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傳統(tǒng)的英文篇一
大家家鄉(xiāng),每年的元宵節(jié)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jié),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xiāng),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里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diào)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里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于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大家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fā)達,今后的元宵節(jié)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
傳統(tǒng)的英文篇二
我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除夕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jié)。春節(jié)到了
就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了,萬物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地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jié)日。
關于春節(jié)的起源,民間自古以來有很多說法,其中廣為流傳的是:中國古代有種叫“年”的怪獸,頭上有角,十分兇猛,他長年深居在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也就是除夕,他就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年的這天,人們就扶老攜幼,上山躲避“年”。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一位乞討老人,鄉(xiāng)親一片驚恐萬狀,只有村東一位老婆婆給了他一點食物,并勸他上山躲躲。老人開口說:“如果您讓我在您家里住一晚,我一定把‘年’趕走?!崩掀牌挪恍挪⒗^續(xù)勸,老人笑而不語。老婆婆只好自己上山了。
半夜,“年”闖入村莊,發(fā)現(xiàn)氣氛與往年有此不同,村東老婆婆家門貼上大紅紙,屋內(nèi)燭火通明,它渾身一抖,怪叫一聲,走近門口時,屋里突然傳來“噼噼啪啪”的聲音,再也不敢往前湊,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就在這時屋門突然大開,老人身披紅袍在門口哈哈大笑,“年”慌忙逃跑了,于是貼春聯(lián),放鞭炮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春節(jié)一般要吃年糕、餃子,湯圓、荷包蛋。還有備年貨,貼年畫、貼春聯(lián)等眾多活動,在這一天人們盡享天倫之樂。
春節(jié)那天,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春節(jié)開門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聲來除舊迎新,北宋詩人王安石還作詩一首,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的祝福和一往情深的期盼。
我之所以最喜歡春節(jié),因為春節(jié)是新年中第一個節(jié)日,也是最隆重的節(jié)日,在這節(jié)日,人們走親訪友,吃大餐,還可以有壓歲錢,所以我很喜歡。
同學們,你們喜歡什么節(jié)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