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是對過去的記錄和總結(jié),也是為未來的規(guī)劃和目標鋪墊。3.總結(jié)應該突出重點和亮點,避免冗長和重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藝術(shù)欣賞指南,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欣賞藝術(shù)作品。
秋雨寫景散文篇一
秋意漸濃,雨總是淅淅瀝瀝的飄個不停。尤其是夜,秋雨總是輕輕的下著。
喜歡在夜里聽雨,獨自一人,靜靜地伏在窗前,開著窗,任由雨絲飄進來,滋潤自己的心靈。
窗外夜幕中,山峰錯落而立,連綿起伏,像一幅墨染的畫卷。看不見雨絲,卻能聽出細微的呢喃聲。那是一根根琴弦,在微風中悠悠的彈撥著,如歌如詩,讓人心醉。每每在夜里聽到這樣的細雨,一種美好親切的感覺頓從心底涌起,隨風融化在這綿綿秋雨中了。
獨自沉醉在秋雨中,心也跟著雨絲飛舞,時喜時憂。
如此柔和的秋雨,讓我輕易回想起如煙往事,或埋在心靈荒冢深處的多姿歲月。雨聲韻律柔美,使我身心放松,就連呼吸也變動輕微均勻。墨綠色的夜,輕舞著透明的雨。在清虛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覺到了秋雨的呢喃,感覺到了秋雨的韻律,領(lǐng)悟到我的情感和秋雨飄飛的相依相融。在這樣的秋雨之夜,只要微闔雙眸,凝神動情,好像是在聽著低徊幽美的古琴曲,賞著飄逸如夢的小詩。
秋雨潺潺,手里捧著詩集而讀,雨絲輕輕的灑在臉上,靜心凝思,猶如徜徉于恬淡怡然的江南古鎮(zhèn)。
秋雨也會令我傷感。
有時,莫名的覺得秋雨是一個憂傷的靈魂在哭泣。一顆敏感的心,用秋雨瀟索串成,花樣年華,又有誰能經(jīng)得起,幾番秋雨纏泣。我繼而沉溺于樂律悠揚的秋聲里,陶醉在古道西風的秋思中。
秋雨年年不知疲倦的下著,無私的滋潤著大地,洗滌著人心。想那晶瑩的雨滴,飄落大地后,有的則被植物吸收,被人類使用或者是污染,永遠消失在自然界中。有的仍凝成云,成為新的一滴雨,重復著落入大地,蒸發(fā)上天,凝結(jié)成云……那人呢?人死后不能復生,有些雨滴,千年萬年仍是一滴雨。人就不能了。日子如雨般落下,但不會重復,一地的茫然和短暫。
秋日雨呢喃,淅淅瀝瀝,心朗如舊。
秋雨寫景散文篇二
七轉(zhuǎn)八彎,從簡樸的街市走進了一個草木茂盛的所在。臉面漸覺滋潤,眼前愈顯清朗,也沒有誰指路,只向更滋潤、更清朗的去處走。忽然,天地間開始有些異常,一種隱隱然的騷動,一種還不太響卻一定是非常響的聲音,充斥周際。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即至,渾身起一種莫名的緊張,又緊張得急于趨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還是被它吸去的,終于陡然一驚,我已站在伏龍館前,眼前,急流浩蕩,大地震顫。
即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里這樣強烈地領(lǐng)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會,聚會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這里的水卻不同,要說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fā),合在一起比賽著飛奔的力量,踴躍著喧囂的生命。這種比賽又極有規(guī)矩,奔著奔著,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為二,直竄出去,兩股水分別撞到了一道堅壩,立即乖乖地轉(zhuǎn)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堅壩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據(jù)筑壩者的指令來一番調(diào)整……也許水流對自己的馴順有點惱怒了,突然撤起野來,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這樣越是顯現(xiàn)出一種更壯麗的馴順。已經(jīng)咆哮到讓人心魄俱奪,也沒有一滴水濺錯了方位。陰氣森森間,延續(xù)著一場千年的收伏戰(zhàn)。水在這里,吃夠了苦頭也出足了風頭,就像一大撥翻越各種障礙的馬拉松健兒,把最強悍的生命付之于規(guī)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眾目睽睽??丛瓶挫F看日出各有勝地,要看水,萬不可忘了都江堰。
《文化苦旅都江堰》。
一走出小小的縣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沒有,連一個皺折也找不。
到。在別地趕路,總要每一段為自己找一個目標,盯著一棵樹,趕過去,然后再盯著一塊石。
頭,趕過去。在這里,睜疼了眼也看不見一個目標,哪怕是一片枯葉,一個黑點。于是,只。
好抬起頭來看天。從未見過這樣完整的天,一點也沒有被吞食,邊沿全是挺展展的,緊扎扎。
地把大地罩了個嚴實。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
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風也停了,陽光很好。沒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這樣快,才片刻,地上已見斑。
斑沙底,卻不見濕痕。天邊漸漸飄出幾縷煙跡,并不動,卻在加深,疑惑半晌,才發(fā)現(xiàn),那。
是剛剛化雪的山脊。
《文化苦旅陽關(guān)雪》。
《文化苦旅》廬山三疊泉。
腳下突然平實,眼前突然空闊,怯怯地抬頭四顧,山頂還是被我爬到了。完全不必擔心棲宿,西天的夕陽還十分燦爛。夕陽下的綿綿沙山是無與倫比的天下美景。光與影以最暢直的線條流瀉著分割,金黃和黛赭都純凈得毫無斑駁,像用一面巨大的篩子篩過了。日夜的風,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蕩,那是極其款曼平適的波、不含一絲漣紋。于是,滿眼皆是暢快,一天一地都被鋪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凈凈。色彩單純到了圣潔,氣韻委和到了崇高。為什么歷代的僧人、俗民、藝術(shù)家要偏偏選中沙漠沙山來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其他洞窟?站在這兒,我懂了。我把自身的頂端與山的頂端合在一起,心中鳴起了天樂般的梵唄。
剛剛登上山脊時,已發(fā)現(xiàn)山腳下尚有異相,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鳥瞰一過,此時才敢仔細端詳。那分明是一彎清泉,橫臥山底。動用哪一個藻飾詞匯,都會是對它的褻瀆。只覺它來得莽撞,來得怪異,安安靜靜地躲坐在本不該有它的地方,讓人的眼睛看了很久還不大能夠適應。再年輕的旅行者,也會像一位年邁慈父責斥自己深深鐘愛的女兒一般,道一聲:你怎么也跑到這里!
文化苦旅《沙山隱泉》。
開始見到過一個茶莊,等到順著茶莊背后的山路翻過山,就再也見不到房舍。山外的一切平泛景象突然不見,一時涌動出無數(shù)奇麗的山石,山石間掩映著叢叢簇簇的各色林木,一下子就把人的全部感覺收服了。
《文化苦旅寂寞天柱山》。
秋雨寫景散文篇三
我第一次去羅馬,約了一幫友人,請一位大家都認識的特殊友人蔣憲陽先生帶隊。蔣憲陽的特殊,在于他原本是上海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因熱愛意大利美聲唱法而定居羅馬多年。他先開車到德國接我們,然后經(jīng)盧森堡、法國、摩納哥去意大利,一路上見到雕塑、宮殿無數(shù),但只要我們較長時間地駐足仰望,他就豎起一根手指輕輕搖動,說:“不,不,要看羅馬的,那纔是源頭。”我們笑他過分,他便以更自信的微笑回答,不再說話。但是一進羅馬就反過來了,沉默的是我們,大家確實被一種無以言喻的氣勢所統(tǒng)懾,而他則越來越活躍,每到一個地方滿臉都是反問:“怎么樣,我沒說錯吧”
今天我再次叩訪羅馬已有思想準備,伙伴們聽了我的介紹也精神抖擻,只想好好地領(lǐng)受一座真正偉大的城市。但是,誰能想到,最讓人驚訝的事情發(fā)生了。
伙伴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呆看半晌,便回過頭來看我,像是在詢問怎么回事,但他們立即發(fā)現(xiàn),我比他們更慌神。
原來,眼前的羅馬幾乎是一座空城。這怎么可能?家家商店大門緊閉,條條街道沒有行人。千年城門敞然洞開,門內(nèi)門外闃寂無聲。城門口也有持劍的衛(wèi)兵,但那是雕塑,銅肩上站著一對活鴿子。
即便全城市傾巢出征,也不會如此安靜。即便羅馬帝國慘遭血洗,也不會如此死寂。
當然偶爾也從街角冒出幾個行人,但一看即知也是像我們這樣的外國來訪者,而不是城市的主人。好不容易見到兩位老者從一間屋門里走出來,連忙停車詢問,纔知,昨天開始了長假期,大家全都休假去了。據(jù)說,五千八百萬意大利人這兩天已有三千萬到了國外。
歷來羅馬只做大事。我站在空蕩蕩的大街上想,這寬闊的路,這高大的門,這斑駁的樓,曾經(jīng)見過多少整齊的人群大進大出啊,今天,這些人群的后代浩蕩離去,大大方方地把一座空城留給我們,留給全然不知來路的陌生人,真是大手筆。
站在這里,我突然領(lǐng)悟,為什么中國唐代劉禹錫寫石頭城的四句詩會在人們心中形成那么大的氣魄,以至連大詩人白居易讀了都說“吾知后之詩人,不復措辭矣”。這四句詩是:“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比朔Q此詩得力于懷古,我說天下懷古詩文多矣,劉禹錫獨擅其勝,在于營造了一個空靜之境,惟此空靜之境,纔使懷古的情懷上天入地,沒有邊界。
今天羅馬的空靜之境,不是出于詩人營造,而是一種實在。一座實實在在的石頭城,一座曾經(jīng)屬于愷撒、奧古斯都、圖拉真和哈德良的石頭城。這種可觸摸的空,可諦聽的靜,任什么詩也不可比擬。
營造如此空靜之境的`,是全體羅馬市民。這纔猛然記起,一路上確有那么多奇怪的車輛逆著我們離城而去。有的拖著有臥室和廚炊設備的房車,有的在車頂上綁著游艇,有的甚至還拖著小型滑翔機??傊麄兪菑貜氐椎椎匦菁偃チ?。
秋雨寫景散文篇四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夢歸后。
在昏暗的燈光下,詩人的離愁別緒全融入了這絲絲的雨中,顯得格外空靈。雨打芭蕉的聲音,也總會讓人體味到一種淡淡的憂傷。在詩人的屋檐上,濺起晶瑩的淚,是冰清的,也是易碎的。人的心靈亦是如此,在那漫漫的長夜里,茫茫的秋雨中,孤獨卻總是不安分的,它燃燒了詩人那一顆不安分的心,舉起一盞悲燈,憶起紅塵往事,悵悵獨飲,踽踽吟誦,相知相許的也只有這似曾相識的秋雨。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江闊云低,幾多西風,幾多雨,千年的絲竹,一派昆侖玉碎宛若鳳鳴的靡音,氤氳的縈繞在江南水鄉(xiāng),又飄蕩在絲綢故古道。那哀鳴的孤雁落在烏篷船上,而大漠的駱駝卻馱著古紅的落日,虔誠而翩然遠行,隱逸在秋雨的帷幕之中。
飄逸在空中的絲絲雨稠輕輕的滑落在人間的每個角落,悠然地欣賞著蘇月的清揚,愜意地品味著陶菊的芬芳。在亭臺水榭之間獨坐,撫琴悠悠,聆聽著縷縷清音,不禁讓人產(chǎn)生對前世堵塞迷惘?;蛟S,我是個漁人,在碧波萬頃上漁個晚唱;又或許,我是個農(nóng)夫,在青山之中劈柴牧羊。在這雨絲之中,我也只能挽一袖行云做伴,掬一捧流水為友,共同融入這千古的幽愴。
在瀟瀟秋雨之中,層林盡染,漫江碧透。滿山的楓葉,流露出一種紅色的暗香,似在濾過的光線中盈盈浮動。也許只有秋雨才能讀懂紅楓的妙音禪機。待到山頭吐月,清光從虛掩的門縫中給逼了進來。推窗而視,宛若米氏章法,如云似霧,給秋雨中的樓臺更添幾分朦朧。
和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一晚飄過的落葉,蕩起一夜的漣漪。
一夜輕剪的燭影,留下一抹輕輕的凝重。
秋雨只夜,一間獨屋,一只紅燭,清燈黃卷,洋溢著淡淡墨香,把紅塵萬丈拒之門外。在干瘦的.燭火下,照亮孤寂的心靈;在朦朧的月光里,超脫塵世的猥瑣;在無邊的秋雨中,洗滌人生的罪惡。
閱盡春草的蔥蘢,夏花的絢爛,揭開秋雨的一簾幽夢,才發(fā)現(xiàn)那瀟瀟的雨絲早已灑落心底,縈回夢中,穿越前世與今生,傳承生命的牧歌,撫慰心靈躁動。
窗外,遠行的秋雨依舊從容。
秋雨寫景散文篇五
廣豐有三巖,東巖、西巖、白花巖。東巖位列榜首,但是多年來,東巖的名氣并沒有白花巖那么大。至于西巖,在什么地方,我沒有搞清楚,有待進一步考察。東巖和東巖寺,是不同的概念,東巖僅是一個地理名詞,而東巖寺則灌輸了歷史文化內(nèi)涵,深不可測。
廣豐中學夕陽紅旅游團團長毛福生早有預告,說是要組團去東巖游玩,我報了名之后就等待這一天。11月25日上午9點,我們一行共20名游客分乘五輛小車,駛出永豐,駛向關(guān)里東巖。
我照舊坐姚老師的車,紹華等人各人一輛,之光對進山道路不熟悉,就把車讓給季芳開,車隊一路順風,直達關(guān)里水庫。到了關(guān)里水庫底,暫停休息,等最后一輛到齊之后,五輛車才慢悠悠地向山頂迤邐行進。山并不高,路也并不遠,汽車隨山勢左彎右拐,到了一個可以停車的空闊地。前車有人說,下車吧,快要到了,只有二里路。于是,大家呼嚕嚕地下了車,一路步行。庭暖說,以前釣魚時來過這里,從這里到東巖不過二里路。有幾個年齡偏大的和腿腳不便的繼續(xù)坐車,剩下的全部走路。
一路走一路說話,不覺就過了十幾分鐘,二里路也走完了,東巖并沒有到,庭暖說,快了,最多還有二里路。幾個女同志也喜歡走路,所以也沒有覺得累,又過了十幾分鐘,又走過了二里多路,看到了一塊牌子,寫著離東巖1.5km,哎,不是說好的二里路嗎?走了半個小時,還有三里。這時,人們真的有點累了,大家喘著氣,繼續(xù)走,反正只有三里,公里牌不會說慌的吧。我們開始懷疑庭暖開始說的二里路有點蒙人,但并沒有埋怨庭暖的意思,況且走走也有好處,可以更多的游山觀景?,F(xiàn)在是上坡路,水泥公路還是剛修的,有四、五米寬,肯定是為了東巖的旅游而修建的'吧,前面有一大塊空地,是做停車場用的,可以停下十幾輛大巴。
山路兩旁長滿了各種樹木,以松樹居多,還有野花閑草,到處碧綠蒼翠,郁郁蔥蔥,路邊的山茶樹開滿白色的花朵。庭暖又說了,這花里有花蜜,折一枝“莨萁”,抽去里面的芯,可以當作吸管,吸取茶花里面的蜜糖。我們沒有去折“莨萁”芯,也就沒有辦法去吸花蜜,只是照了幾張相片。再住前走,看到好多叢黃色的野菊花正在竟相怒放,燦爛奪目,葉文和季芳又不停地拍照,她們想把這里的美麗鎖進自己的手機。
東巖終于到了,但是映在我們眼簾的是一派繁忙的建設景象。除了修路,巖前正在修建鋼筋水泥的建筑物,可能是擴建佛殿吧,目前還沒有完工。大家來到巖洞前,抬頭看見高大的丹霞風貌的巨大巖石凌空傲立,凸出天外,高不可測,內(nèi)含廣闊的空間,左右約幾十米長,前后也有十幾米進深。先人就在此洞天福地修建寺廟,供奉菩薩,是為東巖寺!
寺內(nèi)香火繚繞,金佛燦燦。巖壁上鐫刻有人物圖畫,還有不少詩詞?!皷|巖寺”三個大字格外醒目,另有一處大書“書聲巖”三字,也令人矚目。我仔細看那題字,繁體行楷,蒼勁有力,可能因年久風化,為便于辨認,有人用墨線勾畫出字的輪廓,可惜不知是那個大家所書,留待今后查考。巖壁上的詩詞因字跡不清,拍照之后我發(fā)給潘維新老師辯認,老師回復說,這是明代夏尚樸對東巖五溪的題詩,一共有五首,是描寫東巖五溪勝景的詩。
據(jù)《廣信府志》記載:“東巖,廣豐南,即虹橋其下,水清石瘦,風景殊佳,地有五溪之勝,夏東巖讀書其處。”巖前有“東巖寺”,建于宋末(約12)。夏東巖,即夏尚樸(1466~1538年),字敦夫,號“東巖”,人稱東巖先生,廣豐廿三都人氏。明正徳辛未進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曾在東巖讀書,寫有《詠東巖諸溪》七絕五首流傳于世,現(xiàn)抄錄如下:
詠東巖諸溪。
(明)夏尚樸。
雙溪。
二水縈紆翠夾煙,山中流出白云前。
何人結(jié)屋臨溪曲,兩派風湍落枕邊。
桃溪。
白云深處是桃溪,溪上無人花自飛。
片片莫隨流水去,山中恐惹世人知。
梅溪。
云谷曾題海峽詩,青山今日見梅溪。
恨無佳句追芳躅,留與他年話此時。
松溪。
風潭百尺水溶溶,潭上亭亭萬樹松。
坐待夜深明月上,一溪寒影走虬龍。
竹溪。
沙村翠竹帶清流,竹下還堪系小舟。
我愛主人渾不俗,碧云深處臥高秋。
東巖前有雙溪、桃溪、梅溪、松溪、竹溪蜿蜒流過,即東巖五溪之勝。現(xiàn)因關(guān)里水庫建設之后,五溪疑被淹沒在水庫之中,故現(xiàn)在難見蹤影。
離開東巖時,廟里的人員告訴我們,可以從側(cè)面小路直接進入另一巖寺,約有二里路。我們一聽,又是一個二里路,二里復二里,二里何其多!怕又是蒙人的吧,我們從上山,經(jīng)歷過許多個二里,不過那人說,不會,出家人不打誑語。前面坐車上山的那批同伴,早于我們出發(fā)去那邊的西巖寺了。我們也不急,慢慢地沿環(huán)巖小路行走,說是小路,也不難走,一路與花草為伴,倒也快樂無比。
大約走了一里多路,眼前豁然開朗,季芳說,這就是關(guān)里水庫。一眼望去,青山如黛,湖水如碧,眼前的世界竟如此美麗。季芳說,要是在這里建一個觀景臺,不知要迷倒多少旅友。我們拿起手機,不停地拍攝著這旖旎風光。
不一會,西巖寺到了,通過一座院門,我們進入到大殿,禮遇了寺內(nèi)的金佛,品嘗了寺內(nèi)的桔子。聽這里的守門人說,這個寺廟建于三十幾年前,她現(xiàn)在四十多歲,一直和母親駐守此廟。說是西巖寺,史書上也無記載,只是后人按東巖的背面即為西巖的邏輯,塑了幾尊佛像供人膜拜,并自稱西巖寺。但經(jīng)察看,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有任何歷史文化沉淀,找不到象東巖那樣的滄桑??梢钥隙?,這不是“廣豐三巖”之“西巖”,而那個與東巖、白花巖齊名的西巖,應另有所屬處。
道路修得還不錯,一般技術(shù)的司機都可以毫無擔心的上山。離開西巖寺,我們第二批游人仍步行下山。在寬闊的新路上,葉文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我也不失時機地拍攝了下來,發(fā)給群里的朋友觀賞。大家看了都異口同聲地稱贊她的歌唱得好,堪比宋祖英,葉文聽了也很高興。又走了二里多路,找到了我們的車,上車之后,一路無阻,半個多小時即回到“闊別”了半天的廣豐。
到家之后,回想東巖之行,感覺獲益非淺。在查找資料準備寫這篇游記之時,又看到了二篇詩文,和東巖有關(guān),一并錄于后,以彰顯東巖之形象。
其一。
游東巖。
(明)夏尚樸。
地僻門常閉,人閑晝自清,
石門相對坐,搔首聽泉聲。
夏公之詩生動而直接地道明東巖地僻人稀,名聲傳播不遠的事實。想想也是,雖為廣豐本地人,但到此一游者,竟然寥寥。
其二。
踏莎行·關(guān)里東巖。
徐敬恩。
茂林修竹,崎嶇小道。水清石瘦白云繞。山半巨巖如廣廈,信是鬼斧神工造。
巖前五溪,清流浩渺。夏公有詩廣稱道,東巖寺內(nèi)鐘磬聲,惹得林中鴉雀噪。
徐公者,乃廣豐當今著名的文人學者,著述頗豐,猶善詩詞,大部分作品收入《西山談薈》一書中。
11。26。
秋雨寫景散文篇六
不知為什么,對秋天一直喜歡不起來。那漫天飄飛的黃葉,一陣緊似一陣的西風,還有成群結(jié)隊急急南歸的大雁,無不給人一種肅殺、蕭條和凄清之感。
秋來偏逢連陰雨。幾日連綿的秋雨讓心情亦如這天氣一樣陰沉煩悶,慘淡而凄涼。
下午四點多鐘,雨小了許多,細雨蒙蒙,我獨自撐著把傘走進了離宮。雨中的離宮真是別有一番意境。不見了往日的游人如織,也失去了晴天的喧囂熱鬧,濕漉漉的路上似乎只有我一個人,踏著水漬躑躅而行。
湖上煙波浩渺、雨點千層;林間雨打樹葉、簌簌有聲。湖東那一大片荷花,雨中似乎分外翠綠與嬌艷。雨滴落在荷葉上,一瞬間變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從葉子上滾落下來,再也尋它不見;荷花只稀稀落落的幾枝,隱在無窮的碧葉之間,閃閃爍爍、有些孤伶冷艷;碩大的蓮蓬已挺出了不少,高高地在雨中晃動,似乎是在向別人炫耀著自己果實的飽滿。
一個七八歲大小的男孩,手拿個小網(wǎng)抄在湖邊撈著什麼,他東撈一下西撈一下,撈了半天卻一無所獲,渾身早已淋得透濕,但他并未放棄,依然神情專注地撈著,他似乎堅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旁邊,他的母親打著把傘靜靜地用欣賞的目光注視著兒子。一個執(zhí)著的男孩,一位可敬的母親,真是秋雨中的一幅風景啊!
雨還淅淅瀝瀝的滴個不停,褲子已濕了半截。前面石臺上,一位老爺子也打著把傘,一邊走圈一邊哼唱著京戲,老人似乎已完全沉浸在戲劇所演繹的歷史情景中了,一邊唱著一邊還比量著,甚至一會兒把雨傘都當成了刀槍劈刺出去,全然忘記了雨點打濕了花白的頭發(fā)。老人聲音并不洪亮,唱的也難免荒腔走板,但那一臉的專著,全身心的陶醉,令人肅然起敬,同時也讓我羨慕不已。
從離宮出來時,山朦朧、水朦朧的,回頭向水心榭望望,早已是人寂亭空了。
秋雨寫景散文篇七
人真是奇怪,蝸居斗室時,滿腦都是縱橫千里的遐想,而當我在寫各地名山大川游歷記的時候,倒反而常常有一些靜定的小點在眼前隱約,也許是一位偶然路遇的老人,也許是一只老是停在我身邊趕也趕不走的小鳥,也許是一個讓我打了一次瞌睡的草垛。有時也未必是旅途中遇到的,而是走到哪兒都會浮現(xiàn)出來的記憶亮點,一閃一閃的,使飄飄忽忽的人生線絡落下了幾個針腳。
是的,如果說人生是一條一劃而過的線,那末,具有留存價值的只能是一些點。
把那些枯萎的長線頭省略掉吧,只記著那幾個點,實在也夠富足的了。
為此,我要在我的游記集中破例寫一枝花。它是一枝臘梅,地處不遠,就在上海西郊的一個病院里。
它就是我在茫茫行程中經(jīng)常明滅于心間的一個寧靜光點。
步履再矯健的人也會有生病的時候,住醫(yī)院對一個旅行者來說可能是心理反差最大的一件事。要體力沒體力,要空間沒空間,在局促和無奈中等待著,不知何時能跨出人生的下一站。
看來天道酬勤,也罰勤。你們往常的腳步太灑潑了,就驅(qū)趕到這個小院里停駐一些時日,一張一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習慣不習慣。
那次我住的醫(yī)院原是一位外國富商的私人宅邸,院子里樹木不少,可惜已是冬天,都凋零了。平日看慣了山水秀色,兩眼全是饑渴,成天在樹叢間尋找綠色。但是,看到的只是土褐色的交錯,只是一簇簇相同式樣的病房服在反復轉(zhuǎn)圈,越看心越煩。病人偶爾停步攀談幾句,三句不離病,出于禮貌又不敢互相多問。只有兩個病人一有機會就高聲談笑,護士說,他們得的是絕癥。他們的開朗很受人尊敬,但誰都知道,這里有一種很下力氣的精神支撐。他們的談笑很少有人傾聽,因為大家拿不出那么多安慰的反應、勉強的笑聲。常常是護士陪著他們散步,大家遠遠地看著背影。
病人都喜歡早睡早起,天蒙蒙亮,院子里已擠滿了人。大家趕緊在那里做深呼吸,動動手腳,生怕天亮透,看清那光禿禿的樹枝和病懨懨的面容。只有這時,一切都將醒未醒,空氣又冷又清爽,張口開鼻,搶得一角影影綽綽的清晨。
一天又一天,就這么過去了。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覺得空氣中有點異樣,驚恐四顧,發(fā)現(xiàn)院子一角已簇擁著一群人。連忙走過去,踮腳一看,人群中間是一枝臘梅,淡淡的晨曦映著剛長出的嫩黃花瓣。趕近過去的人還在口中念叨著它的名字,一到它身邊都不再作聲,一種高雅淡潔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懾住。故意吸口氣去嗅,聞不到什么,不嗅時卻滿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秋雨寫景散文篇八
處暑過后,小城下了多場秋雨,有時陣雨猛烈,電閃雷鳴;有時細雨纏綿,絲絲縷縷。雨點灑落在窗外,聲音清脆而有節(jié)奏,如笙歌慢板,如琵琶輕彈,細細的雨絲織出薄薄的霧紗,朦朦朧朧地籠罩在天地之間。我那不滿足歲的小孫子才不管是否下雨呢,依然鬧騰著要下樓,無奈,只好撐起一把傘,走出家門漫步在雨中,任雨絲飄過身邊,好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聽到雨聲,小人伊伊呀呀不知在說什么,手舞足蹈地,顯然是很喜歡走在雨中的感覺!
徜徉在雨中,一陣涼風吹來,一份淡然地清涼,一縷風輕雨緩的平和。我的眼前仿佛是一幅水墨畫滋潤在水氣里,氤氳在涼風中。雨在風中,風在雨中,雨也瀟瀟,風也綿綿。應該說秋雨是秋天的美麗風景,當然,秋天更多的日子里是秋高氣爽,風清云淡,那燦爛了一個火熱季節(jié)的片片落葉,又在悄悄醞釀著另一個綠色的夢幻。
雨傘叮咚,一滴又一滴,一聲又一聲,敲打著樓頂,敲打著花木,敲打著冬天的門檻。點點滴滴的秋雨,似是一篇抒情散文,凝重而緊湊。即有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婉轉(zhuǎn),也有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感言,更有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的清韻,讓季節(jié)變幻的心情更加坦然。
秋雨淅淅瀝瀝,雨水的靈氣與滋潤,纏綿著秋葉的迷離。陣陣秋雨如一只畫筆,盡情描繪大自然的美麗。把銀杏樹涂抹成黃色,把楓樹染成紅色,把田野鋪成一片金黃,把心情沖刷得坦坦然然。
觸摸秋雨,飄舞著的是四季最浪漫的風景,灑下的是四季最厚重的溫馨,使人感受到一種恬淡,一種平靜。沉溺在秋雨的溫馨中,欣賞著每一滴淌過花瓣的雨珠和金秋的碩果。
星移斗轉(zhuǎn),季節(jié)更迭,這是自然規(guī)律。我想,如果少了秋雨纏綿,就少了秋天的那份韻味,少了秋天那份收獲的激情。撐著傘行走在秋雨中,飄飄灑灑的雨絲從傘上掠過,然后落在地上激起朵朵水花,那如詩如畫的秋雨總是那么令人釋懷。
俗語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一層棉。在這如煙似霧的秋雨中行走,用心情渲染起秋風,然后沉浸在秋雨中,感受秋雨的清冷與纏綿。讓秋天的惆悵遠離自己的思緒。
秋雨寫景散文篇九
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位可稱之為“貶官文化”。隨之而來,許多文化遺跡也就是貶官行跡。貶官失了寵,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劇意識也就爬上了心頭;貶到了外頭,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與山水親熱。這一來,文章有了,詩詞也有了,而且往往寫得不壞。過了一個時候,或過了一個朝代,事過境遷,連朝廷也覺得此人不錯,恢復名譽。于是,人品和文品雙全,傳之史冊,誦之后人。他們親熱過的山水亭閣,也便成了遺跡。地因人傳,人因地傳,兩相幫襯,俱著聲名。
例子太多了。這次去洞庭湖,一見岳陽樓,心頭便想;又是它了。1046年,范仲淹倡導變革被貶,恰逢另一位貶在岳陽的朋友股子京重修岳陽樓罷,要他寫一篇樓記,他便借樓寫湖,憑湖抒懷,寫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陽樓記》。直到今天,大多數(shù)游客都是先從這篇文章中知道有這么一個樓的。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優(yōu),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已成為一般中國人都能隨口吐出的熟語。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樓,已被這篇文章重新構(gòu)建。文章開頭曾稱頌此樓“北通巫峽,南極瀟湘”,于是,人們在樓的南北兩方各立一個門坊,上刻這兩句話。進得樓內(nèi),巨幅木刻中堂,即是這篇文章,書法厚重暢麗,灑以綠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題詠,心思全圍著這篇文章。
這也算是個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觀被寫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觀。借之現(xiàn)代用語,或許可說,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罷。在這里,中國文學的力量倒顯得特別強大。
范仲淹確實是文章好手,他用與洞庭湖波濤差不多的節(jié)奏,把寫景的文勢張揚得滾滾滔滔。游人仰頭讀完《岳陽樓記》的中堂,轉(zhuǎn)過身來,眼前就會翻卷出兩層浪濤,耳邊的轟鳴也更加響亮。范仲淹趁勢突進,猛地遞出一句先優(yōu)后樂的哲言,讓人們在氣勢的卷帶中完全吞納。
地是,浩森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騷客胸襟的替身。人們對著它,想人生,思榮辱,知使命,游歷一次,便是一次修身養(yǎng)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但是,洞庭湖沒有這般小。
范仲淹從洞庭湖講到了天下,還小嗎?比之心胸揪隘的文人學子,他的氣概確也令人驚嘆,但他所說的天下,畢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統(tǒng)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優(yōu)耶樂耶,也是丹墀金鑾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這里,儒家的天下意識,比之于中國文化本來具有的宇宙意識,逼仄得多了。
而洞庭湖,則是一個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這么想著呢,范仲淹身后就閃出了呂洞賓。岳陽樓旁側(cè),躲著一座三醉亭,說是這位呂仙人老來這兒,弄弄鶴,喝喝酒,可惜人們都不認識他,他便寫下一首詩在岳陽樓上:
朝游北海暮蒼梧,
袖里青蛇膽氣粗。
三醉岳陽人不識,
朗吟飛過洞庭湖。
他是唐人,題詩當然比范仲淹早。但是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跡掩蓋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呂詩放在一起讀,真是有點“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莊與頑潑,執(zhí)著與曠達,悲壯與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對著這么大個洞庭湖,難道就許范仲淹的朗聲悲抒,就不許呂洞賓的仙風道骨?中國文化,本不是一種音符。
呂洞賓的青蛇、酒氣、縱笑,把一個洞庭湖攪得神神乎乎。至少,想著他,后人就會跳出范仲淹,去捉摸這個奇怪的湖。一個游人寫下一幅著名的長聯(lián),現(xiàn)也鐫于樓中: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guān)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史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滄然淚下。
他就把一個洞庭湖的復雜性、神秘性、難解性,寫出來了。眼界宏闊,意象紛雜,簡直有現(xiàn)代派的意韻。
那么,就下洞庭湖看看罷。我登船前去君山島。
這天奇熱。也許洞庭湖的夏天就是這樣熱。沒有風,連波光都是灼人燙眼的。記起了古人名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樓”,這個“蒸”字,我只當俗字解。
丹納認為氣候?qū)ξ幕袥Q定性的影響,我以前很是不信。但一到盛暑和嚴冬,又傾向于信。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是九月十五日,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
秋雨寫景散文篇十
秋天的雨,連綿不絕,猶如一只精靈,來的悄然無聲,讓人感覺非常的清爽。
漫步在連綿的雨中,合上傘,讓雨滴在身上跳躍,歡歌。
秋日的精靈啊,是那么的美麗,但它在給人以美感的同時,卻又讓人感到悵惘,讓人憑空多出一份傷感。
它跳躍的舞步,召喚秋天的到來,它滴答的歌聲,催促著果實的成熟。
秋雨是秋天辛勤的使者。秋雨給秋天帶來了豐收,秋雨給城市帶來了生機,給山間帶來了清新。它始終都在無私的奉獻自己。
這場秋雨,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秋天那金黃的麥穗,累累的果樹和農(nóng)民們那喜悅的笑容。讓我想起那麥粒的麥香,水果的香甜。
雖然它把綠葉變黃并且擊打下來,把光熱的夏驅(qū)趕走,帶來寒冷的序幕,但是它帶來了豐收,麥子全身上下都結(jié)滿了鼓鼓的麥穗,好象一只只小巧玲瓏的鈴鐺,在微風細雨中歡快地翩翩起舞。秋雨全籠罩在一片金黃色當中,朦朦朧朧,若隱若現(xiàn),美麗極了。
秋雨飛灑進小溪,小溪帶著新的血液順著山腳流進小河,秋雨落在清澈的小河上,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漣漪。
秋雨沙沙地下著,這是她在演奏,她奏黃了一片片稻田,又奏黃了一串串香蕉,奏出了遍地金黃,奏出了象征成熟,豐收的秋色。
?。∏镉?,愿你奏出更宛轉(zhuǎn)的節(jié)奏,奏出新的樂曲!
秋雨寫景散文篇十一
早晨,霧來了,時不時襲來一陳涼風,我的胳膊上頓時感到一絲涼意。我看看遠處的天空,灰蒙蒙的。還有幾只紅蜻蜓在繞著樹干低飛,急著敢回家呢!
不一會兒就下起了蒙蒙細雨。雨絲長長的,細細的,猶如一根根琴弦,輕輕地落在大地上,綠樹上,房屋上……奏出了一支支美妙的樂曲。如果你不仔細聆聽,是感受不到它的清靜、美的!
秋雨落在大地上時,它的動作是典雅的,很少濺起水花,落在樹葉上時,它的動作是輕柔的,像撫摸著孩子氣的臉蛋兒。它也撫摸著小花小草,撫摸著大自然的萬物。
路上的行人都披著五顏六色的雨衣,舉著各式各樣的雨傘,在樓上望去,就像一個個五彩斑瀾的小點兒在移動著,美極了。
我也拿著雨傘下了樓。把手伸出傘外,綿綿的秋雨落在手上,十分舒服,就好像在撓癢癢似的。我干脆拿開雨傘,在雨中散步。雨絲親切地吻著我的臉,慢慢的撒在我的頭發(fā)上。我知道我的頭發(fā)上肯定已經(jīng)布滿了晶瑩的水珠了。
下午,雨停了。地上濕漉漉的,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葉子仿佛變得更綠了,花草們喝飽了水,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諝庾兊酶忧逍赂蕽櫫?。可是天空還是灰蒙蒙的,好像云姑娘還沒哭夠。
秋雨過后,秋天漸漸的、緩緩的來了!
秋雨寫景散文篇十二
最近,隨著氣溫的下降,秋天漸漸地來到我們身邊,真正的是變得越來越寒冷了。每天總要吹上那么一小會兒的秋風,好把樹葉染黃。平時身體強健的同學也被迫穿上了長袖毛衣,和那久違的秋褲。
這兩天本來就冷,還有點微風,而今天的秋天的第一場雨的來臨,則讓這天又冷了幾分。這場雨來的很突然,去的也很突然。
早上,剛朦朦朧朧地睜開眼,外面嘀嗒嘀嗒的聲音便傳入了我的耳朵里。望向窗外,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們,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打著各色的傘,紅的、黃的、藍的、粉的、透明的,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一會兒,我也和媽媽撐起了小傘,成為了這風景線中的一員。這場秋雨就像是染料一樣,給樹葉、小草鍍上了一層金黃色或者一層紅色。這秋雨沖垮了萬物的最后一道防線。從這以后,每片樹葉都不再綠的逼你的'眼,而是變成了美麗的紅色或黃色的。人們從此以后也會穿上厚衣服。最近就連我家的小倉鼠也把它的窩兒做得越來越厚實了呢。
這么一說,我才發(fā)覺這秋雨是多么奇妙啊!它一出現(xiàn),所有人就會自覺的換上衣服,大街上的景象也會因為它的出現(xiàn)而改變。
啊,秋雨呀!我這久違的朋友,終于又見到你了!
秋雨寫景散文篇十三
天,漸漸陰了,吹起風來。不禁,我想起了秋雨。
秋雨,不像春雨的綿綿柔情,不像夏雨的放蕩不羈,不像冬雨的冰咧刺骨,卻別有一種摸不透的感覺,秋雨伴著涼風,讓人不住地哆嗦,但是透出的那股綿柔。卻間人淡淡憂傷,秋雨本著暖意,卻被冷風與冷眼掃得一干而凈,秋,其實是懷念春的,她原本想盡可能地保留春雨的纖細,春雨的柔情,春雨的溫暖,但她身邊的冬造就了她纖柔卻冰咧的個性,秋雨的內(nèi)心是春雨,不要看她給予人的感覺總是冰冷與痛苦的,其實她和春雨的本質(zhì)沒有區(qū)別——只因為她是冬的前奏。
都說春與秋同為過渡的季節(jié),是轉(zhuǎn)換夏與冬的,但春雨與秋雨卻截然不同,春雨的單純和柔情預示著溫暖,而秋雨卻用纖柔與冰冷的對比給人帶來憂傷。
秋其實就是另一個春,是春經(jīng)歷滄桑后的真實寫照,秋雨也一樣——從春的純白美好,到夏的青春年少,卻被冷冷地打擊,仍在掙扎回憶青春似的美好的過去。但她仍絲毫不改春雨的纖細,盼著,盼著,盼著能夠熬過冬,迎來春。
我愛秋雨,不是因為她的可憐,不是因為她的無助,而是我欣賞她,贊美她的堅強與憧憬。
沒錯,最后,她做到了,她熬過了嚴寒的冬,迎來了另一個春雨的季節(jié),春,當然,秋雨也成為了春雨,一直堅守著堅定的信念。
隱隱,我透過雨幕,看到了秋的微笑……
秋雨寫景散文篇十四
秋月如銀盤未盈,妖嬈映掛天空。稀松的星光襯托遠去的美麗,逐漸遠去。秋季的寒雨嚦嚦而下,帶著嫵媚,帶著冷艷。
清涼的夜里,被烏云遮擋的月光讓我想起那個滿是月光的夜里,銀灰的穹空散發(fā)淡淡的光澤,環(huán)照著枝頭,那淡麗清雅風姿開始帷幔一樣在我的面前漫散開來,如夢境般的光耀美景,我擁著月光甜美的睡去。
又是一個深秋,微涼的夜里不見月色星光,秋雨的到來,幾多別樣幾多情愁,滴落在發(fā)梢,散落在心頭。不用豪情擦去,盡可靜靜享受。如是流落天涯的我們,無力反抗寂寞,讓心境默默靜候,把寂寞撒在窗前,與秋雨一起守候。
這是最后的季節(jié),冷風攜著秋雨悄無聲息的襲來,瑟瑟漫飛的落葉在雨水的眷顧下飄落在有你的都市,寂寞也在懶惰的被窩里融化。那種無謂的絕望慢慢帶來生氣,荒蕪成沙漠瞬間變成生命的青灘,秋雨秋寒也會變成希冀!
在這個季節(jié),秋風真的很冷,秋雨真的很寒……。
因為寂寞所以美麗,因為美麗所以孤獨,生命只有一個頂端,那里沒有清冷的落葉,只有深秋的風里搖曳盛開的希望。
秋天的雨是清冷寂寞的,異地的相思也是清冷寂寞的,點燃一只香煙,看著它慢慢的燃燒,一縷青煙飄過,帶走一翻憂愁,留下一粒相思,寂靜的夜里,抽著手中的香煙,傾聽雨的聲音,任思緒漫飛,我的記憶是否還在原地徘徊。這個已經(jīng)千萬次問過自己的問題,我已記不起她走時是否回眸過身影,如何變成心疼。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自己怎么會喜歡這樣的詩句?只有女人才是憂愁和嫵媚,而男人應該是坦蕩和瀟灑才對,記得有人這樣評價我,你沒有愛情將難以生存,對嗎?我想極力反駁,還是放棄了,也許這是最客觀的評價,我似乎默認了!
秋雨在告訴我天氣逐漸了,它還在時斷時續(xù)的飄零著,我傻傻的呆望,想起遠方的人來,好象自己有點明白了,原來愛情永遠是個不老的神話,而相思卻成了唯一的寄托。
在這個晚秋,思念是窗前飄零的秋雨,盡是妖艷。
秋雨寫景散文篇十五
今天天空陰沉沉的,太陽不知道要去哪里。整天找不到他,而且乍一看是陰天。
過了一會兒,連續(xù)不斷的秋雨開始從天而降,像絲雨滴從上面落下來,形成一個珠簾,用蟬一樣的外衣覆蓋著群山,像一個薄薄的窗簾,形成一堵顯示著無數(shù)公頃谷物的雨墻,鞭笞著,掩蓋著一切。
雨點打在玻璃上,發(fā)出“噼里啪啦”的響聲,仿佛無數(shù)快樂的音符在跳動。這時,玻璃上出現(xiàn)了痕跡。
閃亮的雨滴落在草地上,沖走了草地上所有的灰塵,使草地更加綠意盎然。
雨點落在屋頂上,一層層白霧堆積起來。雨點像珠簾一樣從屋頂流下來,很美。
雨點斜打在街道積水上,濺起一朵朵小花。
雨漸漸停了,深綠色的樹葉,亮綠色的,像一個巨大的道路天空覆蓋了天空。只有幾片葉子變得微黃,掛在樹上,像鑲嵌在綠色布子上的寶石。秋風一吹,幾片枯葉如飛舞的黃蝴蝶般飄落。
田野里有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高粱被雨水沖刷后變成了火紅;玉米被雨水沖刷后變得更飽滿、金黃;小米被雨水沖刷后變成金黃色,像個笑彎腰的孩子。
天氣越來越冷,秋風有些涼意。人加厚了一層衣服,小貓小狗鉆進人溫暖的懷抱就睡著了。
這真是一場秋雨,一場涼爽的秋雨。
秋雨寫景散文篇十六
熾熱的太陽烘烤著大地,街上的每一個人的頭上都夾雜著幾顆汗珠。路旁小樹無精打采的立在那里只有風吹過時才會輕輕搖幾下。路上的行人都不由的咒罵這毒辣的太陽。
天氣總是變化無常,不一會兒就下起了雨。也許是因為老天爺不忍心看地上的人們受苦所以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不過老天爺也太傷心了吧!
剛開始時只有幾根細細的雨絲,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fā)光格外漂亮。但是好景不長不一會兒雨就大了起來,地上的'水越積越多,一顆顆雨珠落在水里綻放出一朵朵迷人的花朵。街道上的人都紛紛跑了起來,有的捂著腦袋匆匆往家跑,有的在路邊隨手打了輛車就揚長而去了,還有的干脆找塊地方躲雨等雨停了再走。街上的人越來越少。
我站在屋檐下靜聽雨水的聲音。它就像一個個天降的音符砸在屋檐上,傘上,奏出一首首優(yōu)美的曲子。
秋雨給人們帶來的時豐收、是喜悅,是舒暢,還有各種美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