徐徐升起,然后自轉一周,當太子佛轉向正門時,九道水柱齊射向太子佛,給予觀賞者全新的視覺和心靈感受。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當我們來到“九龍灌浴”時,太子佛恰巧快轉向正南方了。為了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我急急忙忙擺好pose,就在音樂響起、九龍齊射的瞬間,老爸及時地按下了快門,抓拍了這一美好的瞬間。
后來,我們又相繼游玩了轉經(jīng)廊、降魔浮雕、阿育王柱、天下第一掌、祥符禪寺等景點。而其中最讓我驚嘆、最令我難忘的有兩處景點:靈山梵宮和靈山大佛。
聽其他的游客說,梵宮的造價高達7億人民幣。在梵宮上演的大型情景劇——《吉祥頌》更是以完美的聲、光、電綜合演繹釋迦牟尼成為智者、覺者的過程。這一劇目大量使用新建筑工程、數(shù)字多媒體等技術,是佛教與科技的完美結合。這場演出不僅是一場磅礴逼真的視聽享受和心靈體驗,同時也是一個了解佛法的契機,一個反思人生的機緣。以高科技手段悟道,真是令人叫絕!
看完了《吉祥頌》,我們又來到了堪稱世界之最的靈山大佛。在山下,我抬眼望去,似乎大佛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于是我健步如飛,拾階而上,開始登頂。等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爬了218級臺階,登上60米平臺,終于來到大佛腳下,俯瞰大地,這才發(fā)現(xiàn),只有登臨絕頂,才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我不禁感嘆:靈山大佛如此之高,引無數(shù)游人競折腰!
夕陽西下,大佛籠罩在落日的余暉中,大有佛光普照的吉祥征兆。靈山大佛名不虛傳,靈山勝境不虛此行!
無錫靈山大佛導游詞版篇七
導游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些,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jié)性等。和藹,親切,自然輕松。下面給大家?guī)頍o錫靈山大佛導游詞,歡迎閱讀哦!
?
歡迎大家來到首批5a級國家旅游景區(qū)——靈山勝境!靈山勝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無錫太湖之濱,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靈的佛教主題園區(qū)。
進入勝境文化園區(qū)前,被譽為“華夏第一壁”的靈山大照壁將首先帶給您前所未有的震撼。照壁長約40米,最高處達8米,氣勢恢弘,莊重大氣。照壁南、北兩面燙金大字均為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居士題寫。
樸老與靈山的因緣頗深,賜予靈山許多絕妙詩句。照壁面向太湖的一面題有“湖光萬頃凈琉璃”七個大字,“琉璃”是佛經(jīng)中常提到的“七寶”之一。樸老詩句寓意 著與太湖交相輝映的靈山勝境,就猶如一方晶瑩剔透的琉璃世界純凈美好。而面向勝境那面 “小靈山”一詩,則是樸老寄予靈山極高的贊譽和殷切的期望。“昔游 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是自述他當年曾出訪印度(古稱“天竺”),去尋訪釋迦牟尼講經(jīng)說法的“靈鷲山”(簡稱“靈山”、“鷲峰”),但印度佛教早已 衰落,靈鷲山呈現(xiàn)一片“空荒”景象,追憶當年佛祖講經(jīng)說法時的盛況,樸老感慨萬分?!安灰恸惙屣w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边@兩句話峰斗轉,說他94年來到 無錫靈山,目睹靈山大佛景區(qū)香客云集佛教興盛,仿佛感到印度的靈鷲山“飛”到了無錫馬山,“天花爛漫散吾家”寓意正信佛法的傳揚。從這首詩足以看出德高望重的趙樸老對佛教文化和對佛教圣地靈山給予的殷切希望。
照壁對面,柔美的“五明橋”橫跨玉帶河上,精美的漢白玉橋身凸顯典雅、古樸。 “五明”是古印度對人類文化的總括以及對人類知識、學問的分類。“明”指學 問、學科,“五明”是指人類文化有五大學問,分別為1、內明:明白自己、明悟人生真相的學問。2、聲明:聲韻、語言之學;3、因明:邏輯、論辯之學;4、 醫(yī)方明:醫(yī)藥、體育、養(yǎng)生之學;5、工巧明:人類物質文化生活各行各業(yè)的技藝學問,如農業(yè)、商業(yè)、工業(yè)、建筑、音樂、文學、軍事、管理等等。每座橋分別以 “五明”之一命名,橋欄桿則選用北京房山的精品漢白玉,這些無一不體現(xiàn)了靈山創(chuàng)建“一流景區(qū)”,打造 “精品工程”的堅定目標。走過“五明橋”進入靈山勝 境,正是要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佛教絕不只主張在寺廟、山林間閉目打坐、不問世事,不關心現(xiàn)實社會和廣大眾生,相反,正信的.佛教為利益一切眾生,積極主張開 發(fā)、利用一切有益知識、技術造福人類?!拔迕鳂颉闭w現(xiàn)了靈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之所在。游客朋友可選擇走不同的橋,圓滿您不同的愿望。
走過五明橋,便可見一座氣勢恢弘,莊嚴而不失精美的“勝境門樓”。門樓糅合徽式建筑之古樸端莊,北方皇家建筑之雄偉大氣以及藏式建筑之鮮明活躍風格于一 體。正門懸掛 “靈山勝境”匾額亦為已故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靈山勝境作為國家首批4a級景區(qū),不僅具備一流的硬件設施,更為廣大游客配備有 優(yōu)良的軟件服務,導游講解、小件寄存、廣播、醫(yī)務等一應俱全。游客手中的別致明信片門票,更是體現(xiàn)了靈山“服務到家”的匠心獨具。當您盡興游覽靈山后,便 可將明信片門票連同您的祝福,郵寄給親朋好友,同時也把靈山特有的靈氣、福氣送到千家萬戶。
無錫靈山大佛導游詞版篇八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覺得,靈山大佛這個地方,成就了馬山,也成就了無錫。我周圍的太多太多的朋友,初一十五必去那里。
我是個少根筋的人,對于這個地方,說不出它有多靈多好,但是,真心喜歡。
記得當年我們做導游培訓的時候,老師就以前說過,這個大佛的位置選的相當?shù)暮?,極為貼合中國的風水說。靈山大佛是前有照(太湖)后有靠(靈山),還有兩旁扶(左邊青龍山右邊白虎山),是絕佳的風水寶地。
好吧,我們慢慢講,但是因為開寫無錫這個系列的時候,并沒有特地去拍照,所以,大家能夠上網(wǎng)去找找,或者帶著這個去逛景點。
靈山大佛景區(qū)位于無錫馬山鎮(zhèn),一般從市里開車過去是40分鐘左右,如果公交車的話,一般在1個半小時左右,你也別覺得無聊,去馬山必經(jīng)的是十八彎風景區(qū),到了那里,已經(jīng)能夠看見太湖了,天氣晴朗的時候,波光粼粼,很是漂亮。我開車一般會走十里明珠堤,太湖美景盡收眼底——跑題了,回靈山。
我們此刻逛靈山,很少用走的了,基本上是景區(qū)交通,因為此刻的靈山景區(qū)實在太大,走一圈挺累的。
景區(qū)檢票口進去,就能看見景區(qū)交通車的賣票亭,貌似是25一個人,隨便坐,只要你在景區(qū)內,看好車子的方向,景點到景點間幾乎就不要動腦筋了,很偷懶的玩法,但是爭取時間節(jié)省體力。
第一站,佛手廣場。
佛手廣場,有著“天下第一掌”,很多客人都會排隊摸掌,意為沾福壽。佛手佛手即為福壽。這個天下第一掌完全就是靈山大佛右手掌1:1的復制,高達11.7米,寬5.5米,單個手指的直徑就有1米了,由此,對大佛之大也可窺一斑了。大佛的手勢是有講究的,這個右手的印相是“施無畏印”,這個手勢的表示了佛為救眾生的大慈心愿,據(jù)說這個時候能使人心生安寧,無所畏懼。
順著彌勒往上看,就是祥符禪寺了。寺廟就沒有什么好說的了,咱們繼續(xù)往前。
穿過了寺廟便是杏壇廣場了。廣場中央那個獨一棵的樹,是棵老銀杏樹,對,沒錯,老的,據(jù)說植于唐代貞觀年間,已經(jīng)有將近14的歷史了(老妖?),而且每年都結果,號稱是祥符禪寺的鎮(zhèn)寺神樹。(這樣說來,看來當年寺廟留下的不止是一口井啊……)。
再往前,便是登云道。站在登云道上,就能拍到很典型的靈山大佛到此一游的照片了。但是其實,有說法說了,有兩種地方不適合照相,一種是墓地,一種是寺廟……佛不太好照進照片的,這個我挺信的。
在往上,便是整個靈山景區(qū)的核心——靈山大佛了。靈山大佛的建成,使得神州呈“五方五佛”的格局——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云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
大佛的右手是施無畏印,這個我們之前說過了,而左手則是“與愿印”,意思是滿足你的愿望,保佑你平安快樂。而且,請大家要注意看啊,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不論你在什么地方看著大佛,他都是看著你的,安寧慈祥,真是“佛法無邊,無所不見”。
大佛是能夠上去的,乘坐電梯能夠上到蓮花臺上,然后去抱抱佛腳吧——話說我每次考試前都會去抱抱佛腳,偶有一次沒抱,便是敗北……掩面遁走ing。
從登云道下來,在杏壇廣場就有小交通,所以記得拿好你手上的票,不要搞丟了哦——。
從杏壇廣場往下一站,就是九龍灌浴了。
這個九龍灌浴,就應是靈山景區(qū)中最為震撼的演出了。廣場的是一個大型的群雕噴泉,主體是由四個威武的大力士托起的含苞待放的蓮花,底部是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龍和八位仙人環(huán)繞巨大的水池,噴泉的周圍還有八組鳳凰。
這個表演是取自佛教典籍《本行經(jīng)》,說的是佛祖釋迦摩尼一誕生時香花滿地仙樂飄飄,他一出生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7步,每走一步,地上便開出一朵蓮花,這個便是步步生蓮的來歷。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地下,唯吾獨尊。”這時,天空中突然出現(xiàn)了九條龍,吐出水柱,為其沐浴。
故事就是這樣,這個表演被稱為“九龍灌浴,花開見佛”,因為在《佛之誕》的音樂中,巨大的蓮花花瓣會緩緩的打開,一尊7.2米高的鎏金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從蓮花中緩緩升起,此時,九條龍的口中一齊噴射出數(shù)十米高的水柱,為太子佛像沐浴。此時,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百態(tài)千姿。太子佛像會環(huán)繞一周,象征著“佛光普照”。隨著音樂聲減弱,蓮花花瓣將包裹著太子佛像緩緩合攏。
演出結束后,周圍的八組鳳凰口中會流出凈水,稱為“八功德水”,即是“圣水”,大家能夠去喝一杯,據(jù)說能保佑平安。
如果你不是和我們一樣乘車進來的,那么這個地方也是個匯合點。我們反著介紹一下。
從門口通向九龍灌浴的這條大道稱為菩提大道,相傳佛祖是在菩提樹下得道的,所以菩提也象征著智慧。但是我們那里不太適合種菩提,所以都是用銀杏樹代替。大道的中央刻著7朵蓮花,取自步步生蓮。那里我扯個題外話,以后去看與佛有關的地方,你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幾乎隨處可見蓮花,不管大小不管形態(tài)。在大道的兩旁地上,刻著不斷云的花紋,這個是很傳統(tǒng)的中國式花紋,很多地方能見到,意為“不斷運”。
菩提大道往門口,能看見一個大型石牌樓,稱為五智門。門上方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組大字。六度就是學佛之人到達佛法大智慧的六種行為準則。
“布施”即為給予,無私且不求回報,佛教將布施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規(guī)、行為規(guī)范、社會公德。修行者要持有最基本的五種戒律:不殺生、不妄語、不邪淫、不偷盜、不飲酒。
“忍辱”是指我們處事要安心忍性,忍辱負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魯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業(y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精進”就是奮斗,凡成就事業(yè)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奮斗,要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
“禪定”是一種心性的修養(yǎng),提高專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專心致志,不輕易被各類事物誘惑。
“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說我們?yōu)槿颂幨乱v究大智慧,講究方法,不要蠻干,要圓融,也不要耍小聰明,要誠信。
五智門的每個柱子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獅子,寓意獅子吼,佛教中是法音傳播四方的象征。
好了,再往前就出門了,我們回到之前的九龍灌浴的廣場。這個廣場的周圍是轉經(jīng)廊,一共有108個轉經(jīng)筒。轉經(jīng)筒是藏傳佛教中祈福用的法器,轉經(jīng)一周等于誦經(jīng)一邊,功德無量。這個就好像在西北部看見的寺廟外面掛滿彩色的經(jīng)幡一樣,風吹過經(jīng)幡,便是在誦讀經(jīng)文。
再往前,能看見有很多鴿子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個紫銅鍛造的浮雕,記載著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相傳釋迦摩尼在長達6年的苦行之后,在菩提樹下打禪靜思,并發(fā)誓說“若不能洞悉宇宙萬物的道理,永遠不離開此座”。雕像的中間佛祖端坐,一手觸地,為“降魔印”,兩邊分別展示了魔王用權欲、財寶、美色來引誘佛祖,用誹謗來污蔑佛祖,用魔兵來恐嚇佛祖,而佛祖巍然不為所動,經(jīng)過了七天七夜,克服了金錢、權利、女色、恐懼、誹謗等障礙,最后大徹大悟了。
其實,佛教故事真的能聽出禪理,四大宗教之一是有道理的……。
我們的下一站,就是梵宮。
我第一次進這個地方的時候,真的給嚇到了,乖乖,那個氣勢,那個燒錢……。
我沒辦法形容梵宮,這個地方真的要親自去了才能體會……。
進入梵宮是要穿鞋套的,順著人流往前走,首先進入的門廳,漢白玉門廳上方的匾額上是描金的“靈山梵宮”四個字。門廳的兩邊有一對馱六牙白象,傳說釋迦摩尼投胎至母親腹中時就是乘坐六牙白象的,而且象在佛教中也象征著法力無窮的意思。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六牙白象,白象的六根牙齒象征著佛教中的六度,而四肢則象征著四如意。
白象的后面是一對近4米高的白木雕花瓶,是東陽木雕。東陽木雕是以平面為主的雕刻藝術,從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了,被稱為“國之瑰寶”。
門廳的正門平時是不開的,只有在有貴客到來時候才會打開,游覽一般是從兩邊的側門進去,進去便是廊廳。
來,進去之前,我們先深呼吸,因為里面太過于震撼。
廊廳是進入圣壇的通道,整個廊廳為拱頂結構,高18米,長約80米,中間由塔廳分隔,整個廊廳全是采用金絲楠木雕刻而成。廊廳兩旁是16根雕有東陽木雕的廊柱,而在廊柱之間是高達12米的《世界佛教傳法圖》,一共12幅,以時間為序列,以佛教的傳播、交流和當代佛教發(fā)展為主題,生動展示了佛教傳播、交流的歷史圖景以及佛教的豐富內涵。
廊廳頂部為方形套疊藻井,中央雕刻有立體蓮花圖案,各方形藻井整齊排列,布滿整個拱頂,讓人有一種舉首高望空曠遼闊的感覺。藻井七種顏色有節(jié)奏地變換,映照著卷棚間高懸的4組仕女飛天,她們容貌秀麗,體態(tài)豐盈、飛袖飄逸,或彈琵琶、或吹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攜彩云飛之欲出,讓人如臨仙境。
再往前走,便是塔廳。塔廳為八角形,四周墻面上裝飾有以“靜、信、孝、和”命名的木雕圖,形象的展示了佛教信仰的內涵。塔廳的中部,空間高度高達60米,仰天望去,頂蓋星光熠熠,繁星閃爍,空靈而深遠,仿佛置身于一片蒼穹之下。
廊廳的盡頭,是巨型琉璃畫《華藏的世界》,整幅畫是由106塊琉璃組成的,寬8米,高10米。琉璃是佛教“七寶”圣物之一,因為其“火里來,水里去”的工藝特點,被認為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除卻了琉璃,壁畫中還鑲嵌了黃金、翡翠、珊瑚、瑪瑙等“七寶”圣物12.8萬顆,涉及了多種中國傳統(tǒng)的手工藝技術。中間的毗盧舍那佛,內胎用了500公斤的白銀,外部則是15公斤的黃金。這幅壁畫算得上是梵宮的鎮(zhèn)館之寶了。
再過去,就是圣壇前廳,那里是由6個直徑近10米的穹頂構成的,由數(shù)十位代表當前敦煌壁畫創(chuàng)作最高水平的畫師歷時數(shù)月,將一幅幅神秘的敦煌壁畫呈此刻那里。
整個梵宮最重要的地方莫過于圣壇,那里是一個集會議、演出、參觀于一體的圓形場館,也是世界佛教論壇的主會場,在那里能夠舉行人的國際會議。圣壇的上方是高達30米的巨大穹頂,1500盞蓮花燈隨著電腦的控制,變化出多種多樣的顏色,那里建造者巧妙的設計,做到了“見光不見燈”的效果,讓人置身其中,感嘆奇妙無窮。
平時的日子,那里會有《吉祥頌》的演出,利用燈光、舞臺、音響,演繹了釋迦摩尼成為智者、覺者的過程,很值得一看。但是這個演出要看狀況的,如果靈山的梵宮有接待任務的話,演出是會暫停的。
主體參觀完,順著人群便可慢慢的出靈山了,這個梵宮足夠震撼了吧,進去的沒有不感嘆的。
出了梵宮,站在梵宮的廣場上,你能很清楚的看見靈山大佛、代表了汗傳佛教的建筑梵宮、代表了藏傳佛教的建筑五印壇城和代表了南傳佛教的建筑曼飛龍塔。
我們的下一站,便是五印壇城。
“五印”是之佛的五種手印,我們之前已經(jīng)提到了三種——施無畏印、與愿印和降魔印,此外還有說法印和禪定印?!拔逵 痹⒁夥鹫f法度生的五種方法和姿勢?!皦恰?,在梵語里叫曼荼羅,有會聚的意思,是供奉菩薩并且修行的場所。五印壇城占地約5000平方米,共計6層,是由藏族的能工巧匠嚴格按照傳統(tǒng)工藝建造的藏傳佛教風格建筑。
五印壇城周圍一片清澈的水面,就是香水海。佛教認為,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須彌山,周圍為八山八海所圍繞,除了第八海為堿水外,其他的均為八功德水,有清香之德,故稱為香水海。所謂的八公德,為澄清、清泠、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患、增益,這個我們在九龍灌浴的時候也遇見過,體現(xiàn)了佛法的精神特色和價值好處。
出了五印壇城,整個靈山景區(qū)也基本逛完了。別小瞧了這幾個景區(qū),連演出全部看完的話,你怎樣也得折騰個大半天,要是你還不坐游覽車,從早逛到晚都能夠。
大家好,那里就是靈山大佛,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
有一點是值得介紹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請你們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著你,關注著你。當你愈靠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大這是為什么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并不奇怪,那里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視覺差產生的效果??康木褪撬囆g魅力,或者說是雕塑家的藝術功力。
我們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風、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靈山大佛是分塊鑄造,然后再在現(xiàn)場將它們一塊塊地拼裝,焊接在一齊,使它到達天衣無縫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那里面包含著多少技術資料和多大的工作量呀!盡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銅佛的方法來說,那又不明白要省多少事了!
由于時間****,我在那里只能談兩個為什么。
第一個為什么是:安裝好的大佛,為什么是兩腳離地的。
這是因為靈山大佛的總體設計方案采用的就是整體懸掛方案。佛體銅壁板經(jīng)過拼裝焊接成整體以后,是透過副支架、主鋼架直接懸掛在像樓房一樣的鋼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總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塊銅壁板有23根。整個佛像相當于有四、五千只手從里面加以托著和拉著。這樣,銅壁板能夠鑄得盡可能的薄,節(jié)省銅料,經(jīng)濟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層銅壁板是離地的。
第二個為什么是:大佛頭上沒有看到避雷針,它能防雷嗎為什么。
大佛頭頂上如果裝上一根避雷針,像一根小辮子那樣翹在那里,當然不好看!其實,大佛頭上不是沒有避雷針,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針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個發(fā)髻。人們都明白避雷針務必是尖頭的,但是,在英國及其殖民地范圍內的避雷針都是鈍頭的。尖頭避雷針只能使自身免遭雷擊,卻保護不了鄰近地區(qū)也免遭雷擊。鈍頭避雷針的狀況就完全不同,它自身雖然遭到雷擊,但因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損害,但卻能以它為頂點,有效地展開一頂錐形保護傘,使傘下的物體免遭落雷的傷害。鈍頭避雷針更有利于構成閃電的通道。這樣,螺形發(fā)髻的頂端,豈不正好適宜!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背靠小靈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環(huán)境十分優(yōu)越。
靈山大佛佛體由1560塊鑄造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蓮花座的440塊,就剛好2000塊。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塊銅壁板的展開面積平均4——6平方米,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到達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偣埠挠勉~725噸,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35公里。并且還要將它們都打磨光,讓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跡來。壁厚為6-8毫米。再來看一下大佛的蓮花座,共有四層蓮花瓣組成,每層22瓣,共88瓣。凡捐資滿人民幣100萬元的,可在一片蓮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有一點是值得介紹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請你們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著你,關注著你。當你愈靠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大……這是為什么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并不奇怪,那里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視覺差產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藝術魅力,或者說是雕塑家的藝術功力。
我們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風、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靈山大佛是分塊鑄造,然后再在現(xiàn)場將它們一塊塊地拼裝,焊接在一齊,使它到達“天衣無縫”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那里面包含著多少技術資料和多大的工作量呀?!盡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銅佛的方法來說,那又不明白要省多少事了!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銅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日本人稱之為“國寶”,其實只有十幾米(14.8)高,當時鑄造它的時候,竟動用了260萬人,為當時日本全國人口的一半。我們建造靈山大佛,最多亦但是涉及到幾百人,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造成了。這靠的是現(xiàn)代科技手段,甚至還動用了航天技術。在那里還能夠找到許許多多個“為什么?”。因此,參觀靈山大佛,不僅僅能夠獲得視覺上的震撼,更能增長可不少科學知識。由于時間限制,我在那里只能談兩個“為什么?”
第一個“為什么”是:安裝好的大佛,為什么是“兩腳離地”的?
這是因為靈山大佛的總體設計方案采用的就是“整體懸掛”方案。佛體銅壁板經(jīng)過拼裝焊接成整體以后,是透過副支架、主鋼架直接懸掛在像樓房一樣的鋼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總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塊銅壁板有2——3根。整個佛像相當于有四、五千只手從里面加以托著和拉著。這樣,銅壁板能夠鑄得盡可能的薄,節(jié)省銅料,經(jīng)濟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層銅壁板是離地的。
第二個“為什么”是:大佛頭上沒有看到避雷針,它能防雷嗎?為什么?
大佛頭頂上如果裝上一根避雷針,像一根小辮子那樣翹在那里,當然不好看!其實,大佛頭上不是沒有避雷針,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針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個發(fā)髻。人們都明白避雷針務必是尖頭的,但是,在英國及其殖民地范圍內的避雷針都是“鈍”頭的。尖頭避雷針只能使自身免遭雷擊,卻保護不了鄰近地區(qū)也免遭雷擊。鈍頭避雷針的狀況就完全不同,它自身雖然遭到雷擊,但因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損害,但卻能以它為頂點,有效地展開一頂錐形保護傘,使傘下的物體免遭落雷的傷害。鈍頭避雷針更有利于構成閃電的通道。這樣,螺形發(fā)髻的頂端,豈不正好適宜?!
在沒有建靈山大佛之前,中國已經(jīng)有四尊大佛,分別是北方的山西大同云岡大佛、中原的洛陽龍門大佛、西方的四川樂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惟獨東方還沒有大佛。
靈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層,集聚著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進底層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館,順“清涼世界”拾級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館“鎮(zhèn)館之寶”——漢代金絲楠木雕刻的北京萬壽山五百羅漢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藝術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之后可乘電梯上蓮花寶座,參與“平安抱佛腳”活動,抱抱佛腳,一生平安。
抱過佛腳,從樓梯下到中層隨喜堂,堂內可博覽佛教法器,欣賞佛教詩畫,聆聽佛教經(jīng)典,還可參加祈愿貼金、佛光普照等特色佛教文化活動。上層萬佛殿內,供奉有近萬尊靈山大佛的真身小佛像,萬佛朝宗,氣勢恢弘。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愿靈山大佛給大家?guī)盱`氣、福氣、運氣!歡迎大家再來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