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是幾代人為之獻身的偉大事業(yè),更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財富,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兩彈一星”精神調查報告的內容,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韼椭?/p>
“兩彈一星”精神調查報告
“兩彈”,一個是核彈,核彈包括原子彈和氫彈,還有一個是導彈。“一星”就是人造衛(wèi)星。1999年9月18日,江澤民同志在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發(fā)表講話,將“兩彈一星精神”概括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于登攀”二十四個字。
而“兩彈一星“精神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提到錢學森與鄧稼先兩位鞠躬盡瘁的愛國元勛。參觀了與之相關的紀念館,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我對兩位元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錢學森是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36歲便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被美國人稱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上3-5個師的兵力”。他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孜孜追求以“兩彈一星”為重要標志的新中國“強國夢”,堅信“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同樣能造得出來”。
1947年2月,剛滿36歲的錢學森因在空氣動力學、火箭飛行理論、數(shù)學等領域的優(yōu)異才能,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當年,在麻省理工學院,每個系一般只有2-3名終身教授,而且是擔任副教授不少于3年時間的人。而錢學森只當了1年的副教授,并且是第一個走進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行列的中國人。
令人驚訝的是,錢學森在大學學的專業(yè)并不是航空工程,而是鐵道工程。1929年,錢學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鐵道工程專業(yè)。1934年夏,23歲的錢學森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報考清華大學公派美國留學,爭取到“航空門”唯一的一個名額,從此“改行”。
錢學森的“改行”不是偶然的。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已開始侵占中國東北三省,1932年上海又爆發(fā)了“一二八”事變。日軍的狂轟濫炸讓錢學森痛心地意識到,沒有強大的航空工業(yè),中國只能任人欺負。國難當頭,他毅然決定改變學習方向,投身航空工業(yè)。
在麻省理工學院,錢學森僅用一年時間就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1936年,他又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指導下,從事航空工程理論和應用力學的學習研究。他和馮·卡門共同創(chuàng)造的著名的“卡門-錢近似公式”,在航空科學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此時的錢學森,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力學界和應用數(shù)學界的權威、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使客居美國的錢學森心潮澎湃,他向夫人蔣英說:“祖國已經(jīng)解放,我們該回去了。”
然而,他的回國之路,卻是那樣的艱辛。
1950年8月,錢學森一家人準備離開美國。但是,美國國防部以莫須有的罪名通過海關扣留了他。美國當局深知錢學森的價值,當時的海軍部副部長金貝爾說“他太有價值了,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上3-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斃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產黨中國”。美國政府先是取消錢學森參加機密研究的資格,然后以莫須有的罪名非法逮捕監(jiān)禁他,最后竟然軟禁他。
5年歲月并沒有摧垮錢學森的錚錚鐵骨。一部30萬字的《工程控制論》在軟禁中問世,成為這個領域中奠基式的著作。他一方面繼續(xù)自己的科學研究,一方面尋找回國時機。1955年5月,他從海外華人報紙上看到一則關于中國慶祝“五一”勞動節(jié)的報道,其中有他家的世交陳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門城樓檢閱游行隊伍的消息。同年6月,他避開盯梢,通過一張小香煙紙,寄托了懇請祖國助他還鄉(xiāng)的深情。這封信先傳到在比利時的蔣英的妹妹手中,再傳到在北京的陳叔通手中,最后傳到周恩來總理手中。8月1日,王炳南大使在日內瓦中美會談上出示錢學森的信,美方無奈只好允許錢學森離開。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終于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百廢待興,面對超級大國的核訛詐和核壟斷,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果斷作出發(fā)展“兩彈一星”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
在那個年代,我國物質技術基礎非常薄弱,人才極度匱乏,現(xiàn)代科學技術遠比歐美發(fā)達國家落后,火箭、導彈在我國還是個新生事物,只有少數(shù)幾位留美、留蘇的科學家做過一些研究工作。錢學森作為世界公認的火箭、導彈技術專家,擔任了“兩彈一星”工程中導彈、衛(wèi)星工程的主要技術負責人,勇敢地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大責任。他堅信:“外國人能造,中國同樣能造!”他帶領初創(chuàng)時僅有175人的國防部五院一分院,攻破了數(shù)千個重大技術難關,參與組織指揮了諸多型號的導彈研制工作。1960年,在他具體領導下,我國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導彈。之后,他又親自主持我國“兩彈結合”的技術攻關和試驗工作,于1966年成功發(fā)射了我國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當“‘東風一號’精確命中目標”的報告?zhèn)鱽頃r,這位曾經(jīng)在美國被無數(shù)次鮮花、笑臉、掌聲、地位、榮譽簇擁都沒掉眼淚的著名科學家,激動得淚水縱橫。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間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僅用10多年時間,我國國防尖端技術就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達到了世界上少數(shù)幾個發(fā)達國家所具備的實力和水平。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有人說,由于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fā)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2007年,錢學森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時,評委們給出的頒獎詞是: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
除了錢學森之外,鄧稼先也是“兩彈一星”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的第九天,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8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從1958年至1986年的28年間鄧稼先都全身心地投入“兩彈”的研發(fā)工作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因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1971年夏天,楊振寧回國見到闊別21年的老友鄧稼先。見鄧稼先一直不肯透露自己的職業(yè),臨別時,楊振寧試探性地問:“聽說美國人也參與了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研制,是這樣的嗎?”此時,鄧稼先在機場為前往上海的楊振寧送行,聽到這話后,他笑了笑,不置可否,但還是補充說了句:“你先上飛機,我回頭再告訴你。”
這年8月16日,正在上海參加離別晚宴的楊振寧,突然收到有人專程乘民航從北京送來的,鄧稼先經(jīng)請示周恩來總理后寫的簡短信函:“我們的原子彈、氫彈,全部都由中國人自行研制,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
后來,人們得知,1979年的一天,在一次航投試驗時,降落傘出現(xiàn)故障,導致原子彈墜地摔裂。鄧稼先非常清楚其危險性,但還是毅然撿起碎片查找原因,不幸遭受嚴重的核輻射,由此而身患癌癥。即便他行走都十分困難時,仍堅持親自動手拆裝,并嚴令下屬:“你們還年輕,不能去!”
其實,早在1958年8月,鄧稼先就奉命著手“兩彈一星”的研究,從此便做著連親人都不知道的隱姓埋名的“神秘”工作。直到1986年6月,各大媒體才披露鄧稼先和他的團隊,用28年默默無聞和艱苦卓絕的努力,換來了新中國在世界上的核大國地位。曾經(jīng)不少人問鄧稼先到底拿到了多少獎金,他總是笑而不答。 1986年6月,楊振寧在探視病中的老友時亦提及此事。鄧稼先夫婦最終如實相告:“10元。準確地說是20元,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楊振寧說什么也不相信,鄧稼先夫人許鹿希強調說:“這是真的,不開玩笑!”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留下遺言:“假如人死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選擇我的祖國,選擇核事業(yè)!”說完就撒手人寰,享年62歲。
舍生忘死,淡泊名利,一心為國者,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創(chuàng)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作為“兩彈一星”的功勛人物,錢學森與鄧稼先兩位先驅將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兩彈一星”精神調查報告】相關推薦文章:
兩彈一星精神指的是什么 兩彈一星精神心得體會2021
2022兩彈一星精神個人心得體會5篇
最新2021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