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一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們下一個即將游覽的旅游點是清真大寺。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真大寺的概況。
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通道南路南端東側(cè),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民眾舉行宗教儀式的專用寺宇。
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據(jù)《清真寺南北講堂碑記》記載:“自大清定鼎以來,建立多年?!背踅〞r較為簡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大規(guī)模擴建。1923年-1925回族群眾又募捐再度重修。全寺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重修時大殿增高1.7米,擴大了七間,南北講堂展后5.7米,增高1米。寺的總面積擴大了數(shù)十平方米。
伊斯蘭教傳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遼、金、元時期,當時就有許多“回回人”居住在豐州城內(nèi)。
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駐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歸化城),并允許山西、河北的農(nóng)民前來開墾耕地。由于這里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土質(zhì)肥沃,很多中原地區(qū)農(nóng)民都紛至沓來。也有許多回回人來到這里經(jīng)商做生意。
清朝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葛爾部落在首領(lǐng)噶爾丹的率領(lǐng)之下占據(jù)天山南北,派遣了許多商隊來到呼和浩特進行貿(mào)易。隨著噶爾丹的野心膨脹,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禮,對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康熙皇帝開始御駕親征,最終迫使噶爾丹兵敗被殺。在開戰(zhàn)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還鄉(xiāng),但是有170多人不愿離開,在請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隨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將張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歸化城北,在現(xiàn)在的舊城北門外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座最早的清真寺。
清乾隆年間,清廷再次發(fā)兵征討準葛爾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隨清軍討逆,并屢建奇功,戰(zhàn)爭勝利后隨八旗軍來到了歸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來,建起了“回回營”。之后,還有許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的回回人也來到呼和浩特定居下來。他們多數(shù)以經(jīng)商為主,并逐步發(fā)展了屠宰、餐飲、皮毛、牲畜交易、駝隊運輸?shù)?,為呼和浩特商業(yè)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當時,香妃被選入宮,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護送香妃進京?;貋淼穆飞辖?jīng)過呼和浩特,發(fā)現(xiàn)在這里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流連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請求當時的乾隆皇帝在歸化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跑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說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滿弓射出一支箭的距離),這些人后來就定居在這里。據(jù)說現(xiàn)在呼和浩特姓馬的回族就是當年護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來回族人越來越多,多數(shù)居住在舊城北門外。他們有的經(jīng)商做生意,逐漸變得富裕,就共同集資在舊城北門外數(shù)里弧形區(qū)域內(nèi)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這一區(qū)域就形成現(xiàn)在的回民區(qū)。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們朝拜真主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地方。漢語中“清真”一詞,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開始使用。但從南北朝到宋朝約800多年的時間里,“清真”一詞在文人筆下只是用來贊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寫清雅幽美的環(huán)境,與伊斯蘭教寺廟無關(guān)。
元代以后,“清真”一詞開始與宗教相聯(lián)系。明中葉后,回族穆斯林賦予“清真”一詞以新的含義。他們認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無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獨一至尊”。
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边@兩句話一般被稱為“清真言”。這樣,直至解放前,在我國社會上都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后來,人們把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制作的各種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點”。此外還有“清真餐廳”、“清真小吃店”等。現(xiàn)在,“清真”一詞已成為世人共知的特殊專項用語了。
〔實地導游講解部分〕。
現(xiàn)在我們已到達清真大寺的門前。請大家下車跟我來,讓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別具風情的清真大寺吧!
清真大寺坐東向西,大家都知道這個方向是朝向伊斯蘭教圣城麥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間的門為朱紅色正門。門楣上有清代光緒年間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額及楷書“國泰”“民安”四字磚雕。寺門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現(xiàn)已拆除。大殿的外墻后壁正對正門。正門南北兩側(cè)的門是旁門,兩邊是藍色的墻面。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二
提起清真寺,我們得先談?wù)勔了固m教是何時興起何時傳人中國的,回族是何時形成的。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系阿拉伯語音譯,意思是“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來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tǒng)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斯蘭教于公元7世紀初興起于阿拉伯半島,由麥加人穆罕默德(約570-632年)所創(chuàng)造,主要傳播于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20世紀以來,在西歐、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區(qū)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和發(fā)展。
7世紀中葉,伊斯蘭教通過海、陸“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據(jù)《舊唐書·西域傳》等史籍記載,公元651年,大食帝國第三任哈利法奧斯曼(644-656年在位)首次遣使來華。中、阿兩國正式締交后,大食使節(jié)和“貢史”不斷來中國訪問。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勢力東伸,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各族穆斯林商人、傳教士通過海上香料之路或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他們來華后,有的集中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揚州、杭州,有的集中在內(nèi)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從事香料、象牙、珠寶、藥材和犀角等物品的販賣,并帶回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和其他商品。由于當時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以經(jīng)商為主,中國人稱他們?yōu)椤胺汀?、“番商”、“胡商”等。他們中有很多人在中國定居下來并和漢族婦女結(jié)了婚,成為回族早期的先民。
唐代“安史之亂”時,大食王曾派3000(也有說4000)回兵助唐平亂,事后唐王將這批士兵賜居長安,為他們修建清真寺,準許娶中國婦女婚配。他們謹守伊斯蘭教義和禮俗,子孫繁衍,世代相傳,成為今日回民族的又一支先民。而大批穆斯林移居中國則在13世紀初。
元代是回族人不斷融合其他種族、壯大自已的時代,也是回族共同體主體形成的時代。經(jīng)過千余年的發(fā)展,伊斯蘭教在我國內(nèi)地回、東鄉(xiāng)、撒拉、保安和邊疆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10個民族中,已擁有20xx萬穆斯林,而且在其他兄弟民族中如蒙古族、藏族、白族、漢族中,也有數(shù)量不等的穆斯林,現(xiàn)在西安約有7萬穆斯林。
據(jù)寺內(nèi)現(xiàn)存石碑記載,化覺巷清真大寺建于公元74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經(jīng)宋、元,特別是明、清幾次重修和擴建,逐步形成規(guī)模宏大,樓、臺、亭、殿布局緊湊和諧,莊嚴肅穆的建筑群。
全寺沿東西軸線分為五個進院,占地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前院緊鄰照壁的木牌樓,建于17世紀初,距今己有380余年,高約9米,琉璃瓦頂,挑角飛檐,雕梁畫棟,與高大的照壁相映襯,極為壯觀。南北兩邊的展室,亦為仿古建筑,剔透玲瓏,古香古色。南展室陳列有一些明清紅木家具等,尤其是緊靠展室背墻陳列有一件清三代皇宮使用的紅木雕刻五爪龍床,極其珍貴。在左廂房緊靠背墻擺放有一對西洋沙發(fā),該對沙發(fā)是外國人送給慈禧太后的。在北展室收藏有宋、明書法家的拓片等。
進入懸掛有“清真寺”匾額的五間樓便來到第一進院。在五間樓迎面一字排開擺放有4件圓形的器物。可能有些朋友會問,它們是干什么用的?你們可以猜猜。猜不著?這不奇怪,《正大綜藝》有一期節(jié)目就是讓觀眾猜清真大寺這4件圓形器物的用途。結(jié)果沒人能猜對。好了,現(xiàn)在讓我來告訴大家它們的用途:這4件圓形的器物是燈架,在燈架上沿順時針方向插有兩圈30余個燈座。這些燈架在化覺巷清真寺的使用有相當長的歷史,它主要用來慶?!吧w得爾夜”。
蓋得爾夜是伊斯蘭教對《古蘭經(jīng)》“始將之夜”的敬稱?!吧w得爾”是阿拉伯語的音譯,亦譯“大赦之夜”,又稱“平安之意”,意為“前定”、“高貴”?!吧w得爾夜”是指伊斯蘭教歷的九月二十七(一說二十五或二十九)日之夜。相傳這夜,真主安拉將世間過去的、現(xiàn)在的、未來的一切事物都大體安排好了,所以穆斯林稱這一夜為“前定之夜”。這一夜,安拉通過枷百利天使開始向穆罕默德圣人頒降《古蘭經(jīng)》,眾天使和精靈都奉命降臨人間。在這個夜里,做一件善功可獲取千月善功的報償,所以穆斯林稱這一夜為“高貴之夜”?!豆盘m經(jīng)》第九十七章即以“蓋得爾”命名,認為是高貴的夜間,勝過平時一千個月。所以全世界的穆斯林每逢此珍貴之夜,都要依各個民族的方式舉行慶?;顒?。這一夜,在穆斯林集中的地方還要張燈結(jié)彩,以示慶祝。
西安的穆斯林在紀念日這一天,白天人們要在這些燈座上插上這些菜油燈盞子,然后再添上菜油,等到晚上將油燈點亮,直至通宵。本寺燈架除了在“蓋得爾夜”使用之外,在這些燈架陽面,還刻了四個漢字:“祈求和平”,長年擺放在五間樓對面。
好了,現(xiàn)在請隨我進入二進院。
大家可以看到,二進院內(nèi)樹木成陰,花圃對稱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間。這個石刻牌坊為三間四柱式,中楣鐫刻“天監(jiān)在茲”4個大字,這4個字出自《詩經(jīng)》。分別在《大雅·大明》和《周頌·敬之》二詩中?!洞竺鳌防镉小疤毂O(jiān)在此,有命既集”的詩句,而《敬之》里有“涉降撅士,日監(jiān)在茲”的詩句。“茲”和“此”這兩個字以前通用,意思是“此地”。題額人將兩詩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化成一句話,意思是上天正在監(jiān)視著我們在此時此地的行動。
兩側(cè)坊棉分別鐫刻“欽翼昭事”和“虛誠省禮”,東西有踏道,約建于明代。石牌坊西踏道南北兩側(cè)各豎立沖天雕龍碑兩座,一座為明萬歷年間立的《敕賜重修清真寺碑》,文為馮從吾所撰,碑陰鐫刻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回族)手書“道法參天地”;一座為1768年立的《敕修清真寺碑》,碑陰鐫刻1621~1620xx年間禮部侍郎、大書法家董其昌手書“敕賜禮拜寺”。均為我國書法珍品。
現(xiàn)在我們到第三進院參觀。這個殿叫敕修殿,在1522-1566年間重修時系當時寺院的正門,是這座寺院歷史上最早的一座殿;殿內(nèi)藏有兩通石碑。大家看,這通碑叫《長安禮拜無相記碑》,1455年刻。這通碑叫《月碑》,是1732年寺院教長小西寧用阿拉伯文撰寫的?!对卤?,以穆罕默德《圣訓》為理論原則,推出并規(guī)定了確定封齋、開齋日期的若干準則。立此碑以方便回民群眾計算齋月日期。
這里是第三進院,院中央建有一座三層八角形的中國式宣禮樓,又名省心樓,巍然挺立,極為壯觀。該樓是“穆安津”(宣禮員)召喚穆斯林來寺禮拜的最高點。宣禮樓兩側(cè)各有廂房10余間,南側(cè)正中5間叫南宮殿,上面寫有一副對聯(lián):“難解網(wǎng)蛛,兵銷呼鴿;信傳戰(zhàn)馬,約復(fù)放獐?!边@副對聯(lián)是敘述穆罕默德圣人的故事?!半y解網(wǎng)蛛”是說穆罕默德圣人遭敵人追殺,逃到騷爾洞避難,蜘蛛隨即在洞口結(jié)起網(wǎng)。后來敵兵追到,見到洞口有蜘蛛網(wǎng),認為無人在洞內(nèi)?!氨N呼鴿”的意思是:此時有人懷疑洞內(nèi)有人,就把石頭往洞里投。這時兩只斑鳩從洞里飛出來,于是敵人相信洞內(nèi)不會有人?!凹s復(fù)放獐”的意思是:以前一個外道人獵得一頭活獐,他對圣人說:“你如果能使獐說人話,我就做你的信徒?!笔ト税砚械矫媲皢柕溃骸澳阍趺绰涞将C人的手里了”,獐流著淚央求說:“請圣人作保,讓他們放我。等我給小獐吃了乳我一定回來?!笔ト舜饝?yīng)擔保它。外道人說:“獐是畜類,去了一定不會回來。”后來獐按時回來。南宮殿內(nèi)迎面陳列一張魚骨鑲嵌床,在床的靠背正中鑲嵌著一只貝雕雄鷹,神采奕奕,佇立在巖石之上,所以又名“英雄獨立床”。大家看,床的上方懸掛有4幅木板書法作品,分別由宋朝大書法家黃庭堅、蘇東坡、米芾(回族)和著名愛國將領(lǐng)岳飛書寫。該作品是木板竹字,即用竹皮刻成漢字,再將字一個個粘貼在木板上。這樣不容易被人拓片復(fù)制。
樓北側(cè)是講經(jīng)堂,里邊珍藏有一幅清代的《麥加圖》和一套《古蘭經(jīng)》手抄本及其他一些珍貴字畫、瓷花瓶等。
我們現(xiàn)在去第四進院。
這個院中心的亭子叫“一真亭”,又名“風凰亭”,中央主亭呈六角形,飛檐尖頂,形若鳳頭,兩側(cè)亭子為三角形,左右翹翼,三亭相連,貌似鳳凰展翅,造型特異,獨具風格。亭東瞻下懸有“一真”雕龍小立匣,系1399年兵部尚書鐵鉉(回族)手書。亭西還掛有田中玉所書“包羅宇宙”匣一面。亭南北兩側(cè)各有面闊7間的廂房,原為接待朝廷宣諭皇帝圣旨的文武官員所建,故名官殿。南廳迎面有副對聯(lián):熟羊告毒,烹鯉言機;巨蟒道安,羸駝轉(zhuǎn)健。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這副對聯(lián)的意思。“熟羊告毒”是一個典故,出自《天方至圣實錄》,說的是,昔日圣人與外道人交戰(zhàn),走在路上,饑餓難忍,一人以熟羊獻給圣人,羊就說道:“我的肉有毒,不能吃!”試了試,果然如此?!芭膈幯詸C”一事見穆罕默德登霄的傳說。有一次,穆圣登霄返宮的第二天早上,到禮拜寺里禮拜,禮拜完了后,他對眾人講述登天宮的事,其中一個叫誅獲歹的人懷疑,認為不可相信,自言自語:“哪有在片刻之間游歷幾層天空,經(jīng)歷無窮路途,見了無數(shù)恩典的人呢?”于是他返身回家,在集市上買了一條鯉魚,叫妻子烹調(diào)。自己則挑著桶到河邊汲水。到河邊后,他脫下衣服洗澡。洗完登岸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變?yōu)榕恕T偃フ乙路?,衣服已?jīng)無影無蹤,他又羞又悔只得躲到樹叢中藏身。不久走來一位男子,心中可憐這位藏身樹林的女子就把她(他)帶回家,二人結(jié)為夫妻,七年中生下兩個孩子她(他)時時想起當年的情景,既感嘆又驚訝。于是又回到河邊,只見衣服、水桶仍放在原地,她(他)的身體又變成男子。他急忙換了衣服,挑水回家。回家后,買來的那條魚還沒有烹熟。他因而醒悟穆罕默德說的事是真的,登天宮的經(jīng)歷并非虛構(gòu)。他又重返身回到禮拜手中,穆罕默德看見他說:“你過來,把你的經(jīng)歷講給大家聽聽。”于是他把自己下河洗澡變成婦人、七年中生下兩個孩子、回家后魚還沒熟等一系列經(jīng)歷講述一遍,并表示從此仟悔,永遠做一個順從真主的人。
北廳為文物展覽室,藏有唐天寶元年《創(chuàng)建清真寺碑》。此外還有兩件文物最為有名,一件為“日晷”,是古代用來觀測日影推算時間的,但這里的日晷與中國傳統(tǒng)的日晷不同,它有自己獨特的原理、構(gòu)造和性能。目前全國只有4件日晷,故頗有研究價值。另一件為“試官石”,該石面縫間釘了不少舊式鐵釘,全入者,釘蓋緊貼石面,半入者,距釘蓋部分彎曲不入。倒于石面,一說舉人釘之能預(yù)卜是否考取,新進士釘之能預(yù)卜是否速得美官,一說官吏釘之,以證明是清官還是污吏。
鳳凰亭西面有海棠形魚池兩個,池深約2米。池底筑盆疊石成峰,高約4米,泉頂泉水四濺,池側(cè)各有碑亭一座,造型正方,周圍柱間置木欄桿,亭內(nèi)各豎石碑兩座,北邊有一座是記載1392年敕建該寺的經(jīng)過。元末,大批回回將領(lǐng)建立了殊勛,成為明王朝的開國功臣。著名的有常遇春、郭英、馮勝、藍玉等。因此,明太祖朱元障對穆斯林采取懷柔政策,對伊斯蘭教持寬容態(tài)度。他稱帝后,于1392年下諭敕建南京三山街及西安子午巷(現(xiàn)化覺巷)清真寺,并御制至圣《百字贊》賜清真寺?!栋僮仲潯贩Q頌伊斯蘭教是“仁覆天下,道冠古今”,同時也贊安拉,贊至圣穆罕默德。《百字贊》除在南京凈覺寺、西安化覺寺、杭州等地存有石刻外,在全國穆斯林中廣為流傳。
兩海棠池間有通道,面向月臺,石制欄桿自進入四進院的連三門后,從門內(nèi)的踏道起,經(jīng)鳳凰亭、越魚池、登月臺,圍繞大殿前后一周,設(shè)石門八座缺口(無石門)兩處,故稱十門二空亮月臺,是目前西安伊斯蘭教寺院少有的石件。
月臺石門三座各有踏道,拾級而上,月臺東北角有一凹凸不平、色彩不一的石件,叫“白鼠石”,因其自然形狀而得名。欣賞此石的最佳效果要選在下雨天,當你站在距此石有一段距離從遠處觀看,雨淋到石頭上,因為雨的落差造成視覺上的一種錯覺,朦朦朧朧,隱隱約約,似乎有一群白老鼠在跑動,形神兼?zhèn)?,真是巧奪天工。
月臺西端即面闊7間進深9間(通稱明7暗9)、面積1300平方米、可容納千人同時做禮拜的大殿,是寺里最大的建筑物;殿內(nèi)天棚藻井彩畫600余幅,構(gòu)圖著色基本一致,但細部各異,為伊斯蘭教寺院彩畫之獨特手法。大殿四周鑲嵌有30幅約4米高的大型木版雕刻《古蘭經(jīng)》。上面為阿拉伯文,下面為漢文,受到了中外穆斯林的好評。大殿西墻有一“凹壁”,是穆斯林朝拜的方向。殿內(nèi)北側(cè)有一間小閣樓,名“呼圖白樓”,是領(lǐng)拜者誦“祈禱詞”的地方。殿內(nèi)高懸三塊匣,一塊為“臨下有赫”,這四個字是《詩經(jīng)·大雅,皇矣》開頭一章的句子,連同上下各句,原為“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jiān)視四方,求民之莫?!边@四句的大意是:偉大喲天帝,觀察下面很是分明,監(jiān)視著四面八方,以求得人民的安寧。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三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真大寺的概況。
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通道南路南端東側(cè),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民眾舉行宗教儀式的專用寺宇。
伊斯蘭教傳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遼、金、元時期,當時就有許多回回人居住在豐州城內(nèi)。
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駐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歸化城),并允許山西、河北的農(nóng)民前來開墾耕地。由于這里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土質(zhì)肥沃,很多中原地區(qū)農(nóng)民都紛至沓來。也有許多回回人來到這里經(jīng)商做生意。
清朝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葛爾部落在首領(lǐng)噶爾丹的率領(lǐng)之下占據(jù)天山南北,派遣了許多商隊來到呼和浩特進行貿(mào)易。隨著噶爾丹的野心膨脹,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禮,對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康熙皇帝開始御駕親征,最終迫使噶爾丹兵敗被殺。在開戰(zhàn)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還鄉(xiāng),但是有170多人不愿離開,在請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隨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將張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歸化城北,在現(xiàn)在的舊城北門外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座最早的清真寺。
清乾隆年間,清廷再次發(fā)兵征討準葛爾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隨清軍討逆,并屢建奇功,戰(zhàn)爭勝利后隨八旗軍來到了歸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來,建起了回回營。之后,還有許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的回回人也來到呼和浩特定居下來。他們多數(shù)以經(jīng)商為主,并逐步發(fā)展了屠宰、餐飲、皮毛、牲畜交易、駝隊運輸?shù)?,為呼和浩特商業(yè)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當時,香妃被選入宮,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護送香妃進京?;貋淼穆飞辖?jīng)過呼和浩特,發(fā)現(xiàn)在這里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流連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請求當時的乾隆皇帝在歸化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跑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說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滿弓射出一支箭的距離),這些人后來就定居在這里。據(jù)說現(xiàn)在呼和浩特姓馬的回族就是當年護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來回族人越來越多,多數(shù)居住在舊城北門外。他們有的經(jīng)商做生意,逐漸變得富裕,就共同集資在舊城北門外數(shù)里弧形區(qū)域內(nèi)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這一區(qū)域就形成現(xiàn)在的回民區(qū)。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們朝拜真主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地方。漢語中清真一詞,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開始使用。但從南北朝到宋朝約800多年的時間里,清真一詞在文人筆下只是用來贊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寫清雅幽美的環(huán)境,與伊斯蘭教寺廟無關(guān)。
元代以后,清真一詞開始與宗教相聯(lián)系。明中葉后,回族穆斯林賦予清真一詞以新的含義。他們認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無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獨一至尊。
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這兩句話一般被稱為清真言。這樣,直至解放前,在我國社會上都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后來,人們把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制作的各種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點。此外還有清真餐廳、清真小吃店等?,F(xiàn)在,清真一詞已成為世人共知的特殊專項用語了。
〔實地導游講解部分〕。
現(xiàn)在我們已到達清真大寺的門前。請大家下車跟我來,讓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別具風情的清真大寺吧!
清真大寺坐東向西,大家都知道這個方向是朝向伊斯蘭教圣城麥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間的門為朱紅色正門。門楣上有清代光緒年間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額及楷書國泰民安四字磚雕。寺門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現(xiàn)已拆除。大殿的外墻后壁正對正門。正門南北兩側(cè)的門是旁門,兩邊是藍色的墻面。
禮拜殿是寺院內(nèi)主體建筑,造型別致,殿門朝東,是三開拱形門。上楣刻有精細的阿拉伯文,意譯為安拉是天地間的光輝。大殿前有月臺,登上月臺可進入大殿,殿內(nèi)只允許男性穆斯林集體參加教內(nèi)重大活動。清真大寺內(nèi)的裝飾紋樣都用阿拉伯文、幾何線紋和各種植物做題材,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殿內(nèi)壁上飾有經(jīng)文。殿頂由十二根紅漆大柱立撐,支柱上刻著《古蘭經(jīng)》,寺內(nèi)也藏有《古蘭經(jīng)》三十卷,是研究伊斯蘭教的重要文獻,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貴的伊斯蘭教經(jīng)典和地區(qū)歷史文物。大殿房頂上有五座六角頂樓(象征穆斯林必須堅持和恪守的念、禮、齋、課、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兩側(cè)建有南北講堂。大殿正東有過廳,廳內(nèi)壁上繪有麥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圖。經(jīng)過廳可通往后院。院內(nèi)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凈身后方可入殿禮拜。
另外,還有望月樓、教長辦公室、鄉(xiāng)老會議室、海里翻(海立凡)學經(jīng)堂等建筑。入寺門后,大殿南北兩側(cè)有甬道通往寺院內(nèi)。大殿南側(cè)有碑亭一座,尚有石碑六通,其中以清重刻洪武皇帝御制回輝教百圣字號碑和重修綏遠清真大寺碑有較大研究價值。
在整個清真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幢偉麗建筑物便是這座大寺東南側(cè)的望月樓。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樓遠眺,山川物景盡收眼底。它孤標聳峙,正以亭亭特立見奇。它建于1939年,樓高36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攢尖頂,每逢齋月,穆民在樓上望月。望見初月后封齋或開齋,故名望月樓。樓分兩層,形如竹節(jié),成六棱體,樓的西面用漢文和阿拉伯文書有望月樓三個大字。第一層是外露望臺;第二層頂部建有一座六角涼亭,涼亭綺麗雅致。樓頂端的鐵柱上裝有月牙燈。樓內(nèi)有七十八級螺旋木梯道盤旋環(huán)繞而上。進入涼亭,憑欄遠眺,青城新貌,悅目賞心。它與城內(nèi)的蒙、漢、藏各式建筑薈萃在一起,襯托出呼和浩特這座多民族城市的莊嚴、綺麗,更有力說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來,蒙、漢、藏、回、滿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勞動和精心締造出來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征著國內(nèi)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團結(jié)。
如今保存古樸面貌的清真大寺和新修葺的伊斯蘭風情一條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為回民區(qū)重要的景觀和穆斯林活動區(qū)域。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四
西安化覺大清真寺寺歷史悠久,始建于唐天寶元年(742年),歷經(jīng)宋、元、明、清各代的維修擴建,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巨大古建筑群規(guī)模。其建筑風格體現(xiàn)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漢文化的有機統(tǒng)一,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清真寺之一。
全寺布局呈東西向長方形,南北寬約50m,東西長約250m,建筑面積約6000m2。全寺分五進院落,每進庭院均為四合院模式,由樓、臺、亭、殿組成。其庭院布置可以說在中國清真寺中別具一格,與阿拉伯風格的堡壘式清真寺風格迥異。臺灣著名作家柏楊稱其為“世界上唯一中國式伊斯蘭寺院”,它以清真寺的“另類”風格在中國清真寺中獨樹一幟。
西安化覺寺是一座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的中國宮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結(jié)晶,不僅是回族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是漢族和阿拉伯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更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五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黃河在寧夏這片土地上轉(zhuǎn)了個彎,也成就了寧夏這座塞北江南。
作為回族自治州和回族聚居地,清真寺自然是隨處可見,相比于西寧的東關(guān)清真寺,蘭州的西關(guān)清真寺,作為寧夏的首府也有一座屬于銀川人的清真寺,它就是南關(guān)清真大寺。
從熱鬧的寧夏牛街穿過,便是南關(guān)清真大寺,而這個牛街也就是整個銀川最大的清真美食街,這里有烤全羊、啤酒等等,數(shù)百家清真餐廳匯集在這里,可以接納數(shù)千人就餐。
些烤串,走到南關(guān)清真大寺。清真寺面積約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xx多平方米,主殿建筑高26米,上層大殿可容1300余人同時作禮拜。
樓頂正中聳立一大四小綠色穹隆頂,頂端高懸著新月標志。大殿前兩側(cè)分別建有30米高的“宣禮塔”,中部設(shè)了一座直徑15米的噴水池。整個建筑布局嚴謹,裝飾華麗,精致典雅,宏偉壯觀。
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時,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穆斯林在這里聚會,從事正常的宗教活動。
現(xiàn)在,南關(guān)清真寺不但是銀川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對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還成為了該地區(qū)著名的旅游景觀之一。不過進入清真寺還要收取門票,不像西寧的東關(guān)清真寺那樣。
宗教信仰自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尊重,走在清真寺內(nèi),看著那些虔誠的教眾,靜靜的默讀著他們的古蘭經(jīng),很多東西瞬間也便會去理解。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六
導游詞。
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yīng)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海東關(guān)清真大寺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真大寺的概況。
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通道南路南端東側(cè),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民眾舉行宗教儀式的專用寺宇。
伊斯蘭教傳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遼、金、元時期,當時就有許多回回人居住在豐州城內(nèi)。
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駐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歸化城),并允許山西、河北的農(nóng)民前來開墾耕地。由于這里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土質(zhì)肥沃,很多中原地區(qū)農(nóng)民都紛至沓來。也有許多回回人來到這里經(jīng)商做生意。
清朝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葛爾部落在首領(lǐng)噶爾丹的率領(lǐng)之下占據(jù)天山南北,派遣了許多商隊來到呼和浩特進行貿(mào)易。隨著噶爾丹的野心膨脹,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禮,對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康熙皇帝開始御駕親征,最終迫使噶爾丹兵敗被殺。在開戰(zhàn)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還鄉(xiāng),但是有170多人不愿離開,在請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隨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將張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歸化城北,在現(xiàn)在的舊城北門外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座最早的清真寺。
清乾隆年間,清廷再次發(fā)兵征討準葛爾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隨清軍討逆,并屢建奇功,戰(zhàn)爭勝利后隨八旗軍來到了歸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來,建起了回回營。之后,還有許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的回回人也來到呼和浩特定居下來。他們多數(shù)以經(jīng)商為主,并逐步發(fā)展了屠宰、餐飲、皮毛、牲畜交易、駝隊運輸?shù)龋瑸楹艉秃铺厣虡I(yè)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當時,香妃被選入宮,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護送香妃進京。回來的路上經(jīng)過呼和浩特,發(fā)現(xiàn)在這里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流連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請求當時的乾隆皇帝在歸化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跑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說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滿弓射出一支箭的距離),這些人后來就定居在這里。據(jù)說現(xiàn)在呼和浩特姓馬的回族就是當年護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來回族人越來越多,多數(shù)居住在舊城北門外。他們有的經(jīng)商做生意,逐漸變得富裕,就共同集資在舊城北門外數(shù)里弧形區(qū)域內(nèi)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這一區(qū)域就形成現(xiàn)在的回民區(qū)。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們朝拜真主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地方。漢語中清真一詞,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開始使用。但從南北朝到宋朝約800多年的時間里,清真一詞在文人筆下只是用來贊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寫清雅幽美的環(huán)境,與伊斯蘭教寺廟無關(guān)。
元代以后,清真一詞開始與宗教相聯(lián)系。明中葉后,回族穆斯林賦予清真一詞以新的含義。他們認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無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獨一至尊。
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這兩句話一般被稱為清真言。這樣,直至解放前,在我國社會上都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后來,人們把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制作的各種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點。此外還有清真餐廳、清真小吃店等。現(xiàn)在,清真一詞已成為世人共知的特殊專項用語了。
〔實地導游講解部分〕。
現(xiàn)在我們已到達清真大寺的門前。請大家下車跟我來,讓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別具風情的清真大寺吧!
清真大寺坐東向西,大家都知道這個方向是朝向伊斯蘭教圣城麥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間的門為朱紅色正門。門楣上有清代光緒年間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額及楷書國泰民安四字磚雕。寺門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現(xiàn)已拆除。大殿的外墻后壁正對正門。正門南北兩側(cè)的門是旁門,兩邊是藍色的墻面。
禮拜殿是寺院內(nèi)主體建筑,造型別致,殿門朝東,是三開拱形門。上楣刻有精細的阿拉伯文,意譯為安拉是天地間的光輝。大殿前有月臺,登上月臺可進入大殿,殿內(nèi)只允許男性穆斯林集體參加教內(nèi)重大活動。清真大寺內(nèi)的裝飾紋樣都用阿拉伯文、幾何線紋和各種植物做題材,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殿內(nèi)壁上飾有經(jīng)文。殿頂由十二根紅漆大柱立撐,支柱上刻著《古蘭經(jīng)》,寺內(nèi)也藏有《古蘭經(jīng)》三十卷,是研究伊斯蘭教的重要文獻,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貴的伊斯蘭教經(jīng)典和地區(qū)歷史文物。大殿房頂上有五座六角頂樓(象征穆斯林必須堅持和恪守的念、禮、齋、課、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兩側(cè)建有南北講堂。大殿正東有過廳,廳內(nèi)壁上繪有麥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圖。經(jīng)過廳可通往后院。院內(nèi)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凈身后方可入殿禮拜。
另外,還有望月樓、教長辦公室、鄉(xiāng)老會議室、海里翻(海立凡)學經(jīng)堂等建筑。入寺門后,大殿南北兩側(cè)有甬道通往寺院內(nèi)。大殿南側(cè)有碑亭一座,尚有石碑六通,其中以清重刻洪武皇帝御制回輝教百圣字號碑和重修綏遠清真大寺碑有較大研究價值。
在整個清真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幢偉麗建筑物便是這座大寺東南側(cè)的望月樓。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樓遠眺,山川物景盡收眼底。它孤標聳峙,正以亭亭特立見奇。它建于1939年,樓高36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攢尖頂,每逢齋月,穆民在樓上望月。望見初月后封齋或開齋,故名望月樓。樓分兩層,形如竹節(jié),成六棱體,樓的西面用漢文和阿拉伯文書有望月樓三個大字。第一層是外露望臺;第二層頂部建有一座六角涼亭,涼亭綺麗雅致。樓頂端的鐵柱上裝有月牙燈。樓內(nèi)有七十八級螺旋木梯道盤旋環(huán)繞而上。進入涼亭,憑欄遠眺,青城新貌,悅目賞心。它與城內(nèi)的蒙、漢、藏各式建筑薈萃在一起,襯托出呼和浩特這座多民族城市的莊嚴、綺麗,更有力說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來,蒙、漢、藏、回、滿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勞動和精心締造出來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征著國內(nèi)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團結(jié)。
如今保存古樸面貌的清真大寺和新修葺的伊斯蘭風情一條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為回民區(qū)重要的景觀和穆斯林活動區(qū)域。
清真大寺是西寧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寧東關(guān)大街路南一側(cè)。寺院占地面積1.194萬平方米,大殿本體占地面積1102平方米,南北樓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946年重建。歷代幾經(jīng)修葺、擴建,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大清真寺之一。該寺建造雄奇,坐西面東,娛樂新聞,具有我國古典建筑和民族風格的建筑特點,雕梁彩檐、金碧輝煌,大殿內(nèi)寬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時容納3000多回教徒進行禮拜。殿內(nèi)和整個大寺處處都顯得古樸雅致,莊嚴肅穆,富有濃郁的伊斯蘭特色,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大寺是青海地區(qū)伊斯蘭的主領(lǐng)寺,大殿正前方是近3萬平方米的廣場。星期五“主麻日”和一年兩度的“爾的”和“古爾邦”節(jié)的禮拜儀式都在這里舉行。清真大寺內(nèi)有兩座似塔一樣的建筑物叫“喚醒閣”,是專供寺內(nèi)阿訇呼喚教徒做禮拜用的。大殿外有兩層回廊式“配樓”,左右對峙,給清真寺平添了雄壯的氣勢。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中國最美的湖——青海湖。如果您來到青海,卻不來青海湖走一趟,那可謂是人生之一大遺憾。
我們從西寧出發(fā),一路西行,經(jīng)過近150公里的路程,我們就會到達美麗的青海湖。這一路景點眾多,依次有湟源峽、“茶馬互市”故地丹噶爾古城、著名的日月山以及神奇的倒淌河等。
青海湖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湖泊?;蛟S您不禁要問,中國湖泊成千上萬,星羅棋布,氣象萬千,這座大西北的內(nèi)陸湖,又何以稱為中國最美呢?在大家親自去探究原因之前,先讓我來為大家做個鋪墊吧。話說20xx年10月,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發(fā)起并主辦了評選“中國最美麗的地方”的活動,在此次由大眾參與的評選活動中,青海湖在湖泊類中被評為中國最美麗五大湖之首。參加此次評選活動的專家說:“青海湖有一種東方的氣質(zhì),看似簡單,但簡單中蘊含的東西卻很深廣?!?/p>
青海湖的美主要表現(xiàn)在一下四個方面:
其一、青海湖的美首先在于她至高的地理位置、遼闊的湖面和那湛藍美麗的湖水。
高是青海湖的一大特點,湖面海拔3260米,比兩個東岳泰山(1545m)還高,是名副其實的高原湖泊。由于這里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在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勝地。
青海湖的另一特點是大,它是我國第一大內(nèi)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據(jù)測算,青海湖東西長106公里,南北寬65公里,環(huán)湖一周長360多公里,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太湖(2425km2)的近兩倍大,或者可以形象的說,她可以裝得下4個香港。
考證青海湖的名字,我們就不得不說起她的主色調(diào)——藍色。青海湖古時候叫“西海”;藏語叫她“措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叫“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帶早先是屬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漢代也有人叫他“仙?!保瑥谋蔽簳r期才開始更名為青海。青海省也是因此而得名。
其二,青海湖的美在于她有多處迷人的景觀。
因為青海湖的大,所以可游覽的景點眾多,由此也形成了青海省的一大旅游區(qū)——環(huán)青海湖旅游區(qū)。這其中包括有青海湖的門戶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151景區(qū)、二郎劍、三塊石、海心山、吐谷渾都城、布哈河、鳥島、沙島、沙陀斯、金銀灘草原、原子城等。
其三,青海湖的美在于她奇特的成因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傳奇神話青海湖是構(gòu)造斷陷湖。是距今4千萬前,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經(jīng)過長期碰撞和擠壓,青藏高原隆起的結(jié)果。研究表明,青海湖原來是外瀉湖,周圍百川之水盡匯湖中,湖水又從現(xiàn)在倒淌河等處向東流入古黃河,后來由于地殼斷裂形成的造山運動,致使青海湖東面的日月山漸漸隆起,使湖水的出口被山脈所阻隔,青海湖便成為只進不出的高原大湖。
其四,青海湖的美在于它所擁有的生物多樣性。
參加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發(fā)起并主辦的評選“中國最美麗的地方”活動的專家呂斌對青海湖點評道:“作為中國最大的咸水湖與最大的內(nèi)陸湖,青海湖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鼻嗪:囚~的樂園,多種候鳥的天堂,世界級瀕危動物中華對角羚的家園,它們與青海湖共存,是青海湖真正的主人。
這里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青海湖特有魚種湟魚,湟魚學名叫青海湖裸鯉,沒有鱗片,魚身泛黃,因生活在咸水湖,可以食用的食物較少,生長特別緩慢,據(jù)說是每十年長一斤,加上之前人們的大量捕撈,所以湟魚的數(shù)量特別少。但由于青海省政府下令實施了多年的封湖育魚,目前魚類資源較為豐富。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七
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據(jù)《清真寺南北講堂碑記》記載:“自大清定鼎以來,建立多年。”下面是本站給大家?guī)淼奶旖蚯逭娲笏隆?/p>
導游詞。
希望大家喜歡。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們下一個即將游覽的旅游點是清真大寺。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真大寺的概況。
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通道南路南端東側(cè),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民眾舉行宗教儀式的專用寺宇。
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據(jù)《清真寺南北講堂碑記》記載:“自大清定鼎以來,建立多年?!背踅〞r較為簡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大規(guī)模擴建。1920xx年-1925回族群眾又募捐再度重修。全寺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重修時大殿增高1.7米,擴大了七間,南北講堂展后5.7米,增高1米。寺的總面積擴大了數(shù)十平方米。
伊斯蘭教傳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遼、金、元時期,當時就有許多“回回人”居住在豐州城內(nèi)。
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駐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歸化城),并允許山西、河北的農(nóng)民前來開墾耕地。由于這里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土質(zhì)肥沃,很多中原地區(qū)農(nóng)民都紛至沓來。也有許多回回人來到這里經(jīng)商做生意。
清朝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葛爾部落在首領(lǐng)噶爾丹的率領(lǐng)之下占據(jù)天山南北,派遣了許多商隊來到呼和浩特進行貿(mào)易。隨著噶爾丹的野心膨脹,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禮,對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康熙皇帝開始御駕親征,最終迫使噶爾丹兵敗被殺。在開戰(zhàn)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還鄉(xiāng),但是有170多人不愿離開,在請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隨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將張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歸化城北,在現(xiàn)在的舊城北門外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座最早的清真寺。
清乾隆年間,清廷再次發(fā)兵征討準葛爾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隨清軍討逆,并屢建奇功,戰(zhàn)爭勝利后隨八旗軍來到了歸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來,建起了“回回營”。之后,還有許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的回回人也來到呼和浩特定居下來。他們多數(shù)以經(jīng)商為主,并逐步發(fā)展了屠宰、餐飲、皮毛、牲畜交易、駝隊運輸?shù)龋瑸楹艉秃铺厣虡I(yè)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當時,香妃被選入宮,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護送香妃進京?;貋淼穆飞辖?jīng)過呼和浩特,發(fā)現(xiàn)在這里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流連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請求當時的乾隆皇帝在歸化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跑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說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滿弓射出一支箭的距離),這些人后來就定居在這里。據(jù)說現(xiàn)在呼和浩特姓馬的回族就是當年護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來回族人越來越多,多數(shù)居住在舊城北門外。他們有的經(jīng)商做生意,逐漸變得富裕,就共同集資在舊城北門外數(shù)里弧形區(qū)域內(nèi)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這一區(qū)域就形成現(xiàn)在的回民區(qū)。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們朝拜真主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地方。漢語中“清真”一詞,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開始使用。但從南北朝到宋朝約800多年的時間里,“清真”一詞在文人筆下只是用來贊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寫清雅幽美的環(huán)境,與伊斯蘭教寺廟無關(guān)。
元代以后,“清真”一詞開始與宗教相聯(lián)系。明中葉后,回族穆斯林賦予“清真”一詞以新的含義。他們認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無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獨一至尊”。
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边@兩句話一般被稱為“清真言”。這樣,直至解放前,在我國社會上都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后來,人們把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制作的各種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點”。此外還有“清真餐廳”、“清真小吃店”等?,F(xiàn)在,“清真”一詞已成為世人共知的特殊專項用語了。
〔實地導游講解部分〕。
現(xiàn)在我們已到達清真大寺的門前。請大家下車跟我來,讓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別具風情的清真大寺吧!
清真大寺坐東向西,大家都知道這個方向是朝向伊斯蘭教圣城麥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間的門為朱紅色正門。門楣上有清代光緒年間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額及楷書“國泰”“民安”四字磚雕。寺門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現(xiàn)已拆除。大殿的外墻后壁正對正門。正門南北兩側(cè)的門是旁門,兩邊是藍色的墻面。
大家請看,大門內(nèi)正面是莊嚴肅穆的禮拜殿,系水磨青磚的中式建筑,面積有25間普通房屋大小,可以同時容500人進行禮拜活動。殿后的墻壁上,鐫刻有1920xx年擔任綏遠都統(tǒng)的甘肅回族人馬福祥題寫的“認主獨一”、“正心”、“誠意”、“修身”、“明心”、“見性”14個正楷大字,筆勢圓潤飽滿、端莊有力。
禮拜殿是寺院內(nèi)主體建筑,造型別致,殿門朝東,是三開拱形門。上楣刻有精細的阿拉伯文,意譯為“安拉是天地間的光輝”。大殿前有“月臺”,登上月臺可進入大殿,殿內(nèi)只允許男性穆斯林集體參加教內(nèi)重大活動。清真大寺內(nèi)的裝飾紋樣都用阿拉伯文、幾何線紋和各種植物做題材,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殿內(nèi)壁上飾有經(jīng)文。殿頂由十二根紅漆大柱立撐,支柱上刻著《古蘭經(jīng)》,寺內(nèi)也藏有《古蘭經(jīng)》三十卷,是研究伊斯蘭教的重要文獻,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貴的伊斯蘭教經(jīng)典和地區(qū)歷史文物。大殿房頂上有五座六角頂樓(象征穆斯林必須堅持和恪守的“念、禮、齋、課、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兩側(cè)建有南北講堂。大殿正東有過廳,廳內(nèi)壁上繪有麥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圖”。經(jīng)過廳可通往后院。院內(nèi)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凈身后方可入殿禮拜。
另外,還有望月樓、教長辦公室、鄉(xiāng)老會議室、海里翻(海立凡)學經(jīng)堂等建筑。入寺門后,大殿南北兩側(cè)有甬道通往寺院內(nèi)。大殿南側(cè)有碑亭一座,尚有石碑六通,其中以“清重刻洪武皇帝御制回輝教百圣字號碑”和“重修綏遠清真大寺碑”有較大研究價值。
在整個清真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幢偉麗建筑物便是這座大寺東南側(cè)的望月樓。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樓遠眺,山川物景盡收眼底。它孤標聳峙,正以亭亭特立見奇。它建于1939年,樓高36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攢尖頂,每逢“齋月”,穆民在樓上望月。望見初月后封齋或開齋,故名望月樓。樓分兩層,形如竹節(jié),成六棱體,樓的西面用漢文和阿拉伯文書有“望月樓”三個大字。第一層是外露望臺;第二層頂部建有一座六角涼亭,涼亭綺麗雅致。樓頂端的鐵柱上裝有月牙燈。樓內(nèi)有七十八級螺旋木梯道盤旋環(huán)繞而上。進入涼亭,憑欄遠眺,青城新貌,悅目賞心。它與城內(nèi)的蒙、漢、藏各式建筑薈萃在一起,襯托出呼和浩特這座多民族城市的莊嚴、綺麗,更有力說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來,蒙、漢、藏、回、滿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勞動和精心締造出來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征著國內(nèi)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團結(jié)。
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風格獨特,而且比較優(yōu)美完整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藝術(shù)值得繼承和借鑒。1979年人民政府撥款整修,1998年-20xx年社會各方集資實施了一、二、三期改擴建工程,使清真大寺面貌煥然一新,愈顯神圣風姿。
如今保存古樸面貌的清真大寺和新修葺的伊斯蘭風情一條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為回民區(qū)重要的景觀和穆斯林活動區(qū)域。
前為卷棚式前廈,連接兩組四面坡式的廡殿頂大殿后殿頂上有5個亭式樓閣,中間為八角式樣,其余4個為六角式樣南邊樓閣懸一匾額,書“望月”2字,北邊樓閣懸匾書“喧峙”2宇5個樓閣頂端各有一寶頂?shù)钐谜?、垂脊皆鑲嵌磚雕花飾,殿內(nèi)梁柱懸掛18塊阿文匾額,4幅阿文楹聯(lián)寺內(nèi)共懸掛清代漢字匾額31塊,楹聯(lián)8幅其中康熙年間匾額1塊,上書“清真無二”,楹聯(lián)1幅,上書“上賜真經(jīng)明先覺后今世后世通解,圣傳正教順主利人天道人道并行”雍正年間匾額1塊“萬品昭誠”乾隆年間匾額1塊“至誠無息”嘉慶年間匾額8塊,書有“真宰一原”、“恪守清真”等字樣楹聯(lián)兩幅,其一“帝鑒匪遙矢冰競于曰明曰且,圣言可畏昭誠信于勿二勿三”道光年間匾額“無始原有”咸豐年間匾額“無能名焉”
同治年間匾額7塊,其一:“卻妄歸真”。楹聯(lián)其一“妄誕無一言三十冊明降天經(jīng)何慮歧途迷向往,真誠不二念數(shù)千年遠垂圣教須知正道懔遵從”。光緒年間匾額“普今獨后”。楹聯(lián)1幅“運無極開太極化人化物化化無息,含理世定妙世造天造地造造有原”。該寺在清代近320xx年時間中,保存這樣多的墨寶,在全國是少有的,被文化界人士譽為“清代書法展覽”。該寺還藏有100多部伊斯蘭經(jīng)書典籍。
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天津市紅橋區(qū)西北角小伙巷。距市中心2公里。是天津市著名的清真古寺。始建于清順治元年(1664),嘉慶六年(1801)重修,翌年冬竣工。已有360余年歷史。集中國宮殿式建筑和伊斯蘭教建筑為一體,風格獨特,其中禮拜殿建筑面積約有1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千人進行禮拜。歷代“阿林”(學者)和“回儒”留下豐厚的宗教文化歷史遺存。寺藏典籍中有兩本袖珍本《古蘭經(jīng)》,一本8.5平方厘米,一本僅4平方厘米,精巧絕倫。
寺內(nèi)懸掛有阿拉伯文和漢文經(jīng)文匾額、經(jīng)文抱柱楹聯(lián)、經(jīng)文望板、經(jīng)文石刻匾額、經(jīng)文轉(zhuǎn)刻匾額、漢字磚刻匾額,漢字抱柱楹聯(lián)、漢字磚刻匾額、漢字石刻匾額,漢字碑和一組磚刻。題贈者有清代醇親王、禮親王、肅親王。此外還有清待御使、總督、舉人等回族官員和學者,以及當時的社會賢達。是全國保存古傳匾額楹聯(lián)非常豐富的清真寺之一。這些匾額楹聯(lián)顏、柳、歐、趙各體具備,十分珍貴,被學者贊為清代書法的展覽廳,并構(gòu)成其享譽國內(nèi)外的一大亮點。
南寺:大寺南側(cè)清真寺大街12號。始建于清道光年間(1822)。主體建筑為抱廈坡脊殿頂結(jié)構(gòu),周圍聳立著八個造型各異的樓亭,直插云天,巍峨壯觀?!拔母铩睍r兩次火災(zāi),大部分古建筑焚毀。1985年市政府撥款近10萬元修復(fù)了對廳、走廊等,1995年民辦公助集資近100余萬元新建大殿(可容納800人),基本恢復(fù)了原貌。
新寺:大寺北側(cè)大豐路2號。建于20xx年,阿拉伯式建筑風格。是原北寺、楊莊、洋樓、女寺的合建寺。占地7313平方米,建筑面積12499平方米。主體建筑三層16米。兩端各建一座47米的幫克樓,沿梯可攀至頂樓,俯瞰周邊全景。寺內(nèi)院落面積700平方米,回廊環(huán)繞,迎面在1.6米高臺上建禮拜大殿,殿高26.6米,殿內(nèi)園頂最高端33米,局部二層,可供千人聚禮;院內(nèi)南北兩為錯層建筑,靠大殿為一層,其它部位為二層,連接門樓處為三層,設(shè)各種專用廳房。南側(cè)星級清真大飯店,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吃住兼?zhèn)?。百米伊斯蘭風情街,展賣特色商品、工藝品等。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
天津市清真大寺,又稱天津清真寺。位于天津舊城西北角、紅橋區(qū)針布街清真巷,是一座古色古香、雄偉壯觀的建筑。天津清真大寺位于回族聚居區(qū)中心。
清真大寺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十八年曾進行擴建。嘉慶六年第二次擴建,據(jù)禮拜殿前廈懸掛《本原共溯》匾跋文記載“封翁石義廣以寺狹且朽宜修,首先捐助,眾鄉(xiāng)老有余者捐資,不足者出力,兼有人力錢力并出者,莫不鼓舞從事,七年冬工程始竣”。以后,又進行多次續(xù)建工程。
天津清真大寺內(nèi)懸掛有阿拉伯文和漢文經(jīng)文匾額、經(jīng)文抱柱楹聯(lián)、經(jīng)文望板、經(jīng)文石刻匾額、經(jīng)文轉(zhuǎn)刻匾額、漢字磚刻匾額,漢字抱柱楹聯(lián)、漢字磚刻匾額、漢字石刻匾額,漢字碑和一組磚刻。題贈者有清代醇親王、禮親王、肅親王。此外還有清待御使、總督、舉人等回族官員和學者,以及當時的社會賢達。是全國保存古傳匾額楹聯(lián)非常豐富的清真寺之一。這些匾額楹聯(lián)顏、柳、歐、趙各體具備,十分珍貴,被學者贊為清代書法的展覽廳,并構(gòu)成其享譽國內(nèi)外的一大亮點。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八
導游詞。
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yīng)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寧夏南關(guān)清真大寺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出銀川南門廣場西行二里許,一座具有鮮明伊斯蘭風格的建筑物--銀川南關(guān)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禮拜大殿上一組渾厚飽滿的綠色穹窿圓頂,宛若披著綠色蓋頭的五姐妹,豐姿綽綽,亭亭玉立。
仔細分辨,個個以寶瓶裝飾,渾圓光潔。中間的穹項高22米,頂端懸掛一彎月形燈,四個小穹項分別立于東南西北四角,玲瓏別致。
穹頂下二樓是禮拜大殿,五道拱門向東方敞開--中國的清真寺門都向東開,穆斯林進門禮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覲圣地麥加的方位。大殿底層是小禮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回廊相連,寬敞明亮。
沿著弧形樓梯拾級而上,來到大殿前水磨石地面的月臺。月臺圍繞大殿,南北延伸,舒展而不局促,節(jié)日期間也可供禮拜用,是禮拜殿向室外的延伸。大殿與月臺之間事實一道漢白玉貼面的雙心圓券柱廊,它是穆斯林禮拜出人大殿時脫鞋穿鞋的地方。穿過柱廊進入大殿,寬敞圣潔的大殿一派肅穆的氣氛。殿堂呈正方形,長寬各21米,可容千人禮拜。大殿中部有四根綠色瓷磚飾面的方柱,支承上面的大穹頂。方柱與穹頂?shù)撞裤暯拥囊欢螆A柱體稱鼓座,鼓座上方開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兩側(cè)各開的6扇大窗,使得大殿八方來風,四面進光,清爽明亮。向外張望,視野開闊,仿佛矗立于寬廣舒展的綠色原野。大殿正面的西墻中間,設(shè)置"米哈拉布"窯(禮拜者面向的地方),裝飾莊重而精巧,采用晶瑩潔白的漢白玉構(gòu)成多圓心的復(fù)葉形壁龕圖案,其上鐫刻經(jīng)文,簡潔舒暢。整個大殿的墻面用穆斯林喜愛的綠色涂飾,與漢白玉券柱深淺對比,濃淡映襯,給人以典雅、舒適、和諧、明潔之感。
作為銀川城區(qū)的一個回民聚居的地區(qū)--南關(guān),原也有一座清真寺,始建于1920xx年,解放后于1953年擴建修葺,成為一個大殿63間、占地20余畝的大寺,其規(guī)模居當時銀川七寺之首,不幸在動亂年代被當作"四舊"滌蕩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南關(guān)寺得以重建。這座建筑面積1300多平方米的新清真寺,從設(shè)計、施工到竣工,僅用了半年多時間。設(shè)計之巧,建造之快,質(zhì)量之好,實屬罕見。
銀川南關(guān)清真大寺是一座具有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重建于1981年,位于銀川市城區(qū)東南角,是銀川市回族群眾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時,成百上千的穆斯林會聚于此,朝圣禮拜。
南關(guān)清真大寺始建年代較為久遠。明朝末年,原寺地址在銀川南關(guān)外“拱北”亭,規(guī)模較小。1920xx年將寺址遷入南關(guān)內(nèi),建成一座具有古典風格的大寺。60年代寺院在動亂中被毀殆盡。1981年廣大穆斯林募資在今址重建。
重建的南關(guān)清真大寺主殿建筑高26米,坐西朝東,寺院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殿為圓形拱頂兩層,上層是大殿、陽臺,方形大禮拜殿可容納1300多人做禮拜。下層有寬敞的沐浴室、小禮拜殿、女禮拜殿、阿拉伯語學校、阿訇臥室、辦公室、會客室等,皆以回廊相連。
樓頂正中聳立著一大四小的綠色穹隆裝飾,大的居于中央,直徑9米,頂端高懸新月,小的直徑3米,分布在樓頂四角,遠眺,綠色圓頂閃閃發(fā)光,十分壯麗。主樓前有通向上層的階梯,兩側(cè)種植花圃。殿前中部為一座直徑15米的噴水池,四周花木扶疏,兩邊各建有30米高的“宣禮塔”。寺院內(nèi)還種植了許多珍貴的松柏和各種樹木、花卉。整個建筑布局嚴整,結(jié)構(gòu)緊湊,規(guī)模宏偉。
南關(guān)清真大寺以其別具一格、典雅莊重的特點,以及濃郁的伊斯蘭建筑藝術(shù)風格,成為自治區(qū)重點對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景觀之一。近年來,有9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的領(lǐng)導、使者、友人來訪。許多海外穆斯林亦到此參觀做禮拜。
各位游客,美麗富饒的銀川,是黃河河套地區(qū)最早開發(fā)的一片綠洲,漢代時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興建了漢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明清以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民諺已經(jīng)傳遍九州。古老的黨項族在這里創(chuàng)造出璀璨奪目的西夏文化;勤勞的回族人民自強不息,展現(xiàn)出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銀川是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燦爛人文底蘊博大精深,這里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銀川,去感受這座邊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游客們,銀川市地處黃河沖積而成的河套平原上,東臨黃河,地勢平坦開闊;西靠賀蘭山,與內(nèi)蒙古阿拉善左旗依山為鄰;南抵青銅峽;北連平羅縣。全市總面積3499平方公里,市區(qū)面積1277平方公里。轄城區(qū)、新城區(qū)、郊區(qū)三個縣級區(qū)和永寧、賀蘭兩縣。據(jù)統(tǒng)計,20xx年末全市總?cè)丝诩s103.91萬人。銀川是個多民族的地區(qū),聚居這回、漢、滿、蒙古、朝鮮等25個民族,也是回族人口居住較集中的城市,回族約有22.31萬人。
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著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后來為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后來的銀川。如今,“鳳凰城”已經(jīng)成為銀川的美稱。
銀川地勢平坦開闊。地形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百R蘭為屏,黃河繞境,沃野千里,湖泊鑲嵌”,是銀川地貌格局的特征。銀川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是賀蘭山地,賀蘭山成梯形,自泉齊溝以南逐漸降低,海拔20xx—2500米,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是阻擋西北寒冷空氣和風沙長驅(qū)直入的天然屏障。東部為黃河沖積平原。黃河從銀川城東16公里城北偏南30度方向流往石嘴山,過境長度為78.4公里,水面12.47萬畝,形成廣闊無垠的黃河沖積平原,其間沃野百里,溝渠縱橫,草木茂盛,散布著數(shù)百個大小湖沼,有著名的“七十二連湖”,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主要的農(nóng)林牧漁生產(chǎn)區(qū)。
銀川位于中溫帶干旱氣候區(qū),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雨雪稀少,蒸發(fā)強烈,日照充足,熱量適中,風大沙多;冬寒無奇冷,夏熱無酷暑,春季短而多變。銀川因為地處西北內(nèi)陸,遠離海洋,加上氣候干燥,雨水量少,日照又長,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據(jù)統(tǒng)計,年日照時間比“日光城”拉薩還多17.5個小時。
銀川晝夜溫差很大,全年平均日溫差為13.1度—14.4度,這種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各類農(nóng)作物的生長,易于瓜果糖分的貯存,瓜果含糖量較中原地區(qū)高出15%—20%。據(jù)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jīng)注》記載,早在1520xx年前,銀川平原就被稱為“果城”。這里盛產(chǎn)桃、李、杏、棗、蘋果、葡萄和西瓜。水果個大、味甜、肉嫩,且色彩鮮艷。銀川種植稻米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經(jīng)勞動人民的精心培養(yǎng)和改良,銀川的水稻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品種。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蕎麥、白豌豆等。蔬菜有寧夏大白菜、辣椒、西紅柿、大頭蔥。此外,蕨菜、沙棘、蜂蜜也小有名氣。
銀川地區(qū)土壤類型較多,植被多樣。森林面積達百萬畝,其中有一半為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護林和經(jīng)果林等。隨著植樹造林等綠化工程的展開,森林面積和綠化面積呈逐年大幅增長的趨勢。1988年,國務(wù)院批準賀蘭山為國家級森林有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山上有天然次生林18.3萬畝,有野生動物177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6種。
銀川地處鄂爾多斯西緣凹陷帶的的北部,礦產(chǎn)資源豐富。在銀川境內(nèi)賀蘭山段貯藏的礦產(chǎn)品主要有煤、赤鐵、石灰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英砂巖、輝綠巖、陶瓷粘土等,這位銀川市發(fā)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業(y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磷礦貯藏量較高。
銀川歷史悠久,早在20xx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這里就是匈奴、鮮卑等游牧民族的棲息之地。隨著引黃灌區(qū)的開發(fā),銀川平原興起了一些城堡,當時被人們稱為飲汗城的城堡,就是銀川城的前身。銀川設(shè)立縣城的開始是在南北朝時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時稱懷遠郡。公元1020xx年,黨項族首領(lǐng)李德明遷居于此,改為興州。公元1038年,西夏國在此建都,稱興慶府,歷時189年。之后歷經(jīng)王朝更迭,又改稱為中興府、寧夏、寧夏府、寧夏城,直到1945年,才設(shè)立銀川市。
“銀川”一詞是明末將此段黃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區(qū)形容為“銀色河川”而得名的。這座有著1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其人文景點一西夏文化為主要特色。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賀蘭山自然保護區(qū)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qū)。西夏王陵、拜四口雙塔、海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誘人的水鄉(xiāng)景色、奇特的塞上風光及多彩的回族風情,使銀川成為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游客們,銀川城區(qū)分為老城、新城和新市區(qū)三部分,老城前身為清代的寧夏府城,東距黃河約15公里,自治區(qū)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設(shè)在這里,又為商業(yè)區(qū)。新城位于火車站東側(cè),東距老城區(qū)7.5公里,是在清乾隆時住的新滿城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1958年以后又在包蘭鐵路以西的大片荒漠草原上建起新市區(qū)。從前銀川市內(nèi)除了鼓樓、玉皇閣、南門樓等幾座古建筑外,大都是低矮的黃泥土坯房。如今,銀川市古顏新貌相得益彰,圍繞著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現(xiàn)代化的建筑鱗次櫛比。入夜,燈火通明,霓虹閃爍,寬闊的街道流光溢彩。走進銀川,你可以該受到一種寧夏所特有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在交相輝映的美麗,這座榮古都風貌、回族風情和現(xiàn)代韻味于一體的邊塞古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著五湖四海嘉賓的光臨。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九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們下一個即將游覽的旅游點是清真大寺。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真大寺的概況。
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通道南路南端東側(cè),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民眾舉行宗教儀式的專用寺宇。
伊斯蘭教傳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遼、金、元時期,當時就有許多回回人居住在豐州城內(nèi)。
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駐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歸化城),并允許山西、河北的農(nóng)民前來開墾耕地。由于這里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土質(zhì)肥沃,很多中原地區(qū)農(nóng)民都紛至沓來。也有許多回回人來到這里經(jīng)商做生意。
清朝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葛爾部落在首領(lǐng)噶爾丹的率領(lǐng)之下占據(jù)天山南北,派遣了許多商隊來到呼和浩特進行貿(mào)易。隨著噶爾丹的野心膨脹,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禮,對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康熙皇帝開始御駕親征,最終迫使噶爾丹兵敗被殺。在開戰(zhàn)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還鄉(xiāng),但是有170多人不愿離開,在請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隨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將張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歸化城北,在現(xiàn)在的舊城北門外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座最早的清真寺。
清乾隆年間,清廷再次發(fā)兵征討準葛爾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隨清軍討逆,并屢建奇功,戰(zhàn)爭勝利后隨八旗軍來到了歸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來,建起了回回營。之后,還有許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的回回人也來到呼和浩特定居下來。他們多數(shù)以經(jīng)商為主,并逐步發(fā)展了屠宰、餐飲、皮毛、牲畜交易、駝隊運輸?shù)?,為呼和浩特商業(yè)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當時,香妃被選入宮,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護送香妃進京?;貋淼穆飞辖?jīng)過呼和浩特,發(fā)現(xiàn)在這里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流連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請求當時的乾隆皇帝在歸化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跑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說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滿弓射出一支箭的距離),這些人后來就定居在這里。據(jù)說現(xiàn)在呼和浩特姓馬的回族就是當年護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來回族人越來越多,多數(shù)居住在舊城北門外。他們有的經(jīng)商做生意,逐漸變得富裕,就共同集資在舊城北門外數(shù)里弧形區(qū)域內(nèi)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這一區(qū)域就形成現(xiàn)在的回民區(qū)。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們朝拜真主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地方。漢語中清真一詞,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開始使用。但從南北朝到宋朝約800多年的時間里,清真一詞在文人筆下只是用來贊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寫清雅幽美的環(huán)境,與伊斯蘭教寺廟無關(guān)。
元代以后,清真一詞開始與宗教相聯(lián)系。明中葉后,回族穆斯林賦予清真一詞以新的含義。他們認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無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獨一至尊。
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這兩句話一般被稱為清真言。這樣,直至解放前,在我國社會上都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后來,人們把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制作的各種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點。此外還有清真餐廳、清真小吃店等。現(xiàn)在,清真一詞已成為世人共知的特殊專項用語了。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十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真大寺的概況。
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通道南路南端東側(cè),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民眾舉行宗教儀式的專用寺宇。
伊斯蘭教傳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遼、金、元時期,當時就有許多回回人居住在豐州城內(nèi)。
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駐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歸化城),并允許山西、河北的農(nóng)民前來開墾耕地。由于這里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土質(zhì)肥沃,很多中原地區(qū)農(nóng)民都紛至沓來。也有許多回回人來到這里經(jīng)商做生意。
清朝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葛爾部落在首領(lǐng)噶爾丹的率領(lǐng)之下占據(jù)天山南北,派遣了許多商隊來到呼和浩特進行貿(mào)易。隨著噶爾丹的野心膨脹,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禮,對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康熙皇帝開始御駕親征,最終迫使噶爾丹兵敗被殺。在開戰(zhàn)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還鄉(xiāng),但是有170多人不愿離開,在請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隨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將張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歸化城北,在現(xiàn)在的舊城北門外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座最早的清真寺。
清乾隆年間,清廷再次發(fā)兵征討準葛爾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隨清軍討逆,并屢建奇功,戰(zhàn)爭勝利后隨八旗軍來到了歸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來,建起了回回營。之后,還有許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的回回人也來到呼和浩特定居下來。他們多數(shù)以經(jīng)商為主,并逐步發(fā)展了屠宰、餐飲、皮毛、牲畜交易、駝隊運輸?shù)?,為呼和浩特商業(yè)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當時,香妃被選入宮,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護送香妃進京?;貋淼穆飞辖?jīng)過呼和浩特,發(fā)現(xiàn)在這里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流連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請求當時的乾隆皇帝在歸化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跑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說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滿弓射出一支箭的距離),這些人后來就定居在這里。據(jù)說現(xiàn)在呼和浩特姓馬的回族就是當年護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來回族人越來越多,多數(shù)居住在舊城北門外。他們有的經(jīng)商做生意,逐漸變得富裕,就共同集資在舊城北門外數(shù)里弧形區(qū)域內(nèi)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這一區(qū)域就形成現(xiàn)在的回民區(qū)。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十一
出銀川南門廣場西行二里許,一座具有鮮明伊斯蘭風格的建筑物--銀川南關(guān)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禮拜大殿上一組渾厚飽滿的綠色穹窿圓頂,宛若披著綠色蓋頭的五姐妹,豐姿綽綽,亭亭玉立。
仔細分辨,個個以寶瓶裝飾,渾圓光潔。中間的穹項高22米,頂端懸掛一彎月形燈,四個小穹項分別立于東南西北四角,玲瓏別致。
穹頂下二樓是禮拜大殿,五道拱門向東方敞開--中國的清真寺門都向東開,穆斯林進門禮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覲圣地麥加的方位。大殿底層是小禮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回廊相連,寬敞明亮。
沿著弧形樓梯拾級而上,來到大殿前水磨石地面的月臺。月臺圍繞大殿,南北延伸,舒展而不局促,節(jié)日期間也可供禮拜用,是禮拜殿向室外的延伸。大殿與月臺之間事實一道漢白玉貼面的雙心圓券柱廊,它是穆斯林禮拜出人大殿時脫鞋穿鞋的地方。穿過柱廊進入大殿,寬敞圣潔的大殿一派肅穆的氣氛。殿堂呈正方形,長寬各21米,可容千人禮拜。大殿中部有四根綠色瓷磚飾面的方柱,支承上面的大穹頂。方柱與穹頂?shù)撞裤暯拥囊欢螆A柱體稱鼓座,鼓座上方開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兩側(cè)各開的6扇大窗,使得大殿八方來風,四面進光,清爽明亮。向外張望,視野開闊,仿佛矗立于寬廣舒展的綠色原野。大殿正面的西墻中間,設(shè)置“米哈拉布”窯(禮拜者面向的地方),裝飾莊重而精巧,采用晶瑩潔白的漢白玉構(gòu)成多圓心的復(fù)葉形壁龕圖案,其上鐫刻經(jīng)文,簡潔舒暢。整個大殿的墻面用穆斯林喜愛的綠色涂飾,與漢白玉券柱深淺對比,濃淡映襯,給人以典雅、舒適、和諧、明潔之感。
作為銀川城區(qū)最大的一個回民聚居的地區(qū)--南關(guān),原也有一座清真寺,始建于1920__年,解放后于1953年擴建修葺,成為一個大殿63間、占地20余畝的大寺,其規(guī)模居當時銀川七寺之首,不幸在**年代被當作“四舊”滌蕩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南關(guān)寺得以重建。這座建筑面積1300多平方米的新清真寺,從設(shè)計、施工到竣工,僅用了半年多時間。設(shè)計之巧,建造之快,質(zhì)量之好,實屬罕見。
清真大寺導游詞篇十二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大慈恩寺參觀。我是導游員何雅勝,很高興認識大家。
距離西安市市中心4公里的慈恩寺,是全國重點文物寺院。寺院內(nèi)的大雁塔是國家最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也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
大慈恩寺始建于公元589年,初名為“無漏寺”。在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時,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為補報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改名為“大慈恩寺”。唐朝時,寺院內(nèi)共有1897間華麗的房屋,他是全長安城內(nèi)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皇家寺院。唐王朝滅亡后,大慈恩寺也漸漸毀壞?,F(xiàn)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
這個門叫做山門。也叫做三解脫門,意思是從世俗的煩惱中解脫出來。
大慈恩寺的建筑結(jié)構(gòu)和每一個中國傳統(tǒng)式的庭院結(jié)構(gòu)一樣,所有的建筑都非常講究對稱?,F(xiàn)在您看到的兩座小樓為鐘樓、鼓樓,里面懸掛著明代1548年鑄造的一口大鐘,重15噸,上邊鑄有“雁塔晨鐘”4個蒼勁大字?!把闼跨姟笔怯^眾八景之一。
西面為鼓樓,樓里存有一面直徑為2.13米的大姑,用于為僧眾報時。
大慈恩寺內(nèi)現(xiàn)住有出家僧人50多位,每天清晨僧人們四點半敲鐘起床,晚上九點擊鼓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