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享通信篇一
我初中學(xué)過劉禹錫的《陋室銘》,里面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碧綠的苔醉,茂密蔥郁的草叢映入眼簾,令人回味無窮,在古代有許多文人雅士都喜歡隱居山林,過著一種自由自在的隱十生活。在茫茫的大自然中,云霧繚繞,層巒疊翠,生活在此中,又怎能不令人向往?
存天,萬物復(fù)蘇,冰凍的溪水開始融化,幾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緩緩地向山下流去。山澗不時地響起鳥兒們演奏的歌曲。草木都開始發(fā)芽,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夏天,樹木長得高大、挺拔,粗大的樹干向上延伸著,樹縫間隱隱約約透著一縷陽光,密密的樹葉一層疊著一層,這是一片樹的海洋。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樹上綴滿了一個個豐頓的'果實,沉甸甸的。樹葉也都變黃了,秋風(fēng)一起,像·只只黃色的花蝴蝶,打著旋兒飄落下來,踩上去發(fā)出“咔咔”的聲響。描繪著金秋的畫卷。
冬天,紛紛揚揚的大雪覆蓋著萬物,舉目望去是一個雪白純潔的世界,尤其是在夜晚,與漆黑的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顯得驚艷美麗!
而冬天過后,又是萬物蘇醒,又是一個輪回,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這樣一個大自然是充滿靈性的,在煩躁的生活之后,走出家門,看一看大自然,感受、體驗一下大自然的清靜與優(yōu)雅!
分享通信篇二
許多人抱怨成長路中看不到美,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
黎明,當(dāng)我們還在酣睡時,母親早已悄悄起身,在廚房為我們準(zhǔn)備早餐,等我們起床,熱氣騰騰的早餐擺在桌上。
匆匆地走在去往學(xué)校的路上,腳下的路也在匆匆后退著,心里想著該如何渡過這漫長的一天。卻不曾留意到,這時的路已經(jīng)變得十分干凈,遠(yuǎn)處還有清潔工那忙碌的身影。
母親為了讓孩子的早餐有營養(yǎng),便不惜昨日工作的辛苦,早早起床準(zhǔn)備早餐。清潔工為了讓我市能在第一時間變得干凈,在人們都酣睡時,已經(jīng)開始工作了,難道這不是重活動中的?
走進(jìn)校園,看到同學(xué)們在校園里讀書的身影與老師往返于教學(xué)樓與辦公樓之間的身影,不覺的感受到這也是一種美。
在街上,你有時也許會發(fā)現(xiàn),有人在把自己手中的食品袋扔手垃圾箱的同時,也會將桶外的垃圾隨手扔進(jìn)去。
在公交車上,有人給老人讓座;走在校園里,有向老師問好的聲音,這也是美。
身邊美好的事處處存在,只是我們?nèi)狈γ赖恼J(rèn)識和理解。
當(dāng)我們合家團(tuán)聚,歡度佳節(jié)的時候,我們祖國最可愛的人,他們還在守邊疆,我們的監(jiān)護(hù)人員也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著、忙碌著。他們總是這樣年復(fù)一日的繼續(xù)著,這不禁使我們贊嘆他們的美。
除夕之夜,當(dāng)一家人聚在電視機前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時候,春晚的工作人員們還在為帶給更多人歡笑而忙碌著,他們也應(yīng)該是美的擁有者。
其實,成長路中的美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去體會,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美就在我們身邊。
美來源于成長路,善于發(fā)現(xiàn)成長路的美,善于從成長路中得到啟示,你會感到成長路中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邊,你會覺得成長路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
就我們而言吧,考試及格了,成績提高了、作文進(jìn)步了,這就是成功,應(yīng)該感到高興,也應(yīng)該把它歸于美。
用心去品味成長路,成長路這部無字書就會隨時隨地地給你啟示,去讀它吧,用心的去讀吧,你會發(fā)現(xiàn),美麗就在你的身邊!美麗就在我們身邊。
分享通信篇三
我出生在陽光燦爛的夏季某個日出時,據(jù)說呱呱墜地那天烈日炎炎,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的生命是陽光帶來的?!}記
在我的記憶中,陽光很香很美。
小時候養(yǎng)過一只白色的小狗,它的毛蓬蓬松松的,摸起來好舒服。我常常與曾祖母一起在太陽光下給它洗澡。洗完后小狗濕漉漉的,我們把它安安穩(wěn)穩(wěn)地放在椅子上,邊給它梳毛邊聊天。那時的陽光很溫暖,把小狗曬得懶懶的,把老屋子也曬得懶懶的,把我的心也曬得懶懶的。洋溢著親情的情的陽光,最香最美。
春天時,周末一到,我們就去郊外的奶奶家?guī)兔Σ刹?。說是采茶,其實是去玩。大大家玩著腰忙碌著,十指在茶樹上靈活飛舞,而我們則在一行行茶排間追逐嬉戲,狗兒在身后湊著熱鬧。太陽溫柔地照耀著茶樹、照耀著我們,很暖很亮。有時瘋累了,也去摘一摘茶,卻心不在焉。一上午下來,換得香香的幾個大饅頭,倒也安適如意。
有陽光的日子,是無暇的,記憶里好像只有在奶奶家才有那般燦爛純凈的陽光,好像只有無私的親情,才配得上那般燦爛純凈的陽光。我喜歡上午八﹑九點鐘時明澈的太陽,因為那時的陽光象征著希望與憧憬,很能給人以家的安全感。在金東方的日子里,每每感到孤單無助,便出門望望太陽,仿佛視野越過長江﹑大山﹑小河,飄到老家,我就能感受到溫暖的親情和親人厚厚的恩典。
每當(dāng)我沐浴在陽光下,聞到香香的味道﹑感受到暖暖的溫度,心靈便即刻安定下來。我知道那是親情在保護(hù)我﹑召喚我。我愛陽光,我愛陽光里滿溢著的溫暖的安全感。
心里裝得下整個太陽的人,心里也裝得下整個世界,我想。
分享通信篇四
想必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如果與大家一起分享快樂,那么你的快樂就會成倍增加。這幾天我真真確確地感受到了。
今天上午,叔叔給了我一個大盒子,說是給我的禮物。我心里納悶:什么禮物,能裝這么大個盒子?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盒子。“哇!”
我情不自禁叫出聲來。原來叔叔送我的是一套“芭比”娃娃。里面不僅有好幾個“芭比”娃娃,還有許多漂亮的“芭比”服飾。你瞧!
衣服的款式有禮服、泳裝,有中式的、西式的、韓式的,令人眼花繚亂。還有一些首飾呢!
雖然很小,但很精致,令人愛不釋手。我把不同的衣服給娃娃們穿上,然后給她們配上首飾,忙得不亦樂乎。
“叮咚!”
門鈴響了,“啊,是畢畢,快進(jìn)來?!甭牭綃寢尩恼泻袈?,我立刻激動起來,但僅一秒鐘,我想炫耀的想法就改變了:因為畢畢也有“芭比”娃娃,可沒幾件衣服,她問我要怎么辦?我一把摟起所有的東西,剛想藏起來?!巴坂纾 ?/p>
畢畢跳進(jìn)來,驚叫一聲,兩眼直鉤鉤地盯著我手上的東西,呆在那兒。片刻,她沖了過來,拿起我手中的“芭比”服,嘴里不停地說:“這件漂亮,這件更漂亮,那件也漂亮。給我的娃娃穿上肯定漂亮……”
我心里嘀咕著:要送給她嗎?看來看去,哪一件都好,哪一件都舍不得。我抬頭,看見了畢畢那羨慕的眼神,手便情不自禁地拿起一件衣服,可又有點不情愿地遞過去,輕聲說:“送給你?!碑叜吥弥路?,激動的眼睛好像在發(fā)光,看她這么興奮,我忍不住又拿了幾件“芭比”服塞到她懷里。于是,她興奮得手舞足蹈,忽然,她停下來,說了聲“謝謝”,轉(zhuǎn)身就往外跑。我想,她應(yīng)該是去給她的“芭比”娃娃試衣去了。
我望著畢畢離去的背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我覺得那就是分享的甜蜜吧。
分享通信篇五
每逢學(xué)校放假,我一定住在奶奶家。今年寒假,我的爸爸送我時特別交代:“快過年了,你要幫奶奶干家務(wù)活?!?/p>
第一個周六的早晨,開門聲使我從夢中醒來。原來,是我的爸爸與往年一樣,給奶奶做衛(wèi)生來了。
我下床時,我的爸爸在衛(wèi)生間已經(jīng)開動了洗衣機。又見我的爸爸奔向廚房,擺開了準(zhǔn)備大干一場的架勢。一邊洗床單,一邊做衛(wèi)生,這不是和我們數(shù)學(xué)課數(shù)學(xué)廣角的做法一樣嗎?我的爸爸說:“兩項工作結(jié)合干,不僅可以利用時間,還可以節(jié)約用水。
我的爸爸先擦窗戶。盡管天氣那么冷,我的爸爸還是一會兒伸出手擦外面,一會兒又抽回手擦里面。一遍一遍地、一絲不茍地、動作敏捷地擦著。很快把窗戶擦完了。下面的目標(biāo)就是天花板、灶臺、抽油煙機、櫥柜以及墻、地面。我的爸爸要將它們統(tǒng)統(tǒng)拿下,不時還要去衛(wèi)生間“照顧”一下洗衣機。
最搗亂的就是抽油煙機,它乘機劃破了我的爸爸的手指。奶奶說:“你甭管了,剩下的有爺爺來干?!笨墒俏业陌职謭猿州p傷不下火線,裹上創(chuàng)可貼,繼續(xù)戰(zhàn)斗,一直到大獲全勝。
午餐前,我跟奶奶去“驗收”。走進(jìn)廚房一看,整個廚房煥然一新。咦?窗戶的玻璃怎么沒有了?仔細(xì)一看是玻璃擦得太透亮了。不銹鋼的抽油煙機、灶臺、洗菜池上的污垢消失了,變得亮晶晶,閃閃發(fā)光;pvc的天花板、瓷磚的墻地面像未磨的鏡子能照出人影。
笑得合不攏嘴的奶奶連聲說好,頭上還冒著汗的我的爸爸,臉上也露出了,帶有幾分得意的笑容。我家住的小區(qū)叫“都市亮點”,我的爸爸只用了半天的功夫,就是廚房變成了奶奶家的“亮點”。我的爸爸真行呀!
我的爸爸用勞動給我上了一課。
分享通信篇六
尼克·博爾是澳大利亞堪培拉市一名普通的市民。他從小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書蟲。因為實在太愛惜書籍,他買的每一本書都不舍得賣掉或者扔掉。漸漸地,他家中的書堆積如山,很多珍藏的書不是落滿灰塵,就是開始出現(xiàn)蛀蟲。
尼克想,如果我在自家門口設(shè)置一個書箱,把閑置的書籍拿出來與大家交換,不就可以讓那些落滿灰塵的書得到充分利用了嗎?
于是,尼克他買來木材、顏料,仿照信箱的形式做出了一個小木箱擺在自家門口。隨后他挑選了十幾本已經(jīng)閑置許久的好書裝進(jìn)木箱。
尼克用顏料在木箱外殼上寫上“分享書箱”四個大字,并附上幾行說明:這是我為大家準(zhǔn)備的分享書箱。箱子里的書大家可以隨意取閱,不收費。如果您有好的書籍想與其他人分享閱讀,歡迎您存放!
第二天,很多鄰居看到了尼克家門前的這個分享書箱,他們好奇地湊上前來,饒有興致地翻看木箱里的書籍,兩個十幾歲大的孩子拿起兩本書,干脆在箱子旁席地而坐,細(xì)細(xì)品讀。第三天,尼克家門口來了更多人,并且或多或少帶來了他們珍藏的書籍。尼克發(fā)現(xiàn),因為自己設(shè)置的這個分享書箱,許多平時不怎么見面、交流不多的鄰居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尼克拍攝下分享書箱的照片上傳到網(wǎng)上,并講述了關(guān)于分享書箱的種種故事。
他的這些照片和故事吸引了大批網(wǎng)友觀看。大家紛紛贊揚分享書箱的實用性,并開始效仿。人們按照自己的喜好,純手工打造各種各樣別具一格的小書箱。
不知不覺間,澳大利亞各城市就出現(xiàn)了數(shù)量龐大、五顏六色、新奇別致的分享書箱。為了突出尼克最初設(shè)置書箱的目的——分享,大家都在自家分享書箱的外殼上寫下這樣一句話:帶走一本書,留下一本書,讓我們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