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無數(shù)先輩為了國家的強盛,我們要有理想,立志做一個無愧于先人,無愧于我們時代的一代新人,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2022關于新時代新青年為主題的征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經(jīng)供參考。
2022關于新時代新青年為主題的征文1
新時代,新青年,新態(tài)度
103年前,一群滿腔熱血的中國青年,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民族復興,高舉這民主與科學的進步旗幟,高呼“外爭主權,內(nèi)懲國賊”,響徹中華大地,進行了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103年后的中國,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十四五”規(guī)劃正如火如荼進行,向2035遠景目標砥礪前進。共同富裕、強國有我等網(wǎng)絡熱詞,勾勒了這時代的不平凡,然而在其中也有一些違和的熱詞:躺平和內(nèi)卷。
“躺平”,從字面意思理解,是對環(huán)境的順從、對困難的妥協(xié)。如今,“躺平”通常表示不想努力,什么都不做。躺平不是專屬于弱者的無奈之舉,研究表明,躺平情緒多發(fā)生在受過高等教育、有發(fā)展?jié)摿Φ那嗄耆巳褐小_@種躺平觀念在中國青年中迅速傳播流行,青年不愿意為生活付出更多的努力。而這種躺平心態(tài)的由來,就是因為內(nèi)卷。內(nèi)卷,即沒有發(fā)展的增長,是同一類的資源過度投入?yún)s沒有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收益努力比降低,常常被視為一種非理性的競爭,是努力的“通貨膨脹”。由于內(nèi)卷和躺平文化的影響,當代青年開始對自身未來發(fā)展產(chǎn)生迷茫。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一項調(diào)查顯示,29。2%的被調(diào)查本科學生既無明確的自我發(fā)展規(guī)劃、自主性學業(yè)參與也較低,32。8%的學生雖抱有清晰的自我發(fā)展目標定位、卻在行動上滯后。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對于未來沒有清晰的生涯規(guī)劃。躺平看似是心態(tài)豁達,實則是不擔當不作為的表現(xiàn),而內(nèi)卷則是惡性競爭、浪費資源的表現(xiàn),這些在本質(zhì)上喪失了理想信念,淡忘了初心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年輕干部生逢偉大時代,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生力軍,必須練好內(nèi)功、提升修養(yǎng),做到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注重實際、實事求是,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堅持原則、敢于斗爭,嚴守規(guī)矩、不逾底線,勤學苦練、增強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不辜負黨和人民期望和重托。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黨員,我們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重要使命,須努力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因此,我們?nèi)粘5闹R學習,日常的科研活動,應堅持從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生活幸福謀福祉、為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服務和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四為”方針出發(fā)。
近年來,國家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便是為當代“躺平”、“內(nèi)卷”青年指明了明確的道路。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作為研究生黨員,應秉持工匠精神,遏制內(nèi)卷,拒絕躺平,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興趣,以飽滿的學術熱情和求知欲望去學習去科研。自從工匠精神納入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全國各院校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想必不久,在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代,我們這一批社會的新青年、國家的新棟梁,將工匠精神作為自己的新態(tài)度,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立志如同工匠一般,成為一個“于國是重器,于家是棟梁,于人是楷模”的人。
2022關于新時代新青年為主題的征文2
新時代·新青年·新征程
引言
草長鶯飛、萬物生長,五四青年節(jié)即將到來。適逢共青團百年華誕,今年的五四,意義非凡。立足工大,封校封不住青年對生活的熱愛、停課停不了學生對知識的期待;放眼世界,新冠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國際局勢波瀾起伏風云變幻。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何以置身事外?在這建團百年之際,就讓我們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六點要求”,思索其實義而用于勵己。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是引領青年成長成才的旗幟,為我們矢志不渝、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目標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有了理想,我們才能在微積分的海洋中沉浮自如、才能在英語的高山上邁出硅步,正因為我們的目光落在遠方——每一塊知識的磚,都不止是為了眼前的墻而砌成的,而是作為學問大廈的一部分而存在。于是理想信念便如引航的燈塔,向每一艘小船展示著前進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理想信念既要與個人成長奮斗相聯(lián)系,也要與國家時代相融合,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之中,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之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
愛國是新時代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愛國主義精神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仡櫄v史,1919年國難之際,愛國青年振臂高呼,掀起了偉大的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后,無數(shù)青年滿懷赤子之心,積極投身各項建設事業(yè),把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百年來,一路“風風雨雨”,“五四精神”卻綿延不絕。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將這種精神傳承和發(fā)揚,讓對祖國的熱愛流入我們的血液,流入我們的每個行為舉措。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
強烈的責任意識是新時代青年的奮斗源泉,是推動青年成長成才的不竭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時期,而2022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奮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北斗”總體設計團隊平均年齡不足30歲,上??挂咧幸哺‖F(xiàn)許多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再讀毛澤東的詩詞“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們品悟到,無數(shù)的豐功偉績都是由青年成就。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青年踴躍而出擔當時代重任,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意識和素質(zhì)。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于砥礪奮斗
奮斗是青年成長的精神姿態(tài),是理想價值實現(xiàn)的必要條件。新時代的中國需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而是奮斗出來的,尤其還要靠青年的奮斗而實現(xiàn)。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偉大傳統(tǒng),陳獨秀、李大釗的箴言猶繞耳畔。我們應始終牢記砥礪奮斗的精神,不敢忘、不能忘,遇到困難要勇敢迎上。我們還應當將個人的奮斗融入集體的奮斗、民族的奮斗之中,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練就過硬本領
學習知識與練就本領是青年成長的重要內(nèi)容,學得的知識和練就的本領也是國家發(fā)展的動力所在。新時代青年要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貢獻國家,在各自的學習和工作崗位上發(fā)揮聰明才智。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道路上,我們常常遇到技術上被人“卡脖子”的現(xiàn)象?;厥捉▏鴷r期一窮二白的年代,前輩們攻堅克難,不斷趕超,才有了如今各項技術不輸發(fā)達國家的局面。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應當增強學習緊迫感,與時俱進更新知識,不斷增強與時代發(fā)展和社會要求相適應的素質(zhì)和能力,在頂尖技術上奏出新時代青年的最強音。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錘煉品德修為
品德是青年成長的基石,是青年奮斗的精神支撐。當我們談及“人才”,總應是“先成人,后成才”。人無德不立,德是每個人成長成才的前提和基礎。立德為先,修身為本,是青年成長的基本規(guī)律。新時代青年應當于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汲取道德營養(yǎng)、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風范、借鑒人類文明優(yōu)秀道德成果,在生活中應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遵守社會公德、恪守職業(yè)道德、弘揚家庭美德、錘煉個人品德。如此,新時代青年才能以德服人,新時代中國才能以德服世界。
2022關于新時代新青年為主題的征文3
從前,生活好比一片一望無際又平靜的海,我們像尚未經(jīng)歷暴風雨的海鷗,大膽又毫無顧慮地翱翔。經(jīng)歷過偶爾的小風小浪,我們以為自己幸運地逃過一劫,卻不想時代的潮流正翻滾著,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將我們勾入困境的洪流。疫情的到來宛如房間里的蠟燭在一瞬熄滅,初入黑暗的我們?nèi)珞@雀,四處跳竄,在每一個叉口徘徊不前,難尋出路。
生活的壓迫突如其來,而黨的領導指引我們走下去。胡適曾說過:“必得先下水才能學會游泳。”不怕犯錯、敢于犯錯,這個時代下的青年最不能少的便是沖勁,凡事都需要嘗試,總有從不敢到敢的過程。當青年們在茫茫黑暗中發(fā)現(xiàn)了細小的光點,像蛋殼中未孵化的雛鷹找到突破的裂口,殼外的世界從縫隙透進來,引導它沖破黑暗,獲得光明。當然,這向來不只有一個人,而是廣大青年們一起,“面對個人最深邃的黑暗,不眨眼”。
“哪一個時代,可以不需要點火的人?”青年的手里還有火把,那是屬于他我們的責任。“責任”二字,有時是重擔,或許會像鎖銬拖住我們的手腳,使得我們無法在生命的長橋上翩然起舞,但卻可以讓我們安然行走,看盡沿途的美麗風景。像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的,天上不會掉餡餅,人要腳踏實地。
然而,假如失去了那能夠使得我們腳踏實地的“重負”,身體就會不受控制地飄浮起來,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寫到的:“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可能在自由與放松之時,我們體會到的是在重負之下難得的歡愉;然而,當自由過了頭,將變?yōu)榉趴v和無為。在無為之中,我們會漸漸忘記什么是自由的快樂,也會忘了什么是面對重負時的成就感,那時的我們將喪失對未來的興趣——這便是我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細細想來,正是我們抉擇的初心、認真的回答、慎重的決定,才讓如今的自己存在在一個會感恩、有光亮的世界。青年的每一個抉擇映襯在了空白的地圖上,描繪屬于自己的軌道,相信著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每一個青年懷揣著夢想,更有一家人、一國人懷揣著夢想。“中國夢”,一個廣闊的詞語,它涵蓋了太多太多,被注入了無數(shù)人的希望,它可以小到僅僅是吃飽一頓飯,也可以大到甚至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料想無數(shù)炎黃子孫,為了實現(xiàn)這個偉大的夢想,前仆后繼,奮斗不息。他們以自己的身軀作土壤,孕育著一個夢想,一個國家富強的夢,一個民族重新崛起的夢。那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視死如歸,亦是于謙“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的一心向國;是陸放翁“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情懷,亦是岳飛“精忠報國”的豪情壯志。不論古今,人們的心中總是有比生命還要重要的東西,就如孟子所說:“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國,有時比“生”還要重要。
新時代的浪潮翻涌不息,新世紀的火把已被高舉,這是一個野火燃燒的時代。而這個時代的青年,我們,不怕那在風中愈竄愈高的野火,我們期待著灼燒,期待著熱度,期待著野火燃盡之后的新世界。
野火燃燒的新時代,新青年胸懷家國、肩負重任、擁抱理想,緊握手中的火把,不畏滾燙,不怕灼傷?;鸢巡幌ǎ恢?。
2022關于新時代新青年為主題的征文4
益之道,與時偕行
“新長征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tài),風雨無阻是心態(tài),風雨兼程是狀態(tài)”
——題記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2022年4月16日,闊別地球半載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于東風著陸場順利著陸,三位“出差最遠”的航天員也在無數(shù)人的殷切盼望下平安返航,其中最令我動容的就是“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
王亞平是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她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這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新高度,也是中國婦女事業(yè)的新成就。正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前女宇航員凱蒂·科爾曼說的那樣“當你看向窗外,看到浩瀚星辰,看到地球,別忘了,數(shù)十億女性也借著你的目光看向窗外,包括我”。青年時期的王亞平就嚴于律己,無論是學習還是體育成績,都是精益求精,而這兩點也是她敲開太空之門的核心要素。從18歲初次獲得試飛機會開始,9年間王亞平駕駛著各類機型,累計安全飛行時長達1600小時,這1600個小時中,包括完成無數(shù)次的戰(zhàn)備演習、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消云減雨、汶川抗震救災、山東抗旱、重慶人工降雨等重要任務,回顧十幾年飛行生涯,她說:“我在飛行這條路上,遇到困難、險阻,但這里的風景也獨一無二。我會繼續(xù)飛下去,因為只有堅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風景是最美麗的。”
王亞平用幾十年如一日的毅力與熱情,書寫著女性的力量,詮釋著青年不負于時代,不負于人民的選擇,她不僅是所有女性的精神楷模,同樣也是數(shù)萬萬青年人不懈努力的榜樣。百年前,陳獨秀先生敬告青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人生較可寶貴之時期也”以此勉勵青年追尋民主、科學的方向;百年后的今天,吾儕同學仍追隨先輩的步伐——文明其思想,野蠻其體魄,以奮斗為青春之底色,于飄搖、希冀并存之新世界中,不懈探索強國之道!
青春之信仰,讓我們的精神天空更為遼闊;青春之追求,讓時代的畫卷更為絢爛;青春之志向,讓奮斗的坐標更為高遠。從“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陳祥榕烈士到“少年初長成,自在恰如風”的跳水小將全紅嬋;從“扶貧之花”黃文秀到“沖得上,打得贏”的文昌發(fā)射場指揮員周承鋰。從“黃河落天走東海”到“青海長云暗雪山”;從“吹面不寒楊柳風”到“鐵馬秋風大散關”,有多少壯麗的山河、豪邁的傳奇,就有多少偉大的人民、奮進的青年。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乘著時代的風云,新青年們用微毫詮釋盛大,且歌且舞而來。
最后,我想用李大釗先生的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且寄予同學——“吾愿吾親愛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乘風破浪!”
2022關于新時代新青年為主題的征文5
勇做初春朝日,不負黑夜寒冬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陳獨秀《敬告青年》
冬消春至,五月已迫不及待地沾上了初夏的暑熱,陽光也一日比過一日地燦爛。而在這五月伊始,我們便要迎來屬于中國青年的節(jié)日。這似乎也昭示著中國的青年,恰似這初春朝日,如百卉萌動,踏著春光綻放著屬于年輕一代的風采。
青年是什么?毛澤東說,青年就好像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青年的身上。魯迅先生說,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一百多年前,正是這樣一群中國青年,在1919年的5月4日,發(fā)起了這一場規(guī)模巨大,前所未有的“五四運動”。從此,民主革命歷史被改變,中國正式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思想新知識得到了傳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地得到了極大的鼓動。
五四運動孕育出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nèi)核的五四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前仆后繼、艱苦奮斗,奮勇爭先、開拓進取。無論是當年身著長褂,用筆墨書寫壯志的知識分子;還是如今襯衫短發(fā),用鍵盤敲出世界的當代青年,都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放在心間,擔當著時代交予的重任,沖在革命與進步的最前線,將自己的大好時光交付給偉大事業(yè),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安定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在這百年的歲月里,五四精神如同頭頂?shù)拿餍牵缭綍r代散發(fā)出亙久不變的光輝,以不變的真諦指引著青年持續(xù)奮進,不斷向前。
而在這百年的歲月里,五四精神也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nèi)涵。在戰(zhàn)爭年代,五四精神是保家衛(wèi)國,捍衛(wèi)主權與和平;在建設年代,五四精神是躬身田野工廠,恢復經(jīng)濟;在改革開放年代,五四精神是走向世界,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生產(chǎn)力。每個時代都有獨特的時代色彩,而五四精神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為它是青年人的精神,是青年在不同時代奮斗的印證,它代表著最珍貴的活力與朝氣,代表著時代最前列的新鮮氣息。“奮斗是青春靚麗的底色”,而每一代的中國青年也珍惜自己的青春時光,艱苦奮斗,交出了不同的精彩答卷。
新的時代已然到來,無論是嚴峻反復的疫情形勢,還是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都賦予了當代青年前所未有的重大責任,在這樣的局面下,我們應當怎么做?其實細心觀察周圍,或者留心網(wǎng)絡平臺,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很多同齡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表率,告訴我們再平凡的人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創(chuàng)造屬于青年人的價值。上海因疫情停擺期間,博主“拉轟桑”主動請纓成為“樓長”,負責一整棟居民樓的伙食團購。在任職期間始終苦中作樂,面對困難含著眼淚不喊放棄,在承擔無數(shù)的壓力面臨無數(shù)個問題后,她竭盡全力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其記錄視頻在網(wǎng)絡上得到眾多關注支持,被央視新聞轉(zhuǎn)發(fā)表揚。與你我皆為同齡的一位女大學生,在平時的作品中呈現(xiàn)出的均為搞笑、不靠譜的一面,但在疫情關頭卻能擔下一整棟樓的伙食調(diào)度事務。在我們身邊還有更多說得出或說不出名字的年輕人,他們有些積極學習知識本領,投身科研事業(yè),用創(chuàng)新造福社會;有些主動參與志愿服務,幫助有需要的人獲得生活或心靈上的寬慰……責任重大,但這不是青年“躺平”拖延的借口,九層之臺,始于壘木,要將斗志轉(zhuǎn)化為實踐,在實踐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與進步方向,同時積累經(jīng)驗,不斷完善自己,為社會為他人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作為初春朝日,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漫長冬日與蕭索黑夜,要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牢記心間,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乘著時代的東風展翅高飛。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當不負韶華,不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2022關于新時代新青年為主題的征文5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2新時代新青年作文-爭做新時代新青年征文
以新時代新青年為主題的議論文800字