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皮囊讀書筆記篇一
生活需要一些無聊瑣事來填充時間上的每一個間隙,像是樹干里的一圈圈完整的年輪,新的記憶被包裹進來,舊的珍藏便更加充實。
盡管我知道人是否覺得無聊,取決于我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當(dāng)我開始意識到人是一種特別容易迷茫的動物時,時間已經(jīng)不由分說地將我送入了新年的門檻。
電影、音樂和文字是我生活中三樣最樂于投入時間的愛好,在無聊的時候去看一部電影,去聽半小時的歌單,或者去寫上幾筆小心思。我樂衷于去做這樣的事,這能讓我不再擔(dān)心突如其來的無聊與孤寂。
說來慚愧,去年一年正兒八經(jīng)看完的紙質(zhì)書幾根手指頭就能數(shù)的過來,這是需要做檢討的。
之所以開始寫讀后感,是想要給自己安一扇除了電影之外的窗,窗口不需要太大,視野也不需要太遼闊。我只期望于這扇窗能夠讓我生活的節(jié)奏偶爾地慢下來,回過頭去觀察一些事,一些在我平凡的生活里極少發(fā)生的,又或者是發(fā)生過但被我粗心地忽略的事。
我曾無比期待書里的角色,它們的人生結(jié)局并不一定是圓滿的,但它們經(jīng)歷的過程卻很充實。我也知道我們其實有機會成為那樣的人,只是需要輪到我們做出選擇時,又不約而同地打起了退堂鼓。但我并不后悔以前所做的所有選擇,每個人承擔(dān)風(fēng)險的能力不同,對于生活的追求方向也不盡相同。
我所期望的,是平安喜樂,很多理想更適合在面對流星雨和生日蛋糕時配合氣氛許愿。誰都明白人生最大的艱難,不在于肉體的受苦,而在于精神上的修行。
這種信仰在我閱讀完蔡崇達先生的《皮囊》后便更加篤定了。
人的故事一旦被寫進書里,那種關(guān)乎生命熱忱的儀式感便開始消磨了。除非是生平事跡,否則看到印刷出來的那字里行間的自己準會覺得疲憊和仿徨。那種被筆墨規(guī)則固定在紙張上的人生,是不會再有更多奇跡可以期待了。但仿徨之后更多的便是心安,多幸運啊,跌跌撞撞的人生終于可以安穩(wěn)下來,無論好事還是壞事,統(tǒng)統(tǒng)包裹起來書寫成文,捎帶著一些情緒,輕輕地拂過讀者的心頭。
若能博君一笑,便是分享中的一大樂事,若是把讀者感動得哭了,那也是書中角色人生的友誼延續(xù)。
原以為看一遍書,就能感同身受地過一遍書中人物的人生?,F(xiàn)在看來,有太多的苦澀只有當(dāng)事人才深有體會,而有太多的喜悅只憑我們的一絲遐想,就能醉倒在那金黃色的陽光與麥浪中。
書里的天空底下,都是生命的熱忱氣。珍惜我愛與愛我之人,關(guān)心我想與想我之人,便是一種大大的理想與追求。
皮囊讀書筆記篇二
母親的房子。在中國的大背景下,時至今日,有多少形形色色的人們在為了有一個安定的居所而不斷奔波勞碌。特別是在那個時期的女性,傾其一生只為那所謂不可辜負的使命,為了丈夫為了兒子為了所謂尊嚴而把自己修煉成金剛不壞之身,堅毅不屈之心。即使看起來是那么不理智,只為那活著的一口氣一份情。作者說他看到的是母親對父親的愛情。
阿小和阿小。同名不同命,但皆同形。一個是鄰居的阿小,有自己的理想,被斷為孤僻,跟香港阿小成為玩伴后一心想成為同樣的人,不甘變?yōu)橐唤闈O夫,但有時命運就是這么可笑,自己一步步走上的道路,即使不甘或委屈也是自己親手搭磚砌墻鑄就的定所。人性本孤獨,香港阿小似乎擁有了一切物質(zhì),但內(nèi)心的空虛還是無法被填滿。反而是真心以待的朋友,來日即使落魄未及富裕,也會為彼此曾經(jīng)的友情而保留一份溫暖。
文展。如何想象一個9歲的'少年就已打算好自己未來的方向,為了鍛煉領(lǐng)導(dǎo)能力,有條不紊的組織玩伴,為了讓自己作文有素材,每天定時整理歷史時事大綱,為了不給家里太大負擔(dān),努力讓自己完美得控制考試分數(shù),林林種種,既可悲可憐又似乎引人生羨。但有時,人性的漠然和詆毀,會讓一個自信自傲的人被慢慢消磨頹然??赡軙腥颂焐疫\,一出生便知道自己的追求和要奮斗的方向。但絕大部分的人都需要在摸索中前行,區(qū)別就在于你愿不愿意邁開步伐,愿不愿意拐彎。
正如李敬澤先生所言,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者一顆心的羈旅。
皮囊讀書筆記篇三
在書的封面,有這么一句話,“這些刻在骨頭里的`故事,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書中的故事,關(guān)于親情,關(guān)于故鄉(xiāng)。那些問題,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活著。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但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所以在差異中又存在著共鳴。
書中寫的最好的,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第一篇《皮囊》。故事的主人公是作者活到九十九歲的阿太,一輩子活得坦然而硬氣。家里人祭祀殺雞時,有只雞撒著血在祠堂里亂跳,阿太將雞抓起,扔在地上摔死,說:“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魂靈”。阿太很狠,切菜像切排骨那樣用力,甚至有次在切菜時切斷了手指,她也只是很淡然地“哎呀”一聲,而全家都因此慌亂開來。
阿太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她的生活觀: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阿太不是什么文化人,只是個神婆,然而這話卻說的很有哲理,大概也是《皮囊》這本書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jīng)歷各種風(fēng)吹雨打,讓靈魂有地方可以安放。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皮囊之下,皮囊包裹著人心。它可以是溫暖的,逸樂的,也可以是疼痛的,脆弱的,亦或是可恥的。我們活在這世上,周圍充斥著喧囂和永不滿足的欲望,我們一刻不停地往前走,卻從不曾給自己一個清醒的時刻,讓自己從紛擾的塵世中暫時釋放出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很慶幸,借著讀《皮囊》這本書的時間,我認真回顧了自己之前二十幾年的生活,并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明確規(guī)劃。
評論家李敬澤在這本書的推薦語里說:“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nèi)部照亮”。
皮囊讀書筆記篇四
這本書是在我旅行的途中開始看的。這本書早已有所耳聞,但選擇這本書的原因除了它的名氣以外,還是因為莫名的緣分。書架上的書沒有幾個適合在旅途中閱讀的,但是這個是個例外。
書名,皮囊。正如,努力在尋找旅行的意義的你我。
從前很討厭這種矯情的文字,毫無意義,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這類文字書籍深深地吸引著我。大概是從偶然決定看了和菜頭的文章開始,我突然開始覺得應(yīng)該細細的品一品生活中細節(jié),那些文字釘子搬扣入內(nèi)心,表達出了我體會到卻又迅速遺忘的感觸,才發(fā)現(xiàn),這種感觸,才構(gòu)成了生活。
讀罷這本書,摧毀了我現(xiàn)在的生活。
我也開始琢磨皮囊以外的意義。我也開始面對慢慢老去的父母,慢慢老去的周圍誠惶誠恐。剛剛大學(xué)畢業(yè)的我,即將和這個真是的世界迎面相撞,不奢求軟著陸,但我同樣不知道怎樣才能增加一些緩沖。不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生活該怎么辦?就像書中的那些人,在同樣的`年紀,不知所措,只能向自己所屬答案。
書讀完了,旅程也結(jié)束了?,F(xiàn)實生活又迎面而來。旅游只能暫時掩蓋生活的難,最后還是要邊工作邊思考。自己想要的,先得改變自己,甚至是自己厭惡的那樣,最后才有資格活出真正的自己。
我們都在慢慢的改變,變得和從前面目全非,卻在別人問起來變化這么大的時候,笑著否認。
皮囊讀書筆記篇五
初中的時候,喜歡辭藻華麗的文章,羨慕那些筆下妙語連珠的人?,F(xiàn)在的我,喜歡閱讀一些樸實的故事,用簡單平和的語言將自己內(nèi)心的感觸娓娓道來。
阿太的故事沒有給我留下過深的印象,也許是太過于堅強了,讓我敬而遠之。
母親的房子對我的觸動比較深刻,母親對父親沒有言說的愛都隱藏在她對修建房子的堅持中,被人誤會虛榮也好,被父親埋怨也好,都不曾動搖她的信念,家是父親的臉面,她爭得是父親的形象。
我的神明朋友,雖然迷信居多,但也能深刻體會到親人之間血溶于水的情。雖然作者不愿相信巫人的把戲,但還是忍不住大哭,一切都源于愛。
對于香港阿小,天才文展,以及厚樸,總能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的冷漠,也許是太過于認清現(xiàn)實,也許是太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所以這樣的作者在我心里是冷靜的,成熟的,穩(wěn)重的,也是冰冷的。
這本書讀起來不費時間,前前后后加起來不到六個小時,如果拋去思考的時間,也許兩個小時就可以看完,但給我的感觸卻是最多的,每一句話都能引起我的共鳴,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或多或少的映射出我自己的情況,所以更能打動我。
時光的催促,家鄉(xiāng)的建設(shè),將我們的記憶一點點偷走,抹去,找不到祭奠舊時光的憑據(jù),內(nèi)心無所依托,空落落的難受。外出拼搏與陪伴父母之間的矛盾,與道不同而越走越遠的兒時伙伴相顧無言的尷尬,都與我自身經(jīng)歷不謀而合。這本書寫到了我的心坎里,我終于可以借由書中的文字準確表達自己內(nèi)心對這些事的真實感受。
這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書,不同的時間段領(lǐng)悟到的東西都會有所不同。
皮囊讀書筆記篇六
生而為人是每一副皮囊的共通點,每一副皮囊下的靈魂又讓你我各不相同,靈魂折磨著皮囊,也正中了那句皮囊就是用來折磨的,而不是用來伺候的。
處于浮世,常常覺得忙、茫、盲,人生這份答卷不是單選題也更非多選題,有時候可能只是一份連問題都沒有的綜合分析題,但即使這樣,我們也不敢停下,跌跌撞撞與現(xiàn)實對抗無數(shù)回合,因為我們都不甘于交一份空空如也的白卷,又或許我們只是用忙在逃避我們必須要回答的.那個問題,一旦停下來,會不斷的拷問自己,我要怎么生活?我真正喜歡的是什么?我真正享受什么?有時候又因為太過忙碌,越是忙碌越是空,空的只剩一副被靈魂折磨得殘破不堪的皮囊,一副皮囊在盲目的拼搏著...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靈魂囚禁著皮囊,讓生命變得厚重,而這份厚重感常常壓的我們快要窒息,也因這份厚重感,我們變得更加成熟,甚至到后來,會發(fā)現(xiàn)不是真的可以不care得失,只是越來越會安慰自己,成熟,大概就是變得越來越會自欺欺人。
我一直不理解,也一直像個任性的孩子接受不了,為什么時光這列車一定要開得這么快,為什么還要有各自那么多分岔,我不知道我們這么急匆匆地到底要去向何方?但我知道,或許不僅是我一個人在大呼小叫,那些靜默的人,內(nèi)心里肯定和我一樣地潮汐...
皮囊讀書筆記篇七
我們的皮囊裹夾著我們的靈魂,靈魂背著這副皮囊在行走,
或許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并不重要,痛苦或美滿,而靈魂的厚重與清澈才能給予我們最大的安心。太在意去膨脹這副臭皮囊生活往往越走越遠,而靈魂的酣暢淋漓與滿足往往才更容易遇見最真實的生活。
皮囊讀書筆記篇八
好的作品總是能夠引起別人的共鳴,讓人深陷其中,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看見自己,看見讀者,看見更多人的心。我們總是把別人當(dāng)成界限,去發(fā)現(xiàn)去尋找自己的不足,但是回過頭來,最喜歡的可能還是自己。
在書里我很喜歡的一句話肉體是用來用的,而不是伺候的。就如同書名那樣,所有的市儈,世俗,人生百態(tài)都藏在人的皮囊之下,但是人為了生存,還得努力的用肉體去支撐,去活著。為了個人,為了家庭,為了活著的各種意義。不過從作者在父親病中所描寫的日子,真的讓人覺得生命無常,很是脆弱。且行且珍惜,珍惜身邊的每個親人和朋友,不做后悔之事!
讓我還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厚積薄發(fā)的'力量。雖然生活也并沒有故事里的那樣慘烈,但是厚積薄發(fā),思考過,實踐過,努力過才是真切實際,學(xué)到的東西在任何時候都會是自己的武器。與其說機會運氣缺一不可,但是前提能走到這一步的時候,還是要有料,有底氣,有談資,更多的,我會鼓勵自己付諸實踐,因為為了讓我自己更好地展望未來,更大程度的發(fā)出光芒。
皮囊讀書筆記篇九
少年不經(jīng)事,那時的我目光總會停留在那些有曼妙身材的美女或帥氣逼人的男生身上,當(dāng)然誰見了美女、帥哥春心蕩漾,這也很正常。
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辈贿^,越經(jīng)歲月沉淀,越發(fā)現(xiàn)最好看的皮囊也不如有一個有趣的靈魂。
1、
姑姑家的表哥阿浩娶到了全村最漂亮的女孩瑩露。那女孩丹鳳眼、筆直高挺的鼻梁、有一張紅潤的櫻桃小口、身材高挑苗條、皮膚白晰、左臉頰那個迷人的小酒窩,誰見誰瞪直眼。
可以說所有贊美的語言,都不能形容她的美!結(jié)婚那天,我被表嫂的美貌打動了 ,圍著她轉(zhuǎn),“表嫂、表嫂”的叫她,她羞澀的答應(yīng)著。
婚禮過后再見到表嫂是另一年的春節(jié),平常大家各忙各的,只有春節(jié)期間,親朋好友才有時間聚聚。
漂亮的表嫂已經(jīng)產(chǎn)下一個大胖兒子,產(chǎn)后的她身材看上去雖稍微發(fā)福一些,倒更顯女人的韻味,臉色紅潤有光澤,臉上的肌膚像剛剝了皮的雞蛋,吹彈可破。
趁表嫂在給孩子喂奶,我嘻皮笑臉的上前輕輕掐了一下表嫂的臉,感覺這臉能掐出水來?!拔保”砩┱娴奶T人了!
不過,這美好的感覺沒過多久就讓我改觀了。表嫂給孩子喂奶喂睡熟后,就和我們幾個來姑姑家玩的表姐妹聊天。
一聊不知道,一聊嚇一跳,她滿嘴爆粗讓我瞪目結(jié)舌:“臥靠,你們知不知道,我算瞎了眼,嫁了你們這個窩囊廢表哥。什么破中學(xué)老師,每個月就拿著幾千元的工資,就這點工資是我收入的零頭,我讓他辭職到我公司上班,他不愿意,還跟我僵,整整一個灌了鉛的書呆子。我真是悔不該當(dāng)初,當(dāng)初那么多條件比他好的追求者不要,偏偏上了他的賊船。”
我聽了這話,表嫂光輝的形象瞬間倒塌,心想:咋這么粗魯,可惜這一身皮囊。
后來,姑姑偷偷的告訴我,表嫂可難待候了。全家把她像祖奶奶的供著,好吃好喝讓她先上,除了生孩子、喂奶的活讓她自己干,別的活她基本不干。但她就不領(lǐng)情,想罵誰就罵誰,想給誰看臉色就給誰看臉色。有時全家人好好在吃飯,也不知誰說錯了一句話,她立馬甩筷子走人,翻臉比翻書還快。
姑姑說,等孫子大一些,就和他們分家,不想住一起了,太受氣,這媳婦一點教養(yǎng)也沒有,也不知她爹媽怎么教的?當(dāng)初你表哥非她不娶,說她長得好看?,F(xiàn)在倒好,這后悔藥可是無處可買。她后悔我們還后悔呢!
再后來,漂亮的表嫂出了緋聞,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削減。再見時,她的美貌已不讓人心動。
皮囊再美,終究只是皮囊。
2、
曾看過一檔求助類綜藝節(jié)目,男嘉賓求助主持人,他從來都沒有看過自己的女朋友素顏,就算是去三亞旅游男嘉賓特地蹲點,但是最后還是沒有看到女朋友的真正面容。
主持人問如果你的女朋友素顏很丑,你還愛她嗎?
男嘉賓說,我愛的是她的善良和溫柔,還有懂事。就是丑,我也愛她。
主持人請出了他的女朋友,化妝的她看起來是個清秀小家碧玉型的女孩。
她說出了不肯卸妝的原因,小時候人家說她丑,而父母也都不幫她。長大后學(xué)習(xí)工作也有人因她長得不好看而攻擊她,所以她從小就因為長相的原因也很自卑,從小也很懂事。后來在化妝中找到了自信。
說完原因之后,工作人員找到女孩的父母,父母其實并沒嫌棄她,而且都覺得她長得很清秀很好看。
而男孩也說我愛你不僅僅是你的外表,而是你的懂事,你的溫柔和善良。
最后女孩卸了妝,其實也沒有她說的那么難看,而且很有古典風(fēng)格。男嘉賓和她手牽手的走下臺,一臉深情。
其實好看的皮囊讓人喜歡,但是有趣、懂事的靈魂更讓人喜歡。
3、
有趣會不會讓你很淺薄,何為有趣?
有趣就是,當(dāng)別人和你聊天時,不會覺得你很庸俗,也不會覺得你很毒舌。
很多人總會用一句:沒有辦法,我這人說話很耿直。
樂嘉在《性格色彩學(xué)》里把人的性格分為:紅、藍、黃、綠四種性格色彩。其中紅色性格色彩的人,說話耿直,性格直爽,可卻很容易得罪人。每一個顏色的性格色彩,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物極必反,大黃、大紅也不行,人要學(xué)會紅藍相間,這樣才能取長補短。
有趣便是相處上,能讓彼此輕松自在;有趣也是靈魂上,彼此能夠相溶以沫。過于耿直,過于直爽也會傷害與你交往的朋友。
有趣就是你曾讀過很多書,看過很多不同的風(fēng)景。當(dāng)你與別人交流時,不會顯得淺薄彎酸,咄咄逼人。
有趣的人,總會有著不同的思想和經(jīng)歷讓人癡迷。在她們的思想里,總是積極向上,不會輕易滿足現(xiàn)有的狀態(tài)。與人聊天時,會讓人覺得謙虛謹慎,輕松自在。
4、
有趣不止是,在文字與心靈的區(qū)別,更是一種心靈的碰撞。而喜歡一個人,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
美貌讓人喜歡,有趣讓人癡迷。有趣的靈魂,總會吸引有趣的人。
我有個離了異的姐妹,和她出來吃飯,她說她老公找好了。
我先是恭喜她,而后問她是不是她心目中的一類,她說并不是,我問那為什么會選擇在一起。
她說:“因為他對我好,他不帥不高,但是他愛我很多。”
或許有的人工作很好,很富有,但是愛和尊重遠比物質(zhì)上的富有要重要的多。
一見鐘情看臉蛋,長期共處看性格,一生相守看人品……兩個人在一起總有一天要卸下所有。
真誠對待,刻意的說和做,太累,做自己,才是對,你的開心你的沮喪你的榮耀你的失敗他都喜歡,那就沒錯了。
有趣的人,總會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會尊重喜歡自己夢想的人。
你的人生有限,不要茍且而活,與有趣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大的樂趣。
皮囊讀書筆記篇十
說實在話,我很喜歡這本書,這算是我比較沉浸其中的一本書吧,目前除了茶花女之外。這本書是在車上聽完的,覺得黑狗達能把一些些小事情傳達的很現(xiàn)實,然后我總能體會出一些些感悟。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黑狗達在書中論述的兩件事:
一、黑狗達是農(nóng)村長大的,他書中寫過有這么一個隔壁屋的大他幾歲的男孩,起初認識是因為黑狗達有一段時間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我猜他是因為對人生有點迷茫,不知道方向嘛,所以就遐想,啥也提不起興趣),他媽媽就叫隔壁屋的小孩過來開導(dǎo)一下他,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隔壁屋的小孩子比較活潑嘛。隔壁屋的小孩對于黑狗達來說,算是一個對自己很有規(guī)劃,看的很遠的小孩,所以黑狗達當(dāng)時算是很崇拜他,也開始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也沒有那么迷茫。那個小孩家里窮,讀??撇挥媚敲炊噱X,所以就準備高考的分數(shù)剛好卡在??凭€,最后小男孩如愿以償了,而后一年黑狗達選擇上大學(xué),最后的最后,黑狗達發(fā)展的很好,也成了小有名氣的作家,而那個小男孩卻回到村里過上普通的生活。最令人扎心的是,每次黑狗達回家,在路上遇見他,跟他打招呼,他卻裝作沒聽見就走開了,呵呵,我覺得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覺得以前自己比黑狗達厲害,有理想,有抱負,最終黑狗達卻比自己優(yōu)秀,這就是比較所帶來的失望,我有時候就在想,人為什么要相互比較,做好自己,朝著自己的方向,堅持努力下去不就很好嗎?畢竟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p>
二、村里有一個小男孩a,爸媽因為去香港做包工頭搞建筑賺了一點錢,a是家中的幼子,爸媽不想讓他那么辛苦,故只帶了a的哥哥去香港幫忙干活,后來家庭逐漸富裕起來,也準備將a接到香港讀書,a也因此備受村里小孩的羨慕。
首先,a總是有白的不能再白的白襯衫,書中還說了這么一個例子足以說明村里小孩的羨慕??!有些小孩子專門爬上a家里附近的電線桿,目的就是要看一下他的白襯衫,結(jié)果從電線桿摔了下來,好在以前的路都是泥路,不像是現(xiàn)在的水泥路呢。
其次,a雖然備受羨慕,但是卻不受村里小孩子的喜歡,a家里的長輩邀請黑狗達去玩,因為黑狗達的成績在村里特別好,a也喜歡黑狗達,我覺得起初a可能以為黑狗達成績好才配和他玩。慢慢的,黑狗達發(fā)現(xiàn)a總是想快點港化,總是想著香港人怎么樣,怎么做,他也是要怎么做,怎么學(xué)習(xí)香港人,太過于要向香港靠近,其實反而對自己不好,忘記了自己所處的位置,雖然a很快就要去香港了。后來,黑狗達怕自己再跟他來往,自己的內(nèi)心也會變得如此急躁,果斷盡量不和他來往,認真讀書才是他一個農(nóng)村小孩應(yīng)該做的??墒蔷陀羞@么一個小孩b屁顛屁顛的跟著a,真把自己當(dāng)香港人,書也不好好念,天天學(xué)a,學(xué)習(xí)講話,腔調(diào)等等,最后學(xué)壞了,不得不退學(xué),后來,a被接去香港了,b也就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型,最后長大也成了漁夫,即使他拒絕這一職業(yè),可是此時的他也沒得選擇了。
最后,說說a吧,他去了香港不會說粵語,在學(xué)校也沒啥朋友,最主要的是父親因為做生意失敗破了產(chǎn),也因此住了院,家里賣了房子給父親治病,a的哥哥卻卷錢跑了,家里從此一蹶不振。而此刻的黑狗達卻已經(jīng)是有所名氣的作家了,讀到這里,我其實挺感慨的,當(dāng)初大家的起點可能真的有所不同,但給自己一點時間,認清楚自己的處境,好好讀書,幾年之后,時間真的能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的。
還有這本書的書名是皮囊,能讓我想起來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焙芏嗳藭詾檫@句話出自這本書,其實這句話是王小波說的,記得哦!他就是《一只特立獨行的豬》的作者。
皮囊讀書筆記篇十一
借用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話,“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于他內(nèi)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xué)儀器,幫助讀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比熳x完此書,相似出生境地一步步并入城市生活的我好像過電影般硬生生的回到童年待過的鄉(xiāng)村,學(xué)校,一個個活生生的面孔快速的在腦海中閃過,這期間也有對過往的種種質(zhì)疑,追憶,探究和假設(shè)。
反復(fù)又把我?guī)У侥莻€從小酷愛讀書,急于借此了解世界,和自己內(nèi)心對話的影子前,似乎過去的`這些年都白過了,如同作者一樣,到現(xiàn)在都沒明白我究竟要怎樣的生活,怎樣回答我直面的人生,總感覺被現(xiàn)實的世界拖著在蹣跚躅行,突然明白為什么有時候會莫名的焦慮和憤怒疑惑無奈!不得不說,文中對于人物內(nèi)心的獨白雕琢的務(wù)實而細膩,是我喜歡的風(fēng)格,潛意識中享受于此的同時也在將其歸于自己語言的儲備庫中,想想哪天自己也能以這樣的筆觸描述活生生的自己及逝去的日子,該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皮囊讀書筆記篇十二
人人都稱贊《皮囊》的好,一句句意味深長的話點評了皮囊,也概括了皮囊,名人對名人作品的評價也吸引了不少讀者,為此打開《皮囊》這一書。
讀者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找到與之共鳴的地方,而后受益匪淺。那么寫這些東西的文人,他們對人生的領(lǐng)悟以及對一件事情的客觀評價又是多么的清晰、全面、理解。讀一本好書是在和一味偉人對話,好書的背后實則是一位擁有強大靈魂的人。
時間是有力量的,它會沉淀內(nèi)容,那些我們還未觸及的生活,這些我們永遠做不到切身體會的情感。
有時我會想,是不是每一位年邁的老人都會做著無比重復(fù),讓人心生厭倦的事。他們的行為變得遲鈍、思想變得簡單了,每天做著該是生活,卻又比生活更干脆的事。他們退化成了孩童,卻無法得不到用來形容小孩可愛、無知的'褒義評價。他們是怎么呢,是什么樣的生理過程導(dǎo)致他們老年后的種種表現(xiàn),而我們對他們的理解則是惹人厭惡,可能有那么些有耐心的人,會細語相陪,但最后也只是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
隔著只是一個客廳的距離,奶奶不見爺爺?shù)娜擞?,就會用她那左半身不便的身子挪動著,喊著爺爺?shù)拿郑只蚴且粋€人在房間的時候,也會不停地喊著姑姑或爺爺?shù)拿?,無人回應(yīng)時,聲音則是愈發(fā)的響亮??拷韱査惺裁词拢靡浑p呆呆又不確定的眼神說:沒事。于是我們?nèi)胰嗣刻於冀菰谀棠痰暮艉奥曋校袷且恢簧n蠅在你耳旁不停嗡嗡作響,刺激著你的耳朵,沖擊著你的頭腦。這種環(huán)境下生活的我們不覺會感到煩躁和疲倦,如果得空出去走一下,耳朵倒是凈化了一番。
有過生硬的語氣罵過她,而她是用帶點無辜又惱怒的表情看著你,有時反而數(shù)落你一通,在辯解‘難道說話也不讓我說了嗎’。我們會厭倦他們的行為,為他們那些不明原因的做法感到生氣,而我們每天都在這種生氣又喜悅的環(huán)境下度過一天又一天,我們既不理解又無法不接受,不理解的是那些莫名其妙的事,而無法不接受的則是血脈相連的情。
沒有長大到她的那年齡,沒有經(jīng)歷生命周期里那鮮明的過程,是不理解時間沉淀帶給一個人的內(nèi)容的,對于她的行為,我不理解,或頑劣,頑劣中體現(xiàn)的是一份最單純的情——害怕孤單和丈夫陪伴的安全感。
《皮囊》是認人、認心的書,透過事物的表層,深入它的內(nèi)心,觸摸到的是一顆悲憫、無助、渴望的心。
模糊不清的每天磕磕絆絆,其實連結(jié)它的是一份經(jīng)歷世間事的現(xiàn)實的情。
作為旁觀者,未真正到達那一刻,只能通過想象去猜測那中間的復(fù)雜過程,只是自己的片面之詞去下定義,終究理解不全那將近用一生時間去填充的愛的寬度。
皮囊讀書筆記篇十三
很偶爾在浩瀚如海的書城里挑選著下一本書,也是很偶爾地看見了這本蔡崇達老師著作的《皮囊》,書名讓我頗有點感觸,是因為曾經(jīng)某人給我說過類似的話,人其實都是一副臭皮囊。當(dāng)時我雖有同感,但卻感受不深。今天特別想看看這本書里是怎么豐富這副臭皮囊的。
兩天看完這本書,樸實真摯的語言讓我很想一口氣讀完,讀完卻又不知道該怎么寫這個讀書有感,因為自己的很多感慨都是建立在蔡老師刻畫的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和生命上,而我卻沒辦法重述這些樸實無華的故事,所以就有一種很多有感無處釋懷的感覺。就像很多知名人士給予這本書的評論一樣: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dāng)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
皮囊從作者的阿太說起,一位有著極大韌性和堅毅的老太太,她就是活到99歲,經(jīng)歷了白發(fā)送黑發(fā),嘗盡世間悲歡離合的作者外婆的母親。她經(jīng)歷過很多在外人看來有點無情或冷酷的事情,她總是說,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有太多人都不理解,只知道她一直在倔強地活著,但直到某一天她帶著這股子倔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她給親人說,她終于沒有了皮囊這包袱,來去自由了,如果想她了,她就去看他們。那一刻作者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觀: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了。
作者寫到他的父親,從父親為養(yǎng)家而離家奔波,到看似體面地回到家鄉(xiāng),再到把流血流汗換來的積蓄來建一棟讓母親和子女都體面的石板房,父親背負的已經(jīng)不是他一個人的皮囊,而是滿載著一家人的期許,這個肉體早已開始臃腫不堪,而隨后父親小生意的一次次失敗,也開始慢慢摧毀了一位同樣堅毅的老人的心,像褪一層皮一樣,焦慮、沉默...終于在歲月的濁蝕下中風(fēng)倒下,曾經(jīng)的石板房也因為家庭原因拆掉了一半。這就像把父親曾經(jīng)身上背負的最大的期望擊碎一樣殘酷。而此時,母親這個瘦弱的身軀肩負起了這個看似沒有希望的家庭,母親皮囊中除了倔強還有傲氣,她想過用老鼠藥解決自己,每當(dāng)熬不過去的時候都有對生命的動搖,但是她不甘心,不服氣,就在她辛苦攢了幾年錢之后,她堅決要求要用這點錢重修父親曾建起來的石板房,這一舉動讓現(xiàn)在的我特別能理解父母這一輩擁有超越任何一代的面子和自尊,他們覺得這就是活下去的一口氣,母親就是要在房子建起來的那一刻推著偏癱的父親給全村人體面地說:到時候來家里坐坐。作為子女能做什么,好像只有支持才是他們生命最大的動力。你有必要和他們爭執(zhí)這些錢究竟是放在股市里賺錢還是建個石板房賺錢的問題嘛?你忍心和他們討論這些錢是不是應(yīng)該留下來給我做嫁妝的事情嘛?父母的錢終究就是父母的錢,只要他們用在身心健康之處,樂在其所就好。就像作者的父親已經(jīng)被醫(yī)生認定無法康復(fù)的情況下,每天還在用自己堅強的方式建立一套蒙蔽自己的虛幻秩序的時候,可以想象這一幕對于這個飽受磨難的家庭來說,應(yīng)該比什么都開心,至少父親沒有放棄自己,他在嘗試著快樂地活著,所以有時候享受這種虛幻比無情的嘲笑、激烈的爭執(zhí)更好。
這本書里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女子,就是張美麗,人如其名,一個美麗開放的女孩,但是在八十年代初,社會嫉妒美麗,更無法接受開放。她因為追求一份浪漫的愛情,而被整個村唾棄為生活不檢點,最后逼得只能私奔。之后的故事如電視劇一般狗血而接地氣,女孩在外打拼開回來全村人鮮有見識過的高檔汽車,身著高檔服裝,面帶精致妝容,頂著那時代還覺得難以啟齒的離婚頭銜,帶著很多錢回到這片曾經(jīng)拋棄過她的土地,她為什么還回來,她是不是要證明她還是曾經(jīng)的她,只是現(xiàn)在過得很好。她在村里開了幾個酒樓,給學(xué)校捐贈,但是村民表面的刮目相看背后仍然是她曾經(jīng)的故事,最后這個奇女子的經(jīng)歷也很坎坷,結(jié)局也是意料之中地凄涼,最終她倒在了親人的不理解,村民的言語暴利,社會的不接納之中,這種輿論暴利現(xiàn)在社會更多,有多少人因此得了抑郁,又有多少人因此而輕生,他們的皮囊里除了負擔(dān)著自身的肉體,還附帶著周圍千千萬萬和自己有關(guān)甚至無關(guān)的肉體,舉步維艱,終有一天要撐破皮囊。
香港阿小拉風(fēng)的出場,震翻全場人的氣勢,這種招搖迅速區(qū)分出了看不上他作風(fēng)的保守派和愿意為他甘倒涂地的馬仔派,最終保守派挖空心思的孤立,馬仔派的各種形式的膜拜和溜須拍馬,最終的結(jié)果是怎樣,雖然是一群孩子之間簡單再不過的故事,卻道出了現(xiàn)在社會的很多人性,若干年后,香港阿小的眼里,保守派和他毫無交集,從此陌路;馬仔派,永遠也只能用來跟著,因為這輩子即使他自己有多無能也瞧不起這些人;他最佩服那個曾經(jīng)幫助他,給他很多諫言,真誠對待他卻又不和他同流合污的那個人。
天才文展的結(jié)局,也同樣讓人唏噓不已,一個初中的少年,先天兔唇,家庭給他帶來了與生俱來的超強的自尊心,他也恰巧把這點運用的特別好,他學(xué)習(xí)很好,在各個方面都要體現(xiàn)出他的領(lǐng)導(dǎo)姿態(tài),每件事都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但是還是有人嘲諷他的缺陷,他自信地說:因為他們意識到?jīng)]法在其他方面超越我,所以才做這么惡意的攻擊,但我不會低下身去和他們計較,我知道,只有比他們水平多出足夠的高度,他們才會恐懼到敬畏我。我意識到,文展內(nèi)心始終是要獲得大家的敬畏而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欽佩,所以那些對自己某方面極度自卑而產(chǎn)生的斗志有時候想想是挺恐怖的,因為他往往充滿了仇恨。最后的文展為了生活不得不為其低頭,做著他曾瞧不起的工作,回到他曾經(jīng)誓死也要離開的故土,看著他微駝著背,疲憊地警惕著看著你的時候,再也沒有那個充滿攻擊性的眼神,卻而代之的是冷漠,也許是對自己的冷漠。其實冷漠也許正是失落、怨恨;對自己的無奈、不甘心,種種復(fù)雜心情最好的遮擋物,畢竟冷漠至少還能給自己留下一絲絲殘存的尊嚴和傲氣。
引用蔡老師的一句話作為結(jié)尾吧:我們都是,既失去家鄉(xiāng)又永遠沒辦法抵達遠方的人。
皮囊讀書筆記篇十四
閱讀這本書的這段時間,剛好是我作出了第一次重大抉擇的時候。之所以喜歡它,是剛好在這本書里遇到了我自己——厚樸,那個熱血青年,那個從小被父親灌輸?shù)母拍罹褪鞘澜缰挥幸粡埖貓D那么大,在作者的.影響下執(zhí)著的向往北京奈何家庭條件不允許,直到臨死前還打算去北京治病,其實,這個人除了滿身干勁行動力極強之外,什么東西都沒有,全靠夸張的嘩眾取寵博取大家眼球,組建的‘世界’樂隊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是個半吊子無疑了。
可是這難道不是我嗎?懦弱,膽怯,糾結(jié)……曾經(jīng)我也迷茫過,懷疑過,否定過,總是顧慮太多,父母也總是礙于那副面子而覺得半途而廢是不光彩的事,沒法跟親朋好友交代,但無論怎樣,這一次我終于是真正做了一回抉擇,終于和過去的自己反叛了一次!知心的朋友們也勸過我,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否正確?有沒有一天我會后悔?但至少現(xiàn)在,我不后悔,我做的是讓自己快樂的事情,而我,也需要長大,需要學(xué)著去生活,而不是永遠以理想和責(zé)任為借口活在他們所想要的世界里,我,也想要去自己的‘北京’闖闖!
皮囊讀書筆記篇十五
初見書名是帶了有色眼鏡的。然而讀完前幾篇,就著實理解了“皮囊”二字的內(nèi)在含義,也明白了序中所說“不要在公共場合讀它”的建議,因為是真的會控制不住,已經(jīng)記不清多少次流淚。
作為寫過260萬+字報道的記者,作者有著嫻熟的寫作技巧,但是在我看來絲毫不虛偽做作,相反卻總是直擊內(nèi)心最柔軟最脆弱的部分。如果說前半部分是帶給我對親情的回憶,后半部分則帶給我更多的思考。說實話,在一口氣讀完《皮囊》的某篇文章后,我真的沉在那個世界里了。跑去廁所,靠著門,不愿出來,不愿見光,也不愿說話。心想:活著到底是要追求什么樣的生活呢?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呢?當(dāng)然,我自己也說不清楚?;蛟S我像作者一樣,用“制高點”的眼光來審視身邊的人、身邊的世界,用一切可能的'價值標準給他們一個評判;又或許我像文中的厚樸一樣,對這個世界有著無限的憧憬和仰望,但卻最終沒敢放出自己的光芒。更多的,我應(yīng)該是游走在這個世界的靈魂,了解人類的七情六欲和虛偽做作,不愿與任何一種所謂“流派”有一樣的觀點或瓜葛,只愿飄在半空,觀察、嘲笑、羨慕和悲傷,然后轉(zhuǎn)場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