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中的快樂,產(chǎn)生于對學(xué)習(xí)內(nèi)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xué)習(xí)的,只是學(xué)習(xí)的方法和內(nèi)容不同而已。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nèi)容有什么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篇一
我大中華的五千年歷史,可不是白過的,精神食糧自然也不能少,《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四大名著更是對我們后人的心靈頗有震撼,其中,我最愛翻閱的便是“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三國”,顧名思義,主要講的'是由于一場農(nóng)民的大規(guī)模起義,引發(fā)了一場天下之爭,在那個風(fēng)起云涌之年代,天下的人各立幫派,各奔東西,人的貪念也隨之膨脹了起來,他們想擁有更多的國土;更多的威信;更多的人馬;更多的財寶……于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戰(zhàn)爭發(fā)生了。
在這本書中,我尋著(zha二聲)了最崇拜的人——孔明。孔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諸葛亮了,問我為什么崇拜他?這不是白問嘛!我認為他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一直忠心耿耿于劉備,就連劉備死后,諸葛亮也照樣沒有半點投靠他人的心思,照樣輔佐著劉邦,這是我覺得最為優(yōu)秀的一點。唉,人算不如天算,可惜呀可惜,諸葛亮到最后還是把自己給算死了。有人說他什么夜觀天象、借東風(fēng),這并不代表他有什么神力,而是說人家乃文人也,書讀的多了,知識自然就淵博了嘛!
有些人讀的書多了,就常常自以為是起來,有些人,毛毛躁躁,貌似看了一遍書就不愿看第二遍了似的。以前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諷刺《三國演義》是記流水賬,我覺得煞是可笑,那羅貫中為何還要費盡心機在書中捏造出400多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呢?
古代文學(xué)在我們現(xiàn)代人看來,可能很難理解,但我卻偏偏愛好讀文言文版的《三國》,這似懂非懂地讀一趟下來,說句實話,感覺自己腦子好用多了!
再折回到書中人物這方面,要論英勇善戰(zhàn),呂布自然當先,但轉(zhuǎn)念一想,呂布粗心大意,少了個心眼,少了個防范,最終還不是因為貂蟬和董卓鬧翻,最后被自己人給“賣”了?
在那個年代,昔日的敵人隨時都可以跑到你的陣地上和你并肩作戰(zhàn);昔日的盟友隨時都可能一把利劍插入你的胸膛。把劉關(guān)張三兄弟看成一個整體,剛剛上述的問題壓根就威脅不到他們,這正是他們打法的精髓所在——哪里好就投奔哪里,哪里不好就離它遠遠兒的。其次,劉玄德的耐心也是頗受我稱贊的,這點從“三顧茅廬”這一章可以看出。
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在我看來,讀書不只是“閱內(nèi)容”,還有“品道理”。道理清了,真理明了,感受自然就多了。在這本書中,我學(xué)到了一個人生哲理:無論做什么事都萬萬不可粗心大意,就像關(guān)云長大意是荊州一樣。
書,人類的靈魂,好好品讀它吧!
《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篇二
閱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xué)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最佩服的人是關(guān)羽,他不但武功很好,而且人也非常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劉備的妻子糜夫人和甘夫人,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
在山下遇見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身在曹營心在漢、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毒險。
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tǒng)、隱姓埋名的單福:徐庶、姜維、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神算。
吳國: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那么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guān)系著成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yīng)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xiàn)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一切。
《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篇三
因為多次看過《三國演義》電視連續(xù)劇,所以讀起來比較通暢,盡管也有不少字成了攔路虎,但查一查字典,再記到小本上,反而更有好處了。
這本文學(xué)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說,很有意思的再現(xiàn)了從東漢未年天下大亂到西晉重新統(tǒng)一的歷史進程。
全書共四百多人物,其中主要人物都是那么的性格鮮明,一人一個樣。
劉備、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曹操、周瑜給我的印象最深。
桃園結(jié)義,三顧茅廬,舌戰(zhàn)群儒,火燒赤壁,單刀赴會,空城計,借東鳳等章節(jié),我基本是記熟了。特別是“草船借箭”這一則更是令我浮想聯(lián)篇,受益匪淺。
年輕有為的神勇名將周瑜,可惜的卻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一個人。他惱怒諸葛亮比他有智有謀,就總想置人家于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日造出十萬支箭來,這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完不成任務(wù),諸葛亮的命就難保了。誰能想到,諸葛亮出乎意料的立下了三天就可完成全部任務(wù)的軍令狀。到這時,顧不上吃飯喝水也得看下去了。
精于天文地理,了解敵方心理的諸葛亮,趁著漫天大霧,利用曹操個性多疑的弱點,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還多了出來的'好箭,使周瑜陰謀又一次破產(chǎn),不得不傷心苦嘆:“吾不如諸葛孔明也!”
本來世界這么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yīng)該相互學(xué)習(x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決不要自認為自己強而傲視別人,更不應(yīng)該有妒忌之心。尊重人才這方面周瑜好像比不上曹操。
周郎啊,你是仰天悲呼著:“既生亮,何生瑜”而抱憾離世,一顆耀眼的星星隕落。
風(fēng)物長易放眼量,這是對我最好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