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史學習中讀懂“政治信仰”。以信仰為指引,每一個革命先輩用理念帶領著一代又一代的共產(chǎn)黨人走進嶄新的生活。理想信念之火一經(jīng)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理想信念永遠是指引我們前行之路的燎原之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黨史教育心得體會2022個人精選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黨史教育心得體會2022個人篇一
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在弱小中發(fā)展壯大,在困境中絕處逢生,在攻堅克難中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義無反顧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作為一名公職人員,永遠不能忘記自己為什么出發(fā),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帶著使命感與責任感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一、要有一顆求知心
古語有云“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特別是在當今知識經(jīng)濟時代,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如果腦袋空空,那么在工作中面對一些事情需要去處理時勢必自亂陣腳,手足無措。只有時時刻刻學習充電,有一顆求知心,才能錘煉出過硬的本領素質,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使領導和決策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如果我們的思想觀念仍然固步自封,想當然地認為僅僅需要在工作前期積累好關于治國理政的一些知識就可以一勞永逸了,那便是大錯特錯了。遠的不說,單單就最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政府越來越提倡無紙化辦公,通過微信以及一些App的手段,去頒布行政命令,學習政策精神。如果一些人連智能手機都懶得去學習使用,又怎能更好地去完成自己工作呢?如果失去了時刻為學的精神和實踐,那么就會面臨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的這樣一種“本領恐慌”的窘境,對組織的發(fā)展和個人的進步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因此,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認識到學海無涯,時刻保持一種“進京趕考”的精神,踏踏實實去學習,讓趕考沒有終點,只有進行時。
二、要有一顆進取心
孔子曾經(jīng)說過“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就告誡我們的領導干部不要為自己將得到什么樣的職位而發(fā)愁,而應該發(fā)愁自己有沒有與這個職位相匹配的才學。我們應當像君子一樣,不用去擔心自己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只希望能不斷完善自我,得于心自然能形于體,別人自然也就知道了。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要把目光放在特定的東西上,以至于被它們迷亂了自己的內心和雙眼,我們只要堅信自己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所作所為的事情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和初心,這就足夠了。正比如當下的環(huán)保工作以及美麗宜居鄉(xiāng)村建設工作,雖然有些群眾暫時不理解、不支持,但我們只要堅定信心,認為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那么這些工作就有堅持下去的必要,正所謂“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當我們腳踏實地,鍥而不舍,只是著眼于前行的階梯,發(fā)揚“釘釘子精神”,驀然回首時,想必也已到達“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境地。
黨史教育心得體會2022個人篇二
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延安這片紅色熱土成為黨中央所在地。十三載的崢嶸歲月,我們黨從弱小到強大,領導中國革命事業(yè)從低谷走向高潮,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延安十三年,孕育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yǎng)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紀檢監(jiān)察干部,結合所從事的紀檢監(jiān)察工作,我有三點心得體會:
一是做到“兩個維護”
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指出:“黨的歷史上有兩次重要會議,一次是1935年的遵義會議,一次是1938年的六屆六中全會”“六中全會是決定中國之命運的”。這次會議是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魯迅藝術學校舊址舉行的。此次會議背景是,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1937年11月底,王明從蘇聯(lián)回到延安,手持莫斯科的尚方寶劍,主張“一切經(jīng)過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切服從抗日”,認為應把共產(chǎn)黨和人民軍隊的活動限制在國民黨允許的范圍內,建立“全中國統(tǒng)一的國防軍”,輕視黨所領導的游擊戰(zhàn)爭,對黨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上的許多正確觀點提出批評,實際上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作為中共長江局書記,王明甚至直接以中央的名義起草文件,不執(zhí)行在延安的中央書記處決議,頗有另立中央的意味。
六屆六中全會前,王稼祥專門在政治局會議上傳達了他帶回的共產(chǎn)國際的決定,根據(jù)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的發(fā)言,“中共一年來建立了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治路線是正確的,中共在復雜的環(huán)境及困難條件下真正運用了馬列主義。中共中央領導機關要以毛澤東為首解決統(tǒng)一領導問題,中央領導機關要有親密團結的空氣。”表明共產(chǎn)國際認可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領導地位。同時,針對一些人陽奉陰違、口是心非的兩面派行為,尤其是張國燾分裂中央的行為,這次會議第一次提出“四個服從”,要保證黨的團結統(tǒng)一,必須用黨規(guī)黨法去教育黨員干部。
六屆六中全會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全黨的領袖地位。之后七大上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可以說,延安時期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實現(xiàn)了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空前團結和統(tǒng)一。
從延安到全中國,我們黨領導人民奪取了革命、建設、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充分證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全黨令行禁止,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既是根本政治任務,也是根本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趙樂際同志指出,紀檢監(jiān)察機關在兩個維護上負有特殊使命。作為青年紀檢監(jiān)察干部,要心懷“國之大者”,對黨絕對忠誠,敢于善于斗爭,堅決同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的行為作斗爭,將“兩個維護”落實到監(jiān)督、執(zhí)紀、審查調查、處置、問責等每一項具體工作中,為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作出新的貢獻。
二是堅守人民立場
1940年之后,由于日帝國主義的侵略、封鎖,國民黨的反共政策,陜甘寧邊區(qū)的財政狀況變得非常緊張,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從老百姓征集公糧解決財政的問題。因為那幾年氣候條件影響,收成并不是很好,一些老百姓感覺負擔較重,難免會有怨言。1941年6月的一天,當時陜甘寧邊區(qū)召開縣長聯(lián)席會討論如何征集公糧的問題。開會的時候,突然天降雷雨,一個巨雷把會場的一個柱子劈倒了,坐在柱子旁邊的當時延川縣代縣長不幸被擊中犧牲。在會場外面,一個老百姓在柱子上栓著一頭驢也被雷劈死了。因為驢是當時非常重要的生產(chǎn)資料,這個老百姓借這個機會就發(fā)泄了一些不滿。毛澤東同志知道此事之后,表示老百姓不會無緣無故地抱怨,要聽一聽背后到底有些什么原因。最后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是因為公糧征集任務重,導致老百姓感覺到壓力大。此事引起了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關注,毛澤東同志敏銳地察覺到這樣的問題,認為如果不解決的話會損害我們長期形成的同人民群眾好的關系。經(jīng)過認真地調查研究,黨中央作出了兩個決策,一是精兵簡政,把機關的人員大幅度減少;二是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黨領導的大生產(chǎn)運動一方面從經(jīng)濟上去解決了供給不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在整個陜甘寧邊區(qū)形成軍民同心的局面,對我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以及我們最后能夠取得解放戰(zhàn)爭勝利奠定了良好基礎。
1944年秋,在綏德地區(qū)召開的司法會議上,時任綏德地委書記的習仲勛同志發(fā)表了《貫徹司法工作的正確方向》的講話,提到“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時指出,老一輩革命家堅持“黨的利益在第一位”,堅持“站在最大多數(shù)勞動人民的一面”,堅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
正風肅紀反腐事關民心向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需求的必然要求。在工作中,我們必須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落腳點,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著力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督促黨員干部恪守公仆本分,自覺為民掌好權、用好權,以執(zhí)紀執(zhí)法、糾風治亂的實際成效踐行初心使命、厚植黨的執(zhí)政根基。
三是堅持實事求是
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號召,首次使用了“實事求是”這個概念;1941年,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第一次詳細闡釋了實事求是的概念;黨的七大又將“實事求是”確定為黨的思想路線?!睹珴蓶|選集》一至四卷收錄159篇著作,有112篇寫作于延安時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文獻,也是延安精神中實事求是精神的重要理論基礎。
黨中央在延安期間,面對各種復雜局面,之所以能實行正確的大政方針,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全面從嚴治黨一以貫之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實事求是,最基礎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實事”,關鍵在于“求是”。這也是我們紀檢監(jiān)察工作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遵循。
紀檢監(jiān)察工作是黨的重要政治工作,關系著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生命、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工作的具體內容、性質、影響決定了我們必須要把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貫穿于工作全過程。例如,在對反腐敗形勢的判斷上,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冷靜清醒,既要看到反腐敗斗爭已經(jīng)取得壓倒性勝利、全面從嚴治黨取得卓著成效,也要看到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認識到“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四個不純”的情形長期存在;既要看到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糾治“四風”不斷取得新成效,也要看到一些不正之風糾而不止、治而復生,“風過草抬頭”,具有很強的頑固性和反復性,反彈回潮的風險依然存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固存在。在辦案過程中,既要考慮違紀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jié)、后果,也要綜合考量其知錯認錯悔錯態(tài)度,讓紀法的剛性生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將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其中;同時,要落實紀檢監(jiān)察工作“二十四字”方針,堅持證據(jù)為王,把證據(jù)的真實性放在關鍵位置,做到精準執(zhí)紀執(zhí)法、處置,確保每一起案件都經(jīng)得起實踐、人民、歷史的檢驗。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好作風,把事情抓具體,把工作做扎實。
作為新時代青年紀檢監(jiān)察干部,我要從不斷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動力,在學習黨中央延安十三年的歷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為推動紀檢監(jiān)察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關黨史教育心得體會2022個人精選范文的相關內容,可圈可點為大家?guī)砀嗟馁Y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網(wǎng)站。
【黨史教育心得體會2022個人精選范文】相關推薦文章:
2022黨史國史教育心得體會1500字 黨史教育心得體會2022個人
黨史教育個人心得體會2022-黨史教育心得體會800字
鄉(xiāng)鎮(zhèn)干部黨史教育心得體會2022【精選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